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泥人儿的作文

【篇一:承一捧陶土,献一腔热血】

1918年的京城街头。只见他双手同蝴蝶一般穿梭陶土之间,十根手指头灵巧娴熟,不断变幻花样来。指尖互相搓捻,或钻孔,或勾勒。无需多时,一条气势磅礴“巨红龙”就赫然呈现在人们眼前。再看这小小的摊铺上,摆满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小泥人儿。有些个堆不下的,索性就将一个角儿的脚搭在另一个角儿的头上,不甚滑稽。这些满满当当的小泥人儿,都出自“阿归”之手。他打小便跟着师傅在街边捏泥人,承得了一身好手艺。这不,这条“巨红龙”很快就引来了大波学生驻足欣赏。巨龙摆尾,长须飘摇,利爪腾空,好一副似飞不飞的模样!学生们眼里饱含着热切真挚的光,震得他心中一阵激荡。他们都清楚“巨红龙”代表了什么,阿归自己也晓得得很,怎一颗亮亮堂堂的赤子丹心啊!

但也有人总不明白。常有“假洋鬼子”,“地痞流氓”找上茬儿来。最过分的一次,一群人把阿归的摊给掀了,说他占了“他们的”地界。师傅太老了,撑不住面儿。阿归对这些人的不耻感到深深的羞愧与愤恨。这片方方正正的土地,怎就是“他们的”了?第二天,人们没有在阿归的摊上看见“巨红龙”,却看见了一批批“凶神恶煞”的丑陋模样儿,顶头一大红纸上写着,“地主贱卖”。围观的有人一下认出是谁,大家都哄笑起来,实在是像极了!这群人远远的站着,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有那么一瞬间表情似乎与那泥人儿上的别无二致!捏人,先学会做人。这是师傅告诉阿归的。此后,再没人惹过阿归。

1919年,就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时节,阿归的师傅走了。他都那样老了,脸上的皱纹像是裂开的泥土,声音沙哑得像一把钝钝的刻刀。他的那双如枯槁般长满茧子的手已经带他自己、带着阿归见证过太多太多。即便这样,在他走的前几日,他还拉着阿归给他读《新青年》。那是一月十五日的《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鲁迅先生写到: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读到这段,阿归看到师傅已昏老至浑浊的眼里发出奇异深沉的光来。

师傅走后没过多久,五四运动爆发了。当学生们都涌上街头,当各处都喊出铿锵口号,整个街道沦为了他们最坚定的革命战场。阿归混入人群之中高高举起“巨红龙”,阳光直直穿过它身上一个个斑驳又坚毅的鳞片,把阿归的心胸照的亮堂。阿归想起了那些学生看到“巨红龙”时眼里的光,想起了师傅走前那炽热的神情,想起了鲁迅先生掷地有声的话语。此时,他才真正承得了师傅的手艺、师傅的高尚品德、和千千万万中国人民那来之不易的勇气和对祖国喷涌而出的深情厚意。

他低下头,泣不成声。

“如若今后没有炬火,你便是唯一的光。”

—后记

【篇二:美丽的白沙湾】

耶,今天终于可以出去玩喽!目标——美丽的白沙湾!白沙湾是在大连那个方向,是个风景迷人又很好玩的地方哟!

行了四五个小时的车,终于到了酒店,“碧海蓝天”四星级假日酒店,不错嘛。

第二天早上一醒来,我便被妈妈拉去海鲜市场买海鲜了。一路沿着宽阔的海边走着,吹着丝丝海风,好舒服呀!哇塞,还有人骑着骆驼呢!看,那只小螃蟹,挣扎着想要爬回海里呢,再瞧,那小鱼儿,生命力多强,海水退潮了还不断扭动身体要回归大海呐。哈,就让我来助它一臂之力吧。

中午吃完海鲜,我们就要启程去白沙湾啦,放眼望去,金黄色的海滩上,趴着一个个五彩缤纷懒洋洋的小贝壳,就像是嵌在裙子上的珍宝。迎上清爽的微风,光着脚丫走在沙滩上捡贝壳,真棒!

瞧!这小螃蟹,背上还带着好看的花纹呐!我正细心地抓螃蟹呢,忽然有什么东西进入我的嘴巴里了,呸呸呸,好咸!原来妈妈故意撩起的阵阵水花。

不理她,接着抓螃蟹。我拾到了一个小海螺,放在手心,轻轻抚弄,好痒啊!噢,原来是只小寄居蟹。噗通一声,不知怎的,我一头栽下去,原来是被讨厌的海草绊倒了。咳咳,又喝了一口咸咸的水。不过,这让我懂得了,原来坐在沙滩上更舒服呀。

我把缠在脚上的海草拨开,坐在那开始挖坑。过了一会儿,旁边的泥土都堆成一座小山了,黄的黄,黑的黑,可是我两手空空,什么也没逮到。不行,还得继续挖,又过了一会儿,两边的海沙更多了,我自然而然也有成果啦,就是我的脸上、身上全是泥巴,活脱脱是个小泥人儿。不过没关系啦,这种感觉才叫good嘛。

不知不觉四点钟了,我去求妈妈,今天晚上再住一宿,明天再走,可是妈妈死活不同意。吃过香喷喷的晚饭后就要回家了。唉,小螃蟹们,明年再来看你们吧!

白沙湾,美丽的白沙湾,令人心旷神怡的白沙湾,我爱你!

【篇三:小河静静流】

家乡有一条小河,确切的说那是一条小溪流。说它是一条河,是因为那是我的爱恋,氤氲着我醉人的回忆。

小河没有源头,河水来自于家乡背后的那座山。河水清澈、甜美,顺沟渠蜿蜒而下,溪水回旋,荡漾着清波,泠泠作响。河渠两边青树翠蔓,不因四季更替而改变色彩,春来青葱,秋来碧眼,滋养着河里的虾蟹,还有活蹦乱跳的泥鳅……

就这么一条小河,养育了小山村的百十户人家,也带给村里孩子无穷的乐趣。春来抓蝌蚪,夏至捉螃蟹,秋到了,泥鳅的皮脆肉酥可大饱口福,即使冬天,孩子们也一头扎进山中,抓那种顾头不顾腚的山鸡,乐趣无穷!当风不调雨不顺时,河就是人们心中的神!

上学、回家,小河是必经之路。上学必先在小河边游戏,放学再疯狂一把。虽然偶尔有挨家长因为成了泥人儿的打骂,但是大伙儿却乐哉悠哉。放假了,我们一伙儿成了放牛郎,伴着“小马小二郎……”的歌声,我们直奔小河边。捉虾抓蟹那是“必修”,每次还能玩出点儿花样:沿小河边开辟一条小渠,用木板搭一座小桥,感受“小桥流水人家”的诗趣;或建一架小水车,体悟古朴悠远的史话;或捏一处漩涡儿,看着蚂蚁翻卷在漩涡中……而今随着年岁的虚增,尽丢失了那分天真,磨圆了那分邪气。

长大了,我成了孩子王。春天还未到,就急着出来踏青,看着孩子折花俏美,我又回到了儿时;秋天,金黄遍地,我们借小河野炊,与孩子们享受天真。看着孩子们稚嫩的笑脸,我真的醉了。每每此时,我感到小河就是一壶古朴醇厚的美酒,地道,香甜,可口。

河岸边还有我和她缠绵的步履。月是圆的,河水是清的。我和她坐在河边儿,看月宫的嫦娥,听潺潺的水声,展望家庭的幸福。月光记住了我们的海誓山盟,小河记住了我们的卿卿蜜语。

而今,走在河边,看河岸的杨柳青青,观河中鱼虾悠游,随意掬一把惬意,足以痴迷于小河的妩媚和妖娆,醉意于小河的多情和缠绵。

小河,我生命的一部分。

【篇四:挖藕记】

“卖藕啰!卖藕啰!”听见吆喝声,我总会想起小时候和爸爸挖藕的趣事。

那天艳阳高照,爸爸和我带着小铲子和靴子,准备挖藕。我们来到了一片水较多的烂泥地,我想:烂泥地底下怎么会有藕呢?是不是爸爸走错了?带着疑问,我一铲子下去,啧啧啧,好恶心,但为了中午的大餐,也只能硬着头皮一锹一锹地干。不到十分钟我便汗流浃背,一屁股坐在地上。“累死我了!”爸爸见了,狡黠的朝我笑了笑:“你再往下坐,就要沉下去了!”我这才发现,我的身体正在慢慢往下陷,“救命啊!我要陷下去了!”我费了吃奶的劲才挣扎着爬起来。我很生气,心想,“哼!太过分了,我要报仇。”

趁爸不注意,我顺手从泥地里抓起一大把烂泥,飞快地抹到他头上、脸上,顿时,爸爸变成了一个泥人儿。看着爸爸那再烂泥下眨巴着大眼睛,又惊愕又无辜的模样,我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就在我笑着后退了两步的时候,忽然我无意间踩到了一条硬硬的东西,啊!是藕,是藕!我兴奋地拿起铲子吭哧一下挖了下去。谁知一伸手,我只摸了一把碎片!原来,这段嫩藕已经在我的蛮力之下粉身碎骨啦!爸爸微笑着拿过我的铲子,对我说:“孩子,做事要善于观察,慢慢来才能摸到门道!只见他拿铲子慢慢地抹开浮在表面的烂泥,用另一只手去探索藕的准确位置,然后再用手把多余的泥扒开,再往上一托。我连忙拨开泥,哇,那奶白又带点粉色,嫩生生、肥嘟嘟的手臂般的小藕出现在我的脚下啦。这下,我掌握门道了,仔仔细细地看,小心翼翼地扒。咦,我好像摸到了什么,是藕!我抑制住激动的心情,慢慢的铲出多余的泥,一条完好无缺的藕跑到了我面前,伴随着它的还有一条滑溜留的小泥鳅!在开挖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藕盘根错节连在一起,于是跟随它,循根寻找,不到半天功夫我们居然连续挖到了一堆白白胖胖的嫩藕,多得可以装满两辆三轮车!

虽然挖藕很艰辛,也很劳累,但我体会到了“和泥娃”和“探索与发现”的乐趣。城市远离田园,但老家街头的吆喝声,水田挖藕的场景是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美好!

【篇五:妈妈的绝活】

刷子李的绝活是刷墙;华大夫的绝活是认牙;泥人张的绝活是捏泥人儿……而我妈妈的绝活就是炒玉米粒,虽然比不上什么山珍海味,但我喜欢吃。

到了晌午,炙热的太阳不停地翻滚着,发出炎热无比的光芒。妈妈早就开始做饭了,瞧她那娴熟的动作,我就知道她在做炒玉米粒了。

妈妈先捏住打火开关,轻轻地朝右扭去,火苗就迫不急待窜了上来,放肆地舔着锅底。妈妈将火调小,再拿起一瓶橄榄油,轻轻拧开瓶盖,将手臂提到了45°,轻轻倒下,一股胜似淡黄绿色的油就如同瀑布一般倾泻而下。接着等待两分钟,油锅就烧开了,油在锅中跳跃着,发出即清脆又响亮的声音,还弥漫着一股橄榄般的芬芳。

要开始倒玉米粒了。妈妈不像其他人,一下子将玉米粒倒进油锅里,而是慢慢地从锅的边缘开始倒,绕着圈倒,一直倒满,锅中便呈现出一个圆形;然后,等待几秒钟,用锅铲翻炒几下,在翻炒的过程中,小勺子弄起一勺盐,轻轻倒下,翻炒几下,再倒一小碗开水,也是在炒的时候,往中间倒下,瞬间就会起一股奶白色的浓烟。玉米粒慢慢变成金黄,如今,已经芳香四溢。

这就快结束了,再炒几下,妈妈便熄了火。用锅铲铲起,倒入盘中,这就大功告成了!

到了品尝的阶段了,我拿起勺子,铲起几粒,送入口中。嗯,真好吃,一口咬下去,还会有饱满的水分溅出来,这味道甜而不腻,脆脆的,一般人炒不到这么好呢!

炒玉米粒虽然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但是能炒到我妈妈那种境界的人可真的堪称“国宝”,是少上极少,所以我妈妈炒玉米粒堪称绝活!

【篇六:又见风雨】

风和雨总是密不可分的,就像童年和故乡的记忆始终紧密相连。

窗外忽然下起了小雨,而我也进入了梦乡。

“来嘛来嘛,我们一起做小泥人儿。”小时候,最有代表性的游戏,就是堆小泥人儿,或许可以说,就是玩泥巴。这是最有乐趣的,虽然堆得不像,但也乐在其中,特别是当泥巴弄在脸上的滑稽样子,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二楞,你干啥呢?又在玩泥巴!别把邻居爷爷刚种的黄豆给捡出来了。”我说。

二楞满脸不服气地回答我:“你说谁呢?邻居爷爷不会说我们的,要是他敢说我们,就把他那个菜园子翻个底朝天!”听了二楞这底气超足的话,我俩又开始玩起来了。

做事要有个度,而我和二楞则远远超出了这个度。我俩是出了名的“捣蛋二货”,例如把邻居爷爷家的锅拿来喂狗,用水瓶装泥巴骗奶奶喝,玩火差点烧了厨房等等,都是我们的“光辉战绩”。

最近和二愣都“闲”着,正好,奶奶叫我们去挖花生,那可真是有口福了。

我们老家的花生,那可真叫一个甜,不仅吃起来清爽可口,而且还可以做成各种风味花生。但这种快失传的手艺,也就只有我奶奶才有。

我和二楞拿着锄头跟奶奶去了田里。这田可真大,一眼望去全是花生,心里激动得不得了。趁着这个热乎劲儿,我们赶紧挖两锄头,看见挖出来的花生早已忍不住流口水。于是,我和二楞一边挖,一边吃,可以说“收获”都在肚子里,而辛苦劳作的也就只有奶奶了。

挖了一大上午,终于可以坐下休息。我、二楞,还有奶奶,坐在田埂上品尝刚挖出来的花生,这可谓是“解暑必备良药”啊!

奶奶在村里被评为最热情好客的人,碰见谁,都赶紧让他来尝尝我们刚挖出的花生。年轻时的奶奶还会喝酒呢!这不,烈日当空,奶奶拿出她的小酒壶,慢慢小酌几口,很是让我们羡慕。

雨停了,我的梦也醒了。不知为什么,眼角竟是湿的。看着食品包装袋里的怪味花生,细斟味道,果然没有童年的记忆,没有家乡花生的清甜。

我突然想念起家乡花生的味道,清甜而又美好。

热门推荐
1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2国庆趣事作文
3假如我是一池湖水
4当我面对苦难的时候
5难忘的生日
6过生日
7味道
8这就是我
9照片里的故事
10低如尘埃心怀云彩
11顽皮的小猫
12每天多进步一点点
13那一幕我难以忘怀
14花开几朵,天各一方
15别样的木棉
16天长蕴美
17我的生日礼物
18人生所承载的永远是幸福的重量
19一觉醒来,我变成了校长
20难忘的一节课
21我与诗情
22雨天
23我真想有一对翅膀
24挑战自我
25初一军训日记
26我熟悉的一个人写人作文
27学会放弃议论文
28无言
29真不容易
30外公,我想你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