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读《史记》有感】
翻开《史记》看秦王统一天下,项王自刎乌江。廉颇负荆请罪,屈原怀石投江……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就在眼前浮现,那些流传千古而不朽的故事仿佛是昨天刚刚发生一般,正如《世说新语》所言“廉颇、蔺相如虽千载上死人,犹凛凛有生气。”这便是一部伟大史书的不朽。
《史记》的成就,首先它是一部规模宏大、体制完备的中国通史,同时也是一部非常优秀、非常出色的文学作品,所以时间只能销毁《史记》的纸张,却永远风化不了那宏伟的气魄、机敏的谈吐、磊落的人格。而在文学上,《史记》最成功的地方是人物形象的刻画上,司马迁用语简练,在篇幅不大的文章中,他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不同类型的历史人物,司马迁在书中的叙述语言非常生动。人物语言富有个性化,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活、富有生活气息。他广泛采用口头流传的谚语、成语、歌谣,而且不回避方言土话,在描述历史事件的过程中,他往往采用叙述和人物对话并用的形式,明而含蓄、细腻而简洁,挥洒自如,自成一格,为了突出人物形象,他还常常适当地强调、夸张。
司马迁独创了中国历史著作的经转体裁,开创了史学方法上全新的体例,司马迁以个人传记为形式,以社会为中心记载历史,为后人展示了一部规模宏大的社会变迁史,无论在历史上还是文学上司马迁都取得了光辉的成就。
读《史记》,我读到了许多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和司马迁那深厚的文化功底。更重要的是我读到了司马迁坚忍不拔、视困难如粪土的气概。
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并没有改变他的人生航向,面对洪水覆顶般的灾难,他如狂风暴雨中的大树,一任风雨肆虐着枝叶树干。当风雨过后依然挺直身躯,将根扎在地下,枝插进云里,以更加坚强的姿态展开臂膀,笑傲苍穹。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句话用到太史公司马迁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伴君如伴虎啊!因为一番逆圣听的话,他身陷囹圄,惨遭刑罚,这对于他来说都算不了什么。“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渗透了他生命的真谛。人若不为大众做事生之何益?人若不为社会做事,生之何益?一泓甘洌的清泉流进司马迁的心里,干裂的大地普降甘霖,行将枯死的禾苗勃然生长,行将熄灭的火焰突遇松脂干草,熊熊燃烧,冰霜联结大地暖阳高照,万木峥嵘,满眼生机,太史公的心里不再阴云密布,而是晴空万里、阳光明媚。
人很多的时候是在一夜之间长大、成熟,一夜之间苍老。伍子胥过韶关,一夜之间白了头。司马迁在遭遇人生的大不幸之后,一夜之间使他青丝如雪染,也让他变得成熟而坚强。就如同一颗瓜果,一夕之间瓜熟蒂落;就似麦收季节的麦子,一个晌午就熟成黄澄澄一片;就像一座封火的砖窑,经过一番浇灌浸洇,砖块成熟为美丽的青蓝色。太史公终于走出了自我精神囹圄,走出了笼罩自身的阴影,摆脱了束缚,如蚕蛹破茧而出,飞向美丽的天空,在花丛间舞出世间绝美的清韵;如一只小鸟,奋力挣脱蛛网的捆绑,一跃冲天,展翅高飞。
司马迁走出了自我他不在用自己的双手去捆绑自己的双脚,他不再给自己的心灵戴上枷锁,他不再让奋飞的羽翼带着严霜厚冰飞翔。此时的他已经有了一根钢铁脊柱!这根脊柱经历了风吹雨打日晒,坚如磐石、稳如泰山、力能扛鼎,纵万斤之力不能摧折压弯。
他穿过世纪的浅流,穿越岁月的风浪,跋涉行进在苍茫荒凉的古道上,一任背后红尘滚滚、大漠飞扬。
合上《史记》,仔细品味,不禁想到鲁迅先生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瞻仰司马迁不禁想到“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篇二:理想与信念】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理想,也许不是那么宏伟,也许不是那么感人,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一定会为之奋斗,若干年后我们也许会为自己的成功而欢呼,即使没有成功,但我们至少不会懊悔,因为我们努力过。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不止,哪怕冒着牺牲的危险,他们也在所不惜。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因在朝堂上为李陵辩解了几句,惹怒了皇帝,便面临着一个困难的选择,死还是腐刑。在这个文人心中把名节看的很重的时代,没有人愿意被天下人耻笑,司马迁当然也不例外,但是想到父亲生前和他说的话,父亲深陷的眼睛里流出的两行泪也让他下定决心去完成父亲的嘱托,但是要完成的话,那只有那一条路了……太史公站了起来,“我想好了”……十几年后,太史公面对着眼前的史书,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喃喃地说道“父亲,我对得起您”…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又定格在南宋。这一天是金榜公布的日子,新晋进士张孝祥在知道自己考中了之后便写了一封奏章,要求昭雪岳飞。家人的哀求他不听,朋友的劝告他也不接受。当不知道第几个人来劝他时,他再也忍不住了,三问“我举进士为何”让他人无言以对。明知秦桧当政而不畏惧,这样的豪气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锋芒也不是每个人都敢显露。他为了心中的那个正义勇敢向前,哪怕风吹雨打,依旧不动摇。
这种信念并不是中国人独有的,高尔基曾塑造过一个名叫丹柯的英雄,他在人们畏惧不前的时候,掏出自己的燃烧的心脏,驱散光芒,人们在他的带领下穿过了黑暗的森林,到达了那片自由的土地。此刻,勇士丹柯倒下了,他没有死,他化作了星星在天空中指引着人们继续前行。
多少次的失败后我们才能收获成功,我不知道,但我们能做的,只有努力向前。停在原地,那是等死,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自己的信念已经动摇。理想的幼苗需要努力来浇灌,或许成长的过程会很慢,但总有一天,它会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如果它没有开花,那请不要气馁,因为它是一株参天大树,他需要更多的营养来成长。总有一天,它会证明自己的非凡。
请相信,梦想总会开花,非凡的梦想只有用加倍的努力才能成就,上天不会辜负任何一个努力的人。
【篇三:此岸】
彼岸是死,屈子是彼岸的艾草。蚊虫肆虐、毒瘴弥漫时,便义无反顾地赴身于彼,用自己的心魂,让此岸亦溢满浓烈的苦辛。
此岸是生,司马迁是此岸的沉香木。穹风摧折、雷电轰击时,便硬生生咽下痛苦,凝成晶莹如泪的沉香,让彼岸亦回荡浓郁的芬芳。
曾经,此岸的三闾大夫行吟泽畔,哀叹自己的不平,哀鸣朝廷的昏乱,哀唱百姓的多艰。渔父不能泅渡他的哀苦,他用生命换了一叶扁舟,驶向哀伤而美的彼岸。曾经,彼岸徘徊的太史公独居书斋,写下古今史事。写透天人的变化,写尽受辱的耻恨。任安未必解他的苦痛,他把死亡铸成一架竹筏,来到美而哀伤的此岸。
举世皆浊不可污其皓皓之白,众人皆醉不可损其幽兰之气。屈原是一株燃烧的苦艾,彼岸的江鱼再吞食几千年,又怎吞得下此岸他的一根傲骨?叱电咤云压就一身铜筋铁骨,苦雨阴风化成一缕奇香异津。司马迁是一棵涅槃的沉香,此岸的浪涛再淘洗几万个日夜,又怎洗得去彼岸,他的百篇华章?
走访四海五岳的太史公或许访过彼岸屈子行吟的江畔,以澎湃的江水,润洗过那支书写无韵离骚的瘦笔。化为一缕离魂的三闾大夫或许亦在此岸享用过司马迁祭奠的几只香粽,因厚重的史书,感慨了那颗浪漫的诗心。
太史公在此岸,遥望见彼岸的屈子,定然羡慕而哀怜:羡慕他高贵的出身,羡慕他一生的洁净,羡慕他的自由果决;哀怜他因高贵而遭受忌恨,哀怜他因洁净而与世难容,哀怜他悲壮的燃烧。三闾大夫在彼岸,凝视着此岸的司马迁,定然痛惜而敬重:痛惜他为流俗所轻,痛惜他为乡党所笑,痛惜他“每念斯耻”的“发背沾衣”;敬重他有卑贱的身份却不卑微,敬重他在最难坚忍地时刻选择坚忍,敬重他壮丽的涅槃。
司马迁或许难以认同屈子的选择,不认同他从生之此岸,毅然赴往死之彼岸;但司马迁一定懂得屈子的纵身一跃,是一块莹洁白玉在撞碎自己,永不甘坠入污泥。
屈子或许难以认同司马迁的选择,不认同他从死之彼岸的边缘,忍辱跑回生之此岸;但屈子一定懂司马迁的从世浮沉,是用一副不畏死的铁甲,保护坚定的理想。
人间虽浊,君子却洁。世道虽苦,君子必坚。
此岸与彼岸之间,从来都有一条流涌不息的长河。长风如洗,吹不透它的涟漪。它只顾在两岸间流涌不息,从彼时流到此时。阳光下,它光彩灼灼,分不清是向生而死,还是向死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