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议论性的作文

【篇一:汉字, 灵动的符号】

飞舞的精灵翩翩而来,你是否看见?

——题记

阳光洒满窗台,轻风拂过脸颊,独自一人坐在木椅上,翻开一本书,默默地读着,专注地看着,细细地品着,慢慢地,忘记了时光的流逝,轻轻走进汉语的殿堂。

汉语的一字一句比清秀的画更有内涵,比悠扬的琴声更加婉美,比莫测的棋更带神秘。

在散文中,我找到了心灵的平静。“夕阳,是早晨留下的残迹,是中天遗憾的不舍,是时光流逝的最后一幕美的残影,”我会这样描绘,而作者却写道“夕阳,是对早晨金色朝霞的怀念,是对中天辉煌历程的回顾,对征途光芒的总结,对所有存在意义的诠释。”如果说,我写出了夕阳的凄美,那后者则对夕阳的柔美与内涵,蕴藏的力量描绘得淋漓尽致;“一切事物都归咎于大千世界的规律,一切事物都置身于生命的轮回,一切事物都进行在因缘而聚,因缘而散之中”这段议论性的文字理性地呈现了“一切因缘而转动,而轮回”的哲思。无论抒情,还是议论,皆因汉字赋予了它们以美丽与灵动,生命与力量。

在诗歌里,我感受着生命的悸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凄美而不孤零,婉转而又悠扬;“你等待着,你召唤着……而我却被束缚住:我的心灵的挣扎完全归于枉然,我被一种强烈的热情所魅惑,使我留在你的岸旁……”无边的束缚,苦痛的挣扎,热情的魅惑都流露于笔端,尽显眼前;“正像你一样,他威严,深远而深远,正像你一样,什么都不能使他屈服投降。”坚强的意志,奔流不息的热血,不仅在作者的笔端,更流向了我的心间。

一个个汉字,就如一个个飘落人间的精灵,散落于文人墨客的砚田,她们随风而舞,随心而动,优美了世界,抚慰了心灵,此刻,她们就在我的眼前跳跃,而我的思绪已飘向很远很远……

【篇二:以古为镜】

我最喜欢在寂静的夜晚、皎洁的月色下,坐在凉风习习的庭院中,品着茶,翻开一本记载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书籍,感悟历史长河中人物的一言一行,从而在许多千古流传的历史典故中,有所启发和体味。

历史如一杯茶,细细品味,越品越苦涩,越品越幽香。我常常在睡前翻开一本中国史学四大家所编写的《中国大历史》或是易中天所写的许多议论性的一类历史书籍,以风趣生动带有讽刺或赞颂的语言对杂史、野食中描绘的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真相进行一定的分析与评论,刻画出一个又一个性格分明、形象各不相同的历史人物,从而揭示一些深刻的历史道理。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独秀一枝如东方朔的博古通今,能言善辩,辩得郭舍仁哑口无言;如岳飞的精忠报国,誓死杀贼,留下千古美名。可张扬个性我行我素也未必好,如项羽不停亚父忠言最终自刎乌江;而刘备凡事问过诸葛亮,看似毫无个性,却反倒成就霸业。

人人夸项羽英勇无畏、仗义霸气,可惜最后一失手战败才自刎于乌江。其实他完全可以跌倒了,再爬起来,如越王勾践一样忍辱负重,最终一雪国耻,何必这样自负,导致一失足成千古恨呢?

以古为镜,可以净心灵,辩是非,明前途,现代亦是如此。这就是以古人们之间的是是非非、流言蜚语中得到的哲理与启示。

【篇三:用碎片拼凑完整】

“嘀嘀嘀!嘀嘀嘀!”又是这讨人厌的闹钟,我愤愤的按停闹钟,心不甘情不愿的合上正看得起劲的书,从书包中抽出抽出一沓回家作业开始奋笔疾书。

日复一日,那阵简短急促的闹铃如同无法摆脱的魔咒一般一直在我耳边响起。愉快的阅读也只能戛然而止,等到第二天再去翻看时又要花上好一阵时间去衔接之前中断的内容。随着学业的加重,原来制定的阅读时间安排又要被各种补习班无限分解成一块块碎片,想要连贯的阅读一本书越来越难,往往是囫囵吞枣般的看完一本又一本,阅读的兴致也正在被悄然磨灭。

我逐渐意识到我不可以这样让一个一直以来坚持的喜好被碎片化的生活偷走,我要用碎片拼凑完整。

我不断地尝试各种方式,最终终于钻研出了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好方法——边阅读边划一些“重点”,方便下次的衔接,让阅读更加通顺,同时还有助于理解。所谓“重点”,简单来说就是时间、地点、人物以及发生的事情,如果没有概括性的语句就可以自己简单概括在一边;如果是一些议论性的文章,那么就可以划一些带有总结性以及一些蕴含道理的语句。这样一来,我发现我的阅读能力反而还提高了不少,碎片化的生活只能向我屈服,乖乖交出属于我的东西。

所以说,我们处在如今这个碎片化的生活中,是否充当被支配的角色,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

时代在发展,生活也在被碎片化,就是要靠我们自己去拼凑完整。如何拼凑好,也是一门学问。就如同玩拼图,作为初学者,只能先玩最简单的、看起来十分幼稚的大拼图,渐渐的入门了,摸出些门道来,才能尝试难度系数高些的,通过不断的拆掉重拼,最终修炼成大师,一眼就能看出放在哪个位置。

从我个人经验来说,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尝试,俗话说得好“自古成功在尝试。不尝试永远都不会成功。勇敢的尝试是成功的一半。”你试试这块拼图不行,就试试那块,东拼西凑,不就拼好了嘛。

碎片化的生活不可怕,怕就怕在不愿尝试。快拿起你手中的拼图,用碎片去拼凑完整吧!

【篇四:傅雷家书读后感】

寒假里我读了好几本书,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这本《傅雷家书》。

这本书和我看其他的书,感触不一样,和一些故事性议论性或者是散文的书不同,整本书由一封封的家书组成的。

书的开头是傅雷的儿子离开他们独自去外学习,而从那时候开始父亲的那种责任感才真正的觉醒。在这一封封的家信中,其中不仅包含着父母对儿女深切的爱,更从中可以领悟到那人生的哲理。作为一个父亲,他并没有像平常人那样,只是一味的叮嘱,而是将他的人生阅历教授给他,在艺术方面给予独特的见解,以帮助孩子充实自己。

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夫妇也因此深爱着自己的儿女,但傅雷却没有把这种感情沦为普通的温情,而是将道德和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了第二位,使之升华。

这一封一封的家信是七年的时间组成,写在纸上的虽是家常话,但也因此如清泉白云一般纯朴的质朴,感情纯真,令人动容。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位父亲为孩子付出最真挚的感情。而正是因为这些使我感触很深,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篇五:我看薛宝钗】

前段日子,老爸义正言辞地说要我把《红楼梦》古文版看完。我没搭理他,猜想可能又是“茅台”喝多了,可第二天,他将这一切付诸实施,并以批判的语气说:“《红楼梦》都没看,我看你文科别学了!”没办法,只好抱着极不愿意又不服输的态度翻开了这本享誉世界的中国名著。这不翻还好,一翻我便疯了似的扎了进去。

可是,喜欢归喜欢,不满的地方我还是要提出来。

翻阅各部关于《红楼梦》的书籍,总是千篇一律的“林褒薛贬”。其实宝钗不比黛玉差,今天,我就要为她翻案。

她姓薛(雪),住的地方像雪洞,吃的是冷香丸。可爱的是,身上却挂着把金锁。在群芳谱上,宝钗的签是“任是无情也动人”。她不会像黛玉那样时哭时喜,多愁善感,她善于交际,却喜文静,素雅的氛围。

《红楼梦》中曾这样描述她,“只见她脸若银盆,眼同水杏,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又呆了”可想而知,在美貌上,她不亚于黛玉。

有一套“金陵十二钗”的邮票,上面有“宝钗扑蝶”和“黛玉葬花”其实这是对两个人的能力,性格和价值观的最好体现,黛玉只会葬花,只懂得悼念死的东西,挽留往昔的美好,年纪轻轻就对未来不抱希望,这样的人生命有意义吗?可宝钗不同,她会扑蝶,她懂得捕捉活的东西,她相信未来,憧憬未来。

林黛玉尖酸、挑尽了贾府人的不是,可湘云她挑宝钗的不是时,她只能说“当然不敢”。其实我看,她是不能吧!宝钗有才,且胜黛玉一筹。她深知贾母的看法“女子无才便是德”便深藏不露,但一露便一鸣惊人,在哥哥入狱后,宝钗一生主持薛家大局,这点,黛玉岂能及之。

大多数对宝钗的损贬之意无非就是虚伪,这也要看她办事的出发点和价值观呀!你们把太多的主观感情都放在了黛玉身上,而宝钗和黛玉是唱反调的,当然不令你们喜欢了。

可有一点你们是否有注意过,宝钗在《红楼梦》中被认为是个反面人物,一个受人唾弃的人物。可作者在全书中从未直接或议论性的挑宝钗不是,只是有时借着疯颠的宝玉而小骂几句。这点,在小说中是鲜有的。

所以,各位同仁,听过小女细细一评,是否愿意再去品读《红楼梦》改变一下主观思想。其实,宝钗是无可挑剔的!

热门推荐
1生活处处充满爱
2旅途中的幸福
3我的自传500字女生版
4惊险的游戏
5我想飞得更高作文
6传承与失落
7新年
8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
9读一本书就是一次成长
10快乐的秋游
11足球冬令营的一天
12校长教我们如何写字
13月亮
14给远方小朋友的一封信
15温暖的家
16尊老爱幼的
17碎片化的生活和我们不期而遇
18美丽的烟花
19舍己为人的消防员
20日本游记
21饺子里的思念
22童年的味道
23六一文艺汇演
24美在我身边
25乘着梦的方向
26驱痛良药——书
27杭州游记
28花季有雨
29有一朵花开满记忆
30我的老师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