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体验不一样的爱】
爱一个人有时不需要任何理由,没有前因,无关风月,只是爱了。
——题记
家中有三个孩子,成了我不一样家庭中的最大亮点,一个普通的家庭成员,给了我不一样的爱。
那年我4岁,她7岁,她很爱我。因为我的幼小,母亲的偏爱,在生活中我与她是不怎么出众的,但每每在十分明显的偏心“环节”我总会把我的脾气爆发出来,起先管用一点,到后来得到的却是妈妈的不理睬,严重时甚至是斥责,她看到后总会拉起我的手到卧室去给我擦眼泪,然后说:咱们不理他们,你还有我呢!然后就像一个大人一样喂我吃饭。我做错了事,她只是出面承担;我受了委屈,她也总是安慰我;她出去玩,也总是把我带上。
她的爱,有时像温柔妈妈。
后来我11岁,她14岁,我长大了,她更爱我。在小升初的时候,由于我的不认真或是说敷衍了事,第一次的考试成绩下来了,老师单独找了父母谈话,回家后,他们不停的斥责我,这时她发话了:你们老是找不带问题的根本,说了她也不知道怎么改,还不如不说!把门关上后,她开始语重心长的告诉我,小升初怎么应付,做一些什么样的题,告诉我很多道理:考上好班是以后的基奠等。在我无助的时候帮助我,也会在我快要“昏睡”过去时,骂醒我。
她的爱,有时像严厉学者。
现在我14岁,她17岁,我们成了世上最好的闺蜜。我们经常分享一些东西,她喜欢听的歌几乎我都爱听,我喜欢吃的东西也会给她买一份,我们会互相倾诉,还有那个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晚上…那天她和妈妈吵架了,因为弟弟的虚荣和妈妈的偏心。她是哭着回卧室的,晚上她给我讲了她藏得很深的心里话:父母经常不理解她总是打骂她,她又是把自己情感埋在心里的人,那天晚上我第一次深刻的了解她,我们都哭了,她哭的很凶,我不停的安慰她。
她的爱。有时像可爱小孩。
她是我的姐姐,给了我不一样的爱。我也很爱她,就像她爱我一样。
【篇二:文化“沉沦”】
我国是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五千年的历史,其文化根基可谓深厚。其文明灿烂辉煌。
唐诗、宋词、元曲,这是中国文化发展阶段的代表,也给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吟唱。但我觉得我们不应因此自豪,应该更加惭愧。为什么一提到中国文化就是唐诗、宋词、元曲呢?为什么要拿古人的东西给现代人充面子呢?我们为什么不能创造出更胜一筹的辉煌呢?
是教育方面的问题,我们在校学习为什么呢?如果你说是为以后挣钱,必然会引起一些人的反驳甚至是嘲讽。但实质呢,不正是为此打基础吗?我们在校只是机械的学习模仿古人的诗词,我们不正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一个好成绩吗。
在结束我们的学习生涯之后,近万甚至几十万人都来报考公务员。整个民族都在为这一个职业而奋斗,每个人都像电脑一样,只学习报考公务员所需要的和考上以后要做的事。就像生产同一种机器一样,生产出来的每一批都是功能相同的。一批又一批,即使在完善,做的再好你也是剽窃者。你只是享受他人的智慧成果。这样的过程就是水从海洋里蒸发,然后经一系列波折,最终降落的还是水,即使雪花再美丽,冰雹在强力,最终还不是水一滩,时代铸人亦铸就文化。
“弱肉强食”,这四个字形容当今时代再合适不过了。人们每天为房为车奔波着,怎么会拾起一本书来研读呢?脑子里每天被金钱的数字充塞。即使翻一本书也是为了使这个“数字”膨胀。哪里还有人是为了纯文化而读书呢?我们只能消耗我们原有的文化基奠,靠古人为现代人争光,靠前世为后世导航。
电视充当了人们了解文化的媒体,他们把文化都娱乐化,但它们不像书籍那样使人经一番苦想后而大彻大悟,他们甚至忌讳思考,因为思考会妨碍观看。赫胥黎曾言:一但无人想读书,无人想知道真理,一旦文化成了滑稽戏,文化就灭亡了。
我们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要吸收其他的文化,吸取精华,弃其糟粕,变它所有为我所有,避免文化“沉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