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界限的作文

【篇一:界限】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界限。很多界限不是外在可见的,而是存在于我们内心。外在的界限固然阻止了我们的步伐,内在的界限更让人不敢越雷池半步。可是一旦你下定决心,跨过界限,推到那横亘于心中的那堵高墙,也许你会发现异样的风景,异样的美丽。

沈从文小说《边城》里的翠翠,顾及着祖父的感受,严守着男女之防,将对二老的爱恋深埋于心,化为梦境。二老面临着来自家庭的巨大压力,却始终无法获知翠翠的真心,最后负气离乡。爷爷死后,翠翠得知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只能痛苦的哭泣。现在的她只能守着渡船,等待着二老的回来。而二老,“也许明天就回来,也许永远也不回来。”界限让一对爱人咫尺天涯,让爱情变成了明日黄花。界限只能留下“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的无限遗憾。

东汉平定西域的定远侯班超,年轻时为了生计,在衙门里做些抄抄写写的工作。这种类似小公务员的工作安安稳稳、波澜不惊。只要循规蹈矩,人生会安逸而平静,它的界限就是要人没有个性,安于现状。而班超却志不在此,所谓“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他志在大漠黄沙,他意欲挑战自我,他要为国立功,他也要封妻荫子。而这些都被那界限死死的封锁着。终于有一天,他扔掉了手中的笔,投向了那充满挑战的人生。他成功了,为我们留下了“投笔从戎”的典故。界限常常是英雄的试金石,唯有坚忍不拔者方有勇气跨过。

外在的界限,不难跨越;心灵的界限,很难逾越。狄金森的小诗《篱笆那边》里,篱笆那边的草莓即使再诱人,越过篱笆也是不被上帝允许的,而孩子的心却永远在篱笆那边。其实所有的界限不都是篱笆和围墙吗?其实所有的进步不都是突破那些篱笆和围墙吗?亚当偷吃了禁果,放有了人类的历史。科技的进步,来源于对传统的一次次的颠覆。文艺上的众彩纷呈无一不是艺术家们不落窠臼、标新立异的成果。

陶潜写道:“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意识到了心灵的界限,意识到了它对自己的束缚,我们有什么理由听之任之,让自己变成了井底之蛙,安于那一爿天空。甚至如蜩与学鸠般自足于那小小的树林,还要嘲笑那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的大鹏鸟。跨越了界限,本身就是一种升华。

【篇二:爱是没有界限的】

爱是没有界限的。爱是一种广泛的情感,它表达的是对另一种事物的感觉,当对这种事物的感觉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当对这种事物达到一种极致的感觉,为了它可以放弃自己最重要的东西的时候,那这就是爱。

爱是没有界限的。爱,你可以去爱所有的东西,你可以爱别人,你可以爱小动物,你可以爱植物,你可以爱你周围所有的一切。只要是你心中喜欢的,愿意拿出时间来陪伴的,愿意用你更重要的东西为之交换的,这就是爱。

爱是没有界限的。我们对人的爱,包括对亲人的爱,这是亲情的爱;对爱人的爱,这是爱情的爱;对子女的爱,这也是亲情的爱;对兄弟朋友的爱,这是友情的爱等等,会有好多的爱。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爱。当对这些人有爱的时候,你就会把他们放在你心中的首要位置,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你都会把他们的选择放到第一位,这样的爱是无私的。

爱是没有界限的。你喜欢小动物,小猫、小狗、小鸟都是,你呵护他们,你想要让他们生活过得更好你不想让它们受到伤害。这样的爱是爱心的爱,你的爱心让它们有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爱是没有界限的,有爱的的地方就有美好的生活!

让我们对充满爱,对这个世界拥抱美好!

【篇三:吃粽子】

今天是端午节,早晨自然吃粽子。

爸爸走向厨房,关掉煤气灶,掀开了锅盖,端出放在盘子里的粽子。盘子里有两种口味的粽子,一种是奶奶包好送给我们的花生甜枣粽,还有一种是昨天我吃剩下的肉粽。因为爸爸想让我和妈妈吃新鲜的粽子,所以,他挑了昨天剩下的肉粽。

我嘴里放进一口粽子,含含糊糊地问妈妈:“妈妈,你更喜欢吃什么味道的粽子呀?”妈妈用手端着头,想了想:“我不太喜欢吃甜食,可能更喜欢吃咸一点的。”我听了,假装一本正经,用手在我和妈妈之间划了一道:“啊?我喜欢甜粽子,我们不是一伙儿的。划清界限,划清界限。”正在这个时候,爸爸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疾步走向厨房,端来了我们家的白砂糖。他用勺子用力地挖了一大勺,洒在他的咸粽子上。正和我说话的妈妈皱起了眉头:“天哪,咸粽子还要加糖,忒可怕了!她还装出很厌恶的样子。爸爸笑着说:“甜的加咸的,味道与众不同。”他转过头来问我:“儿子,你要不要也试试?”我为了尝尝鲜,接过爸爸手里的白砂糖,照着爸爸的样子舀了一大勺放在我自己的粽子上。可爸爸好像还嫌少,便拿来一个小碟子,往里面装满了白砂糖,递给我:“儿子,我们小时候,吃粽子都要蘸这么多的糖。”爸爸又接着对妈妈说:“在我眼里,不撒糖的粽子就不算粽子。”我听了哈哈大笑,迫不及待地用筷子插进粽子,让整个粽子在小碟子里“欢快地”打滚儿,粽子上裹上了厚厚的一层白糖。妈妈见状,用我刚才的方法怼我:“不是一伙儿的,划清界限,划清界限!”说着,她还假装要跑到爸爸的位置上,企图把爸爸和我赶到一处。看着妈妈搞笑的样子,我和爸爸大眼瞪小眼,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

粽子的味道着实不错,加了糖更是好吃。我又舀了一大勺,递给妈妈:“妈妈,你要不试试呀,味道可好了!”妈妈摇了摇头,拒绝了我。此后,妈妈不断地诱惑我:“哎呀,儿子,不放糖的粽子真好吃,有一种花生和甜枣混合的甜香,糯米软软的,还有箬叶淡淡的清香,比放糖的不知好吃多少倍。”妈妈用各种“手段”想要我不要再放白砂糖了,但我却不为所动。

吃完了粽子,妈妈问我:“你知道粽子的前身是什么吗?”我摇了摇头:“啊?粽子还有前身?我不知道。”于是妈妈便开始了她的“科普小课堂”:“以前端午节被古人认为是最不吉利的日子,五月本来就是毒月,五日更是恶日,五月初五是毒上加毒,人们很害怕这一天。那时候粮食也都种下去了,为了去凶化吉,也为了跟祖先打声招呼,祈求一个丰收年,所以人们决定在夏至这天做祭祀活动。祭祀需要贡品,老用猪牛羊太耗费金钱了。于是,人们就把竹叶包上米,做成牛角的样子。”“为什么要用竹叶和米呢?”我好奇地问。“因为米用的是黍,属阳,而竹叶用的是箬叶,属阴,两者结合,代表阴阳调和,驱邪避毒。”妈妈又接着问我,“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我耸了耸肩说:“肯定也叫粽子嘛。”妈妈笑着说:“我就知道你肯定会说这个。其实,在古代,它的名字叫角黍。小笨蛋,你可要记住啊。”听了妈妈的话,我若有所思:“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文化底蕴更是深厚。我们都以为端午是祭祀屈原或伍子胥的。其实,是因为古人对于未知的一种恐惧,于是他们便用角黍、雄黄酒、撒石灰、挂菖蒲、熏艾叶等各种手段消除这些恐惧。”

吃粽子,不仅吃得开心,而且更新了我旧有的知识,还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篇四:爱的桥】

爱是一座桥,架在长长的河上,跨越了年龄的界限,跨越了思想的界限,跨越了“代沟”这条长长的河。

我站在桥的这端,母亲站在桥的那端……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直对母亲百依百顺的我,开始厌烦母亲的叮咛,开始与母亲出现“代沟”,甚至是反抗她。

小时候,母亲像是一位温柔的天使,抚摸我,像和风一般,温暖舒适。可现在,也许是我变了,母亲愈来愈像一个讨人厌的“恶魔”。于是,那心中的沟愈来愈深,昔日的亲情渐渐被淡忘。

母亲最讨厌我不把个人卫生搞好。

今天早晨,我又忘记洗脸,不久,被严厉的母亲发现,我迎来的当然是一顿惨骂。我忍着,一直忍着,双手不停地扭捏着衣角,心中十分纠结。有一丝恨意,有一丝难过,更多的是愧疚。幸好一个电话打住了母亲。我得到了“解脱”,我的泪水也得到了“解脱”。悄悄得,我沉默不语,走进那可以让我发泄的地方——房间。我狠狠的关上门,并且死死地锁住它……那一刻,泪水再也止不住,泉水般涌出。万种思绪涌上心头,说不出的感觉,久久不散。不知不觉,我带着对母亲的歉意进入梦乡……

隔天,意外地发现手中握着一样东西,那是母亲送我的。它颜色陈旧,样式不新颖,香味也淡了许多,可是,我在手心,我有暖暖的感觉,温暖我的心窝,在“心河”上架起一座桥,通向彼此的心岸……

爱是一座桥,我站在桥的这端,母亲站在桥的那端,在握手间,我看到了母亲对我深深的爱,久久不散……

【篇五:梦的界限】

总是做一些奇怪的梦,梦中的自己美丽高大,遥不可及,可一触碰那名叫现实的影子,那个轮廓便逐渐模糊,呈现在眼中的,总是那个真实的自己。

“桀……桀……桀桀……接受你的现实吧……”时光老人又在嘲笑那个平凡而真实的我,心中燃起的希望便一点点熄灭,直到一片漆黑,再也找不到梦与现实的界限……

这是一个樱花瓣飞舞的世界,在花瓣的簇拥里是每个人梦想的舞台。而我,就在那万众瞩目的台上,微合眼帘,温柔地唱歌。轻扬的发丝与粉小的叶瓣在空中动情地舞蹈,在闪烁的灯光下若隐若现,美妙的歌声净化了人们的心灵,与音符交织成一个个银色的灵魂。蜜蜂忘记了吸吮花蜜,它们陶醉于这甜美的音乐中,痴痴地盘旋着,嗡嗡地唱着;小小的精灵闪着晶亮的眸子,竖起魔法棒,促使星星点点包裹我的身体,而我,则如初生的幼儿躲到襁褓般温暖。

忽而画面天翻地转,肩上随意挂着一把火红色吉他的我站在一望无际的沙野上,为那些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激情的歌唱,无形的重金属乐敲击着每个淌着热血的心脏,“咚……咚……咚咚咚咚……”有些杂乱的心跳是仅有的伴奏,一棵愁苦的菩提树在R&B的旋律下从墙垣的裂隙里伸出饥饿的爪根,渴望着音乐的补给和洗礼,歌声掠过的地方,变为一泓汪蓝的清泉和破土而出的绿洲。而我,眼角闪烁不定的泪光,是那样的耀眼,这一落,便是一春梦雨。

梦醒了,唯独剩下一个人在小屋里吟唱的我,没有樱花瓣簇拥的舞台,没有聆听我心声的精灵和鬼魂,更没有什么因我的歌声发生改变,只有时光老人的嘲笑在耳边:“接受现实吧……你不可能成功。”又是这样笃定了我的未来。可是,我厌烦了对命运的一次次屈服,厌烦那个总是随着希望一起跌到万丈深渊的自己。这一次,我要向命运挑战!

确实,别人看到的包括我看到的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自己,没有家世,没有背景,没有天赋,平凡的我只是沧海一粟。可是,我有一颗热爱音乐的心,即使再平凡,再笨拙,前方有多么险恶的荆棘,我也要骄傲地走过,划清梦与现实的界限。我要驱除内心的一切丑恶,让我的音乐之花常开不败,即使喉咙嘶哑,身体在喧嚣,泪在咆哮……最后的最后,我一定能屹立在音乐之圣殿,以倔强的微笑来回以时光老人的嘲笑!

那时,现实亦是梦,梦亦是现实,再也没有界限。

【篇六:现在和将来】

人生的道路必然经过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三个阶段。有许多人说:“过去的过去了,最重要的是珍惜现在和未来。”

的确,现在和将来对我们都很重要的,但有时也是很残酷的,把我们的将来给捏碎了。

关于现在,我们都有激情和理想,都要奋斗,都要想办法去克服困难,实实际际地过着每一天,没有存在太多的幻想,该奋斗时就要奋斗,该有激情时就有激情,通过将来的道路就必须要通过现在这条小路,将来的将来,现在也将会变成过去。

关于将来,我们没有太多的烦恼,有的也只是美好憧憬的向往和飞向梦想的激扬,不会想到自己将会遇到什么样的挫折,遇到什么样的人,不会去想会有什么考验我,保持着最真实的希望和激情。

汶川的孩子们,他们也曾为未来憧憬过,也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他们奋然前进,努力读书。但一次的大地震中,也把他们美好的将来也给震碎了,在他们的将来中,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将要面临着一个如此的大灾难,站在生与死的界限中。

将来,它只是一个虚幻,我们不知道是否会拥有着将来。

现在,没有过多的犹豫,我们应要更奋然前进,因为在将来的将来,它会同样成为生命的过去。现在的所有都不要太苛刻的选择和追求,无论是欢乐还是痛苦,那都是我们生命所谱写的。

苏轼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对待生命,我们没有必要如此失落怅然,人的生命本来就是有起点也有终点,我们无法选择开始结束的时间。所以,同学们,我们要坚定自己现在的信念,它会使你坚定;相信未来,你的生命也会划出一道曼妙的彩虹。来吧。为我们的将来而奋斗吧。我们需要现在的奋斗,未来的美好向往。

【篇七:文化和而不同,世界多元发展】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文化也是如此,中直通正是美,旁出斜逸也是美。我们要尊重个文化的差异,使其共同进步,如此,我们的世界才能多元发展。也就是说,文化和而不同方为大道。

那究竟为什么要和而不同呢?木心的一句话说得很好,“文化像风,风没有界限,也不需要中心,一旦有中心就成了旋风,文化的风,有如道家的自然,如儒家的仁和,也如法家的肃然……他们不同,却并不对立,更无界限,可以相互接触,碰撞,融合,达到一种境界。可它一旦有了中心,也就是“同”,更有甚者,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了旋风的文化,不仅不会滋养灵魂,反而会毁灭人的思想。

文化多元,要求我们要尊重不同文化间的差别,求同存异。就拿中国的南北之差来做例吧,咸甜之争,争论不休,却不妨我们享受大江南北的各色美食;京剧越剧,南腔北调,却无碍我们在咿咿呀呀的的曲词中陶醉神往,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差异不仅不是我们欣赏的阻碍,反而给了我们更丰富多彩的享受。我们应品味文化各自特立独行的美,求同存异,方谓和而不同也。

在文化多元的语境下,我们要有吸收外来文化的胸襟,又要保留自身特色的智慧。我们可以看到,有人举交流共进之期,崇洋媚外,做假洋人;有人借文化自信之名,固步自封,成卫道士,何也?惑矣!在自信中否定别人不是文化多元,在融合中否定自己也不是文化多元。文化多元是要凡精华者,细大不捐,是我非我,兼容并蓄。正如梁漱溟曾说过“今后将渐渐有所谓世界文化出现,但是世界文化内,何处自仍有其情调风格之不同”,斯言不谬!

诚然,文化需要多元化,却决不是一股脑的全部保留,一通乱煮,一锅杂烩。“男尊女卑”,“侵略主义”,是不是思想?是!能不能保留?不能!文化大花园不能一枝独秀,也不要毒草荆棘。各文化要在保留差异的同时扬长避短,共谋进步。文化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共建的价值,文化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但文化又如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既然文化各有其美,那就让它各美其美,如此美美与共,便会自然而然,可谓天下大同。

文化和而不同,世界才能多元发展,尊重文化差异,坐拥多元之美,共创大同世界。

【篇八:遥远的绝响读后感】

不是所有的风流,都显得壮丽而又难以触及。

称此独为“魏晋人物晚唐诗”,绝不为过。

魏晋之风流、魏晋的洒脱与不羁,魏晋的处处透着锒铛之气的“潇洒”,之所以独特于现世,或许是因为余秋雨先生在文中所说的,它诞生于“黑暗、混乱、血腥的挤压”。

先是阮籍,他那种难以掩藏的文化感、历史感,在魏晋这个纷乱的时代与无数的鲜血与头颅碰撞、融合之后,超脱出一个更有标志性的洒脱的形象。“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当他驾着木车悠闲游荡,在绝路前眼眶喷涌而出热泪的时候,那必然不是悲哀于无路可走。那是一种错杂而浑厚的情感,是一种找寻,是只哭给自己听的来自心底对现实对生活最为真实的嘶吼。他的狂放、他的不拘礼法,至今都难以被人接受,可何尝不能试着去效仿他在穷途时的大哭呢?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真实地面对并释放自己的心思,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在末路之前长叹一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我们不懂他究竟此言何意,但我们懂他的充满寂寞感的豪情——那蕴藏在面向天地之间一声震颤万物的长“啸”中的厚味。他不想做英雄,因而他只叹英雄,叹这纷纷乱世、竖子称王。他已将世事看得透彻而深刻,因而他只要由着心去表达一个最真实的自己。我们学不来,因而只能仰视于他的洒脱,那种不满足于世俗的追求乃至到了戏弄的程度的洒脱。我们,最多也只能活得潇潇洒洒罢了。

再是嵇康——对于余秋雨先生将他称为“中国文化史上第一可爱人物”的说法,无可争辩,他的个人形象确实在某种程度上比阮籍高出许多。他的潇洒,甚至近乎漠视一切。他选择了隐居,像世世代代众多文哲圣贤一样过着自己不受打搅的生活,但他又不与那些深居山林的弃世者等同——他竟略显荒唐地在洛阳城外叮叮当当地打铁。他不在乎尘世的热闹与繁杂,他甚至对此感到鄙弃,他所追求的只是自己真真正正所想要的,那永远的安宁与满足。他坚守着自己最不可侵犯的界限,一条已近乎到略带傲慢的界限——但那不是傲慢。他的风流洒脱已将他隔绝在一个常人无法触及的安宁而和谐的圈子里了,因而他能看到旁人是何等的呕哑嘲哳。他会写一脸的嘲讽与不屑,却绝不会被那些无用的音响搅乱了心思。当他最终淡然地坐到刑台上将一曲就此失传的《广陵散》弹毕从容赴死的时候,历史这一端的我们,也被震撼了。这是何等的风流,何等的淡泊万物?他的风流与超脱已在他身首异处的前一刻,毫无保留地弥散进历史的长河之中。

可叹的是,阮籍穷途的悲鸣长啸,嵇康赴死的一曲广陵,竟会成为历史的绝响。

抑或说,他们那种难以复制的风流,也成了转瞬即逝的一缕青烟,只存在了他们的那个时代,那短短魏晋之中又更显渺小的那一段历史之中。连他们血肉中剥离出来的后代,也完全不曾流淌一点点风流的血液,忠心耿耿地终命在官场之中。

我不知该如何悲于这已逝的风流。

转视现今,当风流被冠以贬低的意思的时候,又一批已在中国的时间轴上销声匿迹的“风流”者乌泱泱地重现在这片土地上。他们不谙世事,放荡形骸,趾高气昂地从人群中走过——他们是“风流”了,他们甚至已经超出了“风流”所能包纳的范畴而到了狂妄而放纵的地步。他们自以为已经达到那些“冥顽的古人”苦苦追寻一辈子却也只能在日薄西山的岁月里短暂享受的那种独立于浮世万物的境界。他们以为那样高傲地俯视一切、鄙视一切、将尘世污秽的万物看得一文不值的时候,他们可以孤高地活。但他们可曾知道,他们这样的流里流气早已将“风流”二字抹得乌黑乌黑。他们也许可以“孤高”地行走在这个社会,但重点必然会是落在那无情的“孤”字上,他们也将必然成为这个他们眼中“俗不可耐”的世界上最终腐朽在这“俗”的泥沼中最另类的极端。

还有谁记得那个风流的年代,那些风流的人物,那份真正的意义上难以企及的风流呢?

当我们向往着“诗意地栖居”的时候,不要忘了还可以追求“风流地生活”。风流,是一个时代的财富、是一个时代的见证,而它更能是一个人真真正正作为有思想有自我的个体存在过的体现。

【篇九:生活需要自由】

生活需要很多东西,但我认为自由更可贵。

自由是一种权利,拥有了它就拥有了一切。如果没有自由,拥有其它东西又如何。如果没有了自由,就像一只不能飞翔的囚鸟。只有苦闷罢了,只有孤独罢了!

现在的小学生整天呆在书本中,与学习斗争,没有了自由,他们只知道学习,只关注成绩。连基本的自由都没有,享受不到自由的乐趣,没有快乐的空间。

而往往还有些人在自由这方面没有了限制,往往自由过度,失去了自由的根本。自由是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努力,而不是在自由中虚度光阴。有些人当他拥有了自由后,并不懂得珍惜自由。而是利用自由越过了法律的界限,而坐了牢。当他们踏进牢狱之后,又何曾不叹息与后悔?岂不知当他们选择了那条路后,付出的代价就是失去自由啊!

如果说自由怎么拥有,我想很简单,那你要自己能约束住自己,在别人没有约束你,自由自在的情况下,不要迷失了方向。

我感觉自己便拥有自由,妈妈一直让我自己约束自己,但我并不是无目标地自由玩耍,往往是在自由中享受学习的乐趣。而有的学生把自由当作一种解脱、玩乐的机会。当你在成功的路上努力着,但并不感到任何压力时,我想:你已经拥有了自由,理解了快乐的根本。

生活需要自由,需要快乐自由的空间,但是当你觉得生活空虚的时候,我想,你就需要考虑,你的生活是不是太自由了!

【篇十:归地不是虚无】

因为学业繁重,我已经许久不曾回家了。从作业堆中抬头,望着窗外连绵不绝的阴雨,我的心中忽地冒出了想家的念头。这个念头一经破土,便迅速生根、发芽,一发不可收拾。

语文课本上,曹文轩在《前方》中写道:“人有克制不住离家的欲望。”诚然!幸好,我马上可以回家了。

家里什么都好,没有熄灯,不必晨跑,可以放着音乐,可以光明正大地洗衣服,没有匆匆忙忙,没有心力交瘁……人总是不由自主地撇开心中向往之地的所有缺点,仿佛那是一个没有阴影的世界。

然而归家之途并不顺利,约好的聚餐临时取消,又因为没有钥匙,我在寒风与细雨中苦苦转悠了两个多小时。此时,客厅中妹妹的哭闹声与敲打门窗的声音闯入耳中,各种不安与烦躁蜂拥而上,让人生不出一点兴致。我望着窗外阴暗的天空和延绵不断的雨丝,心中不由得生出了几分愁绪。

心中所想的家与现实中的家果然是不尽相同的。看来,心中之苦的确无可避免。由于幻想,苦反而更苦了。但既然这样,那么家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它既然不能给人以心灵上的归属感,那它能带给归人的又是什么呢?

也许我们没有非常直观的感受,但家给归人的温暖总能见于微不可见之处,像萤火,光虽微弱但又确实存在。也许我们会觉得家无甚特别之处,无非多了一些生活琐事罢了,但正是这些琐事,给人以平和温暖之感。学校里,不会有人关心你吃了什么,不会有人给你一个猝不及防的安慰的拥抱,不会有人有十足的耐心来开导你。但是,这些在家中随处可见。正是这些日常琐事,让家有了体温,有了呼吸,也有了生命。尽管在许多人看来,这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不可否认,它的确给了我们支持和力量。

每个人都是组成社会的个体之一,每个人只能靠自己进行各种活动,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是分明的。而在家中,界限模糊了,家就像是可以毫无保留地放飞自我的一处港湾,一切都是轻松的,随意的。

对于那些认为家可有可无的人,我想说,也许家不是实际上可以遮风挡雨的房子,但它是一个载体,承载着关怀和力量,以及来自亲人的温暖。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样的诗句,还是能一如既往地打动我们。

家存在于每一个人心中,必不可少,是不可割舍的一部分。家也绝不仅仅是虚无的幻想,我们从它那里得到温暖,也会将这份温暖铭记于心。

热门推荐
1他是位性格外向的人
2我们班的乐天派
3暑假
4我们的共享时代
5野炊
6赤豆变形记
7我爱我的祖国
8张家界的山
9爱生气的高压锅
10美丽的童心
11过去的2022未来的2023
12请爱护花草
13自制冰糖葫芦
14我终于翻过了那座山
15感谢母亲
16最美城市美容师
17七年级感动作文
18爱原来如此简单
19读唐诗《古朗月行》
20如诗如画的张家界
21骨麻湖之旅
22欢聚时刻
23漫画老师作文五年级
24原来我不懂作文700字
25我梦想的长假
26假如风有颜色
27读你
28那天,下着雨
29外婆家的美食
30童年趣事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