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名唤的作文

【篇一:此处风景独好】

熟悉的路,熟悉的灯光渐渐映入眼帘。飞快的穿过狭窄的弄堂,渐渐开阔。走过形形色色的店铺,穿过形形色色的人群,听着形形色色的声音,一时间不知自己身处何方。抬眼,头顶的飞檐早已退了漆,露出了土木色的木头本色。精巧的雕花也被时光抹平,失去了原本的细腻,但苏州古城的韵味还萦绕在檐上,不曾消失。

几经岁月,早已脆弱不堪的还有那桥。

那桥不曾太过留意,只知其名唤“大郎”,大郎桥,似一位深情女子对所爱之人轻轻的呢喃。这桥很短,三两步便跨过,也极窄,没有什么精美玲珑的雕饰,再没有更不起眼的桥了。

今天的桥却让我有些留恋。

两位老者,一个在桥上,一个在畔,站得很远,一根土黄且霉点斑斑的竹竿将两个连了起来。竹竿架在桥上与岸边,下面淌着一条细窄的河,其中那老奶奶探着身子,收竿上的干衣服并换上湿衣,上半身架空在河上似一片枯叶马上要摇摇晃晃的落下去。看得我心惊,更不用说那老爷爷了,挥舞着枯瘦的手,不停念叨着:“慢慢的,慢点,慢……”,老奶奶却满脸的笑,满脸的皱纹就像她身上蓝色水乡服的褶皱一样。

老奶奶黄褐色的手拉着衣服,把衣服从竹竿上扯下来,又把湿重的衣服从一个袖口进一个袖口出的套进去,重复着。一旁的老爷爷一脚在前一脚在后,似下一秒便要冲到对岸去。

衣服晾完也收完,老爷爷这才松了口气,一手拎起衣框一手拉起老奶奶,走了。他们身边不知走过多少人,人们都走得那么快,没人注意普通的他们,他们也不理会那些人,慢悠悠不急不燥的走着……

我也转过身,跨过桥走了。

【篇二:终是过往成空】

一切都明明白白,但我们仍匆匆错过,因为我相信命运,而你怀疑生活。

——题记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会惦记,曾经最爱哭的你……”又想起那年,那个名唤“同桌”的人。

那个同桌,和我有相同的爱好,我们都是所谓“学习好”的人,因而我们都是骄傲的人,坐了整整一学年的同桌,我们从未夸耀过对方一句,甚至还互相“嫌弃”,但每每换座位,我们还是同桌。

曾经,我们都喜欢哼歌,一到有空,就会对歌,有时写作业时,其中一个会哼上一句,另一个就会默契的接上,我们的默契,不需要言语。

曾经,我们都很另类。我们喜欢写别人看不懂的文字,喜欢翻词典找没见过的字词,我们不屑别人用过的千篇一律的题材,喜欢写唯美的诗,我们还喜欢高谈阔论,幻想未来,她说她想当个浪迹天涯的作家,写着幻想的故事,而我则伴她左右,陪她谈天说地。

可是,我们真的能等到那时吗?

分班。她不再是我的同桌,我亦不是。再次见到她不再是以同桌的身份,我只是瞥了她一眼,便匆匆走过,而她也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从此,便真的只是路人。

是的,我们都是骄傲的人,我们都有自己竭力维护的自尊,就像那个慵懒的午后,她说她最讨厌我,而我笑着说我最不在乎她。曾经的梦想被现实碾成了空谈,很久以后我才明白,我和她只是在缺少知音时,相互依偎取暖。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从此,那个每天叫你“我同桌”的人,再不是我。

你别回头,我也不挽留。

【篇三:我为家乡点赞】

你可曾向往过一座城,天空是碧蓝的,丝丝缕缕的云朵是雪白的;你可曾向往过一座城,开饭时有一碗汽锅鸡,休息时可以煮一锅热气腾腾的小锅米线;你可曾向往过一座城,被汪曾旗老先生以文相称,被无数西南联大师生们怀念……

你可曾向往过一座名唤昆明的小城?

昆明是我的故乡,从小的时候我就听大人们用地道的昆明话夸赞这座城:“春城昆明啊,怕365天的云都是白呢,天都是蓝呢。"这座城的景从来都是美的,园通山的樱花,大观楼的荷塘,云大的银杏道,黑龙潭的梅园。除了这些也不乏正义街坊,翠湖湖畔的灯火夜色。春,贵如油的小雨淅淅沥沥流在树梢和枝叶间,樱花迎着斜飞下来的雨点,摇摇欲坠,菌绿的齿叶挂着一两滴轻盈的露水。它把花香悄悄打散,又把泥土味的咖啡浓浓冲泡。夏,硕大滚圆的荷叶也未能遮挡一碧如洗的天空,在粉红色的透明里,叶脉依然,清晰地在绿色的屏风后分划着天空。略带热意的风吹过,抹了胭脂的荷苞微微摇曳,在深绿色的背景下,已经盛开的并不太摇晃,只是花瓣中央鹅黄色的细嫩小蕊,不约而同地抛撒着花粉。秋,一阵略略带凉意的秋风吹来都不免卷起些有缺口的银杏叶,它们总是有一对翅膀,叶柄垂朽,落于尘土的时候那双翅膀就带着它翻分起舞地摇摇晃晃,使人琢磨不透的躺在一堆银杏里。冬,这座城里没有堆积的雪,没有花白的屋顶,有白的定是朵朵洁中透艳的梅花,三两个的在枝头吐香。这座城,没有雾霾,没有炎热抑或是酷寒。因为这是一座名唤昆明的小城。

在昆明,同样被人称道的,还有这儿的美食。众所周知—菊花过桥米线、小锅米线、汽锅鸡、汽锅蒸鸡蛋……曾经我跟着外婆一起学过煮小锅米线和过桥米线,小锅米线最讲究的是酸菜和韭菜的绝妙配合,最好选择酸浆米线,先煮鲜肉再放米线因为韭菜容易被煮熟,所以在起锅前放下,有除腥提味的作用。煮好后再放酸菜用筷子拌匀,一人一碗,就像是我们的休闲食品,而过桥米线就更要讲究些下锅的先后顺序了,鸡汤有鸡油覆盖在表面,有保温防止热量散失的作用,趁着滚烫一定先放生肉片、生鱼片、香酥,然后放一边轻轻搅动汤水一边放下韭菜、菊花和米线,这样才能保证食材的味道完全挥发在醇香的汤水中,这儿的一切都是温和鲜香的,追求原汁原味,因为这是一座名唤昆明的小城。

昆明是一座有韵味的小城。它有着如血脉一般繁杂的街道,名街巷自有归属,和谐有序,若是有所需要,总有一条“望文巷”在等你,有食人间烟火,为了生活“豆腐巷”、“胭脂巷”遍错落在那儿,你提着针篮去造访不去,要说精神支持“笔墨街”、“文房四宝巷”都静静在那儿等候,真不知道这儿是如何安排“马街”在“文坛巷”旁边的,是如何安排人间烟火和高层次精神清流在一起的,这一切只有“积淀”二字方可诠释,只因这是一座名唤昆明的小城。

因为种种,我为家乡昆明点赞。

热门推荐
1春暖花开
2记一次小组活动
3我与学霸的差距还有三个毛病
4文明带给我的幸福生活
5“忠”——民族魂
6写给山区朋友的一封信
7我是你怒放的笑容
8我收获了坚持
9快乐的连云港之游
10六月交响曲
11开在小寒的茶花
12简单的美
13怦然心动
14观察日记作文
15辉煌灿烂七十年
16有一种记忆值得被珍藏
17汉语的魅力
18老师不在的时候
19梧桐天堂
20给爸爸的一封信
21祖母
22他触动我的心灵
23网络之酸甜苦辣
24我的自画像
25成熟历经青春的洗礼
26健步如飞的蜗牛
27图书馆
28开学作文
29最珍贵的财富
30挤眉弄眼吃薯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