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民俗的作文

【篇一:春节民风民俗作文】

令人期盼的春节马上到,大家是不是很激动呢?因为春节好玩的有很多。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味美、馅儿足、饱满的“耳朵”,那个味道可比肯德基、麦当劳好吃健康多,还是中国的传统食品。这个“耳朵”就是驰名中外的饺子,你猜出来吗?

还有孩子们最喜欢的放鞭炮,那“噼噼啪啪”的响声让我们感觉很开心。所以,放鞭炮也是必不可少的春节习俗。

过年玩的时候把“腰包”花扁,怎么办呢?不用担心,有压岁钱呢!相信你一定会有不少收获。可是,有些家长要帮孩子保管,我觉得这样是不妥当的,压岁钱本来就是给孩子的,否则,孩子会被“岁”这个妖怪抓走。

春节还要贴春联,贴春联是为增加节日气氛。此外还要贴门神等等。但你们知道贴“福”的时候为什么要倒着贴吗?因为这个意思是福“到”。

现在春节又多一项活动,就是大名鼎鼎的'春节联欢晚会。为看这项节目,常常要付出熬夜的代价。不过很值,因为春节联欢晚会可是非常精彩的。

嘻嘻,相信大家想起以前过春节的时候许多好玩的事吧,那就让我们共同期待今年的春节吧!

【篇二:被遗忘的文化】

当初,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但不少民族文化传统也都因此遭到了严峻的挑战。例如我们的湛江有着蔚为壮观的民间文化艺术,其中单是各式各类的民间艺术形式就有一百一十多种。但改革开放后,经济飞速发展,大部分的民族形式被渐渐遗忘。像这样的民间艺术在湛江,中有在过节时才有的醒狮舞龙罢了。其它各地工艺文化,民俗文化的落没就更是不言韵。

中华民族炎黄之祖那辈流传下来的品德文化:谦卑、宽容、善良、诚信等,已经被经济飞速发展,给渐渐遗忘了。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巨大利益,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也侵蚀了这些民族品德文化,受到了金钱的迷惑,逐渐发展成了以看破我利益为中心的处理事情的心态。也慢慢养成了做事情不能集思广益,反而骄傲自大专制独行;对代事物无法容忍自身的损失,无法用宽容的心良去从容的应对;面对困难就放弃,无法迎难而上,满足于现有的成绩,无法试图突破自我。人们不应想到是否民族文化与经济发展无法共存?是否文化与利益无法相融?

语言文字是世界文化中最古老的文化,从当初的原始社会到现在的文明社会,上至人类,下至动物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但现在也遭遇挑战,文化运用被大大简化,理在的信件,语言被大程度的简化,文字、语言不再优美了。写字的机会也随之减少。

我们应该注意保护民族文化,保证经济文化的发展不使这些最纯林的文化被遗忘。民俗文化、工艺文化、品德文化、语言文化程度是民族文化;根本,只要保护好,才可以保证一个民族的强。

【篇三:美丽恩施我的家】

像初出深闺的妙龄少女,天生丽质,不染纤尘;像朝气蓬勃的健壮小伙儿,英姿飒爽,满怀梦想;像活泼阳光的纯真孩童,茁壮成长,充满希望。这就是我的家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美丽恩施。

恩施的美,在如画的山水里。这里,有土家儿女最自豪的奇山秀水。

有亚洲第一洞——腾龙洞,它以雄、险、奇、幽、绝的独特魅力驰名中外。洞中石钟乳千姿百态,神秘莫测;洞外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还有那险峻的恩施大峡谷,江升白云、绝壁环峰、天桥连洞、地缝称奇。尤其是那“一炷香”又细又长,晴空万里时,一朵白云叠加在峰顶,远远看去就像天上的香火,宛若仙境;阴雨天气时,升起的一层层薄雾,就像一缕缕青纱,将它打扮得若隐若现,妩媚动人。穿行在这峭壁险峰之中,满眼翠绿,会融化全身的疲惫;侧耳细听,百鸟欢唱、涧水低吟,与游人们的喝彩声合成一体,真可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八百里清江,八百里画廊,清江有长江三峡之雄,桂林漓江之清,杭州西湖之秀;清江的美因无私哺育土家儿女而迷人,因四季的变幻而多姿多彩,如诗、如画、如梦、如歌。凡是来过恩施旅游的客人,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太美了,真是仙居之地啊!”

恩施的美,在纯朴的民俗间。这里,有浓郁的土家风情文化,构造奇特的土家吊脚楼,让很多人惊叹不已。古朴的土司城,飞檐翘角,画栋雕梁,精致之极,让人领略了古色古香的魅力。到了夜晚,美丽的风雨桥焕发出独特的魅力。彩灯夺目耀眼,桥身珠光宝气,流光溢彩,熠熠生辉。远远望去,简直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这里,是《龙船调》的故乡,宋祖英阿姨曾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将这首歌唱响了全世界,将土家儿女淳朴的情怀融进了世界人民心里,传递着一种温暖的中国精神。还有土家女儿会、恩施玉露茶、恩施大峡谷,这三张最亮丽的名片,足以让每一位恩施人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恩施不仅山水美、民俗美,这里的人更美。2012年9月8日,被授予中国“最美乡村教师”称号的邓丽老师。她选择了来到高原学校,让教育落后的农村孩子学习更多的知识,让高寒偏远的农村孩子感受到更多的关爱,她,让世人称颂。2012年评选的“全省美德少年”——何梓祎,在手术时,麻醉药失效,她咬着牙关,忍着剧痛,没有发出一声呻吟,直到顺利做完手术。土家儿女长风破浪、坚定执著的优秀品质,让人敬佩、让人自豪!

成长在美丽的恩施,我情不自禁地在心底里呼喊:美丽恩施,仙居恩施,魅力恩施,我可爱的家,为了你,我愿快快成长,成为你崛起的脊梁;我愿做一棵精灵般的小草,为你能够成为武陵山排头兵增色添彩。

美丽恩施,我的家,我永远为你骄傲和自豪!

【篇四:不可失却的民俗】

记得为了建造三峡,三峡库区的人民曾进行了浩荡的搬迁,离开世代居住的那片土地,毅然踏上离开的路。同时也记得,在搬迁的时候,一个三峡的居民问过:四条腿的兽保护住了,两条腿的人呢?因为,三峡,毕竟是他们的故乡,那里有他们祖祖辈辈的记忆,有他们过惯了的生活,有他们世代流传的民俗啊。

史说,秦王曾欲以五百里地易安陵,而安陵君主在一大一小的利益面前,却回答说: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我想,安陵君主选择守护故土的原因,也是因为那是他绝不能放弃的故乡,那里有绝不能丢失的民俗吧。

民俗,一个多么熟悉的词汇。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各种各样的习俗,早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在春节除旧迎新,迎接春天的希望;我们在清明祭祖扫墓,缅怀逝去的生命;我们在端午赛龙舟吃粽子,祭奠为国而死的屈原;我们在中秋吃着月饼望月,同家人团圆……这些民俗风情,扎根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个人的生命中,变成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个人的一种的习惯。

民俗,是几千年文明传承的精髓,是我们所不能失去的。尊重民俗,意味着尊重历史,尊重我们的文化;传承民俗,意味着传承文明,传承中华的辉煌。

记得某天看到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时击缶表演的回放,深沉而富有节奏感的缶声声声入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呐喊悠悠传来,缶面的LED灯组成巨大的汉字,在黑暗中熠熠生辉。蓦然感到一种震撼,那是一种源于文化魅力的震撼,源自古老的习俗的震撼。

所谓民俗,既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一种无价的文化遗产,一种我们所不能失去的宝藏。忽然想起崇洋媚外这个词,其实无论怎么去崇洋,归根究底骨子里的习俗是不会改变的。因为它已被我们的生命所接受、习惯,与之融合。民俗,是一方百姓个性的体现,而正是因为它具有了独特的个性,也具有了永久的生命力。

民俗,却是一种辉煌灿烂而又深入人心的奇妙的东西。

【篇五:那段西安研学的日子】

正值“人间四月芳菲尽”的日子,学校组织我们来到西安进行考古研学。西安,这座古老美丽的城……

除却汽车轰轰的鸣笛和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相比北京,西安这座身为十三朝古都的城市给人以缓慢的节奏方式,丰富的历史底蕴,一幢幢古风建筑,仿佛让我置身在古代。

在半坡遗址中,钻木取火体现了史前人类的辛劳与智慧。在经历了艰难的钻木取火的过程后,那跨越千年的温暖得以让我在历史长河中与古人交流。史前人类千万次的尝试,定是失败占多,成功占少。在发现了火种之后,它便引领着人类时代走向了新的篇章。我用心感受着残留在掌心的温热,重新诠释了“坚持”的定义。

在非遗“六营村”,那一个个洁白的泥塑胚子,经过民俗传承人的细心勾勒,朱红、明黄、钴蓝、翠绿,顿时在眼前呈现出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吉祥动物,或似蟠龙、或似娇虎,中国民间的传统文化技艺,让我感受到了什么叫做“民俗不俗”。也正是民俗传承人这种“不慕名利”“坚守初心”把我带到了一种“淡看事件浮华三千”的崇高境界。在现代城市下被名利驱使的人们,应该更需要这样一种精神。

在秦始皇陵,一个个巨大的陪葬坑,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陶俑,是秦朝国力强盛与文化繁荣的象征。在那里,我感受到了古人对生死的定义是那么的空虚,即便是位高权重的皇帝,脆弱的内心依然是那么的惧怕死亡!竟需要带着众多金银珠宝以及无辜的臣民陪着一起下葬。在那里,我对生与死有了一番新的理解……

然而,在西安考古研学的诸多活动中,最令我难忘的还是考古发掘。

一抹红彤彤的残阳,一个落后的不知名的村庄,一组组拿着绿皮铁铲的学生,构成了我们考古实践的热闹图景。同学们一组组分散开来,找到了各自看好的地方便开始动工了。手中的铁铲不停地上下翻飞着,身旁的泥土越来越多。我喘着粗气,不一会就累得腰酸背痛,长时间蹲着挖土,再次站起来市腿已经变得麻木。我稍加休息,便再次开工,一下、两下……,不知不觉中时间过去了一半,眼前这个坑坑洼洼的半米多深的土坑依旧没有挖出什么来,眼看着别的组已经幸运地挖到了东西,我和同伴心急如焚,加速挖了起来。突然,铁铲发出一声清脆的碰撞声,我们心中窃喜,猜想八成是触碰到了“宝贝”。于是大家七手八脚加快了节奏,更换了铲挖的角度,开始在“宝贝”周围松土。终于,经过我们耐心细致的夹击,“宝贝”终于出土了,它原来是一个呈扇形的青灰色瓦片。我用双手轻轻抹去覆在上面的泥土,抚摸着那精美有条理的花纹,我们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看到古代繁华的都市里,瓦匠们正在精心烧制瓦片,来往行人络绎不绝地赞叹着。这种巨大的成就感仿佛是个气球,在我挖出瓦片后猛地炸裂,使我的内心膨胀,忘却了来之不易的成果背后付出了怎样艰辛的代价。

西安研学的日子短暂却意义非凡,我感受到的是跨越千年的温暖和感动,是坚持的内涵,是民俗不俗,是不忘初心,是生与死的理解,也是眼前远胜历史的繁荣昌盛。

西安,这座古老美丽的城……

【篇六:我心中的草原】

刚一放假,学校组织我们去了内蒙古的锡林郭勒盟进行游学活动,让我们在玩中学习知识、丰富阅历。一路上,同学们都满怀着对草原的憧憬——我也一样,甚至比它们更加期待这次旅行,毕竟,这第一次的“草原之旅”,我可更要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好好欣赏草原优美的环境——去看一看我心中的的草原。

首先,我们去的是鸡鸣驿,它位于张家口附近,是规模最大、也是离北京最近的古驿站。在了解了鸡鸣驿的文化底蕴后,我们又驱车来到了二连浩特,它是集“驿站之城”、“恐龙之城”、“边境之城”于一身的城市,它不仅沟通了南北的贸易交流,而且环境优美,是个令人神往的地方。

草原是饱含独特魅力的。“哇塞!你们快看!”刚到服务站,小A就兴奋地指着天上说。抬眼望去,天空中的云朵好似一朵朵棉花糖,让人忍不住想咬一口。云儿的形状多种多样,有心形的、小羊形的……有的小云似乎是因为害羞,都悄悄地将自己的身子藏在大云的后面,小心地向外张望。这些调皮的小云在蓝天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可爱,同时也多了几分安静与祥和,造就了天空中美丽的景象。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这样的美景怎能就这样放过呢?“咔嚓”几声,相机里又多了几张独具魅力的自然风光。

草原是充满青春活力的。“来,大家拉好手啊……一、二、三,跳!”听,这是几个同学一起在拍照呢!你看:他们雀跃着、欢笑着,摆着“V”字的手也为我们增添了一抹色彩。那一瞬间,我们放飞自我,充满着青春的气息与活力,展现我们最真实的一面。那时候我们的笑容,已然印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草原是具有文化气息的。“……蒙古族和汉族之所以民俗有所不同,与我们两地的地理、气候是有关系的……”第二天晚上,学校为我们请了道老师来为我们进行做一个有关民俗的讲座,让我们进一步学习蒙古的文化。从老师的口中,我们了解到不少当地的礼仪,比如在蒙古包里时,主人应该坐在北面(蒙古包的门在南面),男性坐在西面,女性坐在东面,不论是接东西还是递东西都要用右手……一个晚上下来,我们学习了不少礼仪与当地的民俗,让我们受益匪浅。

虽然因为一些原因,我们的旅途提前结束了,但是这次的“草原之行”却依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快乐在延续,青春在飞扬。镜头所定格的每一刻,都是无法代替的回忆,我们在草原的点滴也会永存我们心中。待到许久之后,回味起来,依然,是记忆中的味道,也依然——是我心中的草原。

【篇七:清明节的优秀作文】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大都在农历三月,故古时又称“三月节”。清明节始于周朝,但它成为扫墓祭祀的节日,据说与介子推有关。清明节前一天,古时要禁火,只能吃冷食,故称“寒食节”。

古往今来的清明节,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指节气,二指节日。在我国二十四节气中,以节气兼节日的民俗大节只有清明。据考证,清明源于“清明风”。早在春秋时《国语》中载,一年中共有“八风”,其中“清明风”属巽,即“阳气上升,万物齐巽”。《岁时百问》解释:“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另一说,清明,表示天清地明的意思。史载,商朝末年,纣王乱国,周武王起兵伐纣,牧野一战,大败商师,平治天下。为此,周朝在制定历律,确定二十四节气时,将“三月节”命名为“清明”,标志天地清朗明净,既明气候,又扬政绩。

清明时节,劳动人民常用它来安排农事活动。每年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水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的农谚。

古代清明节文人踏青的风气也极盛行。历代文人墨客都有关于清明盛况的描写。最著名的当推唐代大诗人杜牧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不用典故,也没有浓艳华丽的辞藻,而是运用白描的手法,朴素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淳朴的乡村风俗画,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读后令人神往。

清明节,也是祭祀先人的节日。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云:“丘墟郭门外,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离别处。冥寞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描写了人们在清明节扫墓祭祀、缅怀先人、追悼亡灵的情景。时至今日,祭祖仍为民俗生活中的大事。每年清明时节,不仅环居祖墓的亲人要上坟祭扫,大批旅居海外的华人,港、澳、台同胞同样纷纷赶回祖籍,祭奠祖灵。陕西桥山黄帝陵、轩辕庙是中华民族的祭祀地,每当清明时节,民族亲情都在这里汇集、凝聚,从虔诚拜叩的肢体语言中,我们能读出血浓于水的民族情缘。

【篇八:故乡的舞龙灯】

每个地方过年都有它自己的地方特色,我的故乡江西吉安也不例外,吉安除了过年吃兰花根、晒酱油肉、捣年糕、祭灶神、贴春联、拜年等等一系列标志性的过年活动外,还有舞龙灯活动,这是我最喜欢的过年活动。

今年爸爸妈妈带着我到爷爷家过年,正月初二,我看了精彩绝伦的“舞龙灯”活动,热情的老乡还让我举了龙头,令我心潮澎湃,兴奋不已。“舞龙灯”也叫舞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人们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吉祥。故乡的“龙灯”属于“布龙”,龙身是黄红相间的彩色灯被,前为龙头,后为龙尾,每距五尺置一个灯笼,并拴一个灯把,共有九个灯把。“舞龙灯”是一种完美的艺术表演,那活灵活现的蛟龙舞起来,飞腾跳跃,忽而高耸,似飞冲云端;忽而低下,像入海破浪,蜿蜒腾挪,煞是好看。

故乡的舞龙都在白天进行,舞龙灯的"龙"平常供奉在祠堂里,舞龙灯当天村民会敲锣打鼓地把龙从祠堂请出来。令人期待的舞龙开始时,鞭炮噼里啪啦的放个不停。舞龙队由村头舞到村尾,家家燃放喜炮迎接。整个村子里在锣鼓声、鞭炮声中,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

“舞龙灯”能振奋民族精神,也能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大家都喜爱的民俗活动。我衷心地祝愿故乡的龙灯队万古长青,愿故乡的龙灯文化,溪水长流,代代有传人!

【篇九:逛花灯】

今天,妈妈说带我去看灯会。我很兴奋,吃了晚饭就赶快奔向彩灯公园。在路上,妈妈还给我讲解了我们自贡灯会的由来。它是一种具有历史传统的民俗文化,成型于清明时期,逐渐发展为具有相对固定内涵、并在特定时段进行的并有一定传承线路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动。

刚到大门口,这里已经人山人海。我看到一只笑脸大猪,流光溢彩,还是看到有孔雀、鲤鱼的灯组,那只大鲤鱼是一座桥的顶面做成的,鱼头还会摇摆。公园里河水上的假山做成个只大大的孔雀,尾巴完全展开,像一把发着五颜六色的光芒的大扇子,在很远的地方都能看到。

随着拥挤的人流,我和爸爸妈妈到一个广场上,广场正中央是一组由20多万件瓷器做成的大编钟造型的灯组,编钟下面附着彩色的凤凰灯和龙灯。接着我还看到了有神话故事的灯组,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等等。我还看到了精彩的开幕式表演。

我们自贡不愧为“南国灯城”,不只是单独的灯组漂亮,还和景色相连接,太精彩了,欢迎你们来自贡逛花灯哦!

【篇十:家乡的风俗】

听着一曲曲动人的民俗歌谣,我不由得想起我的家乡——延边。它位于吉林省东部,与俄罗斯滨海疆区毗邻,与朝鲜咸北道相望,又与日本隔海相望。正因为它“一眼望三国”,所以被称为“鸡鸣叫三国,犬吠闻三江”的延边。延边具有“礼仪之乡”、“体育之乡”、“歌舞之乡”、“旅游之乡“等美称。

家乡的民风民俗多姿多彩,具有丰厚的民族特色。这也是招来大批游客的原因。

家乡人特别注重礼貌,无论是老人过花甲、小孩过生日还是年轻人结婚,主人都会热情款待,客人们也很有礼貌。这就是延边被称为“礼仪之乡”原因。

家乡人能歌善舞,这‘歌’和‘舞’也是我们的独特风俗。延边汪清是象帽舞之乡,从很久以前就已经广泛于朝鲜族大地。经时代流转,如今象帽舞不仅广泛于全国,而且也传到了国外甚至全世界!象帽舞如此受欢迎,是因为它具有浓浓的民族特色。朝鲜族的歌更是好听,时而柔和,时而宏伟;时而低沉,时而高亢。每一曲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动人的画卷。著名歌曲阿里郎讲的故事是:战争打响了,一位妇女送征战的丈夫,便用词曲来表达内心的悲痛。正因为这些感人的故事,使观众流连忘返。

不仅家乡歌舞与众不同,美食也是别具一格。

家乡的美食风味独特,民俗特点强烈,如:泡菜、打糕、酱汤、冷面等。这些美食受全国各地的人们青睐。

作为一名家乡小公民,作为一名朝鲜族的血脉,我会永远记住、保留家乡的风俗,不会使丢失,不会让它们失去光彩!

热门推荐
1美就在我身边
2蒲公英的梦
3滥竽充数续编
4小猴学艺看图写话二年级
5我的小表妹
6理想的力量
7海棠花
8实用的记事作文
9闹出笑话
10最美妈妈
11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
12成长
13森林运动会
14运动会
15不朽的丰碑
16迟来的春雨
17美好的回忆
18跳绳比赛
19小兔运南瓜看图写话
20给小雪花的一封信
21山西松烟
22暑假趣事作文
23星空下的遐想
24春天的草木
25有趣的外教课
26小区变了
27我的外公
28李小明的生日续写作文
29关于柳宗元的作文
30我想要的“翅膀”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