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信息时代的作文

【篇一:二十年后的生活】

时间如流水,转瞬即逝。时代不断进化,2035年,世界发达的国家已进入完全的信息时代。

中国已进入半信息时代了,至少和几十年前有了大不同。越来越多人是唯物主义青年,但也有一点对科学的无不崇拜。这也很好理解:人类的生活离不开信息技术了。

我一天需要查阅资料,来到了图书馆门口,这是一座大楼。首先通过门前的验证。第一次来的,在门前薄薄的“玻璃板“上填写个人的信息,领取一个图书馆进出的卡片——一张薄薄的透明的卡片。像我这种常常来的,把小卡片在门旁的卡槽刷卡,进入了大门,可以随意坐一个蓝色的桌子,桌子上的大玻璃板在我坐下后会变成一张电脑桌面。我在“电脑桌面”上的键盘敲击着自己需要的书的关键词,点击搜索键后下列就是各种符合关键字的书本。找到适合自己的书后我把在图书馆门口用来进出的卡放进旁边凹下去的小正方形块里,打开这页书的主页,他就回到我之前看的地方。淡蓝色由细条长条形的字投影在屏幕上方。我阅读着书,时而触击字来存储在卡里。每天的阅读只能有一个多小时,但我今天看完了,于是我点开一个键,过了一会儿,那本书从桌面上来了,我取走书,心满意足地走了。

20年后的科技迅速发展,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越来越方便了,这个世界越来越让人憧憬未来到底是什么样的?

【篇二:走进碎片化的生活】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逐渐发展,时至今日,我们的生活周围的点点滴滴中都充满了信息化。这无疑是时代进步的象征,然而随着信息化的渗入,我们的生活也渐渐变得碎片化了。

根据百科上的解释,“碎片化”一词,在上世纪80年代常见于“后现代主义”的有关研究文献中,原意是指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如今,“碎片化”已应用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传播学等多个不同领域中。

现如今,我们的生活也是这样,从完整变为碎片。在网络伊始时,我们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如此地依赖于与网络。但是想必,现在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是这样一日一日度过的:每天早晨,被闹钟叫醒,然后窝在床上,刷朋友圈、看微博;在去上班的路上,再打开手机,看视频、读小说;在工作或学习时,遇到困难,就随手打开手机开始搜索……最后,一身疲惫地回到家,躺在床上再次浏览手机,直到实在困乏不过才迟迟睡下。

正是这样,人们的生活就被信息化分为了无数的碎片,而不能完完整整地度过每一天。现在的社会中,人们每日都很繁忙,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安安静静地只做一件事。我们就这样必然地走进了碎片化的生活。

诚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过着如古人般慢慢悠悠、惬意而悠闲的生活,有着大把的时间去思考、去探究,随心所欲地隐居山林……如陶渊明那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过着归隐的生活;如梭罗那般在瓦尔登湖隐居只为写下《瓦尔登湖》这本超凡入圣的杰作;如王维那般“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渴望闲云野鹤的隐逸生活……而这样的生活,也只能将目标放在一个方向上,在现代社会中,大致是不大可能的,而这样做的人往往有两种结果:一种,如屠呦呦那般经过了大半辈子的努力,最后一切辛劳得到了回报;另一种,如世上大多数人那样,备尝艰辛却最终却将那种种努力泯然在历史长河中。而在当今这个你争我夺的社会中,前一种人的努力往往无法被人发现,在我们身边大多也是第二种人居多,而又有多少人能坚持下去,有多少人能成功。

随着社会的发展,碎片化是必然的,我们都无法阻止,而我们应该做的是去适应这样的生活,朝着自己的目标,但也不能盲目追求,也要适当的迎合当今社会的需求,自然也不能过度沉迷于信息时代而忘却自己的目标。

让我们一起携手进入碎片化生活!

【篇三:碎片化的生活】

最近,一个热门的词汇“碎片化”闯入大家的视野。随着信息时代到来,互联网迅速发展,碎片化的时代已然成为当代人崭新的精神平台。

现在人们只需要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就可以在网上点外卖、购物。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想要的物品。碎片化可充分利用每日零碎时间,每天上下班高峰,睡觉前等边角时间都可以用来阅读,再不用像过去靠读书看报才可以获得大量知识,让人们更可以适应新时代快速的节奏,节省不少时间。

“碎片化”是一把双刃剑,在碎片化的时代里有太多诱惑,如碎片化阅读,如果有被它冲昏头脑的人,早晚刷几条朋友圈,地铁上撇一眼今天的新闻,下班后却把时间浪费在网络小说上。面对一篇长篇大论的文章,恨不得一划拉到底。网络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标题党、键盘侠,各种语言精辟的文字概括了巨大的信息量。为了搏人们的眼球、蹭热度,标题往往夸大或扭曲了客观事实。阅读的本质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碎片化信息占用了人们大量的时间影响工作学习。甚至于孩子每天跟手机抢家长,有些家长一下班就在床上刷着微博,朋友圈。但是读了这么多心灵鸡汤,娱乐新闻,能存在脑子里,对你真正有意义的又剩多少呢?当提笔写稍长的文章,总发现笔下空荡荡,即使有好的灵感,也找不到宣泄的地。这正是因为碎片化的阅读盛行,导致现在看书的人越来越少,油墨浸染的纸张被玻璃屏幕后的代码所取代,即使有好的题材,但不知道如何叙述。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批判、评论碎片化时代。但我觉得,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如开头所说,“碎片化”是一把双刃剑,只要得当,就可以使你比别人多几倍知识。比如我的父母,上下班高峰,高速公路上特别堵,这时候就可以听听有声书,历史或陶冶自己的情操,丰富自己的知识。开车时你不可能看书吧,在这些被分割成一块块的时间,就是碎片化阅读最好的时间!我们不应该思考于如何批判抵制碎片化阅读普遍的趋势,而应该想好怎样乘流而上,不被击垮,如何利用碎片化阅读来积累自身的文化,提升自身的修养。

当然如果有较长的连续时间,我认为可以好好静下心来,认真的读本有益的书籍。完整深入的阅读,也许可以让你有比碎片化阅读更直击心灵的感受。

多一点宽容,多一点思考,不要在汹涌的人潮中迷失自我,盲目跟风,碎片也最终会变成完整的拼图!

【篇四:恪守本心】

“父亲因看见儿子玩儿游戏恼火,把手机扔下楼,孩子也随着手机一起跳下楼。”这一热点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纷纷谴责手机的危害,认为手机是“万恶之源”,是信息时代的灾难。

但手机带给人类的,真的只有害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倘若没有手机,闭塞的山村将永远与世隔绝;相隔两地的友人只能望月长叹;长途跋涉求师将是学子们唯一的路,世界各地的人们不可能便捷的领略异国风采……手机的益处,远远超过其弊端,但人们仿佛被蒙蔽了双眼,兀自坚持着“手机最恶论”,而他们的手中,却始终放不下手机,这岂不是自相矛盾?

回到手机使孩童坠楼事件,纵观评论区内的一片“惋惜愤怒”之语,强调手机种种坏处,不难看出他们是在掩盖自己不合理利用手机的行为,若这些使用者们是正人君子,怎还会在这里大发感慨?手机赋予了他们一张虚伪的面具,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恶行”隐藏起来,表露出一副正派模样。

说到底,手机本是一个工具,没有好坏之分,它的利与弊,完全取决于它的使用者本身,只不过平时生活中的小人在手机中也可以装作君子,混迹于正派人士之间,使得整个社会更加虚伪难辨。

手机有时被主宰,有时也在主宰人类。

有些君子,在信息时代巨大的信息量下,通过手机逐渐学会了许多阴暗的手段,变得卑劣,退化为小人;而有些小人,却受到手机中信息的净化,学习到了光明和正能量,成为一名君子,手机这样的特殊性,凸显除了在信息时代中,人们内心是否坚定正义的重要性,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善心,恪守原则,让手机这把双刃剑,收敛他割伤人们的一面,通过正确使用手机,把使用者领入更光明的世界。

手机的利与弊,取决于使用者的内心是否能够坚定不移的恪守向善,它既可以推你入黑暗的深渊,也可以引领你进入更光明的未来,这样多重的属性,远远超出了科学与文明的讨论范畴,也一定超出了那位大发明家——爱迪生的想象吧。

【篇五:我们与信息时代】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糟的时代;这是最清晰的时代,这是最模糊的时代;这是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这是人类本性悄然流失的时代:这是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造型技术,数不胜数的奇思妙想早已不仅仅存在于科幻小说之中,他们已然融合成我们生命的一部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人工智能的兴起,人类的旧习惯逐渐淡出生命的舞台,包括以前有些价值观和情感。这一损失不可小觑。

首先,信息时代间接导致了价值观的转移与消失。从前,邻里之间见面变会亲切问好,伙伴们下田嬉闹,或是围着餐桌笑语;而如今,时代迫使人们愈来愈重视物质生活,好似计算机执行枯燥重复的程序任务一般碌碌于世,邻里间、好友间的正常交流被手机通讯所掠夺。试问我们自己,我们之中有多少人在电梯里与邻居打招呼,甚至是一个最容易、最简单的微笑?饭桌上的我们,有多少人在刷微信八卦,碎片化阅读?在阅读上,随着手机应用的普及,信息更零碎化,阅读更碎片化,古时的“吾废寝忘食皆为一字也”的精神已无处可寻;在生活上,古时“管仲鲍叔牙之情”也为点头之交所替换,重情重义被残酷地消磨为轻描淡写的联系。者一流失的严重后果自然不言而喻。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品性与价值观是人的内在”,若人的内在被信息时代所掏空,又怎会立下值得称颂的成就?

其次,信息时代磨灭着人类情感。古人路边小草小花、一草一木皆会“惜之而不忍折之”,现代人手中收着邮件脚下肆意践踏草木的行为比比皆是。这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漠视感。人类对同类的漠视也同时正在加剧。前些日子,一则新闻报道称一项研究数据显示,约86%现代人走过街边路遇乞丐连一眼都不屑于看,专注于手抓的各式电子设备。以上对自然环境、对同类的冷漠着实是可怕不堪的。倘若这一趋势继续延展,恐怕有一天人类终将成为新一代机器,只懂得权衡自我与当下的利弊而忽略了对他人、长远角度利益的思考,这终将带来一场不可挽回的灾难。

上述的流失与灾难也并不是完全无法逆转的,如果现代人能够愈加清晰地意识到精神上的漏洞并几天努力做出切实行动的话,相信所有后果会随着时间再度冲淡。然而这一切的所谓逆转都需要你我带动身边的人们,一起为一个既技术蓬勃、又友善良性的社会做出我们自己的一份贡献。

【篇六: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仿佛就在这短短几年内,由于因特网的快速发展,各类电子产品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现在,很少有人外出不带电子产品了。虽说,互联网给予了人们更大展示的平台,更广阔的视野和大量的信息。但,现在,很少人能静下心来读完整的一本书,或者真正的完成一副作品了。

人的生命仿佛像一台永远运行的机器,不停的前进。每一次短暂的休息,仿佛成了人生中最珍贵的时光。生活变得越来越紧凑,仿佛要窒息。总之,这个时代太浮躁了。

这种生活,在十几年前,在中国是不可能的。到现在也不能说这种改变,是好还是坏。一方面,信息时代,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的方便,更加的快捷,让我们眼界更高,接触更多,更新的事物。可另一方面,现代人们的生活轨迹,变得更加单一,仿佛人生中只有学习和工作,才是最重要的。这种生活会让人十分的压抑。于是发泄方法也会变得十分极端。社会的黑暗一面,就藏在那些光鲜亮丽的表面背后。

是信息时代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碎片化,让我们生活变得不再完整。快速而便捷的因特网,能让我们查到所有的东西,可仅此而已。到最后,你喜好会变得越来越单一,越来越固定。

因为,互联网会因你长期查询的记录,而去选定那些你会感兴趣的东西,那么你便困在一个空间里,永远只能看到与自己观点相同的人发出的文章。这时,我们的知识面仅限于一种类型。

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查阅信息的话,比如说,读书,读杂志,读报纸,你就会看见整篇文章。明白它的来龙去脉和听听别人的观点。这对查询真相,非常有好处。

碎片化的生活使我们有了局限性。如果我们要去打破这种局限,必须要去阅读书籍,或者观看这些知识类网站的视频。必要时,还可以观看国外的网站。这对开拓我们的知识,还有提高我们的品位,都有极大的帮助。

但不得不说因特网带给我们的好处,远不止这些。网络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近,在需要查阅时可以更迅速的找到答案。但,比起结果,我更注重过程。

正是这种过程,塑造你的性格,你的喜好,你所热爱的事物。生活在这种信息化时代,我不知是幸还是不幸呢?

【篇七:破碎】

壹·迷宫

你身处“Cyber”迷宫深处。与无数人一同。

你要寻找一些花朵。

迷宫是排列组合的黑色高墙。

若是俯瞰,这迷宫遍布整座地球。拥挤且熙攘的人潮有如灰色的蠕动的蚁虫。

高墙之间遍地盛放的是色彩绚烂的花朵。它们恣意绽放,兀自抖落点点辰光,然后被密不透风的黑色高墙一丝不苟地封锁。

它们与蜿蜒盘错的黑色线条在同一平面构造出两个迥异的隔绝的维度。

迷宫深处的你们一无所知。

你身处其中,你也浑然不知。

可已经过了太久。你在迷宫中迷失了初心,找不到方向。你的心爬满了狰狞的裂缝。

直到它破碎的那刻——

你依然在没有尽头的荒芜迷宫里,拖着失去心灵的躯壳坐卧行止,遗忘了你的初衷。

贰·孤舟

你在海上漂泊。

一串串二进制数是湍急的水流,你没有船桨。二进制数的急流载着你漫无目的的飘荡。

很多人都在这里飘荡。他们坐在孤舟上,暗中打量彼此,无人开口。

每个人都知道这里到处是暗涡急流与不可战胜的巨浪。人人自危。

你看到有人被二进制代码构筑的巨浪狠狠拍进海洋,在无望的挣扎中一点点淹没。他的口型像在呼救。没有人听到他的求救。人人自危。

可此刻你的孤舟遇上了暗涡。你迅速地被二进制数吞噬了……

你绝望而惊慌失措地拍击着海浪大声呼救,可没有人听到——

人人自危。

参·物化

这是一家商店。门口极具现代感的悬浮的招牌。投影的立体大字:Cyber。

商店里寂静得宛如坟墓。柜架上陈列着一张张迥异的面孔,所有人的神情如出一辙。他们,不,是它们,瞳孔涣散而空洞,嘴角带着诡异且不自然的弧度。他们眼珠转动,不安又兴奋地打量四周。

你的身体穿过透明的店门,宛如穿过一汪水帘,水面被你的闯入撕开裂口,又迅速愈合。

他们的目光齐齐射向你。宛如芒刺。

那一张张面孔一齐开口,一时间坟墓般的寂静被吵嚷到极致的聒噪取代。你奋力捂住双耳,可那嘈杂是无孔不入的乱箭……你的脸孔身体因痛苦而扭曲……

你的身体变得透明,心脏在透明的身体里熠熠发光,光从蜿蜒密布的裂缝中迸出——它破碎了。

化为灰烬。

你的面孔出现在货架上,神情与它们如出一辙。

后记

一时灵感发现就写了这三个小故事。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人心变得愈加复杂,人们的大脑在不断进化,可与之成反比的是我们的情感。我们的情感在退化。信息时代的进程赋予我们超乎寻常的智慧,可我们正因此走向复杂,正一步步被信息时代同化。

第一则,现代化进程的迷宫,隔绝了现实中咫尺间可触及的美,使我们丧失了感知美的能力。第二则,缺少了面对面的沟通,我们都成为了信息洋流中漂泊的孤舟。第三则,这里刨开来细讲一下。同情心的缺失酿成人们对他人的物化,而物化他人的同时人们却也在心甘情愿地“被物化”,这是人类的一种自我物化,而导向自我物化的原因是人们价值观的扭曲。人与人之间的彼此物化,是信息时代所特有的一种困境,而心甘情愿被物化的人们又以已然歪曲的价值观施加在他人身上——物化的终极是人类被计算机的同化,这种同化终会酿成悲剧。

因为若有一天人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后果将是破碎——对美的感知的破碎,爱与同情悲悯之心的破碎——乃至于生命价值与意义的破碎。这些是我真正想传达的东西。

【篇八:浅谈碎片化】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可以说不得不是电脑和互联网。冯。诺依曼发明的电脑,带来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引领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不像前两次工业革命只有少数国家一跃主导世界,信息时代惠及的是地球上的全人类。一根根海底光缆,拉近了大洲与大洲之间的距离;一座座交换机站,拉近了国家和国家之间的距离;一台台电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步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有人戏称智能手机的发明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确,寻呼机乃至手机的出现,更是史无前例的将交流,获取信息的渠道拓展,过程简化。如今,无论何时何地,你只需打开手机,就可以和远在地球另一端的好友发送实时消息乃至面对面聊天,亦或是利用排队,坐车的那几分钟几十分钟的时间来了解天下大事。

相对于以往你坐下来花上几十分钟一个小时多来读一份报纸,一本书,使用手机平板几分钟内迅速的阅览被称为“碎片化阅读”。

有些人认为,碎片化阅读的质量低劣,效果差强人意,因而本人强烈抵制,甚至呼吁大家一起回归传统的阅读方式。就我看来,在当今世界信息化大潮下,碎片化的阅读无可厚非,乃至可以说是我们“进化”出的一种能力。

纵览全球各大都市,不止上海,东京、纽约、伦敦,哪里的白领不是“低头族”?在现代都市快节奏的生活下,人们都在争分夺秒,抓紧时间汲取一切有用抑或无用的信息。我们生活在一个“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时代。不跟上时代潮流的人终将被时代所抛弃。

相比于传统的“块状阅读”,碎片化阅读的优点在于可以利用日常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哪些看似用不到的碎片时间。比如,中午在食堂排队打饭,原本无事可干的你有了手机以后便可以使用手机浏览网上的奇闻异事,一上午学习工作的疲倦一扫而光。除了排队,等车坐车时候碎片时间的利用方式也从原本盯着外面发呆升级到获取各种信息。

同样的例子也适用于我们的社交生活。信息时代,在微信、QQ等一众即时聊天软件的帮助下,本来必须见面才能说明的事项,如今只需要抽个十几秒的空闲在手机上打几个字就可快速阐述和回复。这样的空闲可以说现代人是最不缺的。碎片化生活的优势由此一目了然。

现代人的“多任务”能力已然是炉火纯青,可以一边用手机回复别人的消息,一边浏览新闻,一边排队。如此利用碎片时间相比没有智能手机的时代简直一天一地。我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更多类似的人类潜能将被更多的发掘和利用。当下的碎片化生活只是这样的第一步。

【篇九:小论“碎片化”】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不学诗,无以言也!”而现代社会使人愈发感觉到:不知道诗书礼易也可成文,没工夫之乎者也亦能言谈。究其原因,无非三字:碎片化。

何来碎片化?

碎片化,实则因当今信息时代不断发展致使爆炸的信息量将人们的生活也“炸”成了碎片,人手一台的机器不断发送、接收着;而过于细碎的时间也无法支持人们在屏幕上打出长篇大论,所以人们的话语越来越短,越来越短。从博客到微博有到微信,不断缩小的字数似乎映出了时代的潮流:表达碎片化、交流碎片化。随之而来的,便是人们学习的碎片化。我们接收书中信息的过程常被打断,再没有大段的时间来阅读,只能从网上获取杂乱细碎的信息。

这是客观的一段论述,而世人多患之。网上千千万万的键盘侠以自作高明的口吻,以碎片化方式的细言碎语抨击着时代,呼吁着大家拿起书,放下手机。而看看地铁上仍是齐刷刷一排人低着头。作者曾在地铁上捧一本《大卫·科波菲尔》原版书,只见其他乘客皆目视我,甚至有人拍照发表,以明心志。其时窃窃私语之声不绝于耳。

有时我会想:信息时代的碎片化生活是全世界都必须经历的吗?它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过程吗?自我于欧美、东南亚多有游历之后,当我立在他们的火车、他们的地铁、他们的公交上时,我明白了:世界要进步,必须要经历变革,碎片化只是大变革的冰山一角。时代本无对错之分,发展亦没有正误之别。只要对提高人类生产力有帮助,就应欣然接受。而所谓“恶毒的苹果”、“魔鬼的手机”只不过是建立在人们对过去优质文化传统的留恋与崇尚而对新科技产生的抵触心理。

故在我看来,碎片化是不可避免的。任何要逆潮流与人类发展趋势而行的言论或行为都是不切实际的。人们能做的只有改变自己,好好利用碎片时间,如用一块“碎片”读一回《红楼梦》,用另一块写篇日记或弹首钢琴曲等,做一些对身心有益的事,而不是在网上或朋友圈里读一些八卦趣闻或果蔬搭配宜忌。若将我们的时间比做橱柜,碎片化只不过时将其分为几个箱屉罢了,我们可不能使“臭油怀酱悉贮乎其中”,而要学会合理利用。审时度势,因时制宜,相信碎片化再也不是什么可争吵的问题了。

【篇十:碎片化阅读】

如今信息时代的洪流裹挟着我们仅有的时间,压缩着我们仅有的空间,在忙碌中能放下纷扰专心地去做一件事是多么的难。很少看到有人拿起一本书专心的阅读,大多数的人都只是在手机上刷着他们的app,看着大部分的图片与视频,仅夹杂着些许文字,因而我们的阅读越来越碎片化,碎片化的阅读也在这样的时代下兴起。

人们对碎片式阅读越来越饱含争议,到底碎片式阅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些什么?我们的阅读方式到底被哪些事物碎片化?

信息时代给我们带来的高产产品就是手机。手机当中最吸引我们的也是那一个个app,我们难以放下,也难以割舍。现在,在微博微信到处都能看见鸡汤文,当我们渴求着心灵的安慰,却只寻找到那些没有什么含金量,没有值得思考的文章时,我们阅读的思维也被简化,失去了我们阅读当中思考的能力。

阅读本是我们的一种本能,在阅读时,我们会产生联想,在脑海中会形成一个个画面。可如今图片加文字的兴起,正在慢慢夺取我们的联想能力。当我们抱怨我们已经没有创造力,没有想象力时,我们是否想过,这正是我们平常的一些小习惯而造成的。

有时当我阅读厚厚的书籍,却被手机电脑,平板,一系列能夺取我们好奇心和专注力的电子产品碎片化。低头族越来越常见,走路时也看见有人在用大拇指滑动着手机屏幕,大量的信息量从眼睛里涌入大脑,是我们的思维越来越跳跃式,碎片化的思考正夺去我们的耐心与思维能力。

所以对阅读我们要有选择性。不要完全沉迷于那些图片加文字,缺少思维发展性的文章。

阅读本是件有内涵的事,碎片是的阅读本不是错,错的是碎片式的思考。阅读时要投入到一段连续的思维中去,去前后联想,广泛地思索,对于那些有文艺性的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碎片化的生活就这样,使我们被身边的一切吸引过去,慢慢养成的惰性会渐渐抹去我们的意志和目标意识。只顾眼前一时的快乐,而忘却了长远的目标,并与它越行越远。如今我们应该告别碎片式的阅读,不要停下脚步,去关心关注那些能纷扰我们的事物。应时刻保持一颗专注之心面对书籍。

热门推荐
1足迹作文
2我喜欢的小动物
3有趣的寒假作文
4暑假游记的作文
5我的姥姥作文
6开学致家长一封信
7做自己议论文
8山东烟台游记作文
9暑假的作文
10暑假作文
11家乡的景色作文
12我喜欢的小动物
13五一劳动节作文
14新加坡游记作文
15太空想象作文
16致敬英雄作文
17春节作文
18思念家乡的作文
19劳动节见闻作文
20春节难忘的事作文
21珍惜时间议论文
22秋天来了优秀作文
23豆芽生长过程观察日记范文
24暑假安全伴我行作文
25家乡的春节作文
26寒假开学第一天作文
27中秋节叙事作文
28越南游记作文
29高中游记作文
30梦想童话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