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青团的作文

【篇一:家乡的清明】

时令到清明。空气里到处弥漫着清明的气息,生机和活力胀满了大地、天空,残冬的印痕一扫而光。春天将五彩缤纷的颜料四处泼洒,或高或低地把浓彩涂抹,追求鲜艳俏丽,万物祥和而生动。风儿来了,燕儿来了,花儿笑了,柳丝长了,河水涨了,蛙儿鸣了,风筝飘了。

家乡清明节的习俗,除了扫墓、吃青团,还可以踏青、放风筝。

吃青团

清明节这一天早上,我早早地起了床,只见桌上摆了好几个绿油油、香喷喷的青团。咦?爸爸妈妈并没有买青团,那么这青团是哪里来的呢?我脑子里闪出一个大大的问号。正疑惑间,妈妈从厨房里笑着走出来,说:“还愣着干什么?你爸爸的同事新做的青团,快来吃吧!”“噢!太好了!”我欢呼一声,马上坐到桌子旁。我拿过一个青团,细细的打量着。这个青团大小适中,淡绿色的表衣散发着浓浓的清香。好像正在向我招手:“嗨!快来吃我呀!”我吞了吞流出来的口水,轻轻地咬了一小口,一股浓郁的清香顿时扑面而来,我顾不上形象,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小心点,别噎着。”妈妈温柔的叮咛和甜甜的豆沙一起流入我的心田,我觉得好幸福。

踏青

尽管“清明时节雨纷纷”,但这并不妨碍百花齐放。金灿灿的油菜花,红艳艳的桃花,雪白雪白的樱花……走在幽静的小路上,各种花争奇斗艳,馨香四溢,会让你有种置身仙境的感觉。瞧这高贵的玉兰花,娇美的花瓣,优美的花型,纯洁的白色,仿若是天工神匠用洁白无暇的美玉琢成的稀世珍品;再看这美丽精致的樱花,宛若是天上的仙女降落人间;又向远处望,成片成片金黄的油菜花随风飘曳,微笑着向你招手。试问,你能抗拒这样的诱惑吗?游人们一个个都到花田里去拍照。清明,是踏青的好时节。

放风筝

清明时节,风筝难耐寂寞,乘风而起,或红或黄,绽放于蓝蓝的天空,如鱼得水,俯仰漫游。放风筝也需娴熟的技巧。手中线扯得越紧就越灵活,逆风而舞的风筝就越是舒坦得意。如果你手忙脚乱,手中丝线失控,风筝就会不知所措,像失灵的飞机转眼就会调头栽下来。风筝是淘气的娃娃,你摸准了它的性情,任你将绳儿怎么扯动,它都会在空中嬉耍,为你表演,让你随心所欲。放风筝,是一个快乐的游戏。

家乡的清明多姿多彩,我爱家乡的清明。

【篇二:捏青团】

奶奶做青团时,会先去自家菜园里摘一点新鲜的小青菜洗净,放进开水里,再捞出来放在干净的碗里。

把面粉放在盆子里加水,和面。和好后,白白胖胖的面团就放在盆子里,把刚刚煮熟的青菜倒进去,把青菜揉进面团里。这样不仅让面团染了色,还能让面团更有营养。等面团揉好了,就可以开始做馅了。馅是豆沙的,首先要把红豆煮熟,放进筛子里。在筛子下面放一个干净的盆子,挤出汁,把盆子里的汁水放进纱布里包起来。将剩下的汤汤水水挤干,纱布里面就是豆沙了。

青团的做法很多,可以做有馅的,也可以做没有馅的,还可以捏出各种形状。不过你在捏的时候,可要小心一点了。青团就像刚长牙的小孩一样皮得很。一不看着,就想从你手中溜走,跑地上打滚去了。

奶奶做青团时可讲究了,即使是像平常的有馅团子,也要好好搓一会儿,让它看起来更美观。她有时还会做叶子形的,先把平常的团子抠出一个洞来,放上馅,封口一定要封紧。不然蒸的时候会漏出来的。封好后,把团子捏成有棱角的椭圆形,这还不算完成,还需要用勺子划出叶子该有的经脉,就完成了。这都是有馅的,还可以做无馅的。在手中抹一点水,把青团搓圆、压扁,就成了一个青饼。

青团,有馅的甜,无馅的香。家乡的青团看似平凡,但却成了我美好的回味……

【篇三:清明记事】

清明节在我心中一直就是个很普通的节日,这段时间我可以吃到清香扑鼻的青团,可以跟着大人去郊外踏踏青,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直到今年这个清明节早晨,爸爸开车带着妈妈和我去了一次浦东滨海墓园为刚去世一年的长辈扫墓。

一路上阴雨霏霏,雨时下时停,风很大,行人、来往车辆也很多,交通拥挤不堪,很难想象几天前还是一片艳阳高照,我不禁想起“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不得不惊叹于古人的神奇,这些诗句在历经千年之后,竟还如此应景而传神。远远望去,小车排成的长龙蜿蜒曲折,看不见尽头。我喃喃自语:“为什么人们都挤在这几天去呢?”。

好不容易来到了目的地,等亲友们聚齐,正式祭扫仪式便开始了,老天似乎挺照顾我们,雨停了,风也停止了,长辈们将携带的祭品供祭放在墓前的平台上,再将纸钱和锡箔放在方鼎中焚化,最后点上三炷香,带领后辈们一一祭拜,由于是第一次参加这种仪式,我感到很好奇,一直想拉着大人问这问那,但是看着大人们严肃的神色,只得作罢。长眠在墓中的是爸爸的外公,我叫他太外公,我在医院见过他两次,他都是闭着眼睛昏睡着,听爸爸说,太外公年轻时毕业于黄埔军校,与日本侵略者英勇作战过,真没想到,当时躺在病床上的瘦弱老人,竟然是值得大家尊敬的抗日英雄,我又不禁想起小学时学校组织清明节去龙华烈士陵园向革命烈士敬献花圈的情景。

祭扫结束的回家路上,雨又下了起来,淅淅沥沥,打在每个人的头上、肩上、脚上,我突然想起看过的一部动画片《寻梦环游记》中有一句经典的话,也是撑起全片的一个信念支柱:“当现实生活中没有人再记得你时,那就是你在另一个世界消失的那一天。”对于逝去的人来说,并没有真正的死亡,因为你还活在亲人、朋友的心中,而现实世界中那些生性凉薄,无人记挂之人,必然未曾给他人带去温暖,因此被人遗忘,这样的人即使肉体活着,也如同行尸走肉。

《寻梦环游记》取材于墨西哥的亡灵节,无独有偶,我们中国的清明节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我看来,清明节对于我们这个历经九死,而又焕发新生的民族来说,更有着非凡的意义。同样是过清明,小时候的我只知道青团的香甜,跟出外踏青的愉悦,现在的我,通过给逝去的长辈扫墓,慢慢明白了清明祭扫这一行为背后蕴含着的文化意义。在草长莺飞,万物勃发的清明时节,通过这种特殊仪式,我们敬畏自然,追思秉承先辈的高贵品质;我们沐浴春光,在祖先们奋斗过的土地上重新出发,以更好地姿态去面对未知的人生。(公众号:我们555666)

【篇四:清明时节】

每一年的清明,都是那么愁苦;每一年的清明,总是下着毛毛细雨,打落在人们的心头。在这个祭扫的日子,总有那么多人为之感慨和伤怀。

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挥笔洒下有关清明的诗篇,被人们传送千年。有元末明初高启写的“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表达了清明时节死者坟前无后人祭拜的哀伤;也有韩翃的“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描绘了清明时节整个长安城充满了春意,热闹繁华。诗虽多,但是最著名以及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唐朝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通过描写清明时节的阴雨天气,衬托出路上行人吊念逝去亲人的悲思愁绪。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和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第108天,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乃是中国古代的24节气之一。其后来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

在清明节的前几天,我与同学们一起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祭扫陆龙飞烈士陵墓的扫墓活动。首先,我们从学校徒步来到了枫泾公墓,然后站在陆龙飞烈士墓前听主持人对本次活动的介绍。听了人民英雄陆龙飞的生平简介,以及陆龙飞一生与敌人英勇斗争的故事,那宁死不屈的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最后,我们跟着主持人一起宣誓,立志做一名能为祖国奉献的人。学校组织这次活动主要为了让我们时刻铭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经过无数英雄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同时也要记住清明这个祭扫先祖的节日,绝不能忘记中国的传统节日。

清明节我除了跟同学一起祭扫了陆龙飞烈士陵墓。在家里,我还和家人们一起做了青团。一开始我对于做青团一无所知,不知从何下手,但是在妈妈和奶奶的帮助与指导下,我好不容易做出了一个有瑕疵的青团。后来经过不断地摸索与改进,做了几个之后,终于做出了一个外形完美无缺的青团,简直可以与妈妈和奶奶做的青团相互媲美了,我看到自己做的青团如此完整,心里有着一种说不出的激动和强烈的成就感。

这次清明节,我的大脑又补充了不少新的知识,不仅了解了清明节的习俗及传统活动,通过亲手做青团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也让我在学校组织的祭扫烈士活动中认识到我们应该时常怀着感恩的心。

【篇五:成长路上有你牵着我的手】

一朵花苞,惊刹了岁月。而你,陪我一起,静待花开。

依稀是垂髫之年,我似只脱兔,跌进你的怀里,张开小嘴,乖巧的唤了声“姥姥。”,你便满脸花开,用宽大的手,抚抚我的头。

那时,朦朦的记忆犹如那朦朦胧胧的做青艾团的雾,朦朦胧胧的飘散开。

你甚爱给我做青团。把青艾叶洗好、切碎,揉进面里,加上馅即可。我总是坐在那张棕黄的、带有树纹的小木凳上,歪着小脑袋好奇的望着你的侧脸,默默揉面的样子,虽然不是国色天香,但有一种淡雅的美。突然,那张沉默的脸上绽开了笑颜,“艾团做好了!”,你徒手拿起一个艾团,心急似地吹了口气,塞进我嘴里,期待的望着我。

我嚼了嚼,青团淡淡的苦涩裹挟着甜甜的豆沙,在我的心头渐渐漫延开来。

因念你,又归来。

再见你时,你已有丝丝缕缕的银发,密密麻麻的皱纹已爬满你的脸颊,不知是否是因为极度思念,竟泪流满面。你牵我的手,漫步山水间,“看,那座山,我小时候经常爬的!”,“瞧,那条河,我小时候经常游的!”,讲着讲着,你脸上洋溢着的笑容。不经意间,我竞闯入你的笑颜。懵懂中,山水便印刻在在眼里,你亦牵我走街串巷,一块鸡蛋糕,一个糯米团,亦进嘴中,

不知辗转了多少年,我要回到这个令我魂牵梦绕的地方,一切仍是那么熟悉。你已白发满头,拄着拐杖,蹒跚而来,仍用了宽大的手牵起我,仍满脸笑颜。

不知今后,你是否还牵起我的手,揽岁月,赏风光,陪我看尽人世繁华与沧桑。

不知今后,你还能否记得那个一遍一遍唤“姥姥”的小女孩。

【篇六: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当看到这熟悉的诗句,大家都会想到一个节日——清明节。

清明节在古时候又叫“踏青节”、“三月节”、“扫墓节”、“祭祖节”等。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每当清明节,每家每户基本都会去扫墓,祭奠先人;去放风筝,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把柳枝插在屋檐下,纪念农事祖师神农氏;吃青团,纪念李秀成;还要碰鸡蛋,以示生命更新……

记得上次清明节,早晨妈妈煮了一锅鸡蛋。我和爸爸来了个“碰蛋比赛”!我们把一盆鸡蛋分开,一人一半。碰碰碰,我的鸡蛋全碎了,糟糕,爸爸赢了,我生气的说爸爸耍赖。爸爸告诉我,碰鸡蛋是有技巧的,要用尖的一头来碰,因为那头是实心的,砸起来力量较大。

吃完早饭后,我和爸爸去给我老爷爷扫墓。走在蜿蜒的山路上,我已经迫不及待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我们来到了老爷爷和老奶奶的墓前,一年没来,坟墓上长满了荒芜的草,大家做好分工后,纷纷开始忙碌起来,一切就绪后,我们开始烧纸钱,随着袅袅炊烟,我仿佛看到了他们的影子,他们告诉我:好好学习,珍惜生命。

清明,的确是一个充满梦想和希望的日子呀!这萧萧的雨,这甜甜的风,给这世界带来多少蓬勃的生机呀!我们盼望着夏天,盼望着成长,是相信只要阳光雨露的滋润,弱小就会走向强大,缺陷就会就像完美。倘若先祖和亲人九泉之下有知,这漫天遍野的绿,就应该是他们欣慰的微笑。

【篇七:八年级春节作文】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

说到春节,让我想起了春节的习俗,如:放鞭炮,贴春联,闹元宵,拜年,长辈给小辈压岁钱等等。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放鞭炮和烟花。你们知道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吗?这就关于到中国的一个民间故事了。传闻说古时候有个叫“年”的怪物,每逢春节的时候,“年”就会出来吃人。后来,人们意外发现“年”怕火,怕红色,怕巨大的响声。于是,人们在这一天都会放鞭炮,贴春联来驱赶“年”。所以,人们要在这一天放鞭炮。听了这个故事后,我拿出我最爱玩的小金鱼牌摔炮,跑到楼下。我拿出一包,取出一颗扔在了地上,“啪”的一声炸开了。玩着玩着,我觉得声音不是很响亮,于是直接把一包都扔了出去,“啪”果然不出我所料,声音足足大了十倍。除了摔炮,烟花也是很好玩的,点燃之后,五颜六色的烟花开在了空中,那画面真是美极了。

春节不仅仅只有各种游戏,还有各种美食呢,比如饺子、年糕、糍粑、青团等。

玩了摔炮后,我去洗手,来到厨房帮妈妈包饺子。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先拿起饺子皮,在饺子皮最边的地方沾上水,然后用筷子夹起肉馅放在饺子皮中间。最后,把上下两边重叠起来。接下来在两旁一捏,一个饺子就完成了。刚开始我还不太熟练,后来渐渐熟练起来,包的也更好看了。不一会儿,一盘就包好了。我和妈妈一共包了三种馅,分别是肉馅的、韭菜馅的、虾仁馅的。

我太爱春节了,春节不仅习俗很多,而且还有很多美味的食物。

【篇八: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是一个在外人面前温柔贤惠、聪明能干,在我和哥哥面前却暴露本性的人。

别看我妈妈在别人面前一副没什么攻击性、很温柔、从不计较的样子,其实只有我和哥哥才知道,这只是假象!别人都不知道她的真实性格有多么吓人!每次有人来家里做客,临走时总会对我说:“你可真是幸福啊,有这么一个温柔又贤惠的妈妈,可得珍惜啊!”每次听到这,我只能强撑起笑脸送客。

我的妈妈,人送外号“笑面虎”,其实就是我和我哥起的。为什么这么起呢?事情是这样的: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和哥哥正在进行一天中的大战。原由就是他吃了我的青团。好巧不巧我妈就在看戏,而我正好失手把她珍爱的花瓶打碎了。我一转头就看见了一张由笑脸转换为阴沉的脸,这时的我感觉动一下都生死难料,我闭了闭眼,再次睁开眼,映入眼帘的还是那张笑脸,只不过看着有点毛骨悚然。就在我以为我要死了的时候——有客人来了!我忙催促妈妈去迎接客人,妈妈笑着看了我一眼,不过我和哥哥却读懂了它的含义:你们完了。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妈妈总会含笑地看着我们。待到送客之时,我们才反应过来,我们的噩梦来了……

【篇九:游奉化大堰】

“叮零零,叮零零……”闹钟响了!我好不容易盼来了这一天——去奉化大堰游玩。这次春游是鄞州日报社组织的,我们这群小记者们都翘首期待了好久了。

迎着清晨的朝阳,我兴高采烈地来到学校,想不到“迟到大王”杨俊磊比我还早,估计他昨晚也睡不着了吧!同学们陆续地都来了学校就餐区集合,紧接着大巴车也来了,我们迫不及待地上了车,向目的地驶去!

在车上,导游给我们介绍了两位老师,一位是李老师,另一位是杜老师,他们是本次旅行的导师。大家有的吃着零食,有的交头接耳地说话。李老师为了营造更热闹的气氛,拍拍手,喊道:“我们来玩猜脑筋急转弯的游戏,怎么样?”“好!”我们异口同声地叫喊着。我真是猜脑筋急转弯的“天才”,不一会儿就猜对了四道,还得了丰富的奖品呢!

汽车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到了目的地,李老师叫我们排好队,去学做“青团”。老师告诉我们“青团”是宁波的特产,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加上绿色的野草汁混合成的,里面的馅可分为甜和咸两种。只见一位老人挥舞着木棒在用力地拍打着青色的粉,然后捏成一个个圆圆的小球状放在桌子上。我也加入了队伍中,兴致勃勃地制作起来,然后放在袋子里。“哇!好好吃哦!”自己做出来的青团,样子虽然丑陋,但味道却不错!

我们又参观了油菜花,一排排油菜花像一片金黄色的海洋,鲜艳极了!一头用草堆成的“小牛”,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呢!清澈见底的泉水围绕着油菜地,你看,小鱼还在水里欢乐地游玩呢!

下午同学们还举行了画风筝、风火轮等游戏。同学们都玩得不亦乐乎……

时间如梭,不知不觉度过了快乐的一天,我们唱着歌离开了大堰。大堰!我下次再来看你!

【篇十:清明扫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当吟起这首诗,我都会想起每次扫墓时,都迎着蒙蒙的春雨,走在山间幽静的小路上,路边的野花野苹也含着对先人的悲怀。

清明节那天,我们都会担着一蓝子花、冥币,还带一些水果糕点上山去,在先人的墓前摆放好,小孩子们也会帮大人找石子压冥币,有些大人会拿着镰刀和锄头清理暮边的杂草,这一系列的工作完成后,我们会在墓前烧香,默默地拜几下,希望先人保佑我们平平安安的。

中午时分,扫墓归来后,我们家族会一起聚餐,大人们会聊聊家常,还有先人的历史故事。在聚餐时,我们都会吃一种叫“青团”的东西,那是用糯米加一种艾草捣成的,带有一丝丝的咸味,可好吃啦!

聚餐后,我们还会去山下捡柳树条,做成一些祭祖的小用具。奶奶用她那娴熟的手法,会将柳叶条编成一些“神兽”,像龙,像凤凰之类的。听奶奶说,这是为了希望先人在另一个世界里,有一些神兽去帮助他们,让他们在那边可以平安幸福,安居乐业。

如今,有了新式扫墓,就是可以在网络上祭扫烈士墓,扫一下二维码,就可以知道他们的壮烈事迹,我认为这也是可行的。因为扫墓包含的是对先人的追念,对他们的真正敬仰,而不是装模做样。在网络上“扫墓",只有心意到了,才是真正的对他们表示崇敬,无论你身在何处,这都是对的。

热门推荐
1风雨中的那张笑脸
2忍不住回头
3植树看图写话一年级
4足球赛
5独予你花期
6心情扫描仪
7爸爸,我想对您说
8便利的碎片化生活
9有你真的很幸福
10足球精神,指引我们前行
11我当上了天气消息发布员
12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13我生命里的那抹阳光
14爱的叮嘱
15以老物件为题
16取个新名字
17物虽小,勿私藏
18父子之间
19小组“排卖会”
20乡下人家
21自信让生活更美好
22那个影响了我的人
23我的房间
24话到舌尖暂隐藏
25以自然为友
26声声爆竹除旧年
27童年趣事
28星空下的遐想
29赶集的日子
30莫为恶魔奴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