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红纸的作文

【篇一:春节难忘的事作文】

春节就要来临了,我知道大家一定非常喜欢过春节。因为大家可以贴春联、看春节联欢晚会、走亲访友……

记得去年的春节前夕,我在家里学写对联,我站在一旁看大人们写对联,只见他们手拿一支毛笔,在墨水里蘸了蘸,然后就在红纸上写了几个大字。具体内容我已记不清了。那一幅对联写得非常工整,我见了就对伯父说:“能教我写对联吗?”我清楚地记得伯父问:“你会用毛笔吗?你知道应该怎样写对联吗?”我摇了摇头说:“不会。”于是他又说:“你今年又长大了一岁,居然连毛笔都还不会使用,趁着这个机会,我就教你几招吧。”听了伯父的话,我高兴地跳了起来。

伯父告诉我,写字时身子要坐直,不要趴在桌子上。然后又详细地告诉我应该怎样使用毛笔。听了伯父的一番话,我终于学会了使用毛笔的一些最为基本的方法。接着伯父又让我写了几个字给他看看。我写了五个字:“我最爱中国”。写得歪歪扭扭,大概是刚使用毛笔吧!伯父见了笑了笑:“字倒是写得不错,就是笔画不直。”

于是伯父又教导我:“写每一个字时并不是要用同样的力量,在写每个字时,用的力量要有轻重变化,这样写出来的字就更有变化,看起来也更美观。伯父说完还示范地写了几个字让我模仿。看着伯父写的字,就是挺舒服。我照着伯父的.样子试着写了几个字,还真有进步,比刚才写的看上去要好多了,我开心极了。

伯父还告诉我,写字要经常训练,多去模仿名贴。写得多了,字就越写越好看。

在这个春节,我初步学了点写毛笔字的技巧,真是比得了压岁钱还更高兴,还更实惠。

【篇二:国庆见闻作文】

盼望着,盼望着,假期来了,国庆节到来了。

今天是10月1日,也是全国上下欢腾雀跃的日子——国庆节。

清晨,我刚睡眼朦胧地醒来,便被窗外的鞭炮声一震,一下就清醒了。往屋子外一看,树上都被贴上了红纸,像一个个待嫁的新娘,披上了红纱衣,抹上了胭脂水粉,亭亭地立着,等待“迎亲队伍”的到来。

出门散步,小区外竟已张灯结彩,挂上了一个个大红灯笼,金色的'穗子迎风摇摆,与火红的灯笼相称着,倒是格外鲜艳。门口站着两个牌子,一个写着“欢度”,一个写着“国庆”,直把气氛映衬的喜气洋洋,别管是谁看了,总得挂上一张笑脸。

花坛里的菊花、海棠、牵牛花,好似也渲染了这热闹的气氛,一个个开得鲜艳,芳香扑鼻。引得一群群蜜蜂、蝴蝶聚在此处停留不前。就连剑麻也开花了,含苞待放的花朵姿态优美如风铃,散发出淡淡的幽香。一串串剑麻花高有数米,好似在庆祝着祖国的未来年年高。

大街上车水马龙,店铺外披红戴绿,门口蹲着两头金色的武狮,脚踩大红绣球,张着一张血盆大口,神气极了。最令人惊奇的是,走进店中,才发现房梁上挂着一棵大白菜,白菜又有一谐音“百财”,意为“百财聚来”。

在这一天,全国上下欢度佳节,热热闹闹,共同庆祝祖国的68岁华诞。祖国啊,我爱您!愿您更加繁荣昌盛!

【篇三:贴春联】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受中华儿女的重视。到了这个时候,人们合家欢聚,买年货、贴春联、包饺子、吃团圆饭、放鞭炮、拜年、看春晚等等。

我最喜欢贴春联。

腊月二十七上午,我和爸爸到年货大街买春联。各式各样的春联让我眼花缭乱,字的颜色有沉稳大气的墨黑,还有华丽的金黄,字体有工整的楷书,有潇洒的行书,纸张有普通的红纸,还有绒布的。

有位老爷爷,在现场写着春联,我和爸爸觉得很有趣,便走进观看,只见他把手上的毛笔点满墨汁,凝神运气,两腿略微弯曲,然后弯腰抬臂,运转手腕,笔走龙蛇,运笔如风。不一会,老爷爷完成了一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横批“鸟语花香”围观的叔叔、阿姨都拍手称赞“老爷爷的书法真是妙极了!”老爷爷见我年级最小又看得很认真,便随手拿起一张正方形的纸给我写了一个大大的“福”字,我开心极了,连声道谢,旁边的人都羡慕极了。爸爸对我说:“你以后要像爷爷一样,努力学习书法。”

我带着爷爷送的春联高高兴兴的回家了,我把它贴在门上,时时激励我学习书法。

【篇四:挥春翰墨情】

红纸一铺,翰墨即下;纸上功夫,唯有苦练。

——题记

我从容地站在红纸前,手握毛笔,轻蘸黑墨,稍转手腕,一字即成。“爆竹冲天去报喜,飞花入户来拜年”这魏碑春联张扬着自信的风采,那“年”字正如挺拔的松树立在红纸中。我满意地看着自己的作品,旁人连连赞叹。

“这孩子写的春联好哇!”

“今年就贴这幅了,谢谢你啊!”

我谦虚地微笑着表示感谢,并自信地将写好的春联递出去。这每一幅挥春都很重。

第一次接触书法,是在八岁。我的书法老师姓李,记得那时他在宣纸上教我们写字,笔法苍劲有力,力透纸背。我惊呆了,这是一门多么美妙的艺术啊!可事非经过不知难,在我拿起毛笔后,发现书法哪有那么容易,笔太软了,难以控制。那时我的同桌还凑过来嘲笑我又软又斜的字,一脸鄙夷的神情。可我天生要强,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书法!

李老师很幽默,他常常把枯燥乏味的笔画编成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年幼的我很快就喜欢上了书法。一年练笔画、打基础的日子一眨眼就过了,李老师给我换一个新的字体,叫魏碑。

魏碑是古人刻在石碑上的文字,笔法朴实厚重而不乏灵动,给人踏实稳重之感。魏碑的笔画过于粗壮,墨迹常常会在宣纸上糊成一团,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焦躁不已,日子久了,我开始对自己有了怀疑:“我能写好魏碑吗?这种字体真的适合我吗?”李老师每次听完我的抱怨,也不发怒,坚持认定我一定能写好。他不断教导我练魏碑要心平气和、脚踏实地,不断地发新的字帖给我写,不厌其烦地手把手教我,让我去参加学校现场书法大赛。日复一日的练习,那段时间,整个心都像是泡在墨水里了一样。

练了两年后,临近春节的时候,李老师给了我一副魏碑春联,很自然地说:“今年你去写春联吧!”我惊愕了,我真的可以去写春联吗?李老师拍拍我的肩:“你当然可以啊!你看你都参加过那么多次比赛,也拿了奖,还怕不行吗?要相信自己,认可自己的实力呀!”我幡然醒悟,原来我也可以写春联啊!从那时起,我开始意识到,我不再是那个被人嘲笑、陷入自卑的初学者了,我现在是一个有实力有勇气有自信的奋斗者了!

春联并不那么好练,但我并不害怕,披荆斩棘对我来说何足道也。春联是一年的祝福,我可不能写毁了,一种责任与担当使我为自己定了更高的要求,每天都鞭策自己。即使进步飞快,我也必须脚踏实地。从第一天的一个字一个字地练,到一个月后的一副一副地练,我已经熟悉了很多副春联。我明白,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再漫长的日子,也不过是美妙的旅程,而且充斥着自信与阳光。

那一天,学校大堂到处是飘扬的红纸,就像一条条红丝带。纵使我胸有成竹,可也免不了第一次写挥春的紧张。我生怕自己写错字,手不住地发抖。

“哎呀,别紧张呀!”一位阿姨的声音传入我的耳朵。

“是啊,放松点,别怕!”是李老师的声音。

我对他们笑了笑,心情也随之放松下来,运笔越来越流畅,笔法越来越有力。终于,我送出了我人生的第一副春联“春风惠我财源广,旭日临门福寿康”。那位阿姨接过我的春联:“写得真不错,继续努力啊,以后啊就是一名大书法家啦!”我很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我与书法,与魏碑已经结下了五年的情结。这五年里,我不仅将自己的春联贴上了家门口,也站在更多人的花市上展现书法的魅力与自信的风采。李老师常常夸奖我:“这孩子,是我学生里写魏碑写得最好的!”而我,也将魏碑的踏实稳重与自己牢牢系在了一起,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事,心平气和地练好每一副字,将新春的祝福送到家家户户。

“你再帮我写一副吧!”

“诶诶诶,下一个就是我了啊!别忘了我的春联了啊!”

我连声答应着。

【篇五:端午节】

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在这个传统节日里,有许多习俗:赛龙舟、包粽子……

端午节的由来,是很久以前,有一位诗人——屈原。他很爱国,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人们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来纪念屈原。

五月初五,家家户户都传来了粽子的飘香。在以前,人们用粽叶包粽子,投进江里,是怕鱼吃掉屈原的尸体,让鱼吃粽子,鱼吃饱后,就不会去吃屈原的尸体了。

粽子的总类繁多,有甜的也有咸的。有白粽子、肉粽子、蛋黄粽子、豆沙粽子……有小巧的“一口粽”,也有填满馅料的大粽子。

粽子是用粽叶包的,馅料主要是糯米,包好用绳子系紧,拿去蒸。熟了就是美味可口的粽子。

在端午节,人们用艾叶、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挂在门上。因为端午时节及其随后的一段时间里,湿热、温毒之气郁蒸,蚊蝇害虫及细菌活动频繁且繁殖生长迅速,疫病萌发,百病易从口鼻而入,所以用艾叶等做成香包,可以驱蚊、消毒。

赛龙舟是端午节很重要的一个习俗,在南方很流行。因为很久以前,楚国人很舍不得屈原,变坐船去营救。之后,每年的五月初五,都赛龙舟来驱赶鱼儿吃掉屈原的身体。赛龙舟体现出人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精神。

在这个端午节,可不要忘了这位伟大色诗人!

【篇六:祭灶神】

“奶奶,今天要过节吗?怎么摆这么大桌菜呢?”奶奶宠溺地看着我,解释道:“小孩子家家,不懂了吧?今天可是个大日子哩!天上的灶王爷要向玉皇大帝报家里的事咯!他吃够喝足,才会讲讲好话,来年咱家就更顺哩!”

原来今天是祭灶神的日子,腊月二十三。每逢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要祭灶,说是为了保佑一家老小,平安如意。

望着这一桌子菜,咕噜咕噜,我馋得咽了咽口水。彤红的苹果、青翠的枣梨,清一色用洁白的大青花碗装着;一整条鱼,一整只鸡,统统用古旧的大红碟子盛放着;还有自家酿的糯米红酒,在杯子里默默醉了吧……我猜,这灶王爷在天上必定是个响当当的大官,不然在咱这柴米油盐烟火人家里怎么会有这般待遇?我斜眼防着奶奶,正要伸手“偷”一颗枣梨,啪!被奶奶狠心得一拍,她笑骂道:“灶神爷看着!他都还没吃,你有得吃?”

说罢,她将瓜果鱼肉端上灶台,便要祭灶神了!奶奶像个川剧演员,上了灶台,脸面瞬间就严肃了几分。她从一捆红纸包着的香里抽出三柱点燃,给了爸爸,随后又点燃三柱给了我,再抽出三柱自己双手轻握着。奶奶嘴里念念有词,但我不知道她在具体说些什么,大概是些求佛的话吧!随后,她朝灶台上灶神爷的画像拜了三拜,那个鞠躬的样子,真是虔诚。奶奶转身,示意我和爸爸别干站着,赶紧拜拜灶神爷。于是,爸爸也鞠了躬,他还端起米酒来敬灶王。我还不知道他那点心思,自己也想啜上一口呢!

“你也拜拜”,奶奶又转过身来对我说,“求求灶神爷保佑你来年成绩会合格。”奶奶,想必你的“合格”应该是“优秀”的意思吧?我许下心愿,照着奶奶的样再三鞠躬,祭灶王的环节便结束了。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祭灶神。它应该是奶奶那一辈不可缺失的生活仪式感吧!你听,它在诉说一个我们中华民族从古至今重视家庭的故事。

【篇七:春节习俗】

春节,是中国特色的节日习俗之一,每当一年的末尾,新一年开始的时候,春节,会悄悄来到我们身边……

小时候,听奶奶说,春节,是中国古代人为了防止年兽的到来,而设立的节日。

在古代,有一头名为年的怪兽,无恶不赦,浑身上下长着红色的皮毛,每到现在的春节的时候的夜晚,变下山抢掠牲畜,杀人放火,人们因为害怕它,每到这时,便跑到别的地方,直到天亮,大家都恨透了它。

一天,村庄里来了一个浑身红衣的老人,听了村民的话,笑了,晚上,当人们全都逃走后,他坐在屋内,放起了鞭炮,当年来到这里时,便被吓到,慌忙逃跑,人们知道了,纷纷效仿……

所以,今天,人们都要在春节放炮,穿红衣。

古时候,人们会在春节时,将铜板包上红纸,拿绳绑好,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以求孩子在新的一年平安幸福,大年夜这一天,人们还要穿红衣,吃年夜饭,年夜饭一般都是饺子,以求团圆,人们通常还会在里面放上一个糖或者硬币,谁吃到了带糖或者带硬币的,谁新的一年都会平平安安,健康快乐。

如今,春节早没有了当年的许多老规矩,可春节,却永远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篇八:外婆的剪纸】

时光飞快流逝,过年时看的窗前的窗花,不禁想起了外婆的剪纸。

外婆心灵手巧,是剪纸的高手。只需要一把剪刀和几张红纸,便可以剪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剪纸的时候,外婆的眼睛紧紧地盯着红纸,手里握着剪刀上下剪动,如一只轻巧的小燕子上下飞舞。暖暖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外婆的背上,洒在外婆那被时光车轮碾过的手上。没过一会儿,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便在外婆的手下出现了,我总是拍着手叫道:“外婆真厉害!又“变”出了一只蝴蝶!”外婆听到就笑了,那笑如花遇到春风,慢慢地绽开了。我拿着那只蝴蝶高兴的到一边玩去了。外婆则又开始了剪纸,轻轻的剪着,慈祥的笑容仍在脸上挂着。

每当到了新年,外婆的手便停不下来。因为各家各户都向外婆来要剪纸了。外婆常常累得腰酸背痛。但每当看到人拿走自己的剪纸时,外婆的脸上就会露出清泉般的微笑。外婆为了让村里人早点拿到剪纸,经常自己一个人忙到半夜。每做好一张剪纸外婆脸上的笑意就更浓。柔柔的月光穿过窗户,照在外婆那满是皱纹的脸上。由于外婆脸上的笑容,条条细纹形成一朵玫瑰花,每一条细纹中都闪烁着喜悦。

等到白天,外婆就是把自己通宵达旦完成的杰作一家一家的送过去。那些收到剪纸的人纷纷道谢。在阳光的沐浴下,外婆的笑容更加灿烂。

外婆曾对我说过:“剪纸要有耐心,如果没有耐心,是不能剪成一张好纸的。”

时光带走了我童年看外婆剪纸的快乐。但看外婆剪纸的记忆却留在了我内心深处。

【篇九:温州的春节】

温州的春节从农历十一月就开始了。大街小巷出现一抹新的风景——晒在竹竿上的酱油肉和鳗鱼鲞。把生瘦猪肉、生鸡生鸭用酱油浸泡,挂在屋檐的钉子上晒干。既方便储存又味道鲜美。鳗鱼鲞也是温州的特色,把约一米长的鳗鱼剖开淡晒,再蒸熟切成条形,下酒那可是一道风味佳肴。

到了冬至,家家户户就要准备汤圆或麻糍,寓意着新年团圆和喜庆。

到了腊月,人们就要“掸新”了。每家每户扫尘除垢,粉壁饰室,涤具晒物,清清爽爽迎接新年。

而腊月二十四,人们要拜镬灶佛。据说这天是灶王爷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功过的日子。人们用麦芽糖糊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而小孩子的嘴巴才是供桌上糖果和水果真正的“归宿”。

到了除夕,早上就可以感受到节日的氛围。门前贴上了红红火火的春联,门上和屋内贴上了倒挂的“福”字,墙上也挂上各色年画。家家赶做年夜饭,准备晚上的分岁酒。

分岁酒可十分讲究,需用十只朱砂高脚红碗,盛着十样叫“十全”的冷盘。每碗还需要有一块切成薄片的红萝卜盖在顶端,讨个“红红火火”的彩头。

正月初一早晨,先要在自己家里按辈分向长辈“拜年”。接着走亲访友。在以前,礼品还包在特种草包纸上,上面封上红纸,俗称“纸蓬包”。

过了元宵节,温州的年就结束了。学生们该上学的上学,大人们该工作的工作。温州虽是个小小的城市,可过年的韵味和气息并不丝毫减少,也是分外热闹。

【篇十:年味】

生活中最常见的便是“酸、甜、苦、辣、咸”这五味,到了过年时便冒出来一个年味,我百思不得其解,也许只有真正到了过年才知道年味是什么味。

年味第一味

一转眼到了大年三十,漫步在小区周围冷冷清清,店铺都把门关得紧紧的,只有红彤彤的灯笼才增加了点过年的气氛。走进楼道只听见急促的切菜声,闻见肉丸子的酥香,我放慢了脚步,想慢慢体会这独特的气息。走进家中一股更浓更香的气味窜进我的鼻子里,惹的我闭眼陶醉,睁眼一看爸爸妈妈在厨房内外忙的不亦乐乎,时不时传来的佳肴香味令我垂诞三尺。“叮叮”原来是爷爷。奶奶。弟弟。妹妹来了。他们坐下来教我和妹妹系中国结。弟弟则玩起了小灯笼。不一会开饭了—“火锅”“咕噜咕噜”地冒着油滴滴的大片腊肉,炸得外焦里嫩的鱼,弟弟妹妹最爱的土豆丝儿……”我连喝3碗鸡汤,大汗淋漓,便不再怕外面微凉的的春风,猛吃特有的年菜。弟弟妹妹一边吃着饭,恐怕也是被那香味馋了许久。大人们也一边吃着饭,笑着谈论家常。大家一起举杯相庆。庆祝新年的的到来。吃完饭后,收拾完毕,打开电视,一股浓浓的年味透过荧幕迎面袭来。一家人围在火炉旁开开心心地看春晚。

年味第二味

大年初一天刚亮,我揉着朦胧的眼睛缓缓起身,猛然惊醒――今天要贴春联。稍做准备后,几张红纸,一小碟墨水,一支毛笔就摆在桌前。看着红纸红艳似火,竟不忍心下笔,生怕写错。在一笔一划中体味中国文化,当过年时热闹与书法的宁静碰撞后,就擦出了中国特有的年味。

年味第三味

孩子们过年时最高兴的莫过于放烟花了,看着弟弟妹妹买回来的烟花我不经眼花缭乱。等到晚上,胆子大的孩子,拿着香点燃院子里的烟花,胆小的孩子躲进房子里,隔着窗户瞄着窗外的动静,不一会儿绚丽多彩的烟花也点燃了黑夜,也带给孩子们来年的希望,空气中弥漫一股火药味,我想这便是年味吧。

我终于明白了这就是年味,是我国传统节日春节特有的味道。

热门推荐
1因为有我
2一路上有你陪伴
3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4痕迹
5一件暖心的事
6学骑自行车
7保护地球,人人有责
8三生有幸遇上你
9星空遐想
10乡村风光
11我爱古琴
12游莫愁湖公园
13活着读后感
14春天的脚步
15妈妈,我爱你
16清迈之行游记——参观夜间
17与梦同行只为那一瞬辉煌
18我心中的麦田
19爱在细微处
20书简,重拾那份精华
21月球探险
22花园
23向祖国献礼
24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25《你在为谁读书》读后感
26在碰撞中发展
27我咋这么帅呢
28最后一次广播操比赛
29游杭州野生动物园
30学画画的过程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