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红头船的作文

【篇一:美丽的樟林古港】

我的家乡在汕头,那里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樟林古港。

樟林古港的景色非常美,每次我回家乡,都要去古港走一走。一进正门,就有一艘巨大的红头船停在溪上,为什么叫红头船呢?因为这艘船的船头涂有鲜艳的大红色,因此得名。樟林古港还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之一,以前华侨回乡探亲和做生意都要在这港口乘坐红头船。

船的对面有一个宽阔的广场,每到晚上,红头船的灯光亮了起来,广场也跟着热闹起来了。小孩子在快乐地奔跑着,大人也跟着音乐跳起广场舞。船的下面有一条溪流,溪流弯弯曲曲的,一直通往出海口。沿着小溪走进去,两旁高大的玉兰树散发着玉兰花的清香。再往前走去,有一个巨大的人工湖,湖水清澈见底,一眼就能看到水底黑白的鹅卵石,鱼儿在卵石间游来游去。湖的周围是家乡有名的小食街。每间店铺都装修的很有潮汕特色,很多游客来这儿旅游都会去尝一尝这些特色美食,吃完还会带点手信回去给亲朋好友尝尝。

樟林古港的景色非常美,如果你去了,一定会流连忘返的。

【篇二:阅读,让城市更精彩】

我,一个纯粹的汕头人,我爱这个生我哺育我的地方——“汕头”,她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北回归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素有“岭东门户,华南要冲”的美誉。

身为汕头的一员,是我终身的荣幸,因为她为我们的生长等太多方面付出毕生的心血。对于一个人来说,虽然物质生活的稳定固然重要,但是是否拥有文化知识的富足,才是衡量一座城市幸福指数高低的体现,这一点,汕头人们用最好的努力作着诠释,用知识阅读生活展示着汕头人的风采。

阅读,是因为对知识的追求,丘成桐成为菲尔兹奖和克雷福德数学奖获得者。

阅读,是因为对知识的渴望,张明汉成为中国核电事业的奠基人。

阅读,是国为对知识的向往,蔡楚生编导了轰动中外的《渔光曲》和《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电影。

阅读,是因为对知识的倾慕,马化腾成为腾讯创始人,成为QQ之父。

太多太多的汕头人,用他们对知识,对阅读的执着,换来的是汕头的好风尚,我的梦想如同他们一样,怀揣着对故乡深沉的爱,用自已的文化与智慧,灌溉着汕头这个蓬勃的生命,而我们目前力所能及的,就是阅读更多的书籍,汲取更多的知识养分。

书是灯,阅读照亮了前进的路;书是桥,阅读接通了彼此的岸;书是帆,阅读推动了人生的帆,正是因为这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并宣布以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精神素养的提高,汕头市内一个个图书馆,一个个文化馆,一个个博物馆已广泛分布于我们身边;一次次组织资助贫困学子,一次次华侨回乡兴建学校,一次次的公益宣传活动。使人们更坚定用阅读改变命运的信念,汕头以优异的成绩施行了中央政府提出的“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的“知识工程”。

书香,是宁寂森林的幽香;是浓厚绿茶的茗香;是热忱故土的情香。让我们以阅读为行动,对这红头船故乡以最真挚的报答,只要我们为之而付出努力,春天的大门必将由我们叩开,美丽幸福书香汕头必将由我们建设。

【篇三:潮涌不止,生命不息】

坐在去往航拍地点的车上,望向车窗外,看着拥堵的马路,心里不禁吐槽道:“汕头,还真是落后啊。”经过二十多分钟的车程,我们一行人来到了礐石。

一下车,便迎来了阵阵强风。还好,阳光,没有想象中的毒辣啊。并未久等,航拍开始了。由于对航拍不了解,先操纵的同学显得有些紧张。伴随着如同大号苍蝇发出的嗡嗡声,航拍机升起了。经过一个又一个的同学,终于轮到我操作了。

大姆指轻轻往前一推,航拍机就上升了。一推一移,左手控制着高度,右手掌握着方向,航拍机向着远方越飞越远,如同一个逐渐变小的黑点。终于,我看不见它了。只能借助链接着摄像头的平板。突然,我发现我正用着一个从来没用过的角度看着这个我成长的地方。在屏幕中,我体验到了俯瞰汕头的感受。虽然只是汕头的一角,但我仍被震惊到了。一江之隔,这头青山绿树,那头是高楼建筑,江上停留着几艘船只。阳光照耀在江水上,些许地方反射着刺眼的光芒。

在这咸水与淡水的交汇处,大海被“明灭可见”的雾气所环绕。大海深处,我仿佛看到了一批潮汕儿女正坐在红头船上,带着家人做的甜粿,在海洋上漂泊。船只伴随着阵阵海浪,有节奏地摇晃着。离开家乡,船上的潮人沉默着,幻想着早日能够归乡。船长的声音打破了沉默“前面就是乌水了。”只见船只驶入一片黑水沟,紧接着便是剧烈的摇晃,船上的货物东倒西歪,向着船只倾斜的方向移动着。终于过了这黑水沟,船长露出笑容,对着船上的人说“现在我们是‘溜过乌水’了。”

时间到了,要换人了,我把手中的遥控器交给下一位同学,心中却是久久不能平静。是了,红头船时代的我们就有了搏击大海的勇气,如今又怎能遗失?我走到树阴出纳凉,阳光下斑驳的树影让我走入了时空的隧道。记得小时候,奶奶曾告诉我,“汕头可是很厉害的,当年的汕头,‘四永一升平,四安一镇邦’就是最繁华的地方,汕头可是被称为百年商埠的。”老人家脸上的自豪至今清晰地在我脑海中浮现。

也许如今的汕头不如以前那样繁华,甚至被调侃成“经济特困区”。但潮人没有放弃,海洋环境的磨练,造就了我们吃苦耐劳,艰难创业,不怕竞争的性格,这也就是潮人精神。

潮涌不止,生命不息!

【篇四:徐闻菠萝的海】

阳春三月,菠萝成熟了。我跟随着香气慢慢地走向菠萝地,不到一会儿,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菠萝地。这片菠萝地像起伏的大海,每一颗菠萝像微笑的浪花。凝望着这片菠萝地,看着黄灿灿的菠萝,心思飞到了很远很远的年代……

倪国良,广东省种植菠萝第一人。1921年逃难到新加坡,1926年带着200株“番麻”的种苗,从新加坡启程,坐红头船回到家乡。他回到家乡后找到一块肥沃、阳光充足的土地种下了这些种苗。经过努力,他种出来的菠萝果肉深黄,软硬适中稍嫩,酸爽中还带着清甜。

从1921年到2019年,菠萝在徐闻种植的历史将近100年了。在这段时间里,徐闻人民不断地改良品种,不断地扩大种植面积,那200株的菠萝苗长成了一片菠萝的海。在将近100年的时间里,我们经历过挫折,经历过价格低贱伤农的低迷,经历过看不到未来的迷茫,但我们都走过来了。这是坚强的菠萝,这是充满梦想的菠萝。

凝望这片菠萝的海,我的心里充满了感动,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我相信,我们的菠萝会走得更远,菠萝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篇五:千年古榕千年情】

常听妈妈说:“东里是红头船的故乡,是个有故事的地方。”这次,我们游学营在T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红头船启航的地方——樟林古港。

六月的天气热得像个蒸笼,没有一丝风,知了不知疲惫地叫着,我们一个个晒得汗珠直滚,不远处,一片葱郁的绿荫扑入眼帘。“那是古榕树。”T老师说。我们兴冲冲地跑到大榕树下,真是个歇息的好地方,那绿荫带给我们的清爽的感觉实在妙不可言。抬头一望,大榕树像一把撑开的巨伞,古榕树根如蟠龙,皮若裂岩,像个百岁老人,飘着胡须。T老师说:“这棵古榕树已经有千岁了。”这棵千年古榕,如同一位战士,守卫在古港的身旁,见证她的今昔。

沿着古老的巷陌,我们步入了博物馆,恍若时光倒流,有谁知道,这儿曾是一番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这儿曾是清代的“海上门户”?早在康熙年间,商民集资造船,第一艘红头船出海就从这里驶出。但是后来,丰年收获的粮食还不够半年的口粮,为了生存,老前辈们不得不远渡重洋去“过番”。他们从樟林古港出发,搭乘着“红头船”,以甜粿,萝卜干充饥,到越南、新加坡、泰国等地谋生,蓝金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16岁的蓝金生带着母亲做的竹篮,几经周折,来到了新加坡。他到一座荒芜的小岛做杂工,开始开垦荒田。后来,他看到很多潮汕人聚居的地方,日用品比较缺乏,就用小篮去贩一点儿小商品,卖给同乡,慢慢地把钱赚起来了。蓝金生看到港口停泊的远洋大船需要小船接驳,把货物运进内河码头,于是,就用积攒下来的钱买了一条小船,把货物运送到新加坡河,凭着精明和拼搏精神,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投资了许多公司,现在新加坡还有一条商业街叫做“金生街”,以此来纪念这位来自中国的拓荒者。创下巨大家业的蓝金生,没有忘记母亲的嘱托,用了17年的时间,在家乡修建起一座规模宏大的宅院,主体形制如同一只下山的猛虎。蓝金生不仅用祖宅的形制,勉励后人勇于进取,还在祠堂的后厅摆放上他闯荡南洋时用的旧竹篮,时刻提醒后世子孙铭记祖先创业时的艰难和奋勇拼搏的精神。

如今,红头船已不再漂洋过番,但老前辈们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的红头船精神,一直鼓舞着我们潮汕后辈的子子孙孙。如今,古港不再繁华,但遗迹犹存,T老师说:“这儿成了许多海外华侨胞的回忆,也很多人来这里寻根认祖……”古榕树下,我们继续倾听红头船的故事……

热门推荐
1潇洒走一回
2我的老师
3暑假趣事作文
4门外与窗前
5我和嫦娥的一天
6那一刻我长大了
7可贵的弯腰
8美丽的秋天
9第一次当小店长
10盛夏,晚霞,我们
11我的暑假生活——新加坡之旅
12我的春节
13爬山
14第一周作文
15那天,雨一直下
16门外与窗前
17我的心爱之物
18美丽的雪乡
19有你真好
20关于雪的作文
21雨中的小草
22军训心得
23记第一次篮球课
24爱心在人间
25你就是一道风景
26最悠闲的人
27家乡的美景
28吃饭众生相
29写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
30最近比较烦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