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葛朗台的作文

【篇一:新学期展望】

新学期又开始了。历经了一个暑假的分别,校园里的一草一木都还是那么美。瞧那朵小花,是那么的典雅;那株小芽儿是多么娇嫩;那棵大树是多么挺拔……校园弥漫着一股清新的味道,那晶莹的露珠儿,仿佛是美丽的宝石,使我们多姿多彩的校园更加熠熠生辉。

校门口早已人山人海,嘈杂的声音回响着,大家都很兴奋,看来大家对阔别已久的校园格外想念。在人群中我好不容易找到了同班的同学,我们交谈着,离别之后的相聚使我们分外高兴。

新教室搬到了视野开阔的三楼。它不光寓意我们视野的开阔,还寓意着心灵的开阔!新教室从二楼搬到了三楼,代表了我们又成长了一岁,成为了五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也代表着我们在学业上又提高了,正所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相信在接下去的学习中,我们会有很大的进步!

发新书了!我任凭桌上的课外书和作业本乱堆着,如获至宝地捧着这些新书。我正像犹太教的人一样,认为书是甜蜜的。当他们让稍长的孩子亲吻沾着蜂蜜的《圣经》,我却用鼻子闻书。当油墨味儿萦绕在我的.鼻尖,但甜蜜感却深深印在我的心上。对书我是又吝啬又爱惜,既像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小气鬼葛朗台,又像鲁迅先生。

我捧着书,如获珍宝。我遨游在书的海洋,深深不能自拔。在语文书中,我像只小蝴蝶,飞过窃读的女孩儿,飞过可爱的珍珠鸟……;在数学书中,我像个小精灵,认识了小数乘、除法和方程……铃声突然响起,打断了我的思绪,我赶紧收拾好课本,听老师讲话。

新学期,新气象,愿我们能更上一层楼!

【篇二:成长,因书香而精彩】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书爱得深沉。

——题记

童年因书香而快乐

“妈妈,美人鱼最终找到幸福了吗?丑小鸭,最后长成白天鹅了吗……”

幼时的我,每天晚上都是伴着安徒生《格林童话》进入甜蜜梦乡。临睡前,都缠着妈妈讲故事,许多童话故事,我都耳熟能详。那幼小的心儿,随着故事或喜或悲。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遭遇流过泪,佩服阿凡提的机智,也被七个小矮人的滑稽逗得哈哈大笑……那时,我是多么希望能尽快认识那一个个方块字,能自己阅读呀!

少年因书香而充实

少年时期是一个多梦的年龄。我识字了,成了书店的常客。轻轻打开书的封面,淡淡的书香如缕缕杨柳风,在心中萦绕。在书香的熏陶中,我与李白、杜甫畅谈诗歌,和鲁滨孙一起冒险,同曹操纵论天下英雄;我为艾斯梅拉达的命运叹息过,对老葛朗台的自私愤怒过,为简爱的最终幸福欢欣过。我理解辛弃疾“可怜白发生”的无奈,佩服王勃“天涯若比邻”的释怀,领略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悠闲……书让我明白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与善恶美丑。

青春因书香而陶醉

进入中学,读书更成了我的爱好。每晚,书都伴着我进入梦乡。读史以明志,读经以养性,读诗以怡情。我国浩瀚的书海中,都有无数的宝藏,是我们成长真正的养分。是书,让我穿越古今,去经历惊心动魄的古代战争,拜访叱咤风云的伟人,进入奇异瑰丽的想象世界,了解祖国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了解世界风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汲取了力量。

读书真好,如品香茗,余味无穷。读书是休闲,是收获,也是享受。我的成长,因读书而精彩!

【篇三:成功的塑造,深刻的启迪——读《欧也妮·葛朗台》有感】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欧也妮·葛朗台》这本书,感触颇多,获益匪浅。

我觉得葛朗台这个人是巴尔扎克刻划得最成功的吝啬形象之一。因为他虽然实现了挣进大量钱财的目的,但是,因为这样,所以他的整个身心都被钱给融化了。他的人生是失败的,充满了悲剧的色彩。但他吝啬的形象直到今天仍然令人津津乐道,从中受到启迪。

刻画得入木三分,形象栩栩如生。葛朗台是欧也妮的父亲,他同时也是个贪婪的人。他住的房子十分阴森,楼梯都歪七倒八的,女仆上楼还差点摔下来。即使是这样,他也舍不得花钱修,这是因为他怕修理的话太费钱了。难道他没钱吗?不,他拥有万贯家产,还通过经商等方法不断扩大自己的财产。可他却变成了一个守财奴。在他的眼中,钱已经达到了一种至高无上的等级。他每次给妻子的钱都不超过6法郎,他给了钱还常常变着戏法将钱骗回来。尤其令人嗤之以鼻的是,有次,他见自己的一部分储蓄没了,就逼问女儿说出原因。女儿瞒不过,就将原因说了出来。原来,她见夏尔穷,就用了他的一部分积蓄捐给了他。他知道后,勃然大怒,将女儿关在了屋子里,指给她吃面包、喝冷水,这哪有半点父亲的味道?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见义勇为的事与贪财好利的葛朗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在最近发生的北京洪涝灾害中,很多人尽所能的救出灾民。一群在工地打工的农民工奋不顾身地救起190名遇险车主、乘客。而他们却一再地谢绝了获救人员凑起来的万元感谢!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他们的所作所为给那些向钱看的人一记响亮的耳光!

成功的塑造,深刻的启迪。现在,葛朗台已经成了吝啬鬼的代名词,他是唯利是图、不变好丑、漠视亲情的贪婪本性,受到人们广泛的批判。也时刻警醒那些追名逐利的人。

【篇四:幸福在哪里】

常常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幸福在哪里?它看不见摸不着。可它确实是真正存在的,它就在我们身边。

——题记

每个人对幸福都有各自的理解。有些人的幸福是拥有无尽的财富;有些人的幸福是获得至高无上的地位;有些人的幸福是国泰民安天下大同;有些人的幸福是家人健康、家庭美满。古往今来,无数人执着地追求着各自心中的幸福,为了这些不同的幸福付出了同样的努力。

嫦娥怀抱着对幸福的憧憬,吞下长生不老药,飞上九重天,成为月中仙子。独守着凄凉的广寒宫,她是否感受到了做神仙的幸福?渴望进入上流社会的玛蒂尔德,戴上朋友的项链参加舞会,在短暂的光鲜和沉重的代价下,她是否感到了幸福?嗜财如命的老葛朗台,拥有堆积如山的金币是他最大的快乐。当他垂垂老矣,他的身边没女儿的陪伴,只有他念念不忘的金子看着他死去,他是否感到了幸福?如果这样也算是幸福的话,这种幸福是多么的可悲。

杜甫有诗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杜甫的幸福;“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是陶渊明闲适的自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自由自在的幸福是李白人生的写照;司马迁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诠释了他对幸福的理解;范仲俺登上岳阳楼,面对滚滚江水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叹,并以此为他的幸福。这种幸福是多么的伟大。

对于我们来说,幸福也许很小,就是有一个完整的家,爸爸妈妈虽然会吵架但依然很恩爱,我们不用为了生计操心,我们可以坐在亮堂堂的教室里安心地读书,日子虽然很平淡,但这就是我们朴实的小幸福。

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但对幸福的追求是相同的,只要是光明正大地去追求,不论最后的结果是什么,过程都是幸福的。

多年以后,人们还是不断地寻找着幸福的所在,我淡然一笑,其实幸福就在我们心里。

——后记

【篇五:阅读,伴我一路成长】

从小,我就生活在书海中,从最初时的童话,到后来时的四大名著,又到现在的古今中外名篇。我无时无刻不在读书。书就像是一个与我形影不离的好伙伴,伴我一路欢笑,伴我一路成长。

小时候,我享受着童话带给我的美好;长大时,我享受着小说带给我的生活道理;现在,我享受着诗歌带给我的人生追求。

读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感受作者悠闲的田园生活和作者的清高与闲适。读《巴黎圣母院》,看见卡西莫多那丑陋的外表下所拥有的一颗善良美好的心灵。读《阿Q正传》,体会到阿Q的精神胜利法和他那对待生活的积极向上的态度。这些都使我拥有诚实舍弃虚伪,拥有充实舍弃空虚,拥有踏实舍弃浮躁。

“以铜为镜,可知仪表;以古为镜,可晓历史;以天为镜,可知风云;以木为镜,可断春秋;以书为镜,可知真我!”通过书,能让我更加清楚的认识自己,看见自己的不足。读了童话《三只小猪》让我发现了前两只小猪的懒惰。而联想到自己,同样也是懒惰的。常常不肯帮父母做家务,看了这个故事我真是羞愧万分啊!读了名著《欧也妮·葛朗台》让我发现自己虽没有像葛朗台一样那么吝啬,但也有一点点的小气。看到这,我不禁红了脸下定决心改掉这个坏毛病。读了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我感到自己是多么的幸福,书中保尔那种不向命运低头的坚强意志和顽强精神深深地折服了我,使我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了希望。读了诗歌《未选择的路》让我明白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一条,所以在人生道路上不能随波逐流,而要慎重思考,独立选择。

书是我最好的伙伴,就像一位不说话的老师,无时无刻滋润着我,教育着我,充实着我。它带给了我知识;带给了我力量;带给了我乐趣,它伴我一路成长。

【篇六:没有什么不可改变】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曾经如此深信这句格言,正如曾经的杂货店老板。

小区不大,可小卖铺却并不少,东门几家,西门也默默陆续添加着几家门面,可其中最特殊的当属那家“王氏百货”。这家小店只由一人努力经营着,东西总被不厌其烦地收拾并分类,不过老板却固执,古怪地令人发寒。兴许是常年打拼,他已不再年轻如故,是个刻板的中老年人。顽皮的孩子都喜欢叫他“老头”,以示不满。这多半是因为他从不和你讲价,固执到只相信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法则。喜摆一副爱要不要的“臭嘴脸”。买他家东西的人,这老头都一视同仁,什么高的,瘦的,胖的,有钱的,都一样,不谈价,连可怜的一毛钱都被他折腾地够呛。这或许与他的人生观念直接相关,他固执、刻板惯了,使人觉得他就会在附近人的思想中,留下根深蒂固的这幅面容。

然而,他改变了。不知是走过多少次心路历程,或是有了多长的过渡,总之,他变得很突然,就像暴风雨席卷大地般迅疾。首先是面孔,那天,我看到的不再是一个葛朗台,他出乎意料地平和,平淡,没有过多的感情宣泄,更不会是平时的姿色。再次,他对顾客的态度也大有改观,什么刻板、吝啬、无情都被这颗内心压了下去,随即消逝。尽管他们家的货物质量一样地优异,老板却变了个人样,不再抠门,更不刻薄。

他,如此固执的一个人,确实也真的改变了。或许这并不只是行为的改变。偶然得知原来他有最亲的亲人离他而去,也这么大年纪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滋味自然不好受,他也厌倦了吧。这么个岁数,也不会再有年轻时的豪言壮志了。总之,他看淡了,又或许呢?反正这一定是长时间沉淀的结果,而改变也需要一个过程。

他变了,变得看似突然。

而我也懂,没有什么不可改变,老板坚守了几乎一生,然而却选择了改变。而我又为何不可呢?我想起了自己长时间不能改掉的虚伪与浮夸,不禁惭愧不已。既然没有什么不可改变,自己为何不能做出改变呢?我决定迈出第一步……

改变需要一个过程,然而我懂得“没有什么不可改变”。

【篇七:读书滋味长作文初中叙事文】

书籍如石,敲出星星之火;书籍如火,点燃心中的明灯;书籍如灯,照亮前方的道路;书籍如路,引我一生前行。

在你的世界,无论从古至今,从中到外,都是说不完的;无论从文学到思想,从韵味到情感,都是述不尽的。你有悲泣的呼啸山庄,你有堂皇的圣母院,你有虚荣的斯嘉丽,你更有猥琐的葛朗台。你有泰戈尔的小鸟,你有伍尔夫的蜗牛,你有宇宙中永恒不灭的太阳,你有再度涅槃凤凰。

在诗集里,贾岛夜半叩门,小杜清明问路。我不知,李白的凤凰与杜甫的丞相祠哪一个更凝重深远;我不知,黛玉的葬花吟与易安的声声慢哪一个更凄美婉转。我不知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与清明时节,雨纷纷,行人欲断魂哪一个更加巧妙趣味。或许,我不该比较,共存本就是人间的常态,共赏,则又是另一种韵味。

当读《飞鸟》中,“天空中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时,心中舒缓了,是啊,全力以赴远比成功更重要。当读《雨巷》中“我打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里。”时,心中宁静了,那悠远的情景如何不让人宁静呢?

读了“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心中不禁也有了禅意;读了“听雪,也是听心,听雪的刹那,心中定会开出一朵清幽的莲花”,心中生出千万美好,却忘了凡尘,融入了自然之中;读了“回顾,雪白一片,真干净”,不禁也有了四大皆空的初悟。

读书,不断地将我的思想提升,滋味,更是深长,那滋味,引我一生前行,成长。

【篇八:为他人开一朵绚丽的花】

帮助他人,就如同在土地上种下一朵鲜花,一朵虽算不上美丽,可聚集起来就是一座绚丽的花园!

那天,当老师宣布明天要捐书时,全班一片哗然。每个人心中都打着自己的小九九,似乎在考虑是否值得捐。

我的第一反应便是:不捐!要知道能在我家书柜待着的书,绝对是我宠爱的宝贝书。别人弄破了怎么办?弄皱了怎么办?弄丢了怎么办?

看来大多数同学的想法和我是一致的。第二天书柜中的书屈指可数,就算是有那么几个大发慈悲捐出书的人,捐的书也是没一本新的,不是没了封面,就是皱巴巴的。

在我想转移注意力时,我的死对头——王强同学走了上去,将一本有着崭新封面的书放了上去,在书柜中显得十分扎眼。“连我的死对头都捐了,我难道还能无动于衷吗?”我的决心动摇了。撼动它的不仅仅是来自好胜心,更有一份被我压缩在心房深处的愧疚。连一本书都不愿意捐,这风格跟守财奴葛朗台有什么区别?这股欲望越发强烈。尽管我开始的决定也许是正确的,但现在却是那么的不堪一击……

下午到了,我捧着自己最喜爱、最珍惜的一本书走进了教室,像举行一个极为隆重的仪式般庄重地走到了书柜前,轻轻地将书放到那本标着死对头名字的书旁边,又在众人异样的目光中回到了座位上。我想通了,自己一个人看仅快乐了自己,可捐出去却能快乐很多人。它在岁月的流逝中也许会破损、会折角,但这小小的书柜仍旧是它最好的去处……

为别人开一朵绚丽的花其实并不难,关键就在于你有没有一颗乐于奉献的心!

【篇九:人总要仰望点什么】

深夜,万籁俱寂。独立溪桥,翘首仰望无际的星空。“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一是我们头顶上璀璨的星空,二是人们心中高尚的道德律。”哲学大师康德曾这样说过。蓦然,耳畔有人长叹一声:人啊,总要仰望点什么,敬畏点什么,才能遵循着这“什么”,大踏步向前。

常言道:人各有志。每个人仰望的对象,也囿于种种原因而不尽相同。最浅薄却又是最真实的,便是金钱与名利。哥伦布航海,巴尔博亚发现太平洋成为不朽的逃亡者,追溯其根源,便是因为那时西欧的皇室与资本主义上层发自内心的对黄金的渴求与仰望。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老葛朗台,终其一生,机关算尽,可以说是用自己的生命在赚钱。自己费尽心思得来的钱财不让外人触碰犹可理解,然而在家中对自己的妻子、女儿也近乎一毛不拔,便被后人理所应当地冠以“吝啬鬼”的雅号。他说:“人生就是一场交易。”可又有人说,他并未做错——一个人对自己苦苦仰望的东西倾注太多的汗水与辛劳,他的内心便下意识地将其死死护住,这就是仰望的力量。

仰望金钱,是那些如老葛朗台一般的资产阶级所追求的。而更高尚,更具人道主义的便是仰望那一份珍贵的道义与情怀。《俗世奇人》中对此就有《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的佳话。在江湖上行走的人,那叫一个义气与豪爽。李金鏊——这个满嘴胡碴的大汉,纵然生活贫寒,但在小杨月楼最困难的时候,雪中送炭。他心底仰望的是道义,坚守的是正义,金钱等身外之物自然就不那么重要了。《水浒》中的梁山好汉更是如此,白虎山一山有难,二龙山、桃花山的好汉们为了义气,拍马便来相助;浪里白条张顺在涌金门外水池中丧命身死,宋江比丧了父母还要伤悼,不由得“连心透骨般苦痛”,只身冒险吊孝涌金门;……这是何等的重情重义,令读者读来拍案叫绝。

比道义更高一筹的,便也只有信仰了。《伪装者》中的主人公明楼与明台在烽火与硝烟之中的手足情深令人动容;而为他们共同仰望的,则是崇高的共产主义事业。即使身在危机重重的伪政府,背负着多重伪装身份,不断游走在黑白之间;即使身陷囹圄,他们的内心也从未沾染污秽,不曾忘却过所仰望的信仰,一颗爱国救国之心也从不曾动摇。同为伪装者、明楼的私人助理阿诚与明台之间一简短的对话,让屏幕前的我潸然泪下。“任何工作都是谋生之道,家人才是最重要的。”“可有一项工作除外。”“哪一项?”“报国!”阿诚顿了一下,缓缓道:“那不是工作,那是信仰!”——这也许就是仰望的最高境界吧。

人总要仰望点什么,而仰望就是追求。不论它是浅薄还是崇高,不论是为了一己私利还是民族共同的利益,只要寻得其价值所在,就找寻到了圆梦的秘诀。

当蝴蝶看着自己晶莹的身体时,她笑了。

因为仰望让她实现了梦想。

【篇十: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

冷酪、自私、贪婪的性格,我们要远远地离开它。——题记

小时候,阅读那些知识集锦,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字眼:“葛朗台——世界四大吝啬鬼之一”。那时,我总会去问妈妈:

“什么是吝啬鬼?”

“吝啬鬼就是那些花钱就像割肉的人。”

我懵懵懂懂地点点头,心想:世上有这样的人吗?直到那天,当读完《欧也妮·葛朗台》后,我才真正明白吝啬鬼的含义。

葛朗台是法国索缪城一个最有钱的商人,但他家中却比贫民窟还简陋:墙上被雨水凿出奇形怪状的洞眼,一家中最重要的堂屋也丑陋不堪。你可能会看到墙壁上摆着一幅稍显贵重的油画——这是葛朗台购房时就有的,否则他才不会花那么多钱买油画呢1

葛朗台有个女儿欧也妮,她纯洁善良,引得各方人士纷纷求婚,而其实他们只是盯着葛朗台价值不菲的一笔嫁资。而葛朗台则更为狡猾地用女儿引他们往自己口袋里装钱——他把女儿当成了赚钱的工具!当女儿喜欢上一个父亲破产的表弟时,他便坚决否定,并严责女儿无条件与表弟分开。“天哪!”看到此处,我不禁惊叫道:“难道,这如此纯洁的爱情,让他一点儿都没触动吗?葛朗台的世界里,难道没有感情只有那冷酷的金钱吗?这种人若到现在,一定会被世人所鄙视!”

最让我感到吃惊的是葛朗台临死的那个片段了。葛朗台临死时,让女儿欧也妮把许多金路易摆在桌上,一边抚摸一边吃吃地笑着:“这样能让我心里暖和!”临死时,神父拿来上帝的照片让他亲吻,而他却盯上了相框上的金子,想便去拖来,拖到一半—就一命呜呼了。

合上书,我闭目沉思。尽管葛朗台如此吝啬,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却是必然的结果。但是,在如今社会中,难道就没有葛朗台第二吗?世风日下,以名利为目的不择手段去追逐的情况依然在当下时时上演!

远离丑恶,让我们远离冷酷,贪婪、自私的面目吧!世界需要纯真与美好,还人间一派朗朗乾坤、祥和清明吧!

热门推荐
1读《血字案的研究》有感
2描写寂静的
3你曾拨动我的心弦
4我的心爱之物
5立夏斗蛋
6金鱼的生命
7那一次,我真后悔
8颠倒世界
9被碎片拼凑的生活
10美丽的心灵
11这片风景,那么珍贵
12猛洞河漂流
13弹,弹,弹力球
14活着
15我阅读我快乐
16视角以外的未知
17秋天的鹤山公园
18我的心儿怦怦跳
19我最熟悉的人
20这个春节不一样
21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
22角落里的光芒
23我家阳台上的植物
24冰雪世界
25二年级补课看图写话
26多彩的活动
27乘索道上张家界
28维护海洋权益
29谁是我生命的阳光
30成长路上的阳光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