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何以的作文

【篇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我们小时候,常常将“我要维护社会平和!”挂在嘴边,可是,如今我们已经长成标致的小姑娘,小伙子了,我们开始要将这些话实践起来,从小事做起。

逛商场时,我曾常常看到购物车零落在各处,一个穿着布满皱褶的白衬衫的老爷爷,总是每天默默地在整理凌乱的购物车,他的皮肤黝黑黝黑的,摊开的双手老茧重重。在商场里,到处充满了冷气,凉凉的。可我依然分明的看到老爷爷额头上那几颗清晰的汗珠,我分明感受到所有的灯光像是聚集在了老爷爷的身上,我分明体味到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整理购物车并不是老爷爷的工作,整理购物车并不是什么大事,这只是一件很渺小的事情,但它也依然能感动人心,温暖社会。

同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共享单车走进我们的生活,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便利,可是,我们却常常将它乱摆放,扰乱公共秩序,甚至是损坏它。我常常在街上看到共享单车被摊在地上或是挂在树上,有些共享单车不是鞍座不见了就是脚蹬不见了。我们又为何不伸出自己的手,在平常散步时将它扶起,而是任由它躺在地上呢?维护社会秩序,对我们来说,似近似远,从我们生活小事做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也能给社会和他人带来一份便捷。

或许这个社会有时是冷漠的,斤斤计较的,但只要你敢爱,敢信任,从生活小事做起,它就会是热情的,柔软的。我们常常想着自己要做很大的事,可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呢?

【篇二:苏轼:“何以解忧?唯有美食”】

提起苏轼,我们并不陌生;提起吃货,我们更加熟悉。但若将二者联系在一起,你可能会惊讶,堂堂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散文书画样样精通的文豪苏轼,居然也是个狂放不羁热爱美食的吃货?实际上的确如此,我们与这位文学大家在某种程度上竟是同类。

苏轼同学真的很爱吃,而且没人能阻挡他对吃的向往。《东坡志林》中有记载:有一次苏轼患了眼疾,别人都劝他少吃肉类荤腥,他却说:“你们说得有道理,我倒也想这么做,只是我的嘴他不听我的啊。”仍忍不住不吃肉。还有一次他在雨中赏牡丹,赏着赏着肚子饿了,居然突发奇想要吃炸牡丹,“未忍污泥沙,牛酥煎落蕊。”连花都不放过,果真是吃货。

苏轼不仅爱吃,而且很会吃,他在吃的方面有自己的丰富经验和独到见解。他写过许多关于美食的文章,其中较有名的是他的《老饕赋》,它将中国古代烹饪与饮食表现得十分精妙,其中说:“滃尝项上之一脔,嚼霜前之两螯。烂樱珠之煎蜜,杏酪之蒸羔。”意思便是吃肉要吃猪颈后部那一块最好的肉,吃螃蟹只吃霜冻前最肥美的大螯。要把樱桃放在锅中煎成蜜,用杏仁酱蒸成精美糕点,光是看文字便让人迫不及待的想去效仿。

为何苏轼对美食如此了解?这与他曲折的官场经历相关,因为他经常被贬,他去过许多地方任职,可谓足遍神州大地。也正因如此,才让他与许多美食结下良缘。

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苏轼被宋神宗一怒之下贬去黄州,而刚到黄州不久,苏轼便在朋友圈上发表新诗:“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大意是“黄州的鱼真好吃啊,我一看到竹林就闻到了笋香。”不久之后又更新:“静洗锅,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火候足时他自美,饱得自家君莫管。”这边是有名的“东坡肉”。小伙伴们见了都纷纷点赞,直呼想吃。而宋神宗内心却是“我想打人。”

晚年的苏轼命运更加坎坷,因政见不合他被一贬再贬,最后甚至排挤到了极其偏远的海南儋州。在此期间苏轼经历了亲人离散,友人疏远,爱妾病死,自己也年老体衰,孤苦无依,穷困潦倒。若是换了旁人,估计早就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了。但吃货苏轼偏不,还有那么多人间美食没吃过,怎能轻易消沉呢?这不,他又研制出了新菜式——“烧羊蝎子”。将羊脊骨放入锅中煮透,再浇之以酒,放盐少许,用火烘烤,等骨肉微焦后亦可食用,味道鲜美异常。他还勇敢尝试了在当时没人敢吃的生蚝,对其赞不绝口,迫不及待给儿子写信。“无令中朝大夫知,恐争谋南徙,以分此味。”千万别让朝中的人知道了啊,我怕他们都来这跟我抢。

余光中说:“旅行我不想跟李白,因为他不负责任;也不想跟杜甫,因为他太严肃;而苏东坡就很好,他很有趣,可以做很好的朋友。”

没错,苏轼有着十分有趣的灵魂,很会苦中作乐,自我调侃,又能荣辱皆忘,随遇而安。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跌跌撞撞,起起落落,是他用自己惊人的乐观豁达拯救了自己,也给后人带来许多启示。美食对于他来说,是一种爱好,追求,也更是一种慰藉,即使是在偏僻山林,破烂小屋,但能饮上一杯浊酒,吃上几口鲜肉,吟上几句小诗,又何尝不是一种舒适,一种快乐呢?

【篇三:何以解忧,唯有白雪】

“一舞一倾城,一眼一释然。”——题记

天灰蒙蒙的,像一个密不透气的锅盖,雪,我满眼忧愁地望着你。你会下来吗?不一会儿,你竟穿过迷蒙的雾气飘飘洒洒扬扬,扬扬洒洒地落下来啦!

雪——你让我惊醒

白雪,你从空中洒下,摇摇曳曳地现着你婀娜的舞姿,你与你的同伴缠绕共舞着,继而又远远离去,你舞动着你的袖衫,你那玲珑剔透的“容颜”,洁白细腻的“肌肤”,宛如一位正处豆蔻之年的少女。一舞跃起,更如一首短小的诗歌,一阙动人的琴曲。你随着风儿摇摇晃晃,缓缓靠近了我的窗前。我猛然惊醒,我不正处在豆蔻之年吗?美好的光阴,光明的前程就在我的眼前闪现着。为何要忧愁?

雪——你让我愧疚

白雪,你缓缓离去,殊不知玲珑剔透的你,内心竟是如此的无穷丰富。你游到大街小巷劳作着,光秃枯褐色的树桠杈上留着你的身影,家家户户的屋檐上还残留着你的足迹,你亲吻着它们,它们拥抱着你,你取下了自己曾经轻盈的袖衫,脱去了以往的舞衣,用自己的身躯去打造一个粉妆玉砌的新世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你的袖衫装点,“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是你的巧手剪裁,你劳作的同时,远远地望着我,我心生感慨,大把的光阴,灵巧的双手,本应去打造属于自己的世界,而我却拿来懒惰,此时,我有点愧疚,我缓缓低下了头,注视着你的一举一动。

雪——你让我希冀

白雪,你缓缓下落,如今你的肌肤已凹凸不平,千沟万壑,容颜已悄然逝去,成了黄色和黑色,而你依然缓缓下落,如今的你,步已缓,容已老,身已缺,可你却融入了那一方有同伴的土地里,静静地去感受春天的萌芽生长,去嗅那芬芳的三月的桃花雨,去看那四月的芳草地和夏日的漫天云焰。去聆听秋天大雁的天籁之声。待到冬天,重新洋洋洒洒地飘落人间,再次装点世界的美丽。只要心中有希望,美会在前方!

一念——起舞;一瞬——劳作;一朝——希冀。

我是有大把光阴可用的青年,可常怀忧愁,不曾起舞,心怀懒惰之心,失去希望,我会失去打造自己美好世界的权利,时光转瞬即逝,没有时间让我忧愁,应当点亮自己、用心耕耘,满怀希望地去期待明天。

白雪,你终让我释然,忘去忧愁,寻找到了自己应该属于的世界。

再抬头看天,雪的眼里满是闪亮和欣喜。

【篇四:何以登顶人生之峰】

高考完后,身心俱疲,于是在家闲躺了几天。之后家里和外面的朋友说要去泰山旅行,于是我们就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我们为了看日出,于深夜12点开始上山。开始时比较兴奋拿着手电筒乱照乱跑。然后走了一会很悲剧的发现根本就没有看到山在哪里。兴奋过后,就略感疲惫,只得听着歌,放慢了脚步。

由于是在晚上爬的山,根本无法看到山的全貌,也不知道还需要多久才能登上山顶,只是觉得自己的身体如同千斤一般。终于体会到了为什么人累了就说自己的腿和灌了铅一样。一路上我们走走停停,休息的时间越来越长,频率越来越高。都无心情看月出东山,听鸟鸣西林。同样的,往上看有一大群人,往下看也有一大群人。我们总在前进时超越,在休息时被超越。

猛然发现,这登山不就如我们的高考吗。高考一路上有多少学子都在为了一个目标努力奋斗。走过这漫漫长路,依靠的不是谁的体力好,而是谁的意志力坚定。有无数的登山者都是年轻的小伙子,而他们却因为累与困从而止步不前。相反一些中年人,他们上的慢,体力也没有年轻人一样好,却一步一步的十分稳重,一刻也不停留。在高考之路上,有很多智商过人的学子却不如那些看似愚笨的人。对目标的坚定信念才是我们成功的关键所在。

在高考之路上,我们只顾着自己低头看路,一步一个脚印儿,向着目标一刻不停。当我们到达路的尽头,向前看使我们梦寐以求的成功之门,向后看会发现我们在不知不觉之中超过了很多我们之前认为的强者。学子们,智力只不过是一个成功的次要因素,只要我们肯努力,即使天赋不好又如何?谨以此文献给那些永不停歇的奋斗者们。

【篇五:观何以为家有感】

影片开头告诉我,这不是一段发生在和平地区的温暖的故事,而是讲述了一个穷孩子残酷的成长历程。镜头从难民营转向法庭,这个12岁的男孩,赞恩,竟倔强而坚定地说道:“我要起诉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下了我!”吃惊之余,我疑惑地想:他的父母做错了什么?

赞恩真的很穷,他没有身份,不能上学,生活没有基本保障,甚至还要做繁重的工作,养家糊口。然而,把他带到世上的父母,却从未却从未真心给予孩子爱,肆意指挥他、打骂他。我相信赞恩心里还存留着孩子最美的品质:善良、勇敢、执着、细腻。他离家出走后,竟然竭心尽力地照顾一个吃奶的婴儿。但是,萨哈被父母亲手送上死路的那一刻,他提起了刀,带着满腔的怨恨,对着肮脏的社会砍了一刀。

回到法庭,赞恩真切地说:“希望他们别生了!”然而,他们的父母仍标榜着自己是爱孩子的,难道爱孩子就是把他生出来然后用来赚钱吗?难道爱孩子就是自己没房子住时,把11岁的女儿卖给房东吗?他们一个又一个地生,却一次又一次地用自私而怯弱的“爱”残忍地断送了孩子美好的童年。如此不负责任的大人,又有什么资格为人父母呢?

我怀着气愤,又想到了自己。

我生活在中国——一个自强、上进的大国。在这个和平的地区,人们都朝着美好的方向不断努力。在这里,“贫困”的字眼在逐渐消退,人人都能享有合法权益,脚下的土地也更加绿意盎然。我也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家庭,父母恩爱、上进,更是深爱着我和妹妹。我还生活在一个有爱的学校,老师们寓教于乐,关爱学生;同学们虚心求教,团结友爱,尽情享受知识的馈赠。

在认识赞恩之前,我不知道在这五彩斑斓的世界里,竟有一个角落布满着灰色的沉郁。赞思用他小小的身体撞击了我的灵魂,感动之余,我还告诉自己——珍惜拥有。

当赞恩在思索何以为家时,我已经在家的温暖中成长为一个提笔写作的少年,我是幸运的,我是富有的,我需要做的是收集财富,然后投资——关于爱,它是不会亏本的!

【篇六:绿,何以能忘】

还是忘不了那片耀眼的绿,那片与我们共同呼吸的绿。

绿色的布帘,绿色扉页,绿色的盆景,不是我偏爱绿色,而是那绿色总带给我一种难以言说的美妙感觉。每次写完作业,睁着朦胧的眼,望着周围绿色的环境,便感到万分舒心。我时常在想,如果地球没有毁灭,而所有的绿色却完全消失,那么,人类是否还依然呼吁着爱护地球,任树木花草灭绝,任这个世界因缺少绿色而变得单调无比呢?

如今我家中很少种盆景,唯一可见的便是那浑身带刺的仙人球。不知是物价上涨了,连植物的身价也翻了许多,还是没人来细心照料这些不被关心的生命,我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那每晚与我争夺氧气的滴水观音慢慢枯萎,那在阳台上与世无争的常青藤被送给他人,就连花盆不起眼杂草也被去除的一株不剩。尔后,我家的绿色也正这样一点点的减少。唯独留下的便是我那一屋的人造绿,看似美丽,却毫无生命力。

没事我总爱出去走走,因为外面总有我需要的绿。公路两旁的行道树织成一张密而生机盎然的绿色之网,树影斑驳,每次连我的步伐也会随之轻快许多。望着那随处可见的芳草,那叫不出名的野花,我才知道这世界上有如此之多的可爱绿色,而我却时常忽略了它们,真是相见恨晚,恨不得把这所有的绿色带回家中独自欣赏,可惜我却不能做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因为这绿色的家园是需要我们共同拥有,共同珍惜呵护的。

还未游遍祖国大好河山,我便早已心属那充满着神秘气息的西双版纳。高大秀欣的参天古树,带着许许碧绿与清凉的潺潺流水,那一路延伸的绿色小道,一次又一次的出现在我的梦中。烟雾缭绕,我早已分不清哪是梦哪是现实,沉醉其中,慢慢陷入这绿色的涟漪。即使是梦,也但愿此刻不用醒来,流连其中,不再往返。

忘不了那耀眼的绿,就更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这片绿色一点点的减少。我们需要做的其实很简单,多植一棵树,哪怕是一株草也好,用行动去创建我们所拥有的一片绿色天地。这是世上可以忘记的东西有许多,唯独绿色,何以能忘!

【篇七:一步何以遥远】

在这个风景如画的公园,有一处地方破坏了这份美感,这便是公园一角的垃圾桶。说来也怪,垃圾不待在垃圾桶里,却偏偏在四周散落了一地。

一天,一个男孩与一个女孩背着书包,结伴走在回家的路上。但他俩经过这个垃圾桶前,并没有捂着鼻子急忙走过,而是盯着垃圾桶看了一会,不禁皱起了眉头。

女孩指着这堆垃圾,心里很不是滋味地说:“垃圾桶明明就在眼前,地上怎么还一片狼藉?”话音刚落,她就弯下腰,不怕脏地伸手将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桶里。

男孩知道捡垃圾可以让地面暂时保持整洁,却不是长久之计,得让人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挠挠头,冥思苦想。忽然间,他眼前一亮,掏出笔和纸,趴在地上埋头写了起来。

当女孩捡好垃圾的同时,男孩也把自己的作品贴在了垃圾桶上。女孩瞄了一眼,竖起大拇指叫好,只见上面写着几个大字:“文明——只差一步。”

是呀,文明,就只差那小小的一步。

一步,只有半米的距离,只需要半秒不到的时间,为何有那么多人做不到,为何垃圾会溢出来,难道真的是做不到吗?

同样,地上的纸屑,又有多少人视而不见,或直接跨过去;旁边就是斑马线了,又有多少人抱着侥幸的心态,懒得走这几米路?每一个细小的动作都像一面镜子,能照出最真实的自我。

试问,一步何以遥远?

【篇八:不刨根何以问底】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解,终为惑矣。不刨根不可知其源,不问底不可明于心,故欲明于心,先刨开黄土沙石,究其脉络根细。

纵古观今,人们行于科学探索的大道之上,需要刨根问底的态度。

当神农刨开一株株草药以究其药性时,不顾自身安危探索未知的植物时;当张衡走遍震区探索地震规律,不顾长者以鬼神之说威胁时;当孟德尔播种下一颗又一颗豌豆来研究性状差别时,我便看到了求知之光闪烁,科学大门敞开。

听过一个父亲教育孩子:“种丝瓜和肉豆是用来吃的,并非用来分辨的,你只需照顾它们长大,摘下来吃就行了。”也许父亲是想告诉孩子,要懂得避轻就重,但我却认为这位父亲谋杀了孩子的求知欲和刨根问底的精神。

前日屠呦呦因发现青篙素而获奖,在探索科学的旅途中,她在一百九十多种样品中不断的提炼萃取,三百多次失败中徘徊,年复一年的埋头苦干终于成功结成硕果,制造了可以抗疟疾的多种药物,成功救助了无数疾病缠身的人们。

倘若屠呦呦仅将青篙素当作食物不去分辨它的成份,倘若袁隆平仅将水稻当作食物,不去分辨它的品种优劣,如此优良的技术还要埋没多少年呢?

刨根问底的精神不仅体现在科研中,同样体现在社会各个角落。

当作者援例不能引于典,当职能者问责不能追其凶,当医生治病不能愈其本,当各行各业成了“分辨无用,能吃便好”的敷衍者,当各职能部门成了不愿刨根问底的“差不多先生”,则中国之势难成,中国之气难聚,中国之骨难铸,中国之魂难凝。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强调可以去除中国制造,而形成中国创造之风。我认为只有先养成勤学好问,刨根问底的习惯,摒弃不求甚解、囫囵吞枣的作风才可以制造出可以说是中国创造的东西。

王小波曾说,人生就是遇见一些有趣的事儿然后懂得一些道理。的确,人就是在遇到趣味和探索中趋于丰满深刻。

【篇九:美的空间何以越来越少】

《西方的光,东方的影》一文中写道:当东方的影逐渐被西方的光代替时,我们印象中美的空间就变得越来越少。现实生活中,美的空间是亲人之间的互相温暖、朋友之间的互相帮助、陌生人之间的举手之劳。但在经济时代中,这些逐渐被忙碌、猜忌和冷漠所取代,美的空间被挤压。

除了现实生活以外,在网络世界中,美的空间同样也越来越少。

“贴吧”、“微博”等社交软件,在如今网络信息的时代,被人们频繁的使用。人们在闲暇时刷刷微博、逛逛贴吧,本是一件令人心情舒畅的事,但我们时不时会看到评论区出现的广告链接,有吃瓜群众们的盲目跟帖,有大量水军发布的消息占据屏幕,更会看到恶意诋毁他人的话语出现。做这种行为的,无非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受到的压力无法排解,于是在网络中不负责的发泄,或为了谋取利益被雇佣推销。网络时代,任何人都可以隔着一张屏幕,肆意评论屏幕另一边的人。这些冷嘲热讽的话语,不仅会给他人带来困扰,也会令网络上美的空间越来越少。

微信朋友圈本是记录自己生活中美好点滴,与朋友分享生活感悟的空间,但是现在却被当作炫耀的平台。看似不经意照到的一块名表,仿佛无意透露出的旅游地点,以及时不时提到的奢华晚餐,许多人在朋友圈中进行着物质生活的互相攀比。这都是虚荣心在作祟,在这个物质时代,我们淡忘了发现生活的美好,也不再注重对文化素质的提高,只顾感官享受,而轻视内心修养。我们被物质蒙蔽了双眼,精神世界空洞而乏味。

不论我们用什么社交软件,总能看到各种新闻推送准时出现。但是仔细一看就会发现,太多的新闻都是娱乐明星的小道消息和人们现今生活的奇闻异事。只是为了博人眼球,而并没有太大的意义。有的甚至播报人们虐待动物的新闻,散发出负能量,看完后让人心寒。这个金钱至上、娱乐崇拜的时代,许多网络传媒为了求得关注,赚取点击量,为了牟取暴利,使原本应该传递新闻时事,散播正能量的空间,变得不再美丽,充满了世俗的瘴气。

不管是现实还是网络,是社交平台还是网络传媒,美的空间都越来越少。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在这个金钱娱乐时代,人们只重物质利益而忽视感情和心灵,三观发生扭曲;在这个自媒体时代,人们又缺少自我约束,不分美丑是非地随意发言;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一颗浮躁的心使我们无法静下来去体会美好,使美的空间逐渐溜走。

我们需要做的,是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努力提高自身涵养,散发正能量的美,并把这种美传递给其他人。

【篇十:何以解忧,唯有读书】

书,给了我童年美好的乐趣与享受,教会我去思索人生的道路。同样,读书也是快乐的,我的学校正是“生产快乐”的工厂,也是我爱上读书的启源。

刚走进校门,便传来了阵阵书香。教室里琅琅的读书声,如谱出的一首首悦耳动听音乐。庄严的孔子像屹立在我面前,仿佛在告诉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深刻道理。

忽然,玲珑小巧的小书亭吸引了我的眼球,小书亭用木板搭成,构造精致,书架上琳琅满目。课余时间,我争做“小蜜蜂”,带上了本子,一边阅读一边积累好词佳句,就如沙漠上找到了水源,心情万分激动;又如一只饥饿的小羊闯进了芳草嫩绿的草地,争先恐后,生怕漏掉了精彩的故事情节。

我离开小书亭,走着走着,不知不觉来到了图书馆。图书馆存放着成千上万本书,每双周还要上一节阅读课,让所有同学有充足的时间阅读。好书在手,我不知不觉被它吸引,沉浸其中无法自拔。读李白的豪放浪漫,超凡脱俗;读三毛的洒脱,豁达的人生;读朱自清那深沉的父爱,感慨时光飞逝;读鲁迅那铮铮的铁骨……读着读着,我的每根神经如绷紧的弦,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了,忘了时间,忘了所处的环境……我领略到了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历史,感悟到了人类几百万年跳动的脉搏……书把我带进了知识的海洋,我吮吸知识的甘露,享受阅读的乐趣。

如果把所有的书比作大海,我就是在海边拾贝壳的小男孩。书!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卷,成了唯一能倾诉我心声的对象。我爱读书,更爱“生产快乐”的工厂!

热门推荐
1夏洛的网读后感
2当苹果遇上梨
3我和爷爷摘苹果
4游北雁荡山
5人要知怕
6那双粗糙的手
7书籍伴我成长
8身边的美景
9珍惜
10婴儿妹妹
11游中侨名城
12钓鱼
13春节的声音
14感恩父爱
15勇敢
16走进秋天
17学习雷锋精神
18家庭趣事
19走读麦家旧居
20文明只差一步
21西安历史之旅
22我心中的故事作文
23我给自己点赞
24这个夏天,稍安勿躁
25其实我不想失败
26我最爱的水果作文
27童年的玩具
28未来的学校
29雕刻的时光
30神奇的力量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