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羽兵的作文

【篇一:中考之后作文】

我们从四面八方走来,身上背负着昨天的故事,脚下踏着历史的尘埃,一路的风雨带着丝丝惆怅.生命就是这样,到处都充满着考试失手,竞争失利,而这些碎片都落在我们的肩上,成为我们难以排解的痛苦,数之不尽的挫折。

即使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可见,面对挫折,我们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但是,给挫折一个微笑,或许是对它最致命的打击。

众所周知,勾践亡国,重整旗鼓,东山再起,一洗前耻;项羽兵败,心灰意冷,自刎乌江,英明尽失……够了,一正一反,鲜明对照,足以显示真理:挫折并不可怕,关键看你以怎样的心态面对它。挫折面前,放大痛苦,是必将湮没自己的人;只有面对痛苦,笑对挫折,方能品味人生。

在生活中总有那么一部分人不能以正确的心态面对挫折,战胜挫折,这些人都会无一例外地以失败告终。三国时的.周瑜,不能接受诸葛亮胜他一筹的事实,最终只能在“既生瑜,何生亮”的苦闷中死去。若他能以平和的心态看待这个问题,也许他会发现诸葛亮虽然在计谋上略胜一筹,可带兵打仗这事,他未必会输给诸葛亮,他也许还可以在历史的舞台上延续赤壁之战的辉煌。

【篇二:拒绝放弃】

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遇到困难或挫折,如果你拒绝放弃,努力坚持,你还有成功的希望,但若你选择放弃,则成功的可能性早已定格在零。

研究出力学三大定律的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小时候,考试经常不及格,但他拒绝放弃,最终成才。牛顿在研究光学的时候,周围许多人都嘲笑,讥讽他为傻子。但他拒绝放弃,坚持到底,潜心钻研。可见拒绝放弃是成功的前提。要成功,首先要有拒绝放弃的坚定信念。

海伦凯勒也是这样。她从小就双目失明,看不见一切事物,但她抱有拒绝放弃,坚持不懈的心态,学习一切未知事物,最终写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一著作,而且走向了哈佛大学。

由此观之,拒绝放弃十分必要,也很重要。如果选择放弃,则会一败涂地,抱憾终生。

南唐后主李煜在面临宋军的攻城时,懦弱无能,选择放弃,开城门投降。项羽兵败后,无颜见江东父老,选择放弃,自刎乌江。

李煜,项羽,如果能像勾践一样,虽被俘虏,却能卧薪尝胆,拒绝放弃,终成大事。

拒绝放弃,是人生荆棘中的一丛鲜花,沁人心脾;拒绝放弃,是身陷迷途中的一盏明灯,恍然大悟;拒绝放弃,是汹涌海啸中的木浆,劈波斩浪。

拒绝放弃是云帆,苦难挑战是沧海,只有直挂“云帆”才能济渡“沧海”!

【篇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唐僧的梦想是“普度众生”。刘邦的梦想是经略天下,有诗为证:“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朱元璋的梦想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他们的梦想都不是为了他们自己,而是为天下和苍生。他们一生之中都未曾忘记过自己的初心,最后他们也都完成了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

刘备的梦想是“兴复汉室”。

尽管刘备的梦想里也有为天下的意思,但更多的是为了刘姓江山,所以尽管他毕生都未曾放弃过自己的初心,但由于梦想的狭隘导致他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只得了个“三分天下而有其一”。

当叔父项籍问他志向时,项羽回答说:“书,记名姓而已;剑,一人之敌,不足学,学万人敌。”陈胜吴广起义时,喊出的口号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他们三人的梦想,无疑,都未能脱离他们自身:项羽只想当个万人敌,而陈胜、吴广则只是想当个王侯将相。梦想的狭隘,最终使他们被历史的洪流淹没: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陈胜、吴广,一个被庄贾杀害,一个被田臧杀害。

作为2000年出生的一代,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个“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梦想,同时也都应该有一个时代赋予的使命——“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这已经成为整个时代的声音,比如当前社会上涌现出了很多好的学校,除了收费很高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他们对学生的要求高。面试当中,他们最重要的问题就是问你的初心是什么,梦想是什么,

就在去年,习主席在北京成功开启了十九大。在他三个多小时的滔滔不绝的演讲中,所讲的最主要的主题是什么?——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过去的一代已经为我们创造了一个辉煌的起点。在这个辉煌的起点上,我们也业已迈向上征程。今天,坐在考场里,我要谈我的初心,并要将之封进时光瓶中,让2035年踏进考场的一代看到,同时也敦促自己为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勇敢踏上属于自己的征程。

每一个人都会犯错误,但只要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会犯下根本性的错误。我们要做的不是成就自己,而是让这个时代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所成就。

【篇四:心怀珍惜,拥抱美好】

如今,街道上的车辆各种各样,但最“火”的车当属共享单车。共享单车的出现,让上班族有了防堵出行的新方式,让年轻人有了骑行出游的新潮流,让中老年人有了锻炼身体的好方法。与此同时共享单车又犹如“照妖镜”一般,审查人心。一辆接连一辆的共享单车被毁足以说明当下社会人们素质的低下,内心的黑暗。共享单车虽然不断的被人们损坏,但它依旧服务于我们,只有我们心怀珍惜,才能不断的享受这段便捷。

心怀珍惜,美好的事物才会离我们更近。

灯光下,书桌旁,我真切地看到:巴尔扎克虽然从小遭受老师的厌弃,但他并未因此放弃,而是选择不断地努力,珍惜当下的每分每秒,最终以《人间喜剧》成为家喻户晓的小说;海伦凯勒虽然从小双目失明,不会说话,她曾一度在悲伤痛苦中沉沦,直到她的良师益友安妮的出现,她对此心怀珍惜,最终在老师的帮助下,获得美国最高荣誉的“文职勋章”。

心怀珍惜,才会让美好的事物离我们更近。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过:“让我们珍惜拥有的,用眼睛好好看这世界,用生命努力创造这世界。”珍惜当下所拥有的,别等到失去它才后悔莫及,共享单车也是一样,我们应该更好的去珍惜共享单车,而不是一步一步的摧毁它,只有我们心怀珍惜,才能让共享单车的美好离我们更近。

西楚霸王项羽兵败刘邦之时,本可以过东江逃生,但他却没有珍惜这次机会,怕没脸见江东父老,最终乌江自刎。三岛纪夫虽然写作天赋出众,文学素养深厚,但因不珍惜生命,对世界充满了抱怨,最终切腹自尽。

思想家托马斯莫尔说过:“当人们拥有美好的东西时,就如孩童在沙滩上那样:他们让小手握满了沙子,然后让沙子掉下,一粒接一粒,直到全部落光。”是啊,美好的事物如果我们没有心怀珍惜,共享单车也会如同那沙子一样,终将离去。

心怀珍惜。如贝克曼手中的双簧管,能奏出天籁之音;如杭城的桂花,能绽放出沁人心脾的芳香;如梵高手中的画笔,能绘出星夜般的美丽。

心怀珍惜,美好的事物才会离我们更近!

【篇五:论项羽】

楚霸王“嫩”在哪?

宋代的李清照评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若将项羽放在当时混乱,尔虞我诈,“背绳墨而追曲”的社会,我们只能说项羽这颗青果还是“嫩”了点。

要说项羽失败,多情是其一。在鸿门宴上,若不是项羽念与刘邦的兄弟情分,始终把刘邦当作兄弟看待,一而再再而三地阻止亚父暗杀刘邦,刘邦早就被剑创于座上了。后来的樊哙莽闯入帐,与刘邦的“起如厕”,这么明显的掩人耳目,借口逃跑也看不出来?还有收下“不告而别”的礼物,这真是项羽的天真吗?我看倒是项羽多情,一直惦记着往日的兄弟之情,即使看到事实,也只愿以兄弟情来掩饰。

项羽多情,还在于种下爱情的种子。鸿门宴后,明明已经派兵追上刘邦的小批人马,可只因为虞姬在刘邦手上,而再次放虎归山。可叹啊!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若项羽得到天下,天下美女如云,为何就舍不得这一个呢?舍不得美女,打不了江山,这道理项羽不懂,即使知道,项羽已经陷入爱情的深渊。

项羽过关斩将,英勇过人,可是却少读兵法,不知策略,项羽在战略上吃了不少的亏。当时,楚汉已是宿敌,打得不可开交,刘邦这边却提出楚河汉界的合约,项羽也不防备着点,更不知道这里隐藏着一个大阴谋,轻然应允合约,把刘邦的家眷放了,把这最后的一张牌也丢掉。项羽为何就不能把目光放远点,考虑一下后果,愚者千滤必有一得,何况项羽是楚霸王。

在项羽兵败逃亡之时,来到阴陵,已被敌军重围,项羽竟然轻信一田父指的方向,这项羽不外乎陷入别人的圈套,被三方敌军来个翁中捉鳖。战场上,处处是埋伏,险象迭生,项羽也不提防着点,完全没有防范意识。

项羽的有勇无谋注定了他的失败。即使最后,亭长给他撑来一条船,带来一丝希望的曙光,项羽也会将它抹掉。杜牧说得好:“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陆游尚且知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为何,项羽你堂堂七尺男儿却不知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金科玉律呢!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不容许有一寸的儿女情长,也不容许一时的粗心大意。对于项羽,要想成就千秋大业,就必要有一种狠心:放得下美人,放得下一副空有的贵族架子。要知天下美人无数,江东弟子忠心耿耿!为何目光短浅,不肯过江东?看不到以后的一大片江山,为何不给自己一个机会?

【篇六:相知贵在知心】

汉朝李陵的《答苏武书》中有这么一句话:“人之相知,贵相知心。”由此可见能得一知心朋友的难能可贵,可面对这么多的人时,其是过客还是知己,该如何把握?我认为与人相知应贵在知心。

知心——与人相知要诚

秦末的季布,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项羽兵败后,他也因此前多次使汉高祖刘邦受困,被悬赏重金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唯有坐以待毙。

知心——与人相知要理解

管仲和鲍叔牙的贫贱之交,他们曾经一起合伙做买卖,每有盈利,管仲总是多分一些,因为鲍叔牙知道管仲比自己穷,始终对他很友好,从不因此说长道短。管仲在战场上当逃兵,鲍叔牙不认为他怯懦,因为知道他有老母在堂。管仲辅佐公子纠,成了阶下之囚,鲍叔牙辅佐的公子小白,是为齐桓公。鲍叔牙极力举荐管仲,他也以此当上齐国国相,地位比鲍叔牙高,鲍叔牙并不介怀。所以,管仲曾经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正因为他们理解包容,相互成全了他们是朋友!

知心——与人相知要谨慎

记得《论语》中有那么一句话:“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己不知人也。”孔子的意思是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几千年前的圣人说这么一句话,即使用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仍然让人受用无穷。时代不同,但人性的东西从古到今就没有改变过。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管自己是普通人还是名人,与人相交固然要谨慎,人不知道自己,自己也没有什么损失,但是如果自己不知道别人,对贤者不能交而用,对不贤的人不能避而远之,这样离祸患就不远了。人是最难懂的动物,一定要学会“防邪避而近中正”。如果是行为丑恶的人,不仅不要与其为友,更要像瘟疫一样远远避开。与人真诚是为了结交到好朋友,但是谨慎是更为了很好的保护自己。

相知贵在知心,能够与相知的人成为知心的好友,与其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价值,这不正是你我所追求的吗?

【篇七:认清它抓住它】

一张参加比赛的纸被递到了我的手上。“这是比赛的通知,星期六上午10:00。你看着办,没时间的话,就不用去了。不过,我建议你去。”看着老师越走越远的背影,瞬间意识到了,这是一次机会,是一次可以锻炼自我能力的机会。

正如大家所经历的一样,机会无处不在,就看有没有能力抓住它。它就像一个小精灵,当它轻轻触碰你,你却毫无反应,当你后知后觉,想要抓住它时,它连影都不会让你看见。接下来,你便会产生一系列的反应,懊悔,无奈……就在这种心情下,它又来了,你又没有抓住。机会是会逃走的,正所谓“过了这个村,没了这个店”。擦亮眼睛,大脑时刻运转,它也就不会逃了。

历史的长河中,大大小小没有抓住机遇的事情不计其数。秦末,刘邦项羽先后攻入咸阳,当时项羽兵强军壮,而刘邦只身边几人。范增提议借“鸿门宴”未杀掉刘邦,在宴会上几次举佩示意项羽。项羽却听从项伯而放走刘邦,范增当时气曰:“竖子不足与谋也。”项羽错失的第一次机会就在这里,紧接着,他一步错后,步步错,机会尽失。最后在四面楚歌的环境中悲惨死去。机会可遇而不可求,在没有意时,不以为然,默然回首,后悔便涌上心头。

当然,上天是公平的,不会平白无故地向不同的人给予不同的机会。机会有时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如果没有刘备的“三顾茅庐”,哪会有诸葛亮协助刘备,屡破敌军的机会,如果苏轼没有在被贬途中依然兴致高扬,继续创造诗词作品,哪会有后人对他的称赞?也许,有人经常会说老天不公平,没有给他更多的机会。在我看来,这一切都要看个人的努力和对待事情机会本身的态度。任何看迷惑的事就像层层迷雾,机会也就是迷雾后的宝藏,一层一层拨开面前的迷惘,通往机会的路便愈渐清晰。

机会像事物也分两面,一种是处境乐观的,一种则反之。人们往往会因后者而垂头丧气,大多数时候是因为遇到了无法解决的困难,艰难的处境……这时,放弃是最愚蠢的选择。也许,你会像踩着荆棘一样,赤脚走过,血沿着走过的路一滴滴得洒下。这个机会让人感觉十分痛苦,过程让人无法接受,但只有经历过才会懂得,这种机会会很好的磨练你的精神和意志,当重新踩到平地上的那一刻,你成功了。

四处留心,坚定自己的方向,将机会抓住,并一点点累积,这才是正确对待机会的方式。

【篇八:宁弯不折】

北魏的农学家贾思勰说过——宁折不弯。我却对它另有看法。

我觉得人生活社会上,而且是这个日渐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应该学会能屈能伸,并且能有好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我们的心中要时常提醒自己——宁弯不折。如果面对危难你会选择宁折不弯,抑或宁弯不折?

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兵败亥下,面对汉军,喊出:“天欲亡我!”他选择了宁折不弯,自刎乌江,后人空留感叹“江东才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而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身为亡国之君,选择了宁弯不折。沦为吴国夫差的仆人。二十年的含辱忍耻,卧薪尝胆,让勾践东山再起,一雪前耻。

项羽虽为“人杰”亦为“鬼雄”,但比不上能屈能伸的勾践。正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公元1600年2月17日,罗马百花广场上,学者布鲁诺因坚持捍卫真理——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教会视为异端,活活烧死。另一位哥白尼学说支持者伽利略,面对教会的压迫,作了两次放弃哥白尼学说的声明,私下却偷偷从事研究。伽利略以退为近,既可以宣传真理又可以保全自己,岂非处世之大智慧也?

弹簧线压缩,是为了弹的更高,暂时的撤退并不等于是放弃而是在储存能量,蓄势待发,为了最后的胜利。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司马迁惨遭宫刑,他固可一死以明志,但又哪得巨著《史记》传世?他选择了“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才有了后人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韩信面对市井混混的挑衅,他亦可拔剑而起,挺身而斗。但他选择了暂受胯下之辱,终成一代名将。因为他,刘邦这个当初一无所有的人,才成了皇皇炎汉的开国皇帝,《水浒传》中的那个杨志,不能忍,一刀杀了牛二,最后怎么样呢?只好上了梁山。

人生在世,失败和挫折难以避免的。在危急时刻你是选择宁折不弯,舍生取义,虚名百世流芳,还是选择宁弯不折,报仇雪恨,终展一腔抱负呢?

宁折不弯是一种蛮气而宁弯不折是一种魄力。

【篇九:读《李自成的失败》有感】

今天上午,我读了《李自成的失败》,读完后,我感慨万千。

《李自成的失败》这篇文章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面对转折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头脑冷静。

《李自成的失败》主要讲了闯王李自成率领着农民起义军推翻了明政权,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但起义军被胜利麻痹了战斗思想,无心打仗,最后被地主武装挫败,李自成壮烈牺牲,享年39年的历史故事。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又联系到了历史上因为骄傲而失败的例子,如拿破仑的滑铁卢因为骄傲惨败,宠涓因骄傲而被孙膑军队乱箭杀死,关羽兵败走麦城。原来,历史上有这么多的因骄傲而失败的名人名事啊!

我觉得,面对转折,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头脑。面对成功,要保持清醒,不能被成功冲昏了头脑,麻痹了战斗意志;被暂时的胜利麻痹,就很难自拔了。李自成起义的失败,正是因为滋生了和平麻痹的思想,才会导致起义失败。

李自成起义的失败,告诉我们,时刻保持清醒,巩固胜利,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在还没有完全胜利的时候,切不可因为一时的成绩而得意忘形,造成不可以弥补的错误,那就得不偿失了。我们一定要以李自成事件为戒,在学习上、在生活中,要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篇十:我的选择,我喜欢】

若能捧起一束月光,我选择最柔和的;若能采下枫树红叶,我选择最艳丽的;若能摘下满天星辰,我选择最明亮的。也许你会说我的选择不是最好的,但我的选择,我喜欢。

楚汉争霸,西楚霸王项羽兵败退至垓下,陷入汉军的十面埋伏。那一夜,楚歌四起,项羽饮于帐中,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应和:“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虞姬拔剑自刎。项羽遂率数十麾下杀出重围,临乌江,自觉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叹息曰:“此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李清照高度赞美他: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项羽侠骨柔情,英勇善战,却在面对失败时少了份冷静和智慧,每个人在生命中总有许多选择,而每一个选择都会影响你的一生。

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自青年时就立志成为一名物理学家,在赴美留学期间,立志要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一篇实验论文。然而,在近20个月的实验室工作中,他的物理实验进行得非常不顺利,以至当时实验室流传着:哪里有爆炸,哪里就有杨振宁的笑话。杨振宁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动手能力比别人差一些。

一天,被誉为“美国氢弹之父”的泰勒博士直率的对杨振宁说:“我认为你不必坚持一定要写一篇实验论文,你已经完成了一篇理论论文,我建议你把它充实一下作为博士论文,我可以担任你的导师。”杨振宁听完心情十分复杂。他想起上小学时的一件事:有一次上手工课,杨振宁兴致勃勃地捏了一只小鸡,拿回家给爸爸妈妈看,爸爸妈妈看看了后笑着说:“很好,很好。是一段藕吧?”往事一件接一件的,在他的脑海里浮现,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动手能力实在不强。

最终,杨振宁接受了泰勒的意见,毅然做出选择,把主攻方向转至理论研究。于1957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也有自己的劣势。杨振宁适时放弃了当时的梦想,做出了正确的人生选择,最终走上了一条光明大道。

站在历史的长河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陶渊明悠然南山采菊饮酒。纵然谄媚污蔑蒙蔽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着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腹,也愿怡然自乐,躬耕南亩,这是高雅的选择。

热爱生命,喜欢选择;让最好的选择,绽放最高贵的生命。

热门推荐
1《疯狂外星人》观后感
2大风起兮一切变了“脸”
3会动的鞋子
4走进
5学做披萨
6一次有趣的游戏
7我改变了雪的色彩
8多功能雨伞
9想象作文
10童年的回忆
11童年趣事——拍“皮球”
12游方特欢乐世界
13与他一起过的日子
14向大自然敬礼
15小外公的手
16美丽的杏花村
17美好的一天看图写话
18一朵白云
19我想发明汽车
20可爱的小鸡作文二年级
21追光
22紧张的论语背诵大赛
23善良的大灰狼
24我爱妈妈作文
25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26清洁工并不平凡
27温暖的家庭
28大地的使者
29来生只做草履虫
30无处不在的切割机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