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格物的作文

【篇一:读后感的范文】

同学们,你们知道家喻户晓的“四书五经”指的是哪四书吗?对了,那就是《论语》《大学》《孟子》和《中庸》。在这个寒假中,我就阅读了“四书五经”中四书之一—《大学》。

《大学》这本书为世人所传诵,是儒家学派的经典。那么,何为“大学”呢?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大学就是一片政治哲学论文,探讨了各国平天下的`原则道理。它以“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为三大纲领,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八个条目,阐明了治国平天下必须从“修身”、“齐家”做起,而“修身”、“齐家”又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作为途径。其中还特别强调个人修身对政治的影响。

《大学》可真是儒家德治注意原则的表现。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雅士把《大学》看得很重,还将《大学》中的话用于生活当中做到。

古代汉武帝推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汉武帝在位时,可见多么重视儒家学派呀!汉武帝也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他打败了匈奴的屡次进攻,最终统一天下。

《大学》这本儒家学派的经典,告诉了我们太多太多。勤政爱民、自立修身,让我们永远记住“四书五经”中《大学》这本书吧!

【篇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读后感】

“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致知,获得知识”。

“格物致知”是什么?就是通过探查物体而得到知识。任何一个新知识的获得,任何一个新事物的发明,都是建立在不断探察新事物之上的。

我国的传统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大学》中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天地,从而追求如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这早已不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这个物质大爆炸的时代。我们必须不断推敲身边的物体,并学习好文化知识,要从探察物体中求知。

求知的方法有很多,可亲自动手实践,让事物的发展变化直观地呈现在你面前,是获得知识的最好方式。这便要求我们不能死学书本知识,必须在生活中潜下心来研究事物,从中获取知识。列文虎克曾是一名门卫,整日闲暇无事。他利用空闲时间做什么呢?他玩起了镜片。于是,他凭借着对事物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科学的精神,终于玩出了名堂,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放大镜和显微镜。

从列文虎克的事例中不难看出,探察事物的确是获取知识的好方法。可我们应该盲目地去观察任何事物吗?答案是否定的。这也不会有成效。永远也不要忘记,实践是与知识相结合的。诸葛孔明一生好学,在年轻时便游历四方。早在隆中时,她便精通兵法,三分天下。可纵有满腹经纶不去施展有怎能体现他自己的才华呢?他追随刘备,子啊连年的南征北战中,我相信对他自己是一种常人莫及的提升。正如他在破南蛮藤甲兵前说,“我早在隆中便知道南蛮有驱兽之法”,后用火攻破之,不正是实践的过程吗?诸葛孔明后来有发明了孔明灯、木牛流马,成为三国时期的一位发明家。

由此看来,亲自动手是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我在生活中也有体会。在物理课上学习电路,之上可以轻而易举地连接,而当一大堆电学原件摆在面前时,还真有些摸不着头绪。几次实验下来,才逐渐有所领会。

凭我这些年的亲身体会,只有不断地研究事物规律,并把书本中的知识广泛应用到实践中,有所变革,才能适应21世纪发展的需要。

【篇三:《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读后感】

格物致知精神,是使人在做任何事情上都会成功的动力;它,也是能让人在面对困境中得以解救的力量。但是,格物致知精神不是想有就有的,它要拥有二个要求,二个条件才能实现。这二个要求与两个条件,在《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这篇文章中有讲诉。

文章中讲诉了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的差别。中国传统教育是以“死记硬背”一词来形容,而西方教育是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句来形容。文章还讲到中国人的成绩虽好但是动手能力太差,这也就相当于“纸老虎”,只能说一推大道理但却不能动手做。

那该怎么才可以使自己拥有格物致知精神呢?其实这很简单,要想拥有格物致知精神,那么必须要有推究探讨事物原理的精神,这是第一个要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要求。文章中举出一个王阳明“格物”的例子,让我从中知晓了王阳明的“格物”实是“格已”,而不是研究万物的道理,这是无用的,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证明了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不正确的。所以,我又发现格物不能是消极的观察研究而是积极的动手栽种、研究生长过程、科学的观察,这是第二个要求。

不过光有这两个要求那是不行的,因为观察探究是建立在渊博知识的基础上,倘若你没有知识,即使你观察探究了,但终究也是没有任何成果的。既然有了知识又有了要求,剩下的就是应该有一种持之以恒的毅力。毕竟,每一件事都有失败与成功,不要因为失败而放弃,要迎难而上,这样成功才会出现在眼前。

所以,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保持对事物的探索精神以及培养自己拥有持之以恒的毅力,这样格物致知精神终会得到的。

【篇四:抗争还是认命】

看了一些文章,总体思想就是“爱拼才会赢”,大家俗称“心灵鸡汤”。人生来就是奋斗的,不是用来蹉跎的。就学习方面而言,跟李白有关的一句俗语还是非常可靠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还有一些文章,还有重要的佛家思想,认为人的命运是确定的,取决于行了多少善事亦或帮助多少人,你的好运便会自然到来,即使今生无好运,来世也会交好运。

最后的一些文章,俗称“堕落文”。寒门再难出贵子、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也是这其中比较典型的代表。

这三种文章代表着复杂的思想,又都自成一派,也能自圆其说。我们该如何去践行这三条路呢?

我认为,条条大路通罗马,成功的途径并不唯一,这三种思想其实在不同类型人的实施过程中除了第三种有点自暴自弃以外,其他两种都还是可以通向成功巅峰的。

只要坚持学习,就有成功的可能。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教育与学习绝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极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一天能学多少东西呢?剩下的唯剩坚持,只有坚持,才是通往成功道路上燃烧不尽的汽油,不然,即使走上正确的道路,一路缺油,停停走走。

而我要说的是大多数人都会走走停停,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30岁之后,除了专职的研究人员与高校教师,极少有闲暇人员去安安静静的去读几本专业书了。

朱熹有“格物致知”名言,格物便是研究这天下间存在的道理,而现在的自然科学,哪一门不是天生地长存在于时间的道理。孟子有云:“养浩然之气”。现代除了这些人还在研究以外,很少有人去专心研究了,浩然之气自当不存。更何况现代社会纷繁杂乱、追名逐利而又诱惑众多的现状,我们该何去何从,希望读者自己思量思量。

我也好好思量思量。

【篇五:路与行】

当寒风的走过脸颊,我们站在了人生十字路口。斟酌良久,我选择了追求,选择了与孤影结伴而行,让行囊载满轻快与激情,让阳光沐浴着心灵。

古语有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学习生活中,我们都不能停止那颗跳动的奋斗之心。因为有了这颗心,我们便有了战胜挫折,奋力前行的动力,从而从容面对人生。我们应该坚信:在梦想被编织而成后,下一步便是使梦想变为现实。做出这个改变,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坚定的毅力与不屈不挠的精神去探寻未知的前方,一路上,我们绝不退缩、畏惧,让鲜血静静流淌。

行者之路被记在人生的笔记本里,如果说空想而不付诸于行动,这样人生将会一片空白。脚踏实地,方能写出精彩人生。对于不倒翁来说,前行总是一种奢望。因为它从不跌倒。就古代中国来说,不善于在实践中总结是一大弊端。在哲学体系未形成之前,古人只通过世界万物的外表形态看问题,却没有深入探索过事物本质。最让人啼笑皆非的事,莫于过宋代王阳明七天七夜面翠竹“格物致知”了。孰不知如何“格物”,他还对程朱理学深信不疑,简直贻笑大方。所以说,路在脚下,一步步构成人生,实践让青春高亢激昂。

落叶归根,曾经的那些辉煌早已注入历史长流中;埋藏于地下的,是亘古不变的灵魂。当战火纷飞时,周瑜羽扇纶巾,气宇轩昂;当动荡不安时,陈胜揭竿而起,雄心壮志;当百姓疾苦时,安南奔波忙碌,鞠躬尽瘁。试想一下,如果他们只是呆滞地看着眼前的路,忽视了行,世界上人的存在也将是无意义的存在。

地上本没有路,是行者跌跌撞撞的探索,尝试走可能的路,才可完成不可能的旅行。伴着路灯迷茫,扑溯迷离,等待黎明冲破凄凉的夜。我们对未来的憧憬将一层疑惑解开。路已不再是梦,而立足于天地间当一个睿智的行者,昂首挺胸却双脚踏地;不屈不挠,品尝百味人生,坚信“有路必有行,有行必用心!”

热门推荐
1中考满分作文
2我收获了成功作文
3我喜欢的小动物
4小学童话作文
5暑假的作文
6编童话故事作文
7中考满分作文
8杨梅
9写给高中的自己的一封信
10小学童话作文
11暑假的作文
12植树节的作文
13游记优秀作文
14第一次做家务作文
15虾作文
16考试的作文
17喜欢动物作文
18家乡的景色作文
19初一军训日记
20初中开学军训日记
21作文梦想从这里起航
22我的妈妈作文
23如何写旅游作文
24我眼中的世界
25寒假趣事作文
26我爱夏季作文初中
27植树节作文
28写人优秀作文
29我最喜欢的动物
30秋天来了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