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形役的作文

【篇一:界限】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界限。很多界限不是外在可见的,而是存在于我们内心。外在的界限固然阻止了我们的步伐,内在的界限更让人不敢越雷池半步。可是一旦你下定决心,跨过界限,推到那横亘于心中的那堵高墙,也许你会发现异样的风景,异样的美丽。

沈从文小说《边城》里的翠翠,顾及着祖父的感受,严守着男女之防,将对二老的爱恋深埋于心,化为梦境。二老面临着来自家庭的巨大压力,却始终无法获知翠翠的真心,最后负气离乡。爷爷死后,翠翠得知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只能痛苦的哭泣。现在的她只能守着渡船,等待着二老的回来。而二老,“也许明天就回来,也许永远也不回来。”界限让一对爱人咫尺天涯,让爱情变成了明日黄花。界限只能留下“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的无限遗憾。

东汉平定西域的定远侯班超,年轻时为了生计,在衙门里做些抄抄写写的工作。这种类似小公务员的工作安安稳稳、波澜不惊。只要循规蹈矩,人生会安逸而平静,它的界限就是要人没有个性,安于现状。而班超却志不在此,所谓“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他志在大漠黄沙,他意欲挑战自我,他要为国立功,他也要封妻荫子。而这些都被那界限死死的封锁着。终于有一天,他扔掉了手中的笔,投向了那充满挑战的人生。他成功了,为我们留下了“投笔从戎”的典故。界限常常是英雄的试金石,唯有坚忍不拔者方有勇气跨过。

外在的界限,不难跨越;心灵的界限,很难逾越。狄金森的小诗《篱笆那边》里,篱笆那边的草莓即使再诱人,越过篱笆也是不被上帝允许的,而孩子的心却永远在篱笆那边。其实所有的界限不都是篱笆和围墙吗?其实所有的进步不都是突破那些篱笆和围墙吗?亚当偷吃了禁果,放有了人类的历史。科技的进步,来源于对传统的一次次的颠覆。文艺上的众彩纷呈无一不是艺术家们不落窠臼、标新立异的成果。

陶潜写道:“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意识到了心灵的界限,意识到了它对自己的束缚,我们有什么理由听之任之,让自己变成了井底之蛙,安于那一爿天空。甚至如蜩与学鸠般自足于那小小的树林,还要嘲笑那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的大鹏鸟。跨越了界限,本身就是一种升华。

【篇二:描写李白的】

司马迁用他毕生的热情倾注在了《史记》上;居里夫人用了她全生的热情投入在了研究镭上;爱因斯坦用了他全部的热情奉献在“相对论”上……而李白他的热情倾注在哪里了呢?今夜月色白如昼,我捻开《唐诗》,共邀李白来赏月。

桃花潭边,伴着歌声阵阵,你我站在一叶扁舟上。李白不禁吟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随着水流而下,伴着夕阳我们继续向前。

水声愈来愈大,船儿随着水漂到了瀑布的下方。水面弥漫着紫色的雾气,你吟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小舟向前,亦听到了猿声,不觉轻舟已过万重山了。

弃船而行,登上蜀道,曲折难行。你仰天长啸:“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可是我看着你知道,世人有你几分潇洒,何必去上青天。

夜幕垂下,你我摆桌在花园中,月色淡淡,花香淡淡,但你却起舞弄清影,边舞边吟:“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好一个独酌无相亲!而你却流下了两行热泪。我问你为何?你答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你饮酒长叹。

一杯酒,喝醉了半个盛唐。

李白在这样一个争名夺利的社会中却用山水陶醉自己,用淡然安抚人生。他将他所有的热情都给了诗歌,在五千年的文学中,开辟出自己的道路,才有了独领风骚数百年。他虽然“即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但他却又诗作伴。

李白将自己一生的热情倾注于诗中,而我呢……

【篇三:学会反思】

反思是巍巍高楼的主梁,没有它,就只是一堆散乱的砖瓦;反思是远洋巨轮的主机,没有它,就只是一块废弃的铜铁;反思是烈烈火堆的木架,没有它,就只是一丝近乎熄灭的火苗。

人生如花,花开之时则繁花似锦,春风得意,而花落之时即满地落红,一片萧条。此时,我们需要反思自我,为下一次绽放积累。

反思是那墨绿色的胆汁。狼烟四起,元嘉草草,吴军兵临城下,全军殆尽的勾贱仰天长啸,痛不欲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人一寸一寸,一城池一城池的侵占,他选择了保存最后精锐,做阶下囚,刷地喂马,尝苦到心中的胆汁,败军之际每天夜里在脑海里重放,复国大业每天在深夜加重,他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直至时机成熟。十年的屈辱化为了历史,不了的仇恨终得所报。而同为败军的楚王项羽却毫不知其过错,依说:”非我无能,是天要亡我,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而如今,四面楚歌,泪下三尺沾襟。”项羽之败是必然,而他不知反思二字,骄兵必败的古训再叹得到印证。

反思是那黑白的商标,无言上西楼,月如钩,乔布斯被从自己的公司踢出,五年之间他毫无成就,可五年之后,他重掌苹果公司大权,创造了一系列奇迹。那成功的背后是五年痛苦的反思,他反思自己的创业理念,他反思自己的工作能力,他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最后反思换来的是成功,是喝彩,是奇迹。

反思是那鲜红的血和泪。”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是正在崛起的中国,是饱受近代屈辱压迫的中国,回首那被侵略的日子,中国人民抗争的日子,那血雨腥风的日子,中国挺过来了,靠的就是反思,我们懂得了枪杆子里出政权,靠得是反思,我们理解了人民当家作主,八年抗战的血与泪,融成了那鲜红的五星红旗,换来了美好的现代中国。

反思是李白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气,反思是陶渊明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的傲岸,反思是鲁迅我要医治中国人的心,而不是形体的心得,人生本如此,成如朗月照花,而败亦要反求诸已,以求得更好的将来。

【篇四:静态人生】

轻倚窗边,微风拂面,静享人生。

人生是百态多姿的,有的人品读经典,吟出灵魂之诗;有的人活在市井喧嚣,热闹叨扰;有的人只会与低俗相伴,草草终了;而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在远处笑看世间,隐山林,居田园,过着惬意的静态人生。

人生无一时不为动,流畅的动作在不经意间演绎了人生。动之相反便是静,动组人生,灵魂却应该在静处默默的品读领悟着,氤氲弥漫中,渐渐悟懂了人生,一个静态人生。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处于喧闹的都市,繁华的大街,人流车辆往成川,保持平静的心态,淡然自若的态度对待,就好比在狂风中散步,步履却是安之若泰的稳健。临危不乱,静序人生。

屈原静居于被贬之地,却心有不甘,安于芝兰之室,空聆听着汨罗江的涛水之声,安息长眠在江水之中,一生被忠字所扰,静始于亡。与他不同,同是左迁,韩太公安然处世,愤懑以过,只留下平静的灵魂,名于青史。五柳心静亦身静,心不随形役,形随心往,嗜酒,吟诗,著文,快得其所。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心神向着田园的静,止于静态人生。

水流过手指间的缝隙,好像手指在滑动,水是静的,静与动是相互对比的,动中取静,亦如现世少了份隐居的安惬静态,多了些许喧嚣纷扰,再也找不到百年之前的无人山林,无扰田园。已无往日桃花源,静态人生却扔在沿读。高楼上俯视地面,车鸣人声都被距离隔绝。著名作家七瑾年有着别样的静态人生,《被窝是青春的坟墓》中,她默默一人,离开了中国所有正常孩子都要走的人生,自己一人踏上了背离世俗的一条道路,在西海、青藏、新疆,她找到了她所追求的静态人生。

也许一种放荡不羁,一种自由散漫,一种懒惰怠慢,会拿来做借口,但是静态人生却是不论你处在哪一条路上,慢慢享受感悟,不要只为了目的而错过了沿途的风景。静态人生,静享人生。

风儿捎来信儿来,告诉我们风景优美的人生之路。

【篇五:为了心中的执着】

在落英缤纷的桃源深处,有一个那样的你生活着,为了坚守心中的那样一份执着,用人生舞起了一曲淡泊,在进退间,留下了万世的芬芳。

在公元一千六百年前的那样一个战火纷飞,金戈铁马的晋宁易代的岁月,你无奈地走过田园;在那个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年月里,你空有“大济于苍生”之志,却根本实现无门。

为了生存,你曾做州里的小官,但因为看不惯官场的恶劣,便辞职回家了。后来,又因为朋友的劝说,再次出任彭泽县令,看多了“攀龙附凤”的丑恶,见惯了“荒淫无耻”的贪婪,你知道,这破败的官场已无人能力挽狂澜,连明主贤君都无力回天。于是,你本雄心勃勃的志向也开始变得麻木,但心灵深处,却有一份执念像是幼小的种子一般疯狂地滋长:“我要离开!回到田园去!”

当有贵客来,你必须恭恭敬敬地迎接时,那颗种子蓦然爆发了,“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铿锵有力的语调下,实则是一颗被苦涩现实打得支离破碎的心。

就这样,你用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执着,以轻蔑的步伐,踏出桀傲不驯的旋律,回到了田园——你心灵之中的一方净土。

终于,你的执着终有了回报,每一天里,不再有尔虞我诈,不再有市俗纷乱,你可以满足地望着那满园的春色,望着那无垠的天空,望着那倦飞知返的归鸟,望着那潺潺细泉中的游鱼,感悟着人生。

哪怕这一切需要“晨兴理荒秽,戴月荷角锄归”,哪怕这一切需要“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哪怕这一切需要脱掉华丽的官袍,他都不曾后悔。那些虚伪的华丽如何比得上真实的朴素,那些物欲的享用如何比得上精神的享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你就是为了心头的那一份执着,断施了世俗,归居田园,以山为钵,以水为酒,饮着返璞归真,饮透人生真谛。

历史的诗坛,多少次风起云涌,沧海桑田,历史的天空又多少次风云变幻,云卷云舒。但是,你用你的诗篇和执着净化了我的心灵,让我感到慰籍,在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时,你依旧在舞一曲淡泊,桃花纷纷,你的执着为你遗留了万世的芬芳。

【篇六:坚守正直】

自古以来,无数人做到了俯仰无愧天地,这份信念源自于他们对正直的坚守。

深秋,广褒的北海,朔风萧瑟,哀草连天,人迹罕至,荒凉凄清。一位须发斑白的老者,与瘦弱的羊群相伴,日日夜夜出现在这里。他挥动羊鞭,耳畔仿佛萦绕着家园的歌声;手握一支旌节,眼前依稀浮现出家乡的亲人。他坚守了十九年,那羊鞭已改换数度,那节施也脱落殆尽,然而那颗赤子之心却未曾退色。他,曾为汉使的谋反事败仰天长叹,也曾被幽囚于地窖中啃啮冰雪。他以铮铮铁骨奏响一曲千古绝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令流云为之凝滞,壮士为之泪下。

熹微的晨光中,秋风猎猎,江水滔滔,小舟摇摇。他立在船头,着一身白色长袍,饱览一江美景。“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他轻轻地吟唱:“此一去,勿以心为形役!”她脸上溢满喜悦。往事不堪回首,他早已厌倦了醉生闷死,厌倦了尔虞我诈,厌倦了官场的黑暗腐朽,便愤然辞官,遁世归隐,绝不于世同浊,同流合污。他回到了他的“桃花源”,从此,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放逸神思,享受宁静;“晨星丽煌秽,带月荷锄归”,挥洒汗水,收获芬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抛却名利,安于恬淡。

一件古朴的房间,一盏昏黄的灯摇曳着;一张陈旧的古床,一个垂尾的生命挣扎着。他是在追忆楼船夜雪,铁马秋风,还是在遗憾泪尽胡尘,南望王师?是在发泄无意争春,一人遭妒,还是在叹息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在生命的弥留之际,他拼尽全力,说出了那首流传千古的名篇:“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媚俗的笔墨写不出传世的文章,伪饰的包装掩不住猥琐的心灵。秦桧夫妇长跪于岳王墓前,洪泉畴遗臭万年,汪精卫魂断东洋——不守正直,必然遭到千世万世的唾弃。

我只愿人人都能坚守那份正直之心,仰天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篇七:归去来兮辞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有一句话让我深思: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心为形役?心为形体所奴役!无论是当今还是以前,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少年时立下了造福百姓的志向。但无奈,在后来的生活中并没有坚定自己的志向,反而被世俗的尘埃恶垢所污染,被形体上的贪念利益所蒙蔽,逐渐变成了他们少时最不屑的奸逆小人。古如严嵩,原有“奸人当道,在下不堪与之为伍”的骨气。后混迹官场,追逐个人利益,逐渐成为“江右士大夫往往号之为父”的大奸臣;近如汪精卫,为推翻清王朝,有“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壮志。然而随着日军地侵入,他感叹着“莫向燕台回首望,荆榛零落市寒烟”,最终降日投敌,成为民国最大的汉奸。虽然历史上也有如文天祥那样正直的君子,但始终不是很多,为什么呢?因为想在乱世而保持清高,非常困难!清高的人不为五斗米折腰,一生贫寒,为常人难以忍受;清高的人不摧眉折腰事权贵,处处受排挤,常人气节难存。而能坚持自己理想、抱有骨气的人,就是真正有毅力的人,他们就像石灰一样,不怕千锤万凿,不怕烈火焚烧,哪怕粉身碎骨,也要留清白在人间。当然如周党、严光那样“不事权贵宁耕田,铮铮铁骨愿钓鱼”的隐士,他们厌倦官场的阿谀尔诈,却个个都是和屈原那样敢于向命运抗争的勇士啊!

【篇八:做回自己】

做回自己,才依稀看见了黑暗前方那缕微弱的曙光;做回自己,才找回了自己灵魂深处的那一丝高洁;做回自己,才能深深体会到生命的真谛——简单。

苏武年少时出使匈奴,因为虞常刺杀单于之母受到牵连,知道有些事情是无法逃避的,于是决定以死谢天下,换回祖国的名誉。幸运的是,死神没有夺走这位爱国之士的宝贵生命。他面对卫律的威胁与恐吓,没有屈服;面对功名利禄的诱惑,没有投降。后来苏武被单于放逐到荒无人烟的冰天雪地,艰难的度日。面对好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降,他仍没有放弃自己的自尊,这是何等的忠贞!终于在十九年之后回到了故土。苏武只因恪守自己心中的那片高洁与忠贞之地,做回本来的自己,维护了自己与祖国的声誉,成为千古流传的美丽神话。

“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这是向往田园生活的陶渊明。他为了谋生而做官,然而在看到官场的腐败之后,他毅然辞官归隐,过上一种顺遂自然的农村生活。陶渊明正是做回了自己,才明白了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最终找到了田园生活的乐趣,享受到纵情山水的怡然。

一勾弯月在冷凝处低悬,片片浮萍碎成摇曳的翡翠。诗人一声长叹,涌起层层墨香,李白的一生因为没有模仿世人的不堪之流而名留青史。他舍弃了钟鼓馔玉,做回了真正的自己,才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样的内心独白。李白没有违背自己的灵魂,做回了真正的自己,历史里才有了他的名篇佳作为世人吟咏。

做回自己,才能有千秋万代的不朽佳话;做回自己,才能走向人生的高峰;做回自己,才能把一个真实的自己写进历史。

朋友,做回自己吧!

【篇九:寻得一方自己的“池塘”】

生活的舞台上,人各拥其位。或许有的人以心为形役而碌碌无为,或许有的人甘于现状而自修囹圄,也或许有的人只是因为习惯现在的高度,而忘记了梦想最初的模样。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只住在远离大路的深水池塘里的青蛙,友好的劝住在大路上小水坑中的青蛙,要它搬到池塘住,因为在池塘里生活得更好、更安全,可是那只住在水坑的青蛙却舍不得习惯了的地方,不想搬来搬去,结果,被车子压死了。仅仅因为习惯了的地方,而放弃了那方真正属于自己的池塘,放弃自己该有的安全,更舒适的生活,多么舍本逐末的做法啊!

人亦如此,惟有寻得一方自己的“池塘”,才是真正的习惯;惟有寻得一方自己的“池塘”,你才会发现生活原有的模样;惟有寻得一方自己的“池塘”,风华正茂的我们才能高歌引吭。

南宋末年,有人弃剑执笔,有人投笔从戎,辛弃疾就是后者,噙一枝毫端蕴秀,衔一口满角余香,难却尘埃落榻上。他看不惯南宋朝庭的懦弱无能,义无反顾地踏上新的征程。他看到的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雷弦惊”。惊呼的是“可怜白发生!”若他也习惯了南宋朝廷的懦弱,又怎能发现真正属于自己的“池塘”,而他正是因为寻得了这方“池塘”,才能将他那颗赤子之心彪炳青史,熠熠生辉。

同样,鲁迅毫不犹豫地弃医从文,才寻得那方属于他的“池塘”。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求学时,有一个镜头让他刻骨难忘:一个替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被日本人抓住杀头。围观的人群中有许多是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被杀,他们脸上全是一副麻木的神情,教室里还有人狂呼“万岁”,为帝国主义暴力和血腥喝彩。那一刻,他懂得精湛的医术并不能医治现状,只有用文字才能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他找到那方属于自己的池塘,更找到一方属于民族的“池塘”。

放弃陋习,寻得一方自己的“池塘”,方才知晓什么是真正的习惯。

热门推荐
1学农感想
2生命如此脆弱
3奔腾的海洋
4二十年后回故乡
5十二岁我多了一份叛逆
6我的小秘密
7珍藏微笑
8我的祖国,我的魂
9我想当宇航员
10在锻炼中成长
11我爱我的家乡
12我们班的副班长
13那声音
14爱的手套
15暑假游威海作文
16第一次做饭
17暮春里的一课
18那一次,我真委屈
19家中来客
20一颗种子的旅行
21家乡的竹林
22给自己的一封信
23自己的天空
24心中有盏爱的灯
25读与成,书与才
26莲之美
27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28我的爷爷
29关于
30寒假趣事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