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数据的作文

【篇一:“说粗话”之国民研究报告】

生活中每个人都说过粗话,人们因为什么而说粗话,人们反感别人说粗话吗?对此,我做了一次调查。

一、调查的对象和问题

我调查了三天,有两名学生、两位警察和两位医生参加了我的调查提问。

我绞尽脑汁地问了三个问题:

“我靠”是不是粗话?

你的家人说过粗话吗?

你经常说那些粗话?

二、每个问题的回答和思考。

问题一的“回答与数据”,六个人中五个人认为“我靠”不是粗话。这引起了我的思考:人们对粗话的理解有问题,“我靠”已经成了一种潮流,该怎么做才能让文明用语成为潮流呢?

问题二的“回答与数据”,六个人中三个家庭的人说过粗话,还因为说粗话爆粗口,都快要把三个家庭拆散了。

思考:家里人说粗话可能拆散整个家庭,这个现象值得重视。

问题三的“回答和数据”,我经常说的粗话是“250”,“笨蛋”。思考:作为一名小学生,我应该改正自己说粗话的坏习惯,也尽力帮助其他人改正这个缺点。

我的研究结论和建议:

结论一,说粗话会影响整个社会风气。

结论二,说粗话会影响家庭和谐,严重了甚至导致家庭分裂。

结论三,不能让粗话进入每一个人的生活,要养成文明用语的习惯。

建议一,让别人认识到粗话的坏处。

建议二:让家庭变得和睦,不说粗话。

建议三,建议全社会都说文明话,忘记粗话。

【篇二:论人工智能与人】

今天这个时代,人工智能与人类的联系已越来越紧密,逐渐令人熟知。今年“阿法GO”三战中国棋手皆告胜利,令人惊讶之余也令人惶恐——人工智能会夺走就业机会吗?会如“变形金刚”般独立思考吗?而正如库克所认为的那样,他不担心的人工智能不会思考如人,而他更担心人会如人工智能那样去思考。

曾看到过一句话:“人类与其他生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会思考。”但在这个时代,人们的思想却愈发偏重于机器般的冷漠、机械。而我想人与机器思考的最大区别,大概就是感情色彩了。

人与人工智能差别在于情感的有无。在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中,机器与人共同弹奏钢琴曲。机器弹奏得完美无缺、百曲无错。但它弹出的终究只是一堆冰冷的音符而已。但是每一首曲子背后都是作者浓浓的情感,无论是《月光奏鸣》、《克罗地亚狂想曲》还是《英雄》,曲子中的情感都好像要呼之欲出了。而机器终归只是机器,无错又能如何?我宁可听有错之曲,也不愿听冰冷的音符。

人与人工智能差异在于逻辑与数据。曾听过一个故事,故事中的女儿是位编程员,有天母亲问女儿:“你能设计一个程序问一下,如果有两块表,一块停了不能走了,一块慢了几分钟,电脑会留下哪块表?”女儿第二天送来了答案——留下停的那块表。理由是停的表24小时可以准时一次,而另一块表却要几年。很显然故事中的“人工智能”就留下了令人惊讶的答案,更说明电脑没有感情,有的只是数据与“机器逻辑”结合的运转。人脑有感情,而电脑只会用二进制算法去制造逻辑。算的终究没有感情。

人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是人制造人工智能,而人与人工智能的差异消失时,便是人与人工智能划等号之时。很难想象,我请马上要跑1500米的同学帮我扔垃圾或倒水时,他要仔细的考虑自己会损失多少体能?我欠他了什么?他可能从我这里得到什么?那么我和同学之间不会再存在“友情”。如果互相帮忙,甚至于举手之劳都要用理性的数据去说话,那活得岂不是太累了?

人不是机器,人是活的,机器是死物。人在家里种花草考虑的爱好,也许机器种花草考虑的是可以吸收多少二氧化碳,放出多少氧气。所以,我从不羡慕机器“完美”的正确率,我只喜欢带有人的气息之产品,就像机器写不出个笔名叫“鲁迅”的人工智能来一样。是选择“零”与“壹”的二进制相处,还是选择和有感情的人类相处,我必选后者。

因为人工智能永远不能完全代替人。

【篇三:人工智能与人类的思想对决】

苹果总裁库克的一番话引起我们的一番深思,人工智能的进步为创新力量注入了新动力是毋庸置疑的,然人若趋于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其必后患无穷也。

诚然,计算机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人类最初发明创造机器是为了帮助减轻人工所需的浩大工程量,而绝不可能代替人类。换言之,人拥有意识,意识是本原,计算机依靠人给它以驱动。再先进的东西,人是基础。

计算机固然“聪明”,严谨的科学数据它有,复杂的原理它能解释,试问计算机的智慧从何而来?答案是人在背后做其推手。计算机的思考是极为有限的,没有人类的知识输入,人工智能怕只是摆设,人类千千万万的思想如点点星火,可以燎原。

正因为计算机是古板的,是没有感情的,所以计算机很难学习到人类一个特有的东西——情感。人是有血有肉的动物,有丰富的情感。情亦可说是源自道理的总结,老子的处世之道、孔子的为人之道、孟子的君臣之道,字字珠玑,其中蕴含的人情道义是冷酷的计算机计算多少数据也无法得到的。前不久,在柯洁与阿尔法狗的围棋大战中,柯洁输给了一台会下棋的计算机。面对这台冷酷的机器,柯洁哭了。然而在人们心中他并没有输。感情是人类珍视的东西之一,目前的技术,甚至是今后的科技,相信都很难做到让计算机会笑会哭、有喜怒哀乐。

人类的思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曹雪芹呕心沥血写成了《红楼梦》,五次增删,十载披阅,包含着时代的价值观。人类注入的情感,机器既体会不到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愁情,更不可能用最真挚的情感,写出为世人所赞的佳文。再者,倘若让计算机去描绘民国的光景、人类所想的“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之意,想必是计算机无可企及的。不难想象,人类在滚滚红尘中,看到灯火阑珊、草长莺飞;体会过世态炎凉、人生如歌……机器在数字、代码世界中却只为得出一个结论,而这个结论,我想通过人类的努力也是能够获得的,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大可试想一下,如果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那么一切道理真言仿佛都失效了,人类可以抛却道德准则、价值观,仅仅依靠计算机计算出的胜率败率;人类也可以没有情感,变得极度刻板,只有徘徊的数据,没有欢声笑语,城市间充斥着冷漠、可怕,那这一切该是多么令人后怕。

我始终坚信,人类总比计算机略胜一筹,人类的思考如泉涌,不会枯竭,人类拥有的情感是制胜法宝。我们需要做的,是按下计算机的“关闭”键,走出去,找思考,发现思想的启蒙点。

人的感官有巨大的价值,是不完美的人走向完美的条件与基本素养。

【篇四:格式化”心片”】

随着科技的高度发达,人工智能愈发深入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正是因为人类与人工智能如今的密不可分,才使得“阿尔法狗”战胜柯洁的消息变得如此叫人吃惊。

什么时候起,为我们人类所服务的工具已然能战胜创造者了呢?难道黑客帝国的恐怖真的不远了吗?很多人开始这样的担忧与各种末日论。我只想说:“多虑!”

且不谈当今科技尚未发达到大批量生产如“阿尔法狗”这样的高级智能,即使有,那这些人工智能之所以被冠上“人工”修辞的原因,便是其不能独立思考,所谓的思考也不过是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人工智能未曾体会过稚嫩如新生婴儿对世界的好奇;未曾经历过跌跌撞撞道阻且长的人生;未曾获得浮沉数十载后大悟大彻的洒然。

人工智能从出产便被设定好了格式,功能,他们所缺少的不只是思想,更是情感。

可说来嘲讽,人工智能所苦苦追寻的感情,我们得来容易,于是弃之如敝履。几乎将心都格式化了。

当树木在人们眼中不再是“芳草萋萋”的林荫,而是自动换算成纸张数;当珍奇异兽不再是“侣鱼虾而友麋鹿”,而是等价于皮革提包、珍肴野味,抑或是等价于金钱;当事故发生在身边,不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是默默计算着需要支付的医药费及被讹上的几率。

当你我习惯于靠数据去判断事物,为自己的“理智”而沾沾自喜洋洋得意时,感性与感情正悄然流逝。

我幸运而又不幸地出生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享受着唾手可得的知识,使用着便捷的通讯设备,休闲着五花八门的娱乐。我偶尔捧起书读一读过去的生活,叹一叹过去的真挚,羡慕着木心体会过的《从前慢》。

过去的我们很单纯,说一句是一句。而今的我们很复杂,内心编织着话语,设想着各种可能,不愿袒露真心。过去的车马很慢,一封信翻山越岭地交到一个人手里,一句话呢喃多年才说出口,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而今我们很廉价,面对面暗自计算你能给予我多少愉悦与青春,我会报以多少甜言与金钱,我们的“爱情”要维持多久。过去的我们很充实,骑着老旧的自行车去单位做一天工,下班买菜煮饭,一家人聚在圆桌前欢声笑语地聊天。而今我们很单调,朝九晚五,两点一线,回到家各自拿起手机指尖飞舞,将最美的微笑留给朋友圈。

我们所应该担心的并不是机器像人类一样思考,而是人类的思想被格式化了。

如果有一天,明明太阳光破开云层万丈,只为照耀在这蔚蓝星球上,树叶是暖的,湖水波光粼粼,柏油马路晒得炙热,唯有你我似钢铁般冰冷坚硬;如果有一天,风不远万里地吹过大漠塞北孤天寂,吹过梦里江南烟胧雨,吹过冰封万里的北极雪地,吹过棠梨煎雪又落雨,却消散在你无光的瞳孔眼底。

如果有一天,我怀着一颗赤诚的纯净之心,翻山越岭、跨越时空,孤身打马自隆冬飘雪的忽破冰层里来找你,你不高兴,你告诉我,这个世界不需要感情,不需要价值观,不需要同情心,请回到过去。

而我想救你,于是决定留下,你带我来到殿堂前,将我的心放入冰冷的机器里,毫不犹豫地按下格式化。我融入你,才发现你的心早已是一片布满支线的芯片。

我不愿,在看过孤漠荒洲的雨,看过汪洋桑田的更替,看过商台末子的终场戏,看过白云苍狗,星海明灭,云卷云舒之后,看这黑白黯淡,冰冷无情的二十后世纪。

请停止机器般思想的运行,别让“心片”代替你的心。

【篇五:我的作文】

公元20xx年,一座现代化的办公室,一台功能强大的电脑,一个充满智慧的设计师……

我是一个汽车设计师。每天上午,我的邮箱里就收集到许多数据。它们由每一辆汽车终端和路面检测器自动收集、汇总、发送。我的工作就是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科学地分析处理,然后不断地调整汽车设计。

“开机”,随着我的一声指令,电脑自动打开。端着才冲好的咖啡,我坐在电脑前,根据收集到的最新数据,鼠标飞快地点着屏幕。很快,一辆崭新的汽车设计图诞生了。

这辆车外形非常时尚,科学化的流线型设计,线条也很流畅,行驶起来阻力很小,加速极快。

这辆车是不用加油和加气的,它的动力全部来自太阳能。车上有一套完整高效太阳能接收和转换系统。不仅能把太阳能变成电能,供汽车正常行驶之用,还可以把用不完的电储存起来,以便阴雨天气使用。最神奇的'是,汽车行驶过程中还能自己发电。

遇到没地方停车怎么办?拿出汽车遥控器,轻轻一按,车子缓缓缩短,轮子自动变向。你只要像推拉杆箱一样,将车轻轻往里一推就行了。

我设计的汽车还拥有一个特异功能:变形。这样,万一遇到什么危险,汽车可以根据需要变形,自动应付即将出现的各种危险。司机不但过足了驾驶瘾,还感受了一下变形金刚的魅力,更可以抵御危险,真是一举多得。

如果需要,我设计的汽车还可以收起轮子,靠压缩空气释放的反冲力把车子撑起来,再靠另外的压缩空气在尾部排出,车子就可以像磁悬浮列车一样在空中行驶。这样就再也不怕堵车了。

“滴滴”,我的新汽车缓缓地从车间开出,停到我的身旁……

【篇六:对机器换人的看法】

随着我国机器人的制造技术的日趋成熟,不仅是在工业制造业,一些服务领域的不少人工岗位已逐渐被机器人替代。这股“机器换人”的浪潮给我国制造业、服务业带来了不小的碰击,与此同时还波及了一旁“教育问题”这块岩石。

从现在来看,我们的教育并不是为了生产知识,而是生产知识的搬运工。出题有套路,做题苛求格式,作文可套模板,连中国的书法史上都“新增”了一种字体——“衡水体”。与其他字体不同的是,相同的字体在不同的人手中会有不同的韵味,而“衡水体”竟然做到了金标几万人写出来的都一个样,实属历史上的奇迹。而整洁的卷面下隐藏的是成堆的错误与思想的不够。这样看来,我们的教育多只是培养出了那些机器人,机械地进行数据的输入、处理,最终希望输出那千篇一律的完美答案。而培养出的这一个个机器人,于社会有什么用呢?

仅此也有的科技水平来看,社会不再需要人类作为搬运工。“双十一”期间,为了加快快递效率,京东已启用无人机和机器人运送快递,“饿了么”新推出的外卖机器人甚至冲击外卖小哥们的饭碗。相比于机器人们较高效、准确、犯错率低的特性,会出现“偷吃顾客盒饭”的人类劳动力已不再吃香。近年来,多次有专家提出将九年制义务教育提升到十二年。这一事件反映出的,不仅是综合国力的提高,更是对全民族教育水平的担忧。在信息时代的冲击下,只有提高自己,才可能保全下来。

机器人逐渐代替人类,但并不意味着人类再无事可做。社会是不再需要低素质的劳动力,但对于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的、能创造出这些机器人的人才,有着大量的需求。这就要求教育不能再仅是输入和输出,还要创造与创新。学生不能再仅是接受老师,书本所传授知识,还要学会主动的搜集,创造知识。去年,北京一小学的“大数据解读苏轼”的作业,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离开课堂,不是老师的直接讲解,小学生们用自己的方式,搜集到的数据、自己的理解来解读苏轼,他们是在自己“创造”知识。创新的种子在他们心中埋下。未来还需他们来创造更好的机器人。

我们在“生产”知识,而不是知识的搬运工;我们不能再创造“机器人”,还应是创造机器人的人。

【篇七:我的侦探老妈】

天也渐渐暗了下来。雨滴像断了线的珍珠跌入水中。窗户上的雨水也随着上一滴雨水的雨迹流了下来。妈妈要出门跟她的朋友聊聊天,皱着眉头警告:"你不要玩平板!"

妈妈走了,我看起电视,过了一会儿,还是没忍住平板的诱惑,玩起平板。

一个小时后,妈妈回来了,见我在看课外书,上下打量一番,考验起来:"你玩平板了吗?"

"没有!"我心有些虚,仍一本正经地保证。

知子莫若母,妈妈有些怀疑,便开始在平板上寻找我玩平板的"蛛丝马迹",开始翻阅我的QQ最新时间足迹。哈哈哈,还好我没有登过QQ,不然就露馅了。

妈妈打开我的使用数据,查阅着。我心中暗暗自喜道,幸亏把使用数据调回了妈妈走之前的数据。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妈妈铁了心,认定我玩过,琢磨片刻,检查起平板的电量。可我万万没想到这一点,完蛋了!完蛋了!不行我还是骗一下妈妈吧!

“平板的电量怎么那么低?”

"我……我记得他有没玩电量自己会降低的。”我支支吾吾,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哎,我还是承认了吧,自己做错的事,就由自己来承担!接着我坦白了一切。

“没关系,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妈妈目光柔和了,心平气和地训斥,“但是不是要给你一点惩罚?”

“就一天不玩平板和手机吧!”

雨停了,雨后的空气带着泥土和芳草的气息,沁入心脾,今人神清气爽。

【篇八:与众不同的我】

我的个子很高,细小的眼睛,小巧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我的相貌平平。

我的性格很多变,显得与众不同。和陌生人遇见时,我总会很内向,有时,半天也挤不出一个字,只能擦肩而过。记得有一次,我分到一个新班,和大家都不熟悉,而我又偏偏忘带文具盒了,只能焦急地坐在位置上,反复翻着书包,希望文具盒能“蹦”出来。可惜,只能是我的一厢情愿。看着坐在我旁边的新同学,我总是欲言又止,始终没有勇气去借笔,心也紧张地跳个不停。然后,我用自己几乎都听不到的声音询问道:“你能借我一支笔用一下吗?”可是,对方一点都没听到。最后,我只好找到一支地上掉的笔用了起来。

不过,倘若我跟一个人熟了,就完全不是这样了。有一次,我同桌正在赶作业,需要抄写一些数据,可他却自己都懒得看,直接让我给他报。“五千二百三十……”"六千一……"我拖长了音,可我同桌却毫不理会,快速跑向办公室交作业。但,当他回来时,我也将最后几个字"吐"出来了;百五十……我同桌便狠狠地瞪了我一眼,又奔办公室,把数据改回来了。可是,这还不是他心急吗?哈哈,我还没报完呢。

我的性格多变,对待熟悉的人,我总是很活泼,而对很不熟或陌生的人,我又总是很内向,从不轻易外露性格。这,就是我的不同之处吧。

我没有别人那么鲜明的性格特点,热情如火或温柔似水,坦诚直率或冷淡沉稳,我的个性一支没有专属的各项。我想,每个人都有多面性吧!

【篇九:人性是人类唯一可以坚守的高地】

自AlphaGO战胜人类围棋代表以来,人工智能便引发了无数人对它的担忧。我们害怕冰冷的机器成取代人类成为世界的主宰,其实,我们更应该害怕人类失去人性沦为机器的一天。

在大数据与“互联网+”的时代,高度科技含量融入生活已成为一个21世纪人类社会现代化水平高度发展的标志。但一切正如库克所担心的那样,科技在带来便利的同时正悄然吞噬我们的灵魂。2014年,滴滴打车开始火遍北山广,通过网络一一匹配的专车接送改变了以往在路边摆手叫车的模式,等车时间与地点不再盲不可寻,一切以高精度数据连接为前提。因此,几次简单的触屏打破了道旁苦等的期待与守候,导致在用车人群中,出现了一条以能否善于运用现代科技为标准的分界线。在大多数人享受方便的同时,另一部分人正在被拒载,而那些更需要租车服务却不懂如何使用APP的中老年人被社会遗忘。司机的舍近求远与乘客的欲求不得是科技凌驾于人性之上的具体表现。

类似的,前几年谷歌研发出的汽车无人驾驶技术,其核心功能可以对所有交通事故分写学习,以便在遭遇意外事故时做出最优选择。然而它在法律和社会上被完全否决,这并非是由于它的技术不够成熟先进,而是因为它自始至终都在模仿人类的道德、情感上的判断,却没有自己的。机器无法决断也无法承担伦理问题。我很高兴今后不会出现有人在交通意外事故中受伤却无人犯罪的情况。从中可见,AI无论如何只能也无法超越人性,那种在数万年历史长河中,在生命与生命的交互下产生的最原始的同情心、奉献精神、善良……还有爱。

若把人工智能当做未来潜在的“种族”,我们所独有的且最为宝贵的就是人与人之间超越理性的关怀和精神修为。有了这一层光环,人类会在成年完全独立后继续关切自己的父母,甚至反过来赡养他们;有了这一层光环,战场上扫荡着的士兵会对藏在尸体堆中的残兵视而不见,让他的父母亲还能保有一个儿子;有了这一层光环,一个陌生人会对另一个突然倒地的陌生人立即施行频率大于每分钟一百二十次的心肺复苏术,救活一条生命后也只是含笑离开。

著名的铁轨问题,在一列火车行驶的轨道上绑着五个人,唯一一条变轨上绑着一个人,作为操作着来不及停下的火车的司机,人工智能的选择多半是尽可能保全五个人的生命,但是,这个选择的实质是谋杀了另一个人的生命。可生命不能用数量衡量!从人的角度看,即使无力拯救五人,也不能为此剥夺一人生的权利。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人工智能以数据填充自身,人类用人性坚守心中的道德与正义。

价值观、同情心与全局思维是人类进化至今最伟大的精神器官,一旦选择摒弃它们就等于开上重返类人猿的倒车路。我们唯有秉持人性,保有真善美的初心,才能打消对科技进步的某些疑虑,在缀满玫瑰与橄榄枝的道路上拓步前行。

【篇十:碎片化的大时代】

“‘大数据时代’已经降临。”——纽约时报

2007年1月9日,智能手机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公交车上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渐渐抛弃了手中的报纸,收起了曾经热衷的杂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手机获取信息。人们不再守着电视机看新闻联播,转而使用移动互联网;少数人开始通过网络购物,更有数不胜数的人开始通过网络阅读。那么多令人惊叹的新鲜的事物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这无疑对人们来说是一种震撼。

2017年,相比十年前的我们,仿佛一切都已翻了个新。“低头族”比比皆是,复杂的“大数据”成了这一年的热点。几乎所有人都开始时不时地瞄一眼手机,看一看究竟发生了些什么,看一看亲朋好友的生活,看一看不同的人生——好像一枚枚碎片,一团乱地摔进我们的脑海,有些相距甚远,有些毫无联系,还有许多消失不见,被人所淡忘。人们因这些纷至沓来的信息而迷茫,不知该相信哪个,不知该做些什么,不知该不该听过算过。

2027年,人们已沉浸在这样碎片化的生活中。好似一七年时,我们依然利用好百忙中的闲暇时光获取着信息,我们依然利用那零碎的时间去学习——但不一样的是,我们开始收集,收集那些我们想要的信息:它们变得有逻辑性,几乎每一个都密不可分,点点相连。越来越多的信息量让人们越来越充满想法,不单单是停留在“无脑”的接受中。“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立场出现在生活中,它们中的每个人都将“大数据”演化为“大知识”,又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态势。当人们反观这些思想,又出现了不尽相同的感悟,更进一层的猜想。

如此看来,我们不能单单深陷于这种看似“有害”的碎片化生活,更要扬长避短,发挥碎片的优势,而不是逃避现实,选择退步到数年之前。整齐的碎片定能看出它其中的内涵,每一个时刻的一笔一划的积累,终能以这种方式绘成一幅巨作,让信息这种颜料演化为知识——令人称赞不已的油画。思考则是其中的调色盘——选择正确对的颜色,选择正确的方式。假如只是走马观花——那信息只能算是它本身,毫无作用罢了。

生活在如今这样一个爆炸的时代,希望“大脑”这一领航员能明辨是非,穿过轰炸,去观赏思想的烟火,去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条路,去探索碎片中所蕴含的奥秘。

热门推荐
1引人入胜的书看图写话
2美丽的家乡
3我们班上的“闲事佬”
4地球病了
5吃垃圾的怪物
6我喜欢读《云朵上的学校》
7奉献点亮美好明天
8住宅的花儿
9爸爸做饭记
10植树节作文
11红绿灯的自述
12彩色的夏天
13给物理老师的一封信
14学打乒乓球
15我变成了一棵植物
16我爱家乡的四季
17五一劳动节作文
18那不一样的美丽
19看得起自己
20宋元之绝唱,千古之婺江窑
21一场激烈的篮球赛
22时尚的阴影
23今年的父亲节
24我的暑假生活
25无名的小花
26我的妈妈作文二年级
27
28我家的后花园
29那天我回家晚了
30记一次游戏作文四年级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