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分支的作文

【篇一:观察萝卜生长日记】

10月14日 星期一 晴天

我家来了一位特殊的成员——萝卜。萝卜红红的,上面布满了条条棕色的、干巴巴的“皱纹”,我伸手摸了摸,非常粗糙。只见,粗壮的根由红慢慢渐变成白色,几根细如线的“手臂”正在水中挥舞,好似在向我们招手,可把萝卜拿起来想仔细观察时,它却像害羞的娃娃紧紧抱住粗壮的“爸爸”。两根细长的白嫩嫩的叶柄调皮地透出一丝嫩红,真是“万白丛中一点红。”呀!嫩绿的小叶子上的纹路清晰可见,这些白色的纹路把软软的嫩叶分成许多块,新长的叶子两边并在一起,卷成一个圈,后面还长着稀疏的略刺的小细毛,以至我凑近看才发现它们的存在。我估了估,新成员大约有16厘米。

10月19日 星期六 晴天

早晨,一起床,我迷迷糊糊地走向阳台,想看看我们家的新成员。萝卜的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那么舒服,叶的边缘凹凸不平,叶子有的向内卷起,像一根雪茄;有的叶尖向外突出,从侧面看像一个“厂”字;有的耷拉着脑袋,即将枯萎;有的断了腰,好似奄奄一息……叶柄从白向上到红又渐变成棕色,不过身子和以前相比,暗淡了许多,没有以前那样精神饱满,而且长“雀斑”了。不过,它的根从底部长出分支,上面长着许多白花花的、细小的稀疏绒毛,分支顶端还长出了毛绒绒的“小球”。有些长在主根上的细根逐渐变粗了,周围批上一层轻薄的外衣,上面还精心“缝”上了棕色的花纹。它窜得真快,我用尺子量了量,才几天就大约有17。5厘米高了。

10月21日 星期一 晴天

我吃完晚饭,兴冲冲地端起装萝卜的杯子,凑上前去,闻了闻,“咦—”一股刺鼻的臭味直冲我的脑门,转念一想:哦!原来是好几天没换水了呀!我赶紧捏紧鼻子,到阳台上换了水。呼——这下好多了,换完水发现前天断了腰的叶子还活着,绿油油的样子顽强的很。叶柄弯折的地方由棕变绿,渐渐恢复了生机。我数了起来:“一,二,三……”哇!已经长出七片扇子般的叶子了。所有叶柄的底部被棕色的麻线似的东西包围,那东西一圈一圈地向上攀,成了身子与叶柄的“通道”。根的分支变长变多了,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了。我又拿出直尺量了一下萝卜的总高度,呀!它的“身高”大约已有18厘米高了。

萝卜接下来会开花吗?还是会枯萎?它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篇二:分支路口上,一念之间的抉择】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它所产生出的产物也越来越丰富——共享经济,定位服务,人工智能……它们无不在改善我们的生活。而人工智能的典例——计算机,也正是这个信息化时代的重要象征。但很快,人们提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问题——人工智能是否会如人类一样思考,甚至在日后统治人类?不过我认为研究这个问题,暂且没有意义。而正如库克所说,更现实,更贴切的忧虑,实际上是更担心人类会像计算机一样充满“理性”思考。

当人们自以为自己是在不断完善自己,更加“理性”地生活,却不曾想过,这种“理性”,已经渐渐使人们失去了某些东西,而这些东西,本应是人所独有的,现在正悄悄地消失。

显然,这种“理性”的思想是不可取的,更有甚者竟被这种伪理性绑架了思想。真正的理性是一种与感性的融合,早在两千五百多年以前,孔子的仁爱的思想,早已为我们解读,人们的生活,怎样有“礼”,什么是文明。文明的标志,是一种价值核心。而这种价值核心,最显而易见的表现方式,就是善。与人为善,就应该做到包容与理解他人,尊重与同情他人。这种最根本的美德,使人与人相互靠近,越贴近,也越是温暖。而闻名,也由此产生。反过来想,当人们不再由这些道德,知性与感性,作为理性的基础,那么人们的整个思想,也会由此崩塌。文明,也便虚如空物了。人性,也就渐渐淡化了。

当人们开始像计算机一样思考,以计算机的思维方式作为生活方式。那么,便不再会想到兼顾他人。人们便因此而更加自私,自私的思考方式必然会增加人与人的距离,使人与人变得疏远。而自私的结果,必然会发生矛盾,引发口角、争斗,最后甚至是两败俱伤。而曾经寓言中的鹬蚌不就是像计算机一样思考,也确实具有“理性”的理论依据,但最终不都两败俱伤了吗?而这种计算机式的思考方式,这种自私所带来的结果,就连家庭都会如一对散沙,何况是变为一个集团、组织,甚至是一个国家呢?而这样的时代,文明,貌似就不会诞生。

所以,当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再快节奏的当代,站在分支路口上的我们,是该以感性为基础,以知性为思维,以理性为态度,保存着更古不变的人性,坚定得走下去,还是如计算器一样,抛弃价值核心,更加“理性”地走向另一条道路?这一念之间的抉择,都将会带来一场巨大的认知的风暴。

【篇三:糖槭树也会开花】

转眼间,春天即将与我们告别,而夏天也即将悄悄地来到我们的身边。这时,校园中最古老的糖槭树也给校园增加了一丝生机。

从远处看,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点点,一团团,一簇簇淡粉色的花,在花的上部,隐约能看见一些淡绿色的叶子,它们的茎是淡淡的粉色,像像刚出生的婴儿的皮肤,茎的头上紫色的花儿。在糖槭树的分支上,也可以看到这些美丽的花。而整棵树又像一把巨大的花伞。既美丽又典雅。

慢慢地走近它,站在树下,你会感觉进入了梦境,那一穗穗的花使你眼花缭乱,不知道从哪里看起。揉一揉眼睛,再继续看,你会觉得自己好像看到了一场停止在半空中的流星雨,而且这种流星雨是彩色的,给人以无限遐想……在一棵比较矮的分支下,会看到非常稠密的花儿。这时候,我才发现,糖槭树最底部的紫色穗儿,略有些发黑。这好像是糖槭树的种子。而中间不分的淡粉色的穗儿上,长了一些白色的小毛,摸上去很软和,很舒服。而上部的绿色部分,则是用来包住中间淡粉色穗儿的根儿。

糖槭树的花没有香味,只能闻到那种植物都有的草的味道。

虽然它没有香味,但我却很欣赏它。它很质朴,它并不向别的花那样娇艳,甚至没有几个人注意过它。但是它从来没有在意过,依然挺立在那里。

我们做人不也应该像糖槭树那样吗?只是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不与别人攀比,不在乎华丽的外表,在乎的只是内在的气质。

啊!糖槭树,我欣赏你,你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我敬佩你!

【篇四:有趣的爬山虎】

大家见过爬山虎吗?下面就由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爬山虎吧!

在老家的一面墙上爬山铺满了爬山虎。从远处看,爬山虎铺满整个墙面,绿色的叶片在风的吹动下摇摇晃晃,好似海上的波浪微微翻腾。从近处看,一片叶子覆盖的另一片叶子好像鲤鱼身上的鳞片一样整整齐齐的。

爬山虎的嫩叶是紫红色的,长大了的叶子却是绿色的。你知道为什么爬山虎能牢牢地趴在墙上吗?那是因为爬山虎的叶片根部长出了一种像脚的东西。爬山虎的脚从根部长出弯弯曲曲的茎,在主茎上长出弯弯曲曲的分支。爬山虎的脚在幼年时期是紫红色的,再长大一些,它的主茎就变成了绿色,再长大一些他的吸盘也就变成了绿色,若再长大一些,它的分支也变成了绿色,爬山虎的整个脚也就变成了浅绿色。

爬山虎的叶子,和爬山虎的脚是一样的,也是在幼年时期便是浅紫红色的,爬山虎的叶子长大一些就会变成浅绿色,到了爬山虎的顶峰,叶子就会变成深绿色。爬山虎的脚一旦变了,就会更牢固、更用力地扒在墙上。可是爬山虎的叶子一旦变了,它就会慢慢的变黄,最后从爬山虎的茎上掉下来。你知道吗?如果爬山虎的脚没有扒在墙上的话,它就会失去水分而慢慢死去,跟它一起的几片叶子也会因衰老而掉下来。

你说爬山虎是不是有趣又美丽呢?

【篇五:也谈读书(二)】

许多文化人曾表示,会同时阅读好几本书。譬如我所见过较为夸张的,某位作家同时阅读26本书的轶事。

也有许多反对的意见,指出“饭要一口一口吃,书要一本一本看”。他们的理由是:同时阅读多本书籍,内容之间会互相干扰,不利于对每一本书的宏旨的把控。

个人在这个问题上比较矛盾。可以说,一次阅读多本书籍,是一种浪漫主义的读书心态,兴致所起,随手翻阅,兴致所归,换书续读。

舒国治先生在《理想的下午》中谈及,理想的下午,其一乃是去书店信手翻阅书籍,不宜抱着一本书啃读,倒是更宜左右逢源,徜徉书海。

在浪漫主义视角上,同时阅读多本书籍是合宜的。

但即便在学术研究上,左右参阅仍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或许面临一个崭新的课题,有许多知识板块需要掌握。在网上下载了许多论文,看看摘要,看看主体的内容。然后便是按图索骥,看看参考文献中所列书目。

阅读这些书目的时候,往往也是摘其精要;许多书目的精要,好比一棵树的树枝脉络。树干则是所研究的课题所对应的提纲。

如是,寻得了许多方面的材料,便可把握大体的方向。

而在树干的每个分支处,又有许多更加细小的分支,分支上又有树叶,树叶上又有脉络。如是,一层一层,一级一级,将问题分解下去,不断地寻觅相关材料,便大体构建出了一棵树的形象。

但这还是不够的。

树与树之间是不同的,但成其为树的,是那不变的性质。

性质需从许多树中归纳寻得。因此做研究的关键是比较阅读不同的观点。把相同主题的材料加以归拢,找出其观点的差异,逆溯寻求其预设的差异,再考察现实的情况更接近哪种预设,从而形成自己的看法。

可以看出,严谨的学术研究,许多时候也是需要“同时阅读许多书籍”的。

但所谓“并行处理”,很可能又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人真的可能在同一时点上阅读两本及以上的书籍吗?显然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同时阅读”的“同时”,指的是“同一个时段”。

人的生命也是一个时段,时段有长有短,何必纠结到底是否同时阅读了几本书呢?不同的情境,自然会形成不同的结果了。

譬如,阅读《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时候,笔者几乎没有阅读其他名著。但究竟孰是孰非,并无定论。在读书中得到触动,形成自己的观点是最重要的。

热门推荐
1风雨中的那张笑脸
2忍不住回头
3植树看图写话一年级
4足球赛
5独予你花期
6心情扫描仪
7爸爸,我想对您说
8便利的碎片化生活
9有你真的很幸福
10足球精神,指引我们前行
11我当上了天气消息发布员
12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13我生命里的那抹阳光
14爱的叮嘱
15以老物件为题
16取个新名字
17物虽小,勿私藏
18父子之间
19小组“排卖会”
20乡下人家
21自信让生活更美好
22那个影响了我的人
23我的房间
24话到舌尖暂隐藏
25以自然为友
26声声爆竹除旧年
27童年趣事
28星空下的遐想
29赶集的日子
30莫为恶魔奴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