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走过荆棘】
一位著名哲人曾说:“荆棘在哪,风景便在那。”细评这句话,不免感触万分,许多人的生命没有风景,是因为他在遇到自己人生的荆棘时经常性地选择了逃避,如此日复一日,渐渐地,对一切事物都感到漠然,甚至不再去想。然而人们只知如此,殊不知走过荆棘,风景绝美,美到令人心醉……——题记
论人生,有哲人用短短七字概括:“为人处事做学问。”通俗点来说,即指做人、生活和学习。假若把人生比喻成天空,那么荆棘便如同偶尔会出现的阴雨天,以它所独有的悲观情绪去影响人们的心境。然而,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悲观的人安于现状、逃避现实;而乐观的人相信希望,即相信光明,终雨过天晴,阳光普照大地。这,便也成了走过荆棘的最好诠释。人生中永远伴随着如阴雨天似的荆棘,而走过它比探究其本质更为重要,何出此言呢?换言之,走过荆棘的原因是什么?抑或走过荆棘有哪些益处及如何走过呢?下面请听我细细道来。
走过荆棘,是做人的必备之德,它能使我们的人生充实、有意义。做人,即指七字中的为人,关于这个话题,历史上也有着无数的人物用自己的一生在诠释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是伟大的军事家诸葛孔明一生的真实写照,观其一生:自幼贫寒、身体状况不佳几乎在他身上贴上了标签,然而仍自强不息,终辅佐刘备奠定三分天下的局面。这也正印证了著名思想家王阳明所言:“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东晋诗人陶渊明在面对人生的荆棘之时,却没有表现得如此紧密、坚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他对人生的洒脱,但同时也是他对现实生活的逃避,即对人生荆棘的躲避,最终,他只为历史留下了些许表现其抑郁不得志的诗,转而消失在历史的一角。走过荆棘,学要从小事做起,更须从自身做起。
走过荆棘,是生活的必用之法,它能使我们的人生顺利、有成就。生活,即指七字中的处事,苏轼有句名言:“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北宋时期著名的大清官包青天,一生断案无数,从未出现什么大的纰漏,而其处事更是没得说:廉政,为官十年,家中却仍一贫如洗;自强不息,从小时起,清贫的环境与当时黑暗的现实社会便深深地刺激着他发奋图强,使他一路披荆斩棘,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功地走过荆棘,得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为后人所景仰。走过荆棘,需要有远大的抱负,更须有切实的行动。
走过荆棘,是学习的必经之路,它能使我们的人生升华、有进步。学习,即指七字中的做学问,唐太宗曾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千里走单骑的关云长,一生都在学习,尽管因其性格,最终惨死日下,但其学习的精神尤值人深思。然而历史上关于求学的故事也有许多,例如,理学的奠基人之一程颢,从小敏而好学,一次寻访名师,当时正值冬午,程颢为不扰其师休息,立于门口许久,待其师出门时,程颢早已立成雪人,这也是著名的“程门立雪”的故事。走过荆棘,需要好学、更须会学。
朋友们,青春无限好,倘若此刻努力则更能凸显出我们的人生价值,努力吧,朋友;向上吧,少年,祖国的辉煌将由我们延续!
【篇二:我努力读懂君子】
君子,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把它当作形容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的词。我努力去读懂它,在过程中成长、收获。
从生活中读君子
周末回家,看见妈妈在炒菜时不小心把受伤的水滴入了锅里,锅里的油顿时像爆炸一般,四处飞溅。可奇怪的是,在水中倒油,却没有一点事。真是一件奇怪的事,我走回房里,暗自想到。
我想油在锅中,噼里啪啦,聒噪不已,这就好比浮躁的小人,一滴水进入其中,就像君子进入小人堆里,顿时炸开了锅,你一言我一语,恨不得把君子批判得体无完肤,颜面扫地。而一滴油进入水中,君子就以那海纳百川的性格,去包容,去感化。
从生活中读君子,我独到了君子的海纳百川的性格。
从历史中读君子
宋朝有一个人叫程颢,是一个翩翩君子,为何这么说呢?这源于一个故事。
一日,皇上召见程颢和王安石议政,两人政见不同。王安石一脸厉色,正要怒声反驳时,却见程颢和颜悦色的说道:“天下的事应该从容和气的讨论,我愿意平心静气的听您谈谈看法。”王安石听了这话,背感惭愧,自觉气度不如程颢。
后来王安石的新法获得了支持,许多异己被罢官,但程颢却没有。王安石说:“这个人虽不能理解我的治国之道,但也是一个忠诚可信的人。”于是仍给他官做。可程颢上书,自愿降职。这种大度、从容、守礼、谦逊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从历史中看君子,我看到了君子的谦逊守礼、大度从容。
我努力读懂君子,君子从一个陌生的词仿佛变得有了生命,这其中有故事。我读懂它的宽宏大量,读懂它的大度从容,也读懂它的谦逊守礼。
【篇三:改写《春日偶成》】
【改写《春日偶成》】
四(1)刘馨语
洁白无瑕的云,慢悠悠地飘着,飘着。有的如一只大鹏展翅的雄鹰,有的似一座喷涌而出的泉水,一枝绽开的桃花。春风拂面,像蒲公英拂过脸庞般舒适,又如丝绒那样柔滑。
一大片花儿,各显芬芳,争奇斗艳,黄的赛金,粉的如霞,红的似火,白的如雪……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那一株株红梅。枝上的红梅有的还是个小嘟嘟,绽出一朵朵火红色的芽,花瓣儿的轮廓呈朱红色,紧紧地围在一起,如同一朵朵精致的玉雕,不肯让人看到她黛眉桃腮,眉清目秀的真面目。有的绽开了几朵花瓣儿,宛如是一位美少女在一朵莲花之中闭关修炼,四周围着几位奴仆,呈朱红色。有的全部绽开了,花瓣儿一圈圈围着淡黄色的花蕊,仿佛是一位时尚名模含笑伫立在街头,呈淡粉色。嗅一嗅,一股包含着茉莉的清香、玉兰的幽香、玫瑰的浓香的香味向我侵袭而来,使我陶醉在其中。
千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冒出的嫩芽只有芝麻粒般大小,它们害羞极了。不过已经有5片叶子舒展开了身子,柳眉状的小叶,它的颜色与众不同,已呈翡翠绿。这不禁让我想到前朝诗人贺知章的作品:“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不觉,已到了正午,阳光洒向大地,可我丝毫没有倦意,继续向前行。
随着花、柳,我来到湖边,岸边的桃树绽开了几朵花儿,粉色桃花嵌在翠绿的竹子之间,鸭子在水中嬉戏,桃花与翠竹倒映在湖中,好似一幅水墨画。
“咦?那不是程颢大诗人吗?”
“他怎么有时间出来游玩呢?”
“以前,可都看不到他的影儿。”
“怎么出来学少年,玩耍呢?”
……
听了这番议论,我微微一笑,一首诗从我的心间流过: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改写《春日偶成》】
原创:徐婉嘉
天空中飘着一丝丝白云,若隐若现,看哪!那朵像是一位仙人,穿着一件白色的长衣,用手摸着白色的胡须,乐呵呵的笑着,俯视着大地,白色的长衣边随风飘扬。这朵宛如一位仙女,手里拎着一个篮子,拿着白色的花瓣,撒向人间。还有一朵如同一个顽皮的孩子,一会儿撕下一小半儿云,捏成一只小兔,一会儿拿起那朵,捏成了老虎……一阵微风徐徐飘来,带来了一阵桃花的幽香,像是一位母亲的双手抚摸着脸庞。
这时,从狭窄的羊肠小道上走来一个人,他衣冠整洁,双手放在背后,边角整洁,腰间挂着一块玉,缓慢地向小溪边走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程颢。
已近中午,各家各户已经升起起炊烟。程颢丝毫没有回去的意思,继续往前走。
“那是什么?”一株株红里夹杂着一丝白色,使他眼前一亮,定睛一看,原来是株梨树。他闻了闻,一股包含了玫瑰的浓香、茉莉的清香、玉兰的幽香的香味向他侵袭而来,使他陶醉在其中。远看,那星星点点的梨花,像是一只只和平鸽停在枝丫上休息。
程颢抚摸着这株梨树,大步向前走去,一片火红吸引了他,他加快了步伐,哦!原来是一株红梅,有的绽开花瓣儿,外层那红红的花瓣儿,像是一位姑娘羞红了脸,里层那透明的花瓣,让人感觉像是用玻璃做的,十分小巧,惹人喜爱。有的还没有完全绽开花瓣,像是一位美少女在朦胧的阳光里不肯露出自己的眉清目秀的容貌。
前方有一个小绿点,哦!原来是一棵柳树,那一条条柳枝细细的,像是用剪刀裁出来的,怪不得贺知章要说:“不是细叶谁裁出,二月春分似剪刀。”
这时,眼前出现了一条小河,河面上有两只小鸭在水中嬉戏,捕食着鱼虾,哦,苏轼的诗里写的就是这个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暖江水鸭先知”。
忽然,耳边传来一阵嘀咕声:“你看这个老头儿,不读书,到这儿来玩。”“是啊!”
程颢并没有反驳,而是微微一笑,心中出现了一首诗,便低声吟诵起来:“云淡风轻近午天,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篇四:这个故事让我懂得学习要坚持不懈】
《程门立雪》讲述的是杨时拜访老师刻苦学习的一段小故事。
北宋时期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欢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程颢和程颐是宋代有名的文学家,所以杨时决定拜他们为老师向他们求教。杨时先是拜访程颢,学到了非常多的知识,可是4年后程颢去世了,杨时并没有因此放弃学习,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继续拜访程颐求教。
有一次杨时遇到一个不懂的问题,约上好友游酢一同去向程颐求教,不巧程颐正在午睡,杨时不愿惊醒老师,和游酢一起在门口等老师醒来。不一会儿下起了鹅毛大雪,雪越下越大,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冻的受不了想叫醒老师,却被杨时拦住了。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发现门外站着两个“雪人”。程颐被杨时求学的恒心和诚意深深地打动,从此程颐倾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也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杨颐的全部学问。后来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形成了独家学派,也就是“龟山先生”。
我想,如果当年程颢去世时,杨时放弃了继续求学的道路,或者向程颐求学时因为他在午睡,而天气又十分恶劣,他忍受不了这种痛苦当即转身离去,那么也没有他后来的成功与成就了。正是因为杨时经过了苦苦的等待,所以他十分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而且将所学知识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读完《程门立学》我懂得了,我们要学习杨时这种尊敬师长、宁愿自己冒雪受冻不愿打扰老师休息的精神,还要学习杨时不怕艰难、刻苦努力、坚持不懈的意志,只要虚心好学,我们一定能学到更多知识。就像唐朝诗人韩愈写的那句诗词一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