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弟子规的作文

【篇一:读书的议论文】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于我来说,书籍如同涓涓细流的泉水慢慢汇成我知识的海洋。

四岁时,母亲给我读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本书——《西游记》。

当时的我所认识的字屈指可数,看着那些精美的图画,只能靠猜才能读懂一点点内容。

母亲见我如此渴望地想知道里面的故事,每晚睡前便给我讲一段,那段时间每天晚上睡觉前是我最期待的时光,渐渐地经过母亲一段时间手舞足蹈的解说,我终于似懂非懂地把这本书听完了。

五岁时,母亲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上小学前先学些规矩,然后让我背《弟子规》。

接着就开始一个字一个字教我认读,我每天拿着本《弟子规》反复念着:“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不知不觉中我便认识了1000多个字。

虽然几年过去了,我已经背不出完整的《弟子规》了,但里面的那些道理早已经融入到我脑中,使我受益匪浅。

六岁时,母亲陆陆续续给我买了一些漫画书,有漫威英雄系列的,也有中国连环画英雄人物书。

中国连环画英雄人物书分别是《郑成功》、《戚继光》、《陈化成》和《林则徐》等,那时候的我并不懂得书里讲的是什么,只觉得画得真好看。

母亲便让我看着上面的图画,然后让我用自己所能理解的`把内容讲解给她听,再说说我自己的理解跟想法。

当时在我童稚的眼里,那些英雄是多么地英勇潇洒。现在当我拿起那套书时,我才明白一个朝代的衰败对于那些爱国英雄来说内心是多么地痛苦。

上小学时,我开始接触读一些世界名著,比如《小飞侠》、《小王子》等等,我喜欢童话中好奇、单纯善良的小王子,也羡慕永远长不大、勇敢无畏、热衷冒险的彼得潘。

现在我还在选读一些名著,但是随着我慢慢长大,我反而更喜欢读一些中国古典名著。

这些名著中,最让我爱不释手的要数《封神演义》了,对于里面栩栩如生的人物描写,充满神奇色彩的妖魔鬼怪,跌宕起伏故事情节,我想作者许仲琳一定花费了不少的心思吧。

臭名远扬的暴君纣王让我看得咬牙切齿恨不得破口大骂,“子牙渭水钓王侯”这个典故使我回味无穷,百读不厌。

无论读什么书,书籍就像涓涓细流的泉水灌溉着我们,慢慢汇聚成我们知识的海洋”。

此时的我们也应如同一块干枯的海绵如饥似渴般去汲取泉水的浇灌,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篇二:我喜欢的经典作品】

自从外公给我买了本《弟子规》后,妈妈总是让我背上面的内容,我很反感,每天都背那些枯燥无味的古文有什么意思呀?特别是《弟子规》里的“路遇长,急趋揖,长无言,退恭立。……过犹待,百步余。”为什么长辈没事时要立即恭敬退后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开?为什么要等长辈离去约一百步之后,自己才可以走呢?我们为什么要学古文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妈妈告诉我:“《弟子规》是国学经典,是先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人的宝贵财富,背诵它是为了让你了解和学习古人的礼仪和良好的习惯,还能够启迪智慧,净化心灵,培养高尚的品格呢!”于是我不在反感背诵国学经典了。现在,我已经能够背诵《弟子规》的一大部分了。

记得有一次,陈岳叔叔来我们学校讲课,他对我们说:“《弟子规》是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应该好好地背下来。”之后我更加努力的背诵《弟子规》了,重要的是我从中学到了许多道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告诉我如何尊敬自己的父母;“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告诉我应该孝顺父母。“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告诉我要善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家人和睦相处,父母会很开心。这使我想到了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一定也要学习孔融谦虚礼让的精神。“过犹待,百余步。”现在我知道这是对长辈应有的尊敬。“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是在告诉我们要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让我知道了借别人的东西要征得别人的同意,也要及时归还。这又使我想起了《宋濂借书》的故事,宋濂家里穷没钱买书,他就去别人家里借书,主人要求十天之内还书,可这本书十天之内根本无法看完,但是十天后,宋濂竟然冒着大雪把书还了。这让我十分感动,也让我懂得了做人要讲诚信,以诚为先。

想当初,我只是把《弟子规》当任务来背,而现在,我明白了《弟子规》不仅仅是一本书,它还是我的老师,我成长的好伙伴,我人生的导航仪!

【篇三:传承经典丰富自我】

在当代社会,流行的读物泛滥,信息过剩,人们的思想都很浮躁。我们青少年更是盲目地跟随潮流,很多读物都不适合我们的心智,读后不但没有益处,反而产生无法摆脱的困惑和焦虑,但是如果我们能够静心研究经典诵读就会滋养我们的心灵,打开我们的心智,优化我们的人格,修养我们的身心。

这个寒假,通过观看“山东省青少年经典诵读电视大赛”,我走进了国学的殿堂,那是博大精深、妙不可言的世界。我渴望诵读经典,与圣贤对话。那朗朗的声音,那抑扬的韵律,滋润着我的心灵,启迪着我的智慧。于是我打开一本国学经典《弟子规》进行诵读,它使我深受启发,就像一个无声的长者,教会我许多道理。

一、我认为自己做的比较好的是《弟子规》中的这句:“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这句话是这样理解的:在定某些计划时,不妨宽松一些,这样就会使我们没有太多太大的心里压力。但是功夫要用的紧。每天都要努力,不要偷懒。日积月累功夫深了,原先困顿疑惑之处,自然而然就都迎刃而解了。我在制定学习和读书计划时,都会适当的放宽五到十分钟,这样做并不是偷懒,而是为了在学习中认真仔细,静下心来思考某些问题。我的读书和学习并不是应付考试,而是平常就非常认真努力,今日事今日毕,不会到临考试前才用功,像这样,学习就会变得主动,效果也很好。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告诉我们:求学当中,心里有疑问,要马上把问题记录下来,一有机会就向良师益友请教,务必确实明白它的真意,一定要得到正确的答案才可通过。这是认真学习的态度。我每次学习完以后,都会拿出一个小字条,把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通过问同学,问老师或者自己查资料来寻求正确的答案。

二、我认为自己做的不足的是:“父母教,须静听,父母责,须顺承。’

记得有一年冬天很冷,妈妈叮嘱我一定要带好手套,可是因为有一天太过匆忙,手套落在了学校里。妈妈就责备我说:“这么冷的天,怎么还忘带手套了呢,这么小的事儿还记不住啊!”我有点儿不耐烦了,因为我觉得这并不怪我,不就是手套吗,忘带了又能怎么样呢?所以我马上回了一句:“不就是忘了吗,老是唠叨,真烦。”妈妈只是楞了一下,并没有说什么,我也没在意,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这段时间读《弟子规》,我才发现我真的错了。

三、以后要怎样做

以前好的学习经验和习惯还要保持,而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伤心生气。

国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思想精华,文化精华和精神宝库,是我们世世代代的祖先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与人奋斗的经验总结和智慧之渊海。我慢慢地翻开那一页页带着书香的卷宗,仔细品味,深沉思考,我发现我找到了思想深处的根

【篇四:我最敬佩的人】

生活中有很多令我敬佩的人。默默无闻的环卫工人,伟岸、刚毅的军人,日夜坚守岗位的警察,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的爸爸……我最敬佩的是平凡又伟大的的妈妈。

妈妈今年四十八岁,中等身材,乌黑的披肩秀发,圆圆的脸蛋,弯弯的眉毛,小小的眼睛透着慈爱的目光,红色的上衣,黑色的裤子显得更加庄重温柔。

妈妈做的都是一些平凡的小事。每天买菜做饭,洗衣服,送我上学接我回家,照顾年迈的外公外婆。更是爸爸的贤内助,家里的大事小事都要妈妈亲自去做。

爸爸经常对着我和哥哥夸赞妈妈说:“你妈妈非常孝敬老人,这个家妈妈的功劳最大。你爷爷、奶奶在世的时候,你妈妈就做的非常好,让我在部队当兵期间没有后顾之忧。”

现在外公、外婆又都老了,妈妈一如既往孝敬外公外婆。妈妈是我的好榜样。有一次,妈妈做好了美味可口的饭菜,我见了垂涎欲滴,真想一下子把它吃个精光。但是妈妈却上前阻止,郑重地对我说:“你先不能吃,《弟子规》不是都学了吗?长着先,幼者后,没看到姥爷、姥姥都在吗?孝敬老人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础。”我听了惭愧的地下了头。

妈妈还非常爱读书学习。常常是忙里偷闲,捧着我的课外阅读书,津津有味的读。像我们小学生一样,拿着笔工工整整地画好词好句。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晚上做作业,我有不会的数学题要问时,妈妈总是认真的看教材书,现学现买,都比我这学习了一遍的学得好。

妈妈孝敬老人的良好品质和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值得我学习,让我敬佩。

【篇五:不说话的老师】

懵懂无知的我被书籍领进了知识的海洋。

一二年级时,我们开始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笠翁对韵》。每天清晨,透过明亮的玻璃窗,能看到我们手捧书本,神采奕奕的坐姿,能听到透彻云霄、响彻天际的读书声“人之初,性本善……”“弟子规,圣人训……”“晴对雨,雪对风……”这些读书的场景历历在目,这些书无形当中也启蒙了我的心智。

三四年级时,《世界神话故事》《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等那些童话故事让我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尽情畅游于想象的国度,渐渐地我的作文水平也有了提升。

五六年级,我们更多接触到了中国古典书籍。《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充实着我们的生活,《小古文》《论语》丰富着我们的语言环境。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品读《三国演义》。那时候,我和同学们每天都看几章故事,大家“沉迷”于那个水深火热、群雄争霸的时代,沉迷于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之中。课下,我们会不约而同地讨论人物关系,积累有趣的歇后语,畅游于书的海洋。

未来的路很长,学习的路也很长,书籍虽然是不说话的老师,但会一直指引我们前行一直指引我们前行。

在这里,我更要感谢亲爱的尹老师,带我们走进书的世界。

【篇六:传承的力量】

在我床头的书架上,整整齐齐的摆放着一些国学书籍,他们是《三字经》、《百家姓》、《笠翁对韵》、《论语》、《三十六计》、《孙子兵法》、《唐诗》、《宋词》、《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等等,这都是我非常喜欢的睡前读物,它们是我成长路上的闪闪明灯,是我学习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它们就像和蔼可亲的启蒙老师,教导我分辨对错,修正我的不良行为习惯,伴随我一路茁壮成长。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中的这段话对我的启发很大,以前我总是喜欢对爸爸妈妈发脾气,也不太听话,可自从我理解了这段话的内容,才深深明白自己的错误,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成长,我们对父母应怀有感恩之心,尊敬父母,是我们首先应该做到的。

《百家姓》让我了解到原来我们国家有这么多姓氏,我兴致勃勃的把家里人的姓氏都找了出来。妈妈告诉我,很多字在当做姓氏的时候,会发不同的音,姓氏是一个家族的符号,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我真高兴又学到了这么多新知识。

《笠翁对韵》里的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好记,但我不太明白文章内容,妈妈耐心的一个字一个字给我解释,告诉我说:“中国五千年悠久文化,最有特色的,就是这些高度凝炼的文字,几句话,甚至几个字,就是一篇文章,这就是古文的魅力呀!”我认真的点点头,从此对古文更加热爱。

妈妈曾说,每一本书,都有一个灵魂,而我说,每一个字都是有灵魂的。古人流传下来的文字浸润着他们的智慧和才华,是馈赠我们子孙后代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常读常想,传承祖先的文化,用文化的力量去鞭策自己不断成长!

【篇七:寻找家风家训】

老师布置了一项调查作业,寻找自己家的家风家训,我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家风和家训似乎没听爸妈提起过,印象中倒是记得电视剧中经常演的不听话惹了祸的少爷们,被父亲罚跪在祖宗像前,嘴里念叨一段话的镜头,那应该就是家训吧,我赶紧回家问问爸妈,咱家的家风和家训。

妈妈听到我的问题,笑了,“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你从小背诵的《弟子规》中不就是各种浓缩的规矩吗?,家风家训就是各个家庭总结出的规矩。”

“那,咱家的家风家训呢?”我迫不及待的问。

“如今是现代社会了,家风家训不再写入家谱了,也不天天挂在嘴上,咱家的规矩就藏在你每天的生活中,只要你细心寻找,就会发现”。

“藏起来了?每天的生活中?”我看着妈妈神秘的笑容,决定从明天起找出来。

闹钟响了,我隐约听见妈妈在厨房里忙碌的脚步声,赶紧穿衣起床,外公外婆已经出门晨练去了,我也抓紧时间洗漱、吃饭,顺便打开英语CD,美好的一天开始了。勤奋,这应该就是家风之一。

中午放学回家,丰盛的午餐馋得我流口水,刚拿起筷子,就听见爸爸说“等一会儿,姥姥还在炒菜,姥爷也还没坐下,人齐了再开始吃。”今天有豆腐,姥爷牙齿不好,让他多吃点儿;妈妈爱吃红烧鱼,今天中午她加班没回来,把刺少的鱼肚子留给她;姥姥做饭辛苦了,我给她多盛点儿米饭。找到了!孝顺应该也是我家的家风。

放学的时候下雨了,天气阴冷,好想赶快回家,可我还要去游泳,一天不去就会少练动作,第二天更加懒惰不想去。到了游泳馆,衣服鞋子都淋湿了,可看到教练疼爱的眼神,听到她和我说“坚持就是胜利”的时候,我如获至宝,对,坚持,这一定也是我家的家风。

回到家,我把一天的寻找结果告诉妈妈,我和妈妈异口同声的说出了我家的家风:勤奋、孝顺、坚持!爸爸还告诉我,咱家的家训就是大家都会背诵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希望我家的家训、家风能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幸福的生活将陪伴我们几辈子。

【篇八:研读经典品味人生】

品读国学经典就如同穿越时空听一名良师侃侃而谈,其中包含的哲理与智慧不言而喻。

孔圣人千年前的智慧语录在如今依然适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浮躁的当下,人们用高倍放大镜去细究别人身上的每一个缺点,却对自身的不足视而不见——“严于律人,宽于律己”,而在古人的眼里,凡是别人的长处都要吸取,以此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在文化面前,人人平等、不分贵贱。

而老子推崇的则是“无为而治”。这句话的意义太深厚,而我所理解的却是“尊重自然”。世间万物皆有其遵循的法则,正是这些规律的出现,才构成了一个可以自主维持发展的生态平衡。而人类这些生物界的后起之秀,若是因为自身欲望的膨胀而肆意破坏,减少物种的丰富程度,迟早,地球母亲会亲自把人类给扼杀在“摇篮”里。

这些全都是我长大后再次拜读经典国学的感想,而幼时的我又是如何体会的呢?

《弟子规》中的“黄香扇枕”表明了百善孝为先的崇高风尚。少时,黄香与父亲相依为命,小小年纪就懂得了父亲的艰难。酷暑时节,为了使父亲尽快入眠,黄香每晚都把竹席扇凉,再请父亲去睡;寒冬腊月,黄香每晚先用体温捂热被子后,再扶父亲上床。而他的这种精神也用在了学问上,黄香长大后做了大官。他依旧一心为民、清廉正直,因此饱受人们的爱戴。

而古诗词中的智慧,却是层出不穷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的这一七言绝句点明了一个简明深刻的道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正如那些吸毒的瘾君子,他们又何尝不知道毒品对自身对社会的危害呢?只是那一瞬的快感令他们沉迷其中,无法自拔,潜意识里忽略了毒品的危害之大。他们为了毒品而铤而走险,把自己渐渐坠落到了毒品的深渊。而此时就需要来自家人、社会的帮助,才能令其改过自新,从新做人。

国学经典中值得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它们都是前人的经验与智慧,浓缩了先贤们的知识精华,历经历史长河的层层筛选,才得以炼成真金,去其糟粕。而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国人,我们应该把其中的智慧发扬光大,为了中国的再一次崛起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九:传文明弘扬精神】

中国浩瀚五千年,国学经典博大精深。国学著作凝缩着中华文明的精髓,集聚了传承千古的杰出思想智慧的结晶。它——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灿烂遗产,也是我们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也是一本经典的国学著作,它伴随着我长大。

低年级的时候妈妈教我读背《弟子规》,给我讲解它所讲的意思,我那时觉得只要把它背会了就可以了并没有理解为什么要理解它所含的意思,妈妈讲的时候也就只是听一听,并不放在心上,因为不理解意思在生活中虽然背了,也没有按照它的意思去做。

有一次吃饭的时候妈妈早已催了我好几遍下来吃饭,可在看书的我也没动,只是每次妈妈催我的时候都嘴上应和着:“哦,马上就下来,我把这一点看完就下来。”虽嘴上是这么说,可我还是一页一页的往后看,没把妈妈的口令当回事儿,心里就想着:不就是晚一点下去吃饭吗?有什么大不了的?便更心安理得的看书。不久妈妈上来了,她没有发火也没有不耐烦,只是心平气和给我讲起了《弟子规》“入则孝”:“入则孝是怎么说的?父母呼 应勿缓 也就是你听到父母在呼唤你的时候,应该要立即回答。这点你是做到了,但是在这句后面还有一句 父母命 行勿懒这句话是与上一句话有着紧密联系的,这句话也就是父母再叫你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要马上行动不可以拖拖拉拉。如果父母让你做什么事的时候,就像今天,你只是嘴里答应并没有做出实际行动就等于是在欺骗父母,欺骗父母就是不孝,百善孝为先,你如果连孝都做不到还谈什么做别的事情呢?好了,快去吃饭吧,不然饭就要凉了。”我这才知道原来这小小的一本“书”包含着这么多的道理,不由得震惊——我一点要像《弟子规》里所说的那样做,我站起身离开了我的桌椅和课外书对妈妈说:“好的,我这就去!”

当妈妈再讲《弟子规》的译文时我不再想别的事情而是专心专意的凝听着,在生活中我也尽可能的去效仿它,但还是总出错,不过这都不要紧,因为人都会不断的犯错,而错误总是可以被找出并被改正,改正错误就可以让人进步,人也总是在犯错中成长,当然我也不例外。

各类“国学经典”记载着中华的文明、中华的智慧、中华的传统,这些经典在现在这个日新月异科技时代,很多人忘记了老祖宗留下的珍稀遗产——“道德”,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毁坏着生态,毁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资本,这是不是人心的贪婪、道德的沦丧?科技是发达了但有些环境已近污染,这时才想要补救,科技发达想要补救美化环境并不难,但更需要补救美化的是人的那颗本是纯净无暇的心,人心是发达的科技补救不了的,但老祖宗留下的国学却可以,但需要有人去读懂它们,按着去做、去反省。

国学是中国的国粹,中国人的精神力量,它可以让中国有着更好的未来,它需要我们去弘扬、去传承!

【篇十:素斋的滋味】

星期六的早上七点,奶奶就催促着我动作快点,要到《雨花斋》去吃素斋。我不知道什么是素斋,爸爸妈妈说很好,吃素斋对身心都有好处。

到了《雨花斋》,发现这里并不是什么佛堂,而只是一个大约有几十米长,五六米宽的长廊改建的饭堂。第一个感觉就是素雅:洁白的墙壁,紫檀色的门窗。顶到的西墙上挂着一幅字:惜福。字框下,是一个紫檀色的简易书架,上面放满了各种版本的《弟子规》。南北窗下各摆放着一溜十几张原木色的饭桌,每张桌下,放着六张原木色的小方凳。我看见已经有很多人坐在位子上了,前面还有空位子,我赶紧招呼奶奶:“奶奶,过来,这儿有位置。”奶奶赶紧向我摆摆手,并把食指放到嘴唇上。我顿时觉得这里不同寻常的安静。

我和奶奶坐下来,又来了一个比我小的小孩和三个大人。我仔细地看看来吃斋饭的都是什么人,我发现大多数是打工打扮的中年人,少有几个年轻人,他们都坐在靠伙房近的桌子旁。靠我们近的几张桌子,基本上都是爷爷奶奶带着孙子孙女来的。虽然人不少,小孩也不少,可是,却听不见有人低语。是因为这里的摆设?还是这里奇特的不可抵御的氛围?不得而知。

十点整,一位穿汉服的阿姨,走向书架前,不见有扩音器,却能清楚地听见她亲和柔美的声音。她说,世间的人都要感恩:感谢父母的生养、感谢地球的恩赐、感谢自然的给予。为了感谢,我们要惜福。我并不是很懂,但是,我认为她说得对。一会儿又有好几个小朋友表演《弟子规》。

大约在十一点时,阿姨请义工们上饭菜。穿着爱心红背心的阿姨、姐姐们,把伙房里准备好的饭菜的托盘端出来,一一放到我们面前。每个托盘里有一碗饭、一碗汤,四样小菜:藕片、豆芽、素鸡和卷心菜。一位年轻的姐姐轻轻地询问:“有葱油面。谁要?”奶奶说:“姗姗,你喜欢吃面条,你要吗?”我对姐姐说:“我要葱油面。”“请稍候。”随即拿走了我面前的饭菜托盘,给了另一个人。

我对面的小男孩津津有味地吃着饭菜,他妈妈对那位姐姐说:“我们只要一份,他吃不了多少。”我发现大家都很自律。

我的葱油面来了,香极了,小男孩瞪大眼睛看着我。我尽量压低声音和他说:“我还没吃先给你一点?”小男孩兴奋地点点头,把他碗里的饭往菜盆里一倒,把碗拿来接面。我夹了一大夹面给他,他笑眯眯地吃得满脸油光。

我们都吃完了,奶奶站起来要收拾碗筷,那位姐姐来了,麻利地收拾起来,她发现菜盆里的那块饭,没说什么就用手抓起来往自己的嘴里塞,我们一桌子六个人全都傻愣愣地看着她。她很文雅地抿着嘴吃完了饭,笑了笑说:“我正好没吃饭。”就拿起托盘,托盘的位置上还有一粒米饭,她随手捡起来,又塞进嘴里。

我的面碗里,还有一些汤,我赶紧一口气喝完。

事后我知道,义工们来自各行各业,那位穿汉服的姐姐是某医大的在读大三学生,吃米饭的是大一新生,给我们端饭菜的中年妇女是市某公司的董事长。她们都是午饭不吃,等大家吃完了午饭,她们才吃饭的。

素斋的滋味很特别,吃过之后永生难忘!

热门推荐
1如果
2人间处处有真情
3踏青
4第一次品味孤独
5九峰山上的风景
6笼内笼外
7新闻播报———体会收获和快乐
8《狼王梦》优秀读书笔记-小学读书笔记
9难忘的运动会
10定格在记忆里的画面
11我家的传家宝
12观《向日葵的女孩》有感
13我的第一次“触电”
14丹顶鹤
15抽背课文
16假如我有一只尼尔斯的鹅
17神奇的风向风力测试仪
18心中有一道美丽的风景
19忐忑
20暑假我学会了弹吉他作文
21续写李晓明过生日
22考试三部曲
23发生在课堂上的故事
24莫让服装个性成羁绊
25窗前门外
26我爱我的父亲
27书香伴我成长作文
28酒香
29太阳雨
30等待的味道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