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忍辱的作文

【篇一:人能百忍自无忧作文】

我实在不明白韩信忍胯下之辱竟如此为人称道。

如若韩信忍受胯下之辱后,终老不曾声名四海,以寄食为生,并对给予饭食之人许诺:必有重于报矣,那么我们还会赞许他的隐忍、克制,理性的选择以及远大的抱负吗?不会。

直到韩信功成名就之时,曾经的胯下之辱倒为他的奋斗史增添了一抹亮色——能屈能伸。

那么值得称道的是忍胯下之辱本身吗?忍辱,失去尊严,在尊严重于生命的世俗观念下,当众从人胯下钻过,极其难堪,无异于猪狗。

那是荣辱观极强的时代,但如果韩信真的一刀刺下去,秦朝律法苛严,势必两败俱伤,韩信之举不过徒增笑料罢了。没有人会记得一个草芥之人的傲骨和尊严。

但是,韩信如果受了胯下之辱,最终没有建立功勋,那么这个插曲也只会湮没于历史的风尘之中荡然无存,韩信也将被人们嘲笑为胆怯的懦夫。

别总想着你的尊严不可侵犯,在你没有成功之前,没有人会在意你的尊严,虽然这很残忍,但韩信深谙这个事实。也就是说,值得称道的并非忍辱本身,而是韩信日后获得的成功。

甘受胯下之辱,说明此人能忍常人不能忍之事,留待有用之躯去完成更重要的大事。值得玩味的是韩信能在转瞬之间,计算着拔剑杀人的后果与钻胯之间的利害关系,并迅速做出判断,这样的迅疾、果断真可算是理性、机敏,或许人们会笑他不丈夫,在乱世,一个一身武艺的男儿,良策在胸的丈夫,地位卑微、贫苦落魄,想要出人头地,活得轰轰烈烈,或许不得不投军从戎,不得不凭借战功而改变命运。那么在建立功业之前,你是要追随怒发冲冠式的无脑勇夫,还是要做韩信这样的人?

苏东坡说:“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怀着远大的.志向和理想,有长远的目标,就不会为眼前的小恩小怨鲁莽冲动。可见,韩信绝不会若此苟活于世,他必定有着强烈的志愿而有所作为。因此,值得称道的也并非其受辱本身,而是其远大的抱负和强烈实现的愿望了。

【篇二:包羞忍辱是男儿】

《朝天忏》中说:为人富贵昌炽者,从忍辱中来。由此可见,忍是迈向成功的决定性母亲。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其身,行佛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是古代圣贤者孟子对忍什么,怎么忍的具体描写。忍过这些之后方为人上人。

西楚霸王项羽。力拔出河盖世兮。实乃千古一绝的英雄,是中国古代十大猛将之首。以一敌首,另敌人闻风丧胆。但仔细观察便可发现,项羽一生都缺乏“忍”。起兵抗秦时缺乏“忍”,若不是有他叔父项梁管起来,不知中国历史将会怎样改变。对秦兵卒不能忍,坑杀降卒,残暴不己,最终先去民心。乌江溃败,不肯过江东。不知东山再起,还是不能忍。如果说项羽“不能忍”是他自身的主观因素,那他遇上了一个最能“忍”的刘邦,作为对手可真是倒霉。

刘邦跟项羽比,用现在的话来说项羽就是个“高富帅”。而刘邦刚起事时既不是“富二代”又不是“官二代”,但他有一点置对手于死地,那就是“忍”或者是“脸皮厚”。刘邦真乃天下古今的大忍者!攻入咸阳他一改之前的本色,

一不碰美色,二不贪图财宝。说他难道不想吗?他能不想要吗?但他不但没碰,还将其拱手送给了项羽,为什么?因为“忍”。新丰鸿门宴刘邦跟懦夫一样,吓得屁滚尿流,一溜烟儿跑了,甚至后面叫人家项羽打得老爹和媳妇都不要。但

历史却让刘邦笑到了最后。所以苏东坡才评价到:高帝之所以取胜,项籍之所以败,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已。项籍不能忍,是以百战胜而轻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

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也是位忍者。他曾像懦夫一样甘愿受胯下之辱。因为他知道小不忍则乱大谋。韩信也评价刘邦:大忍之人必有大志。因为他自己也如此。还有越王勾践,忍着亡国之耻,一国之君甘愿为阶下囚,忍辱负重十余载,卧薪尝胆,最后“三千越甲可吞吴”开创一代霸,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有时成功与失败,只有能“忍”与“不能忍”之间。大丈夫能屈能伸,包羞忍辱是男儿。

【篇三:高中生的荣与辱】

每个人的心中都拥有一种辩分是非的观念,它总是会左右我们的思维,控制着我们的行为。

作为那将面对大千世界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树立应该正确的荣辱观,明白什么才是我们高中生的“荣”,什么又是我们高中生所应舍弃的“辱”。

当我们考试失败的时候,毫不气馁是我们的荣,畏惧退缩则是我们的辱;当我们在一起攀比的时候,比学习才是我们的荣,比的是那种满足虚荣心则是我们的辱;当我们面对高考所带来的沉重的压力时,积极备考是我们的荣,虚度光阴则是我们的辱。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每一个高中生也应该把国家的忍辱与自己的忍辱相联系。

我们明白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我们所向往,什么又是我们所应积极追求的。当我们被虚假的事物蒙蔽双眼时,我们便没有了是非之分;当我们没有了正确的荣辱观时,我们便彻底的迷惘了。

我们应当做一些被我们高中生所应提倡的事,做好它们,也可称之为我们高中生的荣。而那些我们这个社会的法律或道德所不允许的事,便是我们所应舍弃的,若是做了,那便是我们的辱。

在我们高中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有我们所应该辨别的荣与辱。在学习上,我们每个学生都应该明白、了解:学习是我们的天职,成才是我们的目标,成人是我们的本分。在我们学做人的时候,我们应该崇尚的是:拥有正确的金钱观,正确的心态,正确的处世态度。

我们即将踏入社会,迎接一系列的挑战,所有的问题都有可能发生,因此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我们不应该自私地仅顾自己的利益,那种即使是在伤害别人的利益的情况——那是我们所为之而耻的。

面对大千世界的种种诱惑,而处在危险中的人很容易便受到伤害。让我们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做一些我们应主动为之骄傲而完成的事。

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正确的面对事物,让我们每个高中生为社会注入一股新的力量之泉!

【篇四:人能百忍自无忧作文】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脾气粗暴,动不动就大发雷霆。有些人则慈眉善目,忍辱礼让,有一副谦恭待人的好气度。修心必先修德,养身须先制怒。也许有人会说,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生活在充满矛盾的世界上,谁不曾遇到过生气别扭、令人气愤发怒的事呢?然而,生气发怒无论从人体养生还是修心养性上讲,都是有百害无一利的。古人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宽怀大度,忍辱不辩,自然就能远离是非,无忧无虑,度过一个逍遥自在的人生。

《论语·卫灵公》中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小不忍害大义”;民间也有“忍能生百福,和可致千祥”、“一勤天下无难事,百忍堂中养太和”的谚语。唐代张公艺写的《百忍歌》中说:“仁者忍人所难忍,智者忍人所不忍。思前想后忍之方,装聋作哑忍之准。忍字可以走天下,忍字可以结邻近。忍得淡泊可养神,忍得饥寒可立品。忍得勤苦有余积,忍得荒淫无疾病。”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的大堂上也曾高悬着“制怒”的警言,这说明中国的古人们对发怒的危害性早有认识。林则徐官至两广总督,一次他在处理公务时无法克制,盛怒之下把一只茶杯摔得粉碎。当他抬起头,看到自己的座右铭“制怒”二字,意识到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因此立即谢绝了仆人的代劳,自己动手打扫摔碎的茶杯,表示悔过。与人相处时,不分是非曲直、话不投机动辄发火,这是一种没有涵养的表现。火气太大的人,应该像林则除那样,要有自知之明,加强修养,注意“制怒”,心平气和,以理服人,不可放纵心头无名之火,否则既伤害他人又伤害自己。

中国古代的中医,对于“怒”有着精辟的论述。中医认为,怒皆由气而生,气和怒是两个孪生的兄弟。由怒忿不平,而怒火勃发。怒气会使“血气耗,肝火旺,怒伤肝”这些常识早巳被人们所熟知。而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生气、盛怒而身亡者。俗话说:“一碗饭填不饱肚子,一口气能把人撑死”。历史上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周瑜在恼恨暴怒之下,口吐鲜血而亡的故事人人皆知。世人的许多怒气大都来自贪欲与私心,邻里之间的争吵,马路上的争吵无非为了一点小利,或受了一点小损害。如果能用一颗淡泊的心对待世上的功名利禄,怒气自然就小了,也就不会为了一点小小的得失而大发雷霆。

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很多让一般人感到生气的事。但是如果我们能把发怒的心态转换为感激的心态,就能化怒气为祥和,到达高尚的精神境界。

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

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

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长了你的智慧;

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让你学会了忍耐;

感激生命中所有结缘的众生,因为他们的存在使你的人生丰富多彩!

热门推荐
1夏日街头
2我的青春摆渡人
3金秋校园
4小鸟
5旅店里的年味
6小树的心思
7一句话
8秋思
9多肉观察日记
10真的不容易
11美丽的姚江
12自作聪明的小毛驴
13台风
14海底旅行
15开学的日子
16幸福的n种感觉
17
18我喜欢的玩具
19问世间情为何物
20梅花
21新生军训日记
22这边风景独好
23寻找春天
24爱是一双苍老的手
25追求内心的呼唤
26那段幸福的日子
27我的同学
28他害怕了
29参观科技馆
30温馨的港湾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