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旱船的作文

【篇一:春节】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也是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每家每户都会庆祝一番,有些民族还会搞一些活动来欢度新春佳节,比如舞龙狮、说书、唱戏,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

一年到头,大人小孩都忙开了,备年货、扫屋子、祭祖宗忙的不亦乐乎!贴春联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或自己动手或请人代劳,把一年的收获和来年的希望都写在这小小的春联上。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再远的游子也要回家团聚,吃上父母精心准备的年夜饭。古时候,人们把这叫做除守岁、熬年。这一顿饭要慢慢吃,直到深夜。

欣赏着春节联欢晚会的精彩节目,绕着热气腾腾的.饭菜,听着窗外一阵阵爆竹声,一家人享受着天伦之乐。这时候,小孩子最激动的是长辈会发期待已久的压岁钱,据说在很久以前,就有这个说法了。

过年了,家家户户肯定少不了拜访亲友,许多朋友聚在一起,这一气氛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后。

春节,不仅仅是大家吃喝玩乐,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咱们国家的一种民族精神。它融入的是一种亲情,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安宁。

【篇二:寒假见闻】

快乐的寒假已经悄悄地离开了,寒假中的所见所闻还会在脑海里浮现出来。

在寒假当中我最难忘的经历就是观看我的家乡一一段村举办的活动,很精彩。

今年我的家乡一一段村,被评为山西省第五批历史文化名村,这项举措实现了我们交城县创建历史文化名村的“零突破”,为我们交城这座千年古县又添一张新的文化旅游名片。

正月十八这天,我早早地跟随爸爸妈妈回到了村里,等候活动的开始。村子里的人可真多啊!有久违的离家在外的家乡亲人,有邻村的父老乡亲,有来自县城的朋友们,还有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这个村子彩旗飘扬,锣鼓喧天,笑声飞扬,热闹极了!

此次举办的活动节目有许多:锣鼓,铁棍,旱船,二鬼摔跤,背棍等形式多种多样,令人翘首以盼。

等着等着,活动终于开始了!首先是开场锣鼓,锣鼓手们随着指挥者的指挥,敲起了锣打起了鼓,咚咚咚……那声音震耳欲聋娓娓动听。

接下来就是铁棍了,铁棍又叫抬阁,流行于明清两代,一直延续至今,也是流传于民间的最典型和最群众性的艺术活动。铁棍是一种舞蹈加造型的综合艺术,主体为铁木结构,由阁、大杠、二杠、龙杠等主要部件组成。木阁上以各种亭台楼阁造型为背景,各种戏曲人物,组成各种典型画面。抬铁棍的八个人一扭一扭就将铁棍一上一下摆动开了。

下一个节目是跑旱船,旱船是依照船的外观形状制成的木架子。在这种船形木架周围,围缀上绘有水纹的棉布裙或是海蓝色的棉布裙。乘船者所表现的多是姑娘、媳妇,也有扮演其它人物的,演员缓缓摇晃这船身,就像真的在海上划船一样。

接下来是背棍,和抬的铁棍齐名的姊妹艺术就是“背棍”。即一人背后竖一根“铁棍”,举一个演员,随着背铁棍演员的步伐起伏,铁棍上的化装演员就会飘舞起来,沿街表演,形成一年一度的“红火”场面。在背棍表演中还有一位小演员可能因为太过劳累了,居然睡着了。看着她那恬静的小脸,我猜想,她的梦一定很甜蜜。

所有的节目中二鬼摔跤是我最喜欢的节目,二鬼摔跤是一人背驮着二鬼摔跤道具而进行表演的民间舞蹈,又叫“二娃摔跤”、“二喜摔跤”。表演时,表演者背驮二鬼摔跤道具,通过腿、背、臂等综合协调动作,给观众以两个“鬼”在摔跤的外观表现。看着两个小鬼在左转右转,互相摔跤,滑稽的表演令在场的人们捧腹大笑。

活动仍在进行,欢乐也在延续!

难忘的寒假生活已经过去了,但寒假生活中的快乐经历会一直伴随着我。同时我也要好好学习,要将我们村的历史文化发扬光大。

【篇三:游南园】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而在我们太仓,也孕育着一座古典园林,她虽没有拙政园那样的精致,没有狮子林那样的妩媚,但在我眼里,她却是最美的园林,她就是南园。南园始建于明朝,是当朝宰相王文肃建造,占地三十余亩,至今已有400多年,是宰相处理政务和种梅养菊之处,太仓民间称“太师府”。这不,在这深秋时节,我和佐乐米小伙伴们又来了!

步行至南园门楼,一座精致的两层建筑呈现在眼前,粉墙黛瓦,静静地迎接着远方的宾客。门楼两旁的木杆上挂满了火红的灯笼,好像跳着热情的舞蹈,我们也怀着激动期待的心情迈入南园。刚踏入园内,映入眼帘的是五颜六色、婀娜多姿的菊花,有红的、有黄的、有紫的,一排排、一团团、一簇簇,真是美不胜收。欣赏完美丽的菊花,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菊园,漫步在小石桥上,我心里不由感叹:南园的水可真清啊!这时一群小精灵打破了园内的宁静,它们三五成群、嬉戏打闹,“嘎嘎嘎”地叫着,好像也在热情的欢迎我们呢。延着长廊继续向前,远处突然出现了一艘奇怪的大船,它分为前中后三段,临水处是一个亭子,尾部是一个两层楼的建筑。我心里疑惑着,加快了脚步,想一看究竟。原来它叫寒碧舫,俗称“旱船”,是赏梅观菊的好地方,站在船头的确有一种扬帆远航的感觉。离开旱船,穿过一个低矮的假山,我们来到了知津桥,桥面离水面有近3米高,远看就像一道美丽的彩虹,桥面倒映水中,又像是一打精美的钥匙,缓缓走上知津桥,放眼望去,仿佛整个南园都尽收眼底了。顺着桥指引的方向,我们慢慢走向出口,就这样我和小伙伴们怀着愉快的心情结束了南园之行。

南园——我心中最美的园林!

【篇四:一场暴雨】

节气虽然踏进秋的门槛,天气却依旧像三岁小孩的脸,说变就变。

刚才还是烈日炎炎,空气闷热,让人喘不过气来。这会儿便乌云滚滚,雷声隆隆,狂风大作,闪电像一条火龙。树叶纷纷离开大树的怀抱,在空中翩翩起舞,有的飘到地上,像铺上一层软绵绵的地毯,蚂蚁把它们当旱船;有的飘到水面上,小鱼把它们当大伞。蜻蜓在低空飞翔,太阳躲在云后面。

“哗啦啦……”大雨倾盆而下,天空仿佛撕开了一道口子,天地间顿时笼罩在一个巨大的雨幕中。雨点密集,地面上流成一条条小河。街上的人们打着伞,穿着雨衣,匆匆忙忙地上班、回家或者买菜。路上的汽车来来往往,车上溅起一个个水花。

暴雨整整持续了一个小时。雨停了,太阳出来了,光芒万丈,照得城市更加美丽。空气清新,树木更绿了,显得生机勃勃。人们出来了,有的玩耍,有的聊天,还有的逛街,他们非常快乐。

【篇五:家乡的社火】

每个人最留恋的地方,肯定只有自己的家乡了,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不同的民风民俗,每一个都独具特色,引人注目。在我的记忆中,过年让人最印象深刻的,那就是社火。

社火,在北方又称射虎,就是看灯火,猜灯谜的意思,也有杂戏、杂耍之意,寓意红火热闹。

去年过年,我又回到了我的家乡甘肃,见识了精彩的社火表演。

家乡的社火从大年初三持续到初五,以初五的最为盛大。初五的哪天,我早早和哥哥出发,为的是占个好位置,好更近距离地观看街上的社火表演。

一大早,表演的人就开始准备,他们穿好服装,来到街上开始巡游表演。等我们赶到巡游表演的地方时,路边早已聚集了不少的人。大街上一片喧闹,人们都在等待社火队伍的出现。等了小一会,锣鼓声越来越大,社火队伍终于过来了。

社火表演丰富多样,有走高台,踩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各种各样的表演,巡游的人边走边表演,街上也叫好声连连。社火队伍向前推进,最后汇集到城市的中心广场,开始汇演。

一开始,街上十分静寂,没有一丝吵闹声。过了一会,只听一声喊声,后面就威风锣鼓,鼓声震天,气势恢宏;接下来是踩高跷的、跑旱船的、扭秧歌的……紧接着在鼓声和歌声中,表演舞狮的登场了。只见两只狮子,两只狮子蹦来蹦去的,从这个高台上又跳到另外一个高台上,嘴里还叼着球,你抛给我,我抛给你,玩得很是开心。

最后,最精彩的舞龙登场了。只见一条金龙和一条红龙制作的栩栩如生、威风凛凛,每条龙都有二十米长。两条龙在空中盘旋飞舞、忽上忽下、张牙舞爪、气势非凡。两条龙在空中不停争抢一颗龙珠,两条龙你争我抢,金龙显得霸气十足,一个飞龙在天,将红龙压在下面;红龙显得灵动十足,时不时来一个‘神龙摆尾’,拜托金龙的纠缠……大家都看津津有味,连声叫好。不知不觉,时间飞快的过去了,直到社火结束好一会,我才和哥哥恋恋不舍的往回走。

家乡的社火,让我流连忘返,如果明年有机会,我一定会再来观赏这属于家乡的社火。

【篇六:给好友的一封信】

亲爱的马克:

你好!

我好想你呀!现在我们这边天很冷,每个人都把自己裹在厚厚的衣服里面,看起来就像棕子一样,胖胖的好可爱。

我们这边正在过春节,也就是中国的新年。我在家帮忙快打扫卫生、挂灯笼、贴对联、贴剪纸、贴“福”字。这段时间大人们在一起吃饭、喝酒、聊天、打麻将,我可以和我一年未见的表兄妹们在一起玩耍,真是无比的开心。

这样的春节是不是很热闹、很有趣?

上次你说你想多学习中国的人文历史,我建议你可以从中国的传统节日来深入了解。最近看到一本好书,书名是《中国传统节日与文化》,作者是孙晶磊和刘孝听,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介绍了十二个中国的传统节日的来历和风俗,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

春节刚过,我们又迎来了元宵节,元宵节可以观看夜灯、猜灯谜、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吃元宵偷、青祈福。我最喜欢的是猜灯谜。出个谜语给你猜猜:远看是颗星,近看像灯笼,到底是什么,本来是只虫(打一个动物)。你猜到是什么动物了吗?对了,是萤火虫,你真棒!再说一下划旱船吧,这是一种模拟水中行船的汉族民间舞蹈。“旱船”是依照船的外观做成的木架子,在船的周围做好五颜六色的装饰。划旱船就是把“旱船”套在人的身上,手拿双桨,如同在水面划行一样。

怎么样,很精彩吧!哈哈,我这可是现学现卖哟!想要知道更多,就看这本《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我已经把电子版发到你的邮箱,一定要抽时间看哟!

马克,什么时候你可以再来中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非常期待你的到来。

祝你:

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你的好友:董睿

2017。2。9

【篇七:家乡的社火】

每当春节,家乡通渭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艺术活动,然而最热闹、最有看头、最具传统艺术魅力的当属“耍社火”了。

听!锣鼓喧天,如千军万马奔腾而来。瞧!彩旗飘飘,远处那激昂腾跃的两条巨龙,时而蜿蜒盘旋,时而首尾呼应,时而腾空飞舞,似闪电,如长虹,雄伟庄严,却又灵活多姿……好一个“双龙戏珠”,赢得人海中一阵又一阵排山倒海般的掌声。

随着锣鼓声越来越近,只见两只雄狮眨巴着一双双铜铃似的大眼,摇头摆尾,威武走来。舞狮人一身武者打扮,好不精干!狮子围着张大约四尺高的桌子不停地跳动着,时而做出挠痒痒的动作,时而又显出一副乖顺的样子,舞者舞者,俩狮子显出一副憨样,趴在地上睡着了。顿时,舞狮人撸起袖子,挥着拳头对着狮子的头“哈”的一声大吼,狮子好似从梦中惊醒一般,先是张开倾盆大嘴,左右摆动着巨大的脑袋,突然一只狮子前腿纵然一跃,后退猛然一蹬,身子一拧,便“嗖”地一下跳到桌子上;另一只狮子紧跟其后,也跃然桌上,又一个纵跳,半身便搭在前一只狮子的后背上。围观的男女老少不约而同地喊道“好……”巨龙开路,雄狮齐跃,寓言好运来袭,锐不可挡!旱船划来,一帆风顺。

紧跟其后的“旱船表演”粉墨登场,船身装扮五颜六色,彩带绸花,绣球四角垂吊,船顶角插一大束鲜花,船舱四角前后各插四束鲜花,怎一个“艳丽”形容得了!远看彩船无风自动,近观才知人在飘移。整个船由青年男子男扮女装、粉脸红唇、绫罗绸裙、双手撑起船身,故名“船姑娘”。行走小步快进,以保船身平稳,动如船在水中行。划船老翁头戴斗笠,银白色的胡须直达腰部,裤腿紧扎、躬腰小步、手拿划桨、念念有词:“哎呀,小心啊,船来了……”。通常这时,冲着看船姑娘而来的观众不计其数,因此人群一圈围着一圈,拥挤非常,简直密不透风!还好,小孩子们也可以从大人的两腿缝隙间,瞄得一眼“船姑娘”的芳容,也算不虚此行。

热闹且有看头的社火种类多的不胜枚举,如:背大刀、穿戏服、画红脸、踩高跷的关云长等英雄豪杰;将孩童扮成仙子、神童并捆绑、扦装在设计牢固的铁支架上,再用长长的戏服将铁架遮盖,俗称芯子。好似仙人凌空垂悬,好不神秘威风!当然还有寓意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扭秧歌、打腰鼓、蜡花舞、唱小曲,除过独具魅力的传统社火种类,还有与时俱进的广场舞等活动轮番上演。耍遍了村村社社、火遍了家家户户。

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从各乡镇,各村社来耍社火、看社火的人密密麻麻,整个县城从城东到城西的马路上全是,走路都是脚尖挨着脚跟,寸步挪动。从早上九点一直持续到傍晚,城里的表演这才算罢!然社火还没耍完,社火队赶着黑夜,点起马灯,敲锣打鼓,边走边耍,又要返回到各自的村社。远远望去,群山间一串串的社火灯火如金龙翻山越岭,壮观之极!直到午夜12点,大家才将糊了马灯、船的纸、等物一并烧掉,寓意去病消灾、来年日子红红火火。

无论天寒地冻,还是久旱无雪,都无法减弱家乡人看社火的兴头,更不会消减家乡人耍社火的劲头。大家还是一年又一年,年年自发举办,每家每户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才的出才、有人的出人,宛如一家子,大家相互学习传统文化,相互传承传统文化。将“社火”这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世相传,永不熄灭!也将我们通渭人乐观向上、吃苦耐劳、精诚团结、勇于创新的精神代代相传!

热门推荐
1过去的我
2我和书的故事
3我学会了欣赏自然
4家乡的小河
5帮妈妈打扫卫生作文
6阿长买书
7第一次炒菜
8叙事作文
9跑得快的小乌龟
10校园生活的滋味
11读《包青天》有感
12生活因爱而精彩
13九寨沟
14我的自画像作文女生
15
16我喜欢这样的你
17吃在四川
18万紫千红总是春
19传统与时尚
20换个角度
21我咋这么帅呢
22暑假帮妈妈做家务作文
23另外的路另外的世界
24我种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
25我做了一件聪明事
26暑假经历作文
27灯会的魅力
28小草的遭遇
29古诗伴我成长
30心中的美景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