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课改的作文

【篇一:蓄势,只为怒放——写给高三的战友】

自驹过隙,转眼间离高考只剩不到八个月的时间。八个月,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同时,八个月可以埋没一个人才。关键的八个月,只有不断努力,只有不断拼搏,只有蓄势,才能在明年的六月,骄傲地怒放。

蓄势,只为怒放,如今,已经没有了高一、高二时的天真,没有了久违的爽朗的笑声。同学们一个比一个努力学习,努力提高自己。人人皆知,高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其剧烈程度更是比真实的战争还要残酷,为了打赢这场战争,每个同学,每位战友都在准备。教室是我们的练兵场,笔是我们的武器,十二年的准备,只为明年六月的最后一仗,所以,我们应该蓄势。

蓄势,只为怒放,李清照说,“生当作人杰。”是的,一个人如果一辈子无所作为,来世走一遭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我们要蓄势,最后的八个月,是我们积蓄力量的最后时刻,此时不努力,此时不发奋,更待何时?难道要等到高考成绩揭晓之后才后悔吗?就算后悔,又有什么用呢?从头再来吗?显然是不可能,所以,我们需要蓄势。

蓄势,只为怒放,面对新课改的机遇和挑战,对我们而言,不应该放松警惕,而应该努力去掌握更多的课内外知识,去应对高考。此外,还有一个优势就是今年的复习生比较少,这对我们应届生非常有利。所以,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高考,因此,我们必须蓄势。

十二年磨一剑,只为明年的高考,相信到那时,蓄势待放的我们定会以最美的形式绽放,正如汪峰的《怒放的生命》:“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像矗立在彩虹之巅/就像伫立在无边的旷野/拥有挣脱一切的力量……”

【篇二:课改春风】

春风送暖,打破了严冬的死寂,为夏日的来临奏响了前奏,更给秋天带来了收获的希望,课改对于教育来说,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冬天,被厚实的棉衣包裹着。课改之前的课堂只能用沉默来形容。那时,我作为一名小学生,并不知道什么是课改。从座位上,远远望去,讲台是如此威严,遥不可及,大多数情况下,只有老师的声音尴尬的回荡在教室中。学生们规规矩矩地坐好,听课。然而,严寒持续了很久,终于吹来了一阵课改春风。

暖春,万物初醒,探头探脑地对周围充满新奇与陌生。还记得上初中之后,“课改”这一词汇进入了我的生活。每一位老师都会绞尽脑汁地调动课堂的氛围。最令我记忆深刻的是那次语文课,语文老师为每个组分配了讲课的任务。一个星期后,终于轮到我们组了,我此刻充满了侥幸心理,老师又不一定点到我,坐好两手准备,若是被点到了,也有参考资料书打掩护。然而作为小组长,老师让我以身作则先起个头,于是,在慌乱之中,我借来了一大堆参考书,走上了讲台。这节课,因为我没有充分准备而过得漫长。下课之后,老师告诉我,让我下节课接着讲。听到这个消息,我决心努力准备弥补过失。中午放学回家,我开始在网上寻找资料,看视频教学,笔记记了满满3页。第二节课,我带着我的成果走上了讲台,小心地讲着,生怕再出什么错。令我欣慰的是,台下的同学们积极配合,最后赢得了老师的夸奖。

盛夏,百花轰轰烈烈地开放,迸发出它们的热情。渐渐地,在一次次实践中,我们适应了新的教学方法,更大胆地自主学习,研究讨论最后展示给老师、同学。上课时,同学们积极讨论,这边出了一个新方法,那边又提出一个好见解,老师稍稍指点,同学们在自己的努力之中求得了知识。课堂展示更显出了百花争艳,百鸟争鸣的态势。

金秋,经历了热火朝天的努力与永不放弃的探索,终于得到了收获。同学们在学习上也不再完全依赖于老师,老师也变得更加轻松了。课改使同学们的自主独立性格及合作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在欢乐与轻松中,获得了巨大的进步。

课改的春风,打破了以往枯燥无味的课堂气氛,新颖的教学方式一步步发展让师生受益匪浅,作为中学生,我会珍惜现在的机会,争取获得更大的进步。

【篇三:课改之花遍地开】

为了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同学和老师们都不懈的努力着。这个学期,本着“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教学目的,我们学校试行了“杜郎口”教学模式。强调课堂以学生的自由发挥和自主学习为主,营造竞争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让每一位学生都进步。

课改中,我们的课堂也有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改过去老师讲学生学得传统模式,我们成了课堂的主人。我们教,我们学,乐在其中。

也许忙碌会让人淡忘过去,或许环境会改变自我。如果学习是海洋,那正确的学习方法就是指南针,指引我们在学习的海洋里遨游。

课改后,英语课上的同学们都抢着回答问题,可并不因抢而乱。老师的一个问题就会引发很多同学站起来甚至跳起来,大声的喊出答案,你争我抢,热闹非常。增多了因答对问题而得意微笑的小脸,少了懊悔羞涩和疲惫。

数学课上,学生们积极参与,甚至也当起小老师来讲题。有的比老师还讲得好。课外练习也对是自主讨论完成。越来越多的是因为解决了难题而自豪的微笑,越来越少的是因为难题的困惑而紧皱的眉头。

语文课上,学生们被分为两人组,考虑到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又由两个两人组组成一个四人大组。讨论问题时,组内成员们各抒己见,最后再由一名学生重新组织语言,代表小组发言,一个比一个发挥得好。更多的是位小组争分而骄傲的狂喜,更少的是因为小组被扣分的悲伤与无助。

政史课上,同学们课前预习,课堂展示。真正体现了“预习是芽,学习是花,实践全靠你我他”的课改精神。越来越多的是因为赢得了掌声的微微一躬,越来越少的是因为没得到肯定而生气的小脸。

当然,我们在课改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阻碍。但是我认为:万事开头难。只要我们又坚持到底的恒心和毅力,就一定能成功。

“课改”就像一艘船,载着我们驶向桃李芬芳,无限广阔的知识彼岸。

【篇四:不寻常的书法课】

今天,赵老师把书法课改成了不寻常的书法课,你知道怎么不寻常吗?看看下面的文章吧!

我们做完眼保健操后,赵老师面带微笑走进了班级,对我们说:“你们觉得怎么来选组长?”张邓璨第一个把手举起来,赵老师也叫了他,他便说:“可以看平时的成绩。”不对呀,成绩不可以代表一切,这时刘福健说了句靠谱的话:“可以按《成长的味道》的主编和副主编来安排组长。”别人觉得主意不错,我觉得刘福健是为了自己说的吧,因为他已经是两期《成长的味道》的第三名,他也想当组长。

赵老师采取了刘福健的方法,让我们第一期和第二期的主编和副主编起立,我身为第二期的副主编,也站起来,老师数一数,一共七个人,还少一个人,老师问谁成绩比较靠前,张欣然说:“我第四名。”老师就让张欣然当组长。

一共八个组,小组的顺序怎么排呢?这也难不倒赵老师:按每个人的名字的首字母的顺序,如果有人重复就按第二个字的顺序来排。

组长选好了,顺序排好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欠组员了。曹静怡迅速地把八张制作好的签,给了赵老师,从第一组到第四组,我们组有:焦点、秦昕媛、陈锦鸿和童睿瑄,我们一起加油!

【篇五:课改促我成长作文】

课改促我成长作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改促我成长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组合作,你认为是平时四个人讨论就叫小组合作的吗?那样想,你就大错特错了。真正的小组合作是不能够单从它的字面上的意思去简单理解的。

还记得刚开始接触这样的模式去学习时,我是十分不习惯的,觉得看黑板不方便,而且同学们面对面坐着,感觉特别别扭,但在学校小组合作大力推行下,我的想法逐渐有了改变。

我认为,小组学习最大的优点在于,培养了同学们的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具备了合作完成问题的能力。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分组之后任何一位组内成员都有责任掌握教学内容,只有每位成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同学们之间才能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另外,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同学们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同学都有了主动学习和创新的机会。由于同学们的好胜心理和集体荣誉感,所以在分配到任务后,他们都自发的积极的去完成。在这期间,同学们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心态,使学生有原来的被动听讲变成了主动学习者、研究者、参与者,从而有了"我要学"的强烈愿望。小组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空间,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小组合作的帮助下,我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也得以提升。

在课堂展示中,身为组长的我会尽力安排每位组员展示的任务,让组员们参与其中,无形之中,培养了我的责任感,调动了组员参与的积极性,在每一次的`展示过程中,都有我们成长的足迹。

特别是那些平时害怕表达,不敢交流的同学,经过对学、群学和大展示后,都变得勇敢起来。正所谓"一回生,二回熟"。每当面对同学的错误回答,我都会大胆提出质疑,而当面对同学们的精彩发言时,我们都会报以热烈的掌声以示鼓励。

激动人心的时候就是每周的总结,老师会根据累积的积分,表扬表现优秀的小组,有时还会有奖品呢,而对于那些还不够积极的小组,老师则会提出自己的建议,激励组员,期待这些组更有上进心,下周表现更好,班级的学习氛围也越来越好。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篇六:课堂的演变】

课堂,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就是再也熟悉不过了,从入学开始我们就认识了它,但是进入初中后,教育界发生了一场巨变--课改,让原本熟悉的课改变得陌生而神秘。

记得在小学是课堂是老师的主场,也是老师自由发挥的空间。什么习题,什么解题方法、什么样的上课方式呀都有老师决定,安老师的套路上课,我们完全像机器人一样做事。但是自从经过了课改,这一切都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扭转了我的认识,原来课堂还可以这样上呢?

在如今的课堂上,学生不仅能自由发挥自己,也能从激烈的争辩中,提高自己的能力。更有趣的是以前上课是以老师为中心,而现在是以学生为中心了,角色好像互换了一样。以前上课是干巴巴地听老师讲,几乎只能听到老师的声音,可是现在不同了,课堂上不仅老师讲,学生也讲,各种声音汇聚起来形成了一个热闹的氛围。

一般来说,要想发现一件事的美好,必定有让你印象深刻的事例。当然我也不例外,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让我对课改产生了好感,也认识到了它的好处。这是在实行课改后的不久,那是我对课改不怎么感兴趣,甚至还以为它会影响到我的学习,产生了一种对课改的抑制心理。

叮!叮!上课的铃声响了,我们本来乱的像菜市场一样的课堂,立即安静了下来,比京剧中的变脸速度还要快。不一会儿,老师进来了,她拿着一堆看着像试卷但又不是试卷的东西,当时我们都很好奇。一个同学问老师说:"老师那是什么?看着好像试卷,不会是让我们做的吧!"老实说"确实是你们做得。"突然教室兴起了一片喧哗,老师大叫到:"安静!你们听我把话说完,这叫导学案,是以后上课要用的,以前在上课前要完成它,今天就先在课堂上完成。"

时间飞逝,二十分钟过去了,我们也做完了老师要求的要完成的任务,开始要展示了,我心里安详:怎么办,我最讨厌就是这环节了,什么不好搞偏偏搞这种上课方式,真不知那些领导怎样想的。老师开始用抽取器抽人了,我心想:不要是我啊!不由得心里紧张了起来,手脚好像不听使唤一样,怎么站也站不起来。最后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站了起来,我开始支支吾吾的回答和讲解题目。讲完后,老师问全班同学:"你们说这位同学讲解的好不好啊?"全班同学异口同声的说:"不好,很差。"老师说:"我也这样认为。"我当时心想:都怪该死的课改,还有这老师也太不给面子了吧!老师又说:"不过,这位同学敢勇敢的上来,并讲解了题目,是在座很多同同学不幸的,我们给他一点掌声。"

突然教室里一片热闹,一阵阵掌声传入了我的耳中,我的脸红的像烙铁一样。

经过这件事,我知道了课改的好处,他不禁让我有了勇气,也让我增长了知识,积累了讲课的经验。

课改不仅在一方面帮助了我。它还在多方面帮助我提高,这是以前的上课方式做不到的,课改顾名思义是课堂的改革,它让我原本熟悉的课堂变得陌生了。

【篇七:来自课堂的改革】

随着我们进入初三,课改也轰轰烈烈的干了三年。三年前,未曾经历过如此如此迥乎不同的课堂,把我们这些菜鸟打的措手不及。

暮然回首,往事历历在目。初次接触这种大相径庭的课堂还是在三年前。与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听的课堂转变为学生主导课堂。整个课堂被分为独学,对学,群学,爬黑板四个部分。

首先,班主任会按照成绩来分配组内学号1、2、3、4、5、6号,这些学号会在独学、对学、群学中用到,各科老师也会按照组内学号的大小来分配任务,当然,任务的难度也会有所不同。

独学,就是自个儿学。独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将自己会做的先完成,对自己的掌握程度有一个了解,能够在接下来的对学中根据1号对4号、2号对5号、3号对6号的对学方式将自己独学时遇到的不懂、不理解的题目告诉自己的对学对象,如果还是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可以将题目在群学中提出来一起解决。

但是,这种学习方式也有不好的地方,例如:在独学时,个别同学不想写或者不会写就不写,导致对学和群学时跟不上进度,一节课学习效率低下,甚至还不如传统教学。

对学、群学,在字面上理解就是互相学习。这对于教和被教双方来讲,都各得其所。小老师在教的过程中,能够将新的知识巩固加深,在交流中得到提升。被教的同学,由于是同学之间,讲的内容更能让他们接受和吸收,这可谓是一举两得。虽然如此,但无可避免逐渐深入涌现出来的一个个弊端。例如:小老师管不住那些调皮捣蛋还不听的学生,常常出现"神游"的情况。

爬黑板展示环节通常是展示最久的,因为身为老师不能真的什么也不干。展示环节就是老师验收每组成果的环节。每组派出一个代表,上讲台上讲解自己组的任务(通常是在群学过程中讨论解决在展示)。讲解时,要面对全班同学,这开始时可难倒了无数英雄啊。可是现在呢,对答如流,眼睛里流露着对自己的自信。可是敢于上台的永远是那几个同志。4、5、6号同志上讲台就好像要他的命一样。没有真正的惠及所有同学。

总而言之,课改还是益大于弊的。既可以培养到我们敢于发言,敢于质疑,还可以锻炼到我们的自信和表达能力。

岁月用三年的时间将"课改"镶入我的生活,三年前我们面对这些的胆怯,到如今的自信,脸不红声不断的演讲,不得不说是"课改"改变了我和你们。最后,祝课改蒸蒸日上,越干越好!

【篇八:我爱梅城中学】

我的成长离不开父母、老师、同学和他人的关爱,伴随着我懵懵懂懂走向明白事理,从青涩稚嫩走向聪慧成熟,更离不开我的母校——梅城中学,是她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健康快乐的成长。

梅城中学充满热情与欢声笑语,满载则我和同学们很多趣事,美丽的校园中间有一条长长的水泥路,左边是高大的教学楼,右边有三排整齐的楼房,从南向北依次是女生公寓、男生公寓、学校食堂,学校的后面是我们的大操场,现在正在施工。可以想象一下,操场建成的样子:标准跑道,塑胶面,篮球排球乒乓球足球,单杠双杠高低杠,应有尽有。有运动来操场,强身健体好地方。清晨来操场散步的、打球的、读书的都有,上午在太阳的照射下,操场更加亮丽,体育课上正在进行队列训练,下午操场上有沸腾起来了……

我们学校的黑板都是多媒体,触屏的,方便快捷,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一节课下来,我们学的轻松愉快。原来,一个老师,一支粉笔,一本书,一个讲台,一班学生,老师口若悬河,学生昏昏欲睡,多没意思|。现在,课改了,多媒体用上了,叫你睡你也不睡了。

在我们学校里到处都有摄像头,教室里楼梯上走廊边都有摄像头,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有记录,有了监督感更有安全感,我们的老师敬业,我们的同学团结,我们的学习紧张而快乐。我爱梅城中学的一草一木,我更加努力学习,为梅城添光彩。

【篇九:我与课改同成长】

“课改”这个词对在座的老师来说,几乎耳熟能详,但对于我这样一个00后的小学生来说确实有些陌生。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我自己的体会,我觉得课改之后的课堂肯定有了新的变化,至少变以前的“老师说了算”为“我的学习,我做主”。

自2001年新一轮课改的春风刮进课堂后,老师的教法变了,学生的学法也变了。这样的改革不仅把老师从课堂中解放出来了,而且让我们在课堂中有大显身手的好机会。就拿生字学习来说,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这样的方法经常被老师运用到教学当中来,但这还不能满足像我这种有强烈好奇心的学生,于是老师又有了新的妙招:猜字谜、编字谜,这样有趣的游戏让一个个思想的火花在课堂上碰撞。比如:一个人叫小王,兜里藏着两颗糖。(猜“金”字)边走边踢大萝卜(猜“赴”字)。我在生字课上,常常编出类似的字谜,有时让老师们也不得不交口称赞。

如果说这样的生字学习法大家司空见惯的话,那我再说一说我们的语文课堂,那更是妙趣横生。比如《忆江南》这一课,如果是过去,那老师肯定让大家体会一下词的意思,弄明白作者的思想感情就差不多了。可我们文老师,她是个忠实的课改实践者,记得上这一课时,她除了完成了这些,还给我们大家充分的展示机会,让我们配乐朗诵,让我们给词配画,让我们收集展示白居易的作品,最让我得意的是:黄老师让我们仿照《忆江南》填词。我的《忆江南》之《忆永春》一下让我成了文老师眼中的莫言,虽然我知道自己的作品还是非常青涩的,但我还是想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忆永春

永春好,

风景旧曾谙,

五一杜鹃红胜火,

春来天湖绿如蓝,

能不忆永春?

这样的课长期上下来,我渐渐明白了:新课程改革就是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新课程改革这么好的大背景下,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我要让每一节课都成为我学习的主阵营,让每一节课成为我展现自我的大舞台;让每一节课成为我们智慧迸发的大源泉!同学们,行动起来吧!让我们共同沐浴在课程改革的春风里茁壮成长吧!

【篇十:《山东教育》,我的精神栖地】

作为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班主任,我深知思想和知识的重要性,更明白加快自己专业化成长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除了及时向老教师、骨干教师请教学习交流切磋之外,也注重加强自我学习,充实专业素养。例如,参加培训,经常复习中文专业课程,尽可能多地涉猎文史哲知识等,力求做一位博学的教师;通过网络、教育报刊杂志等途径获取前沿的教育理念,了解新课改的动向和态势;加强教育教学理论修养,力争做一位教育理念先进的、富有现代感的教师。《山东教育》、《小学语文教师》、《中国教师报》成了我常看的报刊,在那里我得到释疑解惑,获得启迪新知。每每遇到教育教学中或棘手或困惑的问题时,我就会拿起来读读。

就拿《山东教育》来说吧。对于我来说她是一本历史悠久的刊物了,刚刚参加工作时,首先看到的教育报刊就是她了。当时,老校长语重心长地对当时的我们——年轻教师说要定期看教育报刊,并把几本山东教育交给了我们,每周的周三晚上组织年轻教师学习、做笔记。笔记已经丢失,但是习惯却保留下来了。要是一周不看,就觉得被时间遗忘了,赶紧抽时间看一看。

读着每一期的刊物,我接触到了前卫的教育理念,新课改的动态,知道了班级工作的新方法,领悟到了语文教育教学的抓手。

于是,每缝茶余饭后,落日黄昏里,待备好课、处理好学生的作业,我会腾出时间,捧着《山东教育》,端坐在办公室里,静静地阅读报纸上的每一篇文章,那滋味就如品一杯香茗,又如和智者促膝而谈,不亦快哉!虽然有时候很疲惫,也真想舒服地休息一下,但精彩有趣的文章一篇篇,不好好看看,那是一件扫兴的事。我觉得这里就象是五彩斑斓的教育天地,是了解世界的一扇窗口。而且,她越来越亲切了。我最喜欢看的是老师们的教学随笔,因为她离我们的生活是那么近。也激起了我的行动,促使我记录了大量的教学生活随笔,提高了教育水平,在读、写、思中思想不断成熟。下面是我记的两篇短短的教学随笔:

11月3日

下午放学后,我送完返学队往回走,在塑像旁又遇到曹锐、邢建坤、张润宇、赖云鹏四个没有站队的学生。这是放学后不及时站队、总想落在最后追求一点儿自由的。正当我在询问他们的时候,曹锐一回头看到了四楼我们的教室有一个窗户没有关上,说了声:“窗户没关。”然后转身就往教室跑。

好了,责任心终于建立起来了。一个不会锁门的孩子终于知道关窗锁门了。

12月27日

上午第三节下课后,我把刘海硕、曹锐叫到办公室。他们俩先后来到。曹锐进来后,又进来了一位同学,但是这位同学没有关上门。这是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天气啊!只见曹锐回头看了一眼那扇门,然后非常自然地走过去,轻轻地关上。

我不止是记,重要的是把这些及时反馈给了学生,激发了班级的正能量。

我想,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这里驰骋思想、激扬文字,尽显风流,也会以自身的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这里切磋教艺,交流思想,携手进步。这是我思想成长的地方。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读书的感觉每一天都是愉悦的!真诚的希望《山东教育》以自身先进的理念,周到的服务,集聚起更多的教育人,越办越好,真正成为每位教师的精神栖息地!

潍坊市潍城区实验小学 王淑兰

热门推荐
1我们的校园生活
2美丽的红石公园
3乡土情——幸福潮州征文
4多彩的秋天
5感谢生命
6守门员
7“数学天才”老爸
8感恩母亲
9我喜爱的零食
10弓的自述
11快乐的元旦
12难忘那份真情
13我最难忘的一次经历
14生命与灵魂
15妈妈的唠叨
16小时候,我很顽皮
17花自飘零水自流
18阿拉宁波年味
19我给自己写封信
20校庆
21真的不容易
22国庆趣事作文
23推荐一部动画片
24难忘那期盼的眼神
25嘿我成功了
26我的妈妈
27知识滋润了我的心田
28我的奶奶
29我的渴望
30关于青海的记忆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