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虚无的作文

【篇一:碎片难填灵魂之厚】

时代的齿轮缓慢运转,但人们却活在加速的生活里,为了活得像个人样,他们开始充实自己。快速的生活节奏,不断往前奔跑的步伐,却没谁选择按下暂停键,效率至上的选择“强迫”他们走上了碎片化的生活。

“碎片化的生活”这一概念渗入人心,成了一条最佳的捷径。因为它巧妙地让你认为在更少的时间做了更多的事情学了更多知识,也许所有人都在为自己实现了效率而沾沾自喜。

鲁迅曾言,时间如同海绵中的水挤一挤总还是有的,而今人却一味地走向极端,只追究挤好海绵,却用了那些水浅薄化了知识。如同一滴水中的油,只能看宽度,却没有什么深度。而这一切的原因并非碎片化的生活,反而是在于人。人的追求改变了,这才使得鲁迅的话出现变质,那些高效后留出的时间不用来探究灵魂的深度,却是企图以一张张碎片遮掩空洞的丑态,期翼于融进各式圈子,以拥有更多虚无来展现自我,满足自我。

凉风微起,碎片离乱,丑态依旧。于是人们寄托于用更多碎片式的方式,逐渐分离自我来达到充实自己虚无的幻想。为何?其一在于碎片式生活的渗入,这已经成了一条定理,从众的心理促使着人们于加速的现实中不断模仿他人的生活方式,他们认为碎片化生活有着无限大的好处。石黑一雄于“浮世画家”中告诫着读者,永远不要随波逐流,要超越我们周围那些低级和颓废的影。从众并非同流合污,更加不可能是深陷泥潭不愿动弹!

其二在于一个更加悲哀的现实,人们自动放弃了对精神的投喂,他们安逸于金钱至上的社会,成了躯壳的奴仆。物质如雾障目,我们盲了心看不见现实与灵魂分离的矛盾。

而碎片化生活不应该再成为人们被物质所役使的借口了,这一张遮羞布应被扯下,让我们去直面精神与灵魂的呐喊!时间的齿轮再慢也不会停下,也许,是按下我们自身的暂停键的时候了,用海绵中的水去完整自己,增厚灵魂,莫再囚于物质了!

停下吧,一分钟也好。…

【篇二:温暖与伤痛都来源于未知——读《虚无的十字架》有感】

她,只是一个平凡的女孩儿,每天穿梭在茫茫人海中;她,自小体会不到母爱,却依然笑着前行。就是这么乐观坚强的一名少女,却被卷入了一个诡异的漩涡中,无法脱身。

父亲朋友之死,亡妻之痛,扑朔迷离的真相……无数条谜团和线索编织的巨大蜘蛛网中,这个女孩是案件唯一的突破点。死者一次次被钉在十字架上,这个年幼的少女对前往渺茫的希望并没有退缩,为了查找最后的真相,她一次次冒险,侥幸逃脱。

人的一生中,可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女孩儿?她善良乐观,即使有再多苦难也笑着去面对,就好似天边最温暖的阳光;她正直勇敢,即使是一个陌生人遇到了困难,也会义无反顾去帮助。她就像一张白纸,不食人间烟火,如天使般降临在人间。在经历过种种苦难之后,她的美好终于来临。这何尝不是人生的真谛。

这样的女孩最后一定能快乐。正如,温暖与伤痛都来源于未知和那颗勇于去承受苦难的心。

【篇三:那一秒我倾听生命】

天空一如继往地在头顶沉默地湛蓝着,我冷笑。时间让一切旋转,却从离开起点的那一秒注定了无法再回头。地球沿着虚无的地轴一遍一遍从起点转回起点,永远都只有起点,一切都悄无声息地跟着地球旋转,只是那所谓的一切因为时间有了个起点,多了个终点。除了天空的那份蓝,任意晴天暴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似乎连时间也无法磨淡那记忆中的蓝。

第一次在太阳下奔跑,跌跌撞撞地闯入了这个看似美好的世界,奔跑,跌倒,爬起来,再跌下去……。眼角的泪少了,更少了,最后,跌下去之后再也不哭了。记忆跟着时间旋转,只是许多都被遗失在空虚里,找不回来。膝盖上的伤痕却深深烙印,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分割不了,每一次心微微地颤痛,我想,我的心里也一定烙印着许多伤痕,一样无法被抹掉。

我喜欢看着墙上泛黄的钟,踏着滴嗒的节奏,那一刻,似乎世界都要静止,那么时间流逝的时候会留下些什么吗?至少应该留下些声音吧!去为那些被时间带走的生命而歌唱,悲伤地歌唱。

直到后来,墙上的滴嗒声消失了,我呆呆地望着静止了的钟面,多希望时间也可以静止。甚至像钟一样任我调转,回到那些无法遗忘的日子。

再后来,我买了个精致的手表,睡梦里依稀听到那细微的声音,载着心跳敲打着我的睡意,是呀!人生是一块精美的表,在心跳声中数着稍纵极逝的时光,一样要在最后一刻静止,在黑夜里沉浸,再也不会喧嚷,再也看不到湛蓝,连回忆也跟着沉寂,一起静止,一起消逝,好一个悲惨的终点,一片漆凉。

有人说,也许有下辈子?可笑,却又让人憧憬。是,如果真的有下辈子,也许我不会笑着在草地上跑过;呆呆地仰望湛蓝的天空;听雨轻轻地唱着秋末的微凉;大声哭诉,让悲伤的分子在阳光下飞舞;最后躺在午后温热的泥土里继续跟世界旋转。

生命如此坚强,如此倔强,引燃希望,创造奇迹,让满脸的泪水欣然流淌;生命又如此脆弱,和时间一样稍纵即逝,留给别人无限的思念与痛苦。

时间少了个终点却掌控了生命,那样狂妄地、肆无忌惮地主宰着生命,让生命降临,在幸福或是痛苦中狠狠地摔碎,再也无法拼凑,只有记忆里的痛依旧。

回过神来,依旧是那跳动的滴嗒声,提醒我时间正一点点打磨着我的生命,我想时间真的要带走些什么,不如把悲伤带走。把人生打磨得圆满些,我不会再仰望一片虚无的湛蓝,而是跟着时间旋转,寻找只属于我的轴,去自转,在我的生命里画一个满满的圆。

这一秒,我倾听生命。

【篇四:消失在记忆里的父亲】

“再见,我走了……”父亲在半年前对我说完这句话后,就杳无音讯……父亲?这个词与我而言,些许生疏!在我的“梦境”中,父亲就是神,父亲就是榜样,父亲是坚强的臂膀啊……可是,再甜蜜的梦终究会败在现实的残酷下……

我是单亲家庭中的一员。为什么父亲在我心中如此不堪一击呢?

那是个夏日,期末考试结束后,我想同母亲前往杭州旅游,回到家中收拾行囊,碰到了出差回来的父亲。我以为父亲答应了。可是“暴风雨”总是来得那样措不及防,父亲站起来,走到了我的面前,从他怒目圆睁的表情和紧握的拳头中,我知道了父亲生气了!我故作坚强,红着双眼强扯着笑说:“爸,我要跟妈妈出去旅游。我……”话一刚出,父亲瞪着我喊道:“你要敢出门,你就不是我的女儿!”

“啪嗒”一声,眼泪砸在我的心上,最后的一丝伪装的坚强化为虚无,被风吹散了。那一刻,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眶,模糊了世间。再杂乱的吵闹声也敌不过一句“你就不是我的女儿!”我的心于是碎得不成样。

那之后,我与父亲4年也没有说上一句话,没见过一次面。我想念他。去年冬天我见到了父亲,有一瞬间我没有认出他。见到他,我百感交集,终是挤出一句“爸爸!”那之后相对无言……

父亲,再一次地走了……

【篇五:等待为题的作文600字】

等待的过程犹如那梦境一般,是虚无的。

时间飞速地流逝着,我的心绪也十分急切。临近傍晚,我还在家门口徘徊。天空渐渐地闭上了眼,人们也快要休息了,但是我还在那孤立着。

贪玩的我竟把钥匙弄丢了!手机还没电了!真是可悲啊!

“爸妈又不在家,我该咋办啊?”我自言自语道。原想着去别人家去睡一晚上吧,又不好,所以就打消了这个念头,索性就在门口等着吧。

孤零零的我,既无助又弱小。此时的我就像那只叮咬我的蚊子一样,一巴掌就能被拍死。但蚊子至少不会感到孤单,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羡慕蚊子。哈哈,想想就可笑啊!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也快要坚持不住了,眼皮与眼睛斗争着,但我终究还是逃脱不了睡意,渐渐地闭上了双眼。

睡梦中,我也不得安宁,时不时被路过的汽车惊醒,这让我神魂未定,脑袋嗡嗡作响,但睡意仍定根不动。

我感觉自己现在就像活在虚无世界而迷失自我的人,唯一只剩“爸妈你们快点回来吧!”这无力而又卑微的愿望,我甚至将这漫长的等待视为一个坚定不移的目标。

我实在是快要死去了,如行尸走肉一般。望着那伸手不见五指的天空,越来越害怕,只好以闭眼来自我麻痹,以来抵御这无尽的黑暗。

就这样等啊等……

终于远处的一阵阵呼喊声将我惊醒。我努力地把我把柔弱不堪的双眼睁开一条缝,看见了那熟悉的身影。我猛地一下跳了起来,十分欢喜。

是的,他们回来了,他们终于回来啦!

我缓缓地闭上双眼,终于放心地睡着了……

【篇六:面对】

是谁紧紧抓住黑夜的尾巴,不肯窥探一眼黎明?

我一直住在围城里,一座精心打造的城市,好像这样,我就能一直逍遥,直到有一天,墙塌了,我被明晃晃的阳光照着无可遁藏。

“你到底发生了什么?怎么一下子成绩掉这么多!”父母的喋喋不休还在耳畔回响,“你以为老师说你行你就一定行吗?那是安慰你!”我不语。不错,我就是一直以为我是行的。“你有没有在听?”我还是不说话。“真是……”父母怒极,说出的话像锤子,打破了我的城墙。“从前好,从前好有什么用!我告诉你,你就是一直那么固执,现在,现在还不是这样!“

我失色。从小开始,我就用一张张成绩单筑起高墙,到了现在终于崩溃。初一拿到的第一张成绩单还被压在桌垫下,那么的自豪。但也是这些自豪,终于让我变得固步自封。考砸了,看到“辉煌”的过去,美名其曰的激励,也成了自负。

我终于不再倔强。从前,总是死死抓住一角过去,把自己交付给未来,未来把自己交付给虚无,谁也负不了责任的虚无。我扪心自问,这些年,我终究是成了自己最厌恶的骄傲自大的人吗?我想,我是不敢面对。不敢面对惨淡的现实,只是苦苦哀求或过去,回来,回来。

“你现在努力也不迟啊。”到底是疼惜我,父母怒归怒,看到我伤神,又忍不住鼓励我。我抬起了头。忽然想到很久以前,书上看到的“过往不恋。”过往不恋。很对。

我忍不住流泪。“对不起,爸爸。对不起,妈妈。是我不好。我知道错了。”知道错了,以后呢?我从废墟中爬出,转身,是阳光照耀下的草地。在黑暗中太久,也会忍受不了阳光。但我知道,我要学着去面对。面对既成的事实,面对无法改变的过去,面对未知的将来。

逆光站立,无需忍受刺眼的阳光,但所得的,仅仅是黑乎乎的影子;转身,驻立,默叹,阳光的刺眼无足轻重,眼前的美景才是我一直在追寻的。转身,面对,默叹。初三何雨钦指导孙老师

【篇七:划破天际的光】

神说,要有光。于是,本是黑暗的一切,却因为这一缕光芒,划破了天际。

这只是一个开始。

世间存有多少人们不知的问题呢,有很多。其中,就有对未知的恐惧。

每一个人都有害怕与恐惧的情绪与表现,只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同,面对未知的认知与思索,都存在人们不能企及的领域。

相对而言,也存在着勇敢与坚韧的人,还有正义与善良的人,勇敢与无谓的人。

只是面对着未知,人们更多是选择了让步与观望。

就比如一种虚无的存在:魔法。这种观念最早出现于西方世界,相对而言就是宗教的存在于世,就是对于现代信奉以科学为上的世界来说,也存在观望与质疑,批判与否认。如果想一下,当真正意义上的魔法出现在世人面前,又会是何种情况呢?

虚无的未知,那也是对未知的一方面的认知,就算是现在生活中的事件,同样存在着未知。

就比如说近几年出现的道德绑架问题,何尝不是一种未知的表现呢。如放任人们继续下去,是不是又是另一种的《2012》。

所以,一群又一群的人们站了出来。他们行走于刀山火海、波涛汹涌的现实,但他们何尝不是未知的开拓者?又何尝不是人们的英雄呢?

比如一位西方伟人——哥白尼。他的“日星说”动摇了人类中心论等宗教教义不可冒犯的神话,即使存在着局限性,但不可否认,它作为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第一次让宇宙的阐述从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在人类的思想发展史以至社会发展史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同样的,还有东方伟人——鲁迅。就比如鲁迅先生笔下的《药》,这篇小说通过对茶馆主人华老栓夫妇为儿子小栓买人血馒头治病的故事,揭露了长期的封建统治给人民造成的麻木和愚昧,暗中颂扬了革命者夏瑜英勇不屈的精神,指出了辛亥革命未能贴近群众的局限性。

现实中的人们,他们并未缺少对未知的好奇,只是前人面对的处境让人们退却了,失去了毅力,也失去了斗志,却忘不了未知的可怕。

科技的便利化,已经开始,不,是早已开始让人们失去了应有的血性。所以,面对未知,应该勇敢地站出来,正视它。退却,那只是自我的放弃。

无论如何,人,都应有勇气去面对未知,不管怎样的结果,那都是打响人生的第一炮,也不过是划开黑暗的开始。

记住它,黑暗,不只这一处;光,不只你一缕。

【篇八:人不能躺在理想中生活】

有一位诗人说过: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还是在床上。“它形象地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人不能躺在梦幻式的理想中生活。是的,人不仅要有理想,还要大胆幻想,但更要努力去做。在理想中躺着等待新的开始,结果不仅遥遥无期,甚至连已经拥有的,也会失去。

众所周知,拘于理想不去努力奋斗的人,只能是一个无庸无志的人,因为理想虽然是美好的,但又是虚无的,要使之成为现实,还有很大距离,还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几代人的努力。然而,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还是屡见不鲜的。他们有“豪情壮志”,但从不用自己的双手去为之劳作;他们有“远大理想”,却从顾及于眼前,立足于今天。尽管他们的愿望是美好的,理想也是诱人的,但不愿付诸行动,眼高手低,志比天高,行如纸溥,最终也只能是一个美丽的“肥皂泡”而已,根本摆脱不了破裂的厄运。前人说得好,“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那些无志之人的“志”就是美梦,就是所谓的“理想”,他们把自己的蓝图构画得再美好再完善,也只不过是空中楼阁,雾里看花,海市蜃楼罢了。

只有摆脱虚无的理想,正视现实,顽强拼搏的人生才是最有意义的,才能在社会的激励竞争中实现自我价值。一位学友曾告诉我:“如果你想要成功,不仅要有理想为指导,与经验为参谋,更要与恒心为良友,与奋斗为兄弟。”是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这就不难看出,没有伟大理想,就会不思进取,因而也就会停滞不前无所作为。这不就清楚了吗?理想是人生的批示灯,失去它,就会失去人生的目标,就会迷失人生的航向。一个人如果没有生活的目标,就会失去生活的勇气,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就会落后挨打,甚至衰败而亡国。

由此可见,只有坚持远大的人生理想,才不会在生活的海洋中迷失人生方向,才会有所建树。托尔斯泰将人生的理想分为一辈子的理想,一个阶段的理想,一年的理想,一个目的理想,甚至一天,一小时,一分钟的理想。一句话,生活时时都应有理想,而且,要有远大理想!让我们在理想中生活,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努力拼搏吧!

【篇九:归地不是虚无】

因为学业繁重,我已经许久不曾回家了。从作业堆中抬头,望着窗外连绵不绝的阴雨,我的心中忽地冒出了想家的念头。这个念头一经破土,便迅速生根、发芽,一发不可收拾。

语文课本上,曹文轩在《前方》中写道:“人有克制不住离家的欲望。”诚然!幸好,我马上可以回家了。

家里什么都好,没有熄灯,不必晨跑,可以放着音乐,可以光明正大地洗衣服,没有匆匆忙忙,没有心力交瘁……人总是不由自主地撇开心中向往之地的所有缺点,仿佛那是一个没有阴影的世界。

然而归家之途并不顺利,约好的聚餐临时取消,又因为没有钥匙,我在寒风与细雨中苦苦转悠了两个多小时。此时,客厅中妹妹的哭闹声与敲打门窗的声音闯入耳中,各种不安与烦躁蜂拥而上,让人生不出一点兴致。我望着窗外阴暗的天空和延绵不断的雨丝,心中不由得生出了几分愁绪。

心中所想的家与现实中的家果然是不尽相同的。看来,心中之苦的确无可避免。由于幻想,苦反而更苦了。但既然这样,那么家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它既然不能给人以心灵上的归属感,那它能带给归人的又是什么呢?

也许我们没有非常直观的感受,但家给归人的温暖总能见于微不可见之处,像萤火,光虽微弱但又确实存在。也许我们会觉得家无甚特别之处,无非多了一些生活琐事罢了,但正是这些琐事,给人以平和温暖之感。学校里,不会有人关心你吃了什么,不会有人给你一个猝不及防的安慰的拥抱,不会有人有十足的耐心来开导你。但是,这些在家中随处可见。正是这些日常琐事,让家有了体温,有了呼吸,也有了生命。尽管在许多人看来,这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不可否认,它的确给了我们支持和力量。

每个人都是组成社会的个体之一,每个人只能靠自己进行各种活动,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是分明的。而在家中,界限模糊了,家就像是可以毫无保留地放飞自我的一处港湾,一切都是轻松的,随意的。

对于那些认为家可有可无的人,我想说,也许家不是实际上可以遮风挡雨的房子,但它是一个载体,承载着关怀和力量,以及来自亲人的温暖。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样的诗句,还是能一如既往地打动我们。

家存在于每一个人心中,必不可少,是不可割舍的一部分。家也绝不仅仅是虚无的幻想,我们从它那里得到温暖,也会将这份温暖铭记于心。

【篇十:一路有你真好】

她是我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是她给我送来早晨的第一句问候。她是我朦胧的泪珠——当我伤心时,是她给予了我第一声安慰。她是我人生的航班——是她一直在给我这棵“朽木”不断雕刻。她就是我的妈妈。

在我还是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您。那时候,我想:“这个‘姐姐’是谁啊?”但在您温暖的怀抱中。一切似乎都化为虚无。我多想时间定格在那一刻,看着您的脸,在您的拥抱中,缓缓睡去。

我渐渐长大了,您还记得我第一声“妈妈”是什么时候叫的吗?那天,我蜷缩在您的怀中,被您逗着玩。您突然开始说:“儿子,叫妈……妈。”我当时听不懂,还在咿咿呀呀的叫。您继续叫我念妈……妈,这时,电视上出现了一只羊,它叫的很大声:”咩!咩!”我听见了,也大声说到:“咩!咩!妈……妈。”随后,您便开心的笑起来。那时候,我觉得您比天使还美!现在回忆起来,还要感谢那只羊呢。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时不时的会犯许多错误。但是,是您循循善诱,使我改掉了这个坏毛病。但有时,您还会继续“唠叨”,让我觉得您很烦。但现在回想起来,您的“唠叨”其实是对我的爱的象征。而我还记得,您“唠叨”完了之后还会再补充一句:“以后不许犯了!”现在想起来,我瞬间觉得我是这世间最幸福的人。

一路有你,真好,妈妈!

热门推荐
1咖啡人生
2难忘的小学生活
3收获
4最辛苦的人
5美味鸡腿的故事
6我要感谢妈妈
7有意义的寒假生活作文
8为他人开一朵花
9义卖活动
10家和万事兴
11我有一个想法
12走进
13课余生活
14中考满分作文
15我有一个好哥哥
16追求那渐远的“豆沙包”
17有趣的实验
18我爱垫排球
19我喜欢风的声音
20月下之行
21手机
22那一次,我真感动
23税收是你我的镜子
24阴天
25妈妈,我想对您说
26我和书的故事
27拼搏便会成功
28校园,我梦想开始的地方
29找春天
30等待是美丽的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