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扫尘日的作文

【篇一:寒假的作文】

扫尘——民谚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北方叫扫房,南方叫掸尘。室内屋外,房前房后,彻底进行打扫。衣被用具,洗刷一新,干干净净地迎新春。

今天就是我家的“扫尘日”,我早早地起床了,怀着在一夜之间发酵的兴奋之情,我精神抖擞地与爸爸妈妈打了个招呼,在得到允许后,我便迫不及待地打扫起了我的“栖息之地”——房间。

我拿着毛巾,来到房间。入目之处,惨不忍睹。用我爸爸的话来说,我的房间“和垃圾场有得一拼”。我决定要让它从此“改头换面”!

就先打扫干净我的“学习战场”——书桌吧!将抽屉打开,嘿!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贝壳,还有我珍藏的各种口味的巧克力,还有报废不用的钢笔,更有爸爸出差给我带回家的雨花石项链……这简直就像一个百宝箱!幸亏我早有准备:看!两个大的塑料袋,一个是用来装废品的,另一个是用来装没有用的垃圾。我又扫又装,累得气喘吁吁,不过看着我劳动的成果,一切都是值得的!

终于清理完了内部,轮到给外表做“美容”了。我拿着一块毛巾和一盆水,把毛巾放在水中浸泡,再拧干,去擦桌面和抽屉,我仔仔细细的`用湿毛巾擦了一遍书桌,看着它变回了刚买来时的崭新光洁,发自内心的不言而喻!

除却扫尘外,我的寒假生活亦充满了其它的乐趣。“网上拜大年”更是欢乐新春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熟练地登上网址,信息化的网络也一改往日冷冰冰的“气场”,洋溢着独属于新春的喜庆。

转眼间,寒假已进入了尾声。虽然对这段“岁月静好”的时光有所怀念,但我相信,经过这些日子的“充电”,在新的学期里,我更能凝聚所有的心力,做出自己最好的表现。

【篇二:年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农历腊月底是家家户户的“扫尘日”,也就是说年终大扫除,北方说“扫房”,南方叫“掸尘”。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扫各种器具等,到处洋溢着迎新年的气氛。我认真的清理自己的房间,看着一袋袋杂物拖出去,房间干净了,心情也舒畅了!

年三十,爸爸领着我贴春联,这也是有讲究的,面对大门时,右手上联,左手下联,“福”一般倒过来贴,象征着福到了。

这次我们到奶奶家过年,除夕当晚,家家灯火通明,喜气洋洋,全家人欢聚一堂,吃着各式各样的美味佳肴,拿起杯子,互相干杯,说着吉祥祝福的话语,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吃完饭后,大人们端着茶杯走进客厅,又开始扯谈;小孩子们则按耐不住了点燃几根拜佛用的香,拖着一箱子的烟花,走到了门前的那块空地上。哧的一声,导火线被点燃了,妹妹像一阵风似地躲到了一边,导火线越来越短了,不断冒着火花,嘭的一声,我们的目光追随着那一点划破黑暗的光亮,呆呆的看着那点光绽放,就像多情的流星雨淅淅沥沥,又似数不清的萤火虫般在夜空中飞舞。

过了一会儿,只听见一近似于闷雷的声音,接着一颗火种随即升空,在夜幕中炸开,它宛如一位孤傲的仙子,全身被华丽璀璨的金色包围,在人们的瞩目下翩翩起舞。

五颜六色的烟花映在人们的眼中,就像奋斗的人们,眼中燃起的希望之火。夜空宛如姹紫嫣红的百花园,五彩缤纷的烟花如同水晶般靓丽多姿。

不久,爸爸叫我们回去看春节联欢晚会了,一家人坐在一起,好不热闹!看小品,吃零食,收红包多么美好!

这天过去后,我们走遍大街小巷,见到每个人都热情的说声新年好!忘掉忧愁,好好的放松一下。

祝大家狗年吉祥!

【篇三:年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所写的《元日》大家一定都知道吧!他所描绘的就是除夕夜家家户户放鞭炮迎接新年的热闹场面。

年,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有着2000多年渊源流传的历史和习惯。说到过年,每个人会体会到不尽相同的年味,年味是挂灯笼,放鞭炮,贴春联,看春晚,吃饺子,走亲访友……

年味,是忙碌的打扫。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中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庭院。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新春扫尘的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辞旧迎新。

年味,是热闹的气氛。大年三十,人们要在大门上贴对联,在家里贴窗花,贴“福”字,当然,“福”字一定要倒着贴,寓意福到了!到了晚上,一家人磕瓜子,聊天,看春晚,抢红包,守岁。电视机里载歌载舞,客厅灯火通明,快到晚上12点的时候,五彩斑斓的烟花陆续在天空展开,朵朵花蕊如千万颗满天闪烁的星星,又像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当春晚主持人倒数10个数;当钟表的时钟分钟都指向12;当烟花礼炮响彻天空,这一刻,全国人民欢腾,激动喜迎新年的到来!

年味,是温情的陪伴。每到快过年的时候,外出打工的孩子们无论身在何地,无论有钱没钱都要赶回家与亲人团聚。我们一家三口住在长沙,爷爷奶奶住在乡下,平常爸爸妈妈工作忙,我周末也要上各种补习班,一年也难得回去一两次,只有过春节,一家人才有时间回去看爷爷奶奶!也只有过年,爷爷奶奶才是最开心的时候,爷爷奶奶为我们准备了一桌子的美味佳肴。他们都是70岁的人了,操办一桌年饭很是辛苦,但是,忙碌在厨房的爷爷奶奶,他们丝毫都不觉得累,脸上始终笑眯眯的。爸爸妈妈帮爷爷奶奶拖地,做卫生,我陪爷爷奶奶看电视,散步,聊天,和爷爷比个子的高矮,帮奶奶抢微信红包,我靠手速成功地抢到了马云先生发给我的“压岁钱”!

这就是我们的年,也是全国人民的年!

【篇四:致表姐的一封信】

亲爱的姐姐:

你好!

今天向你介绍一本好书,书的名字叫《中国传统节日趣闻与传说》。书中有介绍很多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人胜节、元宵节、填仓节……

众所周知,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民间历史最悠久、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春节,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春节大约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原为农历的元旦,即人们通常说的过年。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有关年的传说也很多。古代的春节叫“元日”、“新年”、“正旦”、“岁首”、“三元”等。1911年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搞完卫生,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年货,年货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处时穿。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春联。

那么春联是怎么由来的呢?原来,五代十国时期,蜀国孟昶特别喜欢桃符,每当除夕,他总是将桃符悬挂于宫门。公元964年除夕,他命学士辛寅逊在桃符上写联语,可他写得不好,他便自己动手,挥笔写下“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十个大字。据考,这便是我国最早的春联。因这春联仍写在桃本之上,因而被称为“桃符对句”。

用红纸书写春联始于明朝。据说明太祖朱元璋也很喜欢春联,他不但除夕传旨,门上须贴春联,还经常向大臣们赐赠春联,并微服出巡,到民间观赏春联。由于皇帝的提倡,春节贴春联成为全国的风俗,流传至今。

今天就和你分享到这里,这本书里还有很多关于传统节日的趣闻和传说,它会让你学到不少知识。

祝你

天天开心!

你的表妹:陈欣怡

2017年2月4日

热门推荐
1回眸
2冬雪
3那一天值得品味
4那次玩得真高兴
5最美的遇见
6游金鞭溪
7虎王大会
8游湖
9我家的小狗
10读《含泪奔跑的少年》有感
11感谢拼搏的日子里有您
12靠自己
13可爱的小乌龟
14别过旧年,喜迎新岁
15老家的雨
16有心一切皆风景
17第一次的尝试
18年“味”
19快乐的嘉年华
20出错
21背影仿写
22回家的路
23送伞
24妈妈我想对您说
25拼起手里的碎片
26心要在焉
27跳绳
28这就是我
29母亲对我的爱
30风的心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