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反动派的作文

【篇一: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清明之际,学校组织我们去瞻仰朱东润先生的故居,学习先生读书做人的高贵品质。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踏上了去往朱先生故居的小径。

走到小径的尽头,我眼睛突然一亮,迎面而来的是古朴的青砖黑瓦,古色古香的房屋。墙壁上挂着“朱东润先生故居”的牌匾,这七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不禁让我想起了朱东润先生慈祥的面孔。

我跟着队伍走进了北庭院里,映入我眼帘的是清澈见底的水潭,翠绿的柏树,还有那一根根高大挺拔的翠竹,就连几根竹笋也冲破了泥土的阻力,探出了小脑袋,好奇地张望着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一切都是那么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等各班同学来齐后,讲解员向我们讲解了朱东润先生的生平事迹。朱东润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艺批评家、文学史家、教育家、书法家。他1913年留学于英国伦敦西南学院,1916年回国后先后执教于武汉大学、中央大学、齐鲁大学等。建国后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是复旦大学第一批博士生导师之一。朱东润先生培养了数十名硕士、博士生。其研究领域涉及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历史,尤其专长历史人物传记的创作。善于将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历史结合起来研究,注重史料的收集和史实的分析考辨,著有《张居正大传》、《杜甫叙论》等传记文学作品,其《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是我国最早的文学批评著作之一。听着听着,朱东润先生在我的心目中越来越高大了。

听完了讲解,我们顺着院子西边的小路向南走几步,便来到了朱东润先生的书房。一进书房,我就大吃一惊,书房里陈列着朱先生的许多著作,这里面有着朱东润先生翻了无数次的书,但却整理得很整齐,丝毫也不杂乱。我似乎看到了无数个夜晚,当我们在甜蜜的梦乡里时,朱东润先生却伏在书桌前夜以继日地写作,正是因为这样,他才创作了这么多的作品。那盏油灯不仅照亮了朱东润先生,也照亮了我们每个人的心。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朱东润先生的堂屋。一进门,呈现在眼前的是朱东润先生的塑像,他戴着眼镜,昂首挺胸。此时我仿佛看到了朱先生风骨凛然,死活不向反动派屈服,反动派恼羞成怒,将日本军刀架在朱先生脖子上,斥问:“你是什么东西?”朱先生倔强以对:“我是中文系主任!”这位为泰兴添光的伟大人物,就在1988年与世长辞,享年93岁。塑像的上方刻着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先生之风,天高水长!旁边还有朱先生的几句鼓舞人心的名言,其中一句是“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不正是朱东润先生一生的写照吗?

出了堂屋,我们又来到了院子里。看着那三进屋子,我的眼睛湿润了,朱东润先生一生为祖国着想,还为祖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太伟大了!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厢房旁的拱门,拱门上写着”师友琅琊“四个大字,这乃朱东润先生亲笔所书,体现了老先生以琅琊为师友养志自修的品格。

参观活动结束后,我们对朱东润先生爱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和严谨治学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我们依依不舍地走出了大门。这时我发现了墙角的碑文,那大概是朱东润先生的衣冠冢吧。其实不管衣冠冢在不在,朱东润先生都永远活在泰兴人的心中,他永远是我们泰兴人的骄傲!

【篇二:践行长征精神,筑圆新中国梦】

“红军长征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一只神奇的部队和它的辎重在地球最险峻的地带,实现了一场极具战略的大转移!堪称世界奇迹。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冲破四道封锁线,用智慧夺取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甩开了反动派的爪牙;闯渡口,夺沪定珍藏了他们无畏的身影;三军会师记录着他们创造的神话!这就是一支不惧刀枪火海的红军,这就是一场艰苦艰难的长征!

七十九年前,先辈们在党的号召下举起了鲜艳的旗帜开始了悲壮的长征,他们以“不惧怕一切因难”为旨意前赴后续地举着旗帜最终取得胜利;而七十九年后的今天,作为新世纪朝气蓬勃的太阳,该如何接过这面旗帜,圆新的中国梦呢?

长征是一部艰难的历史,它不止是红军的善战构成的,更多的是红军们坚定无畏的信念筑成的!正是这种信念垒成了一座新的、坚固的、无懈可击的钢铁城墙,让国民党反动派无可奈何!也正是这种信念深深地印在了每个红军战士心里,支撑着他们血战湘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他们一次次闯出绝地、一番番撕破包抄、一次次看到希望!

今天,我们眼前虽已没有了雪山、草地,但前赴后续的道路依然漫长。改革开放使中国充满了新的动力,使中国焕发无坚不催的力量。构建社会主义社会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也是一场在新世纪下的新长征,这场长征更为艰巨、更为伟大。今天,我们作为新的接班人,我们任重今朝,只有依靠这种信念才能打赢这场战斗!

如今,富裕生活的降临,一些人们已失去了中国魂和奋勇拼搏的精神,沉迷于灯红酒绿的生活。但你可曾想到,自己肩上那担重任还在吗?心中的斗志还有吗?在的新的长征路上,我们需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需要继续保持不畏一切因难的气志。这才能圆我们共同的中国梦。

壮哉!十四省关山历历,两万里危途迢迢。真所谓——民族英族多血染,英杰无语涌波涛!新中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真乃霞映天骄、威凛远域。中国复兴,任重今朝!

【篇三:凝聚】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有泪水?因为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题记

鲁迅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你是有名的作家,却生活在黑暗的旧社会,你的文章多数都是反对旧社会的,因此你时常遭受到反动派的迫害,大多场合只能使用笔名“鲁迅”。你嫉恶如仇,坚定地与反动派做着顽强的斗争,你看不惯当时懦弱的中国人,看不惯当时懦弱的中国,你想要用你的武器——笔杆子去唤醒还在睡梦中的中国。你把你的心意寄托给人民,然而人们却难以察觉,你把你的文字化为笔墨,文字凝聚着你对祖国的热爱。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你是文人墨客,却被迫上战场厮杀;你应该在皇宫出谋划策,却不幸被抓走。你被敌人抓住,不向敌人屈服,最后被处死,在临死之际,你依然满身正气,留下这句千古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你无时无刻都在尽自己的一份力,发自己的光,你不愿向敌人点头哈腰,你选择了轰轰烈烈、堂堂正正地死去。在你面对即将家破人亡的时候,你用你的鲜血和生命凝聚了一曲人生赞歌。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你身为诗圣,写下许多名诗,你身为诗圣,自己虽然生活在破烂的茅草屋中,却还在担心百姓的贫苦,你将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凝聚在诗中。不愧为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你们的心中,无不凝聚着对国家的担忧,无不凝聚着热血的中国魂!

【篇四: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

中国曾有过这样的大文豪,他忧国忧民、憎恶旧社会。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牙黄羽纱长衫,瘦的叫人担心,头上那寸把长的头发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的直竖着,胡须似浓墨写的隶体“一”字。他,就是鲁迅先生。

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对它的侄女周晔,鲁迅先生用幽默又委婉的话批评她读书不认真、太马虎。并且在一个寒冷又阴暗的地方救助了一个与他素不相识的黄包车车夫。甚至连它的女佣阿三也曾回忆,鲁迅先生对它的关怀,常常叮嘱她多休息,不要干重活……

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是一个憎恶黑暗犹如憎恶魔鬼的人。他的文章犹如一支支锋利的匕首,抨击了旧社会的黑暗,反动派的霸道。在旧社会,人们整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能够安居乐业。而鲁迅先生却用笔划破了黑暗,无情的揭露了反动派的恶行;他用笔唤醒了民魂,让那些绝望、懦弱的人重新站了起来……

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是一个关心青年的人。他一生接待过来访的青年约305位,亲自写给青年的回信更是不计其数。她还为萧红等一代青年人在荆棘满地的前面开路,帮助一批青年作家冲出牢笼走进文坛。他一生对青年人的帮助,是人们万世所感念的……

没错,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正是鲁迅先生的人生写照,他把一生全部献给了人们,人们尊敬他,爱戴他。

【篇五:凝聚】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有泪水?因为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题记

鲁迅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你是有名的作家,却生活在黑暗的旧社会,你的文章多数都是反对旧社会的,因此你时常遭受到反动派的迫害,大多场合只能使用笔名“鲁迅”。你嫉恶如仇,坚定地与反动派做着顽强的斗争,你看不惯当时懦弱的中国人,看不惯当时懦弱的中国,你想要用你的武器——笔杆子去唤醒还在睡梦中的中国。你把你的心意寄托给人民,然而人们却难以察觉,你把你的文字化为笔墨,文字凝聚着你对祖国的热爱。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你是文人墨客,却被迫上战场厮杀;你应该在皇宫出谋划策,却不幸被抓走。你被敌人抓住,不向敌人屈服,最后被处死,在临死之际,你依然满身正气,留下这句千古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你无时无刻都在尽自己的一份力,发自己的光,你不愿向敌人点头哈腰,你选择了轰轰烈烈、堂堂正正地死去。在你面对即将家破人亡的时候,你用你的鲜血和生命凝聚了一曲人生赞歌。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你身为诗圣,写下许多名诗,你身为诗圣,自己虽然生活在破烂的茅草屋中,却还在担心百姓的贫苦,你将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凝聚在诗中。不愧为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你们的心中,无不凝聚着对国家的担忧,无不凝聚着热血的中国魂!

【篇六:你的的精神永存历史丰碑】

尊敬的史砚芬烈士:

“革命就像火一样,任凭大雪封山,鸟兽藏迹,只要我们有火种,就能驱赶严寒,带来光明和温暖。”

你便是那永不停歇的圣火,还身处中学的你便开始开始投身五四爱国运动的流,而你被捕入狱时也不过就年仅25岁。读着这封绝笔信,仿佛看见你在监狱中满身伤痕,艰难落笔的情景。而我虽能想象,却不能体会,更不敢体会。我,一个21世纪的中学生,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身上最重的担子,恐怕也只是学习,完成伟大的中国复兴梦。我也会认为肩上的担子太重,而且我还需要和他人抢着扛,却不懂得共同扛。早早就将革命视为自己责无旁贷的担子的你,恐怕和我是有天壤之别的——再重也要扛起来,向前进。

“我的死是为着社会、国家和人类,是光荣的,是必要的……故我虽死犹存。我的肉体被反动派毁去了,我的自由的革命的灵魂是永远不会被任何反动派所毁伤!”你对共产主义,对党的忠于奉献,无私无畏的精神,我虽无法做到,却也会努力吸取其中精髓之处——无私奉献。而如今你的理想也由一个个你的同志们用血、汗、泪实现了。我觉得或许只有用您才能对得起您为革命所付出的一切,才能表达我对您的敬意。

您保大家,也顾小家。用两封带血的信寄托对弟弟妹妹的不舍。“寥寥数语,却迸发着深邃的光华。”信中的一字一句都充满的对弟弟妹妹的担心,希望一句话可以使他们受用终身,但纵对他们有万般不舍,您还是选择为了崇高的革命放弃自己年轻的生命。

人活着就要用生命去诠释他应该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有的人,庸庸碌碌一生,无名利,甚至吐出最后一口气,离去,都无太多人知晓。说他是“不追名逐利”,无所谓生命的价值是否体现,到不如说他是甘于平庸,活着毫无冲劲;有的人,为了革命、为了中国该有的未来,忙碌着短暂的一生,他们的生活有着冲劲,有着目标,有着该有的意义。他们注定会被中华儿女铭记、名垂史册。您虽然仅活了短暂的25年,但您活出了您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而我想我也该努力和您一样活出自己生命该有的价值。作为祖国未来的我们现在更应该要弘扬革命先辈们的崇高精神——奉献,牢记革命传统——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坚韧不拔,珍惜革命先辈们用血汗换来的安定,美好的每一天,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虽然现在的我们不需要为革命献身,但我们也要努力学习,为复兴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

中国的支柱,是不会折断的,而您的生命之火、您的革命精神,会由后辈们迎着朝阳、落日,顶着狂风、暴雨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永不熄灭,永无忘怀!

【篇七:祭英雄】

今天,天气晴朗,我们雏鹰分队的队员们来到了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参观访问。在那里,我们首先听纪念馆阿姨向我们介绍了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的情况,共产党的党史和李成虎烈士带领农民运动的场景。接着听了沈定一烈士的后代讲述他的前辈和清政府做斗争的故事,同时我们还向他提了几个问题,他们都一一作了回答。

离开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我们各自捧着一束鲜花和一枝纸制小白花,来到凤凰山脚下,沿着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我们来到李成虎烈士的墓前,将鲜花和白花摆在墓前,并恭恭敬敬地向烈士敬了个队礼。

我们又来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幸存者——黄伟明老战士的家中,听他讲讲自己在战争年代的故事。已经92高龄的黄爷爷依然精神奕奕,热情地出门来迎接我们。我们也连忙敬上队礼,给爷爷挂上红领巾,扶他坐下,七手八脚的把送给爷爷的一点礼物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我们围着爷爷坐下来,迫不及待地如连珠炮似地发问起来:“爷爷,您能跟我们讲讲那时候您和战友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吗?”

“爷爷,您那时候缺衣少粮怎么和鬼子作斗争呢?”

“爷爷,您对美国在韩国设置萨得导弹系统怎么看?”

爷爷追忆起意气风发的戎马生涯,眼神满是奕奕神采,哪怕是稍纵即逝,也足以让人感受到这位抗战老兵身上尘封已久的骄傲。

通过此次活动,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在那个战火纷飞、硝烟四起的年代,人们在日本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的双重压迫下,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苦难生活。正是在像李成虎、黄伟明等有识之士的带领下,怀着满满的报国之心和日本帝国主义、国内反动派做英勇顽强的斗争,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少年强则国强,因此,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

【篇八: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一个凄凉而庄严的清明节到了。我们迈着沉重的脚步,来到彭阳的任山河。

清明节是中华儿女。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也是我们缅怀革命先烈的日子。在这里,我们在此默念一分钟。在4月3日,我们的学校组织了清明扫墓活动,我们庄严而又神圣地对待这次活动,并且向革命先烈表示出自己的最大敬意。

到了任山河的大门前,一种莫名的敬意涌上我的心头,同学们也都有这种压抑感,在我们的眼前竖立着一块石碑上面,依然立着八个大字,革命先烈永垂不朽!我们向各位革命烈士献上花圈后,我们再默哀一分钟,我的内心汹涌澎湃,思绪万千,波涛起伏。这种澎湃的内心,让我不知不觉中回到了革命先烈们的时期。我看到先烈们坚贞不屈顽强拼搏殊死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和反动派抛头颅洒热血,哪怕就剩一口吃的也不倒下。我想我们伟大的革命先烈,如果还能看到如今的中国雄傲东方。以前的腐败风气如今成了繁荣富强的景象。如今,中国已树立在世界强国之林,我们的革命先烈肯定会为之自豪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普通的24个字,却使我们终身都受益!

【篇九:推荐一本书】

一本好书犹如一个朋友,伴你一路成长,一路净化你的心灵,读一本好书,就是交了一个朋友。

2020年是非常特别的一年,宅家期间,学校组织了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这使我更喜欢读书了。我读过科普类、漫画类、名著等。其中,我最喜欢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今天能推荐给大家分享,我特别荣幸。

这本小说写于1936年,讲述了一个黄包车夫的悲惨命运。当时,新中国还没有成立,人们正忍受着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压迫,生活极其困苦,特别是老百姓。《骆驼祥子》里的主人公有祥子、虎妞、小福子。祥子有个称号叫“骆驼祥子”,这是因为他在战乱时把捡的三头骆驼卖了,但别人认为他是卖了三十头骆驼,而且发了财,便有了这一称号。骆驼祥子在和刘四的女儿虎妞结婚后,过上美满生活,但好景不长,由于某种原因,俩人又过上了穷困潦倒的生活,后来虎妞难产而死,邻居小福子因贫困不能和祥子一起走,祥子对小福子说:“等我混好了回来接你。”最后,小福子因活不起上吊自杀了,祥子也死了,死于这个黑暗的社会。

看完这本书,我心情特别沉重,那个黑暗社会究竟害死了多少像骆驼祥子那样的年轻一代。和现在我们的幸福生活相比,简直冰火两重天。因此,我们要感谢中国共产党让我们过上这么幸福的生活!

【篇十:公朴精神,永放光芒】

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是一个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为了挽救中华民族,为了不让中国人民当亡国奴,有多少名战士在默默牺牲,有多少名中华儿女们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谱写出惊天动地的爱国主义诗篇,奏响了中华儿女反侵略战歌的最强音。李公朴爷爷就是他们中杰出的一位。

1902年11月26日,李公朴爷爷出生在武进湖塘。李公朴爷爷是一位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是一位坚强的民主战士,他的一生是坚持革命,顽强奋斗的一生,也是为了祖国牺牲一切的一生。“九·一八”事变后,李公朴爷爷满怀爱国热情,站在救亡运动的前列。为了信仰民主,1927年,当国民党反动派背信弃义、大肆屠杀共产党人,露出了专制独裁的狰狞面目时,李公朴爷爷击案而起,愤然与反动阵营决裂。为了寻求民主,李公朴爷爷两次到延安考察访问,在条件艰苦、武器装备落后的革命队伍里,看到朝气蓬勃、军民一心的情景,深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给国家带来民主和平。为了捍卫民主,李公朴爷爷以“我前脚跨出去,后脚就不准备跨回来”的英雄豪气,横眉冷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和挑衅。为了实现民主,李公朴爷爷撰文高呼,冲破层层禁锢,发起成立中国民主同盟。

1946年7月11日夜,凄风苦雨的昆明,一颗罪恶的子弹,夺走了李公朴爷爷44岁的生命。“为了民主,为了民主”这是李公朴爷爷弥留之际最后的呼声。李公朴爷爷走了,人民哀悼他的牺牲,国家哀悼他的牺牲。

李公朴,一位万人敬仰的楷模。他的言谈举止,无一不体现他的思想,他积极向上和对祖国的热爱。

李公朴,人民的好儿子,他慷慨激昂的言辞无不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振奋!

艳艳的鲜花盛开,在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上,我们依然看到了李公朴爷爷坚定的脚印。李公朴爷爷的精神如江河之水奔腾不息,永放光芒!

热门推荐
1美妙的音乐会
2拥抱沿途美景
3编程
4学校运动会比赛
5人在,桥在
6我爱四季的向日葵
7一言一行总关情
8过大年
9母亲
10岁首乐事
11钥匙
12哇好香
13身边的急性子
14税收之我见
15小虫子小蚂蚁和蝴蝶用鸡蛋壳
16垃圾桶的演讲
17遗憾也是一种美
18和你在一起初中作文
19歇后语
20谁的功劳大
21走过街角
22暑假做饭作文
23茶花的自述
24我的梦
25我最喜欢的小动物
26清明
27观察日记
28国庆作文
29秋天里的小幸福
30狮子林游记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