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官场的作文

【篇一:我谈李白】

我愿李白长醉不醒。

提起唐诗,你最先想到的是李白他老人家吧?我和你想的一样。你问我从什么时候知道他的,当然是那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了。可是随着对李白诗文的学习,他的人格渐渐清晰。今天我带你再读李白,谈谈这位饮酒作诗的仙。

李白像大部分文人一样,对自己怀才不遇而感到万分沮丧,算是个俗人但他不是个“庸才”,偏偏是个自负的人。所以在沮丧之时,才有了高举酒杯,喊出的那句“天生我才必有用”。李白注重名利,一心想获得高官爵位,在政坛上有所成就。当唐玄宗一道圣旨发到他手中时,李白便“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是何等狂放,对官位何等痴迷。却没料到唐玄宗把他当成李龟年这般宫廷乐师,成天叫他写歌词。这是对李白的一种侮辱,李白只得借酒消愁。其实在我看来,李白入京便是一个错。

现在为了做官而不离开更是错。我知道李白个性豪放,而宫中多明争暗斗的小人,他怎么能承受得了?李白醉酒让高力士脱靴便印证了这个事实。不过之后“赐金还山”倒也是明智。

可惜天生个性中的豪放让他生活得并不舒坦,他的“安能吹眉折腰事权贵”远比不上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宁愿孤芳自赏,生活贫苦却悠然自乐,但李白没有这般豁达。总是舍不得他那一肚子的才华。李白,我邀你举杯,你若醉了,至少还能做出让高力士脱靴这样的壮举,至少还能写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诗篇。你那三百杯的潇洒令我折服,但你若醒了,不能直面现实,总是一错再错。

面对李白这样的俗人,我没有资格说什么,毕竟李白的才华足以令我叹为观止。

记得小时候读“飞流直下三千尺”,有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喜欢那种夸张的感觉,从这句开始触动着我蛰伏的神经。李白的诗带给我们的震撼早已说不清了,那一醉一醒,一悲一乐,山水明月间,我体会到了你的心,你向往美好的心。

羡慕李白游山访水的经历,敬佩李白一手举樽一手挥毫的才情,更理解李白这样一个正直的人在乱世中的苦闷。官场不适合他,他不适合官场,那片污浊之地只会让自然之子的他渐渐被侵蚀。

愿李白长醉不醒,与我等一同消那万古愁。

【篇二:真情永存】

傅山与鲁迅先生都说,写字作文要真,去掉华丽辞藻,摒弃虚浮赘余,抒发真情真性。这是写字作文的真谛,亦是为人处世的真谛。

真情的文字能感人至深流传久远。李密在《陈情表》中用真情打动了皇帝,最终不用做官,保住了一世名节,至今读来也不禁入情潸然;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用肺腑之言,定格了一个竭忠尽智的能臣形象,鞠躬尽瘁的衷情令后世景仰;韩愈抗颜而为师,其《师说》犯流俗而无惧,理真情切,读之颔首。

高山流水,那是朋友之间的倾诚真悟,相知而相守,谱写一段传奇佳话。伯牙和子期本不相识,却因一首高山流水惺惺相惜。知己相交,心神契合,他们不曾用只言片语去表达,而是将其融入一首首动人的曲目中,相娱相悦,会心一笑。举手投足之间,亦能体会到友人的真情。

对待人生,苏轼不论身处朝廷还是蛰居黄州,他都不屑饰心迎世。对统治者直谏,不畏权贵;“谤讪朝廷”被贬,也致力兴教化移风俗,颇多政绩。在黄州,看到百姓疾苦,官场黑暗,他用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诗章抒发自己的悲痛之情,毫无掩饰。嬉笑怒骂,鼓舞于笔端。苏轼一生,真正做到了‘去粉饰,少做作,有真情’。中国历史长河之中,凭借‘真’字被人铭记于心的不胜枚举。屈子呕心成《离骚》,忠肝义胆曒日月;陶潜顺真情而活,逃离官场,自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适之趣。他们随心而行,随性而活,相比那些粉饰人生的人,全然多了一份自在与快乐。

在真情的引领之下,感动与敬佩踵继纷来。汶川地震中,无数父母真情彰显在灾难废墟上,超越人的极限,挡住砖块瓦砾,留给孩子生存的空间,用生命支撑起孩子的一片天。还有我们熟知的‘暴走妈妈’‘最美妈妈’等,都是真情完美的表达,他们向世间证明了真情之伟大。没有任何雕琢矫饰,用自然而真实的行动,诠释了真情的伟大与高尚,温暖着我们,也感动着时代,令世人敬佩,传递着真情。

多一份真诚,便能获得他人的信任;多一份真心,便能赢得他人的真心相待。在真情的引领下走完人生,便能收获到满满的真情。

以真心做人,以真情处世,真实坦荡过一生。

【篇三:心灵的视野】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扇窗。那么,你的窗户朝向哪里呢?透过视野,寻找你的窗户……

如果你站在广袤的大地上,你会不会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

如果你处于官场逆境,你会不会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如果你立于三尺讲台,你会不会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宏愿?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他是陶渊明。拥有“闲田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他已满足,这不是因为也不代表,更不足以说明他视野狭窄,没有远大的志向。恰恰相反,是他高瞻远瞩,远离世俗的污浊。他凭借智慧与清高的品格凌于世人之上,站在时代的制高点。视野穿透沧桑世事、混浊官场,他用鄙视的目光看待富贵与荣华。他决然的弃官归园打了污浊一记响亮的耳光。

处于山村的田园,视野会更开阔。窗外,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他是范仲淹。面对岌岌可危的宋朝王室,他真的不愿目睹亡国的悲剧。于是,他努力了,但是,他失败了,他失意了。可那颗爱国之心却不曾动摇过。于是,带着自己的忧伤与哀愁,他缓缓地登上了岳阳楼。“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他用最乐观的态度去掩饰无尽的失意,渴望国家拥有似锦的前程。

处江湖之远,立岳阳高楼视野广袤,窗外,风风雨雨,花开花败,家兴家亡,国荣国衰,都在心头……

“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他是辛勤的园丁。他们把三尺讲台作为自己坚守的阵地、把粉笔当作耕耘的工具,在一面面黑板上挥洒汗水与心血。为祖国的未来,为民族的希望,他们把“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最伟大的使命付出着,为花朵们提供了一片肥沃的知识土壤。

站在三尺讲台上,他们把四十五分钟站成了几十年,直到一排排绿意盎然的大树拔地而起。百花竞放时,他“在丛中笑”。

当生命只有一生一世,我们别无选择。但我们可以选择看生命的角度,可以选择拓宽视野的范围和提升视野的高度。即使,我们只有一生一世……

【篇四:自由为话题的作文】

【篇一:自由为话题的作文】

遥望那翔于青山绿水的一行白鹭,沐浴着栖于草尖树木的阳光,倾听那折柳送别时回首复回首的依依琴音……

漫步在细雨微扬的乡间小道。风丝柳片,草木花卉,枝枝叶叶总关情。嗅着一缕若有若无的泥土芬芳,内心淡泊如清茶。远处山峦连绵着山峦,在青色中略显苍黄。感受着自然所带给我们的一片依然与自得。

我渴望着,向往那寄情山水的文人雅士们。他们让自然滋润自己的心灵,让自然洗涤自己的浮华,让自然净化自己的灵魂……

淡泊是感悟自由的源泉,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追求。

田园诗人陶渊明脱下了乌纱帽,远离欺诈、争夺、喧喧嚷嚷的官场,选择与良田、菊花相伴,醉心于平淡的田园生活。其实这就是一种切实的享受,对自由的无限追求。陶渊明真正的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游于平淡的田园中,解放自我。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平淡的心境,远离官场是是非非的一身轻松,缔造出令自己满意的纯净生活。享受到了大自然所赋予的惬意生活。

著名思想家庄子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庄子生活在战国时期,曾做过漆园小吏,生活很穷困的他,却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请。正因为世道污浊,所以他才退隐;正因为有黄雀在后的经历,所以他才与世无争;正因为人生有太多不自由,所以他才强调率性,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依赖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种逍遥自在境界。由于自己对现实情形过于黑暗污浊的一种强烈觉醒,庄子在真正意义上领悟到淡泊的可贵,自由的价值。

淡泊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追求,更是对自由真正的释放者。拥有平淡的心境,就像是饮一杯清淡的茶,沉浸其中品会出自己的味道,自由的怡然。悟出“平平淡淡方为真”的人生哲理,缔造出真实的自我,品位有滋有味的生活。

【篇二:自由为话题的作文】

遥望那翔于青山绿水的一行白鹭,沐浴着栖于草尖树木的阳光,倾听那折柳送别时回首复回首的依依琴音……

漫步在细雨微扬的乡间小道。风丝柳片,草木花卉,枝枝叶叶总关情。嗅着一缕若有若无的泥土芬芳,内心淡泊如清茶。远处山峦连绵着山峦,在青色中略显苍黄。感受着自然所带给我们的一片依然与自得。

我渴望着,向往那寄情山水的文人雅士们。他们让自然滋润自己的心灵,让自然洗涤自己的浮华,让自然净化自己的灵魂……

淡泊是感悟自由的源泉,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追求。

田园诗人陶渊明脱下了乌纱帽,远离欺诈、争夺、喧喧嚷嚷的官场,选择与良田、菊花相伴,醉心于平淡的田园生活。其实这就是一种切实的享受,对自由的无限追求。陶渊明真正的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游于平淡的田园中,解放自我。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平淡的心境,远离官场是是非非的一身轻松,缔造出令自己满意的纯净生活。享受到了大自然所赋予的惬意生活。

著名思想家庄子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庄子生活在战国时期,曾做过漆园小吏,生活很穷困的他,却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请。正因为世道污浊,所以他才退隐;正因为有黄雀在后的经历,所以他才与世无争;正因为人生有太多不自由,所以他才强调率性,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依赖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种逍遥自在境界。由于自己对现实情形过于黑暗污浊的一种强烈觉醒,庄子在真正意义上领悟到淡泊的可贵,自由的价值。

淡泊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追求,更是对自由真正的释放者。拥有平淡的心境,就像是饮一杯清淡的茶,沉浸其中品会出自己的味道,自由的怡然。悟出“平平淡淡方为真”的人生哲理,缔造出真实的自我,品位有滋有味的生活。

【篇三:自由为话题的作文】

自由如水,甘之如饴澄澈至极,平静致远超脱外物。用指尖轻轻一触,清而澈,凉而柔,自由便是这般滋味。

陶渊明的自由仿佛雾气,沾湿万物不留痕,只求得润物细无声。他天生就是自由的,世间的管束奈何不了他,归去来兮!既自以心为形役,觉今是而昨非。就算居于陋室,吃着粗茶淡饭,饮一壶小酒在乡间赋诗独徘徊,就算扛着锄头,耕种在田间,那也是自己的自由。比起在笼中精心喂养的小鸟,山间自由的小鸟不是飞得更欢畅吗?

庄子的自由仿佛山间吐出的清泉,摆脱了甜的诱惑,褪去了苦的香醇。他只愿在梦中化蝶而逍遥,只愿随那盘旋而上的鹏者浮游于天地。世界不过是他的主观产物,何去在乎那权势之争,谁言非要承受那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氤氲之间,明月可掇,在这清风夜唳之中守望那明月,淡罢,淡罢,绝不为万物所主宰,我独逍遥于濯浊之外,蝉蜕去拖累,只愿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的自由是一条浩荡之河,永远积极向前奔流。虽然被贬黄州,满腹抑郁,却安慰同行船客,“物与我皆无尽”世外污浊与我何干,苏子我依旧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他大声吟唱:“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他历经官场磨难,但始终坚持自我,这是另一种积极的自由,是种看破世间红尘的撒脱,苏轼为自己的思想独留一片清静的自由之地,它不断奔涌,洗刷尽世间尘埃,淹没世间的磕磕拌拌。

李白的自由宽广似海。在那个烟花三月的年代,人们都渴望有地位有钱财,而他却偏偏远离尘世,逃离官场,纵横与天地之间,浪迹天涯,以潇洒自适,过着属于自己向往的自由如水生活。

自由如水,你我抓不住它,不管外界再怎么压迫,它总能从指缝轻轻流过,小如珠,大如海,它是古今人永远的追求和向往。它可以映照任何颜色,本身却什么颜色也没有,惊鸿一瞥,自由如水,悠悠远远,那一片缟素,是为自由而唱的缥渺之歌。

【篇四:自由为话题的作文】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我静静地走在一望无际的荒漠上,一步一步,直到落日的余辉从我的脸上一点一点的退去。我停了下来,坐在篝火旁,抬头仰望天空,稀疏的星辰零零点点地挂在那里,仿佛它们本应该就在那里。而我,却明白自由是一种孤寂,一种对生命的顿悟。

清晨,我挂着一壶壶水出发。一阵微风吹过,天气有些许的凉意,我裹紧衣服向前缓慢地走着。突然,大地红光万丈,似那滴血的牡丹。微光一点一点变成红光,而我静静伫立在原地,如虔诚的信徒,庄严注视着。接着红光刹那暗淡。我不想它消失,于是我向着红光的方向奔跑着,可是它还是消失了。

太阳一点一点露出真容,天气也暖和起来,我却停了下来,在脑海里寻找着那一抹红。

对啊,太阳本就该在那里,那红光只不过是一个陪衬罢了。

我又开始慢慢地前进,不知道我要去哪。可是我再也找不到如清晨那般的喜悦。环境只有我细微的呼吸声,陷入了一种孤寂,我不正是体会着自由所带给我的一切吗?无拘无束,无所顾忌,没有对事物的期许,或许真正期许的还是那抹红吧!

我很开心,我可以一个人静静地体悟我所喜欢的。我可以一个人静静地品味我所经历的。我,起码是自由的。

陶渊明本向往自然,却从官,终忍受不住自然的诱惑,回来享受自然。

而我呢?是不是我的自由就经历一次又一次生命的洗礼而渐渐安静下来呢?所以,我的自由是孤独的。但是,我喜欢。

沙漠上无不是单调的重复着一个颜色。偶尔我眼前出现几株植物,他们同样是静静的呆在这里,与我一样,孤独的坚持他们的自由,坚持他们所向往的。

沙漠的落日不比海上的落日那样动人,却有着另外一番味道。

它衬着一切,仿佛是一个完美的背景,默默地付出着。“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我本应该是孤寂的吗?还是我向往的自由于我而言只是一种奢求?

大梦惊醒,夜已深了,我应该在哪?我可以为自由付出吗?这样的代价太大了。我喜欢的我却无法得到,只有倚在床边,摇头苦笑罢了。

【篇五:自由为话题的作文】

眼前是白茫茫的积雪,须臾间凛冽的寒风已经把刚刚离家的喜悦吞噬。一意孤行的我下了北上的火车,静静地向前踱步。

街旁是一间字画店。店面虽小,却装潢得古香古色。在踏入店门的那一瞬间,我想起了他。

他或许是我最歆羡的文人了。舞文弄墨,逍遥洒脱。可是在他客居异乡的时候,生命中的束缚也曾令他徘徊彷徨。被贬黄州,受众鄙夷。官场中寄予的一切都由希望化为绝望。他的自由,来自于傲骨中的一份坦然。正是因为他不羁的心态,才使他卧居山林、独斟自饮后在诗篇的造诣上卷起千堆雪。他的自由,是随遇而安,是随性而为,是“人间有味是清欢”中的淡淡恬适。月光可为衫,芒鞋轻胜马,他在仕途的洪流中收获的那一份自由,叫做安然。

我走出小店,心中一丝丝涟漪涌动:这次不辞而别的旅行,究竟得到了我想要的自由了么?我在人流中无目的地找着什么,倏地,耳畔鸣起了肖邦的夜曲。

他或许是我最羡艳的音乐家了。带着律动的音符,时而舒缓地流淌成一条汨汨的溪流,时而沉重地凝聚成一层氤氲的薄雾,压在共鸣者的胸口。他的自由,来自于将亡国痛、家境寒的悲伤砺炼出的那一束火焰。星星之火,将音乐这条路上所有的荆棘燃尽。留下的余烬,叫做赤子之心。他命中注定是一位引火者,将点滴的自由的渴望,交织在每一部旋律之中,他在艰难险阻的征途中收获的那一份自由,叫做不屈。

音乐戛然而止,却把冗长的回声激荡在我的心底。在陌生的人群前,在陌生的景象间,我发现自己要找的东西,叫做慰藉。我要的自由,并不是离开我曾经拥有的款款深情,而是找到一个倾诉苦楚、欢愉的空间。它不同于不屈与安然,不同于冰冷与火热的温度,不同于过度的关怀与陌生的安置。

雪落无痕,心掷有声。空中的云和岸边的海都在用不同的态度张弛着彼此的美丽。自由的火花,闪耀在我们最本真的心底,叩击着我们前行的决心,昭示着我们每一个梦的开始。

【篇六:自由为话题的作文】

我羡慕蒲公英,当微风拂过,它就随着风翩翩起舞,自由地飘向远方;我羡慕小鸟,张开翅膀就可以飞翔,即使到达不了万里高空,也足够能感受到清新的风和蓝蓝的天……我羡慕他们,因为他们的自由。

美国一位哲学家曾说:人本身就是自由的,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的确,有时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太多负担,太大压力,才感觉到不自由。我们可以给自己减刑,自我释放,生活得像蒲公英和小鸟那样自在。

余秋雨曾在他的作品中写道:他的一位朋友进监狱后并没有放弃自己,而是在不自由的、布满铁栏和灰色墙壁的监牢里学习外语。刑满释放后,他带出了一部六十万字译稿,并准备整理出版。我想虽然他是刑满出狱的,但是他为自己大大减刑,让自己限制的身得到自由的心。茨威格在《象棋的故事》了写一个被囚禁的人无所事事,度日如年,而获得一本棋谱后,日子过得飞快。在上例中,外语就是余秋雨朋友的棋谱,正因为这样,他才没有感到监狱这座牢笼对他的压迫和囚禁。

很多人明明生活在自由的环境,却把自己的心关在自己建造的监狱里,不懂得自我减刑。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公交车售票员很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懒洋洋地报站名,爱搭不理地售票,时不时地看着手表,漫无目的地看着车窗外。我想这辆公交车就是他的监狱,他也不知道刑期是多久。如果一件事是我们必须做的,与其痛苦地去做,还不如释放自己,让自己活得更自由些。

有时候,不自由都是人们自己设好的圈,可是偏偏却要走进去。不自由并不是类似监狱这类有形的物体,最可怕的就是自己给自己的无形的负担。所以,当我们感到被束缚、疲惫时,我们何不放下背包,学学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洒脱?李白在仕途不顺时,并没有垂头丧气,依然满怀雄心壮志,饮酒作诗,释放心中的苦闷和不满,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迈与自由。我们也可以学学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散淡,陶渊明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心中装有完美桃花源的自由和闲适的心情。

人类可以在不自由中寻找自由,也可以在自由中设置不自由。环顾四周,有多少人陷在自己设置的不自由中,如学习的压力、工作的压力等,人们的头上总顶着一片乌云,眉宇间锁着一种苦闷。

为自己减刑吧!像蒲公英一样随风自由飘荡,像小鸟一样在蓝天展翅飞翔。除了自己,谁还能让你恢复自由呢?

【篇七:自由为话题的作文】

对于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来说,“自由”算得上是一个最熟悉的词了,无论是在政治历史书上,还是在大人们说的话中基本上都可以找到它的影子。但是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我们真的自由么?咱们从小往大说吧:小时候,当你上课时和同学说话时,老师往往会抓住你教训一顿,难道我们没有说话的自由么?再长大点,当你可以骑车上马路的时候,会发现有人行道和车行道之分,难道我们不可以想走哪儿走哪么?等到你成人了,哪天气儿不顺,没事打110玩儿,警察马上就会找到你,难道是我们没有打电话的自由么?

对于以上这些疑问,我认为这是有些人对自由意义的曲解。在地球上,一共居住着60亿的人,如果每个人都是完全自由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那全世界不就乱了。自由,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所以我们不可以只顾着自己逍遥而把别人的自由给毁了。就用上述的例子来说,当你在发挥说话的自由时,有没有想过其他人听课的自由?当你在大街上自由狂奔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其他车辆行驶的自由?当你因为心情不好而故意拨打110时,有没有想过其他需要帮助的人的自由?正因如此,才有了一些本着大家都相对平等的秩序出现。这并不是剥夺了自由,而是极大程度上地维护了每一个人。

再看一个全世界都知道的例子。我们来看美国。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在美国,每个公民都有持有武器的自由。这一点与中国的情况大不相同,以至于让某一部分人对美国赞赏有加,而对中国保持“白眼”状态。但是不知道他们观察过没有,美国的杀人事件可是比中国多了不少。这就跟美国的自由政策有关。在中国,你和某人因误会结下仇,第二天不会有什么事;可要是在美国,碰见那个心理狭隘的,第二天就没准去见上帝了。他使用了他的自由剥夺了你活下去的权利,难道这样就是对的么?更有甚者就是因为自己心里不痛快就开始向别人扫射,难道这就是我们想要的自由么?

为了每一个人都有享受自由的权利,我们必须要用秩序来规范它。在不妨碍别人的情况下行使我们的自由,这才是它的真谛!

【篇八:自由为话题的作文】

人生在世,没有绝对的自由。庄子眼中,如若一个人自由,必然已达到“一物我”的境界,然而仔细一想,当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时,人的外在形体必已消失。灵魂在摆脱形体后的回归才算真的自由。想起一本书《天蓝色的彼岸》中对死的描写:“人死后会升入天堂,但这并非是真正的回归。只有当心中无所牵绊,才能通往天蓝色的彼岸。那时,我便不再是我,我是青山,我是绿水,我是一切。”

所以,自由便在人们心中成为一种理想化的追求。当然,自由包括物质自由和精神自由。除非是像庄子那样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我认为精神自由往往是建立在物质自由之上的。李白,一代诗仙,他的诗张狂霸气,随行自如,不难看出他用有着丰富且自由的精神世界。然而他周游各地,钱从何来?曾有人推测她的父亲李客是一个家财万贯的大富豪,才使得李白能够拥有那么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游山玩水的自由。相对的,海子,同样是才华横溢,却贫困潦倒。他曾经到小酒馆,想以一首好诗换一壶好酒,老板却因同情他免费给了他一壶。海子没有接受,怅然离去。年轻的海子选择卧轨自杀,难道他的精神世界不够自由吗?如果说他卧轨自杀是因为这个世界不符合他的理想,“喂马,劈柴,周游世界。”这是海子眼中凡人的幸福。然后即便是这种幸福也需要起码的物质保障。连凡人的幸福都无法达到,所以他憾然离去,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美好理想寄托给灵魂,永远离开了人世。

这也就是为什么人在年轻时豪情壮志,甘愿为了事业牺牲自由,在逐渐提高自己的物质生活之后,厌倦官场的明争暗斗,想要获得内心的宁静,于是就此放下事业,远迁郊区或者背着硕大的旅行包四处旅行。

自由始终是彼岸的一座灯塔,射出不明不暗的光芒。明知道那是不可触及的别处,却仍然执意前往。而利欲是挡住光芒的乌云。有人因此被蒙蔽了双眼,沉醉不知归途。但当人们凝神细看,还是会依稀地看到那微弱的光线,所以,若想在尘世中追求相对的自由,先要为自己积累一定的物质基础,并且时刻不忘自己对自由的这一份热忱。即使永远也到不了彼岸,仍然会感到一束来自远方的光束静悄悄地打在身上,带着一股平静的力量。

【篇五:立身成败,在于所染】

立身成败,在于所染,更在于你如何对待所染。——题记

“出淤泥而不染”这句话说的是在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而人们也常用这句话来比喻荷花的洁身自好,因为荷花虽然出自淤泥但不受污染依然开得十分娇艳。

其实要立足于社会,想要得到他人的认可也在于你的所染,在于你生活的环境和朋友。

曾经有过一个很好很好的朋友,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她站在学校的操场上对着我笑,阳光打在她的身上,也打在我的身上,暖暖的。于是这个阳光下的女孩就被我记在了心里,后来我在教室里看到了她,原来她是我的新同学。很热情的跟她打招呼,然后两个人就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说个没完,彼此心中都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

从此她就成了我生命中的第一个死党,我们总是腻在一起谈老师、学校、梦想、未来,做着相同的事。那时的天很蓝草很绿我跟她也很好。

随着慢慢地接触,我知道她的学习成绩并不好,而她确实个很聪明的人,但就是容易被花花世界所迷惑,也就是耍心重。可是我们曾说过要在一起读高中的,所以她说为了这份友情她愿意努力地学,她也说相信只要她的身边有许多上进心强的人她就能慢慢的进步的。她说她要成功,要我好好激励她,在她快要走向迷途的时候管住她。

一直都陪在她身边,因为怕她会接触一些不良少年给她带来不好的影响。她也越发的认真起来,小升初的那次考试竟然到了班上的第一。没有作弊没有抄袭,全凭自己,就连老师也说她上课是听得最认真的那个。第一是她应得的,只是不知道她能让这个第一维持多久……

时间迫使我们分开,我们在同一个学校,却不在同一个班,每天做着不同的事,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集体中,了解着不同的人。或许是因为她每次需要的时候我都不在的原因吧,我们之间渐渐地就疏远了,哪怕会在楼道的转角碰到,也不过会给对方一个微笑,甚至有时候连微笑也很难有一个。不冷不淡的友情让我害怕,生怕一个曾经那么要好的小伙伴就离我远去了,更怕她没有我在她身边管着她,她会被这个世界迷惑,从而坠入无边黑暗,无法自拔。

嗯,果真,岁月这把无情的刻刀,改变了她的模样,她变坏了。成绩一落千丈就算了,还变得连我都不认得了,就算见了也当做是陌生人了。不该放纵她交那些“狐朋狗友”的,让那个禁不住诱惑的她就此变成一个我不认识的人。其实也怪我,怪我没有在她快要走入迷途的时候叫她回来,现在好了,她找不到回来的方向了,只能胡乱地在那条漫漫长路上闯了。

她失败了,她无法做到荷花那样“出淤泥而不染”,那些混乱复杂的生活圈子将她同化,套牢,她变得面目全非了,她不再是她了。

偶尔看到站在阳光下的她,却惊觉天没有以前那样那么蓝了,草也没那么绿了,暖暖的感觉消逝了,我跟她也不会再那么好了。

出淤泥而不染,真的没那么容易!

但翻开史册,“出淤泥而不染”的例子却数不胜数,他们洁净挺立于世,光芒穿透长长的时间隧道,普照万物众生。

林则徐出身于贫寒的教师家庭,他的父母都是品德高尚的人。幼年时,其父林宾日教育他“不妄与一事,不妄取一钱”。林则徐26岁中进士后,在翰林院里当文官,36岁时离京出任杭州、嘉兴、湖州的“道员”,即这三地的行政长官。杭州风景如画,美女如云,鱼米之乡。如果是个庸人,在这人间天堂当官,岂不悠哉游哉!

但林则徐对于官场的种种陋习十分反感,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省垣孔道,冠盖如云,自辰迄酋,无非对客,事上接下而外,即为送往迎来,一切公牍管札,转待灯下理之,而精力固已惫矣。”在此任上,林则徐干了一年后,以父亲生病为由,辞官而去。林则徐回到杭州后父亲已经病愈,他却对仕途淡漠,迟迟不向朝廷报到。

在给友人的一首答诗中,林则徐写道“呜呼利禄徒,字氓何少恩……有欲刚则无,此际伏病根”。他认为私欲是官场的病根。所以,后来林则徐在自己官府公堂上挂起了一幅自写的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辟立千刃无欲则刚”。

林则徐每任新职,人还未到正气先行。这种“传牌”不仅是独善其身,也是告诫同僚和下属,对于官场的种种陋习和腐败,他说道:我林则徐绝不同流合污,你们也当洁身自爱,否则严惩不贷。

多么伟大的人啊!即使是生活在有种种陋习和腐败的地方,他也能保持自身的清廉,难能可贵呐!难怪他会成为历史的伟人,被人人所称赞的英雄,纵观历史,林则徐成功了!

我们青少年在逐梦的过程中,免不了会受到许许多多的诱惑,也会受到身边不良习气的污染,请谨记,在不好的人和事面前要学会拒绝,保持内心的洁净!将“不染”进行到底!

【篇六:路口】

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日几度薄西山。多少轮回,几度分合。历史的脚步迈过春秋战国,远去了先秦两汉。晋阳,伴着那独有的气息步入了汗青史册。

殊不知在世人吟咏“死生亦大矣”之时,一颗即将惊骇众人的种子正在萌发。他,一杯酒、一首诗便是一生,一个纯粹的隐者,却又是文坛中的一株奇葩。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人生又怎能少那半点苦涩。天才的种子只被一破落屋檐所遮掩。如此残破不堪的家庭却要诗人去支撑,其难,何止登蜀道上青天。是可谓大厦将倾,一木难支。诗人含泪与衣食无着的五子作别,开始了游宦生涯。

伴君如伴虎,为官犹为奴。奸佞专权,朝纲腐败,这是怎样的官场呵!身居庙堂可抱柱吟咏“圣朝无阙事”;自命清高的人只能“独守千秋纸上尘”。进而倚水而始,诗人怀着一颗养家糊口之心,抱着决不扰民的意念,为官一时。他刚直不阿,胸怀坦荡,又怎可为五斗米而折腰呢?诗人的心犹如那高山碧泉,澄澈明净,又怎能容得下一丝丝污垢,而官场却是那般浑浊,单纯的诗人有些疲倦了。

官场一天天腐败,空气也一刻刻愈加沉闷了,诗人感到异常烦燥。一个念头闯入心房——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他仿佛站在了十字路口。不!诗人确实站在自己人生的路口上。狂风一阵,劲草倒去,无形间现出两条路。放眼望去,宽阔的道路上车水马龙,众人叫骂不绝;回瞥幽径,阴风凄凄,荆棘载道,让人不寒而栗。诗人站在路口,犹豫不决,任疾风吹乱他的衣襟。

他终于鼓足了勇气向小路奔去。诗人驾着巾车,时而棹着孤舟,引觞如歌而来。那官场,那曾挥洒过泪水的地方,正慢慢的在诗人脑海中逝去。瞬间,他感受到了清新自然。欣喜至极,诗人漫步于庭柯之间,游荡在山野之中,引觞满酌,扶松自傲,一首首充盈着山水灵气的诗歌如滚滚东流之水向尘世涌来。

诗人的脚步踏青了西山的花草,迈翠了南山的桑竹。扶着东篱幽菊,回忆那苍凉的路口,他笑了。奇艳的花朵绽放了!

【篇七:开在心中的花】

点一把香烛,捧一杯清茶,翻一页书卷,摄一袭情怀,我似乎嗅到了来自远古的芬芳,它萦绕在心头绽放了一朵清雅的花,使我忘却了纸醉迷金的现代生活。这是文化的力量,它使我的世界花香弥漫。

回眸远望,他们从花间走来,带着心中的芬芳。

清晨的山间迷雾还未散去,一簇簇幽幽香菊在破旧的房屋前静放,娇媚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远处传来安闲自若的歌声,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篮子向院中走去,他便是陶渊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毅然隐居深山,尽管生活简朴,粗茶淡饭,但他是快乐的,因有幽幽香菊与他相伴,那是开在他心中的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你的悠然自得“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是你的梦想“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是你对官场的厌倦,你留下多少千古诗篇,多少人追随你归隐的脚步,这文化的力量让我明白淡雅的含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雅量,让心中绽放花朵。

海棠

在大观园的富丽轩昂中,你独居清雅竹林间的潇湘阁,当其他姐妹玩耍欢乐时,你却独自在一旁滴泪,为花儿寻找灵魂的归园,一边流泪一边诵出“透销玉陨有谁怜”的诗句,你自命清高,其实是因为孤苦无依,将自己深深的掩藏。“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你的悲,你的倔,你的苦,似那一树孤芳自赏的白海棠,只肯环着那塘灵动的池水,悠悠飘落。一本《红楼梦》造就了花一般的林黛玉,这朵清高的白海棠让人想起了倔强的意义,这是文化的力量,让黛玉独特的个性和超出世俗的思想绽放花朵,芳香在鼻间萦绕

黄花

乘一叶扁舟,载着浓浓的愁绪。忧郁的眼神望向窗外飘落的黄花。轻起双唇“莫道不销魂,人比黄花瘦”悠然吐出。千年的风雨淡退了琉璃繁华。你的泪光柔弱中带着忧伤,家已不能回。心,已无处可归。在那“寻寻觅觅,冷冷静静,凄凄惨惨戚戚。”不堪的叹息声中,信手捻来一枝黄花,一朵朵敲击在几案上,携她素手纤纤,游弋于香海花朝,恍惚了多少岁月。俨然着笔画在纸上,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黄花的微香,是你忧国忧民的气息,由文化传来,撒在祖国的大地上。

文化的力量,让我们如陶潜般清雅脱俗,如林黛玉般个性使然,如李清照般忧国忧民,摒弃现代风流的低俗吧,捧一脉花香,让文化感染你我,脱俗生活。

【篇八:以淡为话题作文】

【篇一:淡】

淡,凝成晶莹的琉璃,光宇之下的梦幻,通透轻盈,用岁月的线将它们一颗颗串起,垂成生命的重量。

轻盈碰,纤蝶梦。有人说,淡为佛之泪,落于心,便可使人通彻明达,纯真而又美好。淡,那为淡然,需要我们淡然处世。淡然处世,要有坚定的信念和耐得住寂寞的心。还记得当年那个天真的女孩,梦想把她推向了去上海参加新概念大赛的火车,没有人知道,她为了写作付出了多少,才换回一张一等奖的奖状。与她一样的是《甄嬛传》的作者流潋紫,在访问量为零时,她依然淡然地码着字。当全国网友质疑她抄袭时,她淡然地不作回应。因为她知道,每一朵淡然处世的娇花必须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和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

一个人的强大既不害怕独处,也不害怕人群,因为他们的内心可以在淡然中绽开大千世界,也可以在人群中保持恬淡清寂。

在淡然中,那个女孩蜕变成了七堇年,最世文化的签约作家;而流潋紫也证明了自己,成为了最红的网络写手,她们各自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淡然之花盛开。

风中碰,缠绵起。淡,需要我们长啸风流。叔本华说:“人生上有两种选择,要么庸俗,要么孤独。”自古文人雅士都是在曲高和寡的孤独中长啸成歌,播散文化的芳香。竹林拔心弦嵇康永啸长吟;安乐在心房,归有光偃仰啸歌;归隐在心田,陶潜东皋舒啸。悠悠长啸似月光,照亮了那片不羁的竹林,那间文雅的书房,那朵清雅的菊花。他们在长啸中找到了精神的沉淀,在箫声里听到了心灵的呼唤。他们注重心灵的丰满,避免了心灵的枯竭。长啸短啸,啸出生命风流。而有人,却点头哈腰,舍下品性高贵,求人时藏书窗下,害人时言语中伤。钟会亲自结束了恩师的生命,用权势之上的流言蜚语将七贤之啸冷酷斩断,叹息他人生在世,竟遭权势迷惑,让物质掩盖了精神的空虚。我们需要长啸风流。

遥远的长啸如碧水行舟,清风拂过,漾开一池烟雨,落霞映照,生命万紫千红,风流至今。

盈音止,清风动。淡,需要我们身处喧嚣,心归于寂寥。而立于年,且听佛吟,林清玄化开菩提之音,绚烂画笔缀诗意,席慕莹哼唱青春小曲;夏池河花对影落,季羡林吹着散文幽笛。这些都是远古长啸的回响,音纯而声真。笑声里看暗夜烛火,看月亮焕发青铜的苍古,扑散芬兰的幽香。他们在时代的繁华之下,从四季景象,衣食住行,浮华物质里聆听精神长啸,守候心坎上的半亩花田,让灵魂质性飘逸风流。正如林徽因所说,真正的安宁,不是远离车子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

这山长长远的流年,一入江湖岁月便催。浮生若梦,浮尘若客,不过是渺渺红尘一过客,寥寥天地一沙鸥。

淡,需要身喧嚣,心寂寥。

清风颂,彻心扉。淡,是越王勾践成功复国的关键。年轻的越王站在被一点一点攻破的越都城楼上,闻着扑面而来,夹杂着血腥味的空气,他选择了打开城门,对吴王夫差俯首称臣。在他心中,没有可以与黎民百姓的生命匹敌,他将自己已沦为阶下囚的身份看淡。然而沦为阶下囚的他,又将锦衣玉食看淡,将复国强兵作为重中之重。三十年如一日的辛苦,三十年如一日的付出,终于换来了越军在吴都城楼的阵阵欢呼。然而,当初的勾践若将自己帝王至尊看重,而将百姓生命看淡,将复国强兵看淡,锦衣玉食看重,又怎会创造“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奇迹?因为越王懂得“淡”的深刻内涵,方能成功复国,称霸一方。

静立成琥珀,让凝滞的目光去探寻,让墨守的耳朵去倾听,这些殷殷艳艳所承载的歌声,如长虹饮涧,落霞浮浦,如冰河绵延,随着淡,创造生命的风流之境。

作为当代的有志青年,我们应看淡生活中的不如意,从青如天、面如玉的汝瓷里邂逅焕然而合的美,从青松傲雪的画境间领悟孤寒幽奇的妙。人间烟火,几度阑珊。以“淡”处世,击破繁杂,拧碎不安,化开迷乱,留一身清雅自在,留一份充实满足。

我不想庸俗,也不愿孤独,只是“淡”于心中。而你是否感受到清越之音划过心扉?

莫凝春归无觅处,静待化开会有时。春在行走,风度翩翩,珠串缠绵。琉璃浅吟低唱,于淡中成长,换来这一世的璀璨光芒。

【篇二:淡】

三毛说,沙漠阿拉伯人形容生命必喝三道的茶: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微风。我想,在生命渐趋厚重的同时,淡的滋味也会愈加清晰。

也许是,就如你:远在梦中化蝶而逍遥,濮水之边,你舞动洁白的缟衣翩然而去,独留楚使的瞠目与叹息。谁人如你?庄子,自得于平淡,你用素衣宽袖拂开名利的洪流,爱人的离开未换来你的嚎啕,你是那样超脱尘世,如一个素面老者淡然微笑,宛如生命的沧桑开出的嫣然花朵。

昭君,一个美到极致的奇女子。平淡如水,静美如她。初进皇宫,她不愿行贿;远处塞外,她挺身而出,若不是勇气,那也是一种望尘莫及的人生态度。她淡对地位,淡对骄人的美貌,更淡对生命的艰辛,她自然又无悔地担起大汉兴亡的重担,铺开大汉半个世纪安宁的桥梁。也许这就是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吧,眼前蓦地展开一幅拈花美人图,许是你吧,昭君,永远是那般恬淡的美好。

突然想到《游园惊梦》,“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秀丽佳人杜丽娘一步步走出牢笼,走向自己浪漫的命运,“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她是幸运的,又是悲哀的,虽后体味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怎敌得命运的捉弄。深陷过,所以懂得,万般姹紫嫣红,不过是一瞬间的花开花落,须于淡中品世间百味,在沉浮中静观荣辱跌落。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每当想起此句,便有种肝肠寸断的凄凉,便会想起黛玉如雨浸湿的脸庞。有人说,她虽寄人篱下,有万般苦楚难以言说,但她却心高气傲,恣情傲意,太过浓烈。而我却认为她是朵淡然的芙蓉,至死都保有一颗纯洁的心,不为俗世所染,举目无亲,她淡然了;冷眼相向,她看淡了。生活的厚重让她越来越淡然,“堪怜咏絮才”是对颦颦的惋惜,可又添一份真心欣赏。

那位才情兼备的女子,“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携着她对世间的爱与希望缓缓走来,她是一位多情温婉的女子,徐志摩对她的爱激烈而又难却,但她却拒绝了。因为有些事不得不看淡,有些情不得不忘却,徐志摩带给她的只有心灵上的慰藉,如新月朦胧的夜晚,“蝴蝶飞不过沧海,没有谁忍心责怪。”是啊,情到深处只能让它化为晨曦初露,再回首,只须在大地明亮之时淡淡观望,一切都会有好的选择,哪怕结局是悲来人散,淡然之处则会伤的稍浅,看淡俗事是一本学不完的书。

水火本相克,可它们的结合成了“淡”,这不失为一种心灵的启示,世上本没有水火不容的矛盾,也没有到达不了的彼岸和难以再返的彼岸,我们总是要在两者之中调剂,进而悦纳生活。

七堇年说,心之所间,素履以往,身如逆旅,一苇以航。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都不用受俗事的牵绊,看淡身边的物欲与名利,驾一叶小舟,直驱内心最柔软皎洁的那一方,浸之以甘泉,沐之以阳光。这是一种自由与淡泊。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无数人取富贵青蝇竞血,逐名利白蚁争穴,孰不知,真正的美好已与他们渐行渐远。职场的追逐已让人们面目狰狞,官场的贿赂已让人们心如焦炭。何时,人们能重拾往日的宁静美好?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也,不义而且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确,人类若想在21世纪生存下去,则需重回2500年前吸取孔子之智慧。

现在的我们,总是会想着失去什么,而忘记该抓住什么。也许是太幼稚,还不懂得如何在生命的夹角中洞察世事沉浮,但我想,随着生命的年轮一圈圈倾轧前进,我们一定会渐渐懂得一些道理,淡的滋味也会在舌尖久久萦绕。

淡对尘世,当年华老去,我们都将对自己说:岁月无碍。

【篇三:淡作文】

煮一壶清泉,看丝丝缕缕的平凡清香渲染生活,携如练光华,思岁月汩汩流淌的日子诠释生活。

淡看荣誉,活出精彩篇章

人生如画,淡雅香醇,细细品味,其乐无穷。人生风起云涌,贡献于国家,叱咤风云,也许会随社会的感染而浮躁不已。躁动不安的心终究被淘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现代社会的突飞猛进,基本由适应环境,不为荣誉所打扰的人士主掌,归根结底是心态的较劲。淡看人生——淡看荣誉,拜托自己的抱负,荣誉只能使人光辉一时,却不能光辉一世。

居里夫人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却不曾被荣誉迷惑。有一次,好友到她家作客,她的奖章却在孩子手中玩耍,那可是梦寐以求的奖章啊!她却不以为然。淡看人生中的纷纷扰扰,以平常心态看世界,看人生,看荣誉。曾说“苦尽甘来”,吾却道:“淡看荣誉,乐哉!”

淡看尘世,编织词采拈花

划舴艋舟于清涟碧波,寻馨香于红藕绿簇,一生与诗书作了闺中伴,与书墨结成了骨肉亲,一代词国皇后,看淡尘世,以词展现内心的独白。你——易安居士。

易安居士,人生虽未波涛汹涌,不若文成公主入藏般浩浩荡荡,也不若王昭君出塞般轰轰烈烈,看透岁月,记载人生。

沉醉暮色,吟弄闲愁,不愧于词国皇后,却似穿透历史。随意折一下一缕思绪,也胜过夫君无数。手法独树一帜,细腻深婉,美丽而峥嵘的身影,在历史胶片回放。

看淡尘世,沉浸在自己的梦境。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相流,黄花憔悴满地,细雨滴湿了梧桐,看你的“淡”,也许,不料才上眉头,却下心头。

看淡名利,塑造完美人格

生在当代,大多数人认为:名利似堡垒,牢固地位,高人一等,无可畏惧。其实,看重名利是劳累的人生,肤浅的人生。

淡看名利——一个诗坛得意人,官场失意人,饱受颠沛流离的人——一代诗仙李白。

有了对官场生活坎坷经历,厌倦了权贵的庸俗,憎恶官场黑暗,开始放逐青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你月下独酌对官场的郁愤,“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是你对生于污浊官场多舛命运的反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是你看淡名利,对际遇的壮志豪情,看淡名利,不与世同流合污,才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与洒脱。

看淡名利,虽浪迹天涯,虽人世之路坎坷,李白却放下内心的重担,轻装上阵,却创造人间创举——宛若一世之唯美,超凡脱俗,找到心灵的净土,执着坚守贞洁,淡泊名利的品质,虽酸楚其由无悔。

鸿鹄一心展翅腾飞,在脑海深处细嗅人生。淡,却道佳境。淡看荣誉,尘世,名利官场,静心品味,会发现一切的一切,都淡了,也许认为永不能触摸的,瞬间触手可及……

淡看人生,千年不落的雅致,万年不凋的风韵。

【篇四:淡】

人生如同在森林里奔走,或见落花翩跹,或见衰草萋迷,或见榆柳娉婷,或聆见青鸟啼鸣……、绿荫下的繁华,往往会使人在烟雨氤氲处迷失,唯有心怀淡然,才能在渐行渐远的路上,寻见一朵莲。

林徽因曾言:“真正的宁静,并非远离车马喧嚣,而是在内心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每天已然涛声依旧。”

气冷的雨渐渐浸湿了窗扉,乌台诗案使这个才华横溢的词人失去了往昔的宠荣,人们为之不平,然而他却没有表现出一丝愤荣。驾一叶之扁舟隐于山林,这不是他想要的,逃避不是他的风格,失意一次又何妨呢?于是,他漫步于月下,看风卷起杨花似雪花,他终究选择了身处世间,在心中种菊,往昔的宠容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唯有泰然处之,才能登上人生高峰。于是,当风吹开发黄的扉页,铿锵的词句至今还诉说着他的豪壮。

“我觉得这是我姓名的昭示,让历史像铁一样的生着。”史铁生,这个身体残缺然而思想完满的人,用他超逸脱俗的淡看苦难,抒写着生命的真谛,名利于他又是何等的微不足道。他说:“我们害怕最终走到虚无中去,却常常忘了我们本从虚无中来。”他淡看自己,淡看人生。然而这种淡看不是轻视,而是当苦难来临时,坦然面对,当名利敲门时,淡定拒之。史铁生的淡然,造就了他写作生涯的辉煌,同时用他最丰满的灵魂充实着并不丰满的身体,也充实了世人的心灵。

然而,纵观当今世上,有多少人能在突如其来的苦难中,淡定如初?又有多少人能在名利降临时,守住内心?

繁华的都市在迷乱的灯光中,失去了夜空的点点星辰,车来车往中,不见一人停留于街口,仰望一下被面纱遮住的星空。每一个人都各顾各自低头前行,在匆匆忙忙的脚步中掺杂着迷惘与孤独,他们只是一味地向前奔走,却不知自己已在开始便迷失在了巷口。

纪伯伦曾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而出发。”人总是出于某种目的而不断向前奔跑,为了这奔跑,往往要付出所有,然而,却又不愿回头,生怕自己走不到目的尽头。这种浮躁,便注定会让自己迷失,让自己离尽头的那一处光越来越远。因此,无论我们走得有多远,都不要忘了问问自己为了什么而出发。

有诗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只有持一颗淡泊之心,才能让自己在布满荆棘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犹记得季羡林在他的《病榻笔记》中提到:请把我“国学大师”的名号摘掉。他一生淡泊名利,不变初心的为边疆那即将失传的国学奔走了一生,尽管人们毫不吝啬的将“国学大师”的名号赠给了他,他仍在临终前想摘掉这个桂冠,不是因为他觉得自己配不上,而是他于名利已经看得如同尘埃了。

僧璨法师曾言:“智者无为,庸者自缚。心若无异,万法如一。”凭着自己淡然的心,僧璨才有了对佛祖的大彻大悟: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土一如来,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心似莲花开!唯有内心淡然,方能守住一朵莲,于阳光滋润下,轻嗅莲的开之时那沁人的芬芳。身似菩提,心似琉璃。

持一颗淡然之心,才能穿过迷雾混杂的森林,才能寻见森林尽头处的光芒,才能采撷一朵莲,于幽谷登上最高的青峰。

待看遍繁花落尽,看过王谢堂前燕去,赏过雨随叶的脉络滑落,在心中种下一朵莲,用淡然净流浇灌,静候花开之时沁人的芳芳。

【篇五:淡】

人的一生就好像是在夜间行船,独有那平淡如水的相伴,是我们度过这漫长行程。

——题记

花若凋零,方知其幽香静美。叶若衰败,方知其茂盛青翠。人若离去,方知其情浓意切,方知何为心碎,何为珍贵。

年少的我,尚未经历什么生离死别,也未曾读懂过什么人间沧桑。用尽了生命的十七载,才略懂得那平淡若水的相伴竟是生命中的心脏。正因有了那淡若水的相伴,心脏的每一次跳动才变得更有力,才变得更有意义。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吧,我才那样后悔。后悔我与他本该是最亲近的人,却不觉中竟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又有多少人同我一样愚蠢呢?

回想往事,思绪的缠绕延伸,过往像是断了线的弦,只能慢慢追溯其痕迹。

从我记事时起,他便已不再我身边。我对他的记忆就像是未完结的电视剧一样,一集一集的,一年更新一集,一集四十几天,而与电视剧不同的是,每集之间永远不存在着联系。也许,就是因为如此吧,才使那本就平淡的相伴,遮上了面纱,我与他之间也就结下了结界。只要我不过去,他怎么也进不来。青春期的我,愚昧的守着那份坚持。而那淡如水的相伴,一次次的轰击着这份“坚持”。

他走到桌旁,深深地叹了口气,小心翼翼的将那杯凉透了的水拿了起来,转身离去。他的背影似乎透着些许无奈,些许落寞和些许我看不懂的东西。蓦地,我的心跳,莫名的漏了一拍,那种感觉,无以名状。

他又是轻轻的推开我的房门,并没有过来,只是静静的看着我,看着我为作业而发愁,看着我奋笔疾书,看着我摆弄书桌上的小玩意儿……只是静静地看着。他的嘴角不知不觉的微微上扬,房间里没有对话,没有眼神的交流,有的只是深一口浅一口的呼吸声。我能感觉得到,只要有他在,整个房间便会明亮,安全感便会油然而生。虽然我从未说出口过,可这样的感觉,怎可否认?

他仍是轻轻地推开门,无声的离去。回首,映入眼帘的还是那样一杯温水,他从不多说一句话,永远都是这样。

这次,透过他的背影渗透出来的,似是期待,似是内疚。不变的是,那些许我看不懂的东西,仍在,似是长在他的背影里一般。

繁华之夏,一抹斜阳醉了天际,那杯水折射的最后的一缕余晖刺痛了我的眼。视线迷离,隐约间,我分明看到了那杯水在沸腾,分明感受到了我的血液在沸腾。我不能说明其缘由,究竟是为何。只是某种情愫促使着我,飞快的将杯子拿起,一饮而尽。

瞬间的甘甜,后味无穷。我从不曾知,本以为平淡无味的水,如此的令人为之痴迷。静静的闭上双眼,体会着那浸入心田的一丝余味,享受着那令人为之振奋的感觉。

他又是慢慢的走到桌旁,顿了一下,那一刻,时间仿佛都静止了。他只是死死的盯着那空杯子,仿佛那空杯子是什么珍宝一样,他的嘴慢慢的裂开,直到露出牙齿。

这次,他的背影包含着些许感动,些许兴奋,惟独不变的仍是那些许我看不懂的东西,为之困惑的东西。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成长,他的老去。我渐渐的理解着一些东西,一些我看不懂的东西。

也许,那便是一日日平淡如水的相伴吧,那便是被我忽略的爱吧。

感谢您,我的父亲。是您淡若水的相伴让我如此的成长。曾几何时,我是那样的埋怨您,原谅不懂事的我。

独有那淡若水的相伴,让我在夜间行船有了方向,不至迷失。

血本浓于水,淡也,浓之由也。

淡也,足以珍贵,足以为之心碎。

【篇九:让美德伴随终生】

默默地来到这个大千世界,我已走过14个年头,这一切犹如一个万花筒,但令我看透人生。在当代社会,到处都充满着欺诈、自私、官场世俗……但有些自古以来的美德却依然存在,那就是——善良宽容、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孝敬长辈。

帮助他人是一种快乐。他是一个普通的铁矿工人,但享有“活雷锋”的称号,他是郭明义。不管前途有多艰难,他始终以雷锋为榜样,把扶危济困、播撒爱心为首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成为了人民群众的学习榜样。他先后捐款20万元,资助300多名贫困孩子,无偿献血6万多毫升。但他的家庭条件几乎一贫如洗,尽管如此,他还是热心帮助他人,乐衷于慈善公益。

孔子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此一句话就可以终生奉随,帮助他人是一种付出,也是一种是收获,有时给予别人比收获别人的更快乐,所以乐于助人让世界充满爱。

诚实守信是一种信任。赵子兵是一位并不出众的彩票老板,但他却具有一种诚实的品质。他是一位北京人,因为受邻居委托帮那位邻居买彩票,可他万万没想到那张彩票竟中奖了,但他并没有自私地把中彩票的事隐瞒,反而给邻居送上中奖的彩票,当采访的记者问他:为什么要送彩票,不自己独吞?他谈定地说:“做人得诚心,人与人的交往中,得诚信待人,处处为人。”正是因为他这种诚实的品质被受社会关注,人们也更尊敬他。

赵志良——一位商场经理,他不像其他经理追求官场世俗,他唯一的宗旨是:诚信经营,童叟无欺,以勤制胜,打下了牢靠的事业基础,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欺可也。做人必须诚实守信,不慕荣利,不求功名利禄,只求凡事都无愧于心,才活得安心。

孝敬长辈长辈是一份关爱。常言道:身体发肤,爱之父母。用这句话来形容孟佩杰是最恰当的。她的身世很可悲,自幼丧父,母亲因生活所逼便把她送给刘芳英收养。不幸的是在孟佩杰8岁那年,养母突然患上疾病,导致上半身瘫痪。但她坚强地承担起侍奉母亲的重任,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小小年纪的她就成为了养母的依靠、家的支柱。几年后,她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仍放心不下在家瘫痪的母母,便把母亲背回学校宿舍,每天无微不至照顾母亲。后来被当地政府发现,并资助两母女生活费和免费康复治疗。孝敬父母是每个儿女应尽的职责,正如孟佩杰这种美好的品德,给我们社会带来一阵阵文明清风。

美好的道德带来是文明的光辉,但也需要我们的传承。让美好的道德来净化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人生,使中华民族的美德永远流传世间。

【篇十:我身边的达人】

没有炫烂的灯光,没有华丽的舞台,但他们却演绎着生命的光彩。他们不是草根,不是万众瞩目的明星,而是我心中永远追逐的达人。

多姿的周末,我唯喜欢懒洋洋的腻在家里。这时,无意间就瞅见那很久前就躲在橱子里的书,有一种要读的冲动。于是捧一本诗集在怀中品读,似乎忘记了时间,忘记了所有,仿佛在看一场达人秀。

谈陶潜·隐逸

他,有一种心灵的恬淡与悠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满足于归隐后自耕自食的乐哉情趣,却有一种厌恶官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内心独白。他是东晋的一位隐者——陶渊明。还有这样一个趣事,听说他在家门前种了五棵柳树,所以自称为—五柳先生。他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隐居,他傲视官场的黑暗,笑傲山林…他是一位达人,是我心中追逐的达人。

感受陶渊明的隐逸,我欣赏达人的洒脱。

话屈原·无畏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面对如此美的景致,似乎也醉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奸人的陷害,他无畏。仍努力为国家效命,是对国家如此的忠心。可造化弄人,他无奈投江自尽,却留下了千古绝唱的《离骚》。

体会屈原的无畏

聊李白·豪壮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自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说行路难可他依然在走;“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可他仍醉酒牵挂夜郎。他壮志难酬,在苦难中不屈,是一种豪壮。他喜欢酒,似乎也喜欢醉酒。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领略李白的豪壮风采,我读懂了达人的心赖。

他们是历史上的璀璨明星,是名副其实的达人。

合上书,我感到一种内心的平静与向上。虽然他们已成为历史,可却是我心中永远追逐的达人。

这就是我身边的达人,未完待续。

热门推荐
1钢琴,想说爱你不容易
2不敢忘记
3舌尖上的家
4第一次经历地震
5社会新时代
6留住心底的那缕阳光
7如果我是《小王子》里的那只狐狸
8大课间
9信念
10爱撒谎的猫咪
11给军人爸爸的一封信
12诚信引领我成长
13冬天之希望
14我的卧室
15共享也是“共护”
16致过去的我
17彩秋
18那缕轻月依然
19大街·小巷
20当我面对真情的时候
21生活的魅力
22洋葱
23我变成了老师
24未来的衣服
25我的拿手好戏
26谁的本领大
27捉贼记
28这个夏天
29生活深处
30难忘的一学期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