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荷西的作文

【篇一:面对中考,我全力以赴作文】

遇见,是一个十分神奇的词语,古往今来,无数次遇见,带来无限悲欢离合故事。

——遇见,是心灵的归宿。

三毛说:“流浪本身是一场旅途,它并不孤独。”对于拥有自由不羁的灵魂的三毛,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她这样漂泊的状态直到遇见了荷西——一个阳光的西班牙小伙。荷西对三毛的.一片痴心以及命运对他们的安排,使得三毛这颗漂泊的心终于找到了归宿。三毛与荷西的遇见,让飞沙走石的撒哈拉沙漠成了他们的避风港。此遇见定一生归宿。

——遇见,是命运的悲剧。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养在深闺的玉环小女遇见她的真命天子,由此一代贤君唐明皇便“从此君王不早朝”。可叹造化弄人,“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马嵬兵变,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血污游魂无处归成了后人的嗟跎。此遇见为千年之叹。

——遇见,是亘古的等待。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沉沉。”叶芝对于茅德·冈一见钟情,而且一往情深。他是无法自拔的追求者,无奈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一辈子被无数女子敬仰爱慕,可是他却在苦苦地等待,直到离世前,叶芝仍在等待。果如仓央嘉措说的:“最好不遇见,如此可以不相恋;最好不相知,如此可以不相思。”此遇见成刹那,化为亘古的等待。

遇见是何等的悬!人与人相遇而生悲欢离合,事与事相遇而生跌宕起伏。李白遇见汪伦,牛顿遇见苹果,他爸遇见他妈,路人甲遇见路人乙……遇见是一个谜!既有遇见的平常,也有遇见的辉煌;既有遇见的无奈,也有遇见的必然。人生有无数次遇见,每一次遇见,都是一段故事。

【篇二:星空下的撒哈拉——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记得是初二那一年,我第一次接触三毛的作品,看的第一本书便是她最有名的《撒哈拉的故事》,没想到从此之后我就爱上了这个洒脱不羁富有真性情的流浪作家。而那本《撒哈拉的故事》也让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三毛笔下的撒哈拉让我向往,尽管那是一个十分落后、环境恶劣、生活艰辛的地方。沙漠,天气酷热,风沙袭人,没有足够的水,没有新鲜的食物……但或许这就是我喜欢三毛的原因吧,她总能把艰辛的生活过的有滋有味,把撒哈拉贴上只属于她独有的标签。

说起来,她仅仅是看到了一张撒哈拉沙漠的照片,感应到前世的乡愁,于是就决定了要搬过去住。真不愧是最勇敢潇洒的三毛啊!也正是因为她的勇敢和洒脱,才让我们今天能够读到那么真实,直抵心灵的作品。而《撒哈拉的故事》最大的功臣之一还有那个苦恋三毛多年,也是三毛一生的挚爱——荷西,他二话不说的跟着三毛踏上了通往撒哈拉的旅程,并在沙漠结婚,谱写了一段令无数人铭记的“沙漠恋曲”。

读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实,所以才会让人感动,难以忘怀。正是因为这些都是三毛亲身经历的事情,如她自己所说,她只是在描写她的生活。她与荷西的沙漠生活,有开心,有难过,有无奈,有恐惧……

在“沙漠中的饭店”一文中,我看到了三毛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她会利用现有的条件为自己艰苦的沙漠生活增添活力;“娃娃新娘”描写了当地土著人结婚的文化,结婚时的场景描写栩栩如生,好像我也感受到了三毛对于娃娃新娘的难过和怜爱之情;而“荒山之夜”中,也让我跟随着她体会到了面对心爱的人陷入困境,却倍感无力,深深的恐惧感;但是“素人渔夫”又让我对沙漠的生活充满了好奇,同时不得不感叹她的真性情。

夜晚的撒哈拉一定更迷人,浩瀚无尽的夜空中闪烁着无数明星,而三毛的文字仿佛有一种魔力,她笔下的撒哈拉狂野温柔神秘又充满了浪漫的气息,她赋予了撒哈拉新鲜的生命活力,牢牢地把我吸引着,犹如蒙着一层薄薄的面纱,引着你无数的遐想。

【篇三:《你是我不及的梦》读后感】

“原是流浪的异乡客,直到遇见那片薄绿的田野,那泓戈壁中的清泉,遇见你那亩小小的心田,种着往昔、梦想,满满的快乐,我听到有人悄悄说:这是你动了凡心的地方了,这是你永远不及的梦。”三毛于我,便是那不及的梦。

26篇散佚作作品,2篇首次曝光的手稿,20年的写作生涯。《你是我不及的梦》又一次唤起了我对三毛的敬意。她流畅的笔风在早期是那样轻快,但荷西的死犹如一条三八线,隔开了欢与悲,乐与忧。本书中既有三毛步入沙漠时对沙漠那份真挚的热爱,也有身边亲人个个远去离开的悲伤。她后期的作品总甩不去那淡淡的忧伤,但依然朴实自然,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只是那份真情。

看着第一篇,“撒哈拉之心”让我看到了有一种生活叫冒险,也记得第一次看《撒哈拉的故事》时的震惊与感触。她让我为之惊叹,辞别亲人,与男友一同步入沙漠的她该有怎样的个性与勇气?撒哈拉,一望无际的沙漠,本是“死亡之海”的它在三毛笔下却俨然是另一番景象。本书中她依然忘不了这片神圣的土地。“沙漠的至美,更是那一棵棵手臂张向天空的枯树,是一朵在地上挣扎着开尽生之喜悦的小紫花,是一只孤鸟的哀鸣划破长空,是夕阳西下时,化入一轮红日中的那个单骑的人。”“沙漠的极美,是清晨旷野,牧羊女脆亮悠长的叱喝里,被唤出来的朝阳和全新的一天。沙漠是一个永不褪色的梦,风暴过去的时候,一样平沙万里,碧空如洗,它,仍叫永恒。”三毛用一支笔记录下她对那片土地的热爱,宛如梦幻。在那里她做过没有鲜花的新娘,在太阳的悲喜中融化。她说过“只要踏上这片土地的人,必然一再的想回来,别无他法。”她在生与死的极限里铸就了传奇的青春。

在深爱的荷西离她远去后,她一度想放弃生命,但她没有,她只是在自己的作品中淡淡的增几缕愁丝。愁,便在情感漫漫堆砌中加深,而接着本书所写的“徐許先生与我”更让我见到了有一种情叫真情。长久的未见可不曾想再见时徐許先生又已离她远去。三毛这样一个童年好不容易闯出自闭症的小女孩不得面对命运一次又一次的折磨,世界一次又一次的改变。

“孤独的长跑者”再一次拉回到了撒哈拉,与三毛同样痴情于撒哈拉的上河温为我们展现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品质。而“恋爱中的女人”一章则又笔锋转到了另一幅画面,让我感受到云门舞集的震撼……三毛最终没能摆脱荷西之死的阴影,陷入了抑郁症,最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1991年1月4日,三毛终于逃到了没有人知道的地方,离开了她深爱的世间和人们。

旅行和写作是三毛选择的人生,她将一生都奉献给了她所爱的人们,记得有这样一句话“三毛就如一个不识人间烟火的精灵,一不小心在人间走了48年,又回到了天堂,去陪伴她所爱的人,她所热爱的笔。”的确,从荷西的百合花到月牙泉的单纯女子,从尼日利亚的丛林到记忆中的关渡,从读者弟弟永不屈服的勇气到学生们合力织的百福被……她留下了每一点精彩,每一份感动。

“也许是我太多情,我想知道一朵花为什么会开,一只鸟为什么会飞,一位艺术家为什么会为了画笔、文字和舞蹈而甘付终生……我记得撒哈拉的朋友,月牙泉的女子,记得尼日利亚的丛林,记忆中的关渡,清泉的山间小屋……记得尘世间那许多不灭的情缘,那一草一木一沙和许多的欢乐哀愁……”三毛用她的笔叩开了我的心扉,让我能放下一切,用心灵去倾听她的故事。

她就是我们心中最浪漫、最真性情、最勇敢潇洒的——永远的三毛。三毛,让我“动了凡心”的人,是我永远不及的梦。这或许就是我读完这本书时三毛给我留下的最深的印象,不需要白落梅那般优美的辞藻,不需要曹雪芹那般细腻的刻画,她用最真挚的情感将自己的故事讲给我们听。《你是我不及的梦》不仅让我感动,让我震撼,更多的是以亲身经历教会我坚强、勇敢、执着和探索。她似一株最美的花朵悄悄绽放在心头,稍一用心,便能感受到她那细腻扑鼻的馨香。

也许曾经的我愿去感受林徽因的才思,愿去聆听学习龙应台对安德烈的教诲,愿去感受纳兰容若那“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细腻情怀。现在的我很庆幸多了一位心灵上的伴侣——三毛,我愿跟着她去看尼日利亚的丛林,去感受单纯女子所生活的月牙泉,去做一位真性情的沙漠流浪者……

【篇四: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进撒哈拉的大沙漠,一起感受三毛书写的沙漠情怀。

三毛是一个伟大的女性,在沙漠生活的岁月里,她一直努力的生活着,不肯忘记自己的写作初心,无数的日夜里,仰望星空,三毛钟情的,始终是绚烂书海中的诗情画意。

当我拿起这本《撒哈拉的故事》时,内心就泛起了涟漪,我很想知道一个女子是如何在沙漠生存的。也许是前世今生的召唤,也许是为了寻找遗留的一缕孤魂,三毛,终于来到了这里。

撒哈拉的生活是艰苦的,三毛与丈夫荷西生活的甚至有些拮据,所幸,夫妻两人同心,生活还算美满。两人爱好有所不同,丈夫荷西喜欢潜水,三毛喜欢写作,所以三毛就写了这么一本书,记录下了自己的故事。

同时,吸引我的还有三毛在撒哈拉的奇闻异事,撒哈拉的人们生活落后,思想也十分愚昧,就连当地的习俗也有些令人发指,三毛显得与这里有些格格不入,但是三毛从未放弃与这里的人沟通,因为三毛为人亲厚,懂得东西又多,又乐于助人,所幸深得当地居民爱戴。

喜欢三毛,喜欢她的勇敢,喜欢她的敢爱敢恨,撒哈拉就像一个神奇的地方,牵引着读者目眩神迷,深牵梦绕。

【篇五:有一种生命叫流浪】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题记

这首歌的名字叫《橄榄树》,也许有很多人都听过这首歌,它的词作者是三毛。以前,对于三毛,我没有很深的了解,对于她的这首《橄榄树》,我也仅仅理解为台湾对祖国的思念这种简单的政治思想,但我的视线却被“流浪”这两个字深深吸引。

流浪曾经是多少人的梦,当我们感到无助的时候,当我们被这个世界欺骗的时候,甚至当我们和父母耍小性子的时候,我们可能都想过要去流浪。要一个人背着旅行包徒步走遍这个世界,终有一天骄傲地回来,向每个人证明自己生命的价值。

流浪,流浪,这,真的是流浪?

今年的寒假读了三毛的《梦里花落知多少》,这本书并不是什么华丽词句的堆积,而是简简单单的三毛的生活,那些从三毛的生命里面传出来的声音,直直地震响了我的耳膜,我听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生命。

三毛是台湾人,但是从大学开始就是在西班牙等欧洲国家渡过,没有什么特别固定的住所,几乎在每个国家里都有自己的朋友。来去无踪,唯一的牵挂大概就是自己的老公荷西——那个比她自己还小几岁的人,他们一起在拮据中,在幸福中生活。只有荷西,才让三毛的步履稍稍减慢了些。但是她是不幸的。荷西早早地离开了她,她又成了孤独的一个人,行走于欧洲各国之间,寻找自己的根,寻找自己和荷西的足迹。她已经完全适应欧洲的生活,对台湾和大陆,并没有过多的眷恋,她自己本身的学历也并不高,所以更加反感被别人当成名人看待。只是一个人,快乐或者孤独地生活。

《梦里花落知多少》让我明白,流浪的真正写照,就在三毛那里。而她的四处行走也许本身也不该叫做流浪,她至少不是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的什么才去流浪。那些背着旅行包去流浪的人,许多是背着自己的梦想和行李通过流浪告诉别人自己的能力。所以,究竟谁更加有内涵呢?

流浪,在三毛的眼中,在我的眼中,都是一个格外安静的词语,没有什么浮华,那是一个人内心的方向而已。流浪并不是要向别人证明什么,要别人看到些什么,只是自己往前走的路,只有你自己知道它有多长;不必因为自己没有达到某个目标尽管累了依旧走下去,那样的路,不叫流浪,叫奋斗。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承担起“流浪”的重任,所以请不要随便说流浪。

那是心的方向,是一种不同的生命。如果人的一生就是用流浪的心态走过,那这个人大概也可以称为大师了吧。

我们可以没有目的地,让心灵去旅行,因为,有一种生命叫流浪。

【篇六:等下一个天亮】

谁的等待,恰逢花开。

——题记

向来情深,奈何缘浅。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让人唏嘘不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蝶为世人称道。那么多刻苦铭心的爱情最终还是以遗憾结尾,湮没于岁月的尘埃中。既然此刻已在黄昏落幕,那么,就等下一个天亮吧。等下一个天亮,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张爱玲是家喻户晓的作家,胡兰成是伪汪政府的要员,两个看似毫无交集的人却彼此纠缠深爱了大半辈子,张爱玲曾说:“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后来胡兰成独往异乡。那是一个时常有警报和空袭的时期。一天,胡兰成在街上遭到了轰炸,绝望中,他只喊出了两个字——爱玲!他也是全心全意爱着张爱玲的。但胡兰成此后又接连有了两三个其他的女子。张爱玲绝望了,她曾对胡兰成说:“我物只是萎谢了,”尽管胡兰成百般挽留,这段感情终究是落幕了。

他们的爱情如烟火般,尽管绽放时绚烂长空,但终究是以落幕收尾。等天亮吧,等下一个天亮,他不再是政府中人,不要灯红酒绿的生活。她不再是敏感作家,不要固执地放下姿态。两个人牵手归家,便是地久天长。

三毛和荷西,让沙漠开出鲜花的爱情。荷西让三毛等了六年,她便等他六年;她执意要去撒哈拉沙漠,他便陪着她去那不毛之地。两个人终于在那广阔无边的沙漠结婚。然而,婚后七年,荷西潜水时出了意外,三毛陷入半疯的状态。三毛三天没吃没喝接连的晕倒过去,没有荷西便没有了可爱的三毛。三毛十分重视对别人的承诺,曾答应别人不自杀,可她最后还是死了。这也许是她唯一一次食言。

那样一个高傲的女子最终也甘心为心爱的人做平常女子,俨然一个贤妻良母。但他终究是不能白着头发,蹒跚牵着她,看晚霞落尽。等天亮吧,等下一个天亮,他不再让她等上六年,她不再任性与他闹别扭。两个人在沙漠中看日升日落,在轻纱飘扬中缓缓前行。

仓央嘉措,六世达赖。他是世间最美的情郎,所遇女子都甘心为他倾覆一生。他是雪域最哀伤的王,苦苦在政治与红尘中挣扎求索。他不爱他的江山,只爱他的美人。达瓦卓玛是个美丽的女子,仓央嘉措为了她,为了誓言承诺,不顾达赖身份和她在一起。然而,他身为达赖,怎可动情?最终达瓦卓玛被驱逐出拉萨,仓央嘉措日渐憔悴。25岁的他,就此逝世。只留下他为了她所作的诗歌,永生永世,镌刻在人们心中:

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长头匍匐在山塔,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君来有声,君去无语,翻云覆雨里,虽两情相系,两心相仪,得来复失去,等天亮吧。等下一个天亮,他不再是达赖,她不再退让。在雪域高原上看积雪融化,春光明媚。

旧梦依稀,往事迷离,春花秋月里。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飘来又浮去。我亲爱的少年,你过的怎么样,没我的日子,你别来无恙。你曾在漫天风雪中披荆斩棘地向我走来;你曾在似水的月光下长处直达我心底的曲调;你曾在落花飘零细雨朦胧的时节为我披上一件外套;你曾在萧瑟的冬天用温暖的手掌融化我心中的积雪。我们像一首最美丽的歌曲,变成两部悲伤的电影。曾经依靠彼此的肩膀,如今搁在在人海流浪。

相识已是太晚,作别又是匆匆。等天亮吧,等下一个天亮,无论是自转还是公转,涨潮还是退潮。无论是暖流改变气温带来鱼群,或者海水淹没岛屿失去踪迹,不论我的世界车水马龙,繁华盛世,还是它们都瞬间化为须臾。我都会坚定地走向你,不迷茫,不慌张,不犹豫。

【篇七:《沙漠中的饭店》读后感】

总是有人把平淡的生活过成诗意的栖息,总是有人在物质匮乏的世界里安贫乐业,总是有人可以将最普通的食材变成舌尖上的美味。三毛就是这个神奇的人,他总是将生活里的简单事物,变成最最有价值的东西,甚至金钱也买不到的东西。

《沙漠中的饭店》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三毛平日在家做饭的日子,因为荷西要工作,所以三毛只能在家亲自下厨做饭。三毛的妈妈给她寄了一些中国传统食材,这让三毛非常开心,变着花样给荷西做饭吃。因为荷西是一个外国人,不经常吃中国饭菜,就问三毛粉丝是什么,三毛说是冬天下在雪山上被冻住的雨,三毛将面条比作是钓鱼线加工过的食品。三毛总是这么幽默,将很平常的东西比作成另一种与它毫不相关的意向。从她的文字里可以看出三毛对生活的热爱,在她的眼里,做饭菜并不是一件很麻烦很无聊的事情,而是享受生活的一部分。

如果说生活是一首诗,那三毛可能就是那写诗的人,物资匮乏的撒哈拉大沙漠,三毛还是喜欢请朋友吃中国菜,喜欢听到朋友夸赞自己做出来的美味。她总是在生活里拥有很强的想象力,琐碎的生活在她的眼里总是诗一般的美好,所以她才能写下这么诙谐的文字。倘若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像三毛,只留意生活本身的乐趣,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那么这个世界一定会出现很多心存感激的人,这个世界上抱怨的人会越来越少,生活也会慢慢地回归自然,变得充实有趣。

《沙漠中的饭店》其实描写的不只是一个“中国饭店”,更是描绘了一种岁月静好的生活,这篇文章意义深远。

【篇八:你是锦瑟,我为流年】

有人说,她是一粒飘忽的沙,散落在那个叫撒哈拉的沙漠,微乎极至。也有人说,她是岁月的拾荒者,走过千山万水,看尽尘世涛浪,苍凉满目。还有人说,她是一个谜,像梦里的花落,谁人知多少?她,是三毛。

三毛,一个率性而坚定的女子,她活得真实而生动,孤独又饱满。白落梅笔下的三毛,不似林徽因风华绝代,亦不似张爱玲倾城万众,她只是一个孤烟下的流浪者,因为三毛的一生都在锦瑟中流浪,都在流年中拾荒。

童年的三毛确实有点令人担忧,家庭的几次迁徙,从重庆至上海再辗转到台湾,对于一个孩子来讲,确实有点不安,但对三毛似乎毫无影响。直至一次国小老师的侮辱,成就了三毛一生最大的污点,从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变成了一个让人心疼的自闭安静的怪孩子,那个时期墓地成了三毛心灵的栖息地,她认为世上再没有跟死人作伴更安全的事了,他们都是很温柔的人。多么令人心疼的孩子,墓地是她今生看过最冰冷,也是最慈悲的地方,其实墓地也只是给了三毛一个暂时做梦的空间。尔后,便是漫长的七年停学时光,是什么成就了一个别样的三毛?

每个梦,都曾经背负过枷锁,每段青春,都蕴含过苦涩。三毛的青春年华,是苦是涩?唯有她清楚,只是我的品尝到的更多是苦。恩师顾福生给了她放开自我的勇气,当年的那间画室,将一个不愿开口,不会走路,也不能握笔,更不关心自己是否美丽的少女,滋润灌溉成了夏日第一朵玫瑰。她却忘记了路终将要独自一人走。倘若说顾福生给了她青春的萌芽,那舒凡才是三毛真正的初恋,爱到没有信仰,爱到远走他乡。可是也是这痛心般的初恋给了三毛流浪天涯的借口。舒凡,一个放荡不羁的才子,一个倜傥洒脱的男人,爱情装扮了他的青春,却不能更改他的命运。他的退却,并非是薄情,而是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对抗三毛的咄咄相逼。

西班牙这个风情万众的地方给了她疗伤的好选择,因为这个被爱情令箭击伤的女子,需要一个人独自舔血疗伤。在这里,三毛的魅力让更多的男子愿为她付尽所有,而最终牵走她的心的是为她守候七年之久的荷西,他们踏上撒哈拉沙漠,大漠风光,时而沉默安静,柔情万种,时而风沙漫天,悲壮苍凉。荷西奋力工作,三毛认真生活,这对大漠鸳鸯,至死不渝,而荷西的死必定是三毛不可愈合的伤。到后来她以为王洛宾是她生活的拐杖,她需要他这支拐杖陪她走过未来的独木桥,却终究失去。

三毛,一叶小小的孤舟,在生命的长河中放逐,任自沉浮。破碎的三毛,以一种残缺的美一路颠簸。她爱上文字,可是没有人提醒她,爱上文字,就如同爱上了孤独与冷落,她用她简单的文字去记载不一样的撒哈拉,她曾说过从她眼睛看过去,每件事都是故事,所以她的眼睛成就了三毛一生的传奇。

如果有一天,你在红尘某个街巷,遇见这样一个女子。她身材高挑,散着长发,带着一种繁华落尽的沧桑,一种意兴阑珊的美丽。那么,请记得她的名字叫三毛。

你是锦瑟,我为流年。

【篇九:亲近自然】

爱你,春日之雨,夏日之阳,秋日之辉煌,冬日之大雪纷扬。你就如梵高画布上的阿尔,有明镜般纯粹的蓝天,有油彩般绚烂的花海,金黄的向日葵在阳光的哺育下长出希望的种子。亲近你让我感受到悠然悠然,你就是我心中最爱的——自然。

三毛为了亲近自然舍弃了舒适安逸的生活,但最终如愿以偿获得了撒哈拉尽头绮丽的梦。她放弃了与荷西过平淡幸福的生活而与他来到干巴巴的撒哈拉沙漠。在这里她得到了异于别人婚礼的信物——鲜花,得到了荷西为她奔走整个沙漠而找到的骆驼头骨,她们的爱在风沙干燥的沙漠开出了幸福的花。为了亲近自然,她不惜抛弃繁华,为了亲近自然不惜搁置其他。

沈从文为了亲近自然舍弃了躁动的浮华,但他拥有了凤凰山上五彩石的绚烂。他自小生长于山川秀丽的凤凰,对此有一种难以舍弃的情感,他不留恋于尘世的灯红酒绿,高楼林立而偏爱自然的清静与美好。因此,在他的潜心于自然中创作出了闻名中外的《边城》。它寄托了沈从文对凤凰全心的爱,他也从此声名鹊起。

梭罗为了亲近自然,减去了享誉世界的荣耀,但他也拥有了瓦尔登湖上惬意的寂寞。他放弃了被荣誉围绕的光环而选择了在瓦尔登湖畔的再生林中度过两年又两个月。瓦尔登湖畔有纯洁透明的湖水,有茂密翠绿的山林,有大自然给人澄清的空气。在这里梭罗感觉到了心灵的纯静与精神的升华,让他选择与自然相处的决定无怨无悔。

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说过: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也越真切的存在。亲近自然不仅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更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像三毛、沈从文、梭罗。亲近自然让他们得到他们生命中的美好。

看日出日落,听江流长逝,感花谢霜飞。自然给予我们无穷无尽的美好。亲近自然,感受它的内涵,无疑令我们心旷神怡。

宇宙洪荒,生命的画卷无限延长,亲近自然直到时间的尽头。

【篇十:千山万水赴你而来】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跨越千山万水,带着一身风尘,只为你而来,为了荆棘丛后那道冲破云霄的光,那是青春,充满希望之光,我为你而来。

青春是场盛大的宴会,我们不过是匆匆而来的宾客,搁下美丽的谣言。香槟杯里盛满的酒折射了谁的光辉,醉了你我,乱了岁月。

我笑便是春风满面,定是能打动人的任他是谁,三毛曾如此骄傲的说。这位流浪远方的姑娘,这位才气盛人的女作家,她行走过撒哈拉,漫步在加纳维亚,匆匆走过拉芭岛。为什么流浪?或许流浪即青春。早已有无数人写过三毛的故事,于我而言,写她如同写青春。不太华丽的词藻足以写得尽她这一生的过往。自小就显现出不同同龄人那般的成熟与对文艺的狂热,似乎从她踏进书馆的第一步开始,就注定了她的不平凡。她从小学开始就已读过《红楼梦》,那样于她而言十分晦涩的文字却能让她为书中人落泪。那时年少,青春带着骄傲,三毛不能忍受老师对她的辱骂,那脸上不堪入目的黑墨渗进了她的心。就这样捧着租来的书,坐在墓园里,同文字作伴。后来身心劳累的三毛毅然决然的离了家,奔赴西班牙。她说,或许是一场逃避,我还年轻,想该是流浪配得上。

两次奔赴西班牙,途中回台北,六年时间里,那个曾经在雪夜深情表白的西班牙男孩荷西,早已从高三学子变为一名优秀的水底工程探测师。缘分二字将三毛与荷西绑在了一起。最后,他们结了婚,在撒哈拉度过了三毛这一生最难忘的一段日子。最后,故事没能同样美好的结束,三毛终究是送走了荷西。接着又是一场逃离,一次自愈之旅。虽然后来三毛也写了不少文字,世人却都知晓,这些文字终比不上撒哈拉的故事。

世有桃花千万朵,也有山水千万间,于你我之间,于青春之间,不过是花开一瞬,山水易迁。三毛流浪的青春在匆匆流失于指缝之间的时光里竟成了永恒。她为你而来,为如火般绚烂却短暂的梦而来。

谁的千山万水折了世人,谁的一腔孤勇飘荡云间?谁将荆棘连根拔起,谁又将它变成王冠戴在头上?

葛婉仪是个天生为青春而生,为爱而死的人。作为一名十七岁就出书的女作家,她有太多太多故事不真切的如小说,如同她笔下的程落熏,如同一粒红尘,如同浮动在长河上的独木舟。可事实就是,太多你不曾经历过的故事她经历过,你正在经历的她已经经历。如果给她一个选择,爱与面包,她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爱。她一路走来,已将世人眼光看的轻如尘埃,卑微入土。或许从高中她每天放学拿个大大的袋子走在教学楼间回收塑料瓶时,她就已经懂得将尊严与生活恰到好处的处理。她经历过痛彻心扉,没有小说里给自己无数温暖的好友,没有父亲宽大的背。她说,很多东西都是自己扛过来的,没有人教会我,就是这样,自己就长大了。她选择用文字记录青春,尽管伤痛与快乐并存。

如今,葛婉仪依然会有突然陷入悲痛的时刻,她只是接受。她说,这就是青春,无论你是否过了年龄,它依然在。

人生没有那么多如果,唯有青春的盒子里装着无数个如果。终有一天,在越过千山万水,在看尽潮涌潮落,在走向日薄西山的途中,所有如果会化成碎末飘进人世的荒芜里。唯有伤痛与快乐永存,唯有一番感悟后的成长,是青春的回礼。

不羁的脸像天色将晚,洗过的发像心中火焰,我已拾起梦,千山万水赴你而来。

热门推荐
1美妙的音乐会
2拥抱沿途美景
3编程
4学校运动会比赛
5人在,桥在
6我爱四季的向日葵
7一言一行总关情
8过大年
9母亲
10岁首乐事
11钥匙
12哇好香
13身边的急性子
14税收之我见
15小虫子小蚂蚁和蝴蝶用鸡蛋壳
16垃圾桶的演讲
17遗憾也是一种美
18和你在一起初中作文
19歇后语
20谁的功劳大
21走过街角
22暑假做饭作文
23茶花的自述
24我的梦
25我最喜欢的小动物
26清明
27观察日记
28国庆作文
29秋天里的小幸福
30狮子林游记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