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结茧的作文

【篇一:小学生观察日记】

4月25日

今天,在学校门口买到6条刚孵出的小蚕。刚出壳的蚕叫一龄蚕,因为它又黑又小,所以又叫蚁蚕。我买了桑叶,喂给它们。可惜的是,有一条小蚕夭折了,只剩下了5条。

5月2日

蚕宝宝长的非常快,吃了美味的桑叶后,才几天的功夫就长大了。蚕宝宝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小小的,只能看清一张大嘴,其它部分就堆在了一起。这时,它们不再像小时候那样黑,皮肤变白了。

5月4日

来张蚕宝宝特写!你看它的脑袋皱巴巴的,就像长了皱纹。蚕宝宝的一生分为卵、幼虫、蛹、蛾四个阶段,在幼虫时期会蜕四次皮,等蜕了四次皮后,就会吐丝结茧了。

5月5日

今天,有幸拍到了一张蚕宝宝蜕皮的照片。

它蜕皮的时候一动不动,像睡着了。蚕宝宝每蜕一次皮,身体就会长大一点,越长越粗,越长越白。

5月6日

这些蚕宝宝已经蜕过4次皮,通体变得又胖又透明,这预示着它们就快要吐丝结茧了。吐丝之前,蚕宝宝就不再吃桑叶了,它们会四处攀爬,寻找一个合适的'角落来吐丝。

5月9日

今天,蚕宝宝开始吐丝了!

只见它先用嘴吐出一段雪白的丝,来回织着,用丝把自已一圈一圈围起来,变成一个透明的球。它一刻不停的织着茧子,慢慢地,茧子变厚了,已不再透明,直到把自己紧紧地包在里面。

5月19日

静静地等了10天后,蚕蛹变成了蚕蛾,从蚕茧中咬了一个小洞,钻了出来。

蚕蛾出世了,淡黄色的身体,一对像羽毛一样的触角,大大的腹部。从网上查到资料,蚕蛾分雌雄。但我分不清楚。出茧后,雌蛾尾部发出一种气味引诱雄蛾来交尾,交尾后雄蛾即死亡。好残酷的繁殖方式啊。

5月10日

5条蚕都陆续开始吐丝结茧,它们喜欢在盒子的四个角结茧。结好的茧子又白又圆,这可是制作丝绸的好材料。看到这个蚕茧,不禁让我想到了“作茧自缚”这个成语。

5月25日

几天后,雌蛾产下许多淡黄色的卵,然后也会慢慢死去。那些卵到来春天又会孵出蚕宝宝了。

它们就是这样,付出生命,为人类贡献蚕丝,并繁衍一代又一代的生命。

【篇二:有趣的蚕宝宝】

三月二十三日,我的蚕宝宝破壳而出,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蚕宝宝开启了它一生的旅程。

蚕宝宝小的时候被称作:蚁蚕。它的身子是黑色,全身长满了细毛。这些细毛会给蚕宝宝带来什么帮助呢?原来呀,这些细毛会使蚕宝宝粘在桑叶,有助于蚕宝宝在吃桑叶的时候,不会从桑树叶上掉下来。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蚕宝宝长大了不少,细毛也变少了,皮肤的颜色也从黑色慢慢变成了白色。就在这时我看见一只蚕宝宝脱下了一层皮,脱完皮的它长大了不少,变得更白更大了,吃桑叶的速度也快了许多。

现在我的蚕宝宝快要结茧了,它的身体又大又肥,它不再吃桑叶了,而是吐丝,准备结茧为它的后代做准备。蚕宝宝一生的旅行就这样结束了吗?我想是吧,它马上就要变成蚕蛾交配产下自己后代的卵。

多么有趣的蚕宝宝啊!蚕蛾产卵,卵又生出蚕宝宝如此轮回,这就是蚕的一生。我喜欢我的小宠物--蚕宝宝。

【篇三:蚕变】

我们家的蚕宝宝都变成茧了。在盒子里可以看到有一堆茧都在一个角落里。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只蚕在一个角落里结了茧,然后,有几条蚕去看热闹,它们趴在茧上,还在茧上爬来爬去,玩累了就直接在茧旁边吐起了丝。其它蚕一看,又有新“玩具”了,就把那几个茧当成了梯子,爬在纸盒边缘,还在外面拉了便便。还有些一边玩一边吃,见我送桑叶过来了,在上面玩的就把头伸下来吃,可屁股还在茧上。慢慢地,那角落里有七个茧了。

可能是因为没地方结茧了或者丝吐光了的原因,有一条蚕竟没有结茧就变成了蛹,刚开始我还以为它死了,可后来我发现它身体发黄,明显像蛹的颜色,我这才明白过来。

现在,盒子里面全是白的、黄的蚕茧,它们静悄悄地等待着自己变成蛾的那一天………

【篇四:蚕宝宝的成长日记】

4月13日星期五晴

今天下午放学的时候,妈妈带着我去小店买了一盒蚕宝宝,准备观察一下蚕宝宝的生长过程。

蚕宝宝还没从卵里钻出来的时候,卵是黑色的,就像一个个小黑点。不到一周的时间,蚕宝宝就从卵里钻了出来,全身黑乎乎的,那么小的蚕宝宝叫,蚕蚁我迫不及待地把桑叶宴往盒子里放。第二天我来观察的时候发现,蚕蚁那么小就可以把一大片桑叶吃得一干二净,没有剩下一点残渣。这个问题使我的好奇心,越来越强了!我问爸爸,爸爸微笑的告诉我。蚕宝宝在成长的过程需要大量的食物,那就是桑叶,才能快快地长大。蚕宝宝吃东西的时候发发出沙沙沙的声音,吃饱了还会听着音乐身体动起来,扭着扭着跳着舞来!

又这样过了几周,蚕宝宝长大了,有的吃的白白胖胖的像个小胖墩,有的挑食长得瘦瘦的。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蚕宝宝已经开始吐丝了结茧,蚕宝宝抬起头来左右摇摆,吐出来的丝成了一个球形,自己钻了进去。

又过了几天,变成了蚕蛾,蚕蛾不会一下就飞了走,而是先生蚕卵,再飞走。这就是我的养蚕成长日记,有趣的养蚕记。

【篇五:我的养蚕故事】

说起养蚕我可是个“老手”了。我已经养了四年的蚕了。

每年的四月初,黑黑的密密麻麻的蚕子变得半透明,一条条黑色的小蚁蚕爬出壳,浑身毛茸茸的,像一群找东西吃的小蚂蚁。因为它们太弱小了,我只好用柔软的毛笔把它们刷到鲜嫩的桑叶上,还把桑叶剪成小块,方便小蚕啃食。

过了几天,小蚁蚕开始变胖变白,如果你看到它们昂着头,一动也不动,千万不要奇怪,它们是在“眠”。睡一觉醒来会蜕皮,它使劲地往头的方向蠕动,蜕下皮后变得更大更白更能吃了。蚕的一生要蜕四次皮,每次蜕皮都要用一两天的时间。到了20天左右的时候,它们都长成大白蚕了,足有五六厘米长,身上一节一节的,外侧还有一排小黑点,像火车车厢上的窗户,背上第二节有两个像括号一样的图案,未来的翅膀就是从这里长出来的。蚕宝宝浑身软软的,凉凉的,很光滑,也十分能吃,晚上安静的时候,蚕盒里像下小雨一样沙沙响,那是它们在香香地吃饭呢。

再过一个星期左右,蚕宝宝就陆续结茧了。它们不再着急地吃桑叶了,而是四处寻找结茧的地方。它们会找到角落,开始吐丝,大概要一天多的时间把自己包裹起来,变成一个椭圆形的茧。

又过了十来天,它们咬破蚕茧,羽化成蛾子。公蛾瘦小灵活,母蛾肚大安静,它们结婚了,又生了很多蚕子。蚕子开始是黄色的像小米粒,后来变成浅褐色,最后变成黑色。这时候,蚕蛾放心地死去了。虽然它们只有短短50天的生命,但它们却留下成百上千的蚕子,数千米的蚕丝继续自己的奉献!

每年我都会把这些蚕蛾好好埋葬,因为它们让我感受到生命的伟大!

【篇六:“破茧而出”未成蛾】

我们家有二十多条蚕,养了快一个月了,其中有五六条已经结茧了,准备在茧里睡上一顿大觉。

这些茧有两种颜色:黄色和白色。为什么会出现两种颜色呢?我想这可能与遗传基因有关吧,就好像有的小孩长得像爸爸,有的小孩长得像妈妈一样。

蚕茧虽然颜色不同,但形状大同小异,都是椭圆形的,只是大小不一,每个茧周围都会有一张像透明薄纱一样的丝把它固定在角落上。它们爱把家安在盒子的那些角落上,有一个还安在盒盖的角落里了,我都不敢打开盒盖了,生怕惊扰茧里的蚕宝宝。

有一次,我给还没结茧的蚕宝宝添加桑叶时,好奇心驱使我想出了一个念头:何不把一个蚕茧剪破,亲眼见一下蛹是什么样的呢?

说做就做,我拿出一把剪刀,把其中一个茧小心翼翼地挑出来,又用手捏了捏茧的顶端,确保蛹没有靠近被剪范围,便开始下手了。

可别小瞧这薄薄的蚕茧,剪起来还真费力。我真的敬佩古代劳动人民,竟然能把茧织成布——这么坚硬的茧,我用剪刀剪了好一会儿才剪出一个小眼。我又顺着这个小眼剪出一条缝,用手轻轻地剥开它,哈!一个赤褐色的小家伙正懒洋洋地看着我呢!

我把它轻轻地从茧里倒出来,嘿!原本软软的白皮肤蛹化之后变成了黄色,还挺坚硬的,身体缩短了一半,摸着凉凉的,好舒服。

它的头上两个黑色的眼睛,像戴了一个头盔一样,头部被一层一层的膜给套住了。原本身体两边的呼吸孔还在,只是身体的每一节都被“铠甲”一样坚硬的膜保护着。

有人也许会说,把茧剪破这是害了这个蛹的性命,但我告诉你,这样其实也没关系。因为茧并不能帮助蛹变成飞蛾,只是起到一个保护作用。只要你不伤害它,它一样可以变成飞蛾。

虽然我这条蚕“破茧而出”后还没有变成飞蛾,但我会加倍保护它,争取观察到它变成飞蛾的全过程。

【篇七:养蚕记】

这几个星期的科学课,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让我们回家养蚕。一回到家,我在妈妈身上滚过来滚过去,哀求她给我买几条蚕。在我万般的纠缠下,妈妈最终还是被说服了。耶!太好了,有蚕养了,我边呼喊边跳跃。

第二天上学,我心里一直在想:装蚕的盒子会是个什么形状呢?盒子是什么颜色的?蚕会不会在路上死几条呢……这些问题在我的脑海里飘来飘去,满脑子都是疑问。

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蚕给盼到了。一回到家,我赶紧冲向阳台去看我的蚕宝宝。呀!饲养盒怎么这么脏呀,一粒粒黑乎乎的小颗粒粘在盒子上,真恶心,我想这大概就是蚕宝宝拉的粪便了。没办法,我只有捏着鼻子拿去厕所冲干净,铺上一层厚厚的桑叶,让蚕宝宝有一个温馨舒适的家。

小蚕们吃食可逗了,豆豆似的小嘴像台收割机,“沙沙”地吃着,还时不时仰着小脑袋东张西望,像是在比赛呢!它们把几片完整的桑叶,啃出了许多的窟窿。其中,有一条小蚕特别奇怪,它爬到叶子上咬叶子的茎,是不是在磨牙呢?还有几条小蚕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是牵着小手,扭着屁股,在那跳芭蕾舞。这就是我可爱又有趣的小蚕宝。我期待你们快快长大,让我看看你们吐丝结茧的样子,想起来就兴奋!

【篇八:我的养蚕记】

去年,和泽送我了十几条蚕。到了今年三月份我去看蚕卵出来了没有时,看到了密密麻麻黑色的小蚕,足有几百条,蚕的繁殖力真强啊!

我们赶紧去找桑叶,去到函谷关那里,找到一棵老桑树,摘了一大包放到冰箱里。因为蚕很小,吃了两个星期。后来蚕开始疯长,变得越来越胖,越来越能吃,满满的一大袋子,只能吃一到两天。那几天,我每天下午放学就到附近采摘桑叶,有时到游学营的核桃园里摘桑叶。新鲜的桑叶放进去,立时能听到蚕“沙沙”吃饭的声音。后来因为实在太多了,我还送了别人好多呢!

不知不觉,到了五月,蚕开始吃的少了。妈妈说,那是蚕要吐丝结茧了。我们把它放进有隔板的箱子里,方便它结茧。蚕很聪明,找好地方后,就拼命吐丝。也很辛苦,要吐很多的丝才能把自己包住,这就叫“作茧自缚”。

它们做茧后,在里面“睡觉”,又变成蛹,后来咬破茧,变成蛾再下卵,这样就完成了自己的一生。有人用“春蚕到死丝方尽”形容蚕的品格,也有人用“作茧自缚”“破茧成蝶”形容一些人和事。

我只是惊叹,蚕的生长速度是那么快,蚕的繁殖能力是如此的强!我又开始期待明年的蚕会是多少呢?

【篇九:一件小事给我的启发】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发生许许多多的事。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的小事则会被我们逐渐忘却。有那么一件小事,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那是一年暑假,我的好朋友送了我一盒蚕宝宝。听她说,这些蚕的茧还是金色的呢。我打开盒子,发现蚕宝宝们才刚刚出生,细细黑黑的,在慢吞吞地蠕动。我拿出朋友送的一包嫩桑叶给蚕宝宝吃,因为对于幼小的蚕宝宝而言,食用的桑叶必须新鲜,而且还得是嫩桑叶。

过了一周,我发现随着蚕宝宝体型的增大,食量也越来越大,每天一袋桑叶已经不够了。于是我费尽周折,在上师大的一个角落找到了几棵桑树。

要采到树梢上的嫩桑叶真难啊!我先是找了几块砖垫在脚下,还是够不着,后来又爬到旁边的平房顶上,好不容易才够上。等我摘满一包嫩桑叶时,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了。

我兴奋地把袋子拎回家,马上给蚕宝宝们喂食。它们蠕动着软软的身体,大口大口地吃得可开心了。

可是刚过了没几天,桑叶就所剩无几。这时,想起采摘桑叶的辛苦,我心里开始打退堂鼓了,想把蚕还给朋友。但是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看着蚕宝宝一天天长大,逐渐变得又白又胖,越来越可爱,我又有点舍不得了,不忍心抛弃它们。最后,我决定了,要继续养蚕,因为做事不能半途而废,没有经过努力,就不会有最后的成功。

接下来的时间里,我每个周末都坚持到师大去摘一次桑叶,定期清理蚕宝宝在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和废物。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护理,当我目睹蚕宝宝逐渐变大、变肥、开始吐丝结茧时,我的心里十分高兴。虽然养蚕的过程很辛苦,而且最后我把结茧的蚕宝宝们都送人了,但我还是从养蚕的过程中收获了汗水和欢乐。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成功就是百分之一的天赋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我虽然没有养蚕这一方面的经验和天赋,但我有恒心,有毅力,肯努力,肯付出,坚持终有回报,最后蚕宝宝们成长得很好,让我很欣慰。我想,我成功了!

【篇十:养蚕记】

最近我们学校掀起了养蚕热潮,我也到小摊上买了几条,我仔细一看,好难看的小蚕啊!只有芝麻的一半大,身上还有细细的毛。卖蚕的阿姨看出了我的心思,微笑着对我说:“过不了多久,小蚕就会变得白白胖胖了。”

过了两天,原本黑黑的小蚕变得黄黄的,身上的毛也少了许多,身子也比原来胖了一些。我摘来最嫩的桑叶,小心翼翼地给这些小家伙喂食。又过了几天,小蚕已经变得白白的,胖胖的,身上的绒毛一点也没有了,个头大了,胃口也大了。我必须多喂点桑叶给它们。

有一天,原来一刻也闲不住的一条小蚕变得十分安静,原本对它很有吸引力的桑叶也起不了作用,它是不是死了呀?我急忙跑去问妈妈,妈妈说:“蚕是要蜕皮了,每蜕一次皮,蚕就会再大一些,进入到下一个生长时期,就像你一样,从婴儿到幼儿到少年……”听了妈妈的话,我立刻转忧为喜。

在我的精心喂养下,蚕长得越发白胖了,我家旁边桑树的叶子都不够它们吃了,而蚕的嘴也很刁的,不新鲜的桑叶它都不要,我只好去更远的地方摘桑叶了,找到大桑树的时候,我会多摘点桑叶存起来,放在冰箱里!

蚕宝宝吃桑叶时,豆豆似的嘴像一台收割机,沙沙作响,有的蚕为了一己私欲,压在别的蚕身上,让这些蚕一动也不能动,有的从桑叶中间咬出一个洞来,还有的用脚抱住桑叶,贪婪地吃着,其中有一条小蚕特别奇怪,它专门咬叶子的茎,不一会儿,叶片上就出现了很多大小不一的洞。

唐朝诗人李商隐在诗中描绘蚕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条条不起眼的小蚕,却引得古往今来的人们赞叹,我真希望我的小蚕能快快长大,让我看到它们吐丝结茧的美丽模样!

热门推荐
1狼性
2都是睡觉惹的祸
3我的新老师
4我的榜样
5长夜漫漫,月白如初
6我和春天有个约定
7等待
8传响中国梦
9快乐的植树节作文
10在脚推车里的童年
11读《匆匆》有感
12神奇的含羞草
13忙碌的暑假生活
14比赛
15那一次,我真后悔
16读《住在地里的小房子》有感
17生活万花筒
18与太阳同行
19六耳猕猴我想对你说
20老物件的故事
21文具盒中的争吵
22谁对我们负责?
23观潮
24汤山温泉作文
25未来的世界
26有趣的游戏
27躲雨
28这就是幸福
29幽默风趣的老师
30我是小书迷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