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酱缸的作文

【篇一:微笑着前行】

有位哲人说过:“向后看才懂得生活,向前看才能生活。”是的,胜利的曙光总是在前方的。逆风飞扬,微笑着前行,眺望着未来,如果步履可以发出声响,一定是艰难而执着的。

一去紧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一个人,一方冢,一生探求,一代使命。

山还是那隐隐的青山,还是那沉淀着中华文明的青色。沙,还是那漫天的黄沙,还是意欲吞人的黄沙,只是多了位从中原走出来的佳人——王昭君。出塞路上,驼铃叮当,胡杨肃立,泪眼婆娑,向后望去,家乡渐行渐远;向前望去,只有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昭君再也没有回头,向前望去,虽没有了荣华富贵,没有了歌舞升平,亦没有了莺歌燕舞、鸟语花香,但前方是黎民百姓的安宁,天下的太平。她弹奏琴瑟的双手将摇起手鼓,华美霓裳将代之以厚重的皮裘。昭君微笑着前行,赢得生前身后名。

不为君生唱赞歌

只为苍生说人话

柏杨因所谓的“挑拨人民与政府的感情”而被治罪于台湾当局。九年零二十六天的铁窗生涯,让他对中国的现实与历史有了深入的思考。身陷囹圄,他没有回望那些屈辱与苦难,而是勇敢地向前看,探究中国的历史为何反复出现血腥与欺诈。柏杨向前看,以杂文体来批判中国人的“脏”、“乱”、“窝里斗”、“酱缸文化”,以率真犀利的形象,引起国人广泛关注。柏杨微笑着前行,塑造奋斗不懈的战士形象。

逆风前行立文坛

轻舞飞扬品生活

一场叫做不幸的风,刮在了史铁生那本该充满激情的岁月里。起风的时候,让人觉得生命是如此的不堪一击,往日的信念与坚强在风中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地坛边孤寂的身影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徘徊以及脆弱。停止?已失去回头的权利;返航?已没有勇气回望背后充满关切的眼神,此刻能做的就只有重新扬帆,向前方眺望,微笑着前行,再次拾起坚强。文坛上亮起的光芒告诉我们,微笑着前行,品味生活的芬芳。

然而当城市林立的楼房越来越高,沿街的广告越来越炫,人民却越来越不自信不满足,一味地回头观望失败的沼泽,而看不到前方希望的光芒,更不知微笑着前行,享受生活。

微笑着前行,体味生活的美好,创造精彩的人生。

【篇二:捡拾幸福】

有一年,央视记者在街头采访:“你幸福吗?”

“我姓曾。”一个被采访者,机智地回答。

这个梗当年大火,全国大乐。他的幽默,也再一次激起了人们对于幸福的讨论。

幸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有人要住高门大户才会幸福,有人却只要草屋遮雨就幸福;有人要红酒香槟才幸福,有人却只要吃口饱饭就幸福;有人要功成名就才幸福,有人却只要一家团圆就幸福……

当我们在生活的洪流里漂泊得越久,便越发明白:幸福只在内心,不假外求。有一颗柔软、单纯的心,方能睁开智慧、清明的眼,发现身边蓊蓊郁郁、开满野花的幸福。

有段时间,特别喜欢在五月的清晨,去乡间小路上溜达。一出去啊,那带着草木气息的清新空气,那铺天盖地的满眼新绿,还有那将滴未滴的叶尖晨露,便彻底叫我忘了来处。

蹲在泥土湿润的田坎上,看水稻抽穗,鞋面沾染了苔痕也不觉。尚未饱满的谷粒青涩垂首,白色稻花亭亭玉立,一丛青翠的稻叶上还趴着一只特别帅气的蟋蟀。伸手猛捉,它跳,我追,再跳,再追,直追到看不见影儿。不管,什么都不能阻挡我此刻的小幸福。

若是八月间,暑假里,那就更惬意了。炎炎夏日,有什么能比在葡萄架下吃冰镇葡萄更赛神仙呢?

蜿蜒盘曲的葡萄藤,浓密茂盛的葡萄叶,珍珠宝石般的各色葡萄,幸福万年长啊!

舀出一木桶冰,看中了哪串葡萄就摘哪串,冲洗冲洗就搁桶里,盖上。静静等着,等把摇椅上那本《白香词谱》慢慢地翻上十余页,葡萄也就冰好了。一颗葡萄一首词,数一数,你得背多少词才能吃完这冰冰凉的爽物?常常是,先吃再说,毕竟“食色,性也”,这点小幸福还是该有的。

不过,要说一整年里最为开心的时刻,我想还是秋收。不是收稻谷,也不是收水果,而是收腌菜和辣酱。

整个院坝里,大大小小各色竹匾,全都晒着菜干,豇豆、辣椒、青菜、白菜、萝卜皮……晒干,拌料,抹匀,腌制,贮藏。一套工序下来,家里的瓶瓶罐罐可就都满了。

旁边的陶土大酱缸里,有剁得细细的红辣椒和豆瓣曲,时不时翻搅一下,能让它发酵得更充分。阳光让酱缸的边沿闪光,光中透着喷香的味,让人不由得想到两三月后豆瓣酱的鲜美滋味。心里盘算着,那边架下的冬瓜是不是已经开始起灰了呀……

就算只是一朵花,有人也能看到一个美丽世界;就算只是一片叶子,有人也能看到一个幸福天堂;就算只是平凡普通的乡间生活,有人也能从锄地挑水中,品尝到小小的幸福。

如果有人问我,你姓什么?我一定回答,我不姓曾,我幸福。

幸福就像秋天掉落地面的橡栗,当你的双眼装有天地,当你的双耳倾听自然,当你肯低头弯腰捡拾,回家的背篓里定然是满满的幸福。

【篇三:做人的最高境界】

在今天的语文课上,谢老师告诉我们:“同学们,人有六种境界,看看你是在哪个境界吧!”这时,正在专心致志背书的同学们一个个都抬起了头,好奇的看着谢老师,一个个似乎都很想知道怎么回事。谢老师对我们说:“你们看我画!”

同学们这时又目不转睛的盯着谢老师,谢老师在黑板上写着——最低层次,不想惹麻烦;中等层次——为了得到奖励,为了取悦他人;或是为了一切目的……而最高境界就是不论你在什么地方,都能有底线,而且不改变!

正如这个底线一般,北宋的大文豪苏轼一样,他不仅仅它不仅仅有底线,还有渲染别人的精神。小时候的他就立下了治国之心,虽然在途中被贬到了黄州,发现了自己的最大的毛病——才华外露。于是,他想用诗词来轰动社会。而官场,也不过是一个把是非曲直,忠奸善恶染成一个色的大酱缸,他开始不屑与他们同流合污。

于是,他极其诚恳的进行了自我解剖和剖析。所以,他十分想找回原来的自己,于是,他渐渐的回归了安宁祥和的状态,还悟出了一句:“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吴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从人生的最高境界上去看,苏轼不正有这种的毅力吗?他的底线不一直是“治世经邦”吗?

是啊,在乱世中一直有着自己的底线,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啊!这才算是一个成功之人啊!而现代人呢?就必须有奖励,还有取悦他人。是啊,成功和奖励来比岂不是前者更重要吗?

乱世浮沉与有底线而比哪个更重要?有底线。是,但你不论在哪儿,都有底线时,那么你将是一位苏轼一般的成功人士!

【篇四:研学活动】

我们期盼已久的春季研学活动终于来了!今年,我们的目的地是历史悠久的古龙文化酱园,去“访酱园工艺,寻传承之魂。”同学们各个兴致勃勃,跟紧老师的步伐出发去古龙文化酱园,在那里等待我们的是一场特别的旅程!

刚进大门,“古龙文化酱园”这几个金色大字在明媚的阳光下格外耀眼,真是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登上木梯,下面便是世界上最大的酱油酿造晒场。它可是由六万多口的酱缸组成的呢,总面积达4。4万平方米!看到这些天文数字,我不由得心服口服“果真很大啊!”。再向上走些,视野就更加开阔了,由一个个整齐陈列的酱缸摆放出的两个字“古龙”映入眼帘,真是好不壮观,好不气派啊!酱缸中还能看见勤劳的叔叔阿姨们在不停地忙碌着。

走完木廊,就来到了展示厅。一眼望见的就是酱油的制作过程。再仔细阅读完展示板上的文字,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在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酱油居然需要那么多复杂的工序和一定的时间才能制成,多么来之不易呀!我还认识了酱的祖先,我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如果不是他的发现,哪有今天如此可口的酱油呢,更没有这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的酱香文化!

下一件事就是这次特别之旅的重中之重,我们会有一场手工制作,那到底制作什么呢?我带着这个问题直奔活动现场。两人为一小组,我和宣萱走到桌子旁东张西望,桌子上有一盆装着清水的盆子,盆子中海油一个过滤网。转盘上有几杯盐、两瓶酱油和几杯发酵过的黑豆。讲解员阿姨让我们拿两杯黑豆,到进过滤网中洗干净。我拿起一杯使劲嗅了嗅,天哪,怎么这么臭呢!这对有洁癖的我可真是一种折磨,不光是我,整个活动现场中一片抱怨声。但为了成功,我只好用手把黑豆洗干净,黑豆可真脏呀,原来的清水已经成了浑浊不清的污水了。第二步要把黑豆倒进玻璃瓶中,还要加入三分之二的酱油和一杯盐。这真是小菜一碟,我一下就完成了,静静地等待着同学们。最后,包装好,系好绳子,本以为这样就完成了,可讲解员阿姨却说还要晒半年,我不由得心生遗憾:是啊,这样美味的食物,在手中却又不能吃!

这次的研学活动还真是“特别”呀,希望你有机会也来逛逛吧!

【篇五:阳光的滋味】

老家的院子里还停着一口大缸,盖在上面的玻璃盖早已蒙上厚厚的灰尘,但一缕独特的酱香还依稀从老缸里幽幽地散出,唤起长久以来贮藏于味蕾里的阳光的滋味。

爷爷早年开过酱坊。用古法制作酱油,时间长,工序多,费时费力,考验功力。爷爷早年接过了祖传的技艺,从此便在豆地里耕耘,在酱缸边流连。数十年的风雨,在爷爷的脸上锲刻下了深深的皱纹,却也让他的制酱技艺愈加炉火纯青。

小时候,我总爱在一旁瞧着爷爷在酱缸边劳作。爷爷会将新鲜的大豆浸泡在水里,吸足了阳光的大豆在水里渐渐膨胀,经过几次的漂洗便要进入曲房里发酵上一整天。爷爷常说:“这酱油讲究的便是一曲二酱三淋油,这制曲工序可尤为重要。”我似懂非懂,只是看着那黄色的大豆经浸泡变白,又裹上一层绿衣,只觉新鲜又好玩。

嗅着霉豆的味道,看着它们在阳光的曝晒下悄然变身,爷爷的嘴角浮现出欣慰的微笑。将霉豆制成酱醪,放入酱缸里发酵,爷爷将这一酱化的过程戏称为“养老”。白天,他掀开玻璃盖,让饱满的阳光均匀地射入大缸里,淡绿色的霉豆渐渐褐化,露出了浓郁的酱色,积攒已久的咸香弥漫在院子里,收获的喜悦也在爷爷的脸上荡漾开来。曾经新鲜的大豆,终于蝶变为滋味鲜美的酱液。从生抽再到老抽,淋油过后的精华被存放在瓶瓶罐罐里,等待着味蕾的品赏。

小的时候,挑食的我总是吵嚷着不吃饭。看着日渐消瘦的我,奶奶总是束手无策、摇头叹息。爷爷总是不动声色地盛出米饭,拌上手作的古法酱油,递给奶奶来喂我。松软的米饭配上醇厚的酱汁,吃进嘴里的微咸味道里有一种异样的甜香,或许就是潜藏在其间的阳光的滋味吧。

在征服我那叛逆的胃囊这一艰巨的“战役”上,爷爷走得更远,他的拿手菜是祖传的四杯鸡。一杯糖、一杯醋、一杯烧酒外加一杯酱油,四杯到位,美食立成。在酱油的点缀下,浓稠的鸡汁咕嘟咕嘟地冒着气泡,氤氲的水汽模糊了爷爷的笑脸,阵阵鲜美的酱香扑鼻而来。爷爷弓着背,用粗糙而又强有力的双手将四杯鸡倒了出来。古铜色的酱汁漫过鸡肉,色香味俱佳的美食诱使我大快朵颐。

随着爷爷的离去,那口大缸便再无开启。后来酱坊转了出去,这口失去了用途的大缸便永远留在了院子的角落里。但我的眼前总是会浮现爷爷的笑脸,总是听见他笑着说:“只有在烹煮中,酱油吸饱的阳光才会得到最大限度地释放,食材的滋味也才格外鲜美。”脸上浮现一丝微笑,两道泪痕却早已在不经意间悄然滑落……

热门推荐
1坚持真理莫心疑
2游水上乐园
3地球的自述
4春天的作文
5我对读书着了迷
6军训心得体会
7这样的人让我敬佩
8岁月静好
9快乐时光
10星月湾的四季
11奶奶,我长大了
12我的同桌
13我的祖国
14劳动的意义
15小确幸
16童年的趣事
17爱美的同桌
18美丽的处州公园
19小贩,我想对你说
20在一起的幸福
21滴水观音的奥秘
22生活在感恩的季节里
23我爱我的妈妈
24不要让幸福走远
25和月光一起散步
26幸福的怀抱
27底色
28第一次自己回家
29逛超市
30上海旅游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