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肝肠寸断的作文

【篇一:晒出我的心头爱】

能让我放在心尖尖上的东西,那一定是我“亲爱的崽崽”——吉他。

它的身材算得上挺拔,棕红色的外套,几根金色的弦从粗到细排列着;但是它的身材却并不匀称,有一个“大腹便便”的啤酒肚,罩了一点金棕色,然而在我眼里却是十分可爱。

俗话说得好“一段旅行的结束,就是另一段旅程的开始。”那时候我正为结束了长达十年的漫漫旅行——扬琴十级而闷闷不乐、心里空空,“吉他”散发着它耀眼的光芒抢夺了我所有的视线。还记得我第一次背着它骑着自行车飞奔回家的时候,清风徐徐,即便是路边汽车扬起的灰尘也遮不住我满眼的笑意……

我拿琴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的,生怕碰坏了这个,弄坏了那个,珍惜的很。我轻轻把它平放在腿上,用光亮剂喷在琴头的两侧,仔仔细细地擦拭着,手指无意间轻轻拂过琴弦,那悦耳、空灵又通透的琴音便在耳畔回响……“吉他”这个乐器果真是怎么弹都好听!

我从最开始的一个音一个音往外蹦到可以顺利弹起音阶,也只用了半天时间。在老师那里上完课,我每天都要练得十分熟练才肯放下。妈妈常常调侃我“要是像每天练琴一样专注努力,你的学习成绩一定可以稳在前五名。”的确。学习和练琴比起来,我对学习的努力程度确实不如练琴的十分之一,我想大概是因为单纯的喜欢和感兴趣吧!

有一段时间最难熬,可以说非常痛苦。那就是——手脱皮,起茧子。

刚刚开始时,左手指尖由于要一直使劲按琴弦儿,每次都有一个深深的印子。粗的琴弦还算好的,细的琴弦就好像要将手给割破一样,久而久之便一直红肿着。拿东西都有一种火辣辣的疼痛感,一点都不敢使劲,抓起来的东西最终就十分完美的如同沙子一般,从我手中悄悄溜走了。即使是这样,我也在坚持练琴,因为我自己知道,要是把手给养回去就再也起不了茧子了,而且还会再肿一次,那得多痛啊!

就这样,我用壮士断腕般的心志练琴,虽说是十指连心,我按琴弦的手指痛得真可以用肝肠寸断来形容了;但当流畅的乐音配上我还算优美悦耳的歌声,真是“此乐何极”!

我是一个喜欢分享的人,我想让身边的朋友都了解我,和我一样喜欢我的心头爱。所以,今天我晒出了我爱的它——吉他。当然,我也很想听听你的心头爱。可不可以分享给我呢?

【篇二:我的“恋人”】

“书卷多情似恋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不知何时起,我便开始谈恋爱,我爱上了书,终日与书不离不弃。

我听到过杜甫的感慨,在茅屋,在雨夜;我看到过紫荆城上空的弯月,落寞时,傍徨时;我嗅到兰亭周边的花香,意境起,思绪飘。这些,都是书馈赠给我的。我欣赏鲁迅犀利的文笔,我敬佩孔子的仁爱,我理解仲永的无奈,那些,都是书告诉我的。

自我遇到我的伴侣之前,我一直被困在一个四面八方好像都没有路可走的迷宫里。我被一团雾气所迷惑,让我觉得书干燥无味,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就像一只只黑色的蚂蚁,会吞噬你的心灵。我一直无法走出迷宫。

不知什么时候,也不知怎么了,四大名著风靡校园,掀起了一场热潮。那时候,几乎每人都有四大名著中的一两本,不爱看书的我就纳闷了:这几本书真有那么好看吗?都好像着了魔一样。难道古人在书上是了魔法?

因为好奇,我在同学那借了一本《红楼梦》。本想随便翻翻,但我却被这本书吸引住了。从那以后,我一有时间就拿起来看。

书被我像珍宝一样细细品味完了。我曾感叹到结局的悲伤:黛玉的抱憾而亡,宝玉的看破红尘,宝钗的夜对孤灯,以及贾府的衰败柳条。其中,令我最感兴趣的,是从小体弱多病的黛玉。诗,是她美丽的灵魂,是她精神的寄托。每当读到她的诗,总有振人肺腑的感觉。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就像是一把尖锐锋利的刀,深深的插进了我的心中,让人有至窒息的幻觉,无形之中像是有谁掐住自己的喉咙,挣脱不了的伤感。记得她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完后像被万箭穿心,肝肠寸断般的阵痛。

从那以后,我与书谈起了恋爱。现在,读书对我来说更多的是一种需要,而不是一种负担。

书,它给我知识;给我力量;给我乐趣。它是我最敬爱的老师,最亲密的伴侣。

【篇三:妈妈作文】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唱着动人的歌曲,让我想起了我的母亲。

几年前,我的父亲因事故早逝,这是多么残忍的事实。那时我才七岁。柔弱的母亲承受了天塌下来般的绝望和无助,承受了肝肠寸断、撕心裂肺的生死离别。

我的母亲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我为有这样的母亲感到自豪。母亲从小就疼我,爱我,自从父亲离开我后,母亲更加把我当作一个“宝贝”,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到我的身上。

曾记得,一个暑假我们村的小朋友都去汉寿补习英语去了,我因为家里筹不到钱,而没有去成,但我打心里挺羡慕他们的。有一天,我就在吃饭时跟妈妈说了,妈妈听后强打着笑脸对我说:“你有这个决心吗?”我然后连忙回答道:“有!”妈妈听后,抚着我的头说:“儿子,妈妈就是炸锅卖铁也要让你读得起书,别的孩子拥有的,你也要拥有,让你爸在九泉之下放心。”我听了既高兴又难过。

从那以后,妈妈就每天辛勤的劳动为我攒钱,她不仅一边为我攒钱,还一边关心我。

记得有一次,妈妈帮邻居家做事,后来邻居发现妈妈没吃早饭,于是,就塞给了妈妈两个苹果。妈妈硬是舍不得吃,悄悄地给我包了回来。我一边吃着苹果,一边心里感到惭愧。妈妈总是这样,把好吃的东西留给我。

还记得有一次,妈妈一大早就去了地里砍菜,碰到买包子的',就买了两个包子,可她却只吃了一个的一半,把剩下的全部都给我带回来了。我吃着包子,想着妈妈的不容易,我流下了两行泪水。

我的母亲为了我至今都没有再嫁,但我从内心里多想我的母亲能找到一份幸福,为了我,也为了这个家。有人说父爱如山,我却觉得母爱如天……

【篇四:思念是一种怪病】

有时候我会忍不住琢磨,思念到底是不是一种怪病呢?最后我找到了答案,我的回答是:一定是的,思念一定是一种极致稀奇的病症,它会让人失去食欲,也会叫人丢了魂魄,尤其是当一个人被思念缠身的时候,那种孤独与悲伤之感,那种无奈与惆怅之情,那种无力与无助之状,简直比生病了还要难受,比死亡还要痛苦。

思念一个人是什么滋味,还是形单影只的时候我一直搞不太懂,而且我以前总以为“茶不思饭不想”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可是真的到了想念一个人的地步时,我忽然觉得就算是用肝肠寸断来形容也不为过。那么思念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呢,在我看来那就是一种挠人心扉的感觉,它让人一会喜一会悲,也让人一时悸动却又会一时心伤,难怪从古至今总有那么多人被相思折磨的白了头,被思念折腾的丢了魂。

最近我读了一首唐代女诗人——鱼玄机的诗,它其中的这两句“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让我感触颇深,那一刻我忽然情不自禁联想到了那滚滚的江水,自然而然心中的思念和悲痛就如同那绵延不绝的江水一般,流也流不尽,说也说不完,怎叫一个愁啊!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思念一个人到了骨子里时,脑海中就会一直浮现他的音容笑貌,不论那人有多么平凡,有多么无情,你就是放不下,也割舍不了,或许这就是喜欢,也许这就叫作相思。当我思念一人时,我总会情不自禁的想要引用一首古诗来附庸风雅一下,因为我感觉无论多少修饰语都难以表达自己当下的心境,唯有那些流传千古的诗词才可以聊以慰藉,让我可以得到一丝丝的满足与欣慰。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一丝的相思怎么能幻化成千丝万缕的愁绪呢?我想无情的人一定会这样问吧,可是相思就是有这样神奇的魔力,我想无情之人大概永远也不明白多情人的烦恼吧……不过当我尝过思念的苦楚之后,当我遭过相思的折磨之后,我还是希望人们可以明白“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的道理,因为这个世界是一个有爱的世界,无论是对亲人的思念,对朋友的思念,还是对爱人的思念,都足以让我们感受到愁,感受到痛,或者感受到欢喜。

【篇五:我的偶像】

你或许听说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诗情画意;你或许吟诵过“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豪情壮志;你或许讴歌过“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平常之心;你或许悲叹过“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肝肠寸断……。但你是否知道,这都是出自一人之手。

他,流芳百世的文人墨客,以清新又不适豪迈的诗风著称于世,可谓家喻户晓。而我,不仅喜欢他的诗,更喜欢的是他美妙的人生,旷达乐观的人生观。

当年的一出“乌台诗案”轰动朝廷,耿直诚实的性格差点把他送上断头台,换做一般人,经历过这样的风波,恐怕再加上万人诽谤,早就郁郁寡欢。而他,轻描淡写,从容自若,一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名垂千古。被贬期间,可以开垦黄州城东的一块坡地,自号“东坡居士”以自勉;也可以在杭州治理西湖筑建苏堤,造福百姓,试问在当今社会,有几人能做到这样?有几人有东坡这样旷达的人生观?

即使最终被贬到海南雷州,他也能置办学堂,他一生不知有多少爱好。可以炼炼“仙丹”;可以信奉佛法修身养性;可以游山玩水,发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慨叹;亦可以尝遍世间美食吟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千古佳句……挫折与名利,在他面前恍若浮云,他的一生即可以说轰轰烈烈,又可以说小桥流水,如清风般掠过他的名字,永远标榜在史册里。

子瞻,旷达乐观,心地善良。命运无法掌控他,他却掌控了命运。这样的人,怎能不令人心生敬佩而又喜爱?放眼如今,我们可以向子瞻学习,止于至善,笑对人生,见贤思齐,这便足够。

【篇六:我与苏轼共赏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题记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曾经的曾经有多少前人无法和想念的人相见,只能向月光诉说那肝肠寸断的思念。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将那千般离愁,万种相思抒发得淋漓尽致……

夜,难眠;心,郁结;神,恍惚。

中秋佳节,月圆人圆,本是一个令人愉悦的日子——我们和家人相聚、饮酒、聊天、赏月。所有人都笑靥如花,喜气洋洋,神州大地,一片欢腾,好不热闹。

然而却有这么一个人——月下孤影伤离愁,独上高楼,独上高楼,把酒嗔说好个秋。世间落寞孤寂之情怕是尽在此处!

忽闻得“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略带些忧伤的声音飘入我耳内,使得我的心灵受到涤荡。我浅笑,爬上了屋顶。

月光下,苏轼举杯对月,似是诉说着对家人无尽的思念。我想到了南唐后主李煜的一首词“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只是此时,月,很圆,很圆。“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苏轼蓦然回首,微有惊讶。“是你?”我点头,坐在他身边,“想念子由了?”苏轼淡淡的“嗯”了一声。“是啊,中秋佳节,人人都可以团圆。唯独我,只能在千里之外向月亮诉说着对子由无尽的想念。”苏轼的思绪似是飘向了远方,我想,那定是千里之外,他和子由共同成长的乐土。

我呡了一小口酒,“这明月如何?”苏轼回神,“明月虽美,给人一种静谧感和朦胧感。只是我们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看到一轮明月。”“你是否想到月亮上住一住?”苏轼摇头。我甚是不解。“为何?”“宫殿虽华美、富丽,只是你高高在上,抵御不住的寒风肆意向你涌来,令你无从招架,高处不胜寒。”

我轻轻一笑,“今夜这月光定会透过窗户照在不眠人身上,我想,这月亮对人们不该有什么怨恨吧?!只是它为什么一定要在人们分离之时月圆呢?”我故意问道苏轼。

“自古以来,人就有分离团圆之时,这月亮也并非都是圆月,它也有阴晴圆缺之时,想要一直和亲人团圆,想要这天空中永远都是一轮圆月,这样的事情在古代都很难做到,更何况是在当下呢?”苏轼望着天上的明月,颇有感慨,略微惆怅的说道。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色如水倾泻,也有着婵娟为我们互传心里的祝福,不是很美好吗?”苏轼侧过脸,略有所悟的看着我,但笑不语。片刻之后,他开口道“我只愿子由可以平平安安啊,健健康康。这样即使我们相隔千里无法相见,却仍旧可以共赏这月下美景。除此之外,我别无所求。”

当即,苏轼书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并留下千古佳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是后人所不知道的是,那里面除了包含他对子由美好的祝愿外,还有他那无处诉说却又肝肠寸断的思念。

多年之后,我仍旧记得苏轼的那句话,“我只愿子由可以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这样,即使我们相隔千里无法相见,却仍旧可以共赏这月下美景,除此之外,我别无所求。”

【篇七:纪念我的外公】

4月4日清明节的前一天,外公永远离开了我,在人生道路上,他的生命划上了休止符。早上,我听到奶奶说外公去世了,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我关上厕所门,嚎啕大哭。我恨老天为什么要让病魔夺走外公的生命。

外公一生勤劳俭朴、乐于助人、德高望重、尊老爱幼。外公的优点很多,他唯一的缺点就是不体恤自己,他总是把痛苦留给自己,把欢乐让给他人,写着写着,我的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外公、外公、无论我怎样声嘶力竭的喊您、叫您、呼唤您,您都再也不会答应我,您永远闭上了您慈祥的眼睛。现在,您我阴阳相隔,这我不想承认但已成现实的事实,让我伤心不已、肝肠寸断。苍天啊!你为什么不长眼睛,让我善良和蔼的外公多活十年,看到我考上大学的风光场面。

外公,您安息吧!我会永远铭记您、怀念您,每年的正月、清明,我都会来看望您;取得好成绩,我一定向您汇报,让您含笑于九泉。

【篇八:曲折中展现自我风采】

如果人生就是一条直线,恐怕也会平淡很多,往往在曲折中才会现出人性之美。

如她。

“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年轻客人的来访,不小心惊扰了她的内心。于是她含羞溜走,却把青梅来嗅;酒酣而散,惊起了白鸥无数。这小小的细节,又出动了她的情思。于是不经觉间,她又吟出''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美句。这是一个怎样灵动的女子!

国破夫死,家财殆尽,这个时候很多人都认为她会倒下去。然而,她并没有向命运低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至今还萦绕在我们的耳畔,震撼灵魂。于是,历史又给了我们一个坚韧顽强忠君爱国的易安。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独自面对着凄风苦雨,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想着心爱的人儿已经远去,此情此景怎会不叫人肝肠寸断?一首《声声慢》催下了多少有情人的眼泪?“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黄花漫漫,赏花人却形只影单。只一首醉花阴就将这无奈唱进了无数寂寞女子的心头;“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预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情相望不得见,心有相思不得诉。不由要人泪满双眸。她的才情,她的细腻,她的多情,无疑是文学史上的一个巅峰!

家财殆尽,而又体弱多病的她无奈之下选择了再嫁,志趣不合后选择了休夫。在那样的一个年代,这是一个怎样的壮举?于是,历史又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敢于冲破封建束缚,敢爱敢恨的易安!

李清照的一生是曲折的,有喜有悲,又悲喜交加。然而我们在她这起伏的一生中读懂了这个奇女子:她灵动,她多情,她才气,她心系家国,她敢爱敢恨

人生没有平坦的大道,曲折起伏之间尽显自我风采!

【篇九:在文化长河中流淌的爱情】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天角地兆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题记

有时看着一对摇摆着雪白雪白的翅膀的飞蝶在花丛中追逐嬉戏,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那个遥远而美丽的传说。在这个缤繁的花季,爱情是个敏感而美好的话题。但是现在的社会赋予它太多的杂质,我愿乘一叶扁舟,穿梭于文化长河,探索那个亘古不变而又神秘的课题。

轻轻地拂去《诗经》陈旧封面上的红尘万丈,一个窈窕灵动的身影浮现在眼帘,她踏着柔和的春晖,微曲细腰,小心翼翼的拔出光泽最鲜艳的那颗彤管,送给身旁的少年。少年轻吟:“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汝之为美,美人之贻。”爱情之花在青春的眼光照耀下越发的纯洁和耀眼。

席慕容曾把少女的情思化为莲的心事广为传颂:我是一朵盛开的夏荷多希望你能看到现在的我风霜还不曾侵蚀秋雨还未滴落青涩的青春已离我远去我已亭亭不忧一不惧正是现在我最美丽的时刻在芬芳的笑靥之后谁人知我莲的心事只是无缘的你不是来得太早就是太迟。“典雅的句子中处处洋溢着思念和无奈。爱情起初只是,也许就是这样迷茫朦胧和思念着彼此的吧,

但是,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也许这一别是十年生死两茫茫的肝肠寸断,亦或是巴山夜雨的无底归期。自古以来,那一园的红豆,从来不乏采颉者。浅唱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人儿该要如何的追忆过去的幸福时光,最终才忍心想自己承认伊人已逝的现实。又又要有多大思念的狂风才能把把百花吹残,换来一地的心碎和焦熬。那一抹凭江楼的红袖,就是最好的举例论证,亦都沉淀在文化的长河中。现在读来,卸下历史的浓妆,依旧丝丝心动。

不过,并不是一牵手就能一辈子。当爱情褪去铅华后,留下的,也许是深渊。《氓》告诫我:“士之耽兮,犹可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脱也。”爱情如果靠的只是一见钟情,只被对方的外表或家世所倾倒,即使我是爱情的门外汉,但是我也敢说,这样的爱情不会长久。曾听过一句话:“爱情只是生活的调味品,而面包才是主食。”面临背叛,和不得不说再见的时候,也要舍得说:“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是一个呐喊公平的声音在文化的上空回响。

雾起时,我就在你的怀里,雾散后,却已是一生,已留下一个不会忘记的背影。也许这才是对爱情的最好憧憬。最终,在文化中流淌的爱情,生生不息。

【篇十:我的高一生活】

往事历历,风雨不蚀。过去的事变成了一本与众不同的书。记载了十六年来的酸甜苦辣以及喜怒哀乐,其间记载我的高一一年生活的纸张让我回味无穷。

中考过后,日子如行云流水般悄然逝去,不知不觉中踏进了高中的大门,就在无法接受现实而又试着慢慢适应时,高一离我而去,成为了历史。现在想起来真是悲喜交加。

回眸过去高一十八班的生活成为我永生难忘的一幕,同学们的拼搏向上,热情开朗无时不在感化着我,让我体会到了生活的乐趣;但美中不足的是我的学习。虽然我付出的很多,但成绩不尽如人意,忽上忽下,弄得我心里整天七上八下的。我向来就是一个注重成绩的人,我不习惯被人甩得很远,这种感觉如同吃了苦胆,但在那段时间,我却忍受了这种感觉。整个人就完全麻木了,毫无上进之心;我仿佛成了一只被困的雄鹰,时刻都在做无用的挣扎。

随着高一下学期的分班,这种局面才有所改善,但我始终没有找回真正的自我。每次的考试成绩好坏对我来说只有三分钟热度,过后毫无催进作用。我觉得当时的自己正在向下坡走去,我想控制这种局势却做不到。直到第二次月考后,我才开始转换方向,回到了地平线,但离“山顶”还很遥远……

一条幽径,曲折迂回中总会激起心旷神怡的向往;一波巨澜,潮起潮落时更能叠出惊心动魄的鸣响;一个故事,遗憾悲惋里才有肝肠寸断的凄凉;一种人生,跌宕困顿中方显惊世骇俗的豪壮……这些足以证明: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而当初的芽,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所以我认为高一一年的消沉、苦闷、失意是助我接下来向山顶攀登的动力。

生命的奖赏在旅途的终点,而非起点的附近。无论接下来要走多少路,经历多少坎坷我都不会放弃,我会一直走下去。我相信: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我肯用心,我一定会到达山顶,完成我人生的最高攀登,为塑造美好明天,为踏入社会打下基础;我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我贯彻我的人生格言:世上没有不可能的事,只有自己不想做的事。

热门推荐
1老哥
2升国旗
3阅读伴我成长
4会买商品的机器人
5用爱织成的毛衣
6读《小飞侠彼得潘》有感
7为何你总与我作对
8时间过得太快
9乔迁之喜
10奇妙的梦
11我爱你美丽的校园
12摇桂花
13我们班的“开心果”
14奔向胜利的日光
15游长隆动物园
16徜徉在爱的长河里
17暑假过生日学生作文
18抓老鼠
19登山记
20童年傻事
21皮皮熊
22碎片化生活
23告别之美
24“酒鬼”爸爸
25在紫玉兰的见证下
26读《亲爱的汉修先生》有感
27我的哥哥
28读书笔记
29和你一起超过的日子
30游青海湖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