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饼香的作文

【篇一:话说中国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将至,我坐窗前静品《中国味》一书,总会有一阵细微的喜悦和浅浅的愁绪涌过心头。

这本书,用清新自然的笔调,携我们乘上文化的“冲锋舟”,去领略各式各样的中国节日传统习俗:春节,要扫尘,贴门神,吃饺子,守岁;元宵节,要猜灯谜,看花灯;中秋节,要赏月,品月饼……这些点点滴滴的节日风情,共同组成了我们中国颇具特色的传统文化。

今天,已是年二十八,按照我们家乡的年俗,这一天是要做“籺”吃的,一大早,我们家便会传出奶奶做“籺”发出的“当当……”声。“籺”是一种类似糯米糍的食品,做这“籺”并不简单。首先用精磨的糯米粉搓好皮,接着放入香味扑鼻的馅料,再放在木模具定型后,一番敲打使其脱落,贴上洗净的树叶,最后点上红印,一个个造型精美的“籺”便呈现眼前。煮好后,迫不急待地咬上一口,一阵香浓的虾仁味便久久回荡在嘴角。奶奶则在一旁笑吟吟地看着我,只言:“慢点吃,别烫着。”

在奶奶眼角的鱼尾纹里,在她那早已被岁月染白的银丝里,我仿佛看见了传统习俗那长长的脚印。这习俗,实际上是蕴藏着中国人对苦难往事的纪念,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就拿我们家年年都做的“籺”来说吧,单靠奶奶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在短时间里做好100个“籺”的。每到这天,我们家就来个家庭总动员,妈妈早早洗好树叶,我帮忙搓好面皮,爸爸洗刷好锅炉,爷爷准备好红纸水,最后只等奶奶大展身手。一整天里,空气中都弥漫着喜庆的气息。在浓浓的年味里,我领悟到了什么叫团结,什么叫和睦,什么叫爱!传统节日,拉近了亲人间的距离,安抚了思乡的愁绪,实现了团圆的企盼。年复一年,循环往复,爱的种子,便在此生根发芽。

合上书扉,脑海里还感受着中国习俗的多姿多彩,嘴边还回味着香浓的“籺”饼香,眼前摇曳着崭新的中国结,灵魂却已沉浸在那充满喜悦的年俗里……

【篇二:蟹壳黄】

杭州藕粉让人食而不厌、唇齿生香,北京烤鸭皮脆肉嫩让人垂涎三尺,天津狗不理包子皮薄肉厚、香味扑鼻……说起美食,我可是行家!不过你知道吗?在我的家乡平湖也有一样绝顶美食——蟹壳黄。

雨后,伴随着蝉的歌唱声,我和妈妈来到了平湖古朴的老街——南河头。一踏上青石板,一股香甜的糕饼味道直扑我的鼻子。香味牵引着我们不由自主地往前走去,只见烈日下一家店门口排着长龙。前面的人刚走,后面的人急忙像潮水般迫不及待地拥上去。已买到手的人总会向熟人骄傲地挥挥手中的蟹壳黄,说:“看!我买到了华氏蟹壳黄!”我抬头一看招牌——蟹壳黄!这蟹壳黄是什么呢?

妈妈像是读懂了我的心思,笑着说:“因为这是众人皆知的蟹壳黄呀,小时候我总吃!”妈妈的双眸里闪着兴奋的光芒,像是盛着两颗明亮的星星。

“蟹壳黄好吃吗?为什么叫蟹壳黄呢?”我恍然大悟,“那妈妈能为我讲讲蟹壳黄的历史吗?”

妈妈莞尔一笑:“从一九八二年起,蟹壳黄就一直是平湖人当早点和点心的最佳食品。那时在平湖最有名的蟹壳黄,就是华氏蟹壳黄了。每到午后,华氏蟹壳黄的香味在空中弥漫,真的是‘饼香不怕巷子深’啊!蟹壳黄的制作是先用精白面粉和土猪油搅拌成面粉皮再和面,半晌,面料就出来了,远远望去,倒像是一只只白白胖胖的小猪呢。接着,让精豆沙在锅‘跳舞’后放入面料里,再用猪油浇一层,就有了‘千层’的感觉。面饼光秃秃的,给它穿件衣服才好呀!于是,又将土鸡蛋黄浇上去,撒上芝麻,出炉后就像一只只小螃蟹。这就是蟹壳黄的来源!”

原来蟹壳黄的名字是取自它的形状呀!听着妈妈的介绍,我口水都快流出来了。我们也赶紧排队,买了两个刚出炉的烫手的蟹壳黄。

我和妈妈一边漫步在古色古香的莫氏庄园,一边品尝美味的蟹壳黄,那真是极大的享受。我瞬间觉得古宅的一草一木都是那么可爱,富有生机,左手是历史,右手是美食,这种奇特的感受让我流连忘返。

蟹壳黄,温暖了从前的时代,也给现在的光阴添彩。人们被这熟悉的香味钩住了回忆,怀旧起来。在岁月的长河里,蟹壳黄见证了几代平湖人的美好生活。

【篇三:的味道作文】

伴着凉凉的微风,我走在回家的路上。不知不觉中,我已走到小学。深吸一口气,想闻到那熟悉的味道,却什么也没有闻到。

小学回家路上,有一家专门买千层饼的店铺。一到放学时间,小路上会布满诱人的饼香,令人不得不打开腰包将这饼香带回家中。小店店面不大,有一位和蔼的老板娘和木讷寡言的老板。每当我去买饼时,都会看见老板娘嘴角带着明朗的笑,见了我便打招呼到:“嘿!小丫头又来啦!学习一天辛苦了吧……”别看她这么爱与人聊天,手上称饼、切饼、装饼的动作干脆利落,速度很快。“五块三,收你五块吧。”她笑眯眯地将装好的饼递给我,偶尔的优惠,总叫我有丝丝快乐。老板一直在和面、揉面、撒葱制饼。刚出锅的饼香气扑鼻。在饼递来时,我看见了老板额前的汗珠,和一成不变的憨笑。

记得又一次,老板娘对我说:“丫头,我们不过多久就要回安徽老家啦,这里的店铺快要拆掉了。”我笑着对她说:“那恭喜啊,终于可以回老家了。”付完钱离开后,我并没有当真,依旧每天去买饼吃,每天都可以看见老板娘明朗的笑,闻到那熟悉的味道。

直到四年级的一天,放学后竟没有了熟悉的香味。我正疑惑,走到店门前,才发现今天根本没有开门。等啊等,等到五年级下半学期还是没有再一次闻到熟悉的那个味道,而我却依旧满心期待地看看,等着。毕业前夕,我才感觉到,他们再也不会回来了。

深吸一口气,那香味仿佛又来到我的鼻前。那熟悉的、饼的香味,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或许,它叫回忆。

【篇四:春意伴我行】

三伏天最热的时候,从那家小店经过。

被阵阵飘来的香气吸引着,已走近近前,但想想前方要赶的路,犹豫着想走过,但走着走着,一阵风又嘻笑着追上来,手上托着令人流连忘返的气息。抵不住那诱惑的我悄悄转身,迎面走来的人群,形色匆匆。我又有些后悔,但不停歇的脚步中即使有一双改变了方向,也没有人在意。

我四处张望,突然看见一个笑意荡漾在脸上的孩子,忽然停住了脚,仰望着一束路边的繁花,人流从身边涌过也毫不知觉。受这鼓舞,我放心地逆流而行,坚定地走去。

男人背对着柜台,手中正搓揉着面团,女人不时用一把铁铲翻动锅中的面饼,炙烤下的面饼发出嗞嗞声。葱香饼香在热气中蒸腾而出,散在空气里。

我要了一份葱油鲜肉饼,那老板娘爽气地笑答:“好,很快!”

我椅坐在柜台边,漫无目的地看着街道。行人与我擦肩而过,我心里的时钟似在催我上路,不时有人投来诧异的目光,但又立刻自顾自向前赶路。我被一道道目光映得慌了神,连忙低下头,又转过身,想催促那面饼能快些蹦进怀里,再让我一路狂奔,赶上去。

男人已发好面,无聊地转过身,忽然握住了女人执铲的手,带着那只手,不顾女人惊异的目光,铲起锅中的饼。油星溅在锅面上,冒着油花,抽回手的女人不轻不重的拍在他肩上,他掩饰不住的笑容溢出了眼,勾起的嘴角令女人也不禁绽开了春花似的笑颜,“忙完了?”女人装作嗔怒的挑起眉,插着腰问。

“来帮你。”说着,男人又熟练地抄起铲来。

一片薄薄的雾气弥漫开,衬着暖黄色的灯光朦朦胧胧,竟为这寻常小景罩上了一层浪漫的色彩。

我的目光撞上一双明镜似的眼波,女人脸上泛起似有若无的红晕,她推了一把身边的人,软绵绵的,又朝我笑道:“很快就好!”

我自觉打扰了这极好的意境,赶忙又转看街道。

太阳已经偏西,但仍不失光彩,行人中时时有人伫立,看一眼阳光,又加快脚步,街道一片金晖,野草与矮树丛将筛好的光点笼在一方小小的天地里。我静静欣赏着从未注意过的风景。以后的路,也不妨放慢脚步。

感谢那有春意相伴的时光!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篇五:记住这一天】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不光有着美丽的风景,同样有着一份份可贵的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这一天,让我深深铭记在心的这一天,让我明白了……

新场古镇是我幼时经常去的一个地方,那时的我只认为那儿只是一个“购物中心”,如今,我再次来到了这儿。

一眼望去,小巷很长很长,似乎没有尾,永无尽头;小巷很窄很窄,只能容三个人并排走。那曲径幽深的深街长巷,身边紧紧依偎着一幢幢黑瓦白墙,仿佛在述说着几百年来小小古城的悠久历史。

向前走个几百步,便听见了“咔嗒——咔嗒”的切糕声,那是一个小铺子,一个卖云片糕的小铺子。铺子不大,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一排排洁白的云片糕,铺内坐着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两鬓灰白,在白色汗衫的外面套着一个带着碎花的蓝色薄老布外套,那外套如黑夜中闪着几颗明星,是我最爱的古镇气息“老爷爷,我要一盒云片糕!”“好嘞!”老人微笑着,娴熟地装好刚刚切好的云片糕,小心地递给我,接过钱,说:“刚切好的,还热呼着呐!小姑娘,好久没来,长高了不少啊!”仔细一想,的确有好多年没来了,老人居然还记得我。阳光很深很沉地照下来,是暖色调的大柳树站着一地的碎光星,安静地微笑着,“是啊,好久不见啊!”

我拿起一片云片糕,亟欲放入口中,洁白的云片糕,像凝在高山千年不融之雪,那一缕一缕若有若无的饼香,云轻风淡地游走在鼻端之下。饼香在口腔里轻轻地荡来荡去,云片糕,质地酥松,嚼在嘴里,自有一种悦人的柔软;而那种润泽的甜意,也由舌尖一直蔓延到心湖深处,在心尖儿,绽开了,绽开的不仅是甜味,还是真情。

走着走着,天黑了,灯亮了,延着小路往回走,再次走到店铺前,“老爷爷,我还要一盒。”老爷爷装好最后的的云片糕,递给我,微笑道:“最后一点儿了,不收钱了,就当作爷爷送你的,以后要常来啊!”“嗯”,月光照在了那棵大柳树上,折射出洁白的光芒,就像云片糕一样白,就像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一样明亮。

真诚是烟花,在高处绽放才愈是美丽;真诚是鲜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记住这一天,记住这份真情!

【篇六:你是我的歌】

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有八千七百六十个小时,五十二万五千六百分钟,三千一百五十三万六千秒。你是我的歌,唱遍我的春秋冬夏。

如冬日暖阳般照耀周遭,梦想的光芒足以让所有的雪扑向阳光。小时候,梦想去卖摊鸡蛋饼,有一辆小推车,把满满的饼香带到大街小巷,在其他孩子崇拜的目光下,摊出一个个令人垂涎三尺的鸡蛋饼。此后还幻想过卖棉花糖、冰糖葫芦、卖玩具……如此这般,不是很好?

长大一些,仍是稚气未脱,想当一个总统,呼风唤雨,无所不能,每天都能上电视,穿一身帅气的正装,出席各大会议,时不时再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其他国家,手握政权,多自在。还满怀好了一系列“治国方针”,认认真真的记在本子上,什么给做乞讨的每人发一百块钱啦,每周放三天假啦,还真有种已经当上总理一样的感觉。

上了学,想当一个作家,买了假眼镜框,装模作样地构思小说。我写过很多书,科幻、童话、诗歌、校园……什么题材都有,但从未坚持写到三百个字。作家梦也宣告破产。那些稚嫩的文笔,今天读起来有些好笑,没有华丽的词藻,但却显得真挚。

什么时候,长大的人不是一只鸟,而是一只风筝,系在现实的地上。现在的我,没什么大的梦想,和所有学生一样,只想考上好学校,做自己爱干的事儿。不否认,我还是常常冒出做巫师、蜘蛛侠、铠甲勇士这类的念头。现实究竟是不是沉重的枷锁我不知道,但我有刻骨铭心的现在,有梦,就够了。

我的梦很多变,稚气少年拥有大把可以浪掷的青春。我哼唱着这曲梦想奏成的歌曲,纵使它不能实现,我也喜欢。当我会痛,会哭,会心酸时,这首歌总能给我一丝安慰。

一星陨落,黯淡不了夜空;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春天。一个梦想放弃,下一个梦想出现。我始终做着好梦,温暖如初。梦想这首歌,或激昂,或舒缓,或迷茫,或清晰。有梦可做的人,幸福。

以往这些细节,随便掐指数数,指尖都能开出花。好像还能看见,一个小个子女孩儿,眼里盈满笑意,骄傲地说:“我以后卖鸡蛋饼,不收你的钱!”

【篇七:吃香叶饼的感觉】

当我尝着家乡的香叶饼,那熟悉的家乡仿佛浮现在眼前,那吃香叶饼的感觉,就像思念家乡一样……

香叶饼是家乡的一种小食,叶是用波罗蜜树上的叶子包的,那种叶有一种淡淡的清香,所以用这种叶包的饼,就叫做“香叶饼”。这种饼,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做上五六十个。所以,吃上一个香叶饼,可就要等到每年正月了。

去年过年,我们一家都回到了家乡。每家每户都连着放鞭炮,而外婆却忙个不停,一边准备包香叶饼到十五时送给村里的人,一边又要做饭。家乡里,一到正月十五就要互相送香叶饼,表示希望一家人团团圆圆。而我,总爱在一旁偷吃外婆做的饼。那氤氲的热气把我的眼镜弄上了一层薄纱,那沁人心脾的叶香味和饼香混在一起,使我忍不住尝了一口又一口……

转眼,我要回家了。外婆知道我喜欢吃香叶饼,特地留给我三个,热乎乎的蒸气溢满了塑料袋。外婆把它递给我,亲切地说:“给你,希望你能够好好读书,知道吗?”我点了点头,不舍地望着外婆。

在火车上,我的心依旧回到了家乡。望着外面飞逝的风景,我难过极了,便从塑料袋里拿出一个香叶饼,撕下香叶,仍旧是那份熟悉的味道。吃上一口,那香甜的汁液流到了我的心底,那均匀的椰丝,那香脆的花生……刹那间,家乡的情景涌进了我的眼前:那整齐的房屋,那嫩绿的稻田,那清澈的溪水,还有那可蔼亲切的外婆!

吃着外婆亲手做的香叶饼,那是我在城市里生活最快乐的一件事。香叶饼里,有密密麻麻说不尽的爱,是我思念家乡的慰藉……

当我吃着香叶饼,那种感觉就像思念家乡一样,就像挂念外婆一样,都甜到我的心里。

【篇八:走出来,真好】

小雨淅沥,阴沉沉的天也遮盖了我内心。我在雨中奔跑。泪雨相交。

139,对于我来说,无法接受。语文本就尴尬,可这次数学竟……

回到家,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可一切都与我心不融。

清香飘散,是竹香,却又掺杂着淡淡的麦香油香。循香而去,迎接我的依然是祖父的微笑。

“怎么了?不开心呀?”刚下过雨,积水反射出的光,映在祖父面庞,更显慈祥。“我,我……”我的眼中又有泪水打转,“这次考砸了。”我沉下头,发出隐隐的抽泣声,等待着祖父的训斥。

“干什么呢!头抬起来,把泪擦掉,去做功课!”祖父语气只是平常。

做完作业,吃过晚饭,我来到庭中散心。又闻祖父摊的饼香,却与往常不同,我悄悄走到他身边,看着他煎饼。

“孩子,你有没有感觉有什么不一样啊?”祖父的脸上依然挂着笑容,让我稍觉轻松。我说:“我总觉得今天的饼比往常香多了。”祖父摸摸我的头:“是呀,那是因为加入了竹沥。”

“竹沥?什么东西?”

“竹沥是竹子在经历过加热烘烤后得来的。”

“它就如你的学习呀,成功的背后是挫折和困苦。”

月亮渐渐爬上竹叶,透过缝隙照在祖父的面庞,他意味深长地说:“你现就在那‘刀山火海’之中,你不应为一点小挫折而哭泣,要鼓足勇气,从艰难险阻中走出来!”

梦中,我仿佛梦到了那“刀山火海”,那处于其中的我,那等待着我的成功,梦中有不久之后,我把139甩在身后,奔向了美好的150。

祖父,有你的微笑相随,真好;有你的那番话,让我从各种磨难中走出来,真好!

【篇九:一次成功的尝试】

童年就像早晨的天空,朝霞漫天,其中有一朵云最灿烂,上面写着“成功”。

去年暑假的一个早晨,我想给还没起床的爸爸妈妈一个惊喜,于是便悄悄走进厨房,照着奶奶的样子,做起“爱心早餐”——鸡蛋饼来。

首先,我在冰箱和厨柜里分别找出了鸡蛋和面粉,取一些面粉倒在一个干净的碗里,再把鸡蛋打到另一个干净的碗里,并把鸡蛋搅匀。然后再把面粉加水和匀。我学着奶奶的样子用筷子挑了挑面粉,却发现面粉太稀了,挑不起来。“怎么办呢?”我的心咚咚地跳着,“难道这次爱心早餐的尝试会失败?”我突然灵机一动,又加了些面粉放在面粉碗里,果然稠了些。我再把搅匀的鸡蛋倒入面粉碗里,把它们都均匀地搅在一起。啊,准备工作告一段落。

开始煎饼了。我打开火,倒了点油,火舔着锅底,油发出“嗞嗞”的乐音。我用勺子把鸡蛋面粉挑到锅里,发出“噗噗”的声音,鸡蛋饼边上起了点“泡泡”。我屏息凝视,生怕饼会烧掉。过了一会儿,我闻到了一股诱人的鸡蛋饼香,料想底下一面煎得差不多了,便赶紧用铲子把饼翻了个身,朝上的“脸”黄黄的。我马上洗了碟子,擦干净,准备装饼子。我闻到了一点糊味,于是马上把饼子铲起来,放到碟子里,发现有一些黑色的焦块,又用筷子把它夹了出来,并在饼子上撒了一些糖,就像“雪花”落在饼子上,美丽极了!忽然,我听到了爸爸妈妈搞洗漱的声音,便赶紧把饼子端到桌子上。过了一会儿,爸爸妈妈走到桌子旁,看到了我做的鸡蛋饼,对我竖起了大拇指,他们吃了一块,不约而同地说道:“太好吃了!”我的心像吃了蜜一样甜。

这一次煎鸡蛋饼的尝试成功了,它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篇十: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丽水市的一个小县城。那里四面环山,风光秀丽。都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的家乡就十分富饶美丽。

说到家乡,风景自是一绝。缙云仙都乃是国家四A级景区,吸引了数不尽的游客来此游玩。一根石笋直插云霄,顶上的鼎湖峰,传说是黄帝炼丹,飞离人间。

好溪上,许多竹筏和皮划艇在水上静静地漂着,自成了仙都一道明丽的风景线。到处是郊游踏青的人群,有老年人的慈爱满意,有情人的欢乐开怀,有孩子的天真笑容,春光明媚让人的心情在此刻绽放。

除了风景最吸引人的,那就一定是小吃了。缙云小吃众多,其中最有名的非缙云烧饼莫属。从那白白胖胖的面团中取出巴掌大小的一个,塞进我们的特产梅干菜香葱肉,再用擀面杖来回按压,面团便“变脸”了般。饼面刷上一层如琥珀似的蜜糖水,翻个面沾几滴水,迅速的将饼贴到了烤炉壁上。我最喜欢的就是等饼出炉的这段时间了,看着那饼皮由白色慢慢的变成黄灿灿的,又好像变戏法似的,换成一张俏皮的花猫脸,顺带着还鼓着气,烧饼师傅往炉内一瞅,娴熟地用两个大铁钳将炉壁上的饼一戳,霎时饼香四溢,金黄的饼身上还流着刚烤出的油,好似一件绝美的工艺品,让人欣喜。一口咬下,满嘴留香,外焦里嫩,这不是单纯的填饱肚子,而是一种舌尖上的享受,尝过的人自然都是赞不绝口。小小的烧饼正体现了我们缙云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缙云的方言也十分有趣,据旁人说,不懂缙云话的人听两个人说缙云话还以为是在争吵呢。在县内不同地方缙云话也有不同说法,一不小心就会闹笑话,而随着普通话的普及,缙云话也是逐渐从新一辈人中淡出,但它始终是我们家乡的文化瑰宝。

这便是我的家乡,人民勤劳朴实,地方青山绿水,小吃众多,方言风趣的缙云。

热门推荐
1面对母爱我流泪了
2腾飞中国
3北京研学日记
4我们的班级
5我爱打羽毛球
6暑假结束了学生作文
7她在笑
8不能以暴力解决问题
9坎坷的绘画之路
10文具家族旅行记
11她不是我
12小豆芽成长记
13我的老妈
14抢红包
15今天真爽
16泉水的眼泪
17拔河比赛,真有趣
18一张照片
19独活之精神
20风筝与线
21我与诗情
22父爱
23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24学会低头
25书屋改变生活
26妹妹我爱你
27文具盒里的对话
28被束缚的亲情
29我来到了童话世界
30我在百耕园的发现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