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话说中国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将至,我坐窗前静品《中国味》一书,总会有一阵细微的喜悦和浅浅的愁绪涌过心头。
这本书,用清新自然的笔调,携我们乘上文化的“冲锋舟”,去领略各式各样的中国节日传统习俗:春节,要扫尘,贴门神,吃饺子,守岁;元宵节,要猜灯谜,看花灯;中秋节,要赏月,品月饼……这些点点滴滴的节日风情,共同组成了我们中国颇具特色的传统文化。
今天,已是年二十八,按照我们家乡的年俗,这一天是要做“籺”吃的,一大早,我们家便会传出奶奶做“籺”发出的“当当……”声。“籺”是一种类似糯米糍的食品,做这“籺”并不简单。首先用精磨的糯米粉搓好皮,接着放入香味扑鼻的馅料,再放在木模具定型后,一番敲打使其脱落,贴上洗净的树叶,最后点上红印,一个个造型精美的“籺”便呈现眼前。煮好后,迫不急待地咬上一口,一阵香浓的虾仁味便久久回荡在嘴角。奶奶则在一旁笑吟吟地看着我,只言:“慢点吃,别烫着。”
在奶奶眼角的鱼尾纹里,在她那早已被岁月染白的银丝里,我仿佛看见了传统习俗那长长的脚印。这习俗,实际上是蕴藏着中国人对苦难往事的纪念,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就拿我们家年年都做的“籺”来说吧,单靠奶奶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在短时间里做好100个“籺”的。每到这天,我们家就来个家庭总动员,妈妈早早洗好树叶,我帮忙搓好面皮,爸爸洗刷好锅炉,爷爷准备好红纸水,最后只等奶奶大展身手。一整天里,空气中都弥漫着喜庆的气息。在浓浓的年味里,我领悟到了什么叫团结,什么叫和睦,什么叫爱!传统节日,拉近了亲人间的距离,安抚了思乡的愁绪,实现了团圆的企盼。年复一年,循环往复,爱的种子,便在此生根发芽。
合上书扉,脑海里还感受着中国习俗的多姿多彩,嘴边还回味着香浓的“籺”饼香,眼前摇曳着崭新的中国结,灵魂却已沉浸在那充满喜悦的年俗里……
【篇二:蟹壳黄】
杭州藕粉让人食而不厌、唇齿生香,北京烤鸭皮脆肉嫩让人垂涎三尺,天津狗不理包子皮薄肉厚、香味扑鼻……说起美食,我可是行家!不过你知道吗?在我的家乡平湖也有一样绝顶美食——蟹壳黄。
雨后,伴随着蝉的歌唱声,我和妈妈来到了平湖古朴的老街——南河头。一踏上青石板,一股香甜的糕饼味道直扑我的鼻子。香味牵引着我们不由自主地往前走去,只见烈日下一家店门口排着长龙。前面的人刚走,后面的人急忙像潮水般迫不及待地拥上去。已买到手的人总会向熟人骄傲地挥挥手中的蟹壳黄,说:“看!我买到了华氏蟹壳黄!”我抬头一看招牌——蟹壳黄!这蟹壳黄是什么呢?
妈妈像是读懂了我的心思,笑着说:“因为这是众人皆知的蟹壳黄呀,小时候我总吃!”妈妈的双眸里闪着兴奋的光芒,像是盛着两颗明亮的星星。
“蟹壳黄好吃吗?为什么叫蟹壳黄呢?”我恍然大悟,“那妈妈能为我讲讲蟹壳黄的历史吗?”
妈妈莞尔一笑:“从一九八二年起,蟹壳黄就一直是平湖人当早点和点心的最佳食品。那时在平湖最有名的蟹壳黄,就是华氏蟹壳黄了。每到午后,华氏蟹壳黄的香味在空中弥漫,真的是‘饼香不怕巷子深’啊!蟹壳黄的制作是先用精白面粉和土猪油搅拌成面粉皮再和面,半晌,面料就出来了,远远望去,倒像是一只只白白胖胖的小猪呢。接着,让精豆沙在锅‘跳舞’后放入面料里,再用猪油浇一层,就有了‘千层’的感觉。面饼光秃秃的,给它穿件衣服才好呀!于是,又将土鸡蛋黄浇上去,撒上芝麻,出炉后就像一只只小螃蟹。这就是蟹壳黄的来源!”
原来蟹壳黄的名字是取自它的形状呀!听着妈妈的介绍,我口水都快流出来了。我们也赶紧排队,买了两个刚出炉的烫手的蟹壳黄。
我和妈妈一边漫步在古色古香的莫氏庄园,一边品尝美味的蟹壳黄,那真是极大的享受。我瞬间觉得古宅的一草一木都是那么可爱,富有生机,左手是历史,右手是美食,这种奇特的感受让我流连忘返。
蟹壳黄,温暖了从前的时代,也给现在的光阴添彩。人们被这熟悉的香味钩住了回忆,怀旧起来。在岁月的长河里,蟹壳黄见证了几代平湖人的美好生活。
【篇三:的味道作文】
伴着凉凉的微风,我走在回家的路上。不知不觉中,我已走到小学。深吸一口气,想闻到那熟悉的味道,却什么也没有闻到。
小学回家路上,有一家专门买千层饼的店铺。一到放学时间,小路上会布满诱人的饼香,令人不得不打开腰包将这饼香带回家中。小店店面不大,有一位和蔼的老板娘和木讷寡言的老板。每当我去买饼时,都会看见老板娘嘴角带着明朗的笑,见了我便打招呼到:“嘿!小丫头又来啦!学习一天辛苦了吧……”别看她这么爱与人聊天,手上称饼、切饼、装饼的动作干脆利落,速度很快。“五块三,收你五块吧。”她笑眯眯地将装好的饼递给我,偶尔的优惠,总叫我有丝丝快乐。老板一直在和面、揉面、撒葱制饼。刚出锅的饼香气扑鼻。在饼递来时,我看见了老板额前的汗珠,和一成不变的憨笑。
记得又一次,老板娘对我说:“丫头,我们不过多久就要回安徽老家啦,这里的店铺快要拆掉了。”我笑着对她说:“那恭喜啊,终于可以回老家了。”付完钱离开后,我并没有当真,依旧每天去买饼吃,每天都可以看见老板娘明朗的笑,闻到那熟悉的味道。
直到四年级的一天,放学后竟没有了熟悉的香味。我正疑惑,走到店门前,才发现今天根本没有开门。等啊等,等到五年级下半学期还是没有再一次闻到熟悉的那个味道,而我却依旧满心期待地看看,等着。毕业前夕,我才感觉到,他们再也不会回来了。
深吸一口气,那香味仿佛又来到我的鼻前。那熟悉的、饼的香味,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或许,它叫回忆。
【篇四:春意伴我行】
三伏天最热的时候,从那家小店经过。
被阵阵飘来的香气吸引着,已走近近前,但想想前方要赶的路,犹豫着想走过,但走着走着,一阵风又嘻笑着追上来,手上托着令人流连忘返的气息。抵不住那诱惑的我悄悄转身,迎面走来的人群,形色匆匆。我又有些后悔,但不停歇的脚步中即使有一双改变了方向,也没有人在意。
我四处张望,突然看见一个笑意荡漾在脸上的孩子,忽然停住了脚,仰望着一束路边的繁花,人流从身边涌过也毫不知觉。受这鼓舞,我放心地逆流而行,坚定地走去。
男人背对着柜台,手中正搓揉着面团,女人不时用一把铁铲翻动锅中的面饼,炙烤下的面饼发出嗞嗞声。葱香饼香在热气中蒸腾而出,散在空气里。
我要了一份葱油鲜肉饼,那老板娘爽气地笑答:“好,很快!”
我椅坐在柜台边,漫无目的地看着街道。行人与我擦肩而过,我心里的时钟似在催我上路,不时有人投来诧异的目光,但又立刻自顾自向前赶路。我被一道道目光映得慌了神,连忙低下头,又转过身,想催促那面饼能快些蹦进怀里,再让我一路狂奔,赶上去。
男人已发好面,无聊地转过身,忽然握住了女人执铲的手,带着那只手,不顾女人惊异的目光,铲起锅中的饼。油星溅在锅面上,冒着油花,抽回手的女人不轻不重的拍在他肩上,他掩饰不住的笑容溢出了眼,勾起的嘴角令女人也不禁绽开了春花似的笑颜,“忙完了?”女人装作嗔怒的挑起眉,插着腰问。
“来帮你。”说着,男人又熟练地抄起铲来。
一片薄薄的雾气弥漫开,衬着暖黄色的灯光朦朦胧胧,竟为这寻常小景罩上了一层浪漫的色彩。
我的目光撞上一双明镜似的眼波,女人脸上泛起似有若无的红晕,她推了一把身边的人,软绵绵的,又朝我笑道:“很快就好!”
我自觉打扰了这极好的意境,赶忙又转看街道。
太阳已经偏西,但仍不失光彩,行人中时时有人伫立,看一眼阳光,又加快脚步,街道一片金晖,野草与矮树丛将筛好的光点笼在一方小小的天地里。我静静欣赏着从未注意过的风景。以后的路,也不妨放慢脚步。
感谢那有春意相伴的时光!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篇五:记住这一天】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不光有着美丽的风景,同样有着一份份可贵的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这一天,让我深深铭记在心的这一天,让我明白了……
新场古镇是我幼时经常去的一个地方,那时的我只认为那儿只是一个“购物中心”,如今,我再次来到了这儿。
一眼望去,小巷很长很长,似乎没有尾,永无尽头;小巷很窄很窄,只能容三个人并排走。那曲径幽深的深街长巷,身边紧紧依偎着一幢幢黑瓦白墙,仿佛在述说着几百年来小小古城的悠久历史。
向前走个几百步,便听见了“咔嗒——咔嗒”的切糕声,那是一个小铺子,一个卖云片糕的小铺子。铺子不大,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一排排洁白的云片糕,铺内坐着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两鬓灰白,在白色汗衫的外面套着一个带着碎花的蓝色薄老布外套,那外套如黑夜中闪着几颗明星,是我最爱的古镇气息“老爷爷,我要一盒云片糕!”“好嘞!”老人微笑着,娴熟地装好刚刚切好的云片糕,小心地递给我,接过钱,说:“刚切好的,还热呼着呐!小姑娘,好久没来,长高了不少啊!”仔细一想,的确有好多年没来了,老人居然还记得我。阳光很深很沉地照下来,是暖色调的大柳树站着一地的碎光星,安静地微笑着,“是啊,好久不见啊!”
我拿起一片云片糕,亟欲放入口中,洁白的云片糕,像凝在高山千年不融之雪,那一缕一缕若有若无的饼香,云轻风淡地游走在鼻端之下。饼香在口腔里轻轻地荡来荡去,云片糕,质地酥松,嚼在嘴里,自有一种悦人的柔软;而那种润泽的甜意,也由舌尖一直蔓延到心湖深处,在心尖儿,绽开了,绽开的不仅是甜味,还是真情。
走着走着,天黑了,灯亮了,延着小路往回走,再次走到店铺前,“老爷爷,我还要一盒。”老爷爷装好最后的的云片糕,递给我,微笑道:“最后一点儿了,不收钱了,就当作爷爷送你的,以后要常来啊!”“嗯”,月光照在了那棵大柳树上,折射出洁白的光芒,就像云片糕一样白,就像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一样明亮。
真诚是烟花,在高处绽放才愈是美丽;真诚是鲜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记住这一天,记住这份真情!
【篇六:你是我的歌】
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有八千七百六十个小时,五十二万五千六百分钟,三千一百五十三万六千秒。你是我的歌,唱遍我的春秋冬夏。
如冬日暖阳般照耀周遭,梦想的光芒足以让所有的雪扑向阳光。小时候,梦想去卖摊鸡蛋饼,有一辆小推车,把满满的饼香带到大街小巷,在其他孩子崇拜的目光下,摊出一个个令人垂涎三尺的鸡蛋饼。此后还幻想过卖棉花糖、冰糖葫芦、卖玩具……如此这般,不是很好?
长大一些,仍是稚气未脱,想当一个总统,呼风唤雨,无所不能,每天都能上电视,穿一身帅气的正装,出席各大会议,时不时再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其他国家,手握政权,多自在。还满怀好了一系列“治国方针”,认认真真的记在本子上,什么给做乞讨的每人发一百块钱啦,每周放三天假啦,还真有种已经当上总理一样的感觉。
上了学,想当一个作家,买了假眼镜框,装模作样地构思小说。我写过很多书,科幻、童话、诗歌、校园……什么题材都有,但从未坚持写到三百个字。作家梦也宣告破产。那些稚嫩的文笔,今天读起来有些好笑,没有华丽的词藻,但却显得真挚。
什么时候,长大的人不是一只鸟,而是一只风筝,系在现实的地上。现在的我,没什么大的梦想,和所有学生一样,只想考上好学校,做自己爱干的事儿。不否认,我还是常常冒出做巫师、蜘蛛侠、铠甲勇士这类的念头。现实究竟是不是沉重的枷锁我不知道,但我有刻骨铭心的现在,有梦,就够了。
我的梦很多变,稚气少年拥有大把可以浪掷的青春。我哼唱着这曲梦想奏成的歌曲,纵使它不能实现,我也喜欢。当我会痛,会哭,会心酸时,这首歌总能给我一丝安慰。
一星陨落,黯淡不了夜空;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春天。一个梦想放弃,下一个梦想出现。我始终做着好梦,温暖如初。梦想这首歌,或激昂,或舒缓,或迷茫,或清晰。有梦可做的人,幸福。
以往这些细节,随便掐指数数,指尖都能开出花。好像还能看见,一个小个子女孩儿,眼里盈满笑意,骄傲地说:“我以后卖鸡蛋饼,不收你的钱!”
【篇七:吃香叶饼的感觉】
当我尝着家乡的香叶饼,那熟悉的家乡仿佛浮现在眼前,那吃香叶饼的感觉,就像思念家乡一样……
香叶饼是家乡的一种小食,叶是用波罗蜜树上的叶子包的,那种叶有一种淡淡的清香,所以用这种叶包的饼,就叫做“香叶饼”。这种饼,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做上五六十个。所以,吃上一个香叶饼,可就要等到每年正月了。
去年过年,我们一家都回到了家乡。每家每户都连着放鞭炮,而外婆却忙个不停,一边准备包香叶饼到十五时送给村里的人,一边又要做饭。家乡里,一到正月十五就要互相送香叶饼,表示希望一家人团团圆圆。而我,总爱在一旁偷吃外婆做的饼。那氤氲的热气把我的眼镜弄上了一层薄纱,那沁人心脾的叶香味和饼香混在一起,使我忍不住尝了一口又一口……
转眼,我要回家了。外婆知道我喜欢吃香叶饼,特地留给我三个,热乎乎的蒸气溢满了塑料袋。外婆把它递给我,亲切地说:“给你,希望你能够好好读书,知道吗?”我点了点头,不舍地望着外婆。
在火车上,我的心依旧回到了家乡。望着外面飞逝的风景,我难过极了,便从塑料袋里拿出一个香叶饼,撕下香叶,仍旧是那份熟悉的味道。吃上一口,那香甜的汁液流到了我的心底,那均匀的椰丝,那香脆的花生……刹那间,家乡的情景涌进了我的眼前:那整齐的房屋,那嫩绿的稻田,那清澈的溪水,还有那可蔼亲切的外婆!
吃着外婆亲手做的香叶饼,那是我在城市里生活最快乐的一件事。香叶饼里,有密密麻麻说不尽的爱,是我思念家乡的慰藉……
当我吃着香叶饼,那种感觉就像思念家乡一样,就像挂念外婆一样,都甜到我的心里。
【篇八:走出来,真好】
小雨淅沥,阴沉沉的天也遮盖了我内心。我在雨中奔跑。泪雨相交。
139,对于我来说,无法接受。语文本就尴尬,可这次数学竟……
回到家,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可一切都与我心不融。
清香飘散,是竹香,却又掺杂着淡淡的麦香油香。循香而去,迎接我的依然是祖父的微笑。
“怎么了?不开心呀?”刚下过雨,积水反射出的光,映在祖父面庞,更显慈祥。“我,我……”我的眼中又有泪水打转,“这次考砸了。”我沉下头,发出隐隐的抽泣声,等待着祖父的训斥。
“干什么呢!头抬起来,把泪擦掉,去做功课!”祖父语气只是平常。
做完作业,吃过晚饭,我来到庭中散心。又闻祖父摊的饼香,却与往常不同,我悄悄走到他身边,看着他煎饼。
“孩子,你有没有感觉有什么不一样啊?”祖父的脸上依然挂着笑容,让我稍觉轻松。我说:“我总觉得今天的饼比往常香多了。”祖父摸摸我的头:“是呀,那是因为加入了竹沥。”
“竹沥?什么东西?”
“竹沥是竹子在经历过加热烘烤后得来的。”
“它就如你的学习呀,成功的背后是挫折和困苦。”
月亮渐渐爬上竹叶,透过缝隙照在祖父的面庞,他意味深长地说:“你现就在那‘刀山火海’之中,你不应为一点小挫折而哭泣,要鼓足勇气,从艰难险阻中走出来!”
梦中,我仿佛梦到了那“刀山火海”,那处于其中的我,那等待着我的成功,梦中有不久之后,我把139甩在身后,奔向了美好的150。
祖父,有你的微笑相随,真好;有你的那番话,让我从各种磨难中走出来,真好!