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叙述的作文

【篇一:读《史记》有感】

翻开《史记》看秦王统一天下,项王自刎乌江。廉颇负荆请罪,屈原怀石投江……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就在眼前浮现,那些流传千古而不朽的故事仿佛是昨天刚刚发生一般,正如《世说新语》所言“廉颇、蔺相如虽千载上死人,犹凛凛有生气。”这便是一部伟大史书的不朽。

《史记》的成就,首先它是一部规模宏大、体制完备的中国通史,同时也是一部非常优秀、非常出色的文学作品,所以时间只能销毁《史记》的纸张,却永远风化不了那宏伟的气魄、机敏的谈吐、磊落的人格。而在文学上,《史记》最成功的地方是人物形象的刻画上,司马迁用语简练,在篇幅不大的文章中,他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不同类型的历史人物,司马迁在书中的叙述语言非常生动。人物语言富有个性化,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活、富有生活气息。他广泛采用口头流传的谚语、成语、歌谣,而且不回避方言土话,在描述历史事件的过程中,他往往采用叙述和人物对话并用的形式,明而含蓄、细腻而简洁,挥洒自如,自成一格,为了突出人物形象,他还常常适当地强调、夸张。

司马迁独创了中国历史著作的经转体裁,开创了史学方法上全新的体例,司马迁以个人传记为形式,以社会为中心记载历史,为后人展示了一部规模宏大的社会变迁史,无论在历史上还是文学上司马迁都取得了光辉的成就。

读《史记》,我读到了许多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和司马迁那深厚的文化功底。更重要的是我读到了司马迁坚忍不拔、视困难如粪土的气概。

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并没有改变他的人生航向,面对洪水覆顶般的灾难,他如狂风暴雨中的大树,一任风雨肆虐着枝叶树干。当风雨过后依然挺直身躯,将根扎在地下,枝插进云里,以更加坚强的姿态展开臂膀,笑傲苍穹。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句话用到太史公司马迁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伴君如伴虎啊!因为一番逆圣听的话,他身陷囹圄,惨遭刑罚,这对于他来说都算不了什么。“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渗透了他生命的真谛。人若不为大众做事生之何益?人若不为社会做事,生之何益?一泓甘洌的清泉流进司马迁的心里,干裂的大地普降甘霖,行将枯死的禾苗勃然生长,行将熄灭的火焰突遇松脂干草,熊熊燃烧,冰霜联结大地暖阳高照,万木峥嵘,满眼生机,太史公的心里不再阴云密布,而是晴空万里、阳光明媚。

人很多的时候是在一夜之间长大、成熟,一夜之间苍老。伍子胥过韶关,一夜之间白了头。司马迁在遭遇人生的大不幸之后,一夜之间使他青丝如雪染,也让他变得成熟而坚强。就如同一颗瓜果,一夕之间瓜熟蒂落;就似麦收季节的麦子,一个晌午就熟成黄澄澄一片;就像一座封火的砖窑,经过一番浇灌浸洇,砖块成熟为美丽的青蓝色。太史公终于走出了自我精神囹圄,走出了笼罩自身的阴影,摆脱了束缚,如蚕蛹破茧而出,飞向美丽的天空,在花丛间舞出世间绝美的清韵;如一只小鸟,奋力挣脱蛛网的捆绑,一跃冲天,展翅高飞。

司马迁走出了自我他不在用自己的双手去捆绑自己的双脚,他不再给自己的心灵戴上枷锁,他不再让奋飞的羽翼带着严霜厚冰飞翔。此时的他已经有了一根钢铁脊柱!这根脊柱经历了风吹雨打日晒,坚如磐石、稳如泰山、力能扛鼎,纵万斤之力不能摧折压弯。

他穿过世纪的浅流,穿越岁月的风浪,跋涉行进在苍茫荒凉的古道上,一任背后红尘滚滚、大漠飞扬。

合上《史记》,仔细品味,不禁想到鲁迅先生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瞻仰司马迁不禁想到“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篇二:用微笑叙述属于自己的语言】

如果你哭,你只能一个人。

没有人在意你的懦弱,只慢慢选择坚强。

如果你笑,全世界会陪着你笑,你给全世界一缕阳光,世界还你一个春天。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寂寞在行走,在孤独中思考,不要期望别人解读你的心,认同你的思想,要知道,你只是行走在世界的路上,而世界却给了你全部的天空。

奢求不来别人能给你什么,在那些小心翼翼的感动面前,不要展示出自己柔弱的双肩,记得自己的笑,让自己的梦也随着绽放出绚烂与精彩,就算别人看不见,你也可以一样笑得自如。

微笑也是一种语言,传递着很多我们或知或不知的感情,有的浓,有的淡,就像是紧绷在大脑内的弦,让你永远记得那些给过的关爱、感恩、喜悦、温暖与鼓励。

当然,也有很多时候,你无法明白身边最亲近的人为何对你如此漠视,仿佛是可有可无一样,这时的你,心会不会突然冰冷如刀?或许你可以选择竭斯底可的放肆,也可以选择毫不考虑的大笑却永远底不过那永远属于自己的微笑。它永远传述着你心灵最深处的灵魂,你可以寂寞,可以难过,可以放弃,因为在那之后,你可以开始微笑,让别人以为你的世界开着一朵绚烂的花,璀璨。

年华苍苍,我们无力的挥霍着刚开始的青春,执着的追求着达不到的要求,毫不顾忌的张狂,还有那叙述着属于自己微笑的语言,在世界的途述中,都那么的自然。

许我一生的微笑,在世界给我的天空,舞动自己的精彩瞬间,用那些可以关爱、感恩、喜悦、温暖与鼓励的的传述那些美丽的年华,永远铭记着属于自己的语言——微笑。

【篇三:蒙心布条】

没有华丽语言的修饰,只想简单的叙述,因为没有任何的语言可以承受爱的重量。

他们不喜欢我,他们压根就不管我。

“小时候我幼儿园常常自己走回家,回家后母亲就对我说,你自己回来了,我晚了。”“我爸净唠叨我,有时还打我,怀疑我。”“他们啥都宠我妹妹”

这是我经常听我的一位朋友谈及她父母时所说的话。听起来她的父母对她很不好,可我今天看见了什么?

下午放学天空刚刚被大雨冲刷,现在还下着凉凉的毛毛雨,三到四级的东北风,十二度的天气,一位穿红衣服的人站在学校门口不断的来回踱步,耳朵和脸已经冻得通红,这是谁?为什么会在学校门口?原因很简单啊,她孩子没穿厚衣服,所以赶来给她的孩子送衣服,而且还那了两件,看见她孩子出来连忙给她穿上,看见我另一个同学穿的也比较少便把另一个外衣给了她,开始同学有些推脱,可她母亲死活让同学穿上,说这么冷的天冻感冒了吧!你看你也穿这么少。同学扛不住她的左右劝说还是穿上了。

朋友啊!这样的母亲会不爱你?她不爱你的话这么冷的天来给你送衣服干嘛?还不如暖和的带在家里,况且她连一个陌生人都这么关心难道会不关心自己的亲生孩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布条把你心灵的眼睛给遮上了?你扯掉它好好看看你嘴中所说的不爱你的父母吧!

我的叙述到此结束,止笔。我知道这简单的话语连这感情的轮廓都未必勾勒的出,但我只希望请不要把它当做一篇流水账。

【篇四:读《亲爱的汉修先生》有感】

《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是美国作家贝芙莉·克莱瑞创作的,获得了1984年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金奖。毫无疑问,这是一本所有人都值得一看的小说。这本书里没有光怪陆离的故事情节,写的尽是主人翁对一些生活琐碎事情的叙述,但足以让读者从中产生共鸣,似曾相识。我一遍又一遍地翻看,直到脉络清晰。

故事是通过鲍莱伊读了汉修先生写的《狗儿快乐秘诀》展开的,因为那本书对他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鲍莱伊也有一只叫“土匪”的爱狗,剪不断,理还乱,有很多问题需要寻求答案,便写信同汉修先生联系。到了六年级,为了老师布置的一篇作家专题报告,他跟汉修先生联系得更加密切,通过和汉修先生的书信往来,鲍莱伊学会了如何面对生活,渐渐理解了父母无法共处的原因。在写信过程中,从他如实地回答汉修先生的十个问题,到对自己真实境遇和内心世界的剖白,一发而不可收,并且越写越好,在描写“蝴蝶树林”时,已经能让人动容。一篇描写他和爸爸坐卡车出游的文章使他获得了小作家征文的荣誉入围奖。

这应验了美国诗人惠特曼的一首诗:

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

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了那东西,

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

鲍莱伊在成长过程中,妈妈是他的一盏灯,为他照亮前行的路;汉修先生是他的阳光和新鲜空气,为他的写作作了最好的指导,给他指明了方向。相信鲍莱伊一定会成为名副其实的作家的。

这本书之所以能得金奖,我还认为他能给读者有很多层面的遐想空间。如果说汉修先生为鲍莱伊打开了一扇窗,鲍莱伊却把自己的心灵之门敞开了。他是一个普通的和我们一样的孩子,他所叙述的事情和想法,在不同的时空里,类似的也在同样发生着,不管是今天、明天还是将来。

在鲍莱伊写到自己的午餐常常被偷的事件,使我不禁回忆起幼儿园时,我从学校带回一块折成小动物的漂亮手帕,在妈妈面前炫耀,没想到妈妈不但没有笑容,反而神情严肃地告诉我不是自己的东西不准拿回家。第二天,我就将它交还给了老师。从此我就知道没有得到主人的允许,即使是特别想要的东西也不能随便拿。但这些事情,也都在别的小朋友身上发生着,上一年级时我书包上的小挂件没了,虽然扣得很紧,还有像剪刀、橡皮、蜡笔一类的,也没少缺过。当时我的心情是很糟糕的,并且痛恨那些拿走我心爱东西的同龄人。也经常会碰到别的小朋友说什么什么不见了,明明是放得很好的,控制不住的小朋友还会大哭一场。难怪鲍莱伊想尽办法要在饭盒上装一个警报器。原来这是孩子的共性,大家都喜欢得到和拥有自己心爱的东西,只是有些小朋友会缺少一些辨别能力,事情就上演了。可见,我们就是一块未干的橡皮泥,有着极大的可塑性,这本书无疑给父母、教师们许多启示。

在读了《亲爱的汉修先生》之后,我也庆幸自己做了一件有益的事情。学习之余,有时候好朋友会到我家来玩。有一次,我偶然到好朋友家去玩,发现她放在床头的指甲贴、小黄鸭发夹、小装饰包跟我的一模一样,觉得很奇怪。结果回家来一看,我的这些东西全然没了踪影。我就开始怀疑她的会不会是我的,妈妈却指责我不能随便怀疑别人,我就暗暗着手调查,经过反复调查取证,这些东西确实是从我家里拿走的。经过一个月的内心纠结,我终于下决心打电话告诉她妈妈,在她爸妈的耐心指导下,她终于说出了实情,而且也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并保证以后不再重犯。

妈妈对我说,小朋友拿了东西不能说“偷”这个词,有了缺点互相指出来才是真正的朋友。我也是这么认为的,而且我们依然是很亲密的朋友。

“请你跟我们一道享受你的生活吧!”太阳光说。

“请你在自由中享受你新鲜的青春吧!”空气说。

“请你尽情地阅读属于你的年龄的文学书吧!”梅子涵说。

这些书,是我们一辈子的书,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阅读经典,它能触摸我们的灵魂,它能净化我们的心灵。

【篇五:奶奶你听我说】

在整理旧衣柜时,我发现一个陈旧精致的小荷包静静地躺在抽屉的底层,蓦然,童年的故事走马灯似的浮现在眼前。我打开尘封已旧的记忆,坐在床上,静静的回忆属于这个荷包的故事。

轻佛去上好看灰尘,好看花纹清晰如旧。正面绣着圆体的“寿”字,反面绣着一个精致可爱的仙桃,喻意长寿安康,这是奶奶花费不少心血为我精心缝制的八岁生日礼物。思绪回到五年前,我好像看见那几个点着夜灯的夜晚,奶奶佝偻着腰,坐在桌前,戴着老花镜艰难地穿针引线,颤颤巍巍地用嘴抿湿线头,小心翼翼地穿过针孔;一不小心针头刺破了手,暗红色的血珠从布满皱纹的手指尖渗出,她却用手绢擦擦,又拿起针线缝制。我也仿佛看见奶奶缝完最后一针,扯掉左后一根线头,摘下老花镜后满足的眼神。这小小的荷包,却凝结着多少奶奶对我的爱和希望啊!老人已到八十朝杖之年,她那散发出的古旧味道,溢满了温情,倾述着朴实,无比厚重深沉的爱,如潮水般向我涌来,再一次紧紧包围着我。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记忆带我好像飞回幼时遥远地方,遥远的小巷,隐隐约约传来您唱的童谣,还有孩童牙牙学语的的呢喃。

我明白所有生命最后都将直面枯槁,您最终也没有逃过死亡的阴影。长大后,我一个人所处的那些迷茫困惑的夜里,或是梦中,您好像从未离开过一样,听我叙述我从不向任何人叙述的痛苦和悲伤,梦里好像又回到那个城关的小家,您那楠木做成的小床上,您拍着我的脊背,教我坚强,教我微笑,教我好好的活下去。您曾是我精神的依托和支撑,我的童年在您的怀抱里飞旋,闪烁着梦幻的光彩。

悲伤如潮水一般漫溢开来,泪水已盈满眼眶,悄悄地从脸颊两侧滑落。有太多太多的话想要对奶奶诉说。奶奶,家里发生了好多事情,大家都坚强的走下去,我们一定会好好的。奶奶,不要担心家里,爷爷身体愈来愈好了,叔叔伯伯们也很好。虽然时过境迁一切都在变,但我依然热爱这一切。回想起以前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孩童的时候,曾打碎心爱的花瓶,当我害怕受到你的处罚,你却只是笑笑说着没事,弯下腰捡起碎片用手帕包好放在抽屉里;你精心煮的饭菜我曾嫌弃不够精致,不够美味,不懂事地推开;您对我一遍又一遍嘱咐,我却不耐烦……现在想想那时的我是那样无知,以致深深地伤害你。可你却一如既往地宠爱我,为我付出深沉伟大的爱。我现在是多么后悔和心酸,后悔以前没有好好地回应你的爱,尽我做孙女的孝顺之义务啊!为您端上一杯茶,叠一次被子,赞美您的饭菜,或是准备好一盆洗脚水……

我将荷包和您的那份逝去却永远存在的那份爱,安放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仔细地珍藏起来。

奶奶,我的心里话,你听到了吗?

【篇六:我最喜爱的一本书】

书,如同一轮红日,拨开我心中的云雾,让我不再迷茫;书,如同一支画笔,为我的生活锦上添花;书,如同一只红玫瑰,沁人心脾,神清气爽……

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我最喜爱的一本书,它的名字是《童年》。

这本书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此书通过一个儿童无邪的眼光,向读者生动的展示了19世纪中叶俄罗斯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描绘了许许多多社会小市民丑陋和愚昧的生活风貌以及当时俄国的宗教、丧葬等民风民俗。这些回忆有助于我们了解沙皇俄国那个时代的风貌,了解一代文学大师高尔基童年时的社会环境。

小阿廖沙的童年生活是“一种浓厚的、色彩斑驳的、离奇得难以形容的生活”。“仿佛是由一个闪亮而且极端诚实的天才美妙地讲出来的悲惨童话”。在叙述童年中,几乎每遇到意见较大的事,都会引起他一种意识的觉醒,在作品中的表现就是每一件事情的叙述之后都紧随一句或一段哲理性的语言。

高尔基借阿廖沙这个人物描述自己的童年,这使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当时那个年代人的丑陋面貌。这使我不禁想到自己的童年真是太幸福了,每天被父母宠着;每天大鱼大肉吃着,每天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听着老师讲课;如果有人欺负你,父母会毫不犹豫地教训那人一番。而高尔基呢?却是什么也没有。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珍惜自己金色的华年。

书是一个热气球,承载着我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地遨游;书是一把金钥匙,带我打开了蕴藏无穷力量的宝藏。如今,我的生活依然离不开书。闲暇之时,翻开一本书,旁边放上一杯热茶,安静祥和。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那本书——《童年》。

【篇七:讲出一个精彩故事读后感】

什么是故事?

“故事就是人生的一种隐喻、一种发生的可能性,得让读者喜欢人物、情节,或者对故事整体有很深刻的印象。故事里面,人物常常得有特别的想法、勇敢的行动,遇上有趣的人物,也得有出人意表的结果。”

不得不说这个总结太棒了。故事的产生是认为读者。整个故事中的幻想世界因为有读者这一存在而逐渐壮大,因为读者喜欢于是有更多的建造者加入这一个行列,在这个幻想世界的任意角落里面建筑着不同风格的建筑与装饰。建造者不一定需要什么高学历,也不需要是语言学家,也许最动人的故事往往是从街头流浪的人口中讲出来的故事。因为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些事情,于是对它们产生了好奇,因为好奇所以想要去了解,而故事也就就此产生。

它或许包含了信息,也包含了一定的趣味性,读者可以从中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故事永远脱离不了“有趣”二字。没有有趣的内容的故事是会没有读者的,只有作者一人看得见的建筑不能称为“建筑”,它是没有实体的。只有有趣的故事才会吸引更多的读者,地基才会更加牢固,它在幻想大陆上的存在时间才会更久。

故事,不得不说,很多时候就像泡沫一样,绚烂过后就消散了。很多时候故事是从一些人口中说出,又经过读者之口逐渐流传,但是那始终不是相同的故事。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所叙述的角度也就有些微的不同,又因为每个人的兴趣不一致,导致叙述的重点也就各不相同。或许同一个故事,他讲出的你喜欢,换了一个人你只觉得乏味。相声貌似也有相似的含义在,不同人讲同一个包袱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那么“有趣”如何定义?或许可以用碗和碗里的水举例。但是这只是我突然想出来的一个带有玩笑性质的例子,或许并不准确。生活,大概就像记忆中最简单的大白瓷碗,镶着蓝色的边缘,简单朴素,寻常可见,装的是不多不少恰恰半碗水——中庸之道,不多不少。水的来源或许是泉也或许是海,还可能是水管里面的自来水。但是无论如何,都是一碗水。不同人自出生起就拥有这个碗了,水也是,随着人生经历的增多,逐渐积累,最终稳定到一半的程度。但是或许修行者可以从自己的那一碗水里面悟出什么,但是更多人,随着时间的消逝,渐渐只会对自己的那一碗失去兴趣,转而去看其他人的碗,或者寻找另一种寄托——故事。在故事里面,或许每一个人的碗都是不一样的形态,出现了青花瓷的碗,出现了河姆渡风格的陶瓷碗,或许还有玻璃碗……内容物也是,或许还出现了橙汁,汽水,甚至是另一种物质的液体,或许根本就已经脱离了液体的范畴。但正是这些区别让人着迷。我们,读者,就像是曾经小时候的我们,看着那一只只不同的碗,猜测塑造者的经历,然后再研究研究里面的内容物,分析它们的构成。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多少人为之着迷。而且这些的搭配是无穷无尽的,读者不会因为千篇一律而无聊。这就是上述里面的特殊设定,故事的人物有那么一些异于常人的特质,比如他们的性格,他们的行为,他们的经历,他们的一些特质。还有一些,另辟蹊径,碗还是那只大白瓷碗,镶着蓝色的边缘,水还是普普通通透明无色的水,但是悄悄做出了些许的改变。比如水的分量少了那么几许,甚至变成了空碗,或者水多了那么几分,甚至溢出。而这些在没有经历过的我们看来也是十分有趣的。

还有另一类,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描述,就是“技巧”。它或许没有什么新奇的设定,碗是一样的,水也是,但是被施上“技巧”这一魔法后的这一只碗却能令人着迷。如果用一种东西来比喻技巧的话,就是风,或许还有锤子。锤子用于塑造碗,而风用于塑造水。想必大家都有过曾经看流水上的波纹着迷的时刻,甚至有人专门扔石子到安静的湖面上,只为看到那一圈圈泛起的涟漪。而这,就是技巧的作用了。因为技巧,因为风等等的因素,那水富有了生机,变化莫测,让人着迷,想要试图研究它们的纹理,也就越发陷入了故事之中。锤子大抵上同理,改变了碗的形状,但是碗仍然还是碗。

还有一种我认为有趣的变化——换一种视角。就是故事的叙述角度。正常人们是从上帝角度,全知全能地观看这些故事,但是也有那么一些沙盒故事,我们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不断完善着故事。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变化让我们带入那些角色,或许从水里或许从天上,不同视角看这个世界,有趣极了。这个时候不得不提一下游戏,有些文字游戏可以根据玩家的选择修改故事线,尽管所有世界线都是预先设定好的,但是因为玩家“选择”的参与,参与感变得很强,让玩家有一种“这故事有我的一部分”这样的感觉,也是一种别的叙述手法了。还有一个故事,《心动文学社》,它的人物从故事里面跳脱出来,直接和读者对话,探讨故事中的人生是否真实存在等等……它新颖的手法,令人眼前一亮。

那些技巧,书中也做了一些介绍,那么就大致列举一下。

“必备的五个情节阶段英国作家克里斯托弗·布克(Christopher Booker)在《七个基本情 节》(The SevenBasic Plots)一书里,对故事提出了一种五段式情节进展结构,很有参考价值。一、AnticipationStage(期待阶段),初步介绍人物、背景、矛盾冲突的发生。二、Dream Stage(幻象阶段),事情进展顺利,好像都可以解决,其实只是幻象。三、Frustration Stage(受挫阶段),正面看到真正的大险阻,前一阶段的幻象破灭。四、Nightmare Stage(噩梦阶段),故事进入高潮,一切逐渐又看似绝望。五、Resolution(决定性结局),故事中的英雄克服险阻,通常是同时克服了个人内心的弱点或困扰。”

“六种人格发展进程是这样形容的:一、天真者(Innocent):内心单纯地相信世间的正义和美善。二、孤儿(Orphan):可以说是天真者受挫之后的状态,内心被世间的黑暗面笼罩着。三、流浪者(Wanderer):处于一种矛盾心态,未能解脱之下,茫然寻觅,探索周围。四、战士(Warrior):找到自己的奋斗方向,努力前进。五、殉道者(Martyr):为了完成更高阶段的目标,不惜牺牲个人的喜恶和当初最珍惜的东西,甚至生命。六、魔法师(Magician):掌握了改变现实、超越常人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解释,技巧是从人们的经验中抽脱出来,分析无数种可能,最后得出了这些“有趣”故事的一些共同点。是的,这些技巧或许不能把所有故事变成“有趣的故事”,但是技巧可以把故事的有趣性提高这一点是不需要质疑的。

但是技巧并不是绝对。当所有人都拥有了技巧之后,故事的世界又会如何?比如语言的一种演变,当原来的词义减弱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发明出新的词汇来表达原本该词的意义——比如“哈”的“通货膨胀”。原本“哈哈”就可以表达内心的欢喜,而现在用“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等等来表示。那么,同理,当这些技巧成为了一种标准,一种小孩都会的浅显知识——就像学生用的三段式作文一样,这些技巧还能够称为“技巧”吗?这些“技巧”的意义仍然在保留吗?

这个时候我还想说一下“文风”这种东西。就像画画有画风一样,大多人的故事文风是不一样的。他成形于人们的生活,是一种类似印记的东西,方便人们辨别。比如一些国家的文字风格是不一样的,日本文学或许因为语言的原因,文字也行云流水,就像顺着鹅卵石流淌的小溪一样,读起来很舒服,很流畅。虽然不能排除翻译的缘故在,但是这些故事读起来的感觉是的确不一样的。文风的作用也就在于此了,它是一个作者的证明,虽然有时会随着故事的需要而做出适当改变。可是文风也不是不可以改变的。比如当一个人不断模仿另一个人文风的时候,文风是可以复制的;当一个人的生活经验变得完全不一样的时候,他的文风也会做出适当的调整。这种语言风格或许也是一种技巧。

书中到也阐明了关于技巧的讨论——

“讲故事本身就是一种行为,任何行为都有动机和目的,讲故事本身是一种高技巧的叙述,背后的动机和信息必须清晰明显,而非零零碎碎的事件堆砌。”

也就是说,因为讲故事这件事情而产生了各种技巧,而这些技巧是为了故事服务,是为了让故事更加的生动有趣,更加贴切表达出自己内心想要表达的事情。只有出现了故事,技巧才会相对的产生。比如只有有了碗和水,风和锤子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但是如果失去了讲故事的意义,那么碗和水只是两种物质罢了,在人们看来是什么意思都没有的,只觉得莫名其妙罢了。

讲故事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但是讲故事本身是一个很有趣的行为。

所以,不如现在就来讲一个故事吧。

【篇八:自我叙述】

人是一种神奇的生物,每个人都各有各的外貌、形态。人是有智慧的,正因如此,个人心中所想的才各不相同,对世间万物都有着不同的感慨。

他长着一头碎发,乌黑发亮,小小的眼睛,可以看见一双深邃的眸子,任何事在他眼中都不能激起丝丝涟漪。他笑起来,两只眼睛眯成一条线,眼中是慢慢的笑意。微圆的下巴,上面是肉嘟嘟的脸颊,甚是可爱。他个子高高的,在人群里总是能一眼就看到他。最令人喜欢的是他那一双“佛祖耳”,十分可爱。

在他的身上,有一块深深印在他身上的烙印,细看这印记似一条蜈蚣。一开始,这“蜈蚣”还没有这么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越长越大,这“蜈蚣”记载着一段悲凉的事件。

十多年前,一条马路上,一个小男孩跟着他的爷爷。他爷爷在路的一旁和其他几个人修水表,小男孩正独自在马路边玩耍,当他走到马路中间的时候,“轰”一辆摩托车疾驰而来,仿佛是来自地狱鬼神般,犹如是灵魂战车中的主角。小男孩猛然回头,一阵恐惧涌上心头,一脸的惊恐……当他再次醒来时,看见了洁白的墙壁,洁白的床单,还有一个正在忙碌的身影,那是他的妈妈。

那个男孩曾经一度走不出这黑暗,在他父母的帮助下,终于走出了阴影。

现在,小男孩长大了,就像一只雏鹰,已经羽翼丰满。但那件事使他的性格变得内向,不爱与人交流。但是别人与他交流玩耍,他都会欣然接受。那种他不喜欢的人,他都会拒而远之,而他喜欢或是欣赏的人他都会无话不谈。

他喜欢看动漫,纯真动漫迷,现在他的好朋友也都是喜欢看动漫的,因为有共同的话题,所以才能成为好朋友。

他性格内向,但是你要相信,他是一个好人,一个值得你去认识的好人。

【篇九:一篇作文】

我想写一篇关于日记的作文。

因为从小语文不太好的原因,我从小对没有写日记的习惯!只要一看到自己那逻辑不通的句子,我就会陷入深深的自卑当中。同样都是学生,为什么我的语文能力就会那么的差。所以不是不想写日语,还是不会写日记。

日记里,通常记载的是一天所经历的事情,自己的心情,感悟等。有些人把这些一在日记里,可能是为了留了念想,也可能是想把今天的经历的事情,用文字表达出来更加舒心。

而这种体会,我从未有过。我也奢望我有一天可以把自己的心情记录在日记里,汇成一本像故事书,是关于我自己的一本书,里面的主角是我,我可以看见我自己经历的种种事情。

当那些可以记载心情的日记已经过去,除了遗憾,我还想挽回。我想到了一个好方法,我想写一篇作文,一篇特殊的作文,一篇关于日记的作文。

这篇作文可以是我这些年来经历的某些深刻的事情,也可以是从这件事情里所得到的感悟,还可以是从感悟里我所悟出来的心情。虽然这篇作文没有大幅的肩篇章,没有当时的心情感悟,没有稚里稚气的话语,但是这篇作文是我对所有没有写过的日记的一种,一种体会。

它可能会是我的一种梦想。

所以我想写这么一篇作文,没有多么华丽的词藻,没有多么美丽漂亮的字体,也没有让我那个深深的自卑感。我可以像一个经常写日记的人,写一篇可以自由地叙述自己心情的作文;像一个叙述故事的人,我可以流畅写下来的作文。

我不奢望这篇作文有多么的让人眼前一亮。只要以后,我还可以,再次拿起它的时候,可以有当时的心情,有当时的感悟,有当时所悟出来的道理。

【篇十:读《草房子》有感】

刚翻开书,就不禁被书中的人物与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住了,全书都洋溢着一种别样的情怀,使人激情澎湃,思潮起伏。

本文叙述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感动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间所闪耀的人格光彩,在体验死亡中对生命的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这一切,既清楚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

读完这篇文章,在我眼前立即勾画出这样一幅景象:弥漫着幽香,懵懂纯真,一个可望不可即,浪漫温馨的童话世界。

在本篇文章中,我最喜欢一个叫‘桑桑’的男孩,他是油麻地小学的学生,好奇心极强想象力丰富,总喜欢做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但他也是一个善良纯真,讲义气,勇敢,乐于助人的好孩子,特别是帮助保护纸月不被坏学生欺负。

在诸多章节中,最令我心弦一震的是一篇关于‘秃鹤’的故事,叙述了:秃鹤因认为秃子是一种耻辱,而带着帽子上学。一次,桑桑和朋友们把秃鹤的帽子挂在了旗杆顶上,大家都在嘲笑他。之后秃鹤便不在戴帽子了,但在一次会操时老师要他戴帽子,可在途中他又忍不住扔掉了帽子……这一篇故事告诉我,不要因为自身的缺陷而自卑,要向前看,时刻提醒自己是最好的,是最棒的,要自信,不要在意他人的眼光,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曹文轩老师曾说过:“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一个再深刻的思想都可能变为常识,只有一个东西是永不衰老的,那就是美。‘我十分认同这一观点,但我更坚信’如果‘爱’是时间的话,那你就是‘永恒’!‘

追随永恒,追随童真。

热门推荐
1以早为话题的作文
2今夜月儿圆
3新学期,新打算
4在聆听中成长
5收获告别
6向日葵的日记
7躲在草丛里的星星
8中国梦,我的梦
9小熊过河记
10游泳趣事
11时思基地实践活动
12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
13遇上碎片化生活
14记一次游戏抢椅子四年级作文
15我为祖国点赞
16自编童话故事
17我的妈妈作文
18爱祖国
19陌上花开,彼岸花落
20做人从向往天空开始
21寒假趣事作文
22第一次摆地摊
23学会微笑
24给自己一个微笑
25火车上的年味
26一封家书表孝心
27考试的启示
28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妈妈的爱
29假期泰山游记作文
30新学期新梦想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