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珂赛特的作文

【篇一:我最喜欢的人】

每天睡前,我都要听故事,爸爸是个故事大王,它讲的所有故事中给我印象最深又最喜欢的人物就是维克多·雨果笔下的冉阿让。听了爸爸讲的故事,又看了《悲惨世界》的电影,我更喜欢那个有力量有爱心有宽容心的主人公了。

当八岁的珂赛特在树林的水池中提水时,一直坚强有力的大手替她提起了水桶,另一只手牵着珂赛特从此走上了一条充满平安和幸福的爱之路。德纳第的两个女儿在开心悠闲的'玩着布娃娃,而珂赛特却要织袜子,冉阿让用一个金币买下了那双袜子,还买了珂赛特做梦都想要的洋娃娃,并说这是圣诞老人送给她的圣诞礼物……

当爸爸讲到伽弗洛什用一个铜子买了面包分给两个饥饿的野孩子吃时,我就喜欢上了这个善良又大方的小男孩。当电影演到法国人民在争取自由和民主的街垒战斗中,伽弗洛什一边唱着歌一边跳跃着捡子弹时,我更喜欢这个英俊的小英雄了。

冉阿让从一个苦役犯再到马德兰市长,他对珂赛特·马吕斯·沙威这些人的态度,是一个从渺小到高大的转变过程,我非常喜欢这个正面人物。

昨天我和爸爸一起又重新看了一遍《悲惨世界》的电影,这更加深了我对冉阿让的认识,特别是他临终前对珂赛特和马吕斯说的那个“爱”字,更展示了一种高于大海和天空的胸怀。希望爸爸还能继续给我讲有益的我爱听的故事,这样,我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明白更多的道理,长大后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篇二:苦难的洗礼——《悲惨世界》书评】

黑暗的时代里,雨果让我们看到的,是一颗颗在苦难的洗礼中透明、纯洁的心灵。《悲惨世界》是雨果创作时间最长的作品,它在西方文学史上影响也是巨大的。每当我拿起这部沉甸甸的九百多万字的著作,心中神圣感油然而生。每一次翻开书页,心便慢慢沉静下来,感受那份沉重的苦难和清澈的文字带给我心灵的洗礼。

故事围绕核心人物冉阿让的经历展开,四位主人公冉阿让、芳汀、珂赛特、马里于斯的故事在19世纪那个悲惨的时代下展开。冉阿让为了给姐姐饥饿的孩子偷面包而做了19年苦役犯。出来之后也无人接受他。在福来主教的感化下,他变成了一个无比善良的人。中间经历了一系列的事情,最终他将小珂赛特抚养成人,小珂赛特和马里于斯相爱,最终冉阿让幸福地在珂赛特怀中死去。

事实上,这部作品是无法“一言以蔽之”的。它是十九世纪的缩影,在整部作品中体现的,是在贫苦的低层,那些苦难的人民的生活。不仅有人道主义思想对于人们的影响,还有共和思想对于人们的指导。这两大思想同时贯穿着整部作品。人道主义,讲的是对于一个内心的救赎,而共和思想,则是对于整个时代的救赎。二者有矛盾之处,即时代的变革需要有流血牺牲作为代价。但它也是必要的,它无法让贫穷的人真正脱离外界施与的苦难。对于内在,雨果对于仁爱思想的局限性的认识在“泰纳迪埃”这个形象身上表现了出来。仁爱并不一定能感化所有的人。

文中出现了很多人物给予我很深的印象,比如福来主教,他可以说是善良的化身,他的宽容和仁爱让冉阿让觉醒,并走上了救赎的道路。雨果的仁爱思想在他和冉阿让的身上很好的体现。

冉阿让在被福来主教感化之后,先是做了市长。为了救一个被冤枉的人,承认了自己苦役犯的身份,再次入狱。他救了被社会逼迫到堕落的女工;救了被残忍地利用的孤儿并将其抚养成人;救了一直追捕自己的警察;参与街垒战却不伤害一个人,只救了那个夺走他的爱的人;最后为了孩子的幸福,将自己的一切给了孩子,并让她与相爱的人结婚……冉阿让的高尚是那样真实,不为了任何利益,只为了善良。他不信宗教,却比教徒更好地完成了上帝的使命。他的善良源自心底,被激发出后,便不再遮蔽。

整部作品为我们展示了在那个混沌的世界中纯白、温暖的一束光——善良和纯洁之光。像百合一般纯洁的少女珂赛特与马里于斯之间的爱情是纯洁的;冉阿让对珂赛特的爱是纯洁的;小伽弗洛什虽生在恶劣的环境下,却仍善良单纯,为革命奋斗的热情是纯洁的……在苦难中,雨果为我们展示了人道主义的力量。他们一无所有,但他们拥有一颗纯洁高尚的心。

让我更为感动的是那些真实的表达。冉阿让深爱着珂赛特,她是他唯一的寄托。当马里于斯出现时,冉阿让发现自己可能会失去爱,自然会嫉妒马里于斯。这种嫉妒是毫不掩饰的,它源于人的本心。但冉阿让的高尚在于,他在这种情况下仍救了马里于斯,并祝福了与珂赛特的爱情。他知道自己这样做会让自己最后孤独一生,但他还是这样做了。珂赛特作为纯真的少女,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变得很美,于是出于爱美的本性开始注重自己的打扮。雨果对于这件事也是一种慈爱的态度,他说“妩媚源于天真”。他对于这一切真实的描述与善良的诠释,源于他本人内心的纯真。高尚,不是没有卑劣的想法,而是虽经历过很多,却仍选择去做善良的人;纯洁,不拘泥于细小的举动,而体现在一个人的心灵。人的本性是无需违背的。

这部作品的伟大为历史所见证,它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心。它让我们在时代中得以找回自己,找回本属于我们的纯真和善良。

【篇三:我喜欢的一本书】

“教育!科学!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距”。这是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的一句话。他有很多代表作都家喻户晓,其中《悲惨世界》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主人公冉阿让是一个淳朴的园丁工人,但是他家庭贫困,生计难熬。在一个冬天的晚上,他饿得不行,就到面包店里拿了一块面包,不料被抓住了,判了五年苦役。可是冉阿让不甘屈服,为了早点自由,大冒风险四次逃狱,又被加刑十四年。偷一块面包竟要服役十九年,何等悲惨啊!苦役生活结束后,冉阿让不再是曾经热心的冉阿让了,他变得仇视法律,痛恨社会,甚至想放弃生活。卞福汝教主在这时候帮助了他。他默默宽容的冉阿让偷盗银器行为,并当作什么也没有发生将他放走了。冉阿让知道这件事后,内心产生很大波动,他开始弃恶从善。

那之后,冉阿让化名马德兰,从此洗心革面,不久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而且当上了大名鼎鼎、普济众生的好市长。生活总是不会一帆风顺,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曾经缉拿过冉阿让的警长沙威突然出现,并不停地找他麻烦,随时准备抓捕他。可是在国家内战之时,冉阿让不顾生命危险拯救女孩珂赛特的一幕,被沙威看到了,他犹豫了。他不知道冉阿让会做好事,他也不知道这人竟然还有善良的一面。他也想不通自己为什么没有抓捕冉阿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站在气势磅礴的大河边,纵身一跃,粉身碎骨。

我不知道我是以什么样的心情读完这本书的,但我知道在一年后的现在,是以复杂的心情来写下这个感悟的。在书的结局,冉阿让临死前仍旧对珂赛特敦敦教诲,他完全成了博爱主义的化身。作者赞叹道,“在某个阴暗的地方,有个巨灵,张开他巨大的双翅,正在等待着这个灵魂”。

站在冉阿让的角度看,因为卞福汝教主的善良感悟了他,使他变得同样仁爱。接受芳汀的要求,原谅珂赛特一次次的不理解,包容沙威一次次的抓捕。大家面对可亲的马德兰市长。谁又能想到他是服过役、逃过狱的冉阿让呢?人性会变,也许你的一个善变一个人。

再站着沙威的角度说说,他出生在监狱中,由警察抚养长大,每天面对的只有警察和罪犯。而他被灌输的思想也是对罪犯的深恶痛绝。在那个鱼龙混杂的社会,罪人的生活苦不堪言“家庭不留宿,人们不欢迎”,这是沙威和人们的统一思想,他认为罪人只会做坏事,他们都是罪有应得。现在想来,他的想法真的过于绝对。第一次在书中看到沙威视我的三观受到严重冲击,他怎么如此冷漠却又如此的胆大妄为。他又是一个极端固执的人,他不允许自己犯任何错误,以至于在放走冉阿让时,选择跳河自尽。

沙威不明白他为什么没有抓捕冉阿让,但是作为读者的我们,很容易看出。他看到了冉阿让的善良之举,内心极为震撼。冉阿让的慈爱,热心感动了他的内心,触动了他灵魂。

“上帝永远存在于人的心里,这是真正的良心。当心灵遇到虚假的绝对时,他暗示的心灵,要认识真正的绝对,人性必胜,人性不灭”!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觉得过于绝对。真诚善良的本质可以不仅使自己变得更好,甚至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可能你的一个瞬间就会触动他的灵魂,使他改变吧。

希望我们都做一个善良的人!

热门推荐
1学游泳
2伴我一起长大的声音
3留与丢
4第一次滑雪
5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6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7我学会了洗衣服
8人马之间
9中秋节,做月饼
10恒常之恋
11照片里的故事
12妈妈,我爱你
13忙与闲
14我的第一次尝试
15读书伴我成长
16礼物
17晚霞
18分别
19种鸡蛋
20书香伴我成长
21原来茶似人生
22马卡龙
23春天的美景
24诚信与我们同在
25唾手可得的小欢乐
26我真想对妈妈说
27放学路上
28我的爱好
29暑假经历作文
30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