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杏花村的作文

【篇一:游池州】

在不久之前,我也去池州游玩了一番,对池州有了粗略的了解,因此作文一篇,抒发心中所感。

池州与安庆仅有一江之隔,因此交通极为便利,游玩也是很方便的,但一直苦于没有机会去看一看,最近得到机会去游玩真的是兴奋不已。

九华山圣藏景区真是名不虚传,刚到池州不久就发现了远方大佛静静地屹立在山腰之上。庇护着一方生灵,俗语云:“远闻不如近见”事实果真如此。到了景区之后,首先来到的就是圣藏景区的大厅。这里灯光柔和,让人感觉一切都很温暖,最让我惊叹的就是那块静心台,台的主体是大理石板,板面光滑平整毫无缝隙,但就是源源不断的净水流出。石板中央毫无有水流入的痕迹。这座静心台体现了佛家包容天下,胸怀若谷的精神。此台之外波涛汹涌,激流澎湃,活力十足,但其中却水平如镜。这教会了我们要处变不惊,冷静沉着地看待世事。

离开了大厅,我又向着大佛进发。大佛离我们看上去很近,但要真正走到佛前,还是需要一番磨练的。但当你真的来到大佛脚下时,你会被震撼到,九十九米高的地藏王菩萨真是名不虚传,就如同蝼蚁之见泰山,鳆鱼之见东海一般。心灵被这伟大的圣明深深地震撼到了。更让人惊叹的是,这些匠人们是如何将这些一个伟大的杰作搬上山顶来的,地藏王菩萨的金身是如何建设出来,并如何搬运的,我不禁赞叹,他们杰出的工艺,和那团结一致所爆发出的伟大力量。

稍事休息后,大佛目送我们离开了。

唐人杜牧有诗曰:“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不错,我们此行的第二目的地杏花村也很快到了。虽然来得并不是时候,并未看见满树的杏花开放,但毕竟还是在春天,哪会没有花的呢。我们一路看着花儿,一路赏着景,也是挺好的。最让难以忘怀的就是那大圩堤上的凉风阵阵。吹的玩乐一天的我疲倦顿失,吹得我精神抖数,吹得我是容光焕发。杏花村真的是一个诗一样的地方,到处有花有水,有草有树,四处春风阵阵,花香四溢。不觉天色阴沉下来,我不得不踏上了回家的归途。回家路上我想起了那尊大佛,大佛旁虽无庙宇,但却有佛像,虽无僧侣,但却有四方信客来拜。也许大佛已经印在每一个游客心中了。我会在回来的,相信我,地藏王菩萨。

再见大佛,再见池州游。

【篇二:研学旅行观后感】

阳春三月,清风徐徐,阳光明媚且和煦,春天的暖阳不似夏日的骄阳那样热烈,那样狂野,但却能给人们带来好的心情,给人一种舒爽的感觉。

春天,桃花盛放的季节。桃花的盛开给在车上因为晕车的同学们带来了不少乐子,也成功的转移了不少同学注意力。所以很快便忘了晕车给身体带来的不适感,当然沃野是如此。可能这便是大自然的魅力吧。车上的同学们越来越活跃,车窗外的风景也越来越好。

随着对景区期待值不断升高的心,我没意见到了目的地。

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起起伏伏且参差不齐的山峦。抬头望去,山顶上的薄烟给人一种云里雾里的神秘感。同时也体现了整座山峰度哟的朦胧美感。杨柳垂堤,紫荆明艳,小草依依。

天很蓝,水很清。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在大厅门口拍完合照的我们顺利的进入了大厅内。

大厅内光线很暗,内里给人一种置身于寺中禅房的感觉。虽然同行的人制造了不少噪音

但还是掩盖不了佛门重地的宁静与安详。在许愿池旁许完愿后,一同乱逛便下楼走出了大厅,开始登山看大佛像。爬到佛像前在俯视山下,尽收眼底。春日里的阵阵凉风带走了登山产生的热量。

于是,对最后一站—杏花村的期待值越来越高。可到了目的地才发现,风景没之前的那些地方好,心中有一点小失落。调整一下心情还是诳了起来。于是我和同学们就绕着杏花村逛了起来,看到了独木桥那儿有歌分岔路口,在我们前面有两条路,一条路看起来很华丽,看似便捷;另一条杂草丛生,但仔细看起来也不那么难走。后来,我和同学们都选择了对岸。当然,很多人都选择了第一条路,那条路的确很华丽很便捷,但走的人却非常多,其间隔根本承受不住那么多人的“加入”。

那一瞬间,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去走,那条路不一定要人人称羡,但一定要走的稳当,不掉入道路两旁的泥沼之中,这个最让我不看的地方,却给我上了这次研学旅行最好的一课!

【篇三:美丽的杏花村】

徜徉杏花村,品韵味千年。——题记

从四千年前的历史中徐徐飘来,漫过尘世间一切喧嚣与浮华,带着一种优雅,来到这并不大的村落——杏花村。这,便是汾酒,自杏花林里,溢出它特有的绵长……

几日前,乘着夏风微凉,拜访了杏花村汾酒厂。品酒后,胸中带着酒特有的一股酥暖,游杏花村园林。

园林的门前,是一个硕大的酒盅。古朴而庄重,既似要和客人痛饮一杯,又似正和老天空中对酌。

几步上前,顺着古朴的石阶,过了醉仙桥,便来到一片杏林,林中暖风正酣。有人说,杏花村的空气都是为酒而生的。风来,便引了酒之芬芳而来;风去,便携了酒之清香而去。这仿佛喝醉了酒的风,便在我身边轻轻一撞,又散向他处去了。

踏着脚下灰石,望着杏林,不觉美意顿生。我惊讶于这杏花村的酒意之浓。大片的杏树林,花已开过,只结下几颗青涩的杏儿。我闭上眼,不料这醉醺醺的风又来靠我,我脚下一歪,便误入了那杏花正旺的四月。我想,那时定是满世界的粉色,满世界的酒香。或许诗仙会重返世间,于花下再酌一杯;或许樊川居士会再到这画意时节,去寻那个天真的牧童。这酒定是世间至美之物,杏花时节,赏景品酒,真愿在此“将进酒,杯莫停!”

我沿着石铺的小路,又往前走,想再寻些酒之文化,迎面正见一个黑雕塑。雕像乃一个老汉牵着壮牛,卖酒的样子。老汉不知怎地,那样开心,笑呵呵地引着一车酒坛,酒坛上书有“汾酒”二字。我方悟到,定是汾酒坛子盖不住沉了数载的酒香,不留心香味四溢,直叫大街上人们赞口不绝,才引得老汉这样高兴的!

我上前抚了抚乌黑的酒坛,这黑中发亮的色泽,正如汾酒在酒界的地位,略显霸气,而又端的典雅。我想,这酒香似乎已经弥漫在了这片“肌细分红脉,香浓破紫苞”的杏花中了,只是时节未到,待等到了某个春雨淅沥后的清晨,杏花再也忍不住时,就一刹那连酒香带花香,一起绽出来,攻陷了这美丽的杏花村。

游杏花村,品千年汾酒,不觉赞叹,杏花村之美,美在风景,美在韵味,美在酒香……

【篇四:外公我想您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耳边传来小学生稚嫩而响亮的读书声,居然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外公,您可还记得您教我的“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么?

今年的清明,没有雨,只有漫天的大风。外公,我的心思,能不能随风送到您的身边?

外公,您在世的最后一个团圆夜,我没能相伴在您的身边。而今酸涩的眼泪,黯淡的心绪,却再不能换回与您曾经的相依相偎。天色渐黑,明明是晴天,却看不到一颗星星。我的眼里,只有您那慈祥的微笑,还有那令人回味的溺爱的眼神。

您可还记得,小时候,我总喜欢赖在您的怀里。我们一起坐在庭院里,轻摇着蒲扇,您为我讲述着那一个又一个古老的故事。正是从您的口中,我知道了这个既有祭扫新坟,生死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的节日,知道了清明的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知道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而今,还有谁来陪我聊天说地?

哦,不争气的眼泪又来了。

时光飞逝,又是一年清明到。往日的依偎,曾经的相伴,都会流逝在光阴里吧?陶潜在《挽歌》里不就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可是,您对我而言,会这样么?我不知道。倘若这好风真能知我意,我现在只想托她带一句话给您:“外公,我想您了。”

夜色如墨,四际无声,不知不觉,泪水早已爬满脸庞。

【篇五:上册作文怎么写】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让人缅怀先辈,令人留恋,令人悲叹,令人振奋,这里面蕴含了许多的先辈们的事迹,当他们入土为安之时,自己的故事就告终了,剩下的,就只有让人怀念了!

据我所知,4月5日是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节,又被称为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

如果按照旧的清明习俗,在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坟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听风听雨”当然是指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这首诗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又一年清明节,你在缅怀着谁?

【篇六:清明雨上】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漫漫的哀思,悠悠的伤怀,在这压抑的节日里,迷惘的思绪如缕缕凉风吹拂到杏花村外。酒家的后面,定是一片荒凉的坟冢,为这凄清的节日披上一层伤感而又销魂的外衣。

小时候,很喜欢清明。因为村不远处有座山,所以每逢清明,冒着蒙蒙丝雨,与爸爸一同登山,一路的欢笑。那时的我,并未体味到清明的忧伤,而是感受到了群人爬山的兴奋与欢乐。

渐渐,长大了。我对清明的感觉变了,变得愈加亲切与稳重。清明时节,“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含杨柳风”,我同样爬山,不过,如今的我已不是“踏青”,更多的是敬畏。我站在山顶,仰望苍穹,春风化雨,淋浴着我祭奠先祖的心魂。我心中的清明啊,你永远是我心中的民族魂。

滔滔江水,咆哮的不是豪迈;蒙蒙细雨,倾诉的不是激情,是悲伤,是哀恸,是为了我们心中的清明。一个民族留传的文化,一个民族奏响的悲歌。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弓兮射天狼”。青衫白衣,这是清明的装束,是中华民族忠贞的色彩。没有春节的声声爆竹,没有中秋的朗朗明月,也没有元宵佳节的张灯结彩。清明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有的应是燃灰,是香熏,是泪水,是面对苍穹最真挚、最诚恳、最动人的祷告和祈福。

我心中的清明,属于精忠报国的岳飞,属于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属于赤胆忠心的文天祥--八千里路,开拓与进取是不尽的动力;三十功名,家与民族是不灭的挂怀。

一路的坎坷,一路的芬芳。浩浩五千年的中国史卷,蕴涵着这个伟大民族的精髓,而清明节,正是这些精髓的书签,精致、典雅。

历史的长卷铺开,无限延伸……,社会进步着,清明节仍散发着它独特的光辉。

窗外,清明的雨缠绵,春雨无声地润着细物,也无声地润着我的心房。

我站在民族先祖的坟前,敬上一炷清香,呐喊一声,唤起人们对那清明、对忠魂的纪念!

【篇七:清明雨上】

清明时节,那天早晨,下了蒙蒙细雨,还起了很大的雾。都很难在近三米的地方看清路人的相貌。

突然,就在这时,看见一个身影,若隐若现,走近一点看,看见那人身穿一身白衣,披头散发,头戴一顶草帽,还手拿一把大刀。

路上的行人都感到很奇怪,都把目光投向那个非常奇怪的人。那人似乎注意到了路边人的目光,眉头紧锁。那个人突然开口问那家店的老板说:“杏花村在什么地方呢?”

老板看到那个奇怪的人心想:这个人去杏花村干什么呢?难道是去观赏杏花?还是去那里吃饭呢?可是,那把大刀又怎么解释呢?

老板奇怪地说道:“就在前面的路口,右转再向前面走200米就到了。”又道:“不过雾大不要走错路了。”

那个奇怪的人听了老板话便走向那个路口了。有不少人好奇心很强也跟了过去,他们都觉得这个神秘人不同寻常。走了一会儿,到了杏花村门口。就看见不远处有一个身影,好像可以看出那是个女子。那女子看见那个奇怪的男子奇怪的问:“你身后的那些人是怎么回事?”

那个男子说:“还不是你,你不会杀鸡,只能叫我过来帮你杀,还偏偏在这个节日。”

那群人听了,相顾大笑。

雾突然停了,那人也消失在杏花村了。

【篇八:如诗如画的春天】

春天万物复苏,甚是美丽,诗人笔下的春天更是漂亮。

这时节,百花还没有长出蓓蕾,冬眠的动物还没有开始苏醒,枝头的绿意,也只有星星点点,若有若无,就像何逊诗中写的:“轻烟渗柳色”,稍不经心,不定就真以为盘旋在树梢的只是一缕缥渺的轻烟。

清晨,我在公园里漫步。只见河岸边的柳树十分翠绿,如碧玉一般。风起,柳枝悠悠飘动,柔软而轻柔,似丝带在飘摆,又增添了一些情思,总让人浮想联翩。这如碧玉一般,似丝带一样的嫩枝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我猜想是阳光和春雨共同的杰作吧。但我错了,是二月的春风这把好剪刀裁出来的。唐朝诗人贺知章不是有诗为证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诗充满生机,带有浓浓的春色。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我望着河上那古朴的乌篷船和天上的月亮,陷入沉思,王安石曾有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从泊船到瓜洲只是一江之隔,而从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可以照着我回家乡呢?梦醒了,明月也不见了。这首充满真情实感的的诗得到了全世界人们的好评。王安石的诗总能把我带入梦中去。

清明节前,汤河两岸换上了春天的盛装,正是桃红柳绿、莺飞燕舞的时光。阳光照着已经拔了节的麦苗,发出一种刺鼻的麦青香。青稞,已经在孕穗了。路旁渠道里的流水,清澈见底,哗哗地赶着它归向大海的漫长路程。诗人问骑在水牛身上的牧童哪里有酒店,牧童从水牛的身上下来,走到诗人的旁边,手指那隐隐约约的杏花村。只是少了“清明时节雨纷纷”,明白晓畅意境清新,充满生活气息。

我走在三月的杏花村,看到古老的杏花村焕然一新,在春风里正阔步向前。“牧童遥指处,杜老旧题诗。红杏添新色,黄垆忆旧时”,古老的杏花村正焕发着勃勃生机。“杏花枝上著春风,十里烟村一色红”,永远留在游人的梦中。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一路赏春,一路忆诗,诗情画意,一生徜徉!

【篇九:研学有感】

在那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的一天,同学们脸上都挂满了激动的笑容,因为今天我们研学旅行,这次旅行是我们初中以来的最后一次了,所以我们格外珍惜,我们做了很多“准备”,就差把家给搬过去了。这次我们去的地方有九华山和杏花村。这两处都是池州,而且现在是春天,风景是非常美的。于是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向着目的地出发了!

据我所知九华山风景区位于中国安徽省,西北隔长江与天柱山相望,东南越太平湖与黄山同辉,甚是雄伟壮观,而且不仅如此九华山风景区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国家首批自然与文化遗产地,不过更著名的还是九华山上的那一座“地藏王菩萨露天铜像”,此铜像高99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露天地藏王菩萨大铜像,是九华山国际性佛教道场的标志性景观。

地藏菩萨右手持锡杖,左手持摩尼宝珠,面向西北方。端庄慈祥以示“昭示众生,国泰民安”。他坐落在高高的山峰上,俯视众生,他看上去是如此的宏伟,如此的壮丽,让人们总在不经意间都想要去仰视他膜拜他。

他是如此的壮丽,可我们想要膜拜他也并不容易,不过就算不容易,为了这份宏伟再怎么不容易也要去,在去看地藏菩萨之前,我们要“历经险难”,第一步我们去了一个巨大的像宫殿一样的建筑物里,一进去就看见了一个大大莲花池,池中的水印着上空的灯,很是唯美,受其水中波光粼粼的甚是美丽,越往后走这所大殿带给我的惊喜越多。

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大的迷宫,不过不同的是这所迷宫中有好多美丽的事物,看得人眼花缭乱。当那些白炽灯打在那一件件如上帝特意刻画出的石头上,是那般的光彩夺目,是那般的耀眼,一瞬间我感觉自己掉入了天堂一般光明的世界中。那么多的玉像、壁画、如意,每一件都那么的完美,就连墙上的刻画都栩栩如生,仿佛我就生活在一片谷香谷味的佛教中,心灵是那样的干净、放松,那是一种我从未体验过的感受。让我的心灵深深被震撼,我想留下,可不行,我们还要去看大佛,在大堂拜了一些佛后,我就随着人潮进入了鸿运堂,那里是出口也就意味着我们离大佛更近了,我们给足马力向大佛出发。

一步两步……在这无尽的步数中,我们到了佛像“下”,不过还要再历经最后一次“磨难”才可以到达佛像下,我们还要去爬台阶,数不尽的台阶在等着我们,只有过来才可以在尽头“看”到大佛。终于在我们的遇困难不退缩的精神下,我们到了。他终年在山顶屹立着,望着山下的众人,今天我们也可以像他一样,看到山下的众人了,很小很小,不过风景真的好美。最后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拜了一下佛就下去了,一路上看见了很多美丽的风景,在这风景的陪同下,我们离开了这里,到下站杏花村。

对于杏花村,我很好奇,为什么没有杏花还要叫杏花村呢?带着这个因为我们进去了,路上出现了两条路,一条看似华丽,但走的会很慢,人么都被这条路上的风景吸引了,而忘了前行,甚至都不知道前面会有困难,另一条看似破旧,甚至野草丛深,可是却走的很快,因为人们很勇敢,他们不惧怕危险,而且这条路的后面是平坦的大道。生活也许就如这两条路一样,关键看你怎么选择,选择第一条路的人,后来走到最后又好几个人都掉进了泥塘里去了,很是狼狈。选择第二条路的人,虽然在走过这条路的过程中有被树枝刮到,有被绊倒,但最后都勇敢的过来了,并且还很激动,仿佛一下子找到了正确的人生道路。

在下面的路程中我们边走边欣赏风景,很开心。最后要离开了,我们还有点不舍呢,这一天虽然玩得很开心,但也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我会将这份美好的回忆永远珍藏在心底。

【篇十:又是一年清明时】

一杯杏花酒,满盏思故人,在那杏花微雨的时节里,那就藏于心的思念,便也随了季节绽放开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年少时,对清明最初的印象便来源于这首诗,而如今再读此诗,眼前展现出的竟是一幅浅浅淡淡的画:迷蒙的烟雨之中,路上稀稀落落的行人,撑着伞缓步行走,深一脚浅一脚,泥泞的小路上便溅起些许水花,湿了鞋与袜。抬眼一望,竟见一牧牛小童,快步上前询问卖酒之地,小童抬手一指,远处小桥流水、屋檐人家,那便是杏花村吧!尽管隔了千年时光,那雨中飘摇着鲜红的酒幡,迷离的村庄,匆忙的行人,却仍是一坛香醇的酒,唱罢、喝罢,便是清明。

清明的风,似乎没了阳春时的暖意,想必是随着含苞的杏花一同开了吧。杏花,是清明的花,那浅淡的色泽,淡雅的香气,却能恰到好处地飘散在风中,笼罩在那些充满了哀思的人们身上。墓前的水果和糕点、黄色的纸钱、跳跃的红烛……一瞬间,天地静谧,然后,有花香弥散在空中,风带着凉意弥漫整个旷野,仿佛穿透了梦境与现实,为清明奏响并不真切的小调。

又是一年清明时,愁思在微凉的雨中无限漫延、溅落,在树梢的杏花之上,引入阡陌,残花满地。那微冷的清明啊,久久立于雨中,伴着人、伴着墓、伴着凄清与孤单,在千年的时光里,一次次转身……

唯有那一缕杏花香,从不离席!

热门推荐
1我的新春日记
2炒菜作文
3那一把伞
4写美食的作文
5金秋校园
6最美的风景
7月夜遐思
8美丽的校园
9又见那月又思那人
10你让我如此美丽
11我·乐器
12母女之战
13有你我的年华不寂寞
14我心中的英雄优秀作文
15秋天的树叶
16记一次课外活动
17珍贵的书签
18泰国之旅作文
19恐怖的鬼船
20推荐一本书
21记一次远足活动
22考试的作文
23红旗飘飘,引我成长读后感
24夕阳下的背影
25家乡的柳树
26信任,成功之门的钥匙
27定格在记忆里的画面
28蚯蚓的自述
29放逐感恩的心
30秋天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