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漆器的作文

【篇一:博物馆游记作文】

有一次带着好奇进了博物馆大厅,但是记不清情况了,于是又向往着去。

今天天气相当凉爽。我在自行车上出汗了。停了车,快步走进深不可测的大门,差点忘了检票;只恨父母腿少,所以去不了古玩馆。故地重游,感觉真的不一样。

沿着走廊,我首先进入了长江中下游一个五千年文明的博物馆。从骑玉到闪耀青铜。从精美的漆器到精致的瓷器。从各种交通工具到高超的纺织刺绣,从精致的江南饮食到奇异的鬼神,我看到的不仅仅是稀世珍宝,更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在玉石展室里,最吸引我的是一个白玉算盘。长不超过6厘米,宽不超过2.5cm。上框、中框、下框。数珠是用无暇的.白玉做成的,从做工上来说还是相当精细的。让人感觉圆润顺滑。如果不看说明书,我想没有人会相信这是宋代的算盘。

在漆器房里,豪华的家具和精致的沙发,购物用的果盘和小宝瓶,巧夺天工的红木漆箱就更不用说让人赞叹了。

大概是因为对祖国的热爱,我在瓷房里游荡了最久。中国瓷都大家都知道。但是,如果不去这个博物馆,就不容易理解中国=瓷都这个有趣的英文公式。的确,在这个展览室里,琳琅满目的瓷器令人叹为观止。而人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瓷器的细腻质感和悠久历史。

【篇二:穿越在荆风楚韵里】

今年寒假,我在家完完整整地看完了《国家宝藏》,这个节目激发了我探索历史的热忱之心。我对爸爸说:“2018年,我要把这九大博物馆全部都看完!”爸爸说:“别急啊!探索历史要有热忱之心,也要有耐心。这九大博物馆分布在全国各地,各有各的特色,只有认真做一些功课,才不会走马观花呀!今年春节回老家,我带你去看看附近的几家博物馆。”我有点失望地说:“那些小博物馆里有什么好看的呀?”爸爸回答:“你千万别小看这些博物馆。咱们的老家是楚国故地,三国时期的古战场。楚国最兴盛最辉煌的四百多年,是在荆州一带。鼎盛时期的楚国,面积近一百万平方公里,人口有五百万,是战国七雄中的强者,老子、钟子期、屈原、宋玉,还有刘邦、项羽,可都是楚国人呢,怎么会没有好看的呢?”

带着期盼和一些疑惑,我回到了老家。第二天,爸爸就带我来到荆门博物馆。在这里我看到了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原装书”的郭店楚简,还有2300多年前的战国女尸,三国时期的铜弩机。果然,这里的宝物还真是不少呢!春节后,我来到了荆州博物馆。荆州是楚文化圣地,在这里我看到了编钟、越王剑、吴王矛、虎座鸟架鼓、竹简、丝绸、漆器等各种精美的楚文化遗物,这里的青铜器数量很多,让人感到神秘、庄严和大气。我还看到了一个漆器辟邪,形状非常独特,它可是目前知道的最早的根雕作品呢!在钟祥博物馆,我看到许多明代帝王和藩王墓中出土的金银器和珠宝。在襄阳博物馆,我看到了很多史前时期的彩陶,东汉时期各种神态的陶狗。襄阳是诸葛亮隐居的地方,这里有很多三国时期的文物,我最喜欢的是三国时期的青铜马,它身材高大,被称为“华夏第一青铜马”哦!

回杭州之前,爸爸带我来到了湖北省博物馆,它是《国家宝藏》节目中的九大博物馆之一。我首先找到了《国家宝藏》中推选的三件国宝——曾侯乙编钟、云梦睡虎地秦简、越王勾践剑,它们就这样真实地出现在我的眼前。这里馆藏非常丰富,令人目不暇接。让我最为震撼的是“曾侯乙”专馆,这里展出了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器、兵器、车马、金器、玉器、漆木器和竹简,还有举世罕见的古乐器,比如编钟、编磬、鼓、琴等。我心里想,说不定,这个曾侯乙家族也有一个乐队和合唱团呢!

寒假中参观了五家博物馆,欣赏了众多代表荆楚文化的文物,我在这些藏品中畅游,在荆风楚韵里穿越,我仿佛觉得文物真的活起来了。文物是有生命的,它活在过去的时光里,也活在我们现代人的心里。我要把探索博物馆的行动继续下去!

【篇三:为你点亮一盏灯】

人们常说,行走在世间的一切都需要那么一盏灯,照亮前方的路。其实,我们的传统手工艺也是如此。当我们的社会正遭受着异域文化的冲击,在我们的国民沉溺于舶来品制造的迷梦中时,谁又将为羸弱不堪的传统手工艺点上一盏希望之灯!

童年

约莫已过了十年的光景,我依然记得那几位紫藤下的老人。她们早已过了耳顺之年,瘦削的面庞上满是岁月的痕迹,但那一双双修长的手依旧如少女般灵巧。每凡无风的午后,当阳光从墙垛上掠过,撒向攀在石架上的紫藤,几位老人总会按时到达,摆弄起石桌上那些饰着阴阳花纹的瓶瓶罐罐。那时的我还是个稚嫩的孩童,总会凑上前去,细细“品味”一番。

之间几位老者一手托着一只原木阳刻牡丹图瓶,一手用一直蘸有透明漆料的中号毛刷沿纹路勾画着。我不解为何要用原色漆料为素色木瓶上色。几位老人揽过我的肩,那一双双不再明亮的眼睛里闪烁着喜悦的光,一字一句地对我说:“孩子,你看”那只纤细的匠人之手指向一桶密封着的漆“那是用漆树的汁液熬成的,做法讲究极了。这纯天然的宝贝是用来防水的,叫‘大漆’,旧时候都是富贵人家才用得了的。”我听的痴迷,老人家们也讲的高兴,索性便练起一只精雕的小木镯,手把手地教了起来。执毡笔的手沿着纹路一点点推进,直至划过整条纹路。晶莹剔透的大漆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别样的光芒,好像在向世人宣告着这项古老技艺的复生。整个夏季,我一直守候在漆器和老人们的身边,直至深夜,目睹着这三件漆器在她门手上获得新生。看到我,她们常笑着对彼此说,这手艺不会绝了。老人们每日都会点亮紫藤架上昏暗的吊灯,却也同时点亮了漆器几近燃灭的生命之火。

少年

渐渐地,我再也无暇顾及那些包裹在大漆里的漆器了。直到两年前,我应好友之邀参观珐琅厂举办的一个精品展会。掐丝珐琅彩在冷色调的灯光下格外素雅,默默地讲述着昔日的华贵与辉煌。我竟一时兴起,拖着好友走进了生产车间。空旷的厂房里只有几位或年轻或年长的师傅和堆砌着的石粉颜料。一个年长的师傅好想看透了我的心思,放下手中的活计,领我们参观了整个制作过程。我再一次被传统手工艺精准,繁复的工艺所吸引,对师傅表明了深入学习珐琅的心意。师傅却苦笑起来,指了指身边的小师傅:“你不是第一个啦!五年了,我们收了十个孩子,只有这个姑娘还在。她耳朵不大好,听不到外面的嘈杂,心静。”

我一时间不知所措,脑海中浮现起了那曾令我魂牵梦绕的漆器。恐怕,我也同许多人一样,只是试试而已……

四月

我翻出那只深埋箱底的漆器镯子,敲响了老人的房门,记忆中大漆的清香再一次扑面而来,浸润了那颗干涸的心。

【篇四:彝家新寨】

乘车走过一段路,就来到彝家新寨。接待我们的是一位彝族“阿咪子”,就是一位彝家姑娘。她带我们参观了既是景点,又作为彝族村委会的彝家新寨。

一进大厅,几位彝族””阿咪子就用彝语为我们唱“迎宾歌”,虽然一句也听不懂,但旋律很好听,大家都随着节奏打起拍子来。这间屋子里展示的是彝族的手工技艺和他们的婚俗。其中彝族的漆器、银器和刺绣可是彝族著名的手工艺,成品可精美了

出了大厅,便是一个宽敞的院子。院子四周都是由红、黄、黑三色装饰的房间,院子中间堆着木柴,木柴还弥漫着烟雾。接下来,阿咪子要教我们跳火把节的舞步,舞步很简单,大家不出五分钟就学会了。随后,一把火点燃了即将熄灭的木柴,大家手牵着手,围着火堆跳起舞来。跳到高潮时,还有彝族小哥哥“达斯”吆喝起来,气氛很活跃。这是在模仿彝族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火把节。

紧接着,阿咪子带领我们进入了院子两侧的房间稍作休息。坐下不久,阿咪子手中端着一个美丽的漆器大盘子走了进来。她要为我们敬上一杯彝家米酒,表达她对我们的敬意。大家一起一饮而尽(除了像我这样的孩子),也表达了我们对她的敬意。米酒刚刚端走,彝家美食又送了进来。小桌子上摆着三个盘子,分别装着小土豆、荞粑和烧鸡,这就是彝族的传统美食。品尝过后不得不说,彝家的食品还是很可口的。趁我们吃东西的时间,阿咪子向我们讲起了彝族的故事。

彝族是一个很贫穷的民族,每人年均收入只有7000元,比城里有些人月收入还低。据阿咪子所说,小区里的旧衣物大多送往了彝族大小凉山,送给了当地的彝族人民。还有当时火遍全网的彝族孩子上学爬天梯的新闻,就可见彝族同胞是多么穷困。但是这几年彝族人民为了走出大山,不一直依靠政府和好心人的捐助,他们开始发展旅游业,靠彝族的传统手工艺——银饰、漆器、彝族刺绣等赚钱。最后,阿咪子郑重地请求我们,回去后向大家宣传一下彝族,让更多的人了解彝族,了解这个贫穷又渴望走出大山的民族。

车子又走在了路上,离开了美丽的彝家新寨。可一想起可怜的和我们同龄的孩子们,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热门推荐
1宅家日记
2颜值没那么重要
3我喜欢的水果
4父爱的颜色
5数学试卷
6快乐的八年级作文
7可爱的小乌龟
8多少次的转角让我遇见
9生命的呼唤
10我的母亲
11给妈妈的一封信
12感恩父母
13八年级话题作文
14我学会溜冰了
15我喜欢中国的美景
16我的远方与文字
17学英语
18蜡笔的悲剧
19介绍铅笔的作文
20进步的七年级
21玩转魔方
22我渴望听你浅斟低唱
23迷人的东风乡
24窗口世界
25时间都去哪了
26我的爸爸
27我有属于我的光芒
28昆明的冬天
29屈原
30爬江郎山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