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兰州的作文

【篇一:邂逅兰州】

没到兰州之前,我对兰州的了解只是名吃——兰州拉面。虽然名字叫做兰州拉面,全国各地基本都有这种面食,当然,兰州拉面也是我最喜欢吃的早餐。

从来没想过,我会亲自到达兰州去品尝正宗的兰州拉面。暑假我报名了一个青少年素质拓展活动,活动的地点就是兰州。没有抵达兰州之前,听兰州的名字,一个“兰”字总是让我觉得这个城市是一座有着很多奇珍异草,花开朵朵的城市。结果到了兰州以后,却发现想象中的兰州和现实中的兰州相差甚远。

现实的兰州比较干旱,水果蔬菜等新鲜商品比较少,价格也比较昂贵。即使如此,我也被这座城市打动了。这座城市里不像沿海城市那样,树木旺盛,绿化很好。也不似重庆成都那样繁华热闹。但是街头上会看到很多信仰伊斯兰的少数民族同胞。他们的举手之间充满着对自己信仰的万千虔诚。走在这里,像是走在朝圣的路上。

兰州的第二个魅力是坚毅,正是缺水的自然条件给了这座城这样的品质。兰州的郊外,大部分是荒漠,那种寸草不生的地方。有点荒漠上还有模拟埃及的小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给人以别致的感觉。这里的树,深深扎根大地,不知道在缺水的条件下坚强了多少年。

所有的生命在这样艰苦的地方都是格外的执着,这里的美食也好像与这里的风土一致。面食带有嚼劲,辣椒也仿佛比其他地方的更辣感十足。烤面筋的小店很多很多。

这可能才是真正的兰州,一个坚毅又虔诚的城市。

【篇二:美味的兰州拉面】

兰州的拉面,闻名遐迩。这次到兰州,我可算吃到了正宗的兰州拉面。

这家名叫“金城正宗”的马家拉面店里,可谓是“吃货”济济一堂。空气里飘散着阵阵面的香味,耳朵里充斥着喧嚷的人声。

我很好奇这细细长长的拉面是怎么做出来的?所以一进门就去看拉面师傅做拉面了。拉面师傅的手艺真巧啊!只见他先把揉好的面团,搓得又粗又长,然后抛向半空甩两下之后,忽的在桌案上落下,打一下拉成长条,再继续甩、打、拉……一会儿功夫,一根又粗又长的面团,成了许多又细又长的面条。这么好的手艺,着实让我看得又惊又呆。

拉面师傅把拉好的面条丢进了滚烫的牛肉汤里。入了汤,拉面瞬间就像黄色的丝带在汤里翻滚着。起锅了,拉面师傅一勺一勺地放着牛肉,香菜,辣酱……一碗香气扑鼻的拉面转眼上了桌。只见面条金黄透亮,加上香浓的汤,上面漂浮着几片嫩绿的香菜叶,成了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让我垂涎欲滴。

我迫不及待地尝一了口。啊!拉面弹性十足,滑滑的,香香的,真好吃。果真名不虚传!一口气,一碗下肚,我还砸咂嘴,意犹未尽。

听我这么一说,你的口水也都流出来了吧。那就去试试正宗的美味的兰州拉面吧!

【篇三:爷爷的一碗臊子面】

夏夜里的蝉儿“啾啾”的叫个不停,窗外的月光透进屋子里来,轻轻的洒在沙发上。在这美好、平和的日子里,爷爷悠悠地给我讲述他小时候的故事。伴着爷爷略带沙哑的声音,我的思绪仿佛也钻进了爷爷回忆的漩涡里……

1938年,爷爷出生在西北的兰州,那时正是解放前的旧社会,生活条件与现在天差地别。大多数人过得紧衣缩食,一年四季有棉服和单衣穿就算得上富裕人家了。

在这种条件下,饭更是吃不饱,“我小时候的唯一愿望就是能够吃一顿臊子面。”爷爷如此跟我说,而且不仅吃不饱,饭的品种也是十分单一,每天都是清汤寡水,饥饿感永远伴随着那时的人们。

“这种环境下,人们是什么感觉?无助?挫败?他们又是怎样从这险恶的世界与糟糕的环境中挺过来的呢?”我一边思寻着,一边听爷爷诉说。

在上世纪30—40年代,人们生活十分贫穷,没有什么交通工具,老百姓也买不起自行车,所以出行时只能靠步行或畜力。

没有交通工具还能克服,最贫乏的是住房问题,爷爷家的房子是由木头与土胚搭成的,屋顶由椽子修成,在上面铺一层稻草席,之后再往席子上糊上泥巴。

这样的屋顶每逢大雨,泥巴便“哗啦啦”的往下流,滴得满屋子都是泥水,而且屋子矮小狭窄,一家老小挤在屋子里,更是苦不堪言。

听了爷爷的故事,我不禁感叹现在生活的美好。

我出生在70年后2007年的北京,这正是国家飞速发展期。2008年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召开,还在蹒跚学步的我跟随70岁的爷爷一同游览鸟巢,水立方。

在欣赏这盛大赛事开幕式时,我们身边的一切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水平提高,吃饱穿暖不再是基本需求,餐桌上摆满了营养美味的菜品,当然也少不了那一碗熟悉的臊子面。

住房宽敞、明亮,服装舒适美观。不仅是住房,交通也是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高铁,大飞机,缩短了城市之间的距离。

70年前,兰州刚刚开通火车,由兰州到北京需要辗转多地,使用多种交通工具,历时一周才能到达。2019年我由北京到兰州乘坐高铁只需7小时就能抵达。

70年,弹指一挥间,但这70年对于中华民族、对于我们的共和国却是翻天覆地的70年。

爷爷亲身见证了共和国70年的发展,感慨万千,而我通过聆听爷爷讲述旧社会的艰苦日子也深刻体会到这70年的沧海桑田。

我们现在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途上,应当更加珍惜现在幸福安康的生活,为创造更美好的下一个70年而砥砺奋进。

【篇四:从那一刻开始】

人生有太多太多的开始,从那一刻开始,你的人生也许从此改变了。就是转瞬即逝的一个微笑之后,也许你的人生开始丰富多彩,也许改变了你生活的懒惰,但它将是你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

记得那年春节,因为家里有事,家里来了很多的亲戚。可正当要忙的那两天,我出乎意料的生病了,全身水肿,亲戚们劝说爸妈带我去兰州看病。到兰州的当晚,我的病情加重。我的眼睛肿得都快要睁不开了,浑身无力。但我却隐隐约约听到了哭泣的声音,我使出全身的力气翻过身来,看到我的母亲已哭红了眼圈,爸爸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我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到了他们的害怕,我的心开始寒酸。就在这一刻,我深深体会到了父母对我的爱。想起以前总不听父母的话,不好好学习我真的很后悔。我想着从今以后我不但要孝敬父母,更要好好学习。

父母可能是平凡的,平凡得让我们无法在别人面前谈起。

父母可能是普通的,普通得如路边随处可见的小草。

父母可能是清贫的,清贫得让我们不愿在众人面前炫耀。

可是就是这样的父母,在你跌倒的时候,将你扶起;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父母,让你体验着生命的价值,让你度过一个个难关,让你不断成长;就是这样一个父母,在你难受时他们却是无比的伤心难过。而你,感觉到了吗?

父母赋予我们太多太多了。就在那一刻我懂得了爱。为了这份爱,我下定决心,珍惜生命,好好学习。做最完美的自己。

【篇五:家乡的美食】

我的家乡有许多的特产,有一种美食是我们家乡人最喜欢吃的。那种美食叫做面食,面食分很多种,有兰州拉面、饺子、混沌和土豆饼。其中我们青海人最喜欢吃的是兰州拉面和土豆饼,接下来我就向你们介绍这两种食物。

我家乡的兰州拉面是十分美味的。首先先和面,拉面必须有一毫米细,再把它放到刚烧开的水里泡五分钟,把它盛到大碗里,盛几大勺汤,放一些牛肉或羊肉和芹菜。拉面都会放一些醋和辣椒,因为那样吃起来才会有一种酸辣的感觉,所以我们家乡的人最爱吃拉面。比如:在我很小的时候,有一次,我爷爷连续吃了五大碗兰州拉面。

土豆饼也是我们家乡的特产,当我第一次吃到土豆饼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一定是我们家乡的特产。先把五六个土豆放在水里,把上面脏的地方洗干净,再把它们磨得跟水一样,然后再盛一勺半给盛到锅里炸,再把它们铺平,把锅盖盖上,过了几分钟,再打开锅盖,把它翻一个面,再过几分钟,把它从锅里取出来,再把它们切成一条条的。它也跟兰州拉面一样,也可以放错和辣椒。

这两样就是我们家乡的特产,也可以叫做美食,我们家乡的人特爱吃这两样美食,有机会你也可以来尝尝我们家乡的美食。

【篇六:年味儿】

春节已经过去了,可那浓浓的年味儿却如袅袅余烟,经久不散,令人回味。

这次春节是在兰州过的。与南方风俗不同,北方的年味儿充满着一股狂野的味道。

从除夕到十五,兰州的夜晚可真是灯火辉煌,其实,往年也办灯会的,不知怎的,也许因为是龙年吧,今年的灯会格外热闹。

一路上,仿佛进入了一个灯的童话世界,这里的树都被赋予了缤纷的色彩:神秘的蓝、高贵的紫、浪漫的粉、冷艳的银……连树梢上也如流苏般灵动。

这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两条“龙”灯。为什么用“条”而不用“盏”呢?大概是因为它太低了,我们开着车,从街头到街尾,才从这条龙旁驶过。

这条龙是用瓷器拼凑成的,这些瓷器都可以说是废物利用了:碗、碟、勺……只要是旧的,破损的白瓷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它们的身影,它们都成了龙的一部分。这可真是给兰州的环保事业领了一个好头,当然,更让我深有感触的是这些手工业者的高超技艺:八百米的长度,龙首的傲,龙尾的力,龙爪的劲……龙的精气神都那么恰到好处,不仅形似,而且神似。看着它通身的洁白,马黑的眼,长开的嘴,抖动的须,我仿佛听到了它的呐喊。

另一条龙是盘旋着的,立在东方红广场的中央,首动、尾动、身不动,背脊以青色为主,镶着金黄的鳞片,乌黑的眼睛在光的照耀下格外地亮,还一眨一眨的!

一路上走着、笑着、闹着,忽然听到咿咿呀呀的吼声,看来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十里街。这里是北方各种特色演出的聚集地:舞狮的,打腰鼓的,打太平鼓的,吼秦腔的……

远远望去,一片黑压压的人群,不时爆发出一阵阵喝彩,不用看就知道,这里是秦腔的专场。粗犷的吼声,再带些把式,又把我们带到了那黄土高坡上:拉着一头牛,穿着白色马褂,头戴白色汗巾,光着脚走在黄土地上,甩着手里的鞭子,属于北方人特殊的声音回荡在高原上……

我虽然听不懂,但看台下的人陶醉其中,不自觉地跟着一起吼着,台上台下一片吼着,便让我真正懂得什么是“北方”。

还有那振慑人心的太平鼓,从街头敲打着街尾,有的人兴头上来了,也跟着耍两把,真是热闹极了!

新的一天已经来临,可兰州的夜空还是那么明亮:

吼声鼓声欢笑声,声声悦耳;

喜事乐事热闹事,事事开心!

【篇七:难忘的夜宵】

夜半,忽然念想着吃面。

不是鲜香的阳春面,不是家常的鸡蛋面,也不是特色的老北京炸酱面,而是那来自于遥远草原的兰州拉面。

坐在椅子上,我一边饿着肚子,一边回想兰州拉面的样子与故事。不同于排档上那些每换一家味道就有些不同的面条,兰州拉面门店遍布全国,但味道始终如一,每一碗拉面在点单之前都只是个面团,下单之后,手艺高超的师傅当场将面团拉制成细长的面条,入锅蒸煮,熟后倒入碗内,撒上剁碎的香菜、葱与牛肉,端上餐桌,实为一味好面,不会愧对于当年创始人留下的“一清、二白、三红、四绿”(汤要清、面要白、油要红、香菜和葱要够鲜绿)的规矩。

突然,母亲破门而入,说父亲打了电话过来,问我要不要吃夜宵。我正浮想联翩呢,碰上这么个能把愿望变成现实的机会,自然不会放过,不假思索地要父亲带碗兰州拉面。

窗外的大雨越下越大,雨点越来越密集,到了最后,已经不像在下雨了,反倒像一位煮面的老师傅在往地上倒汤。

当老师傅倒完汤的时候,离开始下雨不过几分钟,夏天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父亲也在此时回来了,身上还有些雨滴,看来他的车上并没有伞。他什么话也没说,把面放在桌子上,一次性的碗与木制的桌子摩擦,发出“扒”的一声,然后,点上一支烟,又急匆匆地走了出去,像一个不认识我的外卖小哥——不对,按年龄算,应该叫他外卖大爷了。

我这样想着,打开了装着拉面的塑料袋,看见一碗并没有沾上雨滴的、热腾腾的、加了额外的蛋和肉的兰州拉面……

【篇八:人在,桥在】

“位看三月桃花冰,冰泮河桥柳色草。”这首诗中的桥便是黄河浮桥。所谓降龙锁蛟,这桥沟通了黄河两岸人们的往来,无愧于“天下黄河第一桥。”

有桥的地方便有人。

人们在黄河边,依河而居,这纵横黄河的船桥为人们提供了交通便利。桥在,人也傍水而居,连起了黄河两岸人民的生活之桥。

这桥在清朝时期进行了改建,变成了一座横贯两头的铁桥。“黄启炎传,铁汉秦章光陇板;河清海晏,桥虹耀彩卫金城。”铁桥用自己钢铁的脊骨,重新担起了通达黄河的重任。

人在,桥在。由浮桥变成铁桥,人们也由盛唐安乐转为清朝国耻的境地,肩负着越来越重的职责。

辛亥革命的炮声打响,这座铁桥改名成了“中山桥”。解放战火燃到这里,换了名,人也冲破了思想的牢笼。桥见证了封建王朝的没落,目睹了封建思想的褪色。

到了抗战时期,中山桥成为了苏联援助中国物资的必经之地。更成了中国抗战物资后援队的支柱。它不再只是为了沟通两地而设的交通枢纽,更是抗战后备力量的集中营。

桥在,人在,桥为人提供了便利的交通,人对抗战胜利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桥默默凝视着,威风凛凛,绚丽壮观,俨然东方的守卫,以其凝眸,征服东方大地。

桥在国共内战时期受到了重创。据安老先生回忆,一开始,敌人的子弹打在大桥的铁皮上,留下了千千万万的坑洼,桥依然挺立。在炮弹的轰炸下,桥最终难逃坍塌的命运,但他的脊梁依然屹立,残破而不颓唐,就像这解放区的人民,是炮火击不倒的。红旗插在白塔山顶,扶眉之战,兰州解放,桥注视着这红色的胜利。

桥在,人在。中山桥虽然塌败却不颓唐,就像这儿的人,虽有失策却能力挽狂潮。

俗语有云“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虽然解放后,中山桥能起到的交通枢纽作用没那么显著,但依旧有许多人希望可以重修铁桥。

人在,桥在。石勇鹏带领他的团队早早开启了重修铁桥的计划,兰州大学的学生们,同心协力,筑桥,也筑梦。

筑了桥,人便在,那抗日英雄的品质仍在,解放战士报效民众的决心仍在。如这桥,在筑梦的青年学生中也筑起了桥的梦。铁骨铮铮,重修的他倒像是个久病初愈但无所畏惧的战士。

桥与人。这桥是历史的见证,镌刻了兰州古往今来的历史变迁,也展示了兰州人民灿烂的历史文化。它屹立于黄河之上,傲然正如兰州英雄,牵动了人民的喜怒哀乐,也牵动了兰州的盛衰兴落。

【篇九:印象深刻的一次出游】

跋涉于山川之间,平息心灵之怨愤;行走于江河之畔,感受心胸之浩然。在游山玩水流连忘返之余,放松身心,收获成长。但今年暑假的出游却与众不同,它一直闪灼在我的记忆中,令我印象深刻,也在我心中刻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

今年暑假,我们一家去甘肃游玩。穿过甘南的高地草原,蓝天白云,一望无际。沿路旌旗迎风招展,一片青葱翠绿,绵延千里。转眼间,却又来到“思路山水名城,西部黄河之都”——金城兰州。行走在兰州街道上,名声远扬的拉面飘香吸引着我。点上一碗拉面,听着服务员热情自豪地讲述着拉面的历史,看着当地人满脸的笑容,品着鲜美的羊汤,享受着自然而又热闹的气氛。正回味着拉面之美时,我又不知不觉地走到了黄河岸边。江中急流似箭回旋着阵阵波浪,清澈的江水倒映着两岸的景物。真不愧是西部黄河之都!兰州之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离开兰州,来到了古往今来美名远扬的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敦煌。我先来到了极富盛名的鸣沙山,而令我瞠目结舌的是:在这样一个满眼黄沙,随时都有可能被移为平地的沙山周围却还有一汪清泉——月牙泉。望着倒映着黄沙,清澈见底的泉水,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再艰难的环境,只要你肯存活,有毅力去坚持,你都能创造奇迹,活出自己的美丽。绕过鸣沙山,便来到了以壁画著称的莫高窟。肃穆的佛影、飘舞的飞天,神秘庄严的气氛,令人屏息敛声。画面中部一个绿波浩渺的宝池,雕栏环饰,各色莲花盛开。佛和菩萨坐于莲花之上,面目慈祥;池中童子嬉戏玩耍。宝池上端,碧空晴朗,彩云缭绕,天花乱坠。宝池下方,乐师演奏着各种乐器,舞伎宝冠罗裙,跳起西域的胡舞。整幅壁画呈现出一派欢乐、祥和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景象。莫高窟壁画技艺的精湛令我称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上从敦煌出发的列车,继续北上。一路上,无不是黑色或黄褐色的石头和黄沙。我穿过了王昌龄的“汉时关”,感受了王维笔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凉之美,漫天黄沙尽是戈壁,给了我心灵一种苍茫之感。不知不觉中,我已来到了“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旁。我看着眼前这伤痕累累,快被黄沙吞没的汉长城的残垣断壁时,不免有所伤感,不禁感受到了王昌龄写下“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无奈。但如今,一带一路的兴起,又让我看到了恢复往日无比辉煌,重现楼兰的希望。茫茫戈壁的苍凉之美,令我难以忘怀。

出游中,我品尝了舌尖上的甘肃,曾扑入黄河母亲的怀抱,了解了永不湮灭的灿烂文化,接触了当地人民的热情,体会了边塞诗人寥寥数语的无奈,看到了曾经的繁华。旅行是心灵的阅读。这次出游让我增长了见识,让我的心灵得到了升华。它将永远作为一道珍贵的印记深深地刻在我心中,永远无法磨灭。

【篇十:又是一年中秋节】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到了。从前几天起,我就一直期盼着中秋节的到来,可谁知,今年的中秋节却不同于以往。

白天,没什么事,只是有几户人家放了一些鞭炮。到了晚上,我和爸爸一起爷爷奶奶家吃饭。

本想着,这是一个团圆的节日,不想,在昨天下午,妈妈刚从原平离开去兰州学习了。因此,家里不像以往的中秋节那样合家团圆,欢聚一堂。好在饭菜和以前相比一样丰盛。桌上有骨头、鱼、炒菜、凉菜,要什么有什么。我看到这些,忍不住拿起了筷子,夹起食物,大快朵颐地吃起来。只是不知道,此时此刻,远在北京的叔叔,刚到兰州的妈妈,是否也在吃着香喷喷的饭菜呢?

过了二十分钟,我们吃完了饭,就走到院子里。我环视四周,也没有看见那玉盘状的月亮,不由地又一次想到了外地的叔叔和妈妈。古人曾说,明月何时照我还?而此刻,失去了月亮,也就失去了许多。

我打开手机,查看天气,才知道,他们所在的地方天气居然也不好。也就是说,此刻,他们也看不到月亮。我没有中秋独自在外面的经历,不过,凭我的想象,假如有那么一天,也一定很想回到家乡,更何况,这还是一个无月的中秋节。

晚上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给妈妈打电话,结果让我吃惊:“火车晚点了,刚到兰州车站。”想着妈妈孤身一人,独在漆黑的异乡,我的泪止不住地流下来了。

也不知道,哪一年的八月十五才能像以前那样,一家子团圆在一起呢?

热门推荐
1寒假趣事作文
2实用的中考满分作文
3爬江郎山作文
4情感类作文
5有意义的春节作文
6军训标兵发言稿
7假期泰山游记作文
8最新竞选班长演讲稿
9积累的作文
10教师节作文
11思念家乡的作文
12暑假游威海作文
13新学期畅想作文
14绿豆芽的观察日记
15写给叛逆期儿子不爱学习的一封信
16读书的议论文
17一件有意义的事的作文
18秋天来了作文
19五一劳动节作文
20品位书香,迎奥运作文
21有意义的春节作文
22爬江郎山作文
23我喜欢的小动物
24中考满分作文
25我熟悉的一个人写人作文
26生命是平等的议论文
27教师节作文
28开学致家长一封信
29如何写旅游作文
30写对话童话的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