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母子的作文

【篇一:做人从这里开始】

冬季,对别人来说可能是一个寒冷而又讨厌的冬天,而对我来说是一个温暖的冬天。因为。在这个冬季的一天,我和妈妈把姐姐送上火车后我想起了一件事。

我和妈妈漫步在铁路旁,我望着远处的没有叶子的树,只发现树上夹着一个鸟窝,没有一丝生气。因为鸟儿已经飞往别处了。看着眼前的风景,我忽然想到了“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冷吗?”妈妈的话打断了我的思绪。我转过头,看见站在寒风中的妈妈,她的脸色已冻得发青。我赶紧说:“冷!我们赶紧回家吧!”可在刚转身的一瞬间,一列火车飞驰而过。我望着火车,思绪又飞回到了七年前的那个冬季……我和妈妈、爸爸一起坐火车到姥姥家去。这是我第一次坐火车,心里分外高兴。坐在火车上,看着对面的一对母子,小孩穿得鼓鼓囊囊,年龄大概和我差不多,那母亲,穿着明显有些单薄,而且裤子还有些短。我望着他们,自个傻傻地看了一会儿。突然有人开了窗户,孩子打了一个寒战,母亲眉宇一拧,弯下了腰,给孩子拽了拽裤腿。孩子笑着看着母亲,母亲也笑了。许久,也冷了许多,我赶忙穿上了外套。可在这时,一件令我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只见那孩子站了起来,弯下了腰,他正给他母亲拽裤腿,就像刚才他母亲一样,一层又一层。拽裤腿,也许对这么大的孩子来说很吃力,但他依旧努力着,一层又一层……之后,他站起来望着惊讶的母亲,笑了笑,此时他母亲泪已潸然,母子俩相互拥抱在一起。

“喂!想什么呢?”妈妈的话打断了我的沉思,她把手蜷缩在袖筒里,此时妈妈感到了冷。望望四周,树依旧萧条,火车已经远去了。可是我没有忘记刚刚想起的事。我灵机一动,忽地弯下了腰,笑着对妈妈说:“妈,我来帮你拽一拽裤腿吧!”

……

夕阳西下,我似乎看到了妈妈眼中那晶莹的东西……

【篇二:读《亲亲我的妈妈》有感】

寒假里,我读了黄蓓佳撰写的小说《亲亲我的妈妈》。书的封面上画着一个男孩,他正在把一片梧桐树叶粘在窗户上,因为个子不高,够不着窗户,便搬来了椅子……这个男孩的举动瞬间吸引了我的眼球,感到非常好奇。

原来书中讲述的是一个被老师唤作“赵安迪”,被爸爸称作“安宝儿”,被妈妈叫做“弟弟”的十岁小男孩。故事从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说起,这场车祸夺取了主人公赵安迪父亲的生命。在葬礼上,安迪遇见了生下他又狠心抛下他的妈妈舒一眉。从此,赵安迪开始了一段新生活。起初,母子俩很陌生,妈妈还患有轻微抑郁症。母子之间的心理距离从疏远到靠近、从理解到融洽,都是安迪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才渐渐和妈妈增进了彼此的理解。

那一幕幕动人心弦的生活场景,让我看着看着,不禁潸然泪下:

11岁生日的那天,安迪用劲地将嘴唇贴紧妈妈的脸,并希望永远这样抱住她,亲吻她,一起走进充满阳光的快乐生活。当妈妈找不到之前用过的创可贴时,却突然发现安迪的小箱子里都是她用过的东西。妈妈满心疑惑,而儿子的回答却让她大吃一惊:“因为这些东西都有妈妈的味道!”这句看似平平淡淡的话语,却真切感悟到了安迪对母爱的渴望与向往。在书中,安迪心地善良,意志坚强,与妈妈相处时,就像妈妈唯一的依靠。虽然母子的情感磨合过程是那么漫长、那么艰辛,但也充满着关爱与温馨……

书读至此,我不禁想到自己小时候经常生病,妈妈总是在床头无微不至地照顾我。而我却一直以为这是妈妈理所应当的,有时甚至会冲着妈妈发发小脾气。但是后来看到许多留守儿童缺乏关爱,生活贫困时,我暗暗庆幸:自己的父母就在身边,随时随地都在关爱中幸福成长!我也不由得告诫自己:不要再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与父母争执,而要好好珍惜生活中的每分每秒,和睦相处。

爱,是生命的良药,是心灵的鸡汤。只要心中有爱,就能所向披靡。所以,我们要珍惜身边所有的爱,用自己的真诚去报答。每当想起妈妈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爱护,我是不是也应该付诸于行动——亲亲,我的妈妈呢?

【篇三:假文盲六年级作文】

【篇一:假文盲】

在一个北风呼啸的寒冬里,一位母亲抱着婴儿,站在公共车站设立的“母子上车处”静静地等候着公共汽车。

这时,从街边的小店中走来一位衣着鲜亮的男子。他穿着一身大棉袄,留着当下十分流行的发型。瞧他那高傲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一位有权有势的大官员。他走到站台附近,刚想去排队,但一见那长长的队伍,就有点儿想打退堂鼓。他想:“找这么排下去,我猴年马月才能做上车呀!咦,有了,我去旁边的“母子上车处”排队,那里人少,这样说不定我还能抢到个好座位呢!”于是他心安理得地站到了“母子上车处。”

过了一会儿,有走来了一位男子。只见他戴着一顶厚厚的帽子,穿着一件毛领大衣,两只手揣在口袋里。他走近站台,看了一眼普通候车处,哪里排着长长的队伍。而旁边的“母子上车处”人却很少。正当他犹豫不决之时,他的目光锁定在“母子上车处”那名男子的身上。他想:“反正已经有没带孩子的人在这里排队了,我排在这里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嘛。”于是他便理直气壮的站在了“母子上车处”。

第三个人,第四个人,第五个人……越来越多的“文盲”进入了这条快捷通道。细细观察,没有几个人是真正的母子。相反,越来越多的男人一窝蜂似的挤在“母子上车处”而旁边一位真正的母子,正抱着婴儿,迎着寒风在这里等车,不知要等多久……

一辆辆公共汽车来了又走,那些假文盲终于如愿以偿地抢到了舒服的座位,他们在“抢座比赛”中得了第一,却在“社会公德赛”中惨遭淘汰。窗外,“母子上车处,”一位妈妈抱着她的孩子站在呼啸的寒风中,一阵北风吹来,“母子上车处”的牌子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仿佛要唤醒这些假文盲可怜的公德心。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做为社会一员的我们,应该时刻从小事做起,做一位讲究礼仪、懂得谦让的合格公民。

【篇二:假文盲】

以前,我所看到的漫画都是属于幽默搞笑的风格的,但是我今天看到的却是与众不同的。漫画的内容是这样的几个西装革履的男人不是文盲,却站在了母子上车处,把母子挤在了旁边。

当我看到这一幅漫画时,第一就是愤怒。因为这是一种不尊重母子的行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他们虽然看起来像文化人,还戴着眼镜,但是他们并不懂得尊老爱幼这个词语的意思。真是不配拥有这些知识。我们当学到这些宝贵的知识时要运用,但他们却不运用。

生活中,我们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如在绿草如茵的草地上却留着“英雄好汉”的踪迹,都深深的刻着,真是“流芳百世”啊!还有一些贪官专门为了赚老百姓的钱,欺骗他们。

在普普通通的公交车上,也有着许多这样的例子。记得有一次,我兴高采烈的和妈妈一起去新华书店去买书,路途很长,坐车少则40分钟。我们匆匆忙忙的上了车,坐在了位子上。车上有七八个老人,都有说有笑的,笑口常开。

这时,上来了一位老奶奶。但是车上的座位都已经满了,一位阿姨正坐在老年人专用座上,听着音乐,叫着口香糖,完全无视了老奶奶。按理说,她应该让给老奶奶坐下。她不但不让还视而不见,终于妈妈让了座。我对那位阿姨真失望,我还以为她会让座。

让我们一起来成为道德与文明人吧!这个世界会变得美好!

【篇四:尊老敬老】

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因为尊老而出名的人多得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数也数不清。

在古代的清朝,长江口外的崇明岛上,住着吴氏四兄弟,他们小时候因家中穷困,父母不得不将他们卖给富人。然而他们长大后不但不怀恨父母,反而还赎出卖身契回家养父母,还要争着养父母。他们为了养父母,从每人轮流养三个月到每人轮流养一天。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很尊老、敬老。

尊老之人还有很多,比如:宋朝的朱寿昌,他七岁时,生母刘氏被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最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有一个人,虽然我不知道他的姓名,但他的事情我无法忘记,他的家中穷,但父母却从未饿着,因为他爱父母,有什么就先想父母,曾上过街为父母乞讨粮食。有人问过他为什么不去给人作工,他便解释道:如果自己给别人打工,虽得到点小钱,但却照顾不了父母。

如果再更远的话,就是远古五帝之一的舜,相传他的父亲继母及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还好舜听了妻子的话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当时的皇帝尧,他便把两个女儿嫁给了他

我们应当学习他们的这种精神。

【篇五:母亲的叮嘱】

从小到大,无论在哪里,总有一种声音伴随着我,提醒着我要做什么。

小的时候,妈妈经常对我说:“要听老师的话,不要和同学打架。”我则会听话的点点头,拉拉妈妈的手,记住她的叮嘱。在过马路时,妈妈会牵着我的手,说:“过马路时先看左边,再看右边,绝对不要跑,车没来也不要跑。”我当时很小心,对妈妈百依百顺,妈妈的叮嘱我会刻在心中。

而现在,我长大了,妈妈的叮嘱变成了烦人的唠叨,变成了我耳中的噪音。每次出门前,当妈妈又一次将说了十几年的话再说出口时,我的眉头总会皱起,脸上浮现出不耐烦的神色,慢慢地,我会豪不征兆地把门“啪”地一声关上,然后跑进自由的世界。终于有一天,我发怒了,顶撞了妈妈,可在马路边时,我停住了,因为一对母子正在路边,重复着我早已听腻了的话,我的内心好像缺了些什么,变得空虚了,我这时真的好想念妈妈,好想听一听那温暖人心的叮嘱。

人这一生中,少不了老师和父母的叮嘱,虽然那件事已经过去了好久,随着我的长大,妈妈的叮嘱也越来越少,但是我会将妈妈的每一句叮嘱记住在心中,因为我知道每一句叮嘱中都包含着妈妈对我深深的爱。

【篇六:假文盲】

那是一个十分寒冷的冬天的早晨,北风呼呼地刮着,大街上的人们个个都打着哆嗦。就在这时,车道里站着四个大男人?难道他们是文盲?牌子上清楚写着“母子上车处”。不,他们不是。

站在最前头的那个人,像是什么干部或领导:他身穿大衣,双手插在口袋里,脚上穿着名牌皮鞋,好像在想:我这么大个人物,我想站哪就站哪,你管得着吗?只要老子高兴,管他什么“盲人上车处”、“母子上车处”。站在他后面的是一个年轻的高个子男生,他头戴一顶帽子,身穿一件棉袄,他闭紧双眼,头向下低着:唉,为了早点回家,就当做我是个瞎子吧!假装没看见那块牌子就行了。紧跟在男生后面的是一个矮胖的中年人,他戴眼镜,身穿多件厚衣服,若无其事地站在那,心想:嘿嘿,这么好,前后都有人挡风,叫我让位,不可能的事。在他后面的是一位面戴口罩,把自己裹成一团的男人,他心想:我真聪明,本来戴个口罩是为了防风,现在他们就会认为我生病了,会谅解我的。而站在候车道的那对母子见他们没有一个肯让位,只好无奈的站在一旁。北风无情地“袭击”着这对母子,那个母亲把孩子紧搂在怀里,轻轻地在小孩的耳边说:“别怕啊,妈妈就带你回家”。小孩不停地哭着,他的脸色苍白。然而,这一声声的哭并没有这几个铁石心肠的男人的心,仍然无动于衷。这些人还有人性吗。

等公交车来了,四个男人都最先上了车,他们都占到了好位置坐下。可是座位已经坐满了,一位年轻男子看到了这一幕,便给这对母子让了位,还瞟了那四个男人一眼,那四个男人并没有为此而感到羞愧,反而更加若无其事了。

这几个人真的不识字?不,他们就是一群“假文盲”。这些人无视社会公德、自私自利,他们为一时贪恋而不顾自己的尊严,分明就是把尊严放在地上践踏,这些人都是社会的人渣……

这幅漫画是对这些人的讽刺,告诉人们,不要当社会上的“假文盲”。

【篇七:《目送》读后感】

如果按一本书的要求来说它,那它可能只是由一篇篇散文组成的。

买回家来,我并不是它的第一个欣赏者。因为它对我而言,只是作业的一部分,以后什么时候看也是一样呗。所以将它放在书架上,不再理会。

没成想过了几天,回到家时,只见这本书已到了母亲手中,而她的眼睛红红的。我十分惊讶,她在我印象中,从不软弱,十分强势才对。她看我回来,对我一笑:“回来了呀!”连忙把眼一擦,我便也不再追问。倒是对这本书好奇起来。心想这本书有什么神奇之处,使我妈妈如此感动?

当我把书翻到最后一页时,我知道了感动她的是作者母亲的那份对女儿朴素的爱与一位母亲的胸怀。

这本书里,最让我心酸的,就是那简单却也残酷的母子关系。是的,就是这样,我的母亲可能看到这一段也非常认同吧!我这个不孝的女儿,是否也让她如此心寒。想着想着,不禁惭愧。我也推走过母亲给我的伞;我也曾以为自己长大了,不需要父母的照顾了;我也曾认为他们唠叨……

因为我从没想过他们有一天也会老去,有一天有可能连我都不认识……

家是什么?我每听到这个问题,都会想起一个故事:一个富翁醉倒在街边,警察跑了过来恭恭敬敬地说:“先生,我送您回家吧。”富翁问:“家?我哪有家?家在哪?”警察指着一幢大房子说;“那不是吗?”富翁一看:“哦!那只是我的房子。”

有亲人的地方就有幸福,很多人,只有在失去了,没有了,不再回来时;哦!没有了,才知道后悔,珍惜。你可知道最应该珍惜的就是你身边的亲人,你的父母。

可能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母子一场或母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篇八:那一束美丽的花】

我疾步走去,走到这些美丽的花儿前。她们中最显眼的是菊花,一丝丝金黄的花瓣儿透着坚强,一朵一朵傲然地挺立着;还有一些不知名的野花,随意地铺撒在微黄的小草中,微微地笑着。

“妈,我给您洗脚吧。”循声望去,发现声音是从木屋里传来的。我紧走几步,目光穿过半开着的木门,观察着屋子里发生的事。屋子里有一个中年人和一个老妇人,中年人坐在小矮凳上,他看上去约摸五十来岁,眼角边已刻上道道皱纹,两鬓花白。老妇人则显得更加年迈,一头银发已找不出黑的痕迹,皱纹在她脸上纵横恣肆,嘴巴向内微抿着。我想,他们应该是母子吧!“妈,我给您脱鞋。”说着,他轻轻托起老妇人的脚,小心地脱下老妇人脚上的鞋子,老妇人的脚呈现在眼前。这是一双怎样的脚啊——苍老、憔悴。中年人眼里仿佛闪过一抹心痛。他把老妇人的双脚放进水里,用双手轻轻的揉捏着,如春风轻拂杨柳。中年人边揉边笑着说:“妈,睡觉前用热水泡泡脚,暖和,有利于健康。”老妇人眼里蓄满了泪水,她重重的点了点头。中年人拿起毛巾,拧了拧,水花溅落在地上,开出美丽的花朵。这时,老妇人哭了,眼泪如泉般涌出,落到地上。

“真好啊,有这么一个干儿子!”忽然,一声轻叹从背后传来。我转过身,看到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静静地望着那束光,光从她眼睛里折射出来,那样明亮。“干儿子?”我用疑问的眼神看着老人。“是啊,她的丈夫很早就死了,那时她还没有孩子,她就这样孤独地过了一生。”她说着,叹了一口气,接着,她的眼里又放出光彩,“还好,有这么一个好人能天天来照顾她。那天,她坐在门口,空洞的眼神看着远方。他路过这里,便走过去,关切地询问她。他听了她的讲述后,沉默了一会儿,说让他做她的干儿子,他告诉她说,他也是一个孤儿。从那以后,他每天都来看她,就如同亲生母子一样。”

我沉思着,眼前的这束光幻化成一朵朵美丽的花,这些花绽放着,绽放着,绽放进我的心房,消除了心中的杂念,释放着它那独有的光芒。

【篇九:假文盲的启示】

假期里,我在妈妈的手机里找到了一条链接,叫作《假文盲》。

我很好奇,点了进去。原来《假文盲》是一幅漫画,就画了一幅图片。

画上画了四个男人站在“母子上车处”,他们中一个大腹便便,看起来很有钱;一个戴着一顶帽子,一看就是一个上层社会人;一个很瘦,穿着皮鞋,显得文质彬彬;还有一个高个子,戴着个口罩,很神秘的样子。总之,看起来他们都是读书人。

“母子上车处”的后面站着一对母子,母亲手里抱着孩子,看着就累。我继续往下翻,“故事说明”介绍道:一九八四年一月,XXX画了这么一幅画:四个大男人站在“母子上车处”等公交车,而本该站在“母子上车处”的一对母子却站在了后面,四个男人却丝毫没有要让出来的意思,那几个男人看起来是文质彬彬的读书人,其实是个假文盲……

现在也有这种事情发生,一些人趁自己强大、有文化就侵夺他人的位置,欺负别人,这种仗势欺人的假文盲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希望大家别做那样的人。

这幅漫画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做人不能做“假文盲”,违反“尊老爱幼”的原则。否则,这个世界将会变成一个不文明的社会!

【篇十:我最想要再次和妈妈勇“闯”世界】

勇闯世界,是一个充满诱惑力的词。有的人勇闯世界是为了增长知识,欣赏美景;有的人勇闯世界是为了体验生活,充实人生;有的人勇闯世界甚至只是为了说走就走,换个心情;而我想要的勇闯世界是为了和妈妈一起重温相扶相倚、彼此温暖的母子深情!

那是四年前的暑假,我和妈妈勇“闯”无锡。那时,我六岁。当天我和妈妈结束了愉快的常州之行,准备坐车前往无锡的时候,天空突然变了脸。只一会儿,黑墨汁一样的云便泼洒了大半个天,再一会儿,风和雨就急不可耐地赶来了。风扯着雨,雨砸着树,树张牙舞爪地向站在路边等车的我们怒吼。一时间,我惊慌失措起来。但当我惊疑不定地望着妈妈的时候,妈妈却用无比温柔、无比坚定的眼神望着我,好像在说:“你敢和妈妈一起勇‘闯’无锡吗?”我没说话,用同样不服输的眼神回答了妈妈。但是,没想到,更大的考验还在前方等着我们!

我和妈妈先是坐了高铁,然后坐了地铁,辗转两个小时,终于来到了无锡地铁出站口。可是一到站口,我和妈妈就懵了。出站口那么多,像极了一个个黑洞,妈妈也有点急了,随便找个出站口就带着我冒雨冲了出去。此时,行李箱可能太累了,杆断了,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可恶的行李箱,可恶的杆!

终于走出来的时候,我开心极了,可只是一眨眼的时间,我敢说,连十秒钟都没有,我又开心不起来了,因为——我们迷路了。我敢发誓,如果让《悲惨世界》里的主人公和我们一起,他也会觉得我们才是最悲惨的。然而,当我再一次用惊疑不定的眼神望着妈妈的时候,妈妈笑着说了一句话:“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妈妈还说:“你相信‘母子同心,其利断金’吗?”我认真地点点头,就这样和妈妈一起,风中,雨中,问路,找宾馆,再问路,直到找到宾馆。

四年的时间过去了,那次旅行中的其他见闻我已忘记很多,但我唯一从脑海里抹不去的就是妈妈坚定的眼神和那两句让我小小年纪就敢勇闯世界的话。现在我已经十岁了,已经从“小屁孩”长成了“男子汉”,我真的想和妈妈再“闯”一次别的地方。

这一次,如果旅行箱的杆再断,一定不会是妈妈抱,而是我抱;如果走累了,一定是我鼓励妈妈,而不是妈妈鼓励我;如果迷路了,我会冲在妈妈前面去问路,让妈妈原地休息等着我。这一次,我一定要让自己成为真正的男子汉: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给妈妈吃一颗又一颗的定心丸;如果,碰巧再有雨,我就用同样坚定的眼神告诉妈妈:“有我在,再大的风雨也不怕!”我想和妈妈一起再次“闯”世界,不为了看风景,不为了放松心情,不为了夸大其词的炫耀,只为了和妈妈一起重温想扶相倚、彼此温暖的母子深情!

热门推荐
1以理想为题的优秀作文
2那一座土灶,那一缕松香
3快乐的上午
4南院忆事
5奶奶家的小院
6状元故里的年味
7新学期新打算
8人民广场
9那些漫长的日子
10我是一棵神奇的大树
11美丽的白桦林
12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13朋友对不起
14松柏后凋
15读《匆匆》有感
16画西瓜
17可否在岁月如歌中找你
18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
19记一次游戏
20环卫工的美
21快乐的体育课
22小学毕业了
23发生在身边的变化
24回顾2022展望2023的作文
25满腹愁怨与谁说
26那件事真让我后悔
27孤独中的爱
28夹弹珠
29长大后我就成为你
30微光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