有关资本主义的作文

【篇一:《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

即使是再急躁的年代,我们也不能少了做梦的理想,这个理想是关于“文学”,我们是孤单的一群,我们又是各有主见的一群,所以,更需要相互打量,用文学的理想相互打打招呼,无论是温暖或者是刺痛的——题记

也许接下来我所说的将是琐碎而繁杂的,又或者说是平庸而无聊的,更甚者有拾人牙慧之嫌,可是,它确确实实曾在我脑海中活泼喧嚣着,让我的思想陷入一种空前劳作的状态。读过《少年维特的烦恼》的人似乎都会明确的看到它爱情的主线,无可厚非,是爱情奏响了这本书的主旋律,让维特的烦恼触动每个少年心中对爱情的渴望和暗藏的情愫,让我们在其中找到自己可以寄托的影子。可是除了爱情,维特还是烦恼的,或者说维特从开篇到完毕一直都是烦恼的,而遇见绿蒂,遇见这段无果的爱情,让他本不平静的内心更添波澜,这种烦恼是对人生的烦恼,对这个社会透析之后的'无所寄托的烦恼。下面是我的感想,也许还是浅薄的,但希望它无伤大雅。

爱情是《维特》这本书的中心情节,而这部作品的宏大价值和魅力也于其中的爱情描写。在那些书信的字里行间都渗透着这份爱情带给维特的苦恼,压抑在心中无法宣泄,无法排解,得不到却也放不开的痛苦和挣扎。那份爱情如同沸腾的热血在他的体内叫嚣,这些我们是可以切切实实的感受到的。

但是,让维特痛苦忧伤的不只是爱情,让维特走向死亡的也不只是爱情,让这本薄薄的小书两年间在德国印刷了十六次的不只是爱情,经过多少年依然能引起读者内心共鸣的,也不只是爱情。其中掺杂着维特的人生。

人在慢慢成长的过程中要独立,而独立这个过程势必伴随着孤独,也许这就是人们对越长大越孤独无声赞同的原因。在现实中,我们作为独立的个体总会由孤独新生孤单,由孤单新生寂寞。一个孤独的灵魂需要一个恒定的伴侣来倾诉内心的喜怒哀乐,而有思想的人孤独会更甚,因为他会生出一种知音难求的想法,而维特正在此种行列中。

他有独特的观点,独立的性格,他游历四方,看透了资本主义世界中各阶级的明确界限,又不得不痛苦的看着人们在规定的阶级范围内小心翼翼的生活。他对资本主义世界中以钱、权至上的生活方式不屑一顾,却又不得不深陷其中。他曾在信中说过这样的话:“最令我感到不快的是,侯爵经常人云亦云,高谈阔论,讲一些听到和读到的东西。再说,他之重视我的智慧和才气,也胜过重视我的心;殊不知我的心才是我唯一的骄傲,才是我的一切力量,一切幸福,一切痛苦以及一切一切的唯一源泉!唉,我知道的东西谁都可以知道,而我的心却为我所独有。”

这种时候他就会重温绿蒂的善解人意,并且想念他们之间的相谈甚欢。这种时候他内心充满的不仅仅是他所感受到的爱情来敲门的美妙情感,更带着一种将现实世界失望苦闷转移寄托到爱情上的使命。我曾想像维特这样有着哲学思想的人应该会找到另外一种视角,比方说放弃这段爱情,正所谓天涯何处无芳草,可是他逃离了那个地方却逃离不了那个心中的影象,因为这时候的绿蒂不仅仅是他的爱情更是他的寄托,就像鲁迅说过的: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了无路走。维特说:“一当我们失去了自主,便失去了一切,我有时甚至希望当个短工,以便清晨一觉醒来,对未来的一天有个目标,有个追求,有个希望。”他有要求改变现状的热望,可是他挣脱不开这如无形的网般密密缠绕的内心。

维特,彷如溺水的人,求生的欲望告诉他要攀上浮木,但现实总是清晰的摆在那里无法碰触,而脚踝上的水草在他每一次的挣扎中都要更紧的缠绕,无法挣脱,直至脱力,最后他的悲剧似乎是无可防止的。不要说他为了殉情,多傻。其中掺杂着他的无力,对这个社会,对自己的内心都是无力的。他已经没有了寄托,人的精神支柱倒了之后,他该是多么不堪一击。他在信中这样写过:“我的生活缺少了酵母;使我深夜仍精神饱满,一大早就跳下床来的兴奋剂已不知抛到了何处。”

歌德自己也曾对《维特》做过评论:“幸运遭到阻挠,活动受到限制,愿望得不到满足,这些都不是一个特殊时代的,而是每个人都碰得着的不幸事件。假设一个人在他的生平不经过觉得《维特》就是为他自己写的那么一个阶段,那倒是很可惜了。”也许这就是维特烦恼的要义,是世界上每一个维特的烦恼。我们都曾维特过,都曾在我们的青春中留下过那些无法释放却也无法吞噬的烦恼。以上都是一家之言,只是如题记中所说的,借此时机和大家打个文学上的招呼。而这也是我写这篇读后感的初衷。

【篇二:人生支点】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人生亦是如此,给我一个精神支点,我可以创造新的世界。而这个精神支点,就是信仰。

信仰是开在墙角的梅花,虽不显眼,但弥漫的芳香却能温暖整个冬天;信仰是行驶在海洋上的帆船,虽然渺小,却能乘长风破万里浪;信仰是燃烧在黑暗中的蜡烛,虽然微弱,却能照亮人生前进的道路。信仰是支点,拥有信仰,我便能撬起整个人生。

“信仰就是生命。”托尔斯泰这句话揭示了信仰的本质。的确,人生失去了信仰,就如鱼儿离开了水。失去信仰,就是失去了人生的追求,失去了人生的方向,那么,这个人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

英国培根说过,有伟大信仰的人,生活永远放射光芒。文艺复兴时期,哥白尼为了坚持科学真理,面对教会的威胁,仍然发表了太阳中心说,从此,他创造了一个新的时代,而他的日心说也如太阳一样将光芒射进每一个深受教会思想毒害的人们心中。春秋战国时代,孔子为了实现天下大同的信仰,不辞劳累,奔波于各国之间,坚持不懈地宣传儒家学说,从此,他创立了一个新的文化纪元,人类文明向前飞跃一大步,他的思想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人生拥有信仰,才会有无所畏惧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毅力;拥有信仰,才会拥有奋斗的目标;拥有信仰,就是拥有整个世界。

人活着就要用自己的生命去诠释信仰。作为剑客的荆轲,他的信仰就是惩奸除恶,造福百姓。他冒死刺杀秦王,虽然失败了,但他用生命诠释出信仰的意义;作为文人的屈原,他的信仰就是尽心辅佐,安定天下。他甘愿纵身一跃,虽然牺牲了,但是他的爱国精神永远驻留人们的心中。“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面对死亡,他们没有退缩,而是朝着信仰前进,最终成就了他们的成功。

信仰是黑暗中的灯塔,愈近愈亮。在资本主义国家互相争斗中的动乱年代,马克思为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实现社会主义的信仰,在黑暗中摸索前进,不懈努力,最终,马克思思想遍布全球,创立了一个与资本主义抗衡的社会体系。清朝晚期,中国人民迷失在黑暗中,没有精神,没有信仰,浑浑噩噩。孙中山为唤醒沉醉中的中国人民,他高高地举起“三民主义”的旗帜,冒着生命危险,奔走呼号。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路明灯,唤醒了无数中国人民,为着信仰,中国人民誓死反抗,保卫国家,毫不退缩。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激情,指引我们前进,赐予我们力量,引领我们的人生走向成功。

人生有了信仰,才会拥有前进的动力,才会拥有奋斗的目标,才会拥有无限的激情,才会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篇三:难忘的一节课】

早晨,窗外阳光明媚,又有几缕雾气缭绕,颇有些“晴岚”的意味,但在我看来那都是雾霾。嗯,今儿心情十分糟糕,科学课,老师搞了措不及防的默化学式的突然袭击,不得不说:老师你赢了。确实默得“溃不成军”,留下脸上写满“懵”的我叫天叫地都不灵地呆望着天空。

“叮铃铃……”这节课是历史课,上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倒是挺简单,老师一口气直接教完了,我们也很快就熟练地掌握了知识点。我低头瞅了眼表,离下课尚早,也不知老师接下来要干什么。“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大家来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什么影响?”老师开始了这节课的提问总结。

“瓦解了四大帝国。”“减弱了英法两国。”“加强了美国经济实力。”同学们顿时炸开了锅,滔滔不绝一口气从南太平洋扯到了西伯利亚,把这场战争的负面影响描叙得淋漓尽致。

“很好,还有吗?”历史老师接着问。大家一个个动足了脑筋,却再也想不出来了。“那这场战争除了负面影响,又有什么正面影响吗?”大家都面面相觑起来,教科书上可是明确定义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资本主义领导的侵略性战争,全是反面案例啊!

“书上说这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啊!老师。”许久,一位同学发话了。“但书上没有说它没有一点正面影响啊!”历史老师淡淡一笑。又等了片刻,老师见全班没有人说话了,这才道:“看事物不能浮于表面,要学会思考那些深层次的东西,就如这一战,并不是没有正面之处,就像各国人民抵抗帝国的一场场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激发了各国的爱国之情;又像武器在战争中得以飞速发展;还有战争过后人们对和平的渴望与珍惜……都在人类发展历史上有着促进意义。”大家不禁沉思了起来。

我也陷入了沉思,不禁联想到了刚才一直令我闷闷不乐的默化学式:用正常的思维来看,我化学式默写得很差非常值得批评,仅此而已。但换种角度来看,我获得了更深刻的反省:这次没有默好是因为复习不到位,时间一久就对它疏忽了,以后必须及时复习知识点,也推动了我更加努力的复习。

这样一来,要是我一开始就做到了及时复习,那默写压根就不会默差,也不会产生这些不必要的忧伤,更不用事后多此一举回头反思再去认真复习。但是话又说回来,那些帝国中要是有一个两个国家及时退出;又或是“萨拉热窝事件”不挑起事端,一战是否就不会发生呢?答案肯定是还会发生。在当时资本主义层面被利益冲昏头脑,争夺各大殖民地的局面下,一战终究会爆发的。这是仅凭一己之力绝对无法改变的。

因此,资本主义诞生那天就注定了资本主义侵略战争的爆发,化学这门学科诞生之时也注定了有人会默不出来,万物诞生时就利弊共存这是不可避免的;但从个人来说,我们可以多多从中汲取利处,尽自己所能将这些弊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概率降到最低,并且在失败后及时改正,这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

想通了这些,我不禁豁然开朗起来,不禁露出了微笑,老师也笑了:“希望我的话可以帮助大家开拓思维,想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好了,现在下课!”

这节历史课十分难忘,老师举了一战的事例生动形象地上了一课,我着实受益匪浅。而现在我要做的就是抓紧时间复习化学,争取在下一次的默写中有所进步,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认真做好自己的那一份。

【篇四:红星闪耀】

首次听见书名,并无特殊感情。翻开它,是如此淡定。不过一本必读名著,任务般地翻阅着。不知,在数分钟后,我竟被生生地带入了一个外籍记者深切的文字之中。

斯诺——一个出生成长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的青年记者,当他第一次来到东方中国时仍以资本主义的眼光看待中国。在上海,斯诺第一次接触到国民政府腐败靡乱的上层生活,当时,他是失望的,甚至,认为中国没救了。在斯诺笔下,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那时国家曾经的动乱,那份焦心,让我如同回到了那个战火不断的年代。

机缘巧合下,斯诺第一次接触到了共产主义,并被其深深地吸引。从上海来到当时的陕甘,一路上,他看到了真正的自由、民主与平等,看到了百姓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的笑。这让他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希望,中国未来的希望。这里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耕者有其田。如今,在党的核心领导下实行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和谐社会主义社会。

他常年跟随红军生活,与中共领导面对面交流,彼此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毛泽东的博才多学,对历史的客观研究;周恩来的冷静,不屈不挠;林彪的百战百胜等,都给斯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斯诺在书中说:“中国共产党犹如一颗闪耀的红星照耀着中国西北角,也必将照耀全中国。”

是的,现时的我们生活在红色战士们用青春,用热血所筑建的红色中国之中,是那样幸福美好。身为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我们必要勿忘初心,牢记使命,与时俱进,扛起肩上的责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八十多年后,回头来看,正如斯诺所说,中国共产党正如一颗闪耀的红星带领着中国人民走向富强民主繁荣的康庄大道!

【篇五:碎片化时代来临】

宽泛点来说,我们通常把一件完整的事情分散成零零碎碎很多小事情定义为碎片化。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报纸,上面的内容什么都有,而报纸自身的定位,就是根据时事来制作,可随着碎片化生活的来临,报纸上的内容逐渐变成了针对读者更关心什么,更喜欢什么。

更加直白地来讲,以前报纸的种类只有寥寥无几,而如今,时尚,法制,生活,军事等各个种类的报纸层出不穷,分别受众于不同的读者,从一份报纸囊括很多方面的东西到现在分成不同报纸不同板块,在我看来这也是碎片化最直接的表现之一。

我以前从来不知道什么叫碎片化生活,日复一日按照二十一世界的生活节奏过下去,七点起床,八点写作业,九点休息……把自己的时间规划好以后每天重复做着同样的内容,直到爸爸问了我一个问题,“你知道你每天都在干什么吗?”

这其实应该是个很简单的问题,我每天都在学习吸收知识,休息娱乐,可是当我脱口而出想要回答的时候,突然愣住了。

我的确在生活学习休息,但是我到底每天学了什么,娱乐了什么,一时间什么都想不起来。

我所记住的也不过是大数据的宽泛的,我一天干过什么类型的事。

这样就牵扯出了碎片化生活的一个问题,什么事情都已经碎片化,但是我们抓不住那些“碎片”。

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对于社会群体,也是碎片化的表现,从以前的资本主义和非资本主义,如今的划分更加细致,每一个人都属于一个自动分好的小群体,有着各自的利益关系和社会地位。

这对于我们学生说遥远也不算远,在我们班级的群体中也分化成了许许多多小“阶层”。

碎片化的生活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区分出自己适合的想要的,从某些程度上来说也省去了很多麻烦,就像我们不再需要每天重新规划生活,从前我们都知道一天分为上午和下午,现在我们都明白自己一天要做很多事情,大到时间安排小到作业分化。

可是这样随着时代演变出来的生活一定是好的吗?正如之前谈到的,我们抓不住细小的东西。

许多被瓦解分解的东西常常被我们遗忘。

两面性往往在很多新名词所存在的。

我们现在要做的,能做的也便是去自己逐步体会碎片化的好与坏。

【篇六:敢问路在何方】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百废俱兴,经过长达一百多年的战争洗刷,新中国一贫如洗、政荒民弊。1949年,国内生产总值刚刚两百亿美元,人均生产总值仅仅可怜的四十美元,农业人口占大约90%,共产党人面临的简直就是一个烂摊子。如此窘境,让人发出叹息:“敢问路在何方!”

望着这个到处还遗留着战争的痕迹的土地,一股熊熊之火“砰”的一声,在各位中央领导人的心中猛地燃烧起来,既然新中国成立了,屈辱了一百多年的中华民族已经站起来了,还有什么可以阻挡炎黄子孙崛起的步伐呢?干!大刀阔斧地干!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中国版图更加完整,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三大改造同时启动,1956年三大改造顺利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在五六十年代外交上取得多项重大成就,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国内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路,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而我们则要走出一条中华振兴之路。

自五十年代以来,新中国不仅突破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封锁线”,更是积极同亚非国家合作,领导第三世界的崛起。一曲求同存异之歌博得了发展中国家的信任,一席和平共处之话赢得了世界的满堂喝彩。如今的中国不仅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更在国际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在走自己的路。

从新中国刚成立是一穷二白的窘状,到如今一跃成为GDP世界第二大国,如此发展速度令人咋舌。从经济发展速度一度是世界之首,到现在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简直就是一条腾飞的巨龙,正逐渐向世界展示他锋利的爪牙。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大部分人的生活也像芝麻开花一般,但中国相比于资本主义国家则更多了一份人情味,脱贫攻坚的开展,为底层老百姓带来了曙光。中国,在走自己的路。

一国两制的伟大创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思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拘泥于形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出了自己的精彩。中国,在走自己的路!

从古代丝绸之路到现代丝绸之路,从茶叶丝绸到铁路、石油、天然气,这条路以前在走,现在依旧要走!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提着路灯,在黑暗中摸索出自己的道路,他们不畏失败,披荆斩棘,一个个脚印踏实向前,却始终不忘初心,昂首挺胸,砥砺前行!中国,在走自己的路,走自己的中华复兴路!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篇七:《日本的思想》读后感】

丸九真男是日本重要的政治思想学者,他的经典著作《日本的思想》剖析了近代日本思想史上的重大问题,阅读这本书,有助于我们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了解日本人的思考方式与价值观。

西方欧美国家在工业革命后,由封建专制主义转为资本帝国主义,亚洲封建帝制受到极大冲击,生产与资源分配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以中日为首的国家也开始维新变法,但中国却变法失败,而日本成功搭上资本主义制度的列车。二战日本战败后,在短短的时间内国民思想由崇尚和支持日本法西斯政权,到迅速摈弃战时思想接受自由与民主,并进行一亿人的战争忏悔仪式。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背后的问题是,为什么在亚洲日本明治维新成功并率先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为什么二战后日本可以进行所谓的“一亿人忏悔”并重新迅速崛起?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这个岛国独特的思考结构特征与现实的生存方式。

日本是泛神论宗教国家,怎么说呢,日本人眼中的神不止天皇,日本人看到浪花,觉得是神也需要拜一拜。相对而言,那些外来的一神论思想,往往能让日本人接受并应用,日本人觉得哪些思想是最新潮最合适并利于当下的生存状况的,他们都要拿来试一试,无论是日本人学习中国唐朝的儒家文化,还是日本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思想,这些文化思想都被日本人拿来使用。就像鲁迅说的“拿来主义”,日本思想史显得零碎和混杂,日本人拿来这些外来思想,并没有办法将它们变形加入到自己的思想体系,因为日本没有像中国以儒家思想为主线轴贯穿联系起来的思想体系。

正是因为日本没有核心思想的主线轴,他们找了儒家思想,可这不是自己的东西,他们借鉴西方的宗教思想,不管用,最后他们找了天皇,不同于英国的君主立宪,天皇是他们独特的政治与思想支撑点。这些种种导致了日本容易有一种综合东西方的轻率性,造成夹在“东洋”与“西洋”的双重自卑之中的尴尬处境。

热门推荐
1读书的议论文
2新加坡游记作文
3军训的日记
4穿越时空想象作文
5心愿作文
6游记的作文
7寒假开学第一天作文
8新学期展望
9读后感的范文
10国庆趣事作文
11回味作文
12思念家乡的作文
13高中游记作文
14游记的作文
15游记优秀作文
16成长经历类中考满分作文
17帮爸爸妈妈做家务作文
18小学生作文
19家乡写景作文
20编童话故事作文
21军训日记
22观察日记作文
23读书的议论文
24夏天写景作文
25多肉植物的观察日记
26植树节的作文
27优秀记事作文
28多彩的活动作文
29望天湖
30暑假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