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杨绛的作文

【篇一:无视】

还记得一则新闻:老人摔倒路旁,过往行人来去匆匆,竟无人伸出援助之手,甚至无人驻足停留,众人纷纷采取无视态度,不闻不问。而我看来,这般“目中无人”之举,无疑是信任危机的进一步恶化。

这不禁有令人想起生活中诸多被人们用无视掩饰的事实:交通路口等红灯,总有“侠义之士”凛一身“豪气”,公然直行闯灯,无视交通法规;课堂上老师倾情授课,也有座位间隐约传出的欢声笑语,无视老师的权威;公共场所纵有禁烟标志,还有人指尖一明一暗,喷云吐雾,无视规章制度……这一个个事实堆砌出的是国人对生活缺乏热爱与感恩,对生命缺少尊重与敬畏的弊病。

无视生活条框,是充斥自我思想的人,无知保护自我欲望的自私行径,自以为挣脱了束缚,实则将禁锢自我的条框越减越多,终会束缚自己的灵魂。

然而,只有真正懂得生活,热爱生命的人,才能无视生活琐碎,活得从容美好。杨绛先生的逝世,引起大众热议,谁都想知道,这样一位失去亲人陪伴的老人,怎样度过一个个孤单的日夜。当看到满屋书籍时,你会感叹,杨绛先生真是一个从容优雅的精神贵族。在错综复杂的世间一人独行,寂寞孤单在所难免,更何况是接连失去挚爱的杨绛先生?但她以书为瓦,以笔为砌刀,砌成一堵墙,将诸多烦扰挡在墙外。无视与自己无关的禁锢,将生命活成一首优美的散文诗,不做挑战规则的激进分子,而以随和的态度无视生活纷繁,唯此而已。

无视不是以挑战规则为基础的消极反抗,而是以尊重人生为前提的积极应对。文革时期,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成果曾毁于一旦,一夜间,即将取得成功的实验品被红卫兵践踏殆尽。而袁隆平先生不曾勃然大怒,挑战当时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文革运动,而是沉下心来,从头做起,终获丰收。面对打击,无视确是一剂良方,将悲愤拒之门外,还心灵一片安宁。只要运用得当,便可将挫折变为人生的的一次积淀,一次成长。

张爱玲说:“生活是一袭华丽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罗曼·罗兰又写到:“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仍能热爱生活。”无视生活缺陷,首先便要认清生活本质,只有当你真正融入生活,无视的作用才显得弥足珍贵,而生活也会变得愈加美好。

【篇二:不悦人眼不追风】

夜把花悄悄开放了,却让白日去领受谢词。

——泰戈尔

鲜衣怒马,年少轻狂,在未经岁月沉淀之时,又怎知“不悦人眼不追风”亦是一种低调的华丽。

我们或许都曾幻想过自己是舞台上永不退场的主角。然而岁月年华终将消逝,人事轻薄,天上人间不过一夕之间。世事浮沉,身处名利漩涡的我们仿佛已成了功利的玩物,全凭外物掌控,毫无自己可言。那么,要怎样我们才能挣脱虚幻浮华的泥潭,得到心灵上的归宿?

答曰:拥有一份襟度——不悦人眼不追风。

著名作家陈频在一次冬日漫步中偶然发现了枇杷树的花朵,诧异非常。据他说,自己虽是一位枇杷老饕,但却从未见过它的花朵。朴实,纯粹,平凡,但就是这样的花朵,却结出无数甜美的果实。“不悦人眼不追风”。盛放于初冬时节,不与春花争艳,不与秋风媲美,花开之时,人却未识。纵使有千百人从她面前经过却无人懂得欣赏;纵使有千百人享受着她果实的甜美而对她大加赞赏,她却毫不在意外界宠辱,顾自盛放,平静淡泊,终结出甜美的人生之果。

清新淡雅的枇杷花亦颇似那位守正淡泊的老人。她只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埋头书中,紧锁眉头,锁住的是她那份从未示之于人的赤子之心。上百个奖杯拿回家来只是随手放在一旁,任其蒙尘。她有那么警心的诗文,如妙手偶得,字里行间,是她面对世事变迁那不蔓不枝的冷静。在《干校六记》中,她那面对宿命的从容、对于逆境的旷达,展现了她那世人少有的襟度,任尔东西南北风。杨绛,她称自己为“狷”老太,“狷”在毫不在意外界的追捧与质疑,“狷”在完胜了这场人生的搏弈。“任它密雨斜侵,我自坐拥王城”。

中有杨绛风华绝代,外亦有加莱亚诺的勇猛不阿令人倾倒。在当时腐败横行,几无正义存在的社会环境之下,他不顾政府的压制,不愿为世俗谄媚,不肯向当权者乞怜。逆社会潮流而动,写出了文坛惊世之作《拉丁美训:被切开的血管》,向现实发出最有力的叩问,叶燮曾言:“功名之士,必不为泉石之声;轻浮之子,必不为大雅之响。”加莱亚诺用他刚正不阿的笔触,写下了他令人敬佩的精神信仰。

天穹苍茫,人类孤弱的背影不过是汪洋中的一叶孤舟,既想背负长天飘然万里,便割舍下浮华世间的烟云迷雾,不为物喜不为己悲,那么无论顺境逆境,都阻挡不了一颗要走下去的决心。愿诸位都能如贺拉斯所言:“无论风暴将我带向何处,我都将以主人的身份上岸。”

【篇三:话说“读书”】

之前看过杨绛先生写的一篇文章《没有书不好过的日子》,行行过目,字字入心,很受触动。是啊,没有书不好过,没有书过不好。对于像杨绛先生这种纯粹的学问主义者,对书籍文章自是热爱的。可身处于当今时代,互联网高速发展,科技更迭迅速,有多少人还能够静下心来看书,写字,做学问。

中秋假期那几天,跑去找同学玩儿,赶巧大冰去了她的城市做新书签售会,计划之外的小惊喜总是会带给人更多的感动。于是兴致勃勃的跟着同学一块去了。签售会现场人山人海,里里外外被堵的水泄不通,不过现场还是很有秩序,排着队静静地等着大冰的签字图书。因为来的应该都算是大冰的粉丝,不管是单纯喜欢他的文字,还是被他的经历所吸引,亦或者是喜欢被岁月和经历打磨过后愈加有魅力的他,就像他的书里有一句粉丝写给他的:“你是我的亲生偶像,我是你的野生粉丝。”因为对大冰的热爱,所以喜欢他的文字,喜欢他的书,换句话说,因为喜欢他的书,所以喜欢了他这个人。

我还是很喜欢读书啊,就像小的时候,捧着一本《安徒生童话》亦或者漫画就能坐一下午,那时候就觉得文字似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带人去到另外一个世界,感受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于是我开始着迷,于是我开始习惯。后来每个周末我都会让我爸爸带我去到图书馆挑上几本书,品味几个故事,个中滋味,也只有自己能够体会。后来学习变得越来越紧张了,看课外书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可我还是会经常在闲暇之余捧书而读,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抑或是辛酸,情到深处,好像我也会被他们的情绪给带入进去,或喜,或悲。初中的时候开始喜欢上了散文,觉着那些纸页上的文字那么温暖而又美好。高中,几乎所有的例如《花火》《爱格》之类的青春杂志都一并收入囊中,到后来,比较偏爱的就是《青春美文》,即使到了高三快要高考的时候,我还是不忍心舍弃,只看数理化那些概念公式。因为觉得它就好像是我的一种精神食粮,在使我感到充实,培养兴趣的同时,它还给了我力量,让我能够在那段最艰苦难熬的日子里坦然无恙的度过。

当下,还是有很多人想去读书的,可总是推脱没有时间,没有空闲。其实,越是在这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在急于渴求物质满足的同时,更应该重视自己的精神文化建设。也该在嘈杂世俗之外,为自己的内心安守一片净土。

【篇四:人生的乐趣读后感】

“柳贵乎垂,不垂则可无柳。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此树为纳蝉之所,诸鸟亦集。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这是李笠翁在对柳树作了认真细致而充满人情味的研究之后所作出的论述。林语堂之所以引入这段以及后面李笠翁关于妇女服饰和睡眠的论述,是告诉我们什么是人生的乐趣。林语堂认为人生的真正乐趣不是金钱、名誉、肮脏的政治、卑鄙的商业,是抛开社会与公务的压力,歇下自己手头不得不干的事情,做自己所喜欢做的事情。只有这时才能显露出一个人的真性情,所以林语堂认为玩耍时的中国人要比干正经事情时的中国人可爱得多。

人生的乐趣是什么?不同的人都会有各自不同的答案。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也可能有不同的答案吧。

我也时常自问我的乐趣是什么呢?是手游、综艺吗?不是,它们只能带给我短暂的快乐,结束后只留下空虚。只有在阅读时,才能让一颗心沉浸在文字宁静的世界里,给心灵以慰藉和滋润。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正如杨绛先生的父亲曾问过杨绛,如果一星期不让她看书会怎样,杨绛回答:“一星期都白活了。”读书能够祛除内心的浮躁,让一颗心在知识的海洋中充实起来。“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无论从事任何职业都要有高雅的气质、智慧的心灵。如果不坚持阅读,以阅读这种方式来修身养性,提高学识,高雅就会走向低俗,智慧之花就会枯萎。一旦形成阅读的习惯,阅读就成了一种好的享受。沉浸在书的海洋中,任由灵魂自在遨游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与名著相伴的日子,一点点真情感悟,一处处灵犀相通都会让你发出会心的微笑。长此以往,你就会发现生命的内涵在不断扩大,精神也被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你的人生宽度,你的人生终点可能从此逐渐改变。

做自己喜欢的事,寻找一份能带给你真正乐趣的事情吧。有人说过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我们为什么不能用心去聆听、去感受这个美好的世界呢?雪花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它还能留得清白在人间。人的生命本就是一个奇迹。在我们漫漫人生之路上,没有什么会比全心全意、百分百投入更动人的事情了。无论是谁,只要在你的内心带领下,找到这样一件事情并且始终如一做下去,生命之花都会因此而炫烂多彩。我想,这就是人生的乐趣吧。

【篇五:最美的行囊】

想去看尽人世繁华和云卷云舒,想去体会最美的故事最真挚的情感。

——题记

无论什么时候,我喜欢背一个包,里面装一本书。有一本书在身边,总是觉得踏实许多。

杨绛写了这样一本书,淋漓尽致地描述一个家庭的欢乐与悲伤。她不卑不亢地倾诉她的感情。她对家庭的感情只是充分体现在这些家庭琐事中。亲人的离开,没有打倒她。她没有正式的告别他们,只是快乐而坚强的生活着。她坚定地选择了——淡漠平然。记得寻梦环游记告诉我们,一个人逝去,但灵魂还在而,灵魂,是由亲朋好友的思念组成的,没有了思念,灵魂就会渐渐消散。我坚信天底下是有灵魂存在的,因为思念不会消失并且是人生中最美的行囊。

行走,行走。在杨绛一生的旅途中,快乐、忧虑,与那些鲜为人知的悲欢离合,是她全部值得珍惜的行囊。那份独有的坚强,是她最美的行囊,一直在闪闪发光。杨绛那份豁达、乐观、洒脱,一直感染我们。

书中会写下别人的记忆,教会你成长,教会你爱,不吝啬阳光,从不抱怨风暴。

回首我的青春,我的岁月,短暂的十几年,却也是充实的人生。生活就是一场旅行,在这旅途中,有过争吵、失望。其中的走走停停,遇见的人,走过的桥,望过的天;或许盛大,或许精致,或许平淡,无论如何,都是最珍贵的宝藏。渐渐明白,旅途上的风风雨雨,其实都可以抵抗。只是有些人选择畏缩,有些人选择了坚强面对罢了。我透彻地从书中看到那么美的行囊,终于决定背起最美的行囊行走在人生的旅途中……

合上书,闭上眼,总觉得心情如蓝天一般,清澈如洗。

我总是喜欢背上一本书,那是最美的行囊。

【篇六:师生情】

教师之心严谨无私化作春泥养育万物,

学生之情感激不已好似鲜花无言铭记。

——题记

不是冷酷的冬,也不是炎热的夏,而是温暖舒畅的春。似明媚的阳光,遍野照耀;似和煦的清风,缕缕安柔。您慷慨激昂,您妙语连珠,您的课堂是充满生机的地方。生字词语,散文诗篇,名著小说,无一不在您的点教下散发光芒。您用粉笔书写着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您用心脏诠释着老师的骄傲……或是因为形式的新颖,或是因为知识的透彻,您的语文课总是让我感受到一份独特的味道。最深刻的记忆便是那节公开课,课堂的结尾让我久久铭记。您细心全面地分析着“老王”的为人和“杨绛”的为人,板书的最后一笔是一个圆润的爱心,里面穿插的是“善良”,是“尊重”,是“悲悯”,是“自省”。您告诉我们“董卿曾说,阅读能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自省精神也具有同样的作用。杨绛的自省精神让她更有悲悯之心,以善良体察善良,以善良回报善良……”仅是这样短短的八个汉字,您却能够描绘出独到的感受,而那之中饱含的是您对五十三位学生远大而又美好的希望!回头遥忆,一日复一日,每节语文课上总有您持书的身影,总有您娓娓道来的心灵道理。当然,也正是因为您新颖的教学,因为您朴素而富有深度的言辞,让我觉得您是一位独特的老师,让我们渐渐懂得如何做人,如何成长……

您的称呼如香茶,暖透了我们的心胸,每当我轻轻念起它,那幕场景总是回荡于心——演讲比赛前夕,您每天辛勤的和我一起排练,每一个句子,每一个动作,您无不亲自示范,每当我出现差错时,您眯眯眼,示意我重新再来;每当我灰心时,您点点头,给予我些许力量。上台之前您递给我一杯热水,水温是那样的暖,那样的暖……仿佛驱赶了所有的慌张。正是因为您的鼓励,让我敢于抬起头,露出微笑,告诉自己不能放弃,因为,我背后承载的是大家的期望!

记,那年长街春意正浓,宛如豆蔻枝头温柔的旧梦,红叶的信笺情意绵长,愿化作轻盈的梦,跟随你的足迹,挽住一切的言语,诉说独家的记忆。

妙语仁心,含辛茹苦,

逐梦路上,伴我同行,

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

难忘师心,感恩有您!

【篇七:关于杨绛的作文】

自她之后,世上再无人能担得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这一声誉。——题记

她是一代才女,出身于开明的书香门第,自小父亲对她的教诲不多,只仅有三条:不虚假做人,不做高官,从心而行。这三条教诲伴她度过105年的乱世岁月,但她在乱世中仍那么宠辱不惊,淡然优雅,活出自己的风采。她的灵魂散发着优雅的书香,她的骨肉流露着细腻的才情。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是钟书与世人给她的声誉。她的贤惠静雅,满腹诗书是在畅游书海后内心深处的沉淀与思考,正是这样的阅读,成就了这个娴静的她。一辈子她历尽沧桑,唯有书籍在她欣喜时、悲痛时、无奈时一直陪伴着她,支撑着她,坚强无畏地走在人生的路上,淡然世俗的不公与挫折,这是多么高尚的境界。

“与君相识,犹如故人”这是她与钟书的爱情,千万人之中,得以有一双梁祝,也许,这杨绛与钟书就是千万人之中少有的幸运,他们的爱情,经得起风花雪月与大风大浪,也耐得住平平淡淡,柴米油盐。她为了钟书,甘做“灶下婢”;钟书为了她,情愿放弃学业,是怎样的爱情可以支撑起他们的幸福与担当,两个人的相伴,互相支持着,鼓励着。他们一路走来,异地时书信往来,你侬我侬;同地时互相帮衬,相敬如宾。钟书说:“她满足了我对爱人的一切要求,既是我的情人,又是我的同学、挚友。”无数岁月里,他们的意志与性情将挫折苦难化为情意与惊喜,风尘中,他们的信任与尊重,理解与包容化为一缕缕暖阳射入心间,化为一阵阵春风吹拂心田,这是世人所向的爱情。他们是爱情的标杆,矗立在这世间。

她笑对浮生,跋涉世间,淡然如菊,安之若素。她曾在散文集中写道“我与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她保持自己内心的自由与平静,她跨越世纪的人生十分精彩,她对生活的态度一丝一毫的渗人她的文字中,令人不禁感慨,她是乱世中的温柔的慰藉!她在岁月中,失去的只是年龄、稚嫩与容颜,不老的是她的优雅与人格的魅力,她总是一如既往的柔和淡雅,独立在岁月的倒影之中,给予人们温暖与力量。她好似一坛陈酒,浓厚朴实,历久弥香,在岁月的打磨洗涤下留芳万年。86岁高龄失去了爱女钱媛,87岁高龄又失去钟书,她一人又耐住万般凄凉孤寂,寻找昔时《我们仨》的温暖与美好。纵使她已逝去,她灵魂的深情优雅,淡然清朗依旧在岁月的更替中流淌,岁月风尘依旧难掩她的风华,她在世间万物的轮回中生生不息!

【篇八:大师人情】

闲时读书,书读多了,偶然有这样一个奇妙的发现。

那些大师笔下有最有意思的人情,大杂院里大家搬着板凳围在树下谈天,小胡同里清晨便有人嚷着嗓子问早……这些相处的细节,朴质到偶有一天你打开书页,会觉得是大师们窥探了你的生活。这些大师无疑是最通人情的生活家。

但在现实中,这些大师很多都会给人留下不通人情的印象。闭门谢客者有之,孤僻乖张者有之,更有夸张的,离群索居,避免和太多的人交流接触。

那么,这些大师究竟通不通人情?

我认为这里的人情不是同一种人情。

大师笔下充满烟火气息的人情,是小说家的素养。左拉曾经说:“小说家就是用冷峻的眼光观察每一个时代。”他们必须去观察,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文学作品是一个时代的反映。他们需要用手中的笔去记录和描写人情——人们的生活状态,交往方式,甚至是衣食住行,然后通过所写的个体或者群体去反映时代。

而生活中相处的人情是小我之间的日常交往。写作者大多需要安静的生活状态,喧闹的环境使人浮躁,而安静促成理智和思考。梭罗隐居乡村数年,才写成了著名的哲学散文集《瓦尔登湖》。我们可以认为,是安静成就了他的理智之语。

显然,能成为大师者,需要知人情而远离人情。

杨绛和先生钱钟书,大门上常年贴有字条“谢绝拜访”,甚至连逢年过节都不破例。有好友劝她不要过分严苛,该通的人情还是要通的。她确实通,通在了别处。他把目光放在了底层的群众身上,踩着老旧的人力三轮车给她送鸡蛋的老王,一辈子没离开过所守的三亩农地的农妇。她说:“世态人情,比清风明月更饶有滋味,可当书读,可作戏看。”

杨绛把此人情与彼人情分得很开。繁杂琐碎的人情交往客气而疏离,虚伪奉承的笑脸只是浪费力气。她关注的,是世态人情,是贫寒人的相互接济,是苦中求乐的八卦闲聊,是村妇摇不停的蒲扇,是早餐店里的尘世烟火。

大师们体察的是世态人情,摒弃的是琐碎的人情交往。如此,才能体悟真正的世间众生千百相。

【篇九:严肃对待文学】

朱自清在《文学的严肃性》中说:“那些消遣形式的文学,他们的态度,不论对文学,对人生都是消遣的,而新文学必须以“严肃性”作为第一概念。”文学真人秀,无疑成为消遗形式的文学。我们应严肃对待文学,让文学回归内敛的本心,才能创作出温暖人心的文字。

对于《文学英雄》这档节目,它的确提高了人们对文学的关注度,但也仅仅是关注而己。而真正的文学创作,需要人们对文学发自内心的热爱,这样才能持之以恒进行创作。而且文学创作源于生活,是一朵盛开在思考“田野”的花。

文学创作,是发自内心的纯净热爱,是作家空灵的内心发出的清脆吟唱。

钱钟书和杨绛先生,这对中国文坛伉俪,一生寂寞书相伴,红袖添香。他们拒名利于千里,默默相守内心的文学高地。因为对文学的热爱,面对媒体的到来,他们总是寒暄几句便掩门。杨绛曾言:“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才是文学创作的至高境界。”这种热爱,支撑着他们创作文学的内心。即便面对钱钟书和女儿的离世,杨绛先生用饱含真情的笔尖抒写着《我们仨》的动人文字。这样的文学,是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

反观《文学英雄》,虽然请来了著名的作家参与节目,但为了娱乐大众和博得收视率,大多数文字被套上“秀”的枷锁,成为无病呻吟的词藻堆砌。没有热爱与真挚的感情,文学便缺少了“人性”的精华,只剩下干瘪的外壳。这样的文学是不能引起读者共鸣的。

文学创作,是对生活的一次次探索和体验所积淀下来的,是作家一次次修改中认真地思考的过程。

海明威,这位迷惘时代的作家,面对生活的困境,他从不屈服,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在他完成《老人与海》的创作过程中,他修改了200多遍,使这部长篇小说变成中篇小说才最终定稿。精简后的小说突显了老人与鲨鱼抗争时不屈的精神,展现了老人的心理过程。小说中的老人,就如现实生活中的海明威,不愿被打败,哪怕遍体鳞伤,也要向生活回以坚毅的内心。这样的文学,源自生活,是作家思维碰撞的结晶。

而文学真人秀,以娱乐的形式创作,变成导演精心策划的写作比赛,是脱离生活的荧屏表演。那些看似信手拈来的文句,却没有经过大脑认真地思考与锤炼,成为卖弄技巧的“华丽”段子,实在称不上真正的文学。

曹雪芹在写完《红楼梦》后言:“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可见文学创作是一个严肃漫长的过程,但那些真正的作家都出于满腔热爱坚持了下来。村上春树多年坚持长跑与文学创作,他相信长跑中贴近生活的场景能带给文学持之以恒的生命力;沈从文先生热爱湘西那一方净土,他笔下的《边城》无不是对淳朴人性的思索;三毛坚守在荒芜的撒哈拉,用多年的岁月抒写绝美的流浪文学。

严肃的态度其实就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探索。而失去严肃性的文学真人秀,终究只是一场娱乐秀。只有严肃对待文学,凭借那些温情的文字,才能真正传播文学之美。

【篇十:美丽的相遇】

当牛郎与织女在湖畔相逢,那双眸的对视凝望便铸下一段世间美丽的相遇,这便是爱情的模样。

世间的每一次相遇都注定了他们不凡的人生,一如那双对视的眼眸,相遇成永恒。

美丽的相遇,使两人等待一生,相思成疾,唯有那棵红豆树成为了这美丽相遇的见证。

一千四百多年前,萧朗与慧娘的相遇使他们明知错了,也宁愿一路错下去。身为昭明太子的萧统初遇慧娘,便一见钟情,可因身份地位过于悬殊,萧统无力回天,只得含恨归朝。无奈慧娘相思成疾,日日苦念,陪伴她的只有萧统亲手种下的那株红豆树。几百年后,虽然二人早已离世,但那株红豆树却将这次美丽的相遇穿越时空带至眼前。“红豆生南国,看来发几枝”正是后人对这次相遇的美丽做出的最不凡的解读。

美丽的相遇,使两人守护一生,没有太多“我爱你”只有“我习惯有你”。当杨绛与钱钟书相遇,便注定了两人互相守候。美丽的相遇使杨绛离开学校陪伴钱钟书去英留学;美丽的相遇,使两人不离不弃,相依相靠;美丽的相遇,使钱钟书在早晨悄然从床上爬起为杨绛准备早餐。

这美丽的相遇,使两人在清华门口相遇时就默默的为对方许下一个永远不离不弃,相依相靠的承诺。

美丽的相遇,使林黛玉与贾宝玉一眼万年。黛玉的爱情是纯粹的,从第一次相遇便爱上了宝玉,从此两人彼此守候,即使前方的道路一路坎坷,也不会阻挠他们的脚步。

这相遇注定了两个人用一生来守候,使林黛玉有了“你只管你,你好我便好,你失我自失”内心独白。

刘备与张飞,关羽相遇,便有了桃源三结义的兄弟情义;伯牙与子期的相遇,便有了伯牙摔琴念子期的故事;唐三藏与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相遇,便有了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美丽的相遇,虽不会一定垂名千古,可一定会有那别样的故事,别样的体验。

热门推荐
1月亮离我有多远
2你爱,世界便不再冷漠
3最美的声音
4不长大该多好
5春的声音
6最美城市美容师
7田野的风
8我们班的“调皮鬼”
9税收在我心中
10渐渐地我理解了
11我喜欢的小动物
12青春的色彩
13我们的青春长着风的模样
14我的王国
15生日快乐
16我和妈妈一起上课
17难忘的生日续写
18生命的意义
19楼下的小狗
20我们村的春季
21
22侃侃座位
23沉重的脚步
24一堂难忘的尝瓜课
25我的作文
26这里的风景最动人
27我有个新想法
28感动常在生活美满
29美丽的花园
30我的力量来自对梦想的追逐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