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教徒的作文

【篇一:为了告别的纪念】

2020年4月4日,一个应该像1937年7月7日、1949年10月1日、1978年12月18日、2008年8月8日那样被记住的日子。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最适合成为哀悼与纪念在这次疫情中死去人们的日子。当我得知哀悼的消息后,曾无数次设想过它的形式:献花圈?主席发表讲话?还是默哀?事实证明我一个也没猜对。早上10点整,我正在打着篮球,忽然尖锐的笛声从天边响起,划过城市的上空,到达每一个人的耳畔。我赶紧站好,同时看见身边的每个人也都静静地肃立着,像虔诚的教徒——我曾在耶路撒冷的哭墙前看到过类似的情景,那里的教徒在祈求神灵的佑护,而我们只是希望死去的人们能够走好——这已经超越了宗教的范畴,是对生命的尊重。

笛声如泣如诉,路上的车鸣也不断加入,使声音越来越大,形成一片,笼罩整个城市。虽然笛声有些刺耳,但我却觉得它是一首挽歌,是一首安魂乐,它已经超越了那些华美的乐章、精致的歌曲,超越了教堂里无休无止的赞美诗,它更像是一种永恒。虽然它只有一个音符,一个曲调,但它包含了所有的喜怒哀乐,向人诉说着这个国家在这一次疫情中的一切。它没有歌词,歌词早已写进每个人的心里——我们此时只需要心灵的共鸣。

笛声结束了。我祈求,三千多条在这次疫情中无辜逝去的生命,走好!保重!特别是牺牲在抗疫一线的英雄们,你们对得起“中国人”这个称号!我们都是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都是芸芸众生,你们却做了英雄才能做的事。

在历史的推进中,能够传递的只有记忆。这个国家会永远记得你们。

这次疫情就像一块试金石,试出了人心的丑恶与良知。有的人倒卖口罩、提高物价发着国难财,有的人默默付出却不求回报;有的人退缩,有的人逆行;有的人彷徨,有的人笃定……这就是此次疫情的众生相。真的,这次疫情我们得到的太多了。

但也失去太多了。这次的死者中很多都是守法的好公民,很多都是未来祖国的栋梁,很多都是好丈夫和好儿子,但他们都不在了。他们看不到中国真正崛起的那一天了。我为他们惋惜,只能在声声鸣笛中与他们告别——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

17年前,非典肆虐,当时的70后和80后保护了还只是孩子的90后;而今年的新冠肺炎,已经长大的90后又再保护我们00后。那么将来呢?回家的路上,我不禁想:这个特别的纪念,我们这一代要纪念什么?

【篇二:灵魂的温度】

基督教徒认为,人是由肉体和灵魂两部分构成的,死亡其实是灵魂离开了肉体升向天国。其实,基督教徒所说的灵魂就是一个人的思想与记忆,包括他的性情、心理、价值观与世界观。胡适在一次与友人的辩论中说:“没有了思想,什么是我?”人无时无刻不在思考,思想是人作为一个个体最本质也最珍贵的东西。

然而,人性的冷暖反应了灵魂的温度,当下有些人却已失去了火热的人性,徒留一个冰冷的灵魂。放眼当代,我们不难发现,互联网传播的不再是人与人亲切友善的问候而是铺天盖地的“键盘侠”,老人摔倒后得到的不是关切的问候而是“碰瓷”的冷嘲热讽,更遑论对明星的肆意抹黑、对国格的嗤之以鼻、对他人的恶意揣测……历史回眸,我们悲哀地发现这个时代冰冷的灵魂随处可见,失去价值观和同情心而罔顾后果,他们成了掠过这个时代的冷漠而绝望的风。

究竟为何灵魂丧失了本有的温度?原因可能在于当代人社会性的渐渐缺失。我们这一代人,习惯了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推动的数字时代,也习惯了广泛的信息来源与虚拟的社会交往,面对冰冷的手机屏幕久了,渐渐每个人都仿佛将灵魂装进了手机似的,忽略了本来十分重要的社会人文精神。苹果公司总裁库克在谈及人工智能时表示,他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失去了灵魂温度的人正如“像计算机一样思考”的人,是社会迈入缺乏互相关爱导致的恶性循环中。

若整个社会都在渐渐变冷,还有哪个人能坚守自己的本心,守住温暖热烈的灵魂?只有一个方法能治愈,那就是提倡人性关怀,用一个灵魂去温暖另一个。如果没有阳光雨露带来的生机,地球就无法成为繁荣兴盛的乐土,相类似的,如果没有人性的关怀带来的温暖性灵,社会就无法趋于我们一直苦苦追求的和谐友善。我们知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我们知道,人性本善,性近习远,我们更加知道,关怀带来的春风会吹化心底结下的坚冰,真诚付出的微笑会收获脉脉流淌的情谊。

人工智能无法拥有人类的感情,无法得到灵魂的温度,因此它不能被称作为人,而人类正因有思想、有温度才能诗意的栖居在这片大陆上。请用温热的灵魂去关爱与帮助那些失去温度的灵魂吧,社会的和谐友善将最终被我们千万个紧紧相连的灵魂共同织就。c

【篇三:我心目中的马相伯】

二千多年的华夏文明之水源远流长,扭转乾坤,造福于民之事层出不穷,如同一只只小船漂浮在湖泊之中。

在我心中,曾竖起一只风帆,乘风破浪。那船上——马相伯曾激励我成长。

他——马相伯,一位年近百旬的老人,虽然在中国的史册上不曾出现他的名字,虽然至今他的事迹鲜为人知,但他的精神却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旧中国多灾多难,而他,却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报国之路。

他自幼在教堂学习,在天主教的旗帜下,与弟弟成为教堂内有名的天主教教徒。但尽管如此,他却受到了外国人士的轻蔑。就这样,他内心淳朴的爱国火把被点燃了。他几经周折回国,致力于爱国运动,想以此改变中国的命运。可就是天不随人愿,那次运动失败了。他又回到了那熟悉而陌生的国度。

他反复思考探索,他终于明白了,振兴中华,首先要治根,治那腐朽落没的政治,他深感“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材为本;救才之道,由宜以设立学堂为先”,于是决定毁家兴学。他把自己的土地无偿捐给天主教,只愿能使其成为一个学校,自己在其中教学,自命名曰:震旦。

震旦的建立,对他来说无疑是一种安慰。他每日在学校中讲学。他在文学方面颇有造诣。他教学生们学习深奥的拉丁语,凡事亲历亲为。他有教无类,不管什么样的学生,只要有爱国之心,愿为自己的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都能在他的门下。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也增加了,最多时已达到了七十多人。他从不束缚学生的思想,而是支持学生的观点。劳逸结合,中外共学。

可就在这时,他的弟弟去世了。这使他悲愤欲绝。他的弟弟!与他情同手足的弟弟!一直默默支持自己的弟弟!却离自己而去!这对自己来说是多么痛苦的事实啊!但他马上从悲伤中挣脱出来,又投入了教学之中。

生活又如多事之秋,谁知天主教教徒毁约在前,逐人之后,使得马相伯师生们无处教书学习。从此,开始了他颠沛流离的生涯。

在流浪过程中,他在朋友的帮助下,买下了一块地,并在学生的帮助下,建立了一个学校——复旦。取自恢复震旦之意。

他在复旦内教学,培养了不少国之栋梁,例如康有为,梁启超……为中华之崛起奠定了基础。

在他99岁时,他去世了。在临死时,他泪流满面,说:“我是一只狗,叫了一千年,也没有把中国叫醒。”

马相伯——一代宗师就这样去世了。

在人生的路途中,有过坎坷,有过遗憾,却不能放弃。只要相信自己,希望就永远存在。马相伯有如我心中的一颗明星,虽然光芒并不耀眼,但却在我最黑暗的时候照亮我前方的路。

马相伯,我心中的旗!

【篇四:学会共好】

共好是什么。我讲一个小组的真实故事,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吧。

有一次,我,李伟康,黄晓燕三个人都会背一篇课文,但是,别忘了,还有莫丽娜呢!她也是我们小组的一员啊,不能忘了她,她会背了,我们才能得到莫老师手中的红红的印章。所以我们要帮助她。

虽然 我,李伟康,黄晓燕三个人都会背了,好了,但是莫丽娜不会。俗话说的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我们三人马上行动起来。都像师傅教徒弟一样,传授各自背书秘籍,好让莫丽娜也能背,让我们四人都好。

不一会,莫丽娜也在我们这几个师傅的帮助下,他这个徒弟很快就背好了。我们四人连蹦带跳的去找莫老师背书。个个兴奋极了,我们背书背都很熟,开火车,一个接一个,一句接一句,就连莫丽娜也背的的很熟。我们顺利的拿到了莫老师的印章。

这个故事让我知道,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如果你一个人好不是真的好。整个团队互帮互助,合作共进,共同好,才最重要,所以我说:“共好很重要!”

现在你弄明白了吗?共好是什么。共好就是共同好,所以说共好很重要!

【篇五:关于懒的作文】

“懒”是一种病,并且还是许多人的病。这种“病”大部分情况下无法医治,只能由它自由生长。只有少之又少的人克服并战胜了它。话说回来就是有很多人被它征服,被它战胜了,而且还献上了自己的膝盖,这其中就有我。

“懒”这种病已创立了自己的教派,其名曰:睡派。睡派的创始人是睡懒觉,它是懒的真传弟子,凡是入教的人,都感受到了它非凡的传教方式。

想要加入睡派虽不必须上刀山,下火海,但首先要打倒四个“妖怪”,分别是:旁光侠袅奕(尿意),打败它只需要少喝点水;震耳魔兽闹灵(闹铃),趁它放大招吼叫吵闹的时候,你只需要毫不留情地猛拍它的天穴盖即可;饕餮肚早馋(早餐),打败它也很容易,在床边摆放饼干和矿泉水若干,即可驱除此魔;最凶恶最可怕最难对付的是唠叨鬼神迦仁(家人),对付它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像唐僧给孙悟空念经一样不断念咒语:五分钟,再给五分钟,最后五分钟……

如果你把以上四个妖怪都打败了的话,那么恭喜你成功入教了。没有打败这四个“妖怪”的仰友(指拥有同一个信仰的想加入睡派的好友)也没有关系,你只需要再坚持“修炼”,定能打败这四个“妖怪”。

已入派的教徒也不要太过于高兴,你们要熟背睡派的教义:

1.每次拖五分钟都说是最后的五分钟。

2.每天醒来的第一个问题不是:迟到了吗?现在几点了?而是:我还可以睡多久?

3.对早起的人表示看不起,因为我们的座右铭是:早起的虫儿被鸟吃。

4.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被窝,幻想理想不如自己的梦香。

5.我们认为晚起有很多好处,例如:转一个身子,再睡一觉。

6.“晚”起“早”睡有利身体健康。

别以为我们睡派只会文字传教。其实,我们有大咖级已封神的传教士——曾子。曾子曰:“吾日三省(醒)”,意思是每日必须醒三次,三次转过头,倒下去睡。

我猜想当年释迦牟尼创立佛教所经历的,估计和我们派的教主所经历的也差不多,区别就在于释迦牟尼是在菩提树下参悟,而我们派教主是在自己的被窝里思考。

我们睡派教徒特别注重仪式:每天早上听到震耳魔兽闹灵(闹铃)的吼叫时,一般毫不留情地猛拍它的天穴盖,或把它的“心”抠下来,再或者简单粗暴地把它掷出去,那时估计你家玻璃窗会形成一个跟闹灵一样的形状,并且楼下的车会自动自觉地报警,过了一会儿,你就会听到刺耳的男高音或女高音(被砸到车的车主的尖叫或怒吼)。做完这些动作之后,你只需要像基督教那样祷告一声:最后五分钟,然后继续睡你的觉。

该教派的信仰就是:绝—不—起—床!

【篇六:凤栖于岳】

追求及守护的,始终不过一个信仰罢了。

——题记

若干年前,神州大地,兀然耸起数座高峰。它们相隔甚远,但之间又有千丝万缕之联,究竟存在着何种契机,我们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它们拥有着无上桂冠——中华五岳。

现不妨聚焦在我最为熟知的南岳,关于南岳衡山,我至今仍有许多疑问,位列其首的是关于来南岳的朝圣者,虽有“祝融峰耸白云巅,暮鼓晨钟绕洞天”的得天独厚,但与其他四岳相比,这或许并不是绝对优势。众所周知,南岳是少有的宗教圣地,到了南岳,我发现朝圣这个令我觉得抽象的词却越发实际,越发清晰:我不懂一个极度具有秦淮以北中原大地人们的特征的男人跋山涉水,来到此地,为何原因?他带来了什么,他得到了什么?就像一条细流找寻着海洋,他找寻着属于自己的那片海,难以停歇,抱着渴求的心态而来,而后平淡地离去,他正以无言,与这片土地进行着对话。然而,难道能不屑一顾地认为他就是一个迷信的教徒?不!他追求着自己的内心,这是一具有着深刻灵魂的躯体,他的虔诚早已不局限于地域。

我想,正是这些如净水般的朝圣者,默默洗涤去南岳的喧嚣,留下的,是焕然一新……

朋友,现在我问你,你可曾在这祝融峰上看过日出?

说到看日出的最佳时令,我认为仲夏便是极好的。而每一件美好景象的达成,往往都有难处。看日出的难处便是时间,看上一次日出需要长达几小时的耐心等待,还需要怀着期盼的心态。不然,感情基调尚未奠定,太阳就已冒出了头,内心毫无准备,你可能根本感受不到美好。那么,这美好的计划算是泡汤。

你永远要记住,日出只有那么一瞬间,它并不会为了你而升起得早或晚一秒,你只有一次机会,有了几个小时的耐心等待,才能迎来你所期望的曙光,别认为等待毫无意义,投机取巧的后果,只有你的后悔。日出,就象征着所有事物的蓬勃旺盛。不要认为日出会有多久,不珍惜,以至于错过日出,就相当于把遗憾留给了明天。

所以,日出何尝不象征着人生?所以,怎能不脚踏实地?

临近新年,南岳气氛越发接近于红火,可能是偏重于古代风格的建筑群颇多的缘故,南岳先天就具有喜庆色彩,节日氛围浓厚。此时,又正值雪季,南岳到处洋溢着春节般的喜庆。

街头,我惊奇的发现有一部分教徒正手绘着南岳的象征——凤凰。凤凰是百鸟之王,也象征着南方,“世有神仙鸟,厥名为凤凰。千年或不见,人自心中藏”。凤凰虽不及其他瑞兽看起来那样威武,但它有着其难以比拟的优美身姿,而又有着不屈的力量,独特的魅力与浩然正气。在大年初一时逛庙会的习俗仍未改,那些虔诚的香客,有缘还会再来。那最不能忘记的朝圣者啊,愿你的前程,有光明相伴,轻风随行,“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要知道,心中的旅行还得继续,南岳这座古城,从未停止与行者的低语。

南岳在我的心中,始终是那片——用信仰所造就的美好圣地。

可能南岳的发展正需要这样:少一些无用的理性,多一些给予推力的信念……

——后记

热门推荐
1你的乡愁
2重庆磁器口一览
3成长中的烦恼
4无私的爱
5书是我的最爱
6可爱的家乡——凤岗
7糊涂的大明
8小时候的我作文
9擀秋果
10下辈子还做您学生
11小叶子旅行记
12写春联
13的作文
14守望
15试卷发下来了
16多彩的夏日
17油渍渍的爱
18惊喜
19人生的滋味
20我的小伙伴
21我爱我家
22鼻涕虫
23我敬佩的一个人
24珍惜时间议论文
25感悟汉语
26难忘的笑声
27一件小事
28第一次独自在家
29软枣猕猴桃自述
30我身边的好老师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