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旗山的作文

【篇一:心愿作文】

我爸爸和许多人一起被派驻在北山做滩坑水电站的移民工作。在工作中,他的内心被一位名叫吴在徐的老伯伯的心愿感动了。

吴在徐老伯伯是北山镇人,今年已67岁了。他曾经杀过猪,卖过肉,生活一直比较清苦。后来他一直在北山家中务农,一有空余时间就到自己承包的旗山上种树,几十年来从不间断,究竟种了多少棵树木,连他自己都不清楚,就在这次清点移民的林木时,工作人员经过统计,发现他种的树大概有6万棵松树,1万棵果树,可是大部份都是在水平线160米以上的高山上,不属于水库淹没地区补赔的范围。他知道后不但不生气,反而高兴地说:“等我办好移民手续、安家落户后,就再回北山旗山守护自己种下的林木。”

由于吴在徐老伯伯的一生早己融入到北山故土的林木中了,所以他离不开他种的树木。他和家人现在已经描画好了一幅美丽的.蓝图:他要把滩坑水电站库区和北山旗山建设成为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康体会展为一体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他要购买十艘游艇,作为库区主要的交通工具,供游人在库区中游玩;他要在旗山上再种植3万棵松树,1万棵“东魁”杨梅,还有上千棵桃树、桔子、枇杷树……把旗山办成一个“旗山水果公园”,吸引各地的游客到此地旅游。那时的旅客只要买了门票,就可以乘坐游艇浏览水电站秀丽的风光,接着进入他的“旗山水果公园”,随心所欲地采摘他种的各种新鲜的水果,尝尝各种水果的滋味,闻闻水果那扑面而来的芳香。在每位游客临走时,还可以免费获得2斤原汁原味的水果呢!

除此之外,他还要在“旗山水果公园”的山顶上盖几间房屋,既可供游人休息住宿,又可以让自己在此颐养天年、安度晚年。

我听完了爸爸的故事,真想对吴地徐伯伯说:“吴伯伯,你真了不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美好的心愿一定能实现。到那时,夏天,人们可以在这库区的水上划船、游泳、钓鱼;春天,人们可以坐在船里观赏秀丽的山山水水,领悟万物复苏的意境;秋天,人们也可以在‘旗山水果公园’里看看果树上红艳艳的、黄澄澄的果实;吃吃新鲜可口的水果,踏着夕阳满载而归……”

【篇二:美丽的旗山】

今天,我们决定去攀登旗山。

我们先看到了雄伟的秦良玉塑像屹立在广场的中间,走过那风雨廊桥来到了旗山的山底。抬着头往山顶一看,那高高的山不知要走到什么时候。最后我们还是鼓起勇气向着山顶走去。山上的树木是多么的茂盛,树上的枝干不可计数,那翠绿的树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不留一点缝隙。风一吹,树上的叶子“哗哗——哗哗——哗哗”的响了起来。

不一会儿,一群鸟飞到了树上,有的鸟在尽情的唱着歌,有的鸟在和好朋友们做游戏,有的鸟在树上和同伴交头接耳,还有的鸟飞向了远方。天上有一群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向着温暖的南方飞去。

终于走到了山顶,我已经满头大汗,头上的汗水像雨点般的掉下来,我从高高的山上往下看,整个城市像被施了魔法似的,变成了小人国,来来往往的人群像一大群蚂蚁一样。那汹涌的河水向着远方涌去。

现在是果子成熟时期,许多的果树都是果实累累。柿子树上的柿子像一个大灯笼,梨子树上的梨子像一个金黄色的大灯泡。香蕉树上的香蕉像天上的月亮,猕猴桃树上的猕猴桃像一个个绒球。犹如一幅美丽的画。

我们恋恋不舍的离开了旗山,旗山真美啊!

【篇三:国庆旅游见闻】

旗山游玩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去旗山游玩。

首先,我们来到了旗山脚下,这里有一项挑战勇气的活动项目——“飞越丛林”户外探险,体验惊险的高空拓展。只见丛林间已有不少人在树杆上、茂密的树叶间穿梭行走,好像武侠电影里拥有轻功的大侠剑客一般。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我绑好了安全带,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我的空中之旅。其中最刺激的也是最难的就是高空走“之”字形木桥了。它在离地面三四米高的地方,只有一根绳子扶着,很难保持平衡。再加上木桥弯弯曲曲的,幅度很大,夹角里边走不过去,只能跨到另一块木板上,好像稍微一不小心就会摔倒掉下去似的。幸好我拴着保险绳壮胆,爸爸也一直在旁边鼓励着我,教我闯每一关的方法,“吱溜——”,在最后一关溜索中,我的惊险又刺激的丛林探险结束了。

接着,我们就坐车上山游玩旗山国家森林公园。我们先来到了猕猴乐园。那里的猴子可真多啊,它们在树上蹦着叫着,树叶不断地发出“沙沙”的声音。人一过来,它们就纷纷从树枝上跳下来,等着人们投喂食物。为首的公猴体形硕大,抢食也特别凶狠,我见了赶忙害怕地退到一旁,因为要是不小心被它抓一下,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带猴宝宝的母猴略显温顺,会乖乖地从人们手上拿走递给它的香蕉和葡萄。最有趣的要属小猴宝宝了,它们害羞地缩在母猴怀里,对着美味直流口水却不敢上前来拿。我把一根玉米棒丢给了一只大猴子,只见它三下五除二就把玉米棒啃完了。我正想离开,可是一只母猴阻挡了我们的道路,盯着我手中的可乐,对着我龇牙咧嘴,好像在威胁我:再不把可乐给我,决不放过你!我吓得把可乐扔给爸爸,才完全逃脱。

我们在山里跋涉了大约两个小时,就看到了一座红色的铁索桥横跨在两山之间。站在索桥上,只见天梯瀑布像一条白链从山顶飞泄而下,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在溪水中泛起层层浪花。真让人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感觉。

丛林拓展、猴园喂猴、旗山美景让我又度过了开心又有趣的一天!

【篇四:那些留在日光下的人】

转眼间,蝉又开始“吱吱”叫了,鱼又在水中嬉戏了。太阳也开始火辣辣地照耀着大地,照耀着万物了……

一、绿叶上的朝霞

清晨,我被妈妈叫醒了。原来,是妈妈嫌我不爱运动,要带我去旗山公园跑上一圈锻炼呢!这可没有床上舒服,但妈妈的命令又怎能违抗呢?我只好懒洋洋地下床,和妈妈来到旗山公园门口。

开始爬山了,我走一步歇两步,还没到半山腰便气喘吁吁了。妈妈一见,只好带我去一座亭子歇息。

没过一会儿,一个身影出现在我眼前。那是旗山的环卫工人,起了老茧的手拿着扫把,勾着腰,在日光下默默劳动。我不禁呆住了:她,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没有一句抱怨,也没有休息,这是什么力量?一瞬间,我仿佛明白了什么,叫了妈妈,向山下走去。回头再见环卫工人,她正在低头扫一片绿叶,叶子上面我隐隐见到一片朝霞……

二、盐水中的太阳

中午,我口渴了,就到小卖部买了一瓶饮料。

旁边正是工地,一位农民工大爷从里面出来买了一瓶水。我想:大热天这位农民工大爷应该才刚工作完,怎么能马上喝水呢?但接下来的一幕使我大吃一惊。大爷竟从口袋里摸出了半袋封口卷起的盐,撒了一点在水里,“咕噜,咕噜……”喝了起来。

三、日暮下的背影

下午,学完了笛子。爸爸还没来,我便在十字路口焦急地等着。这过程很无聊,在人来人往的街头谁都显得那么普通,但一个人却时刻被他人观察。

那是一位交警,火辣的阳光一直与他过不去。我望向他时,他已汗流浃背。双手却还在挥动,一会向左,一会向右……

我和旁人一样望着他,竟望得痴迷,直到爸爸来,才乘车走了。

车上,望着交警的背影,太阳还在咬着,咬着他……

我敬佩这些人,他们,我走了还留在日光下的人们。但我也敬佩着他们所拥有的力量,而这力量是什么?这正是劳动。

【篇五:家乡的山】

很少写到家乡,总觉没什么可写的。一切都那么平常,又是穷乡僻壤。家乡的东西也都常见,没什么稀奇。莫说景象,连像样的地方也没有,这样的地方,到底可以写些什么呢?

思来想去,惟有附近的山还可以写两笔,说是山,实际上不过是个小土丘子,或者说是小石岗,用书面语说就是培嵝。但是,那山是我的灯塔,一看到山,我就明白自己离家不远了,望着山,也望着家,一股暖流就涌上了心头。

那山矮矮的,是地图上找不到的一个小不点儿,我们叫它“旗山”,听说有几十米高,可我觉得只有几层楼的高度。旗山本来并不小,连绵一大片,可人为的开山采石挖空了它,如今它只剩了一副空架子,中心的洞像怒目而视的眼睛,直直地瞪着苍穹。从北边看,旗山倒还中看些,像一个标准的三角形,可当你登上这三角形的顶点时,你会发现,另一侧是切削整齐的石壁,削壁百仞,形容它还算合适。

旗山上很少有树。山脚下有很多桃树,还有一些柳树,那是种在坟堆旁边的。山脚往上也有坟堆,但由于土壤贫瘠,所以无法种树。现在往山上看,坟包一个连一个,十分有趣。山上没有树,所以山显得更加矮。春天,山上有的地方冒出了绿芽,有的还是不毛之地,到了夏天,山下一片青,一片黄,青黄相交,错综复杂,就像《白杨礼赞》中描写的黄土高原一样。秋冬时节,那仅有的草也枯萎了。说“衰草连天”吧,它没有那么大面积,说“草木凋零”吧,它上面并没有树。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现成的词语来形容它。只记得那枯萎的草横七竖八地躺在那里,有些不屈的还站立着。早上,有时还有霜结在草上,显得山也有了几分白了。跑到山上,看着那凝霜挂露的草,也算一种悠闲的方式。冬天,一场小雪过去,山更显得白净了。走在盖着草的枯草上,那声音是与普通雪地上不同的。当然,肯在冬天跑到山上喝风的人并不多,所以雪在山上能待很长时间,那是山最长也最好的妆束了。等到雪化了,露出红褐色的土壤(平时是很难看出来的,因为那时大多是灰褐色),那柔软疏松的土壤是很有意思的,以前我们常用红色的细土捏泥巴玩,晒干了很硬,不易变形。不过那是七八年前的事了。

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以前读赞美故乡的文章,总觉做作,自己写来,也不免同样做作。其实,故乡是那种你不觉得美但又任何美景都比不上的地方。生在苏杭的人未必认为苏杭美,生在大漠的也未必割舍得掉大漠。故乡的胸怀像山一样广阔,它能包容你的全部情感。

热门推荐
1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
2春光明媚好读书
3阳光
4醉人的山间风光
5听古筝说话
6成功的制法
7军训的日记
8坚忍不拔的仙人掌
9玉带林中挂――读《红楼梦》有感
10那倒是真的
11有趣的游戏
12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13不一样的年味
14水浒传读后感
15春天的公园
16我们玩得真高兴作文
17挑绳
18我想做环游世界的旅行者
19温暖
20我的妈妈
21浓浓师生情
22我的青春摆渡人
23彩虹的作文
24放飞梦想
25年味
26宝贝宝贝读后感
27我的良师益友
28都是手机惹的祸
29赶路
30两位新老师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