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又是一年收获时】
幽静的农家小院,屋前屋后铺满了晒干的饱满的大豆粒,还有未捆好的豆杆儿。
来到豆田里,隐隐约约看到两个佝偻的身影---爷爷奶奶。远远望着他们瘦小的身影,忙上忙下的,不知怎么地,竟没有勇气走上前去,心里有种莫名的酸涩,而脑袋里却如放电影一般,曾经的画面不断浮现出来……
“爷爷,我又发现了一颗!”稚嫩的童声里带着些许激动,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我兴奋地举起那一颗小小的豆粒,跑向爷爷。“嗯,孙女的眼力真好,爷爷快赶不上你了!”爷爷慈爱地拉起我,轻轻拍打着我的小脑袋瓜,黑黝黝的脸上乐开了花。心里美滋滋的,还故作严肃:“爷爷请放心,我一定会把掉在土里的小豆豆找到,保证完成任务!”说着,便像个小军官一样,有模有样地行了军礼,大摇大摆地“执行任务”去了。
空旷旷的豆田里,却洋溢着我们幸福的笑声……
活干久了,爷爷奶奶累得腰酸背痛,我虽然不太懂事,但也知道心疼奶奶爷爷,“爷爷,你们坐下歇一会儿吧,喝点儿水,我给你们捶捶背!”拉着爷爷奶奶坐下,我呢,左边一下,右边一下,挺卖力的。不知道爷爷奶奶的感觉,他们也只是一个劲地说:“好了,好了,孙女真是孝顺呀!爷爷奶奶感觉好多了,不累了,来,你也喝点水吧!”稀里糊涂的我也不晓得,于是一口未动的水便由我咕噜咕噜喝掉一大半,舒服地打了一个饱嗝,傻乎乎地笑自己。爷爷奶奶笑眯眯地搂着我,夸着我:“有乖孙女在,干再多的活,爷爷奶奶也不觉得累呀,呵呵……”
那些事好像刚刚发生过的,那样清晰地印在我的记忆之中。心中徘徊的酸涩一下了涌上眼睛,一股温热的液体模糊了视线……
曾经,每一年收获时,豆田里总会有两位慈祥的老人和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忙碌在豆田中,却总是徜徉着欢声笑语,风吹响着豆荚,笑声随风越飘越远。
又是一年收获时,留下的却是只有两个孤零零的身影,在风中颤抖……
我,却是只远远地望着,任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心,却早已湿透了。
【篇二:清平乐村居扩写】
清晨,细雨蒙蒙,只有几丝微弱的阳光探了出来。我在溪边漫步,新鲜的空气扑面而来,沁人心脾。渐渐地,太阳已经挣脱了云朵的束缚,止住了朝雨。不知不觉已临近日中,我看到对岸溪边有一座茅屋。
周围没什么人家,那茅屋不大,屋檐压得低低的,看起来却十分温馨,萋萋芳草围着茅屋。
“哗哗”的溪水声中,我隐隐约约听到了一对翁媪在互相取乐着对方。老翁的话里透露着几分醉意,吴侬软语的调子和着水声,让人惬意极了。“老婆子,再给我喝一碗酒!”“还喝,你看脸都红得像猴子屁股了。”“不气不气嘛,就一碗。昨儿豆子卖得不错。你看这天气,今年的收成一定也好,我高兴。”“好好好!只准一碗了!”……
听着他们的对话,我心下一乐,多可爱的老人家啊!不知谁家有这么好的福气。我往前几步,便从窗口看到了,老翁手持一碗,小口抿着酒。“我去看看大郎,时辰不早了,回来炒几个菜,就可以吃中饭了,你少吃点酒……”老妇提着篮子出了门,朝着溪东的豆田走去。我亦步亦趋,不久一个壮硕的身影映入我的眼帘。
“儿哎——,天热了,喝口茶歇歇吧!等会儿就该回家吃饭了。”老妇在田埂边喊道。“娘,我把这一小片活做完就来,你把茶水放在树下就好了!”那人影闻声停下了锄头,用搭在肩头的布条擦了欲流成河的汗,“娘,天热,你快回去吧,等会我就回去。”老妇放下茶水,返回家中。
此时,我回望着那间茅屋,只见屋旁有一株大柳树,一个小小的身影隐藏在树荫里,那也是他们的孩子吧!他身边放着大把的竹篾,手指飞快穿梭着,心无旁骛地编织着鸡笼。几只鸡在他身边逡巡着,好像在翘首期盼它们的新家。
旁边的荷池边还有一个胖乎乎的小家伙,你看!你看!他正趴在溪边,伸出白藕般的小手,拽住一个莲蓬,扯了过来,抠出一颗翠绿的莲子,轻嗅了几下,递到嘴边,银牙一咬,磕破了翠绿的莲子皮,露出了洁白的莲子,三下五除二地剔除了嫩黄味苦的莲心,迫不及待丢入口中,鼓囊着腮帮子,那模样,甚是可爱。
一阵微风吹过,撩起我的发丝,划过我眼前,伫立良久的我亦如梦初醒,再次望向如诗似画的场景,然后转身返回家中。一路上心中久拂不去那一番田园之中的清宁温馨,若有生之年,享此乐事,便无它求了。
【篇三:乡情】
宋词里面有一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词中的“春愁”我并不能全然懂得,我只是一看到这句便想起樱桃的酸甜滋味。去年夏时,我曾随着爸爸妈妈回乡下奶奶家摘樱桃。
奶奶家住在武清,这里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青山蜿蜒连绵,白云缭绕其间,村子里炊烟袅袅,农家的篱笆小院,低矮的屋檐,几乎挨着地面,屋边老树开着新花。清澈的河水,茂盛的野草,碧绿的豆田,飘香的莲蓬,盛开的荷花,还有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樱桃树,构成了一幅清新秀丽的乡村自然风光。
我挎着小篮子和奶奶一起走去地里摘樱桃。看呐,这就是奶奶家的樱桃树,在阳光的照耀下,它们相继成熟了,圆溜溜的樱桃挂满枝头,像无数个晶莹闪烁的红玛瑙。我们一边摘樱桃,一边听着小鸟的声声歌唱,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摘樱桃看起来简单,还要连着把儿一块摘,低处的熟的少,高处的我又够不着,怎么办呢?我四处张望,看见爸爸借助木梯爬到树上,够不着的还要用小钩子钩的树枝,一边往身边拉,一边往前倾着身子,才能摘到又大又红的樱桃。可爬上树后,不是树叶挡着找不到果子就是树枝摇摆。我害怕我一脚踏空,摔下去。我小心翼翼地摘着,半天只摘了一小篮。最后我们提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回家。
这就是朴实的乡村世界:小桥流水人家,却让繁华的城市在烟雨中沉醉,在温馨的乡情中回味。乡村是一条走不完的神秘的路,是一个让平凡的生活再度升华的故乡。我爱乡村生活,更留恋那采摘中的喜悦,因为它有诗一般的韵味,梦一般的恬美。
【篇四:蚕豆的香气】
当聒噪的知了还未于葱郁枝干婆娑高鸣时,普天万物却早将冷脸笑成花面,一股斯斯然的风从云麓吹到静谧的小宅,蓦然得,我踏上了阡陌纵横,置身于柳岸清溪的境界,少时,便头涔涔地回到了这亩熟悉的土地。一缕炊烟裹挟着薄雾,袅袅娜娜地弥散在苍穹,我拉着曾祖母便要到田埂采蚕豆。
五月的清风还残带了冬的料峭,踏在田埂小路上,却不禁颤颤地打了个寒战。曾祖母见了,迈开仓促的步伐说:“囡囡,我回去拿个篮子。”茫茫沃土一瞥间,曾祖母的身形便出现在眸里。她左手手肘上挎着一个竹篮子,右手则拿着一件黄色呢子外套,为我轻轻披上。我心中倏然涌起汩汩暖意,似初春乍临时那渐暖的湖畔。
旭日延着晚春的气息津渡而上,撕破绵云,晕起片片金光。我同曾祖母忙得不亦乐乎。我的手指在蚕豆荚与竹篮间来来回回移动着,划出连绵不绝的道道弧线,想快些吃到嫩绿的蚕豆。不同于急不可耐的我,曾祖母不紧不慢地采摘,悠闲自在,只淡淡漾出丝丝细絮,还时不时用长满老茧的手小心地蹭掉蚕豆荚上的泥,像搂着珍宝似的将它放入篮中。一老一少,勾勒出一幅静谧美好的乡村采豆图。
湖水的褶皱被抚平了,时近亭午,看着满满一篮子的蚕豆,我催促曾祖母快回家烧菜……
缕缕情愫,牵来了浓重的夜幕;许许温馨,构成了寂静的氛围。我依偎着曾祖母坐于屋檐长廊下,听鸟儿归巢栖息的叫声,望霏霏薄雾氤氲下的田野。曾祖母悄悄打开了收音机,清脆的琼瑶京剧便萦绕耳畔。我想着绵长的调子,定会飘向蚕豆,它们也定会接受曲子的洗礼,将包裹、积淀一天的尘垢慢慢褪去,透出愈发光泽的“绿甲”。
晚风裹挟着豆香,在空气中交织着,一声刺耳的车鸣声,扎破了原有的静谧,爸妈照例来接我回城里。曾祖母极力掩饰着眼神的失落,为我装了满满一袋的蚕豆,那里有我们的回忆。“囡囡,下个礼拜回来嗷!我做团子给你吃。”“好,曾祖母再见!”我钻进车中,再次回首蚕豆田,它们已在风中静默,回忆着一天的别样。
蚕豆的香气,如轻烟,被云雾缠卷;如薄雾,被烈日蒸融;如蚕丝,被反复交织。留于心底的,更美,更浓,绘出了别样的馥郁,存于回忆的港湾。
【篇五:改写《清平乐村居》】
在幽静的小山村里,坐落着一座矮小的茅草屋。在茅屋的旁边,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缓缓的从山顶上流下来,溪里零零散散有一些绿幽幽的荷叶,荷叶上有几株白色的大荷花,在风中摇曳,而有的则拖着一个大莲蓬,好看极了,在小溪的东边,有一片翠色欲流的豆田,放眼望去,就好像是一个翻动着的绿色大浪,茅屋的一边,是一棵大白杨树,犹如一把大伞,供这家人遮阳,茅屋的屋顶上是南瓜,一根根绿电线般的瓜藤上,接满了橙色的大南瓜。茅屋的后方,则是几根高大挺秀,四季常青的松树,天空中的白云悠闲的散着步,偶尔有一只鸟从天空掠过,时不时的发出清脆的鸣叫,这种地方,真可谓是世外桃源哪!
忽然,从茅屋里传出一阵带有南方口音的谈话,声音里还挟带着醉意,声音柔媚动听。是谁在说话呢?噢,原来是一对上了岁数的老夫妻,他们边喝酒边聊着天,老婆婆说,“你看,咱俩都到了这样的年纪了,也该享享福了,”老爷爷乐呵呵的说,“是啊,看我们的大儿子,吃苦耐劳,虽然天气炎热,但是仍然在田地里除草,他是多么的勤劳啊,今年一定又会有好收成了。”“没错。”老婆婆在一旁说道,“以后的日子,就靠他了,再看看我们的二儿子,他是多么的心灵手巧啊,正在白杨树下编织鸡笼子呢,看他编得多好呀,”“话是这么说没错,可是最讨人喜爱的还是活泼可爱的小儿子嘛!他一会儿在小溪边逗逗鱼,抓抓蜻蜓,现在正趴在柔软的草地上,两只小腿一翘一翘的,双手剥着莲蓬,一边津津有味的吃着莲蓬子,一边快乐的玩耍着,他是多么的可爱呀,”老爷爷一边说着,一边举着酒杯,又喝了满满的一杯酒,脸变得比刚才更红了,老婆婆欣慰的说道,“有了这三个能干的儿子,我们就可以好好的安享晚年了,我们的小儿子虽然小,但他长大以后,一定是个勤劳的人。”
这户人家生活虽然不富裕,但他们之间的和睦,相亲相爱,则是人间的无价之宝。
【篇六:采莲】
夏姑娘带着生机与活力来到了人间。
走进山里,沿着狭窄幽深的小径,就会来到恬静的乡村。瞧,村子里有的人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里除草,有的人在院子里一边悠闲地编织着鸡笼一边谈笑风生。
村庄边是一池美不胜收、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每逢夏天,池子里就会传出一阵阵的欢声笑语。
远远望去。一朵朵荷花就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粉红色的小星星,点缀着这一幅绿色的活画。一粒粒“珍珠”——水珠,平躺在荷叶上,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看,三五成群的儿童都穿上了绿衣,戴上了“绿帽子”。涌上了小筏子,划进了池塘。旁边一那片片的浮萍一路给儿童们让道,果真是“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采完了莲蓬回到岸上。儿童们坐在地上手拿着莲蓬,一粒粒蓬莲子像位顽皮的小孩儿,因为不愿意意穿衣服而露出了雪白雪白的肌肤。莲子剥完了,儿童们躺在地上,手拿莲子,一边美滋滋地吃着莲子一边欣赏着荷花池的美景。
傍晚,夕阳西下,儿童们赤着脚,恋恋不舍地回去了。
【篇七:清平乐村居】
国家兵荒马乱,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我身着便衣,信步走在田间的小路上。
哎,郊外的景色就是不一样——鸟儿在快乐地唱歌,小溪清澈见底,鱼虾蹦来蹦去,白雾如同一层轻纱,为远处的山坡上了披风,一棵棵树高得不得了,抬头望去,就像一片绿色的天空。
不久,我看见远处有一座又低又小的茅草屋,虽然简朴,但又不失文雅,还不时传来悠闲的唱曲。我想走过去看看,看看到底是何方神圣居住在此。
走近了,我闻到了一些酒香。这酒香的味道很奇特,让我闻了就力气十足。到了!就差最后一步了,我拨开树叶一看,哦,原来是一对白了发的老夫妇,他们坐在茅草屋前,用吴地的方言亲密地交谈着,不时喝上几口酒。他们的脸上微微泛着红晕,显然是喝了酒的缘故,他们坐着,聊着,还不时地用手指向小溪的东边。
我顺着他们的手指方向看过去,目光一下定格在正在豆田中锄豆的青年人身上,想来,他一定是这对老夫妻的大儿子了。他满头大汗,衣服都要湿透了,低着头锄了一阵,就快速撸了撸袖子,继续低头锄下去,难怪这对老夫妻那么开心呢,这么能干的孩子,怎么不叫他们喜欢呢?
当我再转过头来的时候,看到了坐在老夫妇前面的一个少年,他左手拿着细木条,右手摁着一个即将成型的鸡笼,细心地编织着。老夫妇一边笑,一边对着他指指点点的。
“呼——”一个小小的黑影从我的视线中跑了过去,我定晴一看,原来是个小孩。他可能是因为无聊,撒着脚巴丫子在小溪边跑来跑去。终于,他看上了一株离他最近的莲蓬。他停下脚步,向到溪边去抓莲蓬。一次没抓着,两次没抓着,三次终于抓到了。他迫不及待地趴在地上,两腿翘得高高的,摇来摇去,挖出了几粒莲子,不由分说地往嘴里放……
“辛大官人,辛大官人!“一阵焦急的喊声让我醒了过来。噢,原来,这是梦。
我望了望窗外正在痛苦生活的老百姓,顿时泪流满面,诗兴大发,不禁低声吟诵起来:
茅屋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媼。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篇八:清平乐村居改写400字】
【篇一:清平乐村居改写】
郭宗承
我是那对正在屋里饮酒的老夫妇的大儿子,我还有两个弟弟正在玩耍……
唉,今天的太阳火辣辣的,父母让我去豆田除草,说越是这样的天气锄下来的草越不容易再活。我乖乖扛起了锄头,阳光越来越毒,我并无怨言,继续在田里“奋斗”,不一会儿,我的衣服已经湿透,好像经历了一场暴风雨。我往家的方向望去,发现二弟正坐在树下编鸡笼,调皮的三弟却悠闲地趴在河边剥莲蓬。我这二弟还不错,干不动庄稼活,也知道做点其他的帮帮忙。不想了,我是老大,得给他们树立榜样。
终于干完了,太阳也快落山了,该回家了。我刚推开门,一颗莲子就塞进了我嘴里,是我那调皮的三弟。这家伙笑得比莲花还好看:“哥哥,这可是我辛苦了一个下午的成果哦,好吃……”还没等三弟说完,二弟抢着说:“哥哥我做了一个鸡笼,小鸡们都乐坏了!”等我夸奖了他们一番后,父亲问我:“今天干得怎么样?”我已经被屋里满满的欢乐传染了,兴奋地大喊一声:“干完啦!”
有家真好,我喜欢这个和睦的家!
【篇二:清平乐村居改写】
李瑜
鸡一叫我就起床了,突然一阵咕噜咕噜响,我连忙躲进被子,探出头,左看看右瞅瞅,终于找到了真正的发声者——我的肚子!“嗯,得找点东西吃了!”我一边嘟囔着,一边揉着肚皮,“我这就去喂饱你,你乖乖的!”
说着,我习惯性往东边一瞄,果然,豆田里有个熟悉的身影。大哥又在锄地了,不用说,今天一定又天不亮就起床了。他猛一下把锄头砸进地中,我看着都替他累。再累,他也不肯休息的,一直弯着腰,头也不抬一下。
“起来啦!”冷不防冒出来一个声音,吓得我差点扭伤了脖子。“哎呀,是你啊,二哥,又吓我!”说着我后退一步,看准时机,溜到了一棵树后面,藏到一丛高高的草里面,大喊一声,“捉迷藏啦!”哈哈,我暗自得意,看你们谁能找到我!
等了半天,没人过来。我扒开草丛一看,二哥,还正忙着编他的鸡笼呢。大哥的锄头也一下都没有闲着。
不跟我玩?算了,不理你们,我还得弄点莲蓬解解馋呢。跑到溪边,我伸长胳膊,摘下来一个最大的莲蓬,趴在地上,一边唱着:“莲子莲子一大堆,转眼一大堆……”一边往嘴里扔着莲子。真好吃,越吃越好吃,爹娘在哪儿?得给他们尝尝。我趴在地上,认认真真剥了半天,一个都没舍得吃,往衣服里一包,转身就往家里跑。
刚跑到窗户边,我停住了,爹娘正在里面喝酒呢,一边喝一边笑:“邻居们都说咱俩最有福气啦,仨儿子都懂事孝顺!”“那当然,我最孝顺啦!”我一边喊着,一边跑了进去……
【篇三:清平乐村居改写】
赵子熙
这天,阳光灿烂,风儿正好,我踩着溪边碧绿的草地,看着一条条小鱼在水里欢快的游来游去,突然觉得十分无聊。
我跑回去央求:“娘,我去跟大哥一块锄草,可以吗?”“不行,你还太小,拿不动锄头。”“那我跟二哥一块织鸡笼吧!”“不行!”爹娘还没开口,二哥先摇着头,“还帮我呢,上次你就把我编鸡笼用的藤草弄得乱七八糟。”
唉,我只好躺在草地上听虫子叫。忽然,我好像听见父亲和母亲在说话,便轻手轻脚地溜回去,趴在窗户下偷听,“大儿子和二儿子都长大了,都会帮我们干活了。”母亲说着笑着,“咱们小儿子也长大了,这么好的天儿,不去玩,还想着帮大儿子和二儿子的忙。”我听得脸直热,其实我是想人陪我玩啊。
我跑到田边,大哥的草帽像一顶遮阳伞,但还是满头大汗。突然,他停住了,扶着锄头,擦了把汗,手一甩,我明显地看到手上的汗水像下雨一样落到地里,真想跑过去帮他一把。转过身,我又看到二哥正拿着干草织着鸡笼。突然,他皱着眉头,把手放到了嘴里,一定是被草划伤了。唉,他们俩真是辛苦!
一阵风吹来,溪里的莲蓬来回晃动。我立刻跑过去,摘下一个大的,趴下来,仔仔细细地剥起莲子。白白嫩嫩的莲子,我一个也舍不得吃,想着大哥吃下它,喉咙不干了,二哥吃下它,手不疼了,我赶紧把口水咽了下去,剥得更起劲了……
【篇九:清平乐村居改写成短文】
那是一个春日的下午,微风习习,带来了些许花香。太阳那暖暖的光芒洒遍大地,让人很舒服。
沿着小溪边,我走过一个山坡,走过一片树木。忽然,我的眼前忽地出现了一间茅草。乍看之下实在简陋破旧:土的墙,木的门,连窗房上的纸也是破的。到了屋前,却又是一番景象:院前的芭蕉,长得正好,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特别清新舒服。一阵微风拂过,那大大的叶片便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你听,那茅草屋中传来的阵阵笑声是什么?哦,原来是两位老人用略带醉意的吴地方言在互相取乐呢!你瞧,那位老翁面色红润,眼睛成了两座拱桥,双手起劲地拍着大腿,大概是被自己逗乐了吧!老妇也是如此,同老翁一起开心地笑着,让人仿佛一下子回到了童年,甜甜的。
大儿子是主要劳动力,在溪边的豆田里锄豆子,本来已经是汗流满面了,可是他一听到两位老人的笑声,就来劲了,做儿子的有的是力气,让父母放心,安心,再苦再累也值了!
二儿子正坐在门前做鸡笼子,这可是件技术活,没什么耐心的人可是做不好这件事,二儿子就是这样的人。他专心地做着,时不时看看溪边劳动的大哥:大哥是个好榜样,我要向他学习呢!
最讨人喜爱的还是憨态可掬的小儿子。他躺在溪边剥着莲蓬,吃得正带劲!你看,他先把莲蓬里拿出一个莲子,剥了皮,向空中一扔,再嘻嘻哈哈笑起来,有几次还扔到了自己的头上呢!小鱼在溪边游来游去,蜻蜓在他的头上飞来飞去……
这恬静的景色,这融洽幸福的生活,怎能不让人心生向往呢!
【篇十:村居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阳光洒在大地,花草树木晒着日光浴,蝴蝶翩翩起舞……
辛弃疾边走边欣赏风景,突然,一条清澈的小溪出现在面前,他就沿着小溪走啊走……一间小屋里,传出一对老夫妇的谈话:“哎,老伴儿,咱大儿子怎么这么勤快?天没亮就去豆田里锄草啦!”“可不嘛,二儿子也没闲着呢!就不知道小儿子在干嘛……”
辛弃疾听了,微微一笑,继续沿着小溪走。那个戴着草帽,卖力锄草的应该就是这家大儿子吧。太阳当头,帽子应该也被烤得火烫吧,衣服湿哒哒的,每抡起一次锄头,都有闪光的汗水从他脸上、胳膊上甩出去,而他就像没看见一样,锄头一刻也没停。
“真是个好孩子!”辛弃疾点着头,继续往前走。又一个人闯入了他的视线。是个比大儿子小几岁的男孩,正在编织鸡笼。藤草在他手里扭来扭去,都没怎么看清楚,一个鸡笼就出现在眼前。这手艺可真不错!
“嘻嘻,真好吃!”辛弃疾顺着声音望去,是个七八岁的小孩,肯定是小儿子啦。他正躺着把一颗莲子抛到空中,用嘴接住。那孩子看到了辛弃疾,坐起身来:“叔叔,给你一颗吃!”辛弃疾看着小儿子的眼睛,充满了纯净与真诚,就笑眯眯地结果了莲子。
不知不觉,太阳快要落山了,小儿子拍拍灰尘,飞奔回屋:“阿爹!阿娘!快看!”结果没看到门槛,绊倒了。“唉,怎么这么不小心。”老夫妇不约而同地说。不一会儿,茅屋里又传来了阵阵笑声……
辛弃疾迎着夕阳的余晖往回走,这一趟溪边之行让他收获了许多安静美好,一首《清平乐·村居》浮现在脑海,他不由加快了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