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省料的作文

【篇一:可恶的鸡蛋】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做一个小试验——捏鸡蛋。我们先请赵金晶同学牛刀小试。”杨老师中午宣布道,见她笑眯眯的,真不知道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会是笑里藏刀吧。

杨老师像变魔术似的从盒子里取出一个鸡蛋,认真公布:“一定要遵守试验规则:1、用一只手的手掌心和手指紧紧捏住。2、不能让鸡蛋碰到坚硬的物体。3、不能用两根手指拧。”话音未落,赵金晶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冲上讲台。她拿上一个鸡蛋,胸有成竹地捏呀捏。慢慢地,只见她小脸涨得通红通红的,手上青筋暴起,咦?怎么这样都捏不碎这可恶的鸡蛋?嗯,肯定是赵金晶个子太小,没有多少力气,连鸡蛋都捏不碎!

杨老师仿佛是我肚里的蛔虫,第二次请了一个人高马大的男同学——戚应睿。“嘿嘿,这下可恶的鸡蛋马上就要碎喽!”我窃窃私语,话虽这么说,但我还真为这鸡蛋捏把汗!

戚应睿雄纠纠气昂昂走上讲台,他握起那枚鸡蛋,使出九牛二虎之力用劲捏。我闭上眼睛,等待那一声清脆的破裂声。但过了好一会儿,那破裂声始终没有传入我的耳朵。我睁眼一看,惊呆了!戚应睿面红耳赤,但那鸡蛋却完好无损呢!我觉得好奇怪呀,他那“九牛二虎之力”使到哪儿去啦?

接下来杨老师又请我的好朋友黄斐凡上台捏鸡蛋,结果可想而知了,她的手都捏得发白了,还在微微颤抖呢,可那圆溜溜的鸡蛋却像一块坚硬的小石头,毫发无伤。那可恶的鸡蛋似乎还在嘲笑黄斐凡:“就你这点儿力气还想捏碎我。休想!哈哈哈~”

这是为什么呢?我和同学们百思不得其解。终于,杨老师告诉我们:薄薄的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位。人们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特点,设计出了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一个小鸡蛋居然有这么大的学问,科学真有趣呀!

【篇二:一次科学小实验】

今天上午,黄老师拿着四个鸡蛋和一只碗走进了教室,笑呵呵地说:“今天我们来做一个科学小实验。看看能不能握碎一个鸡蛋,谁愿意来试一试?”“哈哈,这不是小菜一碟?”我不禁乐出声来。“我!”“选我!”“我来!”同学们纷纷举手,教室里刷地长出了一片小树林。黄老师满意地点了点头,叫小明上去。小明激动得手舞足蹈,喜滋滋地走上了讲台。他拿起鸡蛋放入掌心,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使劲握了起来。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过去了,鸡蛋没有碎,但小明的脸已经憋得通红。“加油!”“用力啊!”“坚持!”同学们喊了起来。小明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就是奈何不了小小的鸡蛋。一会儿,他小心翼翼地放下鸡蛋,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同学们议论纷纷:“一定是他的力气太小了。”“鸡蛋壳多脆弱呀,怎么会握不碎呢?”“老师,我来试一试!”小伟、小宇、小红兴致勃勃走上台去,握过鸡蛋之后,垂头丧气地回到座位。

同学们一致推举小辉去试试。小辉是我们班个子最高的,身材魁梧,就像一座小塔。他雄赳赳气昂昂地走上讲台,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他伸出一只大手,把鸡蛋握在掌心,开始用劲。我想:鸡蛋应该会被握碎吧!同学们都紧张地看着他。只见他额头上青筋暴起,沁出了细细的汗珠,指关节都变白了,可鸡蛋似乎穿了一层坚固的铠甲,安然无恙。

当老师说谁去一手握两个鸡蛋时,同学们就像泄了气的皮球,怎么也鼓不起劲来,没有一个举手的。浩浩顽皮,举手又放下,被老师发现了,被叫上去。他十分无奈地拿起两个鸡蛋,硬着头皮一握。我的天!鸡蛋竟然碎了!他大概也没有料到,吓得脸都白了。难道浩浩才是我班的大力士?

黄老师见我们疑惑不解的样子,就解释道:“这就是薄壳结构的神奇之处。鸡蛋壳能把受到的外力均匀地分散到各处,每一处受到的力就变得非常非常小。所以,你力气再大,也握不破一个鸡蛋。但握两个鸡蛋就不同了,受力点在两个鸡蛋相接的地方,所以只要稍稍用力就能握破。”“建筑师们利用薄壳结构的原理,设计出了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如我国的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等。”

这个科学小实验,令我们大开眼界。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鸡蛋,竟然蕴藏着不为我们了解的秘密。我要发奋学习,勤动脑筋,以后当一个科学家。

【篇三:鸡蛋的启示】

以前,我一直认为鸡蛋壳很薄,很脆弱,禁不住一点力量,可经过那件事后,我对鸡蛋改变了看法。

那一次,老师拿来了一个鸡蛋,叫我们上台轮流握鸡蛋,老师第一个就叫到了我,我激动地跑到讲台上,差一点就摔倒在地上,我信心十足地握着鸡蛋,双腿紧绷,使出吃奶的劲儿,可是鸡蛋毫发无损,像块铁疙瘩。这时,老师开始倒计时了,我又开始发力,五官都挤在了一起,脖子都红了,眼睛眯成了两条小缝儿,可还是没握碎鸡蛋,最后,我垂头丧气地下了讲台。

同学们见了,连忙问老师:“老师老师,为什么如此脆弱,看似‘弱不禁风’的鸡蛋却能承受这么大的力量呢?”老师笑了笑,说:“我先不告诉你们,你们自己先去找资料。”

我找了半天,终于找到了答案,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建筑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了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比如国家大剧院。

啊!大自然的奥秘真多啊,看来我以后也要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了。

【篇四:爬山】

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的奥秘,我就在生活中发现了一个小小的秘密,我发现迷路时可以看天上的太阳。

那天下午天气还是那么阳光明媚,一家人在家中闲着没事,于是我们开车去了紫金山。我们开始爬山了,到了半山腰,我们就休息了一下,然后一股劲的爬到了紫金山的最高峰。顶峰的风景真的是秀丽宜人啊!美丽极了!这时候太阳已经落山了。因为我们的路是自己开辟的,所以现在我们已经不知道怎么下山回家了。这个问题在我的脑瓜中浮现,我看了看天上,又问了爸爸:“我们家是在哪个方向的?”爸爸露出一丝微笑:“我们的家是朝东方向的。”我想了想说:“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月亮从西边升起,东边落下的,我们现在是朝着月亮的,月亮刚升起,也说明了我们是朝西边,那我们的家应该是在我们的背面,也就是东边。”爸爸听了便说道:“我的好儿子,你说的对,那我们就往回家的路走吧。”走着走着,我发现我们又回到了之前上山的路了,最后我们又开着车回到了家。

大自然给予我们启迪,给人们带来了聪明才智和想象空间,它是人类的老师。大自然为什么会这么神奇呢?没想到小小的爬山事件能给一些迷路的人指引方向。渐渐的,我知道了人们通过蝙蝠的“超声波”,发明了雷达;从观察蜻蜓、鸟儿,发明了飞机;从鸡蛋的特点“博壳结构”,造出许多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篇五:捏鸡蛋】

“今天我们来做一个试验,那就是捏鸡蛋。”这时,杨老师拿出了一个盒子,笑眯眯地看着我们。杨老师平时都不怎么笑,今天却笑眯眯的。我们大家都不知道她今天葫芦里卖什么药。

杨老师从那个盒子里拿出了一个鸡蛋,说:“今天我们要用鸡蛋来看谁才是我们班的大力士,试验的材料就是这个鸡蛋。”什么,试验的材料就是一个鸡蛋?我的心里满是问号。“这个试验的规则有三条,1、拿鸡蛋要贴着整个手掌。2、鸡蛋不可以碰到坚硬的东西。3、不可以用两个手指捏。”杨老师话音刚落,我们班的大部分同学都跃跃欲试。

第一个上来的是赵金晶,我猜她心里肯定这样想:捏鸡蛋,那可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赵金晶满怀信心地拿起鸡蛋,她用尽了吃奶的力气,手已经发白了,可是,这个鸡蛋还是毫发未损。

大概是因为赵金晶的力气太小了吧。接下来,杨老师又请了戚应睿来捏鸡蛋,戚应睿的力气算大的,他应该可以把这鸡蛋捏碎吧,看戚应睿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可还是没有把鸡蛋捏碎。戚应睿又试了第二次,看他那咬牙切齿的样子,好像那鸡蛋是戚应睿的冤家,可他不管怎么用力,他都以失败而告终,像一只斗败了的公鸡一样回到了座位。

我们大家都迷惑不解,为什么力气这么大的戚应睿都没能把鸡蛋捏碎呢?这时,杨老师说:“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使劲地捏,无论怎么用力也不能把鸡蛋捏碎。薄薄的蛋壳之所以能够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位。建筑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特点,设计出了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的建筑,屋顶都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原来是这样呀,我们都恍然大悟。

原来一个小小的鸡蛋里面有这么多的知识,看来,只有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大胆探索,才能发现更多科学奥秘。

【篇六:有趣的科学】

我们很难一只手把鸡蛋攥碎,可是,刚出生的小鸡,却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啄破蛋壳,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做了一个科学实验,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从铅笔盒里拿出一支细细长长的铅笔,又在妈妈的帮助下得到了半个鸡蛋壳儿,把它凸面向上,放在“实验桌”上。鸡蛋像一个堡垒一样,矗立在那儿。我提起铅笔,离蛋壳儿大约20厘米左右,“瞄准”蛋壳的中心,说道:“五、四、三、二、一,准备,——发射!”

铅笔如同火箭一般,直“射”桌子上矗立着的“堡垒”。看来,蛋壳儿要被“打出一个洞”了,实验要成功了!可是——为什么铅笔顺着鸡蛋壳儿“滑”下来了?我揉了揉眼睛。

“再试试!”妈妈满脸急切。

嗯,再试一次!我不断把铅笔的高度提高,可无论试了多少次,结果都和第一次一样。那鸡蛋壳是不是穿上了铠甲?怎么会这样坚不可摧呢?

难道就真的没有办法了吗?要不把蛋壳“翻个身”?蛋壳下垫了一个小酒杯,放上去刚合适,不大也不小。远远望去,就像半个冰激凌球放在了杯子上。我又一次将铅笔“发射”了出去。

嘿嘿,鸡蛋壳儿,小酒杯就是你的葬身之处,你碎定了!“咔”的一声,只见铅笔插入了鸡蛋壳里,像一把宝剑,“刺”中了蛋壳的“要害”。蛋壳上出现了一条条“藤蔓”。

“成功了!成功了!我终于成功了!”我欣喜若狂地尖叫起来,妈妈也在一旁问我鼓掌。

可为什么鸡蛋壳的凸面可以承受住那么大的压力呢?原来鸡蛋是有“薄壳结构”的,曲面可以把外来的力沿着曲面均匀地分散,虽然它很薄很薄,但可以承受住很大压力。然而鸡蛋的内部却无法像凸面那样承受住巨大的压力。因此,小鸡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啄破蛋壳了。

现在建筑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特点,设计出了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以及其它很多著名建筑,屋顶都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

看来,生活中也有许多科学知识等着我们发现哩!

热门推荐
1梅子黄了
2观察天气日记
3考试也是一种享受作文
4十年后的自己
5心灵家园
6国宝大熊猫
7观《地道战》有感
8优秀作文
9家乡的作文
10一个孤独的男孩
11学溜冰
12我的弟弟
13中学生的悲哀
14成长
15同桌,我想对你说
16快乐的体育课
17种子发芽了
18与作业一起走过的日子
19难忘温情
20校园变美了
21礼物
22一位认真的小女孩
23美就在身边
24成长的过程
25星期天的孩子
26美丽的非洲
27心若在,梦就在
28夕阳下的外婆
29可爱的小狗
30写雪的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