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孝悌的作文

【篇一:爱=责任】

“你给我站在这儿,好好反思一下,想想怎么才能改掉这个毛病。“妈妈用手指捣着我的脑门,怒气冲冲地说。

我有一个坏毛病,就是在写作业时,边写便偷偷地玩,因为这没少惹妈妈生气,有时打也挨了,骂也受了,我多次也想改掉这个毛病,可都无济于事。

今天,我又重蹈覆辙,受此惩罚。站在那儿,我想起了妈妈对我的爱:一有好吃的她就往我的碗里夹,每次吃鱼,妈妈都是吃鱼尾;我生病时,她寸步不离,照顾我;为我的学习,付出太多的心血,从早期教育抓起,教我识字,讲故事,背诗歌,为了我,她每天中午都从近二十里的工作单位骑电动车回来给我做饭,辅导我功课;为了她从未看过电视,从未有过自己的空闲时间,和她同年龄的人比,妈妈苍老了好几岁,头上的白发越来越多。而我竟是这么不懂事,常常和妈妈犟嘴,每次都和妈妈顶牛,每次都惹得妈妈不高兴。有次妈妈都被我气哭了,当时我也很害怕,下决心改正,可事后又忘了。妈妈经常说:“人都是要有责任的,作为一个人,就要担负起你应尽的责任。现在爸爸妈妈的社会责任是干好自己的工作,为社会建设添砖增瓦,我们的家庭责任就是挣钱,担负着养育你成人成才的责任。你的责任就是好好学习,不惹父母生气。”想到这儿,我心里真是惭愧。我不由得想起今天早上背过的《论语》中的“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脸上火辣辣的,我真是不孝子呀。

经过反省,我认识到这个毛病的危害,对我长大成材非常不利。我一定要改掉这个毛病,不惹父母生气。给父母爱,就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妈妈,我爱您!

【篇二:给自己的一封信】

亲爱的自己:

你好!

我知道你曾经被这个问题困扰过无数次,甚至在深夜里偷偷哭泣。但是那你已经长大了,应该更成熟地对待它。

我知道你困惑的原因,曾经的你,是家里的独生女,也是大家庭中最小的孩子,被长辈们视作掌上明珠,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是这一切随着妹妹的出生而改变了。你开始慢慢觉得,妈妈对你的关注变少了,家庭聚会中,长辈们也是先询问妹妹的情况。我也知道,你并不是嫉妒妹妹,你只是不明白,为什么大家对你的关注变少了。其实大家对你的关注并没与减少。在你生病的时候,有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当你假期想去游玩的时候,有爸爸不辞疲惫地陪伴;当你逢年过节去亲戚家拜访时,有长辈们细致入微地关怀。这些都是大家对你的关心与爱护,只是你看到了他们对妹妹的关怀,却忽略了对自己的照顾而已。并且我们所说的“孝悌”,不仅要孝顺父母长辈,还要体恤兄弟姐妹及晚辈,这不只是孔子非常重视的“礼”,也是中国文化的精神。

希望你不要再被这个问题所困扰,也希望你能够身体健康,茁壮成长。

另一个自己

2018年10月5日

【篇三:平凡的人,感动的事】

曾经听老一辈的讲过,老天爷有时可能是为了地上某一个人感动得哭了,所以才下起了雨。我站在门口,看着雨淅淅沥沥地落在堂前。今天,老天爷又被谁感动了呢?

一根布带,绑住了母亲与儿子的身体;一根布带,绑住了儿子对母亲的眷恋与爱怜;一根布带,绑住了中华传统的孝悌美德;又是一根布带,绑住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心。

孝悌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而他仅此一种。在电瓶车上,他用一根绑带把母亲与自己紧紧绑住,那个牢牢的结是他对母亲的深切关怀,安置好之后,披上雨衣,冒着带有寒意的微微小雨,母子俩驶向了30里外的学校。课堂上,他是知识渊博的老师,肩负着教书与育人的光荣使命;在母亲面前,他只是个和普通人一样的儿子,只是又有这么一点不同。6年来他为母亲端屎端尿,打理梳洗,尽心照顾毫无生活自制力的母亲。当妻子责怪,儿子痛哭,同事不解时,他始终如一,不曾放弃。因为他的心里有着母亲当年的含辛茹苦,装着母亲不舍儿子的那份依恋。即使妈妈已经不认识他,即使上课时衣服上沾着屎尿,他也无怨无悔。看着他轻轻拍着母亲的脸颊,母亲憨憨地笑着,我的眼眶湿润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作为语文老师的陈斌强比任何一个人都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他的身体力行告诉我们,孝敬父母是实际行动,不单单是口头承诺。——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一份执着,一份坚持,一份依靠,一份付出。她背着个药箱,拖着不完整的身躯,走在崎岖不平的山村小路上,给村民送去医药的关怀。他,用自己厚实的背撑起了她的一片天。

一个漆黑的夜晚,村中一户人家突发状况,刚刚坐下准备吃饭的两人听到消息,马上出发,留下了熟睡的四岁的儿子。她催促着他快点跑,在转弯口,他一不小心,脚下一滑,把她摔了下去。这时,他急了,扶起她,一个劲地责怪自己,继续出发。现在,想起这件事,他都心有余悸。如果没有那几根树枝,几十米高的地方,她这一掉下去,可是自己这一生最后悔的一件事了。回到家,一开门,她的心如万根钢针在扎。四岁的儿子打翻了火炉上的水,被烫伤了,那嗷嗷的哭声哭得她心里滴血。至今。孩子身上还有这抹不去的疤。普通的乡村医生,平凡的中国夫妻,周月华和艾起讲述了一段美好的爱情,一段无私奉献的佳话。“我愿意背着你一辈子,无怨无悔。”这个男人一生的承诺,是她一生的希冀。——她背起药箱,他再背起她。他心里装的全是她,而她的心里还装着整个村庄。一条路,两个人,二十年。大山巍峨,溪水蜿蜒,月华皎洁,爱正漫漫地升起。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平凡的人,非凡的爱!

【篇四:孝道来不及等待】

“孝”字当头,长辈在上,子女在下,支撑着老一辈人。小时侯,父母保护着我们,将我们视为珍宝;长大后,我们是父母的臂膀和依靠,不可分离。我们已不是懵懵懂懂的孩子,自然明白“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道理。

或许,有人会认为尽孝很简单,无非就是帮父母做些家务,或是陪父母说说心里话,或是外出工作或学习的孩子能够常回家看看。确实如此,很小的一件事,就可以尽孝,就可以让父母开心一整天,或是一辈子。

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十几年的养育,其中的辛苦又有谁能够体会呢?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开始,父母就被注定要为子女操劳一生,他们的爱,溢于言表。于我们,父母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唯恐自己的孩子受到丁点伤害。曾有多少次,他们因想让子女过得更好而累得腰酸背痛,咬紧牙关往死里扛;曾有多少次,他们干完活回家,灰头土脸,最想见到的不是一盆温热的洗澡水,而是孩子们充满欢乐的笑脸。面对父母亲们那憔悴的面容以及头上的些许白发,我们有没有自责过?有没有扪心自问过?

曾几何时,无知的我们是否与父母吵过架?是否曾因为父母的几句唠叨话而不耐烦?是否对于父母的叮嘱,总是一个耳朵里进,一个耳朵出?

如今,父母已将我们养大成人,知识的增多让我们知晓了父母的艰辛。我们明白,只有用现在拼搏的汗水才能灌溉出以后的幸福家园。不过,我们又何曾想过,等我们长大后,把所有的事都安排的妥妥当当时,我们的父母也在慢慢变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我们还可以有几十年的时间用来奋斗,可是父母是否还有几十年的时光来享受呢?等到一切都来不及时,即便是我们有再多的孝心,又有何用呢?

我们的父母,很平凡,但平凡中有大爱。他们的谆谆教诲,是子女最珍贵的财富。他们或许没有丰富的知识,也没有非凡的成就,但他们拥有一颗最爱我们的心。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父母之恩,我们却无以为报,因为这爱,太过沉重。

或许,父母从未想要从我们这索取些什么,但我们就这样让他们多年的汗水付诸东流吗?当然不能。不管我们做错了什么,父母都会原谅我们,可孝悌之心是不可丢的。我们要珍惜和父母生活的每一天,在他们的有生之年给他们最美好的回忆。

【篇五:湿地公园游玩】

今天,在老师的带领下,我和同学们来到了塘埔村。早上9点左右,我们在塘埔湿地公园集合,老师还为我们请来了一位特殊的导游:塘埔学校的前任校长。

走进公园,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大水车,水车身上装有许多小竹筒,水筒会在进入池塘时装满水,加快水车的转动速度,在达到最高点后,它又会随着车的转运把水倒出来。可是,池塘里的水并不是流动的,那么如何使水车转动呢?而且它的后面为什么有一部分是凸出来的?难道是电机?我向校长请教这几个问题,果然,在凸出来的部分里,装有一台发动机,用齿轮和链子连在水车的转动轴,驱使水车转动。

在水车旁边,还有一座荷兰风车,风吹过时,它缓慢地转动着。

草地上,小孩子和老师们在尽情地玩耍,追着蝴蝶、蜜蜂,相互打闹,开心地笑着,给这明媚的春天增添了几分艳丽的色彩。小花灿烂地开着,和草地配合着,可真美。

校长说:“这个公园是在“创文”之后建造的,这里有上百种花草,但我们在意的不是它们是否名贵,而是与自然的和谐。有的人以为自己是地球的主宰,肆意破坏环境。其实在大自然面前,我们是微不足道,人类是大自然的一份子,没有自然,没有地球,就没有人类。”

是啊,人类不过是大自然的一份子,如果不是大自然的恩赐,我们又怎能生存呢?

校长又带我们参观了宜彦亭和孝悌长廊。

宜彦亭取自一对兄弟的名字。哥哥诗宜,原来在炮台执教,后来返回到故乡行医,最善长儿科,常常上门为村民行诊,受人尊敬。弟弟诗彦,原来是一位秀才,后来在故乡教书育人,和哥哥一样,常常行善,帮助村民。后来村民为了纪念他们,就在此建了一座亭,并题名为“宜彦亭”。

与宜彥亭对称的是孝悌长廊,孝悌长廊十分气派。这里,体现了黄家后代的感恩和孝心。

在宜彦亭和孝悌长廊之间立着七块石碑,分别写着:忠、仁、义、礼、智、信、孝。它们不但是文化广场的组成部分,而且弘扬传统文化。

今天的游览让我感触至深:人类是自然的一份子,我们要保护它,要与它和谐共处;也明白了忠、仁、义、礼、智、信、孝是一个人须兼备的美德,要从自已做起。

【篇六:养儿方知父母恩,可怜天下父母心】

我校极其注重国学文化的诵读与传承,尤其是《弟子规》、《论语》、《三字经》……初为人母的我对《弟子规》之孝悌篇感触颇深,正所谓“养儿方知父母恩,可怜天下父母心”。

自古以来,“孝悌”文化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主题,孝敬父母在每个人的心中都凝结为一份责任。不论是“卧冰求鲤”的王祥,还是“扇枕温席”的黄香;不论是“亲尝汤药”的汉文帝刘恒,还是“拾葚异器”的蔡顺;不论是“卖身葬父”的董永,还是“哭竹生笋”的孟宗……他们的行径无不感动着今天的我们。

《弟子规》极其注重孝道,开篇“人则孝”就系统地讲述了子女孝敬父母时应有的态度和行为,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等等。可见孝顺父母是首要责任,百善孝为先。我们从稚嫩懵懂到逐渐成熟,从呀呀学语到成家立业,从学校家庭走向社会企业,无不伴随着父母的叮咛和牵挂。但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父母对我们的叮咛和嘱托都显得很不耐烦,甚至从来不放在心上。“好了,好了,我知道了,真啰唆!”熟不知,父母所谓的“啰嗦”饱含关心。客居他乡,父母牵挂时与我们通话也是草草两句便挂电话了!”。很多人把自己的耐心给了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却不愿与自己的父母沟通“说了你也不懂,别问了!”“我有分寸,别说了,烦不烦!”……每当听到这些话语耳际便会萦绕着“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当了三年多的班主任,我发现如今的孩子,喜欢与家长对抗,尤其是放学送他们出去,总会看到此情此景:父母对子女嘘寒问暖,子女却冷言冷语。追根溯源皆因家长把子女视其为掌上明珠,只求物质上的满足,疏于精神上的教导,家长太过注重孩子的才艺培养,而忽视了孩子做人最基本的素质——孝。导致当今社会至孝温顺型的子女寥寥无几,不温不火平淡型的子女比比皆是,有甚者极度冷漠。

常言道“静坐常思己过”,在孝方面,回想自己,虽然没有做过对不住父母的大事,但也没有对他们尽过多少孝心,一直以来都是他们在默默地付出,我们想得到的东西,他们总会想方设法地满足我。久而久之就会觉得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有时,父母因关心自己,哆嗦几句,反而责怪他们,是多么愚蠢!在我看来,为人子女,就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去做,唯有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含辛茹苦养育我们成人的父母。此外,为人父母,应正确引导子女诵读《弟子规》,让他们慢慢品味其中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初为人母的我的最大收益。

不论日子多忙碌或多仓促,人走得多远都应抽时间陪父母,陪着他们去自己喜欢的地方,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人生在世,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辗转反侧之间,岁月的影子又毫不留情的从咱们身边溜走。不要等到一切灰飞烟灭时才抱头痛哭。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发扬《弟子规》“孝悌”文化,让其源远流长。

热门推荐
1童话故事
2父亲的笑
3寻找春天
4有一种力量叫信任
5雪趣
6游长隆欢乐世界
7皇帝的新装新编
8醉秋
9植树节作文
10成长的蜕变
11令人陶醉的罗浮山
12教室里的不速之客
13守望一树花开
14给老师的一封信
15共享新时代
16我成长了作文
17给妈妈的一封信
18与猫同行的日子
19亲子毅行,其乐融融
20碧洲公园
21写黄河的作文
22妈妈的心情
23我最想依靠的人就是你
24我的小钱筒
25西安美食
26一堂令人失望的课
27有一种色彩属于我
28密室逃脱
29我咋这么“傻”呢?
30最美晚霞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