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龙船的作文

【篇一:游记优秀作文】

“五一”节一放假,我就赶忙给我的好朋友静静打电话,约好星期天的下午去丰庆公园划船,顺便游玩一下。

星期天的下午,晴空万里,天气很好,万里无云,阳光打在树上、手上、地面上,给万物笼罩上了一层温暖的光环。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丰庆公园,老远就看到我的'静静,我跑过去和静静手拉手高兴地跳了起来,很兴奋,可以一起划船。我们来到码头,划船的人排起了长长的队,等了一会,终于轮到我们了。爸爸挑了一个鸭子船,我们跳上船,爸爸和叔叔蹬着船,向湖中央划去。

我们的船像一个真鸭子,在湖面上游来游去。爸爸和叔叔蹬累了,就让我们蹬船,我使劲的蹬着船,一会就累得不行了。突然我们的船和其他的船撞在一起,我们都笑起来。到了湖中央,大家都停下来休息,船在湖面上荡来荡去。我把手伸到水里面,湖水绿绿的,我感觉湖水好凉快。我们坐在船上说说笑笑,说起学校有趣的事情,大家都哈哈大笑。

天空中有各式各样的风筝在飞翔,有的高、有的低、有的远、有的近。湖面上有各种各样的船,有熊猫船、汽车船、天平船、鸭子船、亭子船还有龙船。划船的人很多,不时有欢笑声传到我耳边。荷花池上长着一大片荷花,荷叶像一个大扇子在水面漂浮。河岸上长满小草小花,有粉色、有白色、有黄色、有红色,小花小草向我们张开笑脸,和我们一起享受美好的假期。

时间过得真快呀,我和静静依依不舍的回家了,希望下个假期我们再见面。

【篇二:西湖美景】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自从学了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我就被诗人描写的西湖景色给迷住了,总盼望着有一天能到西湖去看看她那美丽的面孔。终于等到了这一天,我来到了杭州。终于可以看到慕名已久的西湖了,我兴奋不已。

我们在傍晚到达西湖,欣赏到的是西湖的夜景。我们沿着西湖边慢悠悠地走着,边上有很多乘凉的人们和像我们一样游客,还有各种特色小吃和小玩意。不知不觉中,夜姑娘迈着轻巧的步伐,悄悄地来了。黑夜的到来像是给西湖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黑面纱。走着走着,我们的面前出现了一条古色古香的龙船,龙船雕刻得栩栩如生,龙头高昂,龙鳞金光闪闪,楼阁辉煌,十分华丽。船开了,我看到了西湖的另一面。在柔和的月光笼罩下的西湖多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姑娘,又像是一位羞答答的少女,在幽幽的夜光中对着我们微笑。远处的雷峰塔、宝石山金碧辉煌,山上的树林中隐隐约约有五彩缤纷的灯光,朦朦胧胧,美不胜收。湖边的建筑物在霓虹灯的装饰下都倒影在水中,使西湖锦上添花。最美丽的当然是音乐喷泉了,五光十色的灯光照着高高升起的喷泉,在音乐的陪伴下高高低低,仿佛就是一位穿着五颜六色衣服的芭蕾舞演员在跳舞。

马可·波罗说过这样一句话:杭州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语文课上也学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的我只是看到西湖的一角就被她迷住了,她还有曲院风荷、苏堤春晓、柳浪闻莺等美景,真是名不虚传。

【篇三:西湖美景】

“西湖美景,三月天哪,春雨如酒,柳如烟哪……”西湖真美啊!我来到了人间天堂——杭州西湖,开始了西湖之旅。

西湖的水碧绿碧绿的,到了夜晚,灯光照射着西湖,像是在水面上洒满了金子和银子,闪闪发亮。西湖周围层峦叠翠的山群,像是为西湖编织了一个翠绿的花环。

我坐上龙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喷泉。喷泉随着优美的歌声,跳起了一支支舞蹈。那喷泉五彩缤纷,为西湖增添了色彩。突然,一条像长龙一样的水柱涌出水面,直冲云霄,之后冲向水面,溅起了水花,就像花儿在对着我们微笑。龙船开动了,那西湖的水,高低起伏,好像在向我们问好。不久,我们到了许仙和白娘子相会的地方——断桥。

断桥是用石头搭成的,下面有个半圆的桥洞,半圆倒映在湖面上像大眼睛,一眨一眨的。随着龙船缓缓前进,我们又到了雷峰塔。听说雷峰塔下压着一条千年蛇妖,就是“白娘子”,还听说雷峰塔下面可以通往地宫,里面有很多宝藏,真是神奇啊!

接着,我们来到了西湖有名的景点——三潭映月。它是由三个葫芦状的石塔组成的,位置是一个十字形的交叉。每逢月夜,特别到了中秋佳节,皓月当空,人们在塔内点上蜡烛,并在洞口蒙上薄纸。烛光外透,这时塔影、云影、月影融成一片,烛光、月光、湖光交相辉映,呈现出了“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三”的绚丽景色。传说,如果把硬币投进塔内,还能实现愿望呢!

西湖的景点很多很多,还有种满了柳树的苏堤、美丽的荷花池……真是个令人神往的地方,怪不得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龙舟缓缓地靠岸了,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美丽的西湖。我真想每年都能到西湖玩一次。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的美永远印在我的心中!

【篇四:漫谈端午作文】

【篇一:漫谈端午】

小朋友,你们知道农历五月五日是什么节日吗?告诉你们吧,是端午节。端午节还有一首儿歌呢“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赛龙船和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

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把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捞救上来。把粽子投进江河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

每个地方的习俗都不一样,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这一天要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篇二:漫谈端午】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吗?

这就是我们喜欢的端午节。

端午又称“重五”。也叫“龙舟节”。据说这一天,古代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杀的日子。那一天,为了不让鱼虾把诗人吃掉,老百姓把粽子投到江里喂鱼,还组织了许多船队到江上寻找诗人的尸体。于是,就形成了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由于这一天又是五月初五,有两个“五”,所以老百姓就把许多习俗都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块儿。如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长命缕”。在这期间,各家要插“五端”,即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听镇上的爷爷说,菖蒲就像一把剑,可以驱邪;艾草像旗子,可以招屈原之魂……

就拿我们常州来说吧,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门都会挂上菖蒲、艾草,听老人说这样可以辟邪消灾。各家各户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着浓浓粽叶清香的粽子是我们孩子的最爱。枣子粽、火腿粽、赤豆粽……一个个引人垂涎三尺呢!还没等粽子出笼,谗嘴的我早已踮起脚,准备大吃一场了。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欢度端午节吧!

【篇三:漫谈端午作文】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是端午节呀。每年五月初五(农历)为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又称端阳,重五节。

过端午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黄鸭蛋、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

大家都知道,吃粽子、赛龙舟是端午的只要活动。这还有一个传说呢。在很久很久以前,爱国诗人——屈原的国家被其它国家打败了。屈原不愿投降又走投无路,于是投汩罗江自尽了。大家划船捞救屈原演变成了现在的赛龙舟。大家把米团扔江里给屈原吃,因为怕被鱼吃掉,所以包上粽叶,演变成现在包粽子。

学者闻一多认为:端午节是龙节,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数民族纪念龙神的节日。

现在,你们了解端午节了吗?你们喜不喜欢端午节?

【篇四:漫谈端午】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中国的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或重五节。

端午节有许多重要的活动,其中赛龙舟和吃粽子是特别重要的。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到江河是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

其实在我们常武地区还有一些其他的习俗。端午节这天我们家家户户都忙着买艾叶和菖蒲回来挂在门上,主要是为了僻邪和防止虫害。这天我们小朋友们也特别开心。早晨起来,就有一个用彩线结成的网络,放个鸭蛋,挂上颈上,四处炫耀,极为高兴。中午穿上印有蛇、蝎、蜈蚣、壁虎、蟾蜍的姜黄色衣裤,额上蘸雄黄酒写的“王”字,以取健如狮虎之兆。午后则随着奶奶或母亲到田头上采集百草,包括艾草、菖蒲、枸杞、野草莓等等放在煮粽子水锅里煎,给孩子“洗艾浴”,以防“疰夏”,安全度夏。

说了这么多,你了解端午节了吗?希望大家都能过好端午节。

【篇五:漫谈端午】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大家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对啦!这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吗?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说完了由来,再来看看我们南方人过节要吃的“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每逢端午节,人们把房子打扫干净,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孳生吗?你们知道学者闻一多认为,端午节是龙节,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数民族纪念龙神的节日吗?你们还知道端午节流行于汉、壮、布依、侗、仡佬等民族地区吗?

大家听了我的讲解,了解端午节了吗?

【篇六:漫谈端午】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到端午节,小朋友们都唱起了这首儿歌。你们了解端午吗?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午节,而且端午节很多习俗与“五”这个数字有关。如大人们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勃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端午节前后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

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汩罗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悲歌。他喷然自尽主要是对实现清醒的认知和至死保持清白高洁的操守。所以每到端午,人们都会想到他。

我们都盼着端午节快快到来。

【篇七:漫谈端午】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告诉你吧,这是端午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

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民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许多习俗和五有关,就拿我们南方来说,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偑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为了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

小朋友们,听了我的讲解,你们了解端午节了吗?

【篇八:漫谈端午】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的儿歌吗?告诉你们吧,这是大家都喜爱的端午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为端阳节,重五节。

有许多习俗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黄、红、蓝、黑、白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瑞”,菖蒲、艾草、蒜头、石榴花、龙船花。而且每逢端午节,人们把房子打扫干净,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滋生。

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端午节和这两个习俗的由来还有一个动人的小故事呢。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始终不忍心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写下绝笔作《怀沙》,便抱石投汨罗江而死。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悲痛万分,纷纷来到汨罗江边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饭团丢进江里,让鱼虾,不去吃屈原的身体,一位老医师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要药晕蛟龙水兽。后来人民用箬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

小朋友们,你们现在知道端午节的由来了吗?我们一定要学习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热爱祖国,保卫祖国。

【篇八:漫谈端午】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伙伴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告诉你们,这个节日是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端午节和许多习俗一样,都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说到习俗,就拿我们南方来讲,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儿包的粽子,还有雄黄酒。每逢端午节,有的人家要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孳生。

端午节少不了活动: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汩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入江河,是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

端午节真是丰富多彩,同学们,你们现在总能了解端午节了吧!

【篇八:漫谈端午】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吗?你不知道吧!这是端午节。端午节流行于汉、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

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还有一个小小的习俗,我来讲给你听吧!无论南方还是北方,这一天小孩头上都要画一个王字,还要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端午节主要活动是什么啊?当然是吃粽子啦!赛龙舟。为了祭拜屈原,人们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端午节是龙节,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数民族纪念龙神的节日。

最后来谈谈我们这怎么过端午的吧!我们家过端午节要在门上插菖蒲,可以辟邪、防虫。奶奶在端午节的前几天,就早早的准备了粽叶、糯米、红豆、咸鸭蛋黄。经过奶奶的巧手,一锅香喷喷的粽子出锅了,端午节那天我们全家人吃着自己喜欢口味的粽子,过着节,全家人很快乐。

说了这么多端午节的资料,大家应该对端午节有所了解了吧!

【篇九:漫谈端午】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我来告诉你们吧,这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每到这一天,大家都欢聚一堂来庆祝。

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

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而我们全家人会大扫除,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我还跟妈妈学包粽子。

经过我的详细说明,大家了解端午节了吗?

【篇十:漫谈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

相传端午节流行于汉、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端午节那天,人们把房子打扫干净,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孳生。

一说起端午,我便想起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因此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绞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

每年端午节,外婆都会给我们包粽子、煮鸭蛋、插菖蒲。粽子有许多形状,三角形、四角形、五角形都有,外婆最擅长包三角形的粽子。

今年端午,我还会吃着粽子、看着赛龙舟,过一个有传统气息的端午节。

【篇十一:漫谈端午】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嘛?告诉你们,这首儿歌就是来描述人人喜爱的端午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

端午节的习俗也很特别呢!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白、黑无色四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哎!那边怎么迎来了一阵清香。哦,原来是在吃‘五黄’呢: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雄黄酒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听了我的解释,大家了解端午节的习俗了吗?

其实,真正的来历是这样的:端午节是中国古代大诗人屈原投泪罗江殉国的日子。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公婆出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怒交加,毅抱石投入泪罗江,以身殉国。当地居民闻讯后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到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是,怡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亭子旁。当人们得只是为了打捞贤臣去大副食,在其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伺候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

大家明白端午节的来历了吗?

【篇十二:漫谈端午】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关于什么节吗?告诉你们,是端午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

端午节有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就拿我们南方来说,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无论南方还是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渡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

每逢端午节,人们要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那些毒虫或防止毒虫孳生。

端午节神秘的源头和丰富是演变让这个节日的意义更加饱满,更加能代表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了。今年的端午节我跟着奶奶一起学包粽子,帮着妈妈打扫卫生,吃着咸鸭蛋,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端午节。

【篇十三:漫谈端午】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小朋友们一定猜到是什么节日了吧。对了,就是端午节,这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啊!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了。相传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屈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诗人,十分热爱自己的国家,当知道自己的国家即将灭亡时,他伤心欲绝,怀抱巨石投汨罗江而死。人们划着龙舟捞救屈原遗体,还用竹筒装了粽米撒入河中,不让鱼虾啃咬屈原身体。这也就形成了后来端午节的主要活动赛龙舟、吃粽子。

端午节的习俗活动可不仅仅只是赛龙舟和吃粽子。比如有的地方人们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颈脖、手腕和足踝上,称为长命缕;有的地方各家在端午这天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还有的地方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难怪端午节又叫“重五节”呢,原因在这呢。

我家每年端午节都要吃粽子。我姥姥是个包粽子的能手,什么三角粽、枕头粽都难不倒她。今年我还特意去跟她学了包粽子呢,吃着自己包的粽子,感觉特别香甜。

小朋友,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会爱上端午!

【篇十四:漫谈端午】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的儿歌吗?告诉你们吧,这是端午的儿歌,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这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端午节有人说是为了纪念屈原,也有人说是为了纪念伍子胥。我特意查了一下资料,真的很巧,他们两个都在五月初五这天去世,伍子胥是被吴王杀害的,而屈原是自己投汨罗江而死。不管是为了纪念谁,端午节习俗沿袭到了今天。

当然,南北方的习俗还各不相同呢!我们南方人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我还知道无论南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带五颜六色的香囊。

现在我就来说说我们家的习俗吧。外婆会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包粽子,煮咸鸭蛋;端午当天,外公外婆会在门上插艾叶,熏艾草,外公告诉我,这样做夏天就不会有蚊虫咬了。端午时分也是杨梅成熟的时节,我们家乡许多人会在这个时节纷纷上山采摘杨梅。酸甜多汁的杨梅个个都红得发紫,这些可爱的小家伙一到我家就成为外婆酿酒的好材料,据说杨梅酒可以治肚子疼。

好了,现在你们了解端午了吗?这是我们中国特有的节日哦!

【篇五:感受节日】

十来艘龙船在碧绿的江上飞速前进,翻腾起一道道巨大的波浪,水声混杂着两岸热烈的加油声,空中飘洒着毛毛细雨,又是一年端午节,平日安静的河流沸腾起来,河堤站满了看客,小商贩们混杂在人群中叫卖着微型的龙舟、香囊等“端午主题纪念品”,还有热乎乎的粽子,我买了两个四角粽,一边品尝一边回味起儿时的端午。

记得每逢过端午,我最期盼的便是那一口唇齿留香的粽子了。大清早,母亲便用热水浸泡白花花的糯米,再将粽叶一遍遍地洗刷、蒸煮,准备就绪,妈妈找来一个大盆,倒入浸泡好的糯米,撒上几把红彤彤的大红豆,加上佐料,搅拌均匀,神闲气定地抽出两张粽叶平铺手上,舀上一大勺糯米料放中间,拢好两头,再添上两张粽叶,翻折,缠上细线,一系列动作娴熟优美,一个个精巧的粽子就在妈妈手里“诞生”了。我依葫芦画瓢,可糯米很调皮,不时从粽叶中“偷跑”出来,母亲安慰我说:“慢慢来,明年还可以包。”

另一边,爸爸已经烧旺炉火,支起大铁锅,把粽子一个个送进锅里,粽香飘起,热腾腾出锅了。我顾不上烫,在火炉边就扒了个粽子,吹了吹,送进嘴里,醇糯的糯米,香甜的大豆,混合粽叶淡淡的清香,真美味!

这一天,爷爷和奶奶要给我进行祈求平安的古老仪式——抹雄黄,熏艾叶。爷爷从碗里抠了点橙黄的雄黄往我的额头和面颊上抹,奶奶端出一盆艾叶煮的水,放入一块滚烫通红的砖头,一阵水雾冒起。奶奶捧着水盆到我面前,任那水雾往脸上窜,嘴里虔诚念叨着:“平平安安,快长快大。”

尝过美食、祈求平安后,我约上小伙伴去看划龙船,路过大榕树被唐大爷叫住了:“小鬼头过来,听爷爷讲故事。”“什么故事呀,年年都讲那一个,一点都不新鲜!”嘴里说着,步子还是朝老人迈了过去。“从前我们不也是一年一年听过来的,你们怎么就听不得了?”另一位老爷爷吹胡子瞪眼地说。小孩们讪讪地低头,乖顺地听起了故事——“这端午节啊可是大有来头呢,这就要讲讲我们的大诗人屈原了……”光影斑驳的大榕树下,一辈辈人传递着古老的故事。

多年过去了,那飘着粽香的老屋,载着欢声笑语的龙舟,那散发着艾叶和雄厚味道的祈福,长满故事的大榕树……这些画面还清晰地定格在脑海里,端午节从历史长河走来,我感受着它古老而新鲜的气息,感受着它的活力和深沉,感受着家的温暖和一个民族的情怀。

【篇六:端午节赛龙舟】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叫端阳节。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端午节这天,人们喜欢包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我最喜欢的就是去漠阳江边看龙舟比赛。据说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举行的。而我们江城的赛龙舟从清朝开始已经盛行了。农历五月初一、初三、初五三天,漠阳江上龙舟竞渡,锣鼓喧天,观众人山人海。江城区有十二支传统龙舟,端午节的时候,这十二支龙舟队就在漠阳江上进行激烈的竞争。据了解,目前,江城区的龙舟赛是每两年举办一次。

有一年端午节,爸爸妈妈特意带我去漠阳江边看龙舟比赛。现场人山人海,锣鼓喧天。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挤进桥边看比赛,激烈的比赛正在进行当中。只见江面上有好多只窄窄长长的龙船,船头做成龙头的样子,一个锣手站在船头上,一个鼓手站在船中间,船两边分别坐着两排桡手。锣鼓手有规律地敲响锣鼓,两旁的桡手跟着节奏喊着口号,为自己打气并整齐划一地划动木浆。河里溅出水花,不停地拍打着赤着上身的桡手。龙船飞快地向前冲,有一艘船离终点还不到一米,很快就要到达终点了,桡手们加快了速度飞快地划动双桨,船像箭一样冲过了终点线。观众们欢呼了起来。这时,漠阳江顿时成为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妈妈告诉我,我们江城龙舟赛是逆水而行的,这体现了我们江城人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精神。我也要学习他们这种精神,不怕困难,迎难而上!

【篇七:好书推荐——《神笔马良》】

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给予我们人生的启迪。

大家好,我是二年八班的李煜,我给大家推荐一本我非常喜欢的书——《神笔马良》,这本书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洪汛涛老先生写的。曾荣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一等奖。

故事的主人公“马良”是一个穷苦的孩子,他想学画画,却因为没钱被画师赶了出来。从此,他下定决心,没有笔,就用树枝,竹炭代替画笔,坚持不懈地学画画。

后来,一位神仙爷爷送给了他一支神笔。马良就用这支神笔帮助穷苦人家画他们需要的东西,人们非常感谢他。后来皇帝知道了,就把马良抓了去,要马良为他画金银财宝,马良假装答应了他,用神笔画了龙船,又画大风,最后把皇帝淹死了。

我觉得故事里的马良是一个善良、勇敢、机智的少年,他用画笔帮助那些贫苦的乡亲们。我们要向马良学习:做事要刻苦,有恒心和耐心,要有助人为乐的精神,要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个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同学们,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选一本好书更是相当于吃了一顿营养盛宴。如果你想真正体会到畅游书海的快乐,就快和我一起读书吧!

【篇八:粽香端午】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每当我和小伙伴们唱起这首童谣的时候,家乡热闹的“粽香端午”就快要来到啦!端午节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它是我们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也叫做端阳节、重五节。每到这个时候,我总会听到大人们不厌其烦地跟孩子们讲端午节的故事:“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的大诗人——屈原。龙舟竞渡是为了打捞投江的屈原,把粽子投进汨罗江是为了喂饱江里的鱼虾,好不去吃屈原的遗体……”

在一天天的盼望中,端午节终于来到啦!

早饭吃的是咸鸭蛋,我最爱吃那流油的蛋黄。据说这也是端午“五黄”之一,还有其他几样就是黄鱼、黄瓜、黄豆瓣馅的粽子和雄黄酒。吃完早饭出门去,小伙伴们也都三三两两在花园里玩了,他们有的系着长命缕、有的带着香囊,还有的居然在额头上用雄黄酒写了个“王”字……而大人们都在家里打扫卫生,在厨房里撒上雄黄水是为了杀死毒虫,门口挂上艾草和菖蒲和蒜头也是为了驱赶各种毒虫。

下午,终于等到我们最期待的划龙舟比赛了。我们小区里的孩子们几乎倾巢而出,一个个都争先恐后地赶到了湖边。只见比赛现场两岸早已挤满了人,远远望去人群摩肩接踵,都为了能找到一个有利的观赛位置人们嬉笑着、欢呼着,为自己喜欢的队伍加油呐喊。我们一群小孩子在人海里像一条条小鱼儿,一下子就挤到到了人群的最前面目不转睛地看着一条条龙舟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向终点。随着人群中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一条金黄色的龙舟率先到达了终点!转眼其它的几条龙船也陆陆续续地冲过了终点。随着比赛的结束,我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了地。

眼看着夕阳染红了天边的晚霞,小伙伴们在大人的招呼下赶紧结伴往家赶。而我是跑得最快的那个,因为我似乎老远就闻到了粽子的香味,让我的肚子都咕噜噜地唱起了“空城计”。只见我家的餐桌上摆满了各种美食,可是我却只对粽子“情有独钟”,甜的豆沙粽、枣泥粽;咸的蛋黄粽、肉粽……似乎一个个都是那么美味无比:粽叶的香气混合着糯米和其它各种馅料的清香、醇香、浓香……一阵阵香气扑鼻而来,整个家里的空气里都弥漫着让人垂涎三尺的粽香,浓浓的,全是端午的味道,

在我的心里,这端午的味道,不仅是用鼻子闻到的味道,也是嘴巴品尝的味道,还是记忆里幸福的味道和全身心感受到的甜蜜味道,更是从心底溢出的爱的味道!

啊!好一个粽香端午!

【篇九:难忘的一天】

今天早上,我早早的起来,换好一件漂亮的衣服,兴冲冲地跟着妈妈去颐和园游玩。

妈妈取了票,带我进去,我看见了可爱的蝴蝶,高高的大树,各种各样竞相开放的花儿。有的人在看风景,有的在拍照,有的在说笑……这里好热闹呀!

顶着火辣辣的太阳,我们走进了颐和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昆明湖,昆明湖的占地面积很大,听说占颐和园总面积的四分之三;接着我们来到了玉带桥,这座桥是用汉白玉制造而成的,是颐和园中的著名建筑物之一。这么多美景真让我流连忘返。

最难忘的就是在昆明湖坐脚踏船。我们到码头选了一条漂亮的脚踏船,迫不及待地跑上了船。我奋力地踏起来,船慢慢向湖中央驶去,先去十七孔桥,但想穿过十七孔桥的桥洞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我费了很大的劲才穿过去。我坐着脚踏船悠闲地在湖面上溜达着。回来时穿过皇上的专用桥洞,我仿佛成了一位皇上,坐着威武的龙船,穿着华丽的衣服,旁边站着一大群文武百官……船重新回到码头上,才发现我不是皇上,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姑娘呢!

尽管我热得满头大汗,但这是我最难忘的一天!

【篇十:亲爱的观后感】

星期天的早上,我们观看了一场小记者团组织的亲情电影---《亲爱的》。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位名叫田鹏的小男孩,在一次外出玩耍时不慎走失,他的父母苦苦寻找三年终于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找到。

我被一个画面深深打动了。

田鹏被找到后,他的父母都跟他形影不离,害怕再次把田鹏弄丢了。有一句老话说得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确,田文军就连扔个垃圾都要抱着孩子,而且扔垃圾的声音一次比一次低,怕吵醒了孩子。其实说到底,田文军就是孩子怕再次走丢,恨不能将孩子拴在身上呢。都说爱是无声的,无私奉献的,田鹏的父母就是典型!

前不久,我做了一件很对不起父母的事。

那天是周六下午,我和同学出去购物。写完了作业,我抛掉一切烦恼,放肆地和同学玩着,早就将父母抛到脑后。我和同学又是逛超市,又是去游乐园,还溜去龙船逛了一圈,并不知道时间匆匆流过。

我们又走进一家甜品店,点了几样甜品、小吃,边聊边吃,开心得很。很快,一坐就是半个小时,我们也差不多吃饱了,我一看手表,惊呆了:哎呀!怎么这么晚了?都晚上七点了,怎么一玩就是四个小时,这下死定了,赶紧回家了!我和同学付了钱,马上冲去搭公车……

一回到家,我做好被骂的心理准备。可没想到,等候我多时的父母并没有什么,只是走过来焦急地问我怎么回这么晚?没有遇到什么危险吧……我偷偷抬起头看了一眼妈妈,妈妈的眼神满是焦急、担心。我的眼泪不自觉地从眼角里流了出来,不禁扑向妈妈的怀里,伤心地哭了……

一旦走出父母的视线,我敢说,全世界的父母都是一样担心的。

热门推荐
1我家的狗
2记忆中的甜
3今年春天我很彷徨
4和平是我的朋友
5雨润万物,馨香满天
6温暖的父爱
7我最擅长的运动
8第一次骑单车
9家乡的变化
10与生物钟同行
11松果壳的秘密
12爱如什么作文
13记忆中的一朵浪花
14选择坚持
15桔子
16遇上碎片化生活
17幽默的老师
18我喜欢花
19糟糕的一天
20中秋节优秀作文
21说“萌”
22我的妈妈
23因为有你,才有了幸福的我
24爱学习的奶奶
25绿色测评
26青春不散场
27童年的傻事
28致生活
29窃读记
30久别了,黄老师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