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倚南窗的作文

【篇一:心灵的视野】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扇窗。那么,你的窗户朝向哪里呢?透过视野,寻找你的窗户……

如果你站在广袤的大地上,你会不会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

如果你处于官场逆境,你会不会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如果你立于三尺讲台,你会不会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宏愿?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他是陶渊明。拥有“闲田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他已满足,这不是因为也不代表,更不足以说明他视野狭窄,没有远大的志向。恰恰相反,是他高瞻远瞩,远离世俗的污浊。他凭借智慧与清高的品格凌于世人之上,站在时代的制高点。视野穿透沧桑世事、混浊官场,他用鄙视的目光看待富贵与荣华。他决然的弃官归园打了污浊一记响亮的耳光。

处于山村的田园,视野会更开阔。窗外,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他是范仲淹。面对岌岌可危的宋朝王室,他真的不愿目睹亡国的悲剧。于是,他努力了,但是,他失败了,他失意了。可那颗爱国之心却不曾动摇过。于是,带着自己的忧伤与哀愁,他缓缓地登上了岳阳楼。“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他用最乐观的态度去掩饰无尽的失意,渴望国家拥有似锦的前程。

处江湖之远,立岳阳高楼视野广袤,窗外,风风雨雨,花开花败,家兴家亡,国荣国衰,都在心头……

“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他是辛勤的园丁。他们把三尺讲台作为自己坚守的阵地、把粉笔当作耕耘的工具,在一面面黑板上挥洒汗水与心血。为祖国的未来,为民族的希望,他们把“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最伟大的使命付出着,为花朵们提供了一片肥沃的知识土壤。

站在三尺讲台上,他们把四十五分钟站成了几十年,直到一排排绿意盎然的大树拔地而起。百花竞放时,他“在丛中笑”。

当生命只有一生一世,我们别无选择。但我们可以选择看生命的角度,可以选择拓宽视野的范围和提升视野的高度。即使,我们只有一生一世……

【篇二:人间清欢】

《道德经》载:“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间有味最是清欢……

他拽了拽衣袖,是时候了……

青年时的他是胸怀大志,年轻气盛的热血男儿。他遵循儒家的“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信条,13年的出世入世,身心俱疲的他还是尊儒崇道,“无为而治”便成了他“性本爱丘山”的真实写照。在那个时代,回归自然田园生活的他,终是失去了多少,才在千年前的那个时刻,弃官还乡,而不被世俗所羁绊,让我做一回快活神仙吧。

千年后的我不由抿嘴而笑,终于肯为自己潇洒活一回了。五柳先生的归去来兮,便成了一段为后世津津乐道的佳话。

“携幼入宝,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倚南窗以寄傲……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焉求?”那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诗人,在饮酒之时是否会怀念自己的官途岁月?在将有事于西畴之时,又是否会忆起13年自己的满腔傲骨?而随后,他嘴角的一抹凄凉苦笑,便流露了仓皇怀才不遇。不,不,不,这些皆已不重要了,从此之后,这世间再无彭泽县令,有的只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陶渊明。

他的一生饱受争议,有的说他没有完成“治国平天下”的重任,有的笑他消极避世,一味逃离,而我只是淡然一笑,人间有味最是清欢。我们在鞭策的同时,是否记起当初翻身上马的目的?大多数人都已忘却,我们已忘了自己的初心。我们的理想并不如水晶般澄澈透明了,它流出了暗与杂质。

他的生活,随遇而安。叩问内心时,不忧不惧,无愧于心。生命若能如此,便已足矣。人间清欢,所有含蓄婉转,深沉内敛之事,都只是为了更好地沉淀。洗尽铅华,若有一日,当你踏遍万水千山,尝尽世情风霜百味,依旧能回到最初的明朗、清白,则为真正的朴素、真正的清欢。

你回首,退步原来是向前,我不去想我没有拥有什么,而我想我能拥有我的,此生无憾矣。

【篇三:幸福在哪里】

常常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幸福在哪里?它看不见摸不着。可它确实是真正存在的,它就在我们身边。

——题记

每个人对幸福都有各自的理解。有些人的幸福是拥有无尽的财富;有些人的幸福是获得至高无上的地位;有些人的幸福是国泰民安天下大同;有些人的幸福是家人健康、家庭美满。古往今来,无数人执着地追求着各自心中的幸福,为了这些不同的幸福付出了同样的努力。

嫦娥怀抱着对幸福的憧憬,吞下长生不老药,飞上九重天,成为月中仙子。独守着凄凉的广寒宫,她是否感受到了做神仙的幸福?渴望进入上流社会的玛蒂尔德,戴上朋友的项链参加舞会,在短暂的光鲜和沉重的代价下,她是否感到了幸福?嗜财如命的老葛朗台,拥有堆积如山的金币是他最大的快乐。当他垂垂老矣,他的身边没女儿的陪伴,只有他念念不忘的金子看着他死去,他是否感到了幸福?如果这样也算是幸福的话,这种幸福是多么的可悲。

杜甫有诗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杜甫的幸福;“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是陶渊明闲适的自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自由自在的幸福是李白人生的写照;司马迁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诠释了他对幸福的理解;范仲俺登上岳阳楼,面对滚滚江水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叹,并以此为他的幸福。这种幸福是多么的伟大。

对于我们来说,幸福也许很小,就是有一个完整的家,爸爸妈妈虽然会吵架但依然很恩爱,我们不用为了生计操心,我们可以坐在亮堂堂的教室里安心地读书,日子虽然很平淡,但这就是我们朴实的小幸福。

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但对幸福的追求是相同的,只要是光明正大地去追求,不论最后的结果是什么,过程都是幸福的。

多年以后,人们还是不断地寻找着幸福的所在,我淡然一笑,其实幸福就在我们心里。

——后记

【篇四:寻找内心的孤寂】

朱自清先生曾说过:“不鸣则已的人一定会在经历孤楚困难之后一鸣惊人;静若处子的人一定会在历经磨难这后动若脱宠。”是啊,在一个喧闹繁华的大千世界中想要保持内心的寂静并非容易,但其结果却是肯定的。

在古人中,能愿归隐山林之士必是能保持内心寂静之人,他们因不愿与官宦之人同流合污,而毅然决然地放弃世俗生活,回归本性,做到了“众人皆醉我独醒”,从而在田园之中孤独而又快乐地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让后人感受到了其内心的淡然与平静,成为世人内心的依靠。“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李密,在长大成人的这一过程中,内心也是孤寂的,自幼丧父,无亲无友的他只由祖母抚养成人,但正是孤独的内心,终让李密成为了让皇上数次下诏的精明大臣。他们都是能够保持孤寂,无需凭靠的古人。

近来成为世界新闻头号热点人物即是当之无愧的美国新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与众多伟人的经历相同,他的生活中也并非一帆风顺的。在其春秋鼎盛时期,他徒步孤身一人穿越了美国,并留下著作《旅行者日记》。在穿越美国的过程中,他守住了内心的清静,思考了自己的人生,成为美国人民钦佩的对家。我们每个人在穿越人生的历程中,都应寻找自己内心的孤寂,尤其在众人喧闹之中,沉住心气,保持冲淡平和的态度,成为与芸芸众生不同的人。

在我们的生活中,趋炎附势、互相攀比挤对的小人占据多数。如臭名远著的秦桧与朝廷勾结,用卑鄙的手段杀害了民族英雄岳飞。他们如同不同族群的植物争夺地盘,无所不用其极。他们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无法做到保持内心清静,无法像高大的乔木一般孤寂的生长,无法真正的沉下心来远离喧闹的世谷生活。而乔木出淤泥而不染,即使处于浮躁喧闹的环境,它仍能守住内心孤寂,一心一意的生长,最终为所依靠。

在这物质生活极其被重视的时代,请寻找自己内心的孤寂,请坚守自己内心的清净,请做到众人皆浊我独清,我们的社会需要这种人。

热门推荐
1春到万福河
2老师您辛苦了
3描写美食的作文
4春天里
5瞻仰烈士陵园
6地球你还好吗?
7抓蚂蚱
8就餐三十六计
9给自杀者的一封信
10阳光的味道
11时光的味道
12我终于读懂了你
13生活
14理解,是一个慢慢的过程
15记一次拼装活动
16秋天的雨
17我看改革开放40年作文
18有趣的爱心书市
19从新文化中心看新六横
20健忘的老妈
21珍惜身边的情
22美丽的小村庄
23关爱
24外婆家的夏天
25西安之行
26爱,就在我身边
27冬天雪地里的师爱
28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29书香中茁壮成长
30买水果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