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酸笋的作文

【篇一:家乡的美食】

家乡的美食我的家乡在广西,要说到美食啊,那还真不少呢!南宁的老友粉;梧州的龟苓膏;桂林的米粉;贺州的田螺煲;柳州的螺蛳粉……数不胜数,我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它们——香!

老友粉是我的最爱,我妈妈从小吃到大,我们俩都百吃不厌呢。老友粉味道那叫一个赞,看相也不差——晶莹剔透的面条浸在洒满葱花的汤水里,绿绿的香菜伴着一粒粒饱满的花生夹在里面,姜丝和蒜末藏在它们下面,别说是吃上一碗,就是看上一眼都叫人垂涎欲滴了。

老友粉的做法很简单;先起油锅放姜丝、蒜末、豆鼓茸炝炒,炒出香味后就把调好味的牛肉片倒进去翻炒,直到变身为止,然后加入酸笋炒一会儿。接着加入高汤或水烧开,把湿面放进去,捞散后加青菜,煮开后捞出来,撒上葱花,喜欢吃辣的客人就叫上一勺辣椒油或胡椒粉,喜欢吃酸的客人还可以倒上一勺米醋。这样,一碗色香味俱全的老友粉就做成了。

听我妈妈说,老友粉已经有上百年历史了,它还有一个起源故事呢;有一位满头白发的老翁每天光顾周记茶馆喝茶,跟周记茶馆的老板关系很好,两人很聊得来,时时扯家常,开玩笑。有一天,老翁因为感冒而没有去周记茶馆,周记茶馆的老板就用精致面条、佐料一爆香的蒜末、豆鼓、辣椒、酸笋、牛肉末、胡椒粉等,煮成了一碗香味扑鼻的面条,送给这位老翁吃。老翁趁热后出了一身的汗,后背都湿了,豆大的汗滴从他的头上往下流。之后他病状减轻,感冒都好了。因此,此面就定名为老友粉。老友粉开胃驱寒,深受食客们的喜爱而经久不衰。

每次吃完老友粉后的我还会情不自禁地咂咂嘴,还想再吃上一碗,可是肚子的内存已经不够了呀……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津津有味地吃着面,心里真不是滋味……

听了我的介绍,想必同学们已经口水直流三千尺了吧,心动不如行动,赶快行动吧。

【篇二:童年的回忆】

〝叮铃–叮铃〞,一位身材中等,满头大汗如豆子一般、黑黝皮肤的外卖小哥送来六碗香喷喷、令人饥饿的酸辣粉。我们几个同学开心地一跳三丈高,兴奋的声音震耳欲聋。

我们迫不及待地跑到饭桌旁,打开了酸辣粉,哇。这碗发黄的粉里透着春天的生绿,一层红油油的辣椒油沉寞的浮在洁白里又透黄的桂林米粉下,蕴酿着,准备一会儿在人们的味蕾上尽情绽放它的香纯与麻痹的奇妙感觉。在洁白透黄的米粉里,有一片片火辣辣的辣椒,他们就是一个个暖炉,让你全身发暖。酸笋;一条条长长的笋子,当你一口咬下去,你的舌头会感到万分酸爽,仿佛全身精神百倍,把你从昏昏欲睡的状态里成功拽出。

程家欣,我们班上一个大胆、正义的小朋友,他大胆地大吃了一口,瞬间他脸红如辣椒,嘴里吐出了一尺长的火焰从他那条肥如香肠的大嘴里一冲而飞,眼睛也红的像有一个小火苗在他眼里忽闪忽灭。梁清越看状以后,心里也有几分惊奇与紧张,她在程家新大口灌水的时候尝了一小口,她不是喷火,而是连连发出满意的赞叹声,紧接着她开始狂风扫落叶、津津有味的狂吃起来了。陈义麟已经狼吞虎咽了。用筷子夹起米粉,开始孙悟空吃面条了……

这种童年的回忆,真是令人难忘,这个成了我童年里抹不去的美好回忆。

【篇三:美味的螺蛳粉】

中央电视台有这么一档著名的美食栏目,叫《舌尖上的中国》,想必大家都看过吧。其中有一集的内容便是介绍我的家乡柳州的一款名小吃——螺蛳粉了。

在我家附近,八点起床,就能听到满大街发出“滋啦滋拉”的声音,那便是人们煮粉、吃粉的声音。我找了一家店坐下,满屋的热气中,参杂着浓重的酸笋和香料的味道。顾客的碗中,螺蛳粉香喷喷、鲜红鲜红的。令我也禁不住垂涎三尺,急忙选择了螺蛳粉的口味。这里的“选择”,并不是在菜单上选,而是直接告诉老板加什么、忌口什么。要不然,未经“改良”的“标配”螺蛳粉,总会辣得你喉咙冒烟,喝两杯冰水都觉得不够。我跟老板说:“来碗螺蛳粉,微辣,加螺蛳、凤爪。”

不一会儿,一碗热气腾腾的螺蛳粉端上来了。加上一杯冰豆奶,这样才能在享受正宗美味的同时又不把自己弄得狼狈不堪。

看着红彤彤的熬制辣汤,绿莹莹的新鲜蔬菜,胖乎乎的秘制凤爪,白生生的顺滑粉条,我迫不及待地吸了一大口粉,结果却被辣着了,直喘粗气,赶紧喝了一大口冰豆奶才压下去。

螺蛳粉就是这么有威力!

随后,我品尝起翠绿的青菜。家乡的青菜比其他地方的都脆,都甜。我甚至觉得能从里面提取出糖分,制成“青菜糖”,又有营养价值,又不会吃坏牙。

在粉中不时会出现螺蛳肉。制作螺蛳粉时,螺蛳要挑大个的、健康的,然后把肉挑出来,把下面部分去除,再洗净泥沙,才能放在粉中。螺蛳肉很有嚼劲,咬了好一会儿,才把它们吞下肚里。

慢慢地,我把粉也吃完了,接下来就要喝汤、吃酸笋了。外地人刚开始吃不惯螺蛳粉,都说很臭,其实,这就是酸笋的味道。但是,带着臭味的酸笋一放入嘴中,就变成了香味。原理应该和臭豆腐一样吧。笋,是从深山老林中采得的鲜笋,经过辣椒、白醋的腌制而成;汤是用螺蛳、筒骨一起熬上几个小时而得,配在一起浓香扑鼻,酸辣味十足。

喝完了汤,吃完了笋,发现汤底居然也暗藏着美味的螺蛳,正宗的柳州螺蛳粉就是料足!

吃完了一碗螺蛳粉,那酸辣鲜香的滋味仍留在我的嘴边,让我回味无穷。

家乡人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这一美食,家乡人也用勤劳的双手改变着这座城市。我要学习和传承家乡人的精神,将来用勤劳灵巧的双手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篇四:我的青春摆渡人】

许多人说我老成,不苟言笑,怎么会的!十四五岁正是激情如熊熊烈火,热情似滔滔江水的时候,我怎么就老成了呢?但,他们说的也有道理,确实,我至少不会动不动就跟亲友拌嘴,再所谓的“叛逆期”里我从未表现过“叛逆”。究其原因,还是汪曾祺,这个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深刻地影响了我。

初二时胡乱写些东西,惜无师承,显得很散,而冗杂啰嗦,老师建议我读汪曾祺,苦读好一阵子后,写了一篇练手。老师看毕,说“更啰嗦了。”

这个怪老头的文章与选入教材的文章是格格不入。没有苦大仇深,没有惊天动地,亦没有最后一声大喊:啊!然后空发一阵好像很高深的议论。小说、散文总是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让我这个受过多年良好“语文教育”的人有些无所适从。他的《五味》、《故乡的吃食》、《昆明菜》之类,既没有人,也没有事,只是单纯地写这些吃食。这有什么劲啊!别说,多读读,好像有那么些味儿。细数一下:东北的李连贵大饼、北京的豆汁儿、无锡的炒鳝糊、广西的酸笋肉丝汆汤下面、贵州的鱼腥草、山东的锅盔……从北到南,自西向东,全国叫他吃了个遍!半夜被勾引得涎水直流,赶紧拿来一个咸鸭蛋解馋,却总感觉没有“高邮咸蛋”那样细腻,以致曾梦想周游全国。母亲问为什么,答曰“增长阅历”,“还有呢?”“吃!”

汪老小说中,常可以嗅到旧社会的气息,阴湿的江阴小镇,店面灰暗的保全堂,落魄的“岁寒三友”,憨憨的明子,古怪的高北溟……当然,也有开国后的羊舍一夕,在油中滋滋作响的黄油烙饼,被污蔑的沈沅……,都是那样的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事物。有些作家认为旧社会是落后的,“文革”是残酷的(的确如此),就主观的把丑处放大,胡乱推出来一些丑陋不堪、难以入目的浆糊,义正言辞地告诉你这就是当时的社会。汪老像是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坐下来,一张一张地给你看过去的写照,自己在一旁静静地解说……却更让人心动。我的老成,也许是从此而来吧。

在滔滔不绝的热情的骇浪中,理智的孤帆不知何时就会被一个浪头打翻,所幸青春得遇汪老,他的幽默,他的恬淡,他的中正平和,使我的河流改道,山川变色,既不失大江东去的豪放,又不失小桥流水的细敏,使我一个为学业所累的学生,可以学会细嗅生活,品味真情。

热门推荐
1计算人性
2这件事真让我气愤
3上台表演,其实并不难
4被冤枉的滋味
5第一次去超市买东西
6冬日里的暖阳
7掏柿子
8城南旧事读后感
9大狮子
10让梦想开花
11此间少年
12小学生作文
13特別的话
14好一个愚人节
15那一抹斜阳
16记忆中的声音
17奶奶的菜园
18难忘的经历
19绿豆发芽记
20三扇窗户的故事
21映山红
22我的时间
23爱在屋檐下
24学滑旱冰
25岳王庙
26互联网系亲情
27外秦淮坐游船
28这就是幸福
29续编故事
30寻秦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