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纸】
翻开作业本,我轻轻地摸了摸作业本里的纸,脑海里不禁想象出了蔡伦造纸的画面。要知道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最先人们用龟甲、兽骨当作书写材料。后来发现可以用竹子、木片作为材料,不过人们并不喜欢用笨重的竹简写字,直到蔡伦发明了纸。纸不仅轻盈便捷,价格也十分便宜。
一张洁白无暇的纸,写下万千诗歌,让我们体会到先人对世界的种种感叹。
我坐在书桌前,右手拿起笔,“唰唰唰”地开始写作业。半个小时过去了,我的一篇短文也写好了。一目十行,发现好几个地方写得不大好,耳边忽然想起韩儒林说过的话,“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我当即奋笔疾书,修改了作文写得不足的地方。这一张张轻灵高尚的白纸,写满了我的感受。
一张纸,能散发着漫卷书香,吸引着我去阅读。一张纸,能成为空中飞翔的纸飞机,承载着孩子们快乐的童年回忆。一张纸,能画满各种想象,绘画出属于自己的那幅画。
纸,有美好的一面与哀伤的一面。当家人们拿到这封来自战场的家书时,定会悲痛万分,泪水滴在地上,打湿了落在地上的纸张。
人生就像一张白纸,有好也有坏,酸甜苦辣的滋味只有试过才知道。我要努力奋斗,给人生这张白纸画上一幅美丽的画。
【篇二:一张纸的自述】
我叫“纸”,我有很多的兄弟姐妹,宣纸,画纸、做作业的纸,都是我们的种类。画画,写字,做作业,印刷图书都离不开我,在图书馆里最常见的就是我们的身影,有我们才有书,你知道我是被谁造出来的吗?
在古代的时候还没有我们,人类就会把字刻在竹简,或者是龟甲兽骨上面,用来记载历史。不过竹简不容易保存,而龟甲和青铜器,虽然说把字刻在上面不会那么容易掉落,但是费时费力,而且不容易携带。后来就用蚕丝做的布来写,可是造价过高,格外奢侈。到了东汉时期,我终于被贾蔡伦发明了出来,他是受到了木头漂在水里面之后泛白的启示,然后他找到用旧的渔网,还有木头,放在水里面制成浆,再字出一张长方形的网,把纸浆全部放在上面,然后再把它们捞出来放成型,在利用太阳的热度把我晒干,晒干之后再收好。我便出现了,试了一次,发现我非常的好用,开始全国的推广。
经历百年风雨的我作为经历中国历史上的成员,亲眼见证了中国的成长。我最害怕人们不珍惜我,把我随手丢弃。尽管我只是一张白纸,我也希望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做出自己的贡献。
【篇三:汉字的自述】
我们是迄今为止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
那么我们是怎么来的呢?传说在先秦时期,有一个叫仓颉的人创造了我们。他根据各种飞禽走兽、应用器物的特征创造出了我们。后来我们被越来越多地广范运用到生活中。
刚开始,我们只是被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图案用来占卜,那时侯的们叫甲骨文。后来到了商周时期,我们又被铸刻在青铜器上,被人们叫做金文和钟鼎文。到了春秋的战国时期,我们又被刻在石鼓上也就是石头上,被叫做石鼓文和大篆。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我们慢慢地变成了小篆也叫秦篆,被许多书法家所青睐。再后来我们又变成了隶书、楷书、草书,最后又演化出现代的行书。许多著名的书法家的作品都是用行书写的,如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献之可都是行书大家。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我们,在大街小巷里,书本报纸里都有我们的身影。我们主要被用来记事、交流等。我们的魅力也不小,能让人在不同的词语和字中体会不一样的情感和意义。
我们是汉字,我们是中国的骄傲。
许多诗人用我们写诗词,那一字一句的诗词句透露出作者与众不同的情感,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思乡情感。因为有了我们,作者的作品才会被后代传阅,流芳百世。
我们是中国汉字,有魅力的中国汉字!
【篇四:我就是汉字】
它经历五千年的岁月长河的涤荡,依旧青春荣光,充满活力;它包罗世间万象,日月山川,江海汪洋尽揽其间;它有时雍容端庄,有时又活泼可爱。它就是我——全世界拥有“粉丝”最多的汉字。不信?待我细细说与你听!
华夏文明诞生之时,为了更好的方便交流传递信息,伟大的劳动人民在平时的生产劳动中,集群体智慧创造了结绳记事的方法,但是日复一日,绳子多了就记不清了,就在此时,一个名叫仓颉的人突发灵感,从自然万物中获得启示,便创造出了我。其实,小时候的我还是挺可爱的,超爱模仿其它事物。从象形的图画到几笔线条的符号,任性的我都能活灵活现的造形表义。
到了商朝后期,人们对我视若珍宝,把我刻在龟甲、兽骨上,于是我有了第一个名字“甲骨文”。到了殷代,随着制作工艺的发展,人们熟练掌握了铸铜工艺,于是我的家,也从龟甲兽骨上搬到了青铜器上。挪了个新家,住的更好了,我的模样也就更加形象生动逼真了,我也因此有了第二个名字“金文”或“钟鼎文”,相传是周宣王时期太史创写的。至今故宫博物院内存有十个周代的石鼓,上刻有十首四言诗文。这一时期的我,骨骼发育渐渐完善,拥有了“横、竖、撇、点、捺、挑、折”的基本笔画。
西周晚期,智慧的华夏先民又对我进行了一次整容修缮,我演变为大篆,更线条化,尤其按照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同时,这时候的我字形结构趋向整齐。我不再是“超模”了,开始有了方块字的胚型了,这一变化让我很惊喜。但是因为封建割据,我的形象比较杂乱。直到秦朝丞相李斯彻底改变了我的形象,进行删繁就简、美化加工后,我又有了一个新名字——“小篆”,亦称为“秦篆”。这个时候的我,已经长得很俊美了,基本上是拥有了长方形的挺拔的优雅身姿。可在后来使用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我书写过于规范,以至于写起来速度太慢,于是把我变成了胖子——变方为圆,改曲为直的“隶书”,还给我安上了新的部件:偏旁部首。直至汉代,我终于变得珠圆玉润,雍容华贵。
历史车轮滚滚,到了华夏文明的巅峰时期——汉代。人们为了能抒发胸臆,寄情于我,他们的热情感染了我,于是我一改雍容华贵,摇身一变,龙飞凤舞、笔走龙蛇,像恣意生长的草,我是这么认为的,要不,他们怎么会叫我“草书”?没想到,有时候我也挺狂野洒脱的。人都会念旧,这不,有人怀念起之前雍容华贵的隶书,索性把隶书与草书的优势糅合在一起,我便成了“楷书”。直至今天,人们所用的印刷体,都是由楷书变化而来的,厉害吧!
千年时光弹指一挥间,我也由稚嫩活泼的婴儿,变成了端庄沉稳的少年。但我还是我,我是那刻在龟甲上的精妙图案,闪耀着华夏文明的智慧;我是铸于钟鼎之上的大气浑厚的我,顶天立地,于烈焰中永生。我依旧优雅俊美、从容无惧、自信如斯;我仍然雍容与华贵、恣意洒脱;我也有横平竖直的沉稳、大气与端庄。我就是华夏民族精气神的凝聚!
甲骨文是我,金文是我,小篆是我,隶书是我,草书也是我,楷书还是我,五千年的岁月才孕育出一个我——“汉字”!目前满腹经纶、身世显赫的我已成为世纪“新贵”,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与追捧。但,我依旧保持着华夏民族的低调与内敛,以海纳百川的姿态接受世人的尊敬。
我就是汉字!
【篇五:泛论读书】
我们读书不再是因为“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也不是“光耀门楣”,更不是为了“敲开官府的大门”,只是为了震响那一声“为中华之崛起”。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诫人们要勤奋学习,不要错过读书的好时光。因此,我们要珍惜时光,好好学习。
首先,读书可以明我们智,可以开阔视野,增加知识,多了一扇了解社会的窗口。其次,读书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潜移默化,完善我们的思想。第三,读书对我们的写作也很多帮助。
西汉的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她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读书,买不起点灯的油,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墙壁上透过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家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壁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一些。他凑着透过来的微光读起书来,刻苦地学习,最终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匡衡的凿壁取光体现出当时社会的腐败,贫穷落后。从兽骨到兽皮,从竹筒到白纸,不知经过几千年的演变,才有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书!一本本只是丰富的书,包含着无限美丽的文字,续写了无数壮丽的诗篇。
现实当中,不少人条件优越,却白白浪费了珍贵的时间,长大后才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有些人花钱买了一大堆书,只作摆设,从不阅读,最终一无所获;还有少数人虽读书,却读的是坏书、邪书,结果受到不良影响,甚至走上犯罪之路。看来,我们要读书,而且还必须要有选择地读书。要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悟出书中的真谛,不断充实自己,厚积薄发,使自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篇六:读书的议论文】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如果没有书,就没有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代中国的文明;如果没有书,就没有华夏灿烂的五千年文明;如果没有书,人类就失去了支柱,没有了灵魂。兽骨到兽皮,竹简到白纸,不知过了多少年,才有了我们今天所看到得书。一本本知识丰富的书,饱含着无限美好的文字,叙写了无限美好的文字,了无数壮丽的诗篇。它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正如杜甫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靠的是坚强的意志,执着的热情。孔子手不释卷,中华才有这位大名鼎鼎的教育家和儒家创始人。鲁迅正是用别人的`休息时间加紧学习,才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锋。
现实当中,有不少人条件优越,却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长大后才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有些人买了一大堆书,只作摆设,从不阅读,最终一无所获;还有些人,像是在读书,却读的是坏书、邪书,结果受到不良影响,甚至走上犯罪之路。看来我们要读书,还必须要有选择地读书。
为了充分利用时间,发挥效率,有的书可以浏览,有的书就要细读。这样才能从书中悟出道理,发现书中的“黄金”;读到动情时,还要学会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这样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还能提高写作能力。
朋友,认真读书吧!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篇七:读书成长】
一个人,穷尽一生,也不能走完整个世界的角角落落。但是,当你拥有了书,便拥有了整个世界。
——题记
书,可是由来已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后期,就出现了有关占卜的书。但当时没有发明纸,人们就用龟甲和兽骨,这便是最早的图书——甲骨的书。
从龟甲兽骨到木头、竹子,再到纸的普及,甚至现代的电子化。书伴随着历史的成长。但是你不知道的是,书也在伴随着我的成长。
对书的认识,是在我的孩提时代。那一本本迷幻神奇的连环画,绮丽的色彩、夸张的画面,常常使我陷入了对美好世界的遐想。“丑小鸭”饱经折磨,蜕变成美丽的天鹅。这时,我手舞足蹈,会让自己作天鹅样,幻想着飞上了湛蓝的天空。
年龄渐长,我开始钟情童话故事。想去金碧辉煌而又神秘的宫殿,寻找化成泡沫的美人鱼;去寻找飞上天空的丑小鸭,问问它如何成为白天鹅;去富丽堂皇吧的宫殿一览睡美人的芳泽;再到卖火柴的小女孩那里买下她所有火柴,让她开开心心地蹦跳着回家,过一个快乐的新年夜。
告别了如梦的童年,我来到了红领巾的时代,我迷上了四大名著。被《水浒传》中的武松的豪气而吸引;对《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空城计而折服;为孙悟空的大闹天宫而拍手叫好;也为林妹妹的弱不禁风而唏嘘叹息……感受到罗贯中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气慨恢弘,也聆听到曹雪芹笔下黛玉的“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忧伤……
走进初中,我开始阅读世界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出身贫寒,但却没有自怨自艾,而选择自强不息、坚持信念。身残志坚的他用那惊人的毅力,手中的笔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读到这儿,我不禁潸然泪下,他的精神激励了我要努力,不放弃;《鲁滨逊漂流记》告诉我要勇于探索,勇于克服困难,面对挫折要冷静,从理智中解决问题,不鲁莽不慌张,从容应对各种问题。
书,让我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书,让我了解了人体的组成奥秘;书,让我知道科学知识;书是我的良师,书是我的益友。因为有书为伴,我的成长路上春暖花开。
【篇八:有趣的汉字】
汉字历史悠久,大约产生于四千多年前。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古往今来,我国有很多著名的书法家,他们有着许多艺术作品,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柳公权的《玄秘塔碑》……
汉字既可以用来写,也可以用来猜,比如字谜,我来给大家说几个:1、千字头,木子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2、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3、一点一横长,两点一横长,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4、一个王姑娘,一个白姑娘,一起站在石头上。自己个谜语不是很难,留给你们自己想吧。除了这些还有一些谐音:1、石头腌咸菜—一盐(言)难尽 2、老虎拉车—谁敢(赶) 3、三月的杨柳—分外青(亲) 4、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还有很多,我就只说这么多了。
最早的汉字是从事物的形状开始创造的,最初,人们是在兽骨、龟甲等平整的东西上刻字的,最后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人们就开始在纸上写字了。但是在古代并没有纸张,古人们就想到了一个方法—把烤的出干的竹条用结实的绳子连成一块块的大竹片。
汉字不仅神奇、有趣,而且还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呢!汉字的演变是从甲骨文开始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甲骨文的发现是在清朝光绪年间王懿荣发现的,有一年,他生病了,医生给他开的药方当中有个叫龙骨,他觉得奇怪就去看了药渣,最后,他在龙骨上面发现了一些字,于是就把上面的样子画在了纸上,检验后是处于殷商时期的一种文字。因为龙骨是龟甲和兽骨,所以人们便把文字叫做甲骨文,最后,人们找到了它出土的地方,从此,我国又多了一门学—甲骨学。
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汉字,除此之外,汉字还可以组合成一个词语,一句话,一篇文章,里面包含了不同的情感和韵味。
最后我想说,我爱中国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