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胡马度的作文

【篇一:我喜欢的诗人】

若将文化比作一条璀璨的银河,那么诗人就是银河中一颗颗闪亮的繁星,我认为,最闪亮的非王昌龄莫属。

无论是那句刷爆网络的“青山一道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还是那句让人热血沸腾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还是那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亦或是那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不论是哪一首都出自于“七绝圣手”王昌龄之手。王昌龄,字少伯,是“四大边塞诗人”之一,有“诗家夫子”之称号。

公元724年,王昌龄27岁,王昌龄过阳关,出玉门,远赴西域边关。边疆的天空格外明亮,皎洁的明月,雄伟的城关,感慨之下,一首《出塞》涌上心头——“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首诗好像带着我来到了唐朝的战场,让我看到战火四起,黄沙漫天。让我看见浴血奋战的士兵和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战甲。千百年来,无数的诗人都在讲述战场,即便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都不及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尽管千年已逝,王昌龄的诗篇从古至今依然是熠熠生辉,年少贫苦,却能勤学不辍;陈海沉浮,却能不忘初心,所谓的“七绝圣手”,圣的不仅仅圣在诗,圣的更是王昌龄那高洁挺拔的人格。

大唐诗人,或温暖,或豪迈,每一个名字都是一颗闪亮的恒星,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在这些恒星中,我最喜欢七绝圣手——王昌龄。

【篇二:夏日随想】

今天是7月26日,已经到了中伏,一大早,我吃完早餐,静坐在书桌前,手捧一本装帧简单质朴的书,津津有味的读着,思想的火烛在闪闪发光。

走进《唐诗宋词元曲》,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我眼前一亮,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让我领略到友情的宝贵,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让我佩服诗人的智慧,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让我感受到坚守边疆战士的爱国情怀,李清照的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让人读懂了一代才女一生凄美的爱情。我徜徉于古典诗词的这座美丽的殿堂,吟诵着这一首首千古绝唱,聆听着一个个诗人的传奇故事,我的心灵为之触动,思想的火焰在闪光,不一样经历造就不一样的人生,诗人的笔下的一草一木,一鸟一石都是有生命的,他们都是诗人赋予灵动意向,抒发情感的最好的载体,我在一角走进去,看到了别样的风情,脚步和灵魂都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洗礼,书写和风景是两扇门,同时开着。

我喜欢读书,书就像一位挚友,和我倾心交谈,书就像一位长者,教我做人的道理,书就像我的化妆品,滋养了我的精神。每当我偷懒的时候,耳边好像总有一位好友在提醒我,今天,你读书了吗?那一刻。我听见了自己的心跳,于是,我又重振旗鼓,继续用手敲击着键盘,那些心中激荡的雷声犹如千军万马,在广阔的大草原驰骋,奔向远方。我希望,在我的身边,一直有一个行侠仗义的花木男,一起挥剑杀敌,一起笑看风云。

夏日清晨,一样的人间烟火,并非孤独的行走,静坐读书,也是一种美,只要你愿意,只要你坚持,你的生活会多么有趣。

【篇三:忆唐】

踏上回唐朝悠悠的路,不会再有人世间的喧闹,仿佛间,唐朝的雄浑,庄严也在其中溟现,我仿佛听见陈子昂的一声“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苍凉心声,听见王昌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抑郁悲愤,感受唐朝,体验世间沧桑,体会人间冷暖。

走进了唐朝,便仿佛走进了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虽已逝去,但过去的辉煌又仿佛呈现在眼前,唐诗,一块晶莹剔透的宝石,闪烁着五彩的光芒,我们为此感到充盈和满足,亲近着一颗颗深远厚重的心灵,仿佛看到了诗仙李白那豪放不羁和豪迈的气概,诗海淙淙,教会我什么是爱,什么是情,什么是真正的愁,什么是真正的恨,延绵不绝。

想当年,开国皇帝李渊靠武力夺取隋朝,建立了唐朝,唐朝国力强盛,在后来的唐太宗时,国力更是愈强,虽然玄武门之变给唐太宗带来了不好的影响,但在他的努力下,国力日益强盛,知人善用,门下谏臣善谏,我看到了“初唐四杰”中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那份诚挚,也懂得了杨桐“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豪迈情感,唐朝的诗赋可谓空前繁荣,一派生机勃勃。

而中唐正是唐朝之鼎盛时期,天时地利人和,大街小巷处处充满了繁忙和喧闹,开明的唐玄宗励精图治,把国家推向了一个顶峰,而家家有田耕,岁岁有余粮,日子好不快活,但在唐玄宗后期宠信杨贵妃,不理政事,使得安禄山引起的安史之乱把唐朝推进了深渊,在马嵬驿,当众将持刀滑过杨贵妃,湛蓝滑过眼帘,鲜红流过雪白的颈,真是“六军不?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啊”。想到杜甫之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让我们认识到忧国忧民的杜甫,看到了当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可现在沦为了“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的凄凉和无奈,世间变化无常,可悲啊,可叹!

历史无情,总喜欢把每个细节描绘得淋漓尽致,总会给人以“发人深省”的觉悟,鞭策着每一个前进的人,唐朝亦是如此,无论片段如何精彩,到后来总会抛诸脑后,成为永恒回忆。是的,社会需要进步,文化需要延续,人类需要发展,我们才能不断进步!

【篇四:《史记故事》读后感】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两句诗是写汉朝大将军李广的,一直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最近我阅读了《史记故事》,终于对这位一代名将有了深入的了解。李广从少年时代就随着部队抗击匈奴。李广不仅箭术高超,还体恤士兵、善于用兵,所以在战场上让匈奴闻风丧胆,成就了李广的“飞将军”之名。直至六十岁高龄他仍然领兵出战,但就是那次随卫青出征,因为迷路受罚,流泪自刎。

李广一生为官清廉,做了四十年的官,家里却没留下什么财产。而他不仅视金钱如粪土,还体恤士兵,爱兵如子。每受赏赐,他总是和将士们一起分享。李广带兵,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见到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喝到水,李广不去靠近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吃上饭,李广一口饭也不尝。李广对士兵宽厚和缓不苛刻,士兵因此爱戴他,都甘愿在他麾下奋勇杀敌。我想这也是李广成为“飞将军”,一生中胜仗无数的重要原因所在吧。

我不由得想到了我们班级中的小组建设,北极鸥小组在上学期获得了校“美丽小组”的称号。他们的组长小婷应该是功劳最大的。课堂上,小组共学的时候,他们小组的讨论是最热烈的,她总是把最难的题目留给自己来回答。有时我甚至发现她将自己的思考结果告诉小组同学,让他们多多发言,于是他们小组的发言次数越来越多,得分也越来越高。值日时,分配任务时,她总是最多最累的。同学问她,她总是说:“我做作业速度快,所以做值日的时间就多,就应该比他们多做点。”在她的带领下,她们小组在每周的评比中都能名列前茅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老师为了促进几个小组的共同进步,想将他们小组的一个同学和其他小组交换时,他们都哭了好几天,这样的小组谁愿意离开呀!

建设国家原来和建设小组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需要这样的能人志士,最重要的是怀着深深的爱,热爱国家,热爱将士,热爱小组,热爱同学。

【篇五: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们在一天天长高,我们在一天天长大,在我们前行的道路上,有困扰,有喜悦,有忧愁,但是还有一样东西我们感觉不到他的存在,而他就在我们身边,他就是——责任

20世纪初在美国有位移民叫弗兰克,经过艰难的努力,积蓄了一笔钱开办了一家小银行。但一次银行抢劫导致了他不平凡的经历。他破产了,储户失去了存款。当他带着妻子和四个儿女从头开始时,他决定偿还那笔天文数字般的存款。所有的人都劝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的。”但他回答:“是的,在法律上也许我没有,但在道义上,我有责任,我应该还钱。”他用行动证明了自己,他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担当责任。

责任,无处不在,孔融让梨是责任,黄香温席也是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责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也是责任。作为学生,认真完成学习任务是责任,作为朋友,互助,宽容也是责任。人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两个人,一个人能担当责任,遭受了失败,并不气馁,并且又鼓起莫大的勇气,而第二个人,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好,做什么事情都没有信心,做什么都不行,跌入失败的低谷,这两种人,就是我们大家。

“玉可碎不可改其质,竹可焚不可毁其节。”关云长千里走单骑为的就是担当二字,林则徐高呼“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那些为国家,为民族而担当大任的人,值得我们敬仰。

担当需要勇气,需要信心,需要智慧,需要实力……“不畏浮云遮望眼”,担当需要舍我其谁的气魄,不计较个人得失,不怕艰难困苦,勇于为自己,为他人,为集体而担当的人才是大写的人,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我们生于和平时代,也要勇于承担,为自己,为亲人,为集体,为国家,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创造人生的精彩,书写生命的辉煌。

【篇六:读《古诗词》有感】

坚守就是坚持守卫、不离不弃。

坚守文化,坚守岗位。当我看到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想起了老师在讲台上辛勤执教;我想起了清洁工在街道上默默的打扫;我想起了交警在十字路口挥舞着双手。

坚守文化,坚守国家。当我看到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想起了黄继光,他用他的胸膛挡住了敌人的子弹,为队友的冲锋提供了计划。当我看见“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我想到了一个奄奄一息的老人,在想到国家还没有平息战乱,心有不甘。

当我看见“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我仿佛看见一位边塞诗人正站在城墙上,远远地注视着匈奴人。当我看见“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我似看到一位白发老翁在初秋时节,暑威仍厉,天气的闷热与心头的煎熬,使他不能安睡;他更是因为想到那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却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但他们哪能想到,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的干干净净。

当我看到“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我看到了一位正值壮年的爱国诗人渴望上阵杀敌,却被皇帝从前线调回。当我看到“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一位拖着年迈孱弱的身躯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原来是心中还在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驰骋沙场,就连做梦都在想着自己披着战甲为国出征。

坚守文化,坚守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深刻地说明了李白与汪伦的感情深厚。一则故事,讲述的是大学五位同学,他们住一个宿舍。其中一位是从乡下来的,城里的四位就让乡下来的打水、拖地……乡下的也不多说,就这样四年。大学毕业之后,乡下来的出来开始创业,而城里的四位也都学有所成,很多大公司都向他们掏出了橄榄枝,他们都在犹豫不决。而此时,乡下的也邀请他们到他的公司工作,四位毫不犹豫的就来到了他的公司,他们的原因是:“不是你开的工资有多高,而是因为大学你为我们打了四年的水。”

中国古诗词源远流长,是中国古文化的精粹。坚守文化,坚守古诗词。

【篇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上有几大不可思议,而中国就占了其中的两个,其中一个便是长城。

长城又被称为万里长城,主要的作用是用来阻隔敌骑的行动。曾有诗誉之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它不单单只有城墙,还有许多的屏障、亭。标相结合的军事防御体系。

从它刚刚开始修筑时就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自镐京,然后就是春秋战国时期了,它的修筑就进入了第一个高潮时期,也是第一个高潮,虽然修筑的进度较短。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才开始修缮以及连接,所以才故有万里长城之称。

明朝是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我们大家所看到的长城多半是秦和明这两个朝代的。它主要分布在河北、山西、天津、北京等等五个省、区、市。其中河北境内长度大约为2000千米,陕西省的长度为1838千米,加起来总共约8851多千米。但是,秦汉及其它更早的长城长度约为一万多千米,总长度至少为2至3万千米内。

直到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保护单位之一。

现在看到长城时,真是钦佩祖先们和劳动人民的团结。

【篇八:在文学的陪伴下成长】

漫步在校园中,听着教室里的早读声,心中恍如埋下了一粒种子,伴我成长。

“力拔山兮气盖,时不利兮骓不逝”,这时项羽望着自己的大业即将覆灭时,心中的悲痛与无奈;“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面对死亡而发出的呐喊;“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这是屈原的一身正气,刚正不阿。

楚辞,一份雄心壮志。

戴天山上,有李白“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的忧愁;巴山夜雨中时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深情;边塞关前,有王昌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豪情;高山流水间,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闲,唐诗首首,是诗人游遍天涯的感悟。

唐诗,一条流觞曲水。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那是李清照回忆自己划舟误入藕花池,惊起水鸟时的美好生活;“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那是辛弃疾看到别人一家生活自在悠闲时的向往和留恋;“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那是苏轼出猎时的有感而发和想要辅助国家抵御外敌的壮志,宋词,是词人放眼现实的感叹。

宋词,一幅生动名画。

寻《西游记》去,那是孙悟空与妖怪斗智斗勇,唐僧的心中一向向善,天兵天将的威风凛凛,令人寻味;寻《水浒传》去,那是梁上好汉在为民除害,政府官场的黑暗腐败,英雄豪杰的被逼无奈,令人痴迷;寻《三国演义》去,那是英雄们的雄心壮志,军师们的神机妙算,生死战场上的拼杀搏斗,令人感叹;寻《红楼梦》去,那是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少见多怪,金陵十二钗的过人风采,四大家族的兴衰起落,令人陶醉。明清小说,是作者头脑中正能量思想的抒发。

明清小说,一本鸿篇巨著。

从楚辞到明清小说,从春秋战国到改革开放,文学的种子一直传递至今,而我,新时代的小学生,更应该让这份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经典、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伴我成长,直到永远,永远……

【篇九:倾听历史】

五千年的华夏五千年的历史,如此悠悠长河,自古贯今。五千年经历了多少潮起潮落,浪高浪涌,五千年的历史如一部乐章,有着激昂澎湃,有着高亢雄壮,也有着舒缓温馨,婉约凄迷……

五千年的悠悠历史,五千年的歌。我喜欢倾听这首歌。

听那铮铮铁骑、萧萧马鸣,无数的王朝便是在这样的声音中倒下去、站起来。而英雄也正是在这刀刃相接的时代被造就:卫青、霍去病的勇猛骠悍;“飞将军”李广更是留下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美名;“精忠报国”的岳将军更是用他的满腔正气震撼了天地,“还我河山”昭示着他的决心,“八千里路云和月,三十功名尘与土”则又体现了他的豁达与爽朗……这样的人物举不胜举,他们带给我的是无比的震撼,是满腔的热情,是一身的正气。

听那歌舞升平,人民安居乐业的声音,那是心系天下的贤明君主的杰作。听这段历史,让我懂得了慎始敬终、谦冲自牧、虚心纳言、居安思危。

听史,最乐莫过于听文人墨客的诗词曲。李太白的豪爽俊逸,杜甫的沉郁雄浑,白居易的忧国忧民……苏轼的豪放洒脱,辛弃疾的铿锵有力,柳永的婉约清丽,李清照的忧愁凄楚,《窦娥冤》、《西厢记》则更是千古绝唱。听这一段,可以吸取很多的精华,让精神和性情得到陶冶,这便是艺术的殿堂。

听司马迁如何著《史记》,便可从中领悟到人生的意义;听陶渊明的“归去来兮”,则让心得以洗礼,不慕名利,如莲一般清高,如菊一般寂静高雅……

听史,让人从中懂得了很多很多,在享受的同时,可以自察自悟,历史是一位睿智的老人,他教给你人生的一切该拥有的美德,教给你无穷的智慧。

倾听历史——倾听华夏之音!

【篇十:遨游在阅读的海洋里】

没有阅读的人生是残缺的。

——题记

生活需要阅读,它充实我的生活,充实我的生命,没有阅读的人生是残缺的。

我热爱阅读,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读春雨,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读大海,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豪情。读石灰,读出了它粉身碎骨不变色的清白。

从小时候的“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到现在的《鲁滨逊漂流记》,我读过不少的书籍,品味过许多书中人物的情感,与他们同喜同忧,同哀同乐,天真的我不知为此搭上多少眼泪。当我读到孙悟空被唐僧无情的赶回花果山时,我真为悟空感到惋惜啊;当我读到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时,我读出了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以及诗人悲愤的情感;当我读到老舍先生笔下的祥子由憨厚老实最终被黑暗的社会所吞噬时,我读出了中国城市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以及老舍先生对旧社会的控诉……

我认为,阅读是一件乐事,它载着你到达知识的彼岸,引领你走向知识的殿堂,玩弄妙趣横生的成语,品系意味深长的诗歌,感受丰富多彩的世界。

其实,青春期是我们学习和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不应该只局限于国内的文学作品,也要多读读国外作家的著作,品味异国风情,领略不同领域的不同色彩,学习做人的道理。

阅读不仅能扩大我们的视野,还能提高我们的品味,洗涤我们的心灵,增长我们的智慧。俗话说:'人越愚,越吵闹”,那么社会将不会太平,既然如此,我们更要阅读,在阅读中逐步提高自己的品味,在阅读中抛弃世俗的繁琐之事,洗涤自己的心灵,保持内心纯洁,才能以平和的态度带人,促进社会各项发展。

其实,人从一生下来就是在模仿中学习的,人的一生也是一个逐步模仿成形的过程。那么,我们就要学习书中人物的美好品德,品味他们身上的优点,并发现自己的不足点。对于我来说,阅读就好比一块对比镜,我会拿书中人物与自己进行对比,改正自己的不足,这才是阅读的最大功效啊!

愿千万少年快乐阅读,在阅读中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改正自己身上的不足,从而真正达到“开卷有益”!

热门推荐
1家人的爱
2参观东莞粤剧博物馆
3种子运动会
4一杯纯净水
5一本书,一份情
6仿写三袋麦子
7太空漂流记
8诗词邂逅
9读懂父亲
10爱我的妈妈
11军训感悟
12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
13我心中的桃花源
14走过四季
15我是一朵七色花
16我的理想
17小猪找朋友
18我的小传
19如果网络取代纸质报刊书籍
20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
21春天里,我们播下奉献的种子
22第一粒扣子
23我的大哥
24寻找父母童年的美味
25学生作文
26长泰漂流乐无穷
27我好想让它回到身旁
28温暖的旅程
29美丽的白羽公园
30我最喜欢的动物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